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7年6月西南大學網(wǎng)教[0024]《書法》2、2017年12月西南大學網(wǎng)絡教育大作業(yè)答案-0024書法3、2017年12月西南大學網(wǎng)絡教育大作業(yè)答案-書法【0024】4、2017年秋西南大學網(wǎng)教00245、2018年6月西南大學網(wǎng)教大作業(yè)答案-0024書法6、2018年6月西南大學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大作業(yè)答案-書法[0024]7、2018年12月西南大學網(wǎng)絡教育[0024]《書法》大作業(yè)答案8、2019年3月西南大學網(wǎng)絡教育3月大作業(yè)答案-0024書法9、西南大學2016年12月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書法》[0024]大作業(yè)A卷答案10、西南大學2018年6月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大作業(yè)答案-0024書法11、西南大學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0024書法12、2016年12月西南大學網(wǎng)絡教育學院《書法》[0024]大作業(yè)答案13、2016年年12月西南大學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0024]《書法》大作業(yè)答案14、2016年年12月西南大學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書法》[0024]大作業(yè)答案15、2016年西南大學秋季網(wǎng)絡作業(yè)(0024)書法作業(yè)57-60題一、答:在書法發(fā)展史上,唐代是晉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唐代楷書是唐代書家集體創(chuàng)造的曠世杰作,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皻鈩莼趾辍⒎ǘ壬瓏?、氣象正大、格調(diào)雍華”是唐楷藝Jtt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四大家的作品雖風格炯異,但總體藝術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經(jīng)濟、文化對書法藝術的影響和作用,是唐大國國度在書法藝Jtfc上的時代性標志??瑫奶攸c,從總體上看,楷書呈長方形,結體也比隸書緊密,用筆也很豐富細膩。寫起為也要比隸書靈活捷便,從楷書創(chuàng)立之后,它就代替了隸書正統(tǒng)地位,經(jīng)過長期的試用證明了它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較好的一種書體。千年來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體,也成為書法史上的一大宗。我們常說的“真、草、隸、篆”四體,楷書居四體之首。楷書的開創(chuàng)和確立之功,應首推鐘。四、答:甲骨文時期有草寫的痕跡?!爸苄跆纷黥薄ⅰ袄钏棺餍∽?、“程邈作隸書”以及蔡邕以八分書寫熹平石經(jīng)等,都是兩周、秦、漢各自對當時流行的字加以規(guī)范化而頒定的標準字樣,也是公認已形成的新的書體為正體字的開端。但是要求簡易的趨勢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記錄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簡筆和潦草的字跡,史籍中“屈原屬草藁”、“董仲舒藁書未上”,說明戰(zhàn)國古文和西漢隸書在急速書寫時也非正體。據(jù)魏晉人記載,東漢北海敬王劉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劉睦死前,明帝派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章帝時,齊相杜善作習字的范本,章帝曾詔令杜度草書奏事。可見公元1世紀中葉以來,草字已經(jīng)不盡是出于匆促書寫而是被珍視和仿習的字體了。從近世出土的漢簡可以看到,西漢武帝時字劃省簡的隸書已經(jīng)通行。到新莽時期,有更多省劃和連筆的字。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簡就已經(jīng)完全是草書了。但是從周代到新莽時期都不曾把草書列為一種書體?!墩f文解字》成書于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許慎在《敘》里說“漢興有草書”,是以草書為一種書體之始。東漢末期,張芝其同時以及稍晚的鐘繇等名家輩出,各成流派。當時趙壹有《非草書》之文,蔡邕有類似之議,以維護正體字的地位,這反映出草書已極一時之盛。漢末直到唐代,草書從帶有隸書筆意的章草發(fā)展成韻秀宛轉(zhuǎn)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羈、氣勢萬千的狂草。章草起于西漢,盛于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qū)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chuàng)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今草起于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磚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近似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略晚于張芝的草書家崔諼作《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絕筆收勢,馀,梃糾結”、“頭沒尾垂”、“機微要妙,臨時從宜”的描述,可見漢末的草書筆勢流暢,已不拘于章法。書體演變本來沒有截然的劃分。說今草起于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于二王,是著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草書在唐代出現(xiàn)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僧《自敘帖》等等,,張旭史稱“草圣”,孫過庭《書譜》字字區(qū)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按蟛荨迸c“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云: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shù)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于心,必于草書揮毫發(fā)之”,故學張旭難。近常見隸書筆法中帶草筆飄逸之體,謂隸草,有些像章草,這與平時善寫隸書精熟有關,故書隸草能獨樹風格。也是書寫表演的一種手法?!捌撇荨笔乾F(xiàn)代書家中最常見的,如狂草書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書法作品,它的特點是點劃結體,使轉(zhuǎn)和用筆,多為從古到今各書家中的結體演變成自己風格,王羲之書體中學一些,王鐸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孫過庭等等歷代名家中取其長處,集自己之品貌,任意發(fā)揮,灑脫自如,這種寫法和今草相似。行草有“草行”之說,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于草書的行書。筆法比較流動,清朝劉熙載《書概》云: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罢嫘小苯普鏁v于真,“草行”近于草書而斂于草。唐朝張懷耀《書議》云: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故有此別論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它出現(xiàn)較早,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由于漢章帝喜好草書,因此被稱為“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章草字字**,接近于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后來楷書出現(xiàn),又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末筆與起筆相呼應,每個字一般也有簡化的規(guī)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今草簡化的基本方法是對楷書的部首采用簡單的草書符號代用,代入繁體楷書中(盡管草書出現(xiàn)得不比楷書晚),往往許多楷書部首可以用一個草書符號代用,為了方便,字的結構也有所變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較難辨認。草書符號的整理可以查閱《標準草書》。到唐朝時,草書成為一種書法藝術,因此演變成為“狂草”,作為傳遞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經(jīng)減弱,成為一種藝術作品,講究間架、紙的黑白布置,是否讓人能認清寫的是什么已經(jīng)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詞聯(lián)”符號,就是把兩個字(常見詞組)寫成一個符號。由于當時書寫多是從上到下地豎行書寫,詞聯(lián)符號的設計也類似?!邦D首”“涅盤”等都有草書詞聯(lián)符號。日語中的平假名是以漢字的草書形式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現(xiàn)代人學習草書一般以今草為起點。普遍認同的草書寫法有于右任先生編著的標準草書(有同名字帖)。0024書法一、簡述宋四家書法成就。(50分)答:宋代書壇四大家一般是指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而言。四家除蔡襄猶存尚法遺風外,其他三家都是尚意書風的典范書家。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代散文大家、詩人,詞開豪放一派,又是文人畫和尚意書法的開創(chuàng)者,在文學之術的眾多領域里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可以說是我國文藝史上的巨星。