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中石獸紀昀河中石獸紀昀1作者簡介
紀昀(1724-1805),清代學者、文學家。清代有名的才子,學識淵博,自幼聰慧過人,再加之后來對人情事故之通達,24歲便中進士,31歲成為翰林院大學士。他為人為官剛直不阿,機智善辯,其淵博學識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賞識,成為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其作品涉獵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jīng)濟、地理等各個領域。撰有《閱微草堂筆記》等。作者簡介紀昀(1724-1805),清代學者、文學家2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于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四庫全書》分古今圖書為經(jīng)、史、子、集四檔,總名為“四庫全書”?!堕單⒉萏霉P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31、讀準字音河干(
)
圮(
)
棹(
)曳(
)
鐵鈀(
)
木杮(
)湮(
)
嚙(
)
坎穴()溯流(
)臆(
)斷
歟(
)自主學習gānpǐzhàoyèpáfèiyānnièxuéyìyúsù1、讀準字音自主學習gānpǐzhàoyèpáfèiyān42、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劃一處。滄
州
南一
寺
臨
河
干僧募
金
重
修求
二
石
獸于
水
中
是非
木
杮然
則
天
下
之
事
不
知
其
二者
多
矣自主學習2、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劃一處。自主學習5
劃分節(jié)奏一般規(guī)律:1、主謂之間,如,“無案牘之勞形”;2、動賓之間,如,“有嘉肴”;3、句首的關聯(lián)詞后面,如,“是故”、“雖”、“然則”后;4、句首表時間、地點的狀語后面;5、后置的狀語前面。6、“而”前,“之”后;劃分節(jié)奏一般規(guī)律:62、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劃一處。滄
州
南一
寺
臨
河
干僧募
金
重
修求
二
石
獸于
水
中
是非
木
杮然
則
天
下
之
事
不
知
其
二者
多
矣自主學習//////2、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劃一處。自主學習//////73、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錄音中的讀音、節(jié)奏。
自主學習3、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錄音中的讀音、節(jié)奏83、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錄音中的讀音、節(jié)奏。
自主學習3、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錄音中的讀音、節(jié)奏9紀昀()河干()圮()棹()曳()鐵鈀()木杮()湮()嚙(溯()
臆()歟()
坎穴()擲
()jǐ
yún
gānpǐzhàoyèpáfèiyānniè)sùyìyúxuézhì紀昀()jǐyúngānpǐzhàoyèp10滄州南一寺臨
河干,山門
圮于河,二石獸
并沉焉。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靠近河岸
p?倒塌
一起經(jīng)歷年募集尋找終于zhào船槳,這里指劃(船)yè拖著
蹤跡于此。在這里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靠近河11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pǐ)于河,二石獸并沉焉。滄州南邊有一座寺廟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只石獸一起陷入水中。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過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資金重新修繕寺廟,在水中尋找石獸,最后還是無法找到,就認為石獸順著河水流到下游去了。棹(zhào)數(shù)小舟,曳(yè)鐵鈀,尋十余里無跡。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耙,往下游找了十幾里地,不見石獸的蹤跡。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pǐ)于河,二石獸并沉焉。滄州南12一講學家設賬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設館授徒,即教書聽說順流打撈石獸這件事你們這些人推究事物的道理這fèi木片怎么被帶是堅硬沉重松散輕浮yān埋沒顛倒,錯亂眾人信服他的話,認為是精當?shù)难哉?。順著一講學家設賬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設館授徒,即13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一位教書先生在寺中開設學館教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客觀事物的道理。這兩尊石獸不是木片,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怎么能夠被洪水攜帶走呢?只不過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子的性質疏松漂浮,湮(yān)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石獸埋沒在沙中,逐漸沉到深處罷了。順著河水尋找它們,不是弄顛倒了嗎?”大家信服,認為是他的話是精當確切的。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14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游。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
沙
為
坎穴
,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講學家的話凡是失落應當上下句之間表原因水的形成坑穴等到傾倒沖刷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講學家的話凡是失落應當上15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一位鎮(zhèn)守河防的老兵聽到了這件事,又笑著說:“凡是河水中丟失的石頭,應當?shù)缴嫌稳ふ??!鄙w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子的性質疏松漂浮,(所以)河水不能沖走石頭,它相反的沖刷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jīng)_走沙子形成陷坑。越?jīng)_刷坑越深,到了石頭的一半那么深,石頭一定倒轉栽倒在洞坑中。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一位鎮(zhèn)守河16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
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像這樣一再翻轉停止于是sù逆流而上固然按照他,指老河工。找到既然這樣,那么只主觀武斷嗎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像這樣一再翻轉停止于是17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如此這般又一次沖刷,石頭又往后翻轉一圈。轉轉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翻來翻去停不下來,石頭于是反而逆著河水朝相反的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顛倒了;在河底尋找,不更加顛倒嗎?
