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法題庫_第1頁
國際商法題庫_第2頁
國際商法題庫_第3頁
國際商法題庫_第4頁
國際商法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0共4頁第頁一、判斷題(判斷下列論述,正確的在括號內打√,錯誤的打×,每個1分,共10分。)1.所謂過去的對價是指當事人中的一方以其作為要約或承諾的行動,已全部完成了他依據合同所承擔的義務,只剩下對方尚未履行其義務。(1.)2.目前兩大法系法律淵源發(fā)展的情況是:英美法國家成文法日益增多,判例法有所減少。(2.√)3.解決爭議的方式有三種,即協商、調解和訴訟。(3.)4.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允許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有關風險轉移的規(guī)則,(4.√)但其效力將低于公約的規(guī)定。()5.《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規(guī)定,在該方的錯誤因重大過失所致的情況下,一方不能撤消合同(5.√)6.《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要求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或由書面文件證明。(6.)7.當賣方只交付部分貨物或只有一部分貨與合同要求相符時,買方可以撤銷合同或拒收全部貨物。(7.)8.在一方違反擔保的情況下,另一方不僅可以要求得到賠償,而且可以解除自己的合同義務。(╳)9.依照普通法,要約作為一種諾言在被承諾之前沒有對價,因而對要約人沒有拘束力。(9.√)1.目前兩大法系法律淵源發(fā)展的情況是:大陸法國家成文法日益增多,判例法有所減少。(1.)2.受要約人接到要約后,除了平日經常往來的客戶,緘默就等于承諾。(2.)3.在英國,只有上述法院、高級法院和上議院的判例才能構成先例,才具有約束力。(3.√)4.合伙企業(yè)一般基于合伙人之間訂立的合伙合同而成立。(4.√)5.在關于錯誤的問題上,英國法的要求比大陸法較為嚴格,一般來說,他不允許以單方面的錯誤為由使合同無效。(5.√)6.按照英國法的解釋,凡屬合同中的重要條款,稱為“擔?!?。(6.)7.廣告能否構成要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懸賞廣告,各國都認為,原則上不能認為是一項要約,(7.、)而英美一些判例認為,普通商業(yè)廣告,只要文字明確、肯定,也足以構成一項要約。(√)8.關于催告的方式,英美法要求必須以書面做成并由法警送達債務人。(8.)9.就性質來說,大陸法有兩種不同的違約金:一是具有懲罰性質的違約金;二是作為預定損害賠償總額的違約金。(9.√)10.要約的拘束力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指對要約人的拘束力,(1.√)另一個是指對受要約人的拘束力。(√)11.《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要求合同必須以書面形式訂立或由書面文件證明。(2.)12.構成根本違反合同的基本標準是實際剝奪了合同對方根據合同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3.√)13.依照普通法,要約作為一種諾言在被承諾之前沒有對價,因而對要約人沒有拘束力。(4.√)14.大陸法系首要的特點就是強調成文法的作用。(5.√)二、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正確答案的題號填在題干上的括號里,每小題1分,共10分。)1.由于各國法律對實際履行的態(tài)度不完全相同,所以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規(guī)定,當買方違反合同時,賣方(1.C)A.不能要求買方實際履行B.必須要求買方實際履行C.可以提出這一要求,但法院無義務必須判令對方實際履行D.以上說法都正確2.在以電報、書信做出承諾時,關于承諾生效的時間,英美法主張(2.A)A.投郵主義B.到達主義C.了解主義D.自由主義3.按照法律或按照解釋當事人的意思理應包含在合同中的擔保,是(3.B)A.明示擔保B.默示擔保C.明示條件D.默示條件4.大陸法系首要特點就是(4.A)A.強調成文法的作用B.把全部法律區(qū)分為公法和私法兩大部分C.進行大規(guī)模的法典編纂工作D.全面直接地受到羅馬法的影響5.美國產品責任法是以下列幾種法學理論為依據的(5.D)A.疏忽說B.違反擔保說C.嚴格責任說D.以上三項都正確6.根據某些英美法學者的分類:違反公共政策的合同、違法合同、不道德的合同都是(6.C)A.有對價的合同B.無約因的合同C.非法的合同D.合法的合同7.有時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所使用的語言和文字并不能充分表達他們所要表示的意思,如果日后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英美法采?。?.B)A.意思說B.表示說C.矛盾說D.以上說法都正確8.在下面涉外仲裁構成因素的選項中,錯誤的是(8.C)A.具有涉外性B.以當事人自愿達成的仲裁協議為前提C.兩審終審制D.由一定的仲裁機構管理,并遵循一定的仲裁規(guī)則9.根據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的規(guī)定,所謂要約的內容必須十分明確,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9.D)A.載明貨物的名稱B.規(guī)定貨物的數量或確定數量的方法C.規(guī)定貨物的價格或確定價格的方法D.以上說法都正確10.賣方違反合同的情形主要有(10.D)A.不交貨B.延遲交貨C.交付的貨物與合同規(guī)定不符D.以上說法都正確1.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的擔保,叫做(1.A)A.明示擔保B.默示擔保C.明示條件D.默示條件2.在承諾生效的時間問題上,大陸法,特別是德國法采?。?.C)A.投郵主義B.了解主義C.到達主義D.不予注意3.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所使用的語言文字有時并不能充分表達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如日后發(fā)生爭執(zhí),法國法采取(3.B)A.表示說B.意思說C.矛盾說D.以上說法都正確4.全國沒有統一的時效法律,有關訴訟時效問題由各州以成文法予以規(guī)定的是(4.B)A.德國法B.美國法C.法國法D.日本法5.根據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的規(guī)定,賣方的主要義務有(5.D)A.