就書、畫而論,他是宋代文人畫的中堅人物和理論上的代言人,他在書法上的成就超過繪畫,是宋代尚意新風的領袖,位居四家之首。蘇軾的書學淵源,黃庭堅說:“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笨梢娛窃趶V泛吸取前代各家之長以為己有的基礎上形成自家風貌的。蘇軾學傳統(tǒng)重神不重形,朱熹說:“東坡筆力雄健,不能居人后,故其臨帖,物色牝牡,不復可以形似校量,而其英氣逸韻,高視古人,未知孰為先后也。”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信手取意,重意而不輕法,有出新意手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妙處。嘗自言:“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睆娬{(diào)的是創(chuàng)造性和隨意性。他在書之創(chuàng)作上主張:“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彼趯嵺`上確能將胸中至大至剛之氣一寓于書,把學問修養(yǎng)和詩文書畫融為一爐,豐富了書法藝術的內(nèi)含和感染力。他天姿超邁,學問淵博,既是政治家,又是文學家、詩人、書畫家的合一體,所以他的融合是自然而然的。黃庭堅說:“余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郁郁芋芋,發(fā)于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爾?!碧K軾在藝術上的追求和實踐,對宋代尚意書風的拓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蘇軾乂是在藝術上敢F自我作古的書家,不怕別人的非議。據(jù)說他的執(zhí)筆用“單鉤法”,類似今日的執(zhí)鋼筆,別人批評譏諷他“作戈多病筆”,“腕著而筆臥,故左秀右枯”,他不與理采,只有他的學生和朋友黃庭堅真正理解他,認為眾人的批評是“管中窺豹,不識大體,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乃白成妍二蘇軾喜用宣城諸葛豐的雞毛筆,能把極軟的筆運用自如,產(chǎn)生豐富的變化。他的字肥壯而內(nèi)含筋骨,自己頗自信地說:“余書如綿里鐵。"蘇軾政治生活風波迭起,屢遭挫折而壯心不減,書法內(nèi)涵愈來愈豐厚偉岸,郭畀說他“晚歲自擔州回,挾大海風濤之氣,作字如古槎怪石,如怒龍噴浪,奇鬼搏人,書家不可及也工其用筆漸趨粗壯,字形峻秀而骨力強盛,帶有純樸端莊的氣息,可謂百折不問,老當益壯。黃庭堅說蘇書:“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大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蘇軾善真、行書,“真、行相半”是他的特點。蘇字外柔內(nèi)剛,書風如“老熊當?shù)溃佾F畏伏"(趙孟■語)?!蹲砦掏び洝泛汀读_池廟送享詩碑》是他的真書代表作,其書法顏真卿《東方朔畫贊》而有自家風神,王世貞評日:“結法遒美,氣韻生動,極有(張)旭、(懷)素屋漏痕意。”《祭侄黃幾道文》書法精整,行而運于真,是“真行相半”的典型形式。傳世蘇書以翰札行書最多,也最有代表性,如《黃州寒食詩》,是蘇軾行書的皎皎者。全篇由首至尾氣脈貫通,有一氣呵成的氣勢。隨著詩情的起伏,書法亦跌宕多姿,愈寫情致愈濃,確實是不計工拙、妙得法外之致。雖是“點畫信手煩推求”,又頗見功底。詩的感情變化與線條形態(tài)、節(jié)奏、韻度十分吻合。章法上字形大小相間,起倒相成,利用長鋒豎畫造成虛實對比,密中間疏,疏中濟密,變化巧妙而見情致,“筆勢欹側而神氣橫溢”,可稱詩書俱佳,為書史上難得之作。黃庭堅跋日:“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的確道出個中三味。蘇軾其他書作如《赤壁賦》、《洞庭秋色賦》、《山中松酸賦》、《杜甫柩木詩卷》以及眾多信札,都為書家所貴。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江西分寧人,世稱“黃山谷”。他是受蘇軾革新文藝思想影響較直接的詩人和書法家。早年與蘇軾接觸,有師友之誼。史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黃庭堅與蘇軾的師友之誼保持終生,政治上亦隨蘇浮沉。黃庭堅的詩追求新奇,開江西詩派。書法上“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在學問上獨立高行,不依旁他人,對書畫有極高的鑒嘗能力。由于他在詩、書上有卓越的成就,歷來與蘇軾并稱“蘇黃”。黃庭堅是尚意書風的倡導者和主要書家,在書法上與蘇軾同受顏真卿革新書藝的影響,但取徑不同,在真、行、草書上都與蘇軾拉開了距離,可謂善學善變。黃庭堅在書藝上主張“入古出新”,他的書藝由五代楊凝式,唐代褚、顏、柳J、旭、素而上溯晉宋風神。早期能集古人所長,從學傳統(tǒng)中發(fā)掘新意。中年已漸成自家風貌,晚年成就了風格獨特的“黃體”風格。他懸腕高執(zhí)筆,“令腕隨己左右”,用內(nèi)撇法,深得蘭亭風韻。在書寫上有不擇紙筆的功力,并善用軟亳,筆軟而力健,有“化我霜亳作鵬翼”的筆致。所以有人說黃庭堅開后代用羊亳筆的法門。黃庭堅行楷書深受顏真卿和梁碑《瘞鶴銘》的影響,尤得力于《瘞鶴銘》。如其代表作《松風閣詩》、《經(jīng)伏波神祠》、《諸上座后記》、《蘇軾黃州寒食詩跋》等,書字以欹側取勢的特點明顯,用筆中鋒直落,擒縱而線條凝練,提按、起伏、俯仰變化跌宕,左顧右盼,動靜結合,頗有姿致。淋漓痛快而無輕佻浮燥的俗氣,如閑云出岫,舒展自如;縱橫穿插而無猛浪之氣,如竹影婆娑。結體中宮緊結,筆畫四外放射,長筆拓展奇肆有致,造成疏密、聚散、黑白上的奇趣,有雄強茂密而雅逸的情致。宋徽宗說:“黃書如抱道足學之長,坐高車馳馬之上,橫鉗高下,無不如意?!痹谒未募抑幸噪U峻著稱,風格突出,創(chuàng)新的意趣最鮮明。黃庭堅草書成就在四家之中尤為突出,他自言:“余學草書三十余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后乂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晚年被謫四川入峽時,“見長年蕩槳,乃悟筆法工黃庭堅狂草奇崛縱姿,趙孟^說“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沈周說:“晚年大得藏真三味,筆力恍惚,出神人鬼?!彼摹独畎讘浥f游》長卷,用筆嫻熟遒勁,氣機暢達,擒縱時出縱姿之筆而乂收斂得勢,是黃書上乘之作?!吨T上座》線條瘦勁,用筆如快馬入陣,勢來不可遏,勢去不可止。筆勢飄逸峻雋,點畫狼藉隨意而行,遲速變化巧妙,又能擒縱有致,步步為營,是黃書稀世之佳作。黃庭堅書藝以韻勝,在草書里表現(xiàn)得更明顯,與晉唐草書相比個性鮮明突出,是宋代草書的杰出代表。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土、海岳外史等。宋徽宗時米芾曾是書畫學博士,后為禮部員外郎,世稱“米南宮”。米莆博學多才而乂恃才傲物,有潔癖石癖,舉止疏狂怪僻,世稱“米顛:宋史文苑傳說他“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特妙于翰墨,沈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精于鑒裁二是宋代著名書畫鑒嘗家、書家、畫家。他獨創(chuàng)的“米點山水”在中國繪畫發(fā)展上占有重要地位。于書學米芾對古法研究精深博大,而又銳意求新。其書先習唐人,由顏而柳,繼而歐、褚,又上溯晉人法。由臨古一變而為采古人之長以為己有,嘗自言:“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蓖脐惓鲂?,化出自己的風格,自稱“刷字”,“即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其行草在四家之中獨具風貌。“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四面”,認為“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了?意外”。他的書法自然天真,不假巧飾,以“風墻陣馬,沉著痛快”著稱。行草書氣機舒暢,欹惻取勢,運筆如飛,體勢風動;把筆輕靈,縱逸奇變,八面生姿。以奇趣取勝,在四家之中是很突出的。由他傳世之作《多景樓詩》、《苕溪詩》、《蜀素詩》等,都能看出沉著痛快和體勢峻逸的所謂“刷字”特點。米芾書學著作有《書史》、《海岳名言》、《寶章侍仿錄》等,記述了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以及品評前代書家和作品的言論,雖多苛求,亦是有得之言,代表了他的書學觀點。蔡襄(1012——1067)字君謨,曾任龍圖閣直學士、翰林學土、端明殿學士等職。年長于蘇、黃、米三家,與歐陽修同時。蔡君謨?yōu)槿苏?,卓識多才。其書典重有法度,學唐人由薛、褚入手,下筆精麗,變體出于顏真卿。所以有宋人學顏當推蔡君謨?yōu)榈谝坏恼f法,宋徽宗稱之為“宋之魯公工蔡襄書很受宋仁宗的唐愛,蘇軾也很推崇他,曾說:“蔡君謨書天姿既高,枳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蔡襄精于行草??瑫饲f沉著,法度謹嚴,行書淳淡秀麗。沈括說他“又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飛草,其法皆生于飛白,亦自成?家工但革新創(chuàng)造精神不如蘇、黃、米三家。黃、米二家對他稱許之外亦有微辭,米芾說:“蔡襄如少年女子,體態(tài)嬌嬌,行步緩慢,多飾繁華。”黃庭堅說:“君謨書如蔡琰胡笳十八拍,雖清壯頓挫,時有閨房態(tài)度?!秉S米二家對蔡襄書藝看法相似,點出了蔡襄書風特點。蔡襄力學唐人,其書已開宋風,精麗可愛。因終未脫唐人遺風,其貢獻不如蘇、黃、米三家。四、論述草書的發(fā)展過程。(50分)答:甲骨文時期有草寫的痕跡?!鲋芤送跆纷黥薄ⅰ袄钏棺餍∽?、"程邈作隸書”以及蔡邕以八分書寫熹平石經(jīng)等,都是兩周、秦、漢各自對當時流行的字加以規(guī)范化而頒定的標準字樣,也是公認已形成的新的書體為正體字的開端。但是要求簡易的趨勢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記錄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簡筆和潦草的字跡,史籍中“屈原屬草藁”、“董仲舒藁書未上”,說明戰(zhàn)國古文和西漢隸書在急速書寫時也非正體。據(jù)魏晉人記載,東漢北海敬王劉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劉睦死前,明帝派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二章帝時,齊相杜度善作習字的范本,章帝曾詔令杜度草書奏事。可見公元1世紀中葉以來,草字已經(jīng)不盡是出于匆促書寫而是被珍視和仿習的字體了。從近世出土的漢簡可以看到,西漢武帝時字劃省簡的隸書已經(jīng)通行。到新莽時期,有更多省劃和連筆的字。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簡就已經(jīng)完全是草書了。