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如此這般又一次沖刷,石頭又往后翻轉一圈。18
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按照他說的那樣去找,果然在上游幾里外找到了石獸。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點、不知其中第二點的多了,可以憑據(jù)常理主觀地推斷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按照他說的那樣去找,果然在上游幾里19一詞多義之聞之笑曰代詞,代順流而下尋找石獸這件事沿河求之代詞,代石獸.一老河兵聞之代詞,代講學家的話.當求之于上流代詞,代石頭.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詞,代石獸然則天下之事的一詞多義之聞之笑曰代詞,代順流而下尋找石獸這件事沿河求之代詞20古今異義古:今:干岸不潮濕閱經(jīng)歷看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門學科是這表判斷的動詞已停止已經(jīng)古:古:古:古:今:今:今:今:古今異義古:今:干岸不潮濕閱經(jīng)歷看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門學科是這211、細讀課文,概括四種尋找石獸的方法。尋找經(jīng)過人物尋找的地點結果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僧僧順流而下講學家原地沙下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數(shù)里外失敗原地水中不可得無跡合作探究1、細讀課文,概括四種尋找石獸的方法。尋找經(jīng)過人物尋找的地點222、在文中找出他們尋找石獸的理由有什么不同?2、在文中找出他們尋找石獸的理由有什么不同?23寺僧1原地水中寺僧1原地水中24下游寺僧2以為順流下矣下游寺僧2以為順流下矣25講學家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講學家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26上游下游老河兵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上游下游老河兵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27比較理由寺僧石獸于水中;以為順流下矣
講學家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老河兵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比較理由寺僧石獸于水中;以為順流下矣講學家石性堅重,沙性松281、僧:沒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系2、僧:只考慮了流水,沒考慮石獸、泥沙3、講學家: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4、老河兵: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3、為什么前三種方法是錯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空談事理,不切合實際1、僧:沒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系2、僧:只考慮了流水,沒29上游下游上游下游30上游下游上游下游31上游下游上游下游32上游下游上游下游33上游下游上游下游34上游下游上游下游35上游下游上游下游36上游下游上游下游37上游下游上游下游38上游下游上游下游39上游下游上游下游40上游下游成功的原因:能綜合各種現(xiàn)實因素,提出符合實際的結論。上游下游成功的原因:41“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
”可見其毅力堅定但經(jīng)驗不足且不深思熟慮而盲目行動“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足顯其一知半解而好為人師,自視清高而輕視他人老河兵有實際經(jīng)驗,自信滿滿4、文章可以反應出每個人什么樣的性格特點?!伴喪鄽q,僧募金重修”可見其毅力堅定但經(jīng)驗不足且不深思熟42問題一:對同一個現(xiàn)象,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請你舉一個例子,并簡單說說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問題一:對同一個現(xiàn)象,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43問題二:課文是怎樣結構的,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請思考課文中所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
請思考44
本文圍繞尋找河中石獸這一線索,展開戲劇性的情節(jié),在前三段通過寺僧、講學家、老河兵對尋找石獸的不同見解的敘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議論的方式點明自己的觀點:“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這句話,既是對講學家之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的人的辛辣嘲諷,又指明了認識事物的方法和途徑: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同時也詮釋了生活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的哲理。課文是怎樣結構的?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課文是怎樣結構的?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45課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同時也詮釋了生活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的哲理。