交付貨物B.移交一切有關貨物的單據C.把貨物的所有權移轉于買方D.以上說法都正確6.在國際貿易買賣中,風險轉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而風險轉移的關鍵是(6.C)A.所有權的轉移問題B.物主承擔風險問題C.時間問題D.是否發(fā)生不可抗力問題7.如果債權人把同一債權先后轉讓給兩個以上的受讓人,在究竟由誰取得債權的問題上,認為須取決于誰先把債權讓與的事實通知債務人的國家是(7.B)A.法國B.德國C.英國D.美國8.按照英國法例,下列合同必須采用簽字臘封形式成立(8.D)A.沒有對價的合同B.轉讓地產的合同C.轉讓船舶的合同D.以上都正確9.未收貨款賣方在行使停止交貨權時,必須符合下列條件(9.D)A.賣方已經交出了對貨物的占有B.必須在買方無清償能力時才能行使停止交貨權C.賣方必須在貨物處于運輸過程中行使其停止交貨權D.以上說法都正確10.在要約已經生效之后,將該項要約取消,從而使要約的效力歸于消滅的做法稱為(10.C)A.要約的撤回B.要約的抵銷C.要約的撤銷D.要約的終止11.在法國,不可抗力的構成須同時具備以下構成要件:(D)A.不可預見性B.不可抵御性C.外在性D.以上各項三、多項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的備選答案中,至少有兩個及兩個以上是正確的,請把正確答案的題號寫在題干的括號里,多選、少選、錯選該小題無分,每小題2分,共20分。)1.美國聯邦法院主要有以下幾種(1.ABCD)A.地區(qū)法院B.上訴法院C.美國最高法院D.特別聯邦法院E.衡平法院2.按照英國的判例,如果某項錯誤導致雙方當事人間根本沒有達成真正的協議,則可以使合同無效,這主要包括(2.ABCDE)A.在合同性質上發(fā)生錯誤B.作為合同要素的當事人的認定發(fā)生錯誤C.認定合同標的物雙方都存在錯誤D.允諾一方已知對方有所誤會而不糾正E.在合同標的物是否存在問題上雙方發(fā)生共同錯誤3.買方違反合同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3.ABCD)A.不付款B.延遲付款C.不收取貨物D.延遲收取貨物E.侵犯第三方工業(yè)產權或其他知識產權4.在英美法中,下列情況法院將不予做出實際履行的判決(4.ABCDE)A.凡法院不能監(jiān)督其履行的合同B.對當事人一方為未成年人的合同C.會對被告造成過分苛刻的負擔的情況D.凡屬提供個人勞務的合同E.凡金錢損害賠償已可以作為充分救濟方法的合同5.按照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的規(guī)定,如果賣方所交貨物大于合同規(guī)定的數量,買方可以采取的救濟方法是(5.ABCDE)A.可以收取全部貨物B.可以拒收全部貨物C.可以拒收多交部分的貨物D.不能拒收全部貨物E.如超量交貨已構成根本違約,則買方可以撤銷合同6.如果說,在英國,違法合同的當事人僅在極其例外的情況下才可要求恢復原狀,而在美國,法院的態(tài)度要靈活得多。美國法院允許恢復原狀的幾種典型情況是(6.ABCE)A.如果不允許恢復原狀會導致一種“沒收”的后果B.合同違法是當事人的疏忽所致C.當一方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社會階層中的一員時D.合同違法是當事人的故意所致E.如果當事人在違法目的實現之前退出了交易7.中國《合同法》第52條規(guī)定的應認定合同無效的幾種情況包括(7.ACDE)A.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B.損害當事人所期望得到的利益C.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D.損害社會公共利益E.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8.英美法院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了大量有關合同解釋的指導性的原則和具體規(guī)則。它們大都不是強制性的,主要包括(8.ABCD)。A.依詞語的通常含義進行解釋B.對技術性術語,應依其特殊含義進行解釋C.從合同的整體確定當事人的意思D.應作對提供方不利的解釋E.作為一般原則,慣例或習慣的含義優(yōu)于合同的明示條件的通常含義9.仲裁申請是仲裁機構受理案件的直接依據,是開始仲裁程序的一項必要的法律手續(xù)。根據《仲裁法》第21條的規(guī)定,申請仲裁應符合下列條件(9.ACDE)A.有仲裁協議B.無有仲裁協議C.仲裁申請人應當提出具體而明確的仲裁請求D.屬于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E.仲裁申請必須以正當的事實和法律作為依據10.《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規(guī)定:在決定不履行某一義務是否構成根本性的不履行時,應特別考慮(10.ABCDE)A.該不履行是否實質性地剝奪了受損害方在合同項下有權期待的東西B.對該未履行義務的嚴格遵守在合同項下是否具有實質性C.該不履行是否有意的或放任其后果的D.該不履行是否使受損害方有理由相信,他不能對另一方進一步的履行產生依賴E.若合同被終止,不履行方是否會因已準備或已履行而蒙受不相稱的損失1.普通法與衡平法雖然都是判例法,但各有其特點,其主要區(qū)別有以下幾種(1.ABCD)A.救濟方法不同B.訴訟程序不同C.法院組織系統不同D.法律術語不同E.以上說法只有一部分是正確的2.依據我國民法通則對合同的定義,合同具有以下幾個特征(2.ABC)A.合同是雙方而不是單方的民事法律行為B.合同必須是合法行為C.訂立合同的目的是為了產生某種民事法律上的效果D.合同的實質在于當事人所做出的許諾E.以上說法都是正確的3.在關于錯誤的問題上英國法的要求比大陸法較為嚴格,按英國法判例,下列錯誤都不能使合同無效(3.ABCD)A.一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錯誤B.一方當事人對自身的履約能力估計錯誤C.一方在判斷上發(fā)生錯誤D.在憑說明的買賣中,對說明含義理解錯誤E.在合同性質上發(fā)生錯誤4.英美普通法把對價分為以下幾種(4.ABD)A.待履行的對價B.已履行的對價C.將來的對價D.過去的對價E.現在的對價5.英國法院在決定合同是否受挫時運用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5.ABCD)A.默示條件說B.公正和合理結果說C.合同基礎消失說D.義務根本改變說E.以上說法都不是正確的6.原因是法律行為人所追求的近前的、直接的目的。與動機相比,原因有如下特點(6.BDE)A.間接性B.客觀性C.主觀性D.一般性E.直接性7.根據英美法,在發(fā)生錯誤的情況下,要使合同成為無效的或可撤銷的合同還要滿足如下條件(7.ABD)A.錯誤對合同項下的交易有重大影響B.涉及對合同標的認定的錯誤C.錯誤對合同項下的交易無重大影響亦可D.