但是從周代到新葬時期都不曾把草書列為一種書體?!墩f文解字》成書于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許慎在《敘》里說“漢興有草書”,是以草書為一種書體之始。東漢末期,張芝其同時以及稍晚的鐘繇等名家輩出,各成流派。當時趙壹有《非草書》之文,蔡邕有類似之議,以維護正體字的地位,這反映出草書已極一時之盛。漢末直到唐代,草書從帶有隸書筆意的章草發(fā)展成韻秀宛轉(zhuǎn)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羈、氣勢萬千的狂草。章草起于西漢,盛于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qū)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chuàng)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今草起于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豉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近似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略晚于張芝的草書家崔諼作《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絕筆收勢,馀縫糾結”、“頭沒尾垂”、“機微要妙,臨時從宜”的描述,可見漢末的草書筆勢流暢,已不拘于章法。書體演變本來沒有截然的劃分。說今草起;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于二王,是著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草書在唐代出現(xiàn)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狂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僧《自敘帖》等等,,張旭史稱“草圣”,孫過庭《書譜》字字區(qū)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按蟛荨迸c“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云: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shù)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于心,必于草書揮毫發(fā)之”,故學張旭難。近常見隸書笛法中帶草筆飄逸之體,謂隸草,有些像章草,這與平時善寫隸書精熟有關,故書隸草能獨樹風格。也是書寫表演的一種手法?!捌撇荨笔乾F(xiàn)代書家中最常見的,如狂草書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書法作品,它的特點是點劃結體,使轉(zhuǎn)和用筆,多為從占到今各書家中的結體演變成自己風格,王羲之書體中學一些,王鐸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孫過庭等等歷代名家中取其長處,集自己之品貌,任意發(fā)揮,灑脫自如,這種寫法和今草相似。行草有“草行”之說,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于草書的行書。筆法比較流動,清朝劉熙我《書概》云: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書而縱于真,“草行.近于草書而斂于草。唐朝張懷璘《書議》云: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故有此別論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它出現(xiàn)較早,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由于漢章帝喜好草書,因此被稱為“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章草字字**,接近于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后來楷書出現(xiàn),乂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末筆與起筆相呼應,每個字一般也有簡化的規(guī)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今草簡化的基本方法是對楷書的部首采用簡單的草書符號代用,代人繁體楷書中(盡管草書出現(xiàn)得不比楷書晚),往往許多楷書部首可以用一個草書符號代用,為了方便,字的結構也有所變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較難辨認。草書符號的整理可以查閱《標準草書》。到唐朝時,草書成為一種書法藝術,因此演變成為“狂草”,作為傳遞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經(jīng)減弱,成為一種藝術作品,講究間架、紙的黑門布珞,是否讓人能認清寫的是什么已經(jīng)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詞聯(lián)”符號,就是把兩個字(常見詞組)寫成一個符號。由于當時書寫多是從上到下地豎行書寫,詞聯(lián)符號的設計也類似?!邦D首”“涅盤”等都有草書詞聯(lián)符號。日語中的平假名是以漢字的草書形式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F(xiàn)代人學習草書一般以今草為起點。普遍認同的草書寫法有于右任先生編著的標準草書(有同名字帖)西南大學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課程考試試
題卷類別:網(wǎng)教專業(yè):漢語,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 2017年迄月課程名稱【編號】:書法[0024] A卷大作業(yè) 滿分:100分答題要求:在以下5個題目中,請選擇2個題目作答,每小題50分。要求觀點明確、論證詳實、結合書法史上具體書家作答。每題字數(shù)在200至500字以內(nèi)。二、簡述唐楷的藝術成就。(50分)在書法發(fā)展史上,唐代是晉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唐代楷書是唐代書家集體創(chuàng)造的曠世杰作,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皻鈩莼趾?、法度森嚴、氣象正大、格調(diào)雍華”是唐楷藝Jtt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四大家的作品雖風格炯異,但總體藝術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經(jīng)濟、文化對書法藝術的影響和作用,是唐大國國度在書法藝Jit上的時代性標志??瑫奶攸c,從總體上看,楷書呈長方形,結體也比隸書緊密,用筆也很豐富細膩。寫起為也要比隸書靈活捷便,從楷書創(chuàng)立之后,它就代替了隸書正統(tǒng)地位,經(jīng)過長期的試用證明了它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較好的一種書體。千年來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體,也成為書法史上的一大宗。我們常說的“真、草、隸、篆”四體,楷書居四體之首??瑫拈_創(chuàng)和確立之功,應首推鐘四、論述草書的發(fā)展過程。(50分)甲骨文時期有草寫的痕跡?!爸苄跆纷黥?、“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以及蔡邕以八分書寫熹平石經(jīng)等,都是兩周、秦、漢各自對當時流行的字加以規(guī)范化而頒定的標準字樣,也是公認已形成的新的書體為正體字的開端。但是要求簡易的趨勢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記錄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簡筆和潦草的字跡,史籍中“屈原屬草蔗”、“董仲舒藁書未上”,說明戰(zhàn)國古文和西漢隸書在急速書寫時也非正體。據(jù)魏晉人記載,東漢北海敬王劉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劉睦死前,明帝派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章帝時,齊相杜善作習字的范本,章帝曾詔令杜度草書奏事。可見公元1世紀中葉以來,草字已經(jīng)不盡是出于匆促書寫而是被珍視和仿習的字體了。從近世出土的漢簡可以看到,西漢武帝時字劃省簡的隸書已經(jīng)通行。到新莽時期,有更多省劃和連筆的字。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簡就已經(jīng)完全是草書了。但是從周代到新養(yǎng)時期都不曾把草書列為一種書體。《說文解字》成書于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許慎在《敘》里說“漢興有草書”,是以草書為一種書體之始。東漢末期,張芝其同時以及稍晚的鐘繇等名家輩出,各成流派。當時趙壹有《非草書》之文,蔡邕有類似之議,以維護正體字的地位,這反映出草書已極一時之盛。漢末直到唐代,草書從帶有隸書筆意的章草發(fā)展成韻秀宛轉(zhuǎn)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羈、氣勢萬千的狂草。章草起于西漢,盛于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qū)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chuàng)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今草起于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漢磚看,在漢末以八分書為正體字的同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近似真書的寫法。草書也會隨之變異。略晚于張芝的草書家崔諼作《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絕筆收勢,馀^糾結”、“頭沒尾垂”、“機微要妙,臨時從宜”的描述,可見漢末的草書筆勢流暢,已不拘于章法。書體演變本來沒有截然的劃分。