課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46/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僅根據(jù)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據(jù)常情主觀作出判斷。文章主旨/47寫法探究:1.層層鋪墊最先以寺僧的做法為講學家的看法做鋪墊,以突出講學家的看法“眾服為確論”,并且通過講學家對寺僧的評價“顛”來寫出講學家對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寫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話,加上“果得于數(shù)里外”的結果,巧妙地表現(xiàn)自信的講學“不更顛乎”,極具戲劇性和諷刺性。2.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不管講學家的觀點是否與實際相符,其闡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的,所以人們能信服;老河兵的觀點處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著不可辯駁的說服力,事情的結果也驗證其看法的科學性和推理的合理性。3.細節(jié)描寫增加了文采和可讀性。如講學家的“笑”(包含了講學家對寺僧的嘲諷和一種自信,刻畫出講學家自恃博才的心態(tài))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對講學家自恃博才的一種否定,也表現(xiàn)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寫法探究:1.層層鋪墊48/你還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卻主觀臆斷,以致犯下錯誤或鬧出笑話事例?/49/《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瞎子摸象》《從三到萬》說的就是“但知其一,不知其二”/50鞏固提高鞏固提高5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①一講學者設帳寺中,聞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顛乎③一老河兵聞之④果得之于數(shù)里外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C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52講學家和老河兵都說到了“石性堅重,沙性松浮”,但他們對沉在河中的石獸作出的結論是完全不同的。講學家據(jù)此得出的最終結論是___________(A、爾輩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C、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顛乎?);老河兵的最終結論則為_________(A、水不能沖石;B、再轉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顛;D、石必倒擲坎穴中)。CB講學家和老河兵都說到了“石性堅重,沙性松浮”,但他們對沉在河53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一種見解是從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認為應在石獸落水處尋找石獸。B、一種見解是從水暴漲沖擊石獸而走作分析,認為應該到河的下游去尋找石獸。C、一種見解是從石性、沙性和水沖擊角度作綜合分析,認為應到獸落水的上游去尋石獸。D、三種見解都是正確的,只不過實踐更重要。D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D54下列句中劃橫線的詞古義和今義相同的是()A.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C.豈能為暴漲攜之去D.一講學家設帳寺中題解:但:古義:只;今義:但是,表轉折;是:古義:代詞,此,這,今義:判斷詞去:古義:離開;今義:到某個地方。
D下列句中劃橫線的詞古義和今義相同的是()題解:55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根據(jù)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觀判斷,而要根據(jù)實踐情況作出判斷。
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56河中石獸紀昀河中石獸紀昀57作者簡介
紀昀(1724-1805),清代學者、文學家。清代有名的才子,學識淵博,自幼聰慧過人,再加之后來對人情事故之通達,24歲便中進士,31歲成為翰林院大學士。他為人為官剛直不阿,機智善辯,其淵博學識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賞識,成為卷帙浩繁的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其作品涉獵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jīng)濟、地理等各個領域。撰有《閱微草堂筆記》等。作者簡介紀昀(1724-1805),清代學者、文學家58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于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四庫全書》分古今圖書為經(jīng)、史、子、集四檔,總名為“四庫全書”?!堕單⒉萏霉P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591、讀準字音河干(
)
圮(
)
棹(
)曳(
)
鐵鈀(
)
木杮(
)湮(
)
嚙(
)
坎穴()溯流(
)臆(
)斷
歟(
)自主學習gānpǐzhàoyèpáfèiyānnièxuéyìyúsù1、讀準字音自主學習gānpǐzhàoyèpáfèiyān602、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劃一處。滄
州
南一
寺
臨
河
干僧募
金
重
修求
二
石
獸于
水
中
是非
木
杮然
則
天
下
之
事
不
知
其
二者
多
矣自主學習2、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劃一處。自主學習61