主張錯誤的一方沒有承擔發(fā)生錯誤的風險E.以上說法都不是正確的8.依照法國法,解釋合同的一般規(guī)則是(8.ABCE)A.適合于合同的目的B.作整體上的理解C.作有效推定D.有利于債權人E.遵循商業(yè)習慣9.《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原則上允許賣方在交貨日期之后,自付費用對任何不履行義務之處加以補救。但賣方的這項自行補救的權利須符合下列要求(9.ACD)A.買方未按公約第49條規(guī)定撤銷合同B.買方應當承擔做出補救的費用C.賣方在做出補救時不得給買方造成不合理的不便D.賣方在做出補救時不得給買方造成不合理的遲延E.以上說法都正確10.《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規(guī)定:在決定不履行某一義務是否構成根本性的不履行時,應特別考慮(10.ABCDE)A.該不履行是否實質性地剝奪了受損害方在合同項下有權期待的東西B.對該未履行義務的嚴格遵守在合同項下是否具有實質性C.該不履行是否有意的或放任其后果的D.該不履行是否使受損害方有理由相信,他不能對另一方進一步的履行產生依賴E.若合同被終止,不履行方是否會因已準備或已履行而蒙受不相稱的損失1.關于交貨的時間,英國貨物買賣法有以下幾項規(guī)定(ABCD)A.如果合同沒有規(guī)定賣方交貨的時間,則賣方應在合理的時間內交貨B.如果買方授權或要求賣方把貨物運交買方,則賣方為了把貨物運交買方而把貨物交給承運人,就可推定為已向買方交貨C.如果賣方同意在貨物出售地點以外的其它地點把貨物交給買方,則除合同另有規(guī)定外,應由買方承擔貨物在運輸中腐爛、變質的風險D.關于使貨物處于可交付狀態(tài)的費用,如包裝、容器等項費用,除雙方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應由賣方承擔E.C和D兩項為正確選項2.1973年通過的《貨物供應(默示條款)法》規(guī)定,(1979年進一步修改)賣方所出售的貨物必須符合下列默示條件。(ABCDE)A.凡是憑說明(description)的交易,賣方所交的貨物必須與說明相符B.貨物應具有商銷品質C.適合于特定的用途D.賣方所交的貨物在品質方面必須與樣品相符E.與樣品和說明都一致3.《美國統一商法典》第2-314條規(guī)定,賣方應承擔一項默示擔保義務,即保證他所出售的貨物必須具有適合商銷的品質。適銷性應滿足下列要求。()A.合同項下的貨物在該行業(yè)中可以無異議地通過檢查B.如果出售的貨物是種類物,則賣方所交的貨物應在該規(guī)定范圍內具有平均良好品質C.貨物應適合于該商品的一般用途D.除合同允許有差異外,所有貨物的每一單位在品種、品質和數量方面都應當相同E.貨物須與容器或標簽上所許諾或確認的事實相一致4.按照《美國統一商法典》的規(guī)定,如有下列情況之一時,賣方亦將被認為是排除了對貨物品質的默示擔保義務(ABCE)A.如果在交易時,賣方使用了“依現狀”、“含有各自殘損”或其他能引起買方注意的措詞B.如果買方在訂立合同以前,已經檢驗過貨物或樣品、模型等C.根據雙方當事人過去的交易做法、履約做法或行業(yè)慣例,D.貨物應按同類貨物通用的方式裝入容器或包裝E.如果買方拒絕進行檢驗,則賣方對于通過此檢驗本應能發(fā)現的缺陷,就不承擔任何默示擔保義務5.按照公約第35條的規(guī)定,除雙方當事人另有協議外,賣方所交的貨物應當符合下列要求,否則即認為其貨物與合同不符(ABCDE)A.貨物應適用于同一規(guī)格貨品通常使用的用途B.貨物應適用于訂立合同時買方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賣方的任何特定用途,除非情況表明買方并不依賴賣方的技能和判斷力C.貨物的質量應與賣方向買方提供的貨物的樣品或樣式相同D.貨物應按同類貨物通用的方式裝入容器或包裝E.如無此種通用方式,則應按足以保全和保護貨物的方式裝進容器或包裝6.賣方的權利擔保義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ABCDE)A.賣方保證對其出售的貨物享有合法的權利B.賣方保證在其出售的貨物上不存在任何未曾向買方透露的擔保物權,C.賣方保證在其出售的貨物上不存在任何未曾向買方透露的留置權D.賣方應保證他所出售的貨物沒有侵犯他人的商標權E.賣方應保證他所出售的貨物沒有侵犯他人的專利權等7.根據英國貨物買賣法第35條的規(guī)定,只有在下列情況下,買方才被認為是接受了貨物(ABCDE)A.如果買方通知賣方,表示他已接受該項貨物B.如果貨物已交付給買方,而買方對貨物做出了任何與賣方的所有權相抵觸的行為C.如果買方收到貨物后把貨物留下來,經過了一段合理時間之后,并沒有通知賣方拒收此項貨物D.如果買方以貨物所有人的身份對貨物作了處分E.如果買方把貨物轉賣給第三人或已付諸使用8.公約原則上允許賣方在交貨日期之后,自付費用對任何不履行義務之處加以補救。但賣方的這項自行補救的權利須符合下列要求(ACE)A.買方未按公約第49條規(guī)定撤銷合同B.買方已按公約第49條規(guī)定撤銷合同C.賣方應當承擔做出補救的費用D.買方應當承擔做出補救的費用E.賣方在做出補救時不得給買方造成不合理的不便或遲延9.未收貨款的賣方可以對貨物行使以下權力(ABC)A.留置權B.停止交貨權C.轉售貨物的權力D.買方失去償還能力E.賣方保持對貨物的占有10.未收貨款的賣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對貨物行使留置權,賣方行使留置權的條件是(BCDE)A.貨物是以賒銷條件出售B.貨物并不是以賒銷條件出售C.貨物雖然是以賒銷條件出售,但付款期限已到而買方不付款D.買方失去償還能力E.賣方保持對貨物的占有11.當貨物在運輸途中出售時風險何時轉移,公約規(guī)定了以下幾項原則或解決辦法(ABD)A.對于在運輸途中出售的貨物,原則上從訂立買賣合同時起,風險就移轉給買方承擔。B.如果情況表明有需要時,則從貨物交付給簽發(fā)載有運輸合同單據的承運人時起,風險就由買方承擔。C.貨物交付給簽發(fā)載有運輸合同單據的承運人,風險并沒有轉移給買方承擔。D.如果賣方在訂立買賣合同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貨物已發(fā)生滅失或損壞,而他又隱瞞這一事實不告知買方,則這種損失應由賣方負責。E.以上各項均正確1.仲裁與訴訟相比較,也有其致命的弱點,主要有(ABD)A.依法裁決的趨勢較弱。B.裁決往往會出現折衷式的結果,即常有“各打五十大板”的裁決產生。C.依法裁決的趨勢較強。D.仲裁員容易產生代理人的意識。E.以上各項均正確3.根據《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規(guī)則)的規(guī)定,提出涉外仲裁申請還有如下具體要求(ABCD)A.提交仲裁申請書B.附具仲裁申請人請求所依據事實的證明文件C.在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名冊中指定一名仲裁員D.按照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費用表預繳仲裁費E.