說今草起于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于二王,是著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草書在唐代出現(xiàn)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草亦稱大草,筆意奔放,體勢連綿,如唐朝張旭《千文斷碑》、《古詩四道,懷素僧《自敘帖》等等,,張旭史稱“草圣”,孫過庭《書譜》字字區(qū)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按蟛荨迸c“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辨認,張旭、懷素善此,其字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清朝馮班《鈍印書要》談學草書法云:小草學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亦落筆清晰易臨。張旭字形變化繁多,常一筆數(shù)字,隔行之間氣勢不斷,不易辨認,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有動于心,必于草書揮毫發(fā)之”,故學張旭難。近常見隸書筆法中帶草筆飄逸之體,謂隸草,有些像章草,這與平時善寫隸書精熟有關,故書隸草能獨樹風格。也是書寫表演的一種手法?!捌撇荨笔乾F(xiàn)代書家中最常見的,如狂草書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書法作品,它的特點是點劃結體,使轉(zhuǎn)和用筆,多為從古到今各書家中的結體演變成自己風格,王羲之書體中學一些,王鐸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孫過庭等等歷代名家中取其長處,集自己之品貌,任意發(fā)揮,灑脫自如,這種寫法和今草相似。行草有“草行”之說,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于草書的行書.筆法比較流動,清朝劉熙載《書概》云:行書有“真行”、有“草行”?!罢嫘小苯普鏁v于真,“草行”近于草書而斂于草。唐朝張懷瑾《書議》云: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故有此別論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它出現(xiàn)較早,從漢代初期,書寫隸書時有時才“草率”地書寫而形成的,由于漢章帝喜好草書,因此被稱為“章草",是一種隸書草書.章草字字**,接近于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后來楷書出現(xiàn),又演變成“今草”,即楷書草書,寫字迅速,往往上下字連寫,末筆與起筆相呼應,每個字一般也有簡化的規(guī)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今草簡化的基本方法是對楷書的部首采用簡單的草書符號代用,代入繁體楷書中(盡管草書出現(xiàn)得不比楷書晚),往往許多楷書部首可以用一個草書符號代用,為了方便,字的結構也有所變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較難辨認。草書符號的整理可以查閱《標準草書》。到唐朝時,草書成為一種書法藝術,因此演變成為“狂草”,作為傳遞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經(jīng)減弱,成為一種藝術作品,講究間架、紙的黑白布置,是否讓人能認清寫的是什么已經(jīng)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詞聯(lián)”符號,就是把兩個字(常見詞組)寫成一個符號。由于當時書寫多是從上到下地豎行書寫,詞聯(lián)符號的設計也類似。“頓首”“涅盤”等都有草書詞聯(lián)符號。日語中的平假名是以漢字的草書形式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F(xiàn)代人學習草書一般以今草為起點。普遍認同的草書寫法有于右任先生編著的標準草書(有同名字帖)。文房四寶之外,下列—不屬于書法輔助工具。.r印泥.「筆洗.「毛氈.一毛筆,2、以下—不是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多寶塔碑》.「《顏勤禮碑》.r《大唐中興頌》.「《孟法師碑》“3、以下—不是柳公權的書法作品。.C《玄秘塔碑》.r《神策軍碑》.「《蘭亭詩帖》.「《多寶塔碑》”4、—是黃庭堅的草書代表作。.「《松風閣詩》。.「《蜀素帖》,[《多景樓詩》. 「《海岳名言》5、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作者是一。黃庭堅蘇軾“米芾蔡襄6、“天下第三行書”指的是一。.C《書譜》.「《黃州寒食詩》/.「《祭侄稿》.「《喪亂帖》7、鄭杓、劉有定兩人合寫的書法理論著作是.r《授筆圖說》.「《衍極》”.「《筆陣圖》.r《論書》8、字法的別稱有結構和..「結字”.C中宮.C黑白.r九宮9、揚雄提出“書,心畫也”。.C"秦代".C"東普’"戰(zhàn)國".r"漢代"010、現(xiàn)今出土的最早甲骨文產(chǎn)生于時期。.r武乙.r祖甲.r帝乙.「武丁0多項選擇題11、書法作品的幅式,有許多種,包括一、—、—、條幅、條屏、中堂、匾額等等。.「扇面”.r橫幅。.「對聯(lián)”.r草書12、書法藝術本體包括等。.「筆法〃.「墨法。.「章法。.「字法或13、《張遷碑》和《石門頌》整體比較起來,書風呈現(xiàn)—o.「拙〃.「大”.「重少14、東漢時期的隸書有0.「《馬王堆帛書》. 「《居延紀年簡》.「《石門頌》0.「《曹全碑》。15、以下的幾種說法那幾個是對的?.「書法是藝術以.「書法以漢字為載體/.「書法可以表情達意”.r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016、計白當黑中黑白關系的處理方法有一o.「勻布法力.r對比法U.「左收右放,,「重心下壓”17、書法作品的常用幅式有一。?「對聯(lián)〃.「手卷〃.r微刻.「冊頁”18、在《墻盤》中,以下—書法藝術特點是正確的。行列不清的章法.「粗重筆畫與點團的消失。.r字形內(nèi)部錯落較少、多呈方形”.「露峰多、無收筆19、從甲骨文字形體看,甲骨文已具有一形式美。.「均衡。.r對稱。.r和諧。.「統(tǒng)一或20、以下—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月儀帖》.r《樂毅論》。.「《十七帖》。. 「《宣示表》判斷題21、書圣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A.V.「B.x022、元朝書家代表人物有虞集、鮮于樞等人,其中,鮮于樞被稱為“書壇盟主”.rA.V.rB.x023、唐代草書代表人物以張旭、懷素、賀知章三人并稱B.x24、清代碑學代表人物有王鐸、趙之謙、張裕釗、康有為.CA.V.CB.x/25、書法史上的二王指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大小歐指歐陽詢、歐陽通父子.rA.VJC.B.x26、吳門三家指明代蘇州書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寵.「A.V/.B.x27、篆書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小篆,一是大篆。.CA.V/.「B.x28、金文是寫在青銅器上的文字。.「A.V.CB.x/29、李陽冰是唐代的楷書代表書家。.CA.V.「B.x030、尺牘是商代時期書寫的主要幅式。.「A.V主觀題31、宋徽宗的楷書號稱—.參考答案:瘦金體32、號稱元朝“書壇盟主”的書法家是―-參考答案:趙孟^33、《十二月帖》是的行草書代表作。參考答案:王獻之34、宋代書家—以“集古字”為學書捷徑。參考答案:米芾35、篆書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小篆,一是參考答案:大篆36、吳門三家指———。參考答案:祝允明文征明王寵37、漢代著名的摩崖刻石除《石門頌》外,還有現(xiàn)在陜西略陽的—、甘肅成縣西狹頌等,并稱"漢三頌"。參考答案:隨閣頌38、《黃庭經(jīng)》是王羲之的—作品。參考答案:小楷39、《廣藝舟雙楫》是—的代表書論。參考答案:康有為40、二王指: .參考答案:王羲之王獻之41、大盂鼎是西周時期重鼎,其銘文為早期—的代表作。參考答案:金文42、唐代草書代表人物是———.參考答案:張旭懷素賀知章43、書圣王羲之一一_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參考答案:蘭亭序44、《鄭文公碑》是一時期作品。參考答案:北朝45、文房四寶是_參考答案:筆墨紙硯46、.蘇東坡《黃州寒食帖》被稱為一參考答案:天下第三行書47、孫過庭的草書名作是。參考答案:書譜48、宋四家指 _參考答案:蔡襄蘇軾米芾黃庭堅49、包世臣的書法著作是參考答案:藝舟雙楫50、龍門四品指《始平公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和參考答案:孫秋生造像記51、簡述智永《真草千字文》的藝術特色。參考答案:參見曹建編著《大學書法鑒賞》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85頁。1、用筆精熟2,結構精巧3、平中見奇52、試論金農(nóng)的漆書《杜詩七絕二首》的藝術特點參考答案:參見曹建編著《大學書法鑒賞》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135——131、臥筆橫掃2、結構變化3、筆法局部夸張4、題款為長款53、簡述《石門頌》的藝術特色。參考答案:參見曹建編著《大學書法鑒賞》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59——60]1、結構扁方2、用筆多曲勢、藏鋒圓筆3、章法橫豎基本成行54、章法是怎樣構成的和形式的種類?參考答案:參見曹建編著《大學書法鑒賞》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29——30]1、行氣2、字距的兩種處理方法3、行距的處理方法55、簡述先秦的書法藝術。參考答案:參見曹建編著《大學書法鑒賞》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39—42頁,1、甲骨文的定義和認識、分期2、金文的含義、特點、代表作品3、石鼓文的意義價值4、竹木簡帛墨跡56、什么是金文?參考答案:參見曹建編著《大學書法鑒賞》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27頁1、金文的含義2、金文所憑借的材料3、鑄刻方法57、以清代帖派的品為例說說帖派的歷史價值。參考答案:參見曹建編著《大學書法鑒賞》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第128——1558、小篆的藝術特征。參考答案:小篆是古文字發(fā)展的最后一個階段,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實行“車同軌、書同文”政£等均的線條。