劃分節(jié)奏一般規(guī)律:1、主謂之間,如,“無案牘之勞形”;2、動賓之間,如,“有嘉肴”;3、句首的關聯(lián)詞后面,如,“是故”、“雖”、“然則”后;4、句首表時間、地點的狀語后面;5、后置的狀語前面。6、“而”前,“之”后;劃分節(jié)奏一般規(guī)律:622、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劃一處。滄
州
南一
寺
臨
河
干僧募
金
重
修求
二
石
獸于
水
中
是非
木
杮然
則
天
下
之
事
不
知
其
二者
多
矣自主學習//////2、給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只劃一處。自主學習//////633、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錄音中的讀音、節(jié)奏。
自主學習3、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錄音中的讀音、節(jié)奏643、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錄音中的讀音、節(jié)奏。
自主學習3、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錄音中的讀音、節(jié)奏65紀昀()河干()圮()棹()曳()鐵鈀()木杮()湮()嚙(溯()
臆()歟()
坎穴()擲
()jǐ
yún
gānpǐzhàoyèpáfèiyānniè)sùyìyúxuézhì紀昀()jǐyúngānpǐzhàoyèp66滄州南一寺臨
河干,山門
圮于河,二石獸
并沉焉。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靠近河岸
p?倒塌
一起經(jīng)歷年募集尋找終于zhào船槳,這里指劃(船)yè拖著
蹤跡于此。在這里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靠近河67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pǐ)于河,二石獸并沉焉。滄州南邊有一座寺廟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只石獸一起陷入水中。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過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資金重新修繕寺廟,在水中尋找石獸,最后還是無法找到,就認為石獸順著河水流到下游去了。棹(zhào)數(shù)小舟,曳(yè)鐵鈀,尋十余里無跡。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耙,往下游找了十幾里地,不見石獸的蹤跡。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pǐ)于河,二石獸并沉焉。滄州南68一講學家設賬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設館授徒,即教書聽說順流打撈石獸這件事你們這些人推究事物的道理這fèi木片怎么被帶是堅硬沉重松散輕浮yān埋沒顛倒,錯亂眾人信服他的話,認為是精當?shù)难哉?。順著一講學家設賬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設館授徒,即69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一位教書先生在寺中開設學館教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客觀事物的道理。這兩尊石獸不是木片,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怎么能夠被洪水攜帶走呢?只不過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子的性質疏松漂浮,湮(yān)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石獸埋沒在沙中,逐漸沉到深處罷了。順著河水尋找它們,不是弄顛倒了嗎?”大家信服,認為是他的話是精當確切的。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70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游。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
沙
為
坎穴
,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講學家的話凡是失落應當上下句之間表原因水的形成坑穴等到傾倒沖刷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講學家的話凡是失落應當上71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一位鎮(zhèn)守河防的老兵聽到了這件事,又笑著說:“凡是河水中丟失的石頭,應當?shù)缴嫌稳ふ??!鄙w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子的性質疏松漂浮,(所以)河水不能沖走石頭,它相反的沖刷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jīng)_走沙子形成陷坑。越?jīng)_刷坑越深,到了石頭的一半那么深,石頭一定倒轉栽倒在洞坑中。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一位鎮(zhèn)守河72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
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像這樣一再翻轉停止于是sù逆流而上固然按照他,指老河工。找到既然這樣,那么只主觀武斷嗎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像這樣一再翻轉停止于是73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如此這般又一次沖刷,石頭又往后翻轉一圈。轉轉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翻來翻去停不下來,石頭于是反而逆著河水朝相反的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顛倒了;在河底尋找,不更加顛倒嗎?