以上各項中ABC三項是正確的4.仲裁裁決就其內容和效力而言,可以分為(ABD)A.中間裁決B.部分裁決C.人員裁決D.最終裁決E.電腦裁決5.根據法律的要求,備仲裁協議的基本內容通常應包括以下幾項(ABCDE)A.仲裁意愿B.仲裁事項C.仲裁地點D.仲裁機構E.仲裁規(guī)則和仲裁裁決的效力6.仲裁協議是仲裁的基礎法律文件,它的效力和法律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ABC)A.排除法院的管轄權B.仲裁機構或仲裁庭審理案件的依據C.強制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依據D.仲裁機構E.仲裁規(guī)則和仲裁裁決的效力7.仲裁與訴訟都是解決雙方當事人經濟糾紛的手段,但仲裁與訴訟因各具特色,有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ABCDE)A.受理案件的依據和處理結果不同B.案件審理人員不同C.案件審理的方式不同D.受理案件機構的性質不同E.境外執(zhí)行不同8.仲裁與訴訟和調解相比,具有以下特點(ACE)A.仲裁的合意性B.仲裁的強制管轄性C.仲裁裁決的強制性D.仲裁裁決的協商性E.第三人,即仲裁員的必備性1.試述《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關于買方違反合同時賣方可以采取的各種救濟方法的規(guī)定。答:(1)要求買方實際履行其合同義務。當買方不支付貸款、不收取貨物或不履行其他義務時,賣方可以要求買方實際履行其合同義務,除非賣方已采取了與這些要求相抵觸的救濟方法。(2)賣方可以規(guī)定一段合理的額外時間,讓買方履行其義務。(3)賣方在下列情況下,可以宣告撤銷合同:①如果買方不履行合同或公約的義務已經構成根本違反合同,②如果賣方已經給買方規(guī)定了一段合理的額外時間,但買方不在這段時間內履行其義務,或買方聲明他將不在所規(guī)定的時間內履行其義務,則賣方亦可宜告撤銷合同。(4)自行確定貨物的具體規(guī)格。(5)請求損害賠償。(6)要求支付利息。如果買方設有支付價款或任何其他拖欠金額,賣方有權對這些款額收取利息,但這并不妨礙賣方根據公約第74條規(guī)定可以取得的損害賠償。2.試述《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關于損害賠償的責任范圍和計算辦法的規(guī)定。答:(1)損害賠償的原則及責任范圍。公約第74條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應負責的損害賠償額,應與另一方當事人因他違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潤在內的損失額相等。但這種損害賠償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或理應預料到的可能損失。”(2)對于這項規(guī)定有以下四點需要加以說明:①公約明確規(guī)定,損害賠償的責任范圍,應與對方因其違約而遭受的包括利潤在內的損失額相等。②公約對損害賠償的責任范圍有一個很重要的限制,這就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的或理應預料到的損失”。③公約沒有采取過錯責任原則。根據公約的規(guī)定,只要一方違反合同,并給對方造成了損失,對方就可以要求其賠償損失,而毋須證明違約的一方有主觀過錯。④公約認為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不因當事人采取其他救濟方法而受到影響。1.國際商事法,簡稱國際商法,它是指調整國際商事交易和商事組織的各種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它強調的是各國商人(企業(yè))之間從事商業(yè)活動,尤其是貿易和投資活動方面的法律規(guī)范。2.(英國法的)擔保:如果合同雙方認為某一條款不是實質性的,而是附屬性的或第二位的,則該條款為一項擔保。在一方違反擔保的情況下,另一方可以要求得到賠償,但不能解除自己的合同義務。3.違約:是指在合同規(guī)定的履行期到來以前,已有根據預示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將不會履行其合同義務。4.錯誤:指合同當事人對有關事實情況的誤解,如果沒有這樣的誤解,該當事人本來不會依現有的合同條件簽約。5.最終裁決是指整個案件審理終結之后,仲裁庭就全部提交仲裁爭議事項所做出的終局性裁決。最終裁決一經做出,除了并不多見的裁決更正、修改或補充外,整個案件的仲裁程序即告結束。1.要約:是具有足夠的確定性并包含一旦被接受合同即成立的意圖的訂立合同的建議。2.(英國法的)條件:如果合同雙方認為某一條款具有實質性(essential),則該條款為一項合同條件。當條件被違反時,受損害方有權解除自己的進一步履約的義務。與此同時,該方也有權就其蒙受的損失讓另一方做出賠償。3.權利擔保:是指賣方應保證對其所出售的貨物享有合法的權利,沒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權利,并且任何第三人都不會就該項貨物向買方主張任何權利,4.實際履行:就是令違約方實踐其諾言,即讓他按合同的規(guī)定履行其對受損害方承擔的義務。5.部分裁決:是指對整個爭議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問題已經審理清楚,為了及時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或有利于繼續(xù)審理其他問題,仲裁庭先行做出的對某一個或某幾個問題的終局性裁決。1.承諾:是受要約人按要約限定的方式對要約人作出的接受要約中包含的合同條件的意思表示。2.根本違反合同:如果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的結果,使另一方當事人蒙受損害,以至于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合同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屬于根本違反合同,除非違反合同的一方并不預知而且同樣一個通情達理的人處于相同情況下也沒有理由預知會發(fā)生這種結果。3.預期違約:所謂預期違約是指在合同規(guī)定的履行期到來以前,已有根據預示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將不會履行其合同義務。4.意思說:強調探求表意人的真實的意思(intentionorwill),而不拘泥于文詞;它是以當事人意思自主原則為依據的。5.涉外仲裁協議:是指合同當事人通過在合同中訂明仲裁條款、簽訂獨立仲裁協議或采用其他方式達成的就有關爭議提交仲裁的書面協議,表明當事人承認仲裁裁決的拘束力,將自覺履行其義務。它是涉外仲裁得以進行的法定前提。1.不當得利:是指無法律上的原因,取得他人的財產或其它利益。