其直者似陳玉著,曲者如彎鐵線,藏頭護尾,不露鋒芒,圓潤之中又頗函筋力。小3無論內(nèi)外均作弧形而絕不作死折,因而小篆的體勢方中有圓,剛中有柔,脈絡圓活而流暢。另外保留著一絲絲早期漢字象形、表義的特點。小篆的章法只有一種,字群的排布平正劃一,橫豎成在品式眾多的我國傳統(tǒng)書法中,小篆一體無疑是別有風采的。所以,盡管它在歷史上作為官篆”,其“篆”就主要是指小篆(廣義地說,古文字時代的主要字體都叫篆書)。歷代書法家習小篆者7直到現(xiàn)在,小篆仍然為廣大書法愛好者所喜歡。不過從文字學的角度看,小篆的結構和用筆都太背道而馳的。它作為官方正式字體的時間短暫,并不是因為秦王朝的壽命不長,而是因為它自己59、論述草書的發(fā)展歷史。參考答案:甲骨文時期有草寫的痕跡?!爸苄跆纷黥?、“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以及蔡成的新的書體為正體字的開端。但是要求簡易的趨勢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記錄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僧據(jù)魏晉人記載,東漢北海敬王劉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劉睦死前,明帝派驛馬"令作草書尺F是出于匆促書寫而是被珍視和仿習的字體了。從近世出土的漢簡可以看到,西漢武帝時字劃省簡是草書了。但是從周代到新莽時期都不曾把草書列為一種書體?!墩f文解字》成書于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許慎在《敘》里說“漢興有草書”,是以草書為邕有類似之議,以維護正體字的地位,這反映出草書已極一時之盛。漢末直到唐代,草書從帶有:章草起于西漢,盛于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qū)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F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chuàng)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今草起于何時,又有漢末張芝和東晉王羲之、王洽兩種說法。從傳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漢簡、1崔諼作《草書勢》,對草書有“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絕筆收勢,馀^糾結"、"頭沒尾垂”、“機微號張芝是從新體的萌芽看;說今草起于二王,是著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來真書沿襲至今。草書在唐代出現(xiàn)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的狂草,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chuàng)作.草亦稱大草,《書譜》字字區(qū)別,不相連接,而筆意活潑、秀媚?!按蟛荨迸c“小草”相對稱,大草純用草法,難以獻之、大草學羲之,狂草學張旭不如學懷素。懷素的草字容易辨認,字跡清瘦見形,字字相連處《送高閑上人序》中提到張旭草書以“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而近常見隸書筆法中帶草筆飄逸之體,謂隸草,有些像章草,這與平時善寫隸書精熟有關,故T“破草”是現(xiàn)代書家中最常見的,如狂草書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書法作品,它的特點是點劃結允明、孫過庭等等歷代名家中取其長處,集自己之品貌,任意發(fā)揮,灑脫自如,這種寫法和今草:行草有“草行”之說,書體中帶有許多楷法,即近于草書的行書。筆法比較流動,清朝劉熙載云: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故有此別論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體。它出現(xiàn)較早,從書。章草字字**,接近于行草,但對難寫之字簡化不多,書寫不變。后來楷書出現(xiàn),又演變成“今二人有時不易辨認。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草書稱為今草。今草簡化的基本方法是對楷書的部首采用簡單的草書符號代用,代入繁體楷書中(盡管草書:悉的人較難辨認。草書符號的整理可以查閱《標準草書》。到唐朝時,草書成為一種書法藝術,因此演變成為“狂草”,作為傳遞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經(jīng)減弱,符號,就是把兩個字(常見詞組)寫成一個符號。由于當時書寫多是從上到下地豎行書寫,詞聯(lián)日語中的平假名是以漢字的草書形式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F(xiàn)代人學習草書一般以今草為起點。普遍認同的草書寫法有于右任先生編著的標準草書(有F60、簡述唐代楷書的藝術成就。參考答案:在書法發(fā)展史上,唐代是晉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唐代楷書是唐代書家集體創(chuàng)造的曠世杰作,是中物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四大家的作品雖風格炯異,但總體藝術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楷書的特點,從總體上看,楷書呈長方形,結體也比隸書緊密,用筆也很豐富細膩。寫起為t結合較好的一種書體。千年來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體,也成為書法史上的一大宗。我們常西南大學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課程考試試題卷類別:網(wǎng)教專業(yè):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教育)2018年6月課程名稱【編號】:書法[0024] A卷大作業(yè) 滿分:100分答題要求:在下列論述題中,任選其中兩題進行作答,不少于600字。(每題50分,共100分)一、簡述隸變(50分)答:漢字由篆書演變?yōu)殡`書的過程。字型變圓形為方形,線條變弧線為直線,筆畫變繁雜為簡省,徹底筆畫化。隸變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芫在補充一一衛(wèi)恒《四體書勢》說:“隸書者,篆之捷也。”說明了隸書是篆書的快寫,由篆書變?yōu)殡`書,前人稱之為“隸變隸書是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起筆、收筆清楚的字體。因為隸書來源于篆書的草率寫法,因而兩種書體自戰(zhàn)國晚期到西漢中后期,有過很長的共存時期。從考古發(fā)現(xiàn)的秦系文字的資料上看,戰(zhàn)國晚期是隸書的形成時期。在秦孝公時代的銅器銘文里,就可以看到正體和俗體并存的情況,秦孝公以后,隨著書寫的頻繁,俗體也隨著越來越流行,在銅器銘文、漆器銘文、以至印文、陶文中都可以看到俗體字。這些字體,改變了正規(guī)的篆文圓轉(zhuǎn)的筆道而帶有著隸書的意味。從現(xiàn)有的秦簡文字材料看,隸書在戰(zhàn)國晚期已經(jīng)基本形成。由篆書變?yōu)殡`書,是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次變革。隸變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1.解散篆體,改曲為直:隸書不再顧及象形原則,把古字“隨體詰訕”的線條分解或改成平直的筆畫,以便書寫。2.偏旁分化:在隸書里,獨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寫法明顯不同。3.偏旁混同:隸書以求簡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筆畫較多的偏旁,改成形狀相近,筆畫較少,又比較常見的偏旁。4.結構簡?。弘`書往往把篆文的兩筆并為一筆,或是把兩個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來,改成較簡單的筆畫結構。5.圓轉(zhuǎn)不斷的線條變?yōu)榉秸鄣臄喙P:隸書為提高書寫速度,形成點、橫、豎、捺、鉤、折等筆畫。隸書的創(chuàng)立時代,在秦漢簡牘尚未大量出土之前,有種種說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隸書即為徒隸之書。據(jù)《漢書?藝文志》:隸書“起于秦時官獄多事,茍趣省易,施之于徒隸也”;《說文解字,序》中進一步發(fā)展,把隸書指為程邈所作:“秦始皇帝初兼天下,……大發(fā)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眲⑺窝蛐馈恫晒艁砟軙嗣分姓f:“秦獄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陽獄,增減大篆體,去其繁復,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名日隸書?!碧拼髸摷覐垜岩恼f法與羊欣類似:“崇隸書者,秦下郢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為衙縣獄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陽獄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圓而為隸書三千字”等等,不一而足。事實上,一種字體的產(chǎn)生不可能為某一人所造,在沒有大量的實物資料證實它的產(chǎn)生之時,人們也無法對它作出科學的解釋,只有假論為某人所創(chuàng),這正如指倉頡造字、蔡倫造紙實不可信一樣。另一種看法影響較小,認為隸書起源于周朝,以酈道元為代表。見《水經(jīng)注》:“臨溜人發(fā)古冢得銅棺,前和處隱為隸字,言‘齊太公六世孫胡公之棺’也。惟之字是古、余同今書。證知隸自出古,非始于秦?!惫粝壬J為隸書起于周代證據(jù)不足信:“兩周中葉的胡公,是齊國的統(tǒng)治者。他的棺銘不可能使用草篆,更不可能便是‘隸字關于定名隸書的義理,我們可以從“隸”的本義上作解釋。吳白甸先生說:“《說文解字》中解釋'隸'的意義是‘附著',《后漢書,馮異傳》則訓為‘屬',這一意義到今天還在使用,現(xiàn)代漢語中就有‘隸屬'一詞?!段魰?,衛(wèi)恒傳》、《說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認為隸書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隸書是小篆的一種輔助字體?!边@樣的說法是有爭議的。在漢字演變發(fā)展過程中,繁化和簡化這兩種對立的矛盾一直存在著??偟膩碚f,人們寫字總是往著簡化的方向發(fā)展。當一種字體基本定型之后,它便可能向兩種方向發(fā)展,一種是向更加規(guī)整的方向發(fā)展,一種是向更加草化的方向發(fā)展。規(guī)整化的結果使得這種字體得以完全確立,草化的結果便是產(chǎn)生新的字體。而隸書起初是所謂的“輔助性字體”,實際上它便是篆書(是大篆而不是小篆。一般地說來,草化先于正規(guī)化,小篆是