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如此這般又一次沖刷,石頭又往后翻轉一圈。74
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按照他說的那樣去找,果然在上游幾里外找到了石獸。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點、不知其中第二點的多了,可以憑據(jù)常理主觀地推斷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按照他說的那樣去找,果然在上游幾里75一詞多義之聞之笑曰代詞,代順流而下尋找石獸這件事沿河求之代詞,代石獸.一老河兵聞之代詞,代講學家的話.當求之于上流代詞,代石頭.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詞,代石獸然則天下之事的一詞多義之聞之笑曰代詞,代順流而下尋找石獸這件事沿河求之代詞76古今異義古:今:干岸不潮濕閱經(jīng)歷看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門學科是這表判斷的動詞已停止已經(jīng)古:古:古:古:今:今:今:今:古今異義古:今:干岸不潮濕閱經(jīng)歷看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門學科是這771、細讀課文,概括四種尋找石獸的方法。尋找經(jīng)過人物尋找的地點結果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僧僧順流而下講學家原地沙下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數(shù)里外失敗原地水中不可得無跡合作探究1、細讀課文,概括四種尋找石獸的方法。尋找經(jīng)過人物尋找的地點782、在文中找出他們尋找石獸的理由有什么不同?2、在文中找出他們尋找石獸的理由有什么不同?79寺僧1原地水中寺僧1原地水中80下游寺僧2以為順流下矣下游寺僧2以為順流下矣81講學家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講學家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82上游下游老河兵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上游下游老河兵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83比較理由寺僧石獸于水中;以為順流下矣
講學家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老河兵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比較理由寺僧石獸于水中;以為順流下矣講學家石性堅重,沙性松841、僧:沒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系2、僧:只考慮了流水,沒考慮石獸、泥沙3、講學家: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4、老河兵: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3、為什么前三種方法是錯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空談事理,不切合實際1、僧:沒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系2、僧:只考慮了流水,沒85上游下游上游下游86上游下游上游下游87上游下游上游下游88上游下游上游下游89上游下游上游下游90上游下游上游下游91上游下游上游下游92上游下游上游下游93上游下游上游下游94上游下游上游下游95上游下游上游下游96上游下游成功的原因:能綜合各種現(xiàn)實因素,提出符合實際的結論。上游下游成功的原因:97“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
”可見其毅力堅定但經(jīng)驗不足且不深思熟慮而盲目行動“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足顯其一知半解而好為人師,自視清高而輕視他人老河兵有實際經(jīng)驗,自信滿滿4、文章可以反應出每個人什么樣的性格特點?!伴喪鄽q,僧募金重修”可見其毅力堅定但經(jīng)驗不足且不深思熟98問題一:對同一個現(xiàn)象,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請你舉一個例子,并簡單說說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問題一:對同一個現(xiàn)象,產(chǎn)生不同的認識,這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99問題二:課文是怎樣結構的,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請思考課文中所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
請思考100
本文圍繞尋找河中石獸這一線索,展開戲劇性的情節(jié),在前三段通過寺僧、講學家、老河兵對尋找石獸的不同見解的敘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議論的方式點明自己的觀點:“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這句話,既是對講學家之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的人的辛辣嘲諷,又指明了認識事物的方法和途徑: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同時也詮釋了生活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的哲理。課文是怎樣結構的?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課文是怎樣結構的?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101課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同時也詮釋了生活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的哲理。課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102/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挖掘機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效節(jié)能車載泵租賃服務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交易物業(yè)交割及合同履行保障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版模具制造與自動化生產(chǎn)線集成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穿戴設備研發(fā)與應用合同下載3篇
- 2025年度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及安全性能提升服務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木工雕刻藝術品定制與銷售合同3篇
- 23年-24年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綜合題
- 23年-24年項目部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答案)
- 2023-2024年項目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題【名校卷】
- 【正版授權】 ISO 12803:1997 EN Representative sampling of plutonium nitrate solutions for determination of plutonium concentration
- 道德經(jīng)全文及注釋
- 2024中考考前地理沖刺卷及答案(含答題卡)
- 多子女贍養(yǎng)老人協(xié)議書范文
- 安踏運動品牌營銷策略研究
- 彩票市場銷售計劃書
- 骨科抗菌藥物應用分析報告
- 支付行業(yè)反洗錢與反恐怖融資
- 基礎設施綠色施工技術研究
- 寶鋼BQB 481-2023全工藝冷軋中頻無取向電工鋼帶文件
- 車輛定損情況確認書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