2.經濟脅迫:也是以讓相對方喪失一定的經濟利益作為脅迫的手段,但經濟脅迫不僅限于以扣留貨物相威脅,也不僅限于買賣合同的賣方對買方進行的威脅。3.(德國法的)積極違約:可理解為履行不能和履行遲延之外的其他形式的違約。4.表示說:它是以維護法律秩序為出發(fā)點的,這種理論認為,當事人的內心意思非他人所得而知,只有表示出來的意思才能作為解釋他們的合同的依據。5.中間裁決:是指對整個爭議案已部分審理清楚,為了有利于進一步審理和做出最終裁決,仲裁庭在某一審理階段做出某項暫時性的裁決。2.承諾是受要約人按要約限定的方式對要約人做出的接受要約中包含的合同條件的意思表示。5.涉外仲裁協議:是指合同當事人通過在合同中訂明仲裁條款、簽訂獨立仲裁協議或采用其他方式達成的就有關爭議提交仲裁的書面協議,表明當事人承認仲裁裁決的拘束力,將自覺履行其義務。它是涉外仲裁得以進行的法定前提。1.簡述英國法的特點。答:(1)這種二元性的結構是英國法的一個主要特點。(2)英國法的另一個特點是重視程序法。(3)英國沒有一套獨立的行政法院,這一點是與大陸法國家不同的。這也可以說是英國法的一個特點。(4)英國不設檢察官制度。其理由是檢察官出席會破壞司法獨立的原則。(5)成文法還是要通過判例法才能起作用。這是英國法的又一個特點。2.按照英國法的判例,哪些錯誤都不能使合同無效。答:按照英國的判例,下列錯誤都不能使合同無效:(1)一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的錯誤。例如,一方當事人在計算價格時發(fā)生錯誤;(2)一方在判斷上發(fā)生差錯。例如,某人認為某物能值一萬英鎊,但實際上只值五千鎊;(3)一方當事人對自身的履約能力估計錯誤。例如,建筑商甲同意為乙建造廠房,合同約定于7月1日竣工,實際上建至9月1日才完工;(4)在憑說明(description)的買賣中,對說明的含義的理解發(fā)生錯誤。3.什么是對價,一項“充分的”或“完好的”的對價應具備哪些條件?答:一般而言,這樣的對價須符合如下條件:(答正確5條即可給滿分。)(1)對價須發(fā)生于諾言作出的同時或之后;(2)對價須是諾言的誘因(3)諾言須是對價之誘因;(4)對價須是某種有價值的東西;(5)對價與諾言在價值上不一定相稱;(6)空洞的諾言不能構成對價;(7)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不能作為對價;(8)既存的義務不能作為對價。4.簡述《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對賣方的品質擔保義務的規(guī)定。答:除雙方當事人另有協議外,賣方所交的貨物應當符合下列要求,否則即認為其貨物與合同不符。(1)貨物應適用于同一規(guī)格貨品通常使用的用途;(2)貨物應適用于訂立合同時買方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賣方的任何特定用途,除非情況表明買方并不依賴賣方的技能和判斷力,或者這種依賴對賣方來說是不合理的。(3)貨物的質量應與賣方向買方提供的貨物樣品或樣式相同;(4)貨物應按同類貨物通用的方式裝入容器或包裝,如無此種通用方式,則應按足以保全和保護貨物的方式裝進容器或包裝。5.簡述仲裁與訴訟的區(qū)別。答:仲裁與訴訟因各具特色,又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1)受理案件的依據不同:法院訴訟是強制管轄;而仲裁則是協議管轄。(2)審理案件的組成人員不同:在法院訴訟的當事人不能選定審判員,而仲裁的雙方當事人有權各自指定一名仲裁員,再共同指定或根據雙方同意的仲裁規(guī)則產生一名首席仲裁員組成仲裁庭審理案件。(3)審理案件的方式不同:法院審理案件一般是公開的;而仲裁庭審理案件一般不公開進行,案情不公開,裁決也不公開。(4)審理結果不同:我國法院是兩審終審制,一方當事人對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上訴;而仲裁裁決是終局的,不能上訴。(5)受理案件的機構性質不同:受理訴訟案件的機構是法院,是國家機器的一部份,具有鮮明的強制性,受理仲裁案件的機構一般是民間性質的社會團體。(6)判決和裁決在境外的執(zhí)行程序不同:法院做出的判決要到境外執(zhí)行時,需根據做出判決的所在地國與申請執(zhí)行的所在地國之間所簽訂的司法協助條約或者互惠原則去處理。6.簡述各國普遍承認的使一項要約失效的理由。答:各國普遍承認以下是使要約失效的特定事由:(1)要約中規(guī)定的承諾時間已過;(2)要約被受要約人拒絕;(3)受要約人提出反要約;(4)要約人死亡或喪失能力,而受要約人做出承諾之前已知道這種情況。7.什么是承諾?一項有效的承諾應具備哪些條件?答:(1)承諾是受要約人按要約限定的方式對要約人做出的接受要約中包含的合同條件的意思表示。(2)承諾的構成須符合以下條件:①須由受要約人對要約人做出。②須是對要約的回復。承諾是受要約人在收到要約并理解其內容之后同意按要約中提出的條件與要約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對要約的回復。③須是對要約的無條件接受。如果受要約人在收到要約之后表示接受要約,但同時又附加了一些條件,這樣的意思表示就構成反要約或稱附條件的要約。從性質上說,反要約不是承諾。④須采用要約限定的承諾方式,除非未采用該方式并不會損害要約人的利益。8.依照法國法,解釋合同的一般規(guī)則是什么?答:依照法國法,解釋合同的一般規(guī)則包括:(1)適合于合同的目的。(2)作整體上的理解。(3)作有效推定。(4)有利于債務人。(5)遵循商業(yè)習慣。9.簡述《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關于賣方交貨的地點的規(guī)定。答:《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31—33條對賣方履行交貨義務的時間與地點作了如下幾項規(guī)定:①如果合同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交貨地點,而該合同又涉及到貨物的運輸,即要求賣方把貨物運送給買方,如鐵路交貨合同、裝運港船上交貨合同等,則賣方的交貨義務就是把貨物交給第一承運人。②如果買賣合同既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交貨地點,又不要求賣方把貨物運送給買方,即合同中沒有涉及到賣方應負責運輸事宜,而雙方當事人在訂立買賣合同時已經知道這些貨物存放在的這個地方,或者已經知道它們將在某個地方生產或制造,則賣方應在該地點把貨物交給買方處置。③在上述情況外的其他情況下,賣方的交貨義務是在其訂立買賣合同時的營業(yè)地點把貨物交給買方處置。10.簡述涉外仲裁協議的主要內容。答:根據法律要求,仲裁協議必須具備的基本內容通常應包括以下幾項:(1)仲裁意愿:仲裁意愿即當事人一致同意將爭議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2)仲裁事項:仲裁事項即是指提交仲裁的爭議范圍。(3)仲裁地點:它密切地關系到涉外仲裁審理所適用的程序法律和實體法律。