對大篆的規(guī)整,而隸書則是大篆的草化,它的產(chǎn)生應先于小篆)的草寫。事實也是如此。早在產(chǎn)生秦小篆以前的時代,篆書的一種便于書寫的簡體——古隸(草篆)便已產(chǎn)生。根據(jù)江陵鳳凰山秦墓出土的秦昭王時期的刻有“冷賢”兩字的玉印、戰(zhàn)國中期的《楚帛書》和戰(zhàn)國后期秦國的“高奴禾石銅權”銘文的字樣,可知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前便已有了和秦詔版相近的書體即草篆一一隸書的萌芽書體,亦即后人稱為古隸的書體存在。出土的天水秦簡,睡虎地秦簡、馬王堆帛書、銀雀山竹簡……為我們追溯隸書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確實的證據(jù)。二、簡述《蘭亭序》的技法特點(50分)答:王羲之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評日:“飄若游浮云,矯如驚龍二王羲之的書法精致、美侖美奐,是極富有美的觀賞的??傊褲h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標志著書法家不僅發(fā)現(xiàn)書法美,而且能表現(xiàn)書法美。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變漢魏質(zhì)樸書風為筆法精致、美侖美奐的書體,開創(chuàng)了妍美流暢的行、草書法先河。特別是行書《蘭亭序》有如行云流水,瀟灑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nèi)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蘭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態(tài)殊異,圓轉(zhuǎn)自如。1)、用筆多露鋒用筆的藏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東漢蔡邕《九勢》云:“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其實,用筆的藏露是相互轉(zhuǎn)換,相輔相成的,這是一個筆鋒調(diào)整的過程,也是一個節(jié)奏轉(zhuǎn)換的過程。露鋒取勢,點畫多生動而見性:藏鋒蓄勢,點畫多含蓄而生情。用鋒的藏露轉(zhuǎn)換在《蘭亭》中得到了充分運用,羲之自己也說:“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于點畫瑕玷也?!保ā稌摗罚┘夤P落鋒混成需要極強的筆力與自信,這也是晉唐行草筆法的精髓。2)、用筆牽引并多用翻筆在快速書寫的過程中,出現(xiàn)點畫的牽引是很自然的。牽引使點畫的關系更為緊密,也更為微妙多變。《蘭亭》點畫的牽引既復雜多變又出以自然,這在其后的書法史中也是極為罕見的。用羲之自己的話說就是:“游絲斷而能續(xù),龍鸞群而不爭。”(《用筆賦》)當然,單有牽引還不能極其變化,同時還需增加用筆的翻轉(zhuǎn)。這就是唐虞世南《筆髓論》中所說的:“其腕則內(nèi)旋外
拓而環(huán)轉(zhuǎn)紓結也。旋毫不絕,內(nèi)轉(zhuǎn)鋒也,加以掉筆聯(lián)毫,若石壁玉瑕,自然之理?!边@種旋毫翻轉(zhuǎn)使筆鋒能不斷凝聚在一起,使筆力得以增強。3)、重側勢用筆中鋒的概念,似乎形成于唐宋之后,因那時用筆趨軟,執(zhí)筆較正,之前無用筆中側之說,只講順逆、藏露。這是因為晉人斜執(zhí)筆、重運腕、硬毫側鋒取勢。在運筆使轉(zhuǎn)過程中,自然會有一種中側的變化。因為晉人筆力強勁,不存在點畫軟弱之病。正如羲之所云:“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欹有側有斜,或大或小,或長或短?!保ā稌摗罚x人而言,用筆八面出鋒不單指行筆的方向,也包括了對筆毫各個面的運用。后來方筆與圓筆之爭,也是因為不明白晉唐用筆的特點而產(chǎn)生的。側勢用筆有刷掠的意味,使點畫產(chǎn)生振動感,顯得生動而有姿態(tài),也使筆力得以充分地體現(xiàn)。因為若用硬毫正鋒寫字,那是很難有變化可言,也是難以成字的。重側勢也使行書的起筆豐富而生動。三、北碑和碑學的關系(50分)四、論述揚州八怪書風的成因(50分)答: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于揚州地區(qū)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在中國畫史上說法不一,較為公認指:金農(nóng)、鄭燮、黃慎、李鯉、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等人.揚州自隋唐以來,即以經(jīng)濟繁榮而著稱,雖經(jīng)歷代兵禍破壞,但由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戰(zhàn)亂之后,總是很快又恢復繁榮。進入清代,雖慘遭十日屠城破壞,但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發(fā)展,又呈繁榮景象,成為我國東南沿海一大都會和全國的重要貿(mào)易中心。富商大賈,四方云集,尤其以鹽業(yè)興盛,富甲東南。經(jīng)濟的繁榮,也促進文化藝術事業(yè)的興盛。各地文人名流,匯集揚州。在當?shù)毓賳T倡導下,經(jīng)常舉辦詩文酒會。詩文創(chuàng)作,載譽全國。有些鹽商,堪稱豪富,本身亦附庸風雅,對四方名士來揚州者,多延攬接待。揚州因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名土,其中有不少詩人、作家、藝術家。所以,當時的揚州,不僅是東南的經(jīng)濟中心,也是文化藝術的中心。富商大賈為了滿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對物質(zhì)和精神上的產(chǎn)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藝品、珍寶珠玉、鮮衣美食,在書畫方面更是著力搜求。流風所及,中產(chǎn)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書畫懸之室中,以示風雅,民諺有“家中無字畫,不是舊人家”之說。對字畫的大量需求,吸引和產(chǎn)生了大量的畫家。據(jù)《揚州畫舫錄》記載,本地畫家及各地來揚州的畫家
稍具名氣者就有一百數(shù)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當時的名家,“揚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聲名顯著者。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的作品,無論是取材立意,還是構圖用筆,都有鮮明的個性。這種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畫壇上的創(chuàng)新潮流和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中國繪畫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籠囿,以臨摹抄照為主流,畫壇缺乏生氣。這一萎靡之風激起有識之士和英才畫家的不滿,在揚州便出現(xiàn)了力主創(chuàng)新的大畫家石濤。石濤提出“筆墨當隨時代”、“無法而法”的口號,宛如空谷足音,震動畫壇。石濤的理論和實踐“開揚州一派”,稍后,終于孕育出了“揚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畫家群體。五、論述權量詔版書法的藝術特征(50分)西南大學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課程考試試題卷類別:網(wǎng)教專業(yè):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教育)2018年6月課程名稱【編號】:書法[0024] A卷大作業(yè) 滿分:100分答題要求:在下列論述題中,任選其中兩題進行作答,不少于600字。(每題50分,共100分)一、簡述隸變(50分)二、簡述《蘭亭序》的技法特點(50分)三、北碑和碑學的關系(50分)四、論述揚州八怪書風的成因(50分)五、論述權量詔版書法的藝術特征(50分)一、簡述隸變(50分)答:漢字由篆書演變?yōu)殡`書的過程。字型變圓形為方形,線條變弧線為直線,筆畫變繁雜為簡省,徹底筆畫化。隸變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芫荏補充一一衛(wèi)恒《四體書勢》說:“隸書者,篆之捷也。”說明了隸書是篆書的快寫,由篆書變?yōu)殡`書,前人稱之為“隸變”。隸書是篆書簡化演變而成的一種起筆、收筆清楚的字體。因為隸書來源于篆書的草率寫法,因而兩種書體自戰(zhàn)國晚期到西漢中后期,有過很長的共存時期。從考古發(fā)現(xiàn)的秦系文字的資料上看,戰(zhàn)國晚期是隸書的形成時期。在秦孝公時代的銅器銘文里,就可以看到正體和俗體并存的情況,秦孝公以后,隨著書寫的頻繁,俗體也隨著越來越流行,在銅器銘文、漆器銘文、以至印文、陶文中都可以看到俗體字。這些字體,改變了正規(guī)的篆文圓轉(zhuǎn)的筆道而帶有著隸書的意味。從現(xiàn)有的秦簡文字材料看,隸書在戰(zhàn)國晚期已經(jīng)基本形成。由篆書變?yōu)殡`書,是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次變革。隸變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解散篆體,改曲為直:隸書不再顧及象形原則,把古字“隨體詰訓”的線條分解或改成平直的筆畫,以便書寫。.偏旁分化:在隸書里,獨立成字和用作偏旁的寫法明顯不同。.偏旁混同:隸書以求簡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筆畫較多的偏旁,改成形狀相近,筆畫較少,又比較常見的偏旁。.結構簡省:隸書往往把篆文的兩筆并為一筆,或是把兩個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部分合并起來,改成較簡單的筆畫結構。.圓轉(zhuǎn)不斷的線條變?yōu)榉秸鄣臄喙P:隸書為提高書寫速度,形成點、橫、豎、捺、鉤、折等筆畫。隸書的創(chuàng)立時代,在秦漢簡牘尚未大量出土之前,有種種說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隸書即為徒隸之書。據(jù)《漢書?