(4)仲裁機構:仲裁機構即經當事人仲裁協議授權受理涉外爭議案件并作出仲裁裁決的仲裁管轄機構。(5)仲裁規(guī)則:其中包括了仲裁申請、仲裁員指定、仲裁庭組成、仲裁答辯與反訴、仲裁審理、仲裁裁決及仲裁費用等各方面的內容。(6)仲裁裁決的效力:仲裁裁決的效力是指仲裁裁決一經做出,是否具有終局性,對當事人有無約束力,法院是否有權經當事人的起訴而重新審理的問題。11.簡述《國際商事合同通則》關于錯誤的后果的規(guī)定。答:關于錯誤的后果,《通則》第3.5條規(guī)定:“(1)一方可以因錯誤而撤銷合同,如果在合同訂立時錯誤如此地重大,以至一個處于與錯誤方同等地位的合理人本想基于有重大不同的條件訂立該合同,或者,如果知道情況的真相本不會訂立該合同,同時,(a)另一方有同樣的錯誤,或導致了該錯誤,或者知道或應當知道該錯誤,并且,讓錯誤方陷于錯誤的狀態(tài)有違公平交易的商業(yè)準則;或者(b)另一方在合同被撤銷時尚未基于對合同的依賴而行事。(2)然而,在以下情況下,一方不能撤銷合同:(a該方的錯誤因重大過失所致;或者,(b)該錯誤涉及到這樣的事項:有關該事項,發(fā)生錯誤的風險已由錯誤方承擔,或者,考慮到相關情況,應當讓錯誤方承擔。”12.簡述《美國統一商法典》關于賣方保證他所出售的貨物必須具有適合商銷的品質的規(guī)定。答:適銷性應滿足下列六項要求第一,合同項下的貨物在該行業(yè)中可以無異議地通過檢查;第二,如果出售的貨物是種類物,則賣方所交的貨物應在該規(guī)定范圍內具有平均良好品質;第三,貨物應適合于該商品的一般用途;第四,除合同允許有差異外,所有貨物的每一單位在品種、品質和數量方面都應當相同;第五,在合同有要求時,應把貨物適當地裝入容器,加上包裝和標簽;第六,貨物須與容器或標簽上所許諾或確認的事實相一致。13.簡述《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對檢驗貨物的地點的規(guī)定。答:公約第38條第2款對檢驗的地點做出了規(guī)定。其中第2款規(guī)定,如果合同涉及到貨物的運輸,檢驗可推遲到貨物到達目的地后進行。這一規(guī)定反映丁國際貿易的通常做法。公約第38條第3款還進一步規(guī)定,如果貨物在運輸途中改運或買方再發(fā)運貨物,沒有合理機會進行檢驗,而賣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經知道這種改運或再發(fā)運的可能性,則檢驗可推遲到貨物到達新目的地后進行。但在援用這一規(guī)定時,必須符合以下要求:①貨物需在中途改運或買方須再發(fā)運。②在改運或再發(fā)運以前,買方投有合理機會對貨物進行檢驗。買方之所以在改運或再發(fā)運時沒有合理機會檢驗貨物,主要是由于貨物的性質或包裝等原因所致。③賣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經知道或理應知道這種改運或再發(fā)運的可能性。14.簡述《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對檢驗貨物的時間的規(guī)定。答:(1)公約第38條第1款規(guī)定,“買方必須在按情況實際可行的最短時間內檢驗貨物或由他人檢驗貨物?!睓z驗貨物的時間在外貿業(yè)務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如果買方不在合同或法律規(guī)定的時間內對貨物進行檢驗,就會失去主張貨物與合同不符的權利。(2)公約對檢驗貨物的時間沒有做出硬性的規(guī)定,而只是要求買方必須在“按情況實際可行的最短時間內檢驗貨物?!焙沃^按情況實際可行的最短時間,主要根據貨物的性質、交易的情況和貿易慣例來確定。例如,先進的技術設備和需要復雜的測試手段進行檢驗的商品,其實際所需的檢驗時間應長于一般農副產品所需的時間。(3)由于國際貨物買賣種類繁多,商品千差萬別,其所需要的檢驗時間也不可能完全一樣。在實際業(yè)務中,買賣雙方往往在買賣合同中對貨物的檢驗時間做出具體規(guī)定,如規(guī)定“貨到后60天(或90天)進行檢驗。”在這種情況下,買方必須在合同規(guī)定的期限內對貨物進行檢驗,否則,對方可以以檢驗期限已過為理由拒絕賠償。15.簡述涉外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1)仲裁協議是仲裁的基礎法律文件,它的效力具體表現為仲裁協議對于仲裁當事人、仲裁機構以及仲裁審理和裁決本身的法律約束力和法律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2)排除法院的管轄權凡當事人就有關爭議訂立有效的仲裁協議的,只能通過仲裁方式予以解決,法院不得強制管轄,即使當事人一方不遵守仲裁協議而向法院起訴,法院也不得受理。(3)仲裁機構或仲裁庭審理案件的依據仲裁是一種協議管轄,當事人選擇仲裁是自治行為。通過仲裁協議,當事人賦予特定的仲裁機構或仲裁庭對特定的爭議具有管轄權,仲裁庭進行審理并做出裁決必須以仲裁協議為依據。只有存在有效仲裁協議,并且在仲裁協議規(guī)定的爭議范圍內,仲裁庭才有權進行審理并做出裁決。(4)強制執(zhí)行仲裁裁決的依據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一般都會規(guī)定雙方承認仲裁裁決的效力,承諾主動履行仲裁裁決。對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有關法院強制執(zhí)行。申請強制執(zhí)行時,除提交裁決書外,通常還必須提供仲裁協議的正本或經正式證明的副本。2.在英國,當事人以合同受挫為由主張免除合同義務,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簡述這些條件。答:在英國,當事人以合同受挫為由主張免除合同義務,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主要又有:(1)承擔風險的后果。當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已承擔了發(fā)生特定情況的風險時,該方不能再主張該情況的發(fā)生使合同受挫。(2)合同受挫由當事人自己導致的后果。(3)合同部分受挫的后果。部分受挫指合同訂立之后情況的變化使合同的特定義務的履行成為不可能或使合同的履行變得暫時不可能,而合同在整體上并未受挫。從原則上說,部分受挫只能使當事人的合同義務得到部分的免除,而不能使整個合同喪失效力。(4)合同的履行依然成為可能的后果。(5)合同就障礙的發(fā)生做出了規(guī)定的后果。在英國,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加入一個明示的條款,規(guī)定當特定的事件發(fā)生時,雙方或一方在合同項下的義務被免除。因此,如果當事人在合同中加入一個不可抗力條款,并規(guī)定特定事件的發(fā)生構成不可抗力,這一條款是有效的。六、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如果不抄題必須寫清題號。論述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答案中的要點,一般一個要點1分,但每個要點都要展開論述,沒有論述,酌情扣分。)1.試述英美法關于合同解釋的指導性原則和具體規(guī)則。答:英美法院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了大量有關合同解釋的指導性的原則和具體規(guī)則。主要有:(1)依詞語的通常含義進行解釋,不過,對技術性術語,應依其特殊含義進行解釋。(2)從合同的整體確定當事人的意思。即在解釋合同和其中的個別詞語時,都要以整個合同為背景,在考查當事人的目的和上下文之間的聯系的基礎上,發(fā)現當事人的意思。如上文所述,許多美國法院強調通過考查整個案件的情況確定當事人的意思。(3)合同的解釋不能導致荒謬和自相矛盾的結果。比如,局部的含義須與整體相一致,依詞語的通常含義得出的結論須與合同的目的相一致。(4)對合同應作有效解釋。如果解釋的結果可能使合同或其條件有效,也可能使之歸于無效,應取前一種含義。(5)應作對提供方不利的解釋。這是一條古老的但被沿用至今的規(guī)則。(6)合同解釋應符合公共利益。如果兩種解釋均可成立,其中一種與公共利益相抵觸,則應采用另一種解釋。(7)合同解釋應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則。在兩種解釋均可成立的情況下,應以能導致公平交易的為準。(8)法律賦予的含義應當優(yōu)先。比如,依英國1925年財產法第61條,在一份地契中,“人”一詞包括了公司,除非該文件中另有說明。(9)對貿易慣例等外部證據在合同解釋上的作用,英國法與美國法的規(guī)定有較大差異。兩國法都認為,作為一般原則,慣例或習慣的含義不能優(yōu)于合同的明示條件的通常含義。但英國不承認合同成立以前的行為和后來的行為所表現的當事人的意思可用于合同的解釋。與之相反,《第二次合同法重述》明確肯定了當事人履行合同的行為,當事人在過去相互交易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習慣做法都可成為解釋合同的依據。(10)除了上述原則和規(guī)則之外,還有許多具體的有關文義解釋的規(guī)則。比如,手寫的文字優(yōu)先于印刷的文字;列舉的事項構成對未列舉事項的排除;對排列于數個狹義詞語之后的廣義詞語,不應作寬泛解釋;等等。2.試述《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對于買方違約時賣方可以采取的各種救濟方法的有關規(guī)定。答:(1)要求買方實際履行其合同義務。當買方不支付貸款、不收取貨物或不履行其他義務時,賣方可以要求買方實際履行其合同義務,除非賣方已采取了與這些要求相抵觸的救濟方法。(2)賣方可以規(guī)定一段合理的額外時間,讓買方履行其義務。(3)賣方在下列情況下,可以宣告撤銷合同:①如果買方不履行合同或公約的義務已經構成根本違反合同,②如果賣方已經給買方規(guī)定了一段合理的額外時間,但買方不在這段時間內履行其義務,或買方聲明他將不在所規(guī)定的時間內履行其義務,則賣方亦可宜告撤銷合同。(4)自行確定貨物的具體規(guī)格。(5)請求損害賠償。(6)要求支付利息。如果買方設有支付價款或任何其他拖欠金額,賣方有權對這些款額收取利息,但這并不妨礙賣方根據公約第74條規(guī)定可以取得的損害賠償。3.試述英國法院在審判實踐中發(fā)展起來的允許采納外部證據的例外規(guī)則。答:英國法院在審判實踐中發(fā)展了許多允許采納外部證據的例外規(guī)則。其中重要的有:(1)當合同的語言或措辭具有兩個以上的含義,或者,其意義含糊不清只有參照合同訂立的背景才能理解時,為了確定該語言或措辭的真實含義,可以采納外部證據。(2)在合同起草得很糟的情況下,法院不愿僅通過對合同文本的推敲對合同作那種讓商人不可能接受的理解。合同起草得越差,法官借助合同起草的商業(yè)背景解釋合同的傾向性就越明顯。(3)如果語義上的和句法上的解釋會導致與商業(yè)世界的常理相悖謬的結果,這樣的解釋應讓位于這樣的常理。(4)在有的案件中,英國法院判決,為了發(fā)現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合同訂立的地點的慣例(usage)或習慣(custom)應得到考慮。不過,在這方面,英國的判例并不一致。在有的案例中,法院拒絕依習慣修正合同用語的自然意思。(5)在有的案件中,法院判決,合同的解釋應與合同的目的相一致。(6)具有特殊意義的詞匯可以采納外部證據進行解釋。比如,對于科技語匯,允許當事人出示外部證據去證實其特別的含義。(7)當合同的解釋涉及合同本身是否存在時或合同對當事人是否有約束力時,外部證據可以被采納。(8)當合同的解釋涉及合同是否違法時,外部證據可以得到采納。(9)在合同的當事人不明確時,當事人可以通過提交外部證據明確之。(10)在合同的標的不明確時,外部證據可以援用。4.試述《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對于賣方違約時買方可以采取的各種救濟方法的有關規(guī)定。答:根據公約第3部分第2章第3節(jié)的規(guī)定,如果賣方不履行他在合同和該公約中的任何義務,買方可以采取下列救濟方法主要把握如下幾點:1.要求賣方履行其合同義務;2.要求賣方交付替代貨物;3.要求賣方對貨物不符合同之處進行修補;4.給賣方一段合理的額外時間讓其履行合同義務;5.賣方得對不履行義務做出補救;6.撤銷合同;7.要求減價;8.當賣方只交付部分貨物或所交貨物只有一部分符合合同規(guī)定時,買方可采取的救濟方法;9.當賣方提前交貨或超量交貨時,買方可以采取的補救方法;10.請求損害賠償5.試述美國法對于買方違約時賣方可以采取的各種救濟方法的有關規(guī)定。答:(1)扣交貨物。當賣方發(fā)現買方無清償能力或未能在交貨前或交貨時支付已到期的貨款,或有無理拒收貨物等違約行為時,除非買方同意支付現金,否則賣方有權扣交貨物。(2)停止運交貨物。如果賣方已把貨物交給承運人或其他受委托人以運交買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買方失去清償能力或拒付貨款,賣方可以行使停止運交貨物的權利。,賣方行使此項權利應區(qū)別以下兩種情形:A.如果賣方己發(fā)現買方失去清償能力,賣方可以停止運交貨物。B,如果買方在交貨前未能如期支付貸款,或有其他違約行為足以使賣方有權扣交貨物或追還貨物,則賣方有權對裝滿整個車皮或整個卡車或整架飛機的貨物或大宗的海運貨物行使停止運交貨物的權利。這項規(guī)定適用于買方喪失清償能力以外的其他違約情事,如買方在貨物抵達目的地以前已表示他將無理拒收貨物或不支付貸款等。在這種情況下,賣方亦可以行使停止運交貨物的權利,但僅限于對大宗貨物或裝滿整個運輸工具的貨物才可以行使此項權利。(3)停止或繼續(xù)制造合同項下的貨物。如果賣方在得知買方違約時,該合同項下的貨物尚未制造成為成品,則賣方根據商業(yè)上的合理判斷,為了減輕損失起見,可以決定繼續(xù)把合同項下的貨物制造成為成品,并把它劃歸合同項下。但賣方也可以決定停止制造該項貨物,而把未制成的貨物作為殘缺晶另行出售,然后向買方請求損害賠償。(4)解除合同。