藝文志》:隸書“起于秦時官獄多事,茍趣省易,施之于徒隸也”;《說文解字,序》中進一步發(fā)展,把隸書指為程邈所作:“秦始皇帝初兼天下,……大發(fā)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眲⑺窝蛐馈恫晒艁砟軙嗣分姓f:“秦獄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陽獄,增減大篆體,去其繁復,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名日隸書?!碧拼髸摷覐垜岩恼f法與羊欣類似:“崇隸書者,秦下郢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為衙縣獄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陽獄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圓而為隸書三千字”等等,不一而足。事實上,一種字體的產(chǎn)生不可能為某一人所造,在沒有大量的實物資料證實它的產(chǎn)生之時,人們也無法對它作出科學的解釋,只有假論為某人所創(chuàng),這正如指倉頡造字、蔡倫造紙實不可信一樣。另一種看法影響較小,認為隸書起源于周朝,以酈道元為代表。見《水經(jīng)注》:“臨溜人發(fā)古冢得銅棺,前和處隱為隸字,言'齊太公六世孫胡公之棺’也。惟之字是古、余同今書。證知隸自出古,非始于秦。”郭沫若先生認為隸書起于周代證據(jù)不足信:“兩周中葉的胡公,是齊國的統(tǒng)治者。他的棺銘不可能使用草篆,更不可能便是‘隸字'J關于定名隸書的義理,我們可以從“隸”的本義上作解釋。吳白甸先生說:“《說文解字》中解釋'隸'的意義是‘附著,,《后漢書,馮異傳》則訓為'屬',這一意義到今天還在使用,現(xiàn)代漢語中就有‘隸屬'一詞?!段魰?,衛(wèi)恒傳》、《說文解字,序》及段注,也都認為隸書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隸書是小篆的一種輔助字體?!边@樣的說法是有爭議的。在漢字演變發(fā)展過程中,繁化和簡化這兩種對立的矛盾一直存在著。總的來說,人們寫字總是往著簡化的方向發(fā)展。當一種字體基本定型之后,它便可能向兩種方向發(fā)展,一種是向更加規(guī)整的方向發(fā)展,一種是向更加草化的方向發(fā)展。規(guī)整化的結果使得這種字體得以完全確立,草化的結果便是產(chǎn)生新的字體。而隸書起初是所謂的“輔助性字體”,實際上它便是篆書(是大篆而不是小篆。一般地說來,草化先于正規(guī)化,小篆是對大篆的規(guī)整,而隸書則是大篆的草化,它的產(chǎn)生應先于小篆)的草寫。事實也是如此。早在產(chǎn)生秦小篆以前的時代,篆書的一種便于書寫的簡體一一古隸(草篆)便已產(chǎn)生。根據(jù)江陵鳳凰山秦墓出土的秦昭王時期的刻有“冷賢”兩字的玉印、戰(zhàn)國中期的《楚帛書》和戰(zhàn)國后期秦國的“高奴禾石銅權”銘文的字樣,可知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前便已有了和秦詔版相近的書體即草篆一一隸書的萌芽書體,亦即后人稱為古隸的書體存在。出土的天水秦簡,睡虎地秦簡、馬王堆帛書、銀雀山竹簡……為我們追溯隸書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確實的證據(jù)。隸變的發(fā)展是由秦小篆產(chǎn)生之前的隸變再轉(zhuǎn)化為西漢早中期的隸變,形態(tài)是由篆書用筆迂回盤曲,圓整周到,隸書化圓為方,變弧線為直線,用筆隨意提按。早期的不成熟的隸書與后來成熟的隸書都有此特點,而歷來書家均把波磔的分明與否作為區(qū)別過渡性隸書與成熟隸書的主要標志。秦簡數(shù)目眾多,但都沒有出現(xiàn)波磔,而西漢早期的馬王堆帛書、張家山漢簡、阜陽漢簡等大量的竹、帛書都具有明顯的波磔;波磔作為主筆比較突出,筆畫形態(tài)也很統(tǒng)一,所以我們認為成熟的隸書在西漢早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至于西漢中期的居延簡、定縣簡則分明已經(jīng)是完全成熟的隸書形態(tài)了。由于筆法的豐富,如中鋒與側鋒,藏鋒與露鋒,束毫與鋪毫,疾勢與澀勢,輕與重,方與圓等對立因素的統(tǒng)一在技巧上的要求充分展示,中國書法開始注意到:線除了構筑字體的空間之外,線形自身的形態(tài)及其變化即是一個豐富無比的語匯系統(tǒng)一一線條自身終于獨立地走上了歷史舞臺。從我國最早的成熟文字一一甲骨文,到范鑄的青銅銘文以及秦時的刻石和權量銘文,字體數(shù)經(jīng)變異風格每每不同。這些風格的不同主要是建立在空間構筑的基礎之上的。而運動的感覺消失在自足的個體完善的構架之中。在甲骨文金文里,先民們對空間構筑的稚拙,掩蓋了對線條運動感覺的遲鈍,至I」《石鼓文》時期,運動的感覺便由遲鈍轉(zhuǎn)向僵化,到了秦始皇的小篆時期,這種僵化進一步變化為運動感覺的接近消失。秦小篆對空間結構絕對均勻的切割,使它無力再顧及線條自身的豐富變化,小篆成了所有字體中最富有“靜態(tài)美”的典范。從發(fā)展的歷史觀點看,如此的"靜態(tài)美''很可能會窒息書法的藝術生命。所幸小篆從來也未成為中國書史上的典型書體,即使在秦始皇時期,除了正規(guī)的封禪之類的重大盛典,除了作為文字規(guī)范有它的一席之地之外,使用范圍極其狹窄。小篆既未受到實用的支持,又失去了藝術生命力的支撐,成為一種空泛的存在或日禮儀、楷范的存在,這樣我們才會對比地理解秦漢隸書崛起的意義。秦漢隸書對小篆一個根本的背叛是徹底打破了小篆的僵化之氣,代之而起的是開放的結構和運動的線條。中國書法史早期審美的重點由對空間形態(tài)的建構轉(zhuǎn)向了線條自身的運動和變化。如果說甲骨文、金文開創(chuàng)了中國書法藝術“線”的道路,其秘密在于上古人把象形的圖畫模擬逐漸演變成凈化了的抽象的結構和線條,從而奠定了中國書法走向“線的藝術”的基礎的話,那么秦漢書法的審美內(nèi)容在于使線條在時間進程上的流動美與對空間切割形成的構架美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以時間帶動空間,以時間控制空間的高級形態(tài)的藝術形式,從而使中國書法成為“中國各類造型藝術和表現(xiàn)藝術的魂靈”。故爾在書法史上,我們把隸變的過程指為書法藝術自覺的前奏。四、論述揚州八怪書風的成因(50分)答: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于揚州地區(qū)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在中國畫史上說法不一,較為公認指:金農(nóng)、鄭燮、黃慎、李魚軍、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等人.揚州自隋唐以來,即以經(jīng)濟繁榮而著稱,雖經(jīng)歷代兵禍破壞,但由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富,戰(zhàn)亂之后,總是很快又恢復繁榮。進入清代,雖慘遭十日屠城破壞,但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發(fā)展,又呈繁榮景象,成為我國東南沿海一大都會和全國的重要貿(mào)易中心。富商大賈,四方云集,尤其以鹽業(yè)興盛,富甲東南。經(jīng)濟的繁榮,也促進文化藝術事業(yè)的興盛。各地文人名流,匯集揚州。在當?shù)毓賳T倡導下,經(jīng)常舉辦詩文酒會。詩文創(chuàng)作,載譽全國。有些鹽商,堪稱豪富,本身亦附庸風雅,對四方名士來揚州者,多延攬接待。揚州因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名土,其中有不少詩人、作家、藝術家。所以,當時的揚州,不僅是東南的經(jīng)濟中心,也是文化藝術的中心。富商大賈為了滿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對物質(zhì)和精神上的產(chǎn)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藝品、珍寶珠玉、鮮衣美食,在書畫方面更是著力搜求。流風所及,中產(chǎn)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書畫懸之室中,以示風雅,民諺有“家中無字畫,不是舊人家”之說。對字畫的大量需求,吸引和產(chǎn)生了大量的畫家。據(jù)《揚州畫舫錄》記載,本地畫家及各地來揚州的畫家稍具名氣者就有一百數(shù)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當時的名家,“揚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聲名顯著者。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的作品,無論是取材立意,還是構圖用筆,都有鮮明的個性。這種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畫壇上的創(chuàng)新潮流和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中國繪畫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籠囿,以臨摹抄照為主流,畫壇缺乏生氣。這一萎靡之風激起有識之士和英才畫家的不滿,在揚州便出現(xiàn)了力主創(chuàng)新的大畫家石濤。石濤提出“筆墨當隨時代”、“無法而法”的口號,宛如空谷足音,震動畫壇。石濤的理論和實踐“開揚州一派”,稍后,終于孕育出了“揚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畫家群體。西南大學網(wǎng)絡與繼續(xù)教育學院課程考試試
題卷類別:網(wǎng)教專業(yè):漢語,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教育)2018年12月課程名稱【編號1書法【0024】 A卷大作業(yè) 滿分:100分答題要求:1、以下5個題目中,學生選擇2個題目作答,每小題50分。2、觀點明確、論證詳實、結合書法史上具體書家作答。一、簡述唐楷的藝術成就。(50分)二、簡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風格特征。(50分)三、論述隸書的基本筆法。(50分)四、論述草書的發(fā)展過程。(50分)五、論述王羲之《蘭亭序》的技法特點。(50分)答案往下拉一、簡述唐楷的藝術成就。答:在書法發(fā)展史上,唐代是晉代以后的又一高峰。唐代楷書是唐代書家集體創(chuàng)造的曠世杰作,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皻鈩莼趾?、法度森嚴、氣象正大、格調(diào)雍華”是唐楷藝Jit的主要特征,唐楷代表人物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四大家的作品雖風格炯異,但總體藝術特征都一致地反映了唐代經(jīng)濟、文化對書法藝術的影響和作用,是唐大國國度在書法藝Jit上的時代性標志??瑫奶攸c,從總體上看,楷書呈長方形,結體也比隸書緊密,用筆也很豐富細膩。寫起為也要比隸書靈活捷便,從楷書創(chuàng)立之后,它就代替了隸書正統(tǒng)地位,經(jīng)過長期的試用證明了它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結合較好的一種書體。千年來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體,也成為書法史上的一大宗。我們常說的“真、草、隸、篆”四體,楷書居四體之首??瑫拈_創(chuàng)和確立之功,應首推鐘繇。二、簡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風格特征。(50分)答:《雁塔圣教序》為褚遂良五十八歲時書,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字體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了老年,至此他已為新型的唐楷創(chuàng)出了一整套規(guī)范。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chuàng)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體。王儲曾評說:“……同州、雁塔兩圣教序記是其自家之法,世傳《蘭亭》諸本,亦與率更不類。蓋亦多出自家機杼故也。”褚遂良書法特點中整幅書法作品以弧形線條居多,即使是短線條,也有一詠三嘆的情調(diào)?;【€的大量使用,使原本筆直、堅挺的基本筆畫,增加了柔和委婉。褚遂良在起筆時略微多了點逆筆,然后引回,波轉(zhuǎn)一下。這些用筆都使褚遂良的書法顯得生動活潑,不局限于原有的形式?!堆闼ソ绦颉返墓P畫纖細而俊秀,即使是復雜的波折轉(zhuǎn)筆,也是一絲不茍,毫無須發(fā)的遺憾。楮遂良秉承了文人書法家的筆法,在書寫過程中卻又能把握輕重、灌輸力量。運筆《雁塔圣教序》在運筆上則采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zhuǎn)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guī)矩。唐張懷瑾評此書云:“美女嬋娟似不輕于羅綺,鉛華綽約甚有余態(tài)?!鼻宕匚腻\亦評日:“褚登善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tài)銅柯鐵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絲。能將轉(zhuǎn)折微妙處一一傳出,摩勒之精,為有唐各碑之冠三、論述隸書的基本筆法。(50分)答:隸變后的字,與篆書相比,就是具備了鮮明的點畫持征。筆法有方有圓,方圓并用。 (一)橫畫 橫畫是隸書中有特色的筆畫。往往以“橫飛”為美。隸書的橫畫有兩種,一為平橫,一為波橫。有方筆圓筆兩種。(二)豎畫 豎畫在隸書中只是普通的一個筆畫,這個筆畫承篆成分較大,即多數(shù)為圓起圓收。有些豎末端較尖,亦不屬楷書懸針豎,而是寫時自然收結。隸書的豎一般均為逆鋒起筆,中鋒徐行,藏鋒收筆。豎畫在隸書中有三種形式:中豎,向左弧豎,向右弧豎。也有方筆,即逆鋒起筆,向左上角切,折筆下行。雖然豎畫在隸書中不如波畫有特色,但書寫時同樣不可輕視。(三)撇畫 撇畫又稱掠畫,是僅次于波畫的又一重要筆畫,它在隸書中變化很多,除了長撇、彎撇,還適用十一些左旁的豎畫(豎撇隸書中的撇筆無論怎么變化,書寫時均應起筆有力,沉著剛勁,忌輕飄。 (1)長撇這是隸書中最基本的撇。一般逆鋒起筆,內(nèi)右向左傾斜行筆,整體弧度不大,藏鋒向上收筆,它與后來楷書的長撇基本類似(四)捺畫 捺畫是波筆的又一形式。是造成隸書氣勢的重要筆畫。隸書中的捺畫與波橫寫法近似,均為蠶頭燕尾狀。只是波橫平出,捺畫逆鋒起筆后,向右下傾斜行筆,至捺角處稍頓向右上提筆出鋒五)鉤畫 隸書中的鉤畫有時易和撇畫混為一談,原因在于鉤鋒并不明顯。鉤頸部分過長,并不像楷書的鉤向上翹拔,出鋒犀利。隸書的鉤畫由于多帶波筆痕跡,滑行出鉤,因此書寫時應走筆慢一些(六)折畫 折畫在隸書中是很簡單的,主要指兩種筆畫接合處,筆法較為隨意。一種為內(nèi)折,一種為外折。 (1)內(nèi)折與外折 內(nèi)折就是橫筆寫完后,向右上方提,然后折回向內(nèi)寫,豎呈內(nèi)彎,有明顯的折肩,如“己”、“史二(七)點畫 點畫在隸書中處于發(fā)展狀態(tài),多利用其它筆畫如橫、豎、撇、捺來代替。真意思的是,隸書中的點沒有楷書中的基本點一一圓點。四、論述草書的發(fā)展過程。(50分)答:甲骨文時期有草寫的痕跡。“周宣王太史作籀書”、“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以及蔡邕以八分書寫熹平石經(jīng)等,都是兩周、秦、漢各自對當時流行的字加以規(guī)范化而頒定的標準字樣,也是公認已形成的新的書體為正體字的開端。但是要求簡易的趨勢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記錄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簡筆和潦草的字跡,史籍中“屈原屬草藁”、''董仲舒藁書未上”,說明戰(zhàn)國古文和西漢隸書在急速書寫時也非正體。據(jù)魏晉人記載,東漢北海敬王劉睦“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劉睦死前,明帝派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章帝時,齊相杜度善作習字的范本,章帝曾詔令杜度草書奏事??梢姽?世紀中葉以來,草字已經(jīng)不盡是出于匆促書寫而是被珍視和仿習的字體了。從近世出土的漢簡可以看到,西漢武帝時字劃省簡的隸書已經(jīng)通行。到新莽時期,有更多省劃和連筆的字。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簡就已經(jīng)完全是草書了。但是從周代到新莽時期都不曾把草書列為一種書體?!墩f文解字》成書于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許慎在《敘》里說“漢興有草書”,是以草書為一種書體之始。東漢末期,張芝其同時以及稍晚的鐘繇等名家輩出,各成流派。當時趙壹有《非草書》之文,蔡邕有類似之議,以維護正體字的地位,這反映出草書已極一時之盛。漢末直到唐代,草書從帶有隸書筆意的章草發(fā)展成韻秀宛轉(zhuǎn)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羈、氣勢萬千的狂草。章草起于西漢,盛于東漢,字體具隸書形式,字字區(qū)別,不相糾連;歷代對章草的名稱有不同的說解。有見漢末以來《急就章》有草書寫本而說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為無稽。有以章帝愛好草書或曾令用草書作奏章,甚至說章帝創(chuàng)造草書的,都屬臆測。有以章法之章與章程書、章楷的章同義,符合早期草書略存八分筆意,字與字不相牽連,筆畫省變有章法可循的事實,近人多信此說。五、論述王羲之《蘭亭序》的技法特點。(50分)答:與漢、西晉的其它書法作品相比,《蘭亭序》書風的最明顯特征即是它的用筆細膩和結構多變,大王以前的墨跡如陸機《平復帖》,吳皇象《急就章》古拙可愛,平和淡怡,頗見內(nèi)斂之功,但無清雅之巧。存世漢簡中倒不乏筆畫跌宕縱肆、變化豐富的作品,但在結構上又相對飄散而乏麗趣。王羲之的功勞即在于他把自然的書風引向一個較為精練但又注重技巧華美特征的格局,從而確立了書法藝術強調(diào)對審美的主動把握這一時代的基調(diào)。在他以前,人們對此是不夠重視的。 強調(diào)主動追求,強調(diào)風格的個性,強調(diào)技巧的豐富性,使《蘭亭序》、《奉橘帖》、《得示帖》、《喪亂帖》等體現(xiàn)了一脈相承的魏晉式審美風度。對于學習行書的同志而言,努力注重在這方面的追索與體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甚至不妨說,行書之學大王,成功與否的標志即看學習者能否淋漓盡致地,深入細致地把字帖中最細膩的用筆動作和線條效果表現(xiàn)出來。 粗率的臨摹決然得不到真諦,而絲絲入扣的體察與反映,則是熟練掌握大王書風的第一個步驟。此無它,因為《蘭亭序》本身就是對以前書法作品的高層次發(fā)展一一我稱之為是從粗到細、從疏到密、從大概到精密、從拙樸到華美的審美發(fā)展。在唐人的書論中,大王式的風格被冠以一個純粹褒義的詞:“巧媚”。《蘭亭序》等的成功之處正是在于它在當時達到人所不及的技巧境界(當然還有風格境界),它對筆與紙的駕馭能力:那種運用自如、出神入化的技巧,在東晉以前是為人仰慕已久,而在當時也是同輩書家們所嘆為觀止的,它標志著書法從單路藍縷階段走向藝術的成熟。而我們正是要學習這種成熟,因為我們希望能由此而進入書法(行書)的技巧王國。 《蘭亭序》的"巧媚”與它的細膩特征,在與被翻刻的《圣教序》相比時呈現(xiàn)得更為明顯。柔軟的毛筆與堅硬的刀石相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外研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選修6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新版選修2地理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粵教版九年級科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版九年級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度跨境電商農(nóng)產(chǎn)品進出口代理服務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年會禮品贊助合作合同協(xié)議書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南海區(qū)勞動就業(yè)服務中心農(nóng)村勞動力轉(zhuǎn)移就業(yè)合同4篇
- 2025年油氣田打井工程設計與施工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新型節(jié)能門窗技術研發(fā)與施工合同4篇
-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培訓課件
- 管道坡口技術培訓
- 2024年全國統(tǒng)一高考英語試卷(新課標Ⅰ卷)含答案
- 2024年認證行業(yè)法律法規(guī)及認證基礎知識 CCAA年度確認 試題與答案
- 皮膚儲存新技術及臨床應用
- 外研版七年級英語上冊《閱讀理解》專項練習題(含答案)
- 2024年遼寧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必考題
- 上海市復旦大學附中2024屆高考沖刺模擬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幼兒園公開課:大班健康《國王生病了》課件
- 小學六年級說明文閱讀題與答案大全
- 人教pep小學六年級上冊英語閱讀理解練習題大全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