如果買方錯誤地拒收貨物或撤銷已被接受的貨物,或不支付已到期的貸款,或撕毀合同,則受損害的賣方可以解除合同,但賣方對買方違約所享有的權利仍然存在,不受影響。(5)請求損害賠償。當買方拒收貨物或拒付貨款時,賣方可以向買方請求損害賠償。損害賠償的金額應按以下兩種方法計算:A.把合同項下的貨物另行出售,向買方索賠轉售價格與合同價格之間的差額以及附帶的損失(如因買方違約而多付的保管貨物的費用及其他合理的開支等),但須減去由于買方違約而節(jié)省的費用。賣方在轉售貨物時應以商業(yè)上合理的方式進行,并應給予買方以合理的通知,讓買方知道賣方有轉售貨物的意思,但如所售貨物是易腐或易變質、易貶值的貨物,則毋需事先通知買方。B.采取市場差價的辦法計算損害賠償的金額,即賣方并不把貨物另行出售,而是按照交貨時交貨地的市場價格與原合同規(guī)定的價格之間的差額,加上附帶損失,減去由于買方違約而節(jié)省的費用,作為向買方請求損害賠償的金額。(6)向買方提起支付價金之訴。如果買方在接受貨物之后,拒絕支付貨款,賣方的主要救濟方法就是提起支付價金之訴,要求買方支付合同規(guī)定價金。6.試述《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對檢驗貨物的時間和地點的規(guī)定。答:(1)關于檢驗貨物的時間公約第38條第l款規(guī)定:“買方必須在按情況實際可行的最短時間內檢驗貨物或由他人檢驗貨物。”所謂按情況實際可行的最短時間,主要是根據貨物的性質、交易的情況和貿易慣例來確定。(2)檢驗貨物的地點公約第38條第2款對檢驗的地點作出了規(guī)定。其中第2款規(guī)定,如果合同涉及到貨物的運輸,檢驗可推遲到貨物到達目的地后進行。這一規(guī)定反映丁國際貿易的通常做法。公約第38條第3款還進一步規(guī)定,如果貨物在運輸途中改運或買方再發(fā)運貨物,沒有合理機會進行檢驗,而賣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經知道這種改運或再發(fā)運的可能性,則檢驗可推遲到貨物到達新目的地后進行。但在援用這一規(guī)定時,必須符合以下要求:①貨物需在中途改運或買方須再發(fā)運。②在改運或再發(fā)運以前,買方投有合理機會對貨物進行檢驗。買方之所以在改運或再發(fā)運時沒有合理機會檢驗貨物,主要是由于貨物的性質或包裝等原因所致。③賣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經知道或理應知道這種改運或再發(fā)運的可能性。(3)通知貨物不符合同的時間當買方發(fā)現賣方所交貨物不符合同的要求時,應按合同或法律規(guī)定的時間通知賣方,并提出索賠或退換貨物的要求,如果超過了規(guī)定的期限,買方就會喪失其應有的權利。對于這個問題,公約第39條作了以下兩項規(guī)定:①買方對貨物不符合同,必須在發(fā)現或理應發(fā)現此種情況后的一段合理的時間內通知賣方,說明不符合同情形的性質,否則就喪失聲稱貨物不符合同的權利。②在任何情況下,如果買方不在實際收到貨物之日起兩年內將貨物不符合同的情況通知賣方,他就喪失了聲稱貨物不符合同的權利,除非這一時限與合同規(guī)定的保證期限不符。7.試述《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關于損害賠償的責任范圍和計算辦法的規(guī)定。答:(1)損害賠償的原則及責任范圍。公約第74條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應負責的損害賠償額,應與另一方當事人因他違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潤在內的損失額相等。但這種損害賠償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或理應預料到的可能損失。”(2)對于這項規(guī)定有以下四點需要加以說明:①公約明確規(guī)定,損害賠償的責任范圍,應與對方因其違約而遭受的包括利潤在內的損失額相等。②公約對損害賠償的責任范圍有一個很重要的限制,這就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的或理應預料到的損失”。③公約沒有采取過錯責任原則。根據公約的規(guī)定,只要一方違反合同,并給對方造成了損失,對方就可以要求其賠償損失,而毋須證明違約的一方有主觀過錯。④公約認為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不因當事人采取其他救濟方法而受到影響。8.什么是對價,一項“充分的”或“完好的”的對價應具備哪些條件?答:(1)所謂對價是指“合同一方得到的某種權利、利益,利潤或好處,或是他方當事人克制自己不行使某項權利或遭受某項損失或承擔某項義務?!币灿腥税褜r簡單地說成是“購買某種‘允諾’的代價”。關于對價的更為完整的表述是:對價是使諾言對諾言人產生約束力的與諾言互為交易對象的東西。這一定義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含義:①在法律上,對價的作用在于使諾言對諾言人產生約束力;②對價與諾言互為交易的對象:諾言人為得到對價而做出許諾,受諾人為了得到諾言而提供對價;③所有作為諾言的交易對象的東西均可成為對價:它可以是一項諾言,可以是一種行為,也可以是一種不行為。(2)有效的對價必須具備的條件按照英美法的解釋,一項有效的對價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對價必須是合法的。凡是以法律所禁止的東西作為對價的,都是無效的。例如,販賣毒品的合同,因為作為對價的標的物是違法的,所以,這種合同是無效的。②對價不能是過去的對價過去的對價不是對價這通常是指某人過去曾為他人做過某些事情而使后者得到了某種好處,日后,后者為了表示感謝,允諾給予某種報答。但這項允諾是缺乏對價的,因為過去作過的事情不能作為現在這項允諾的對價,所以,這項允諾是沒有拘束力的。英美法認為,這種允諾是屬于無償的允諾,無償的允諾除非是以簽字臘封式做成,否則是沒有拘束力的。③對價須是諾言的誘因對價是諾言的交易對象,諾言人為了得到它而做出其許諾。這是對價的另一項構成條件。例如,甲對乙說:“如果你能到我家來,看看我,我將給你一個地方,讓你的全家住下來?!币乙院蟊硎玖送?。其后果是,甲的諾言是可以收回的;乙不能主張,他同意前去甲那里的諾言構成了甲的諾言的對價。這是因為,甲的諾言是恩惠性的,其中并不存在與乙作交易的動機,即沒有把乙的前來視為乙的義務,把向乙方提供食宿作為乙履行該義務的報償。④諾言須是對價之誘因對價是諾言的誘因,反之亦然:可成為對價的東西,必須是對價的提供者為了得到諾言中包含的利益而提供的。在一個美國的案例中,諾言人發(fā)出了捉拿刑事罪犯的懸賞廣告,有人在沒有看到廣告的情況下協助捉到了罪犯,但他不能得到廣告中許諾的獎金。⑤對價必須具有某種價值對價必須是真實的,必須具有某種價值。這里所說的價值不一定是指金錢上的價值,也可以是其它東西,例如,提供某種服務或不行使某種權利等。⑥對價與諾言在價值上不一定相稱對價必須具有某種價值,但不要求充足。對價不是等價,不要求與對方的允諾相等。英美法上有一句著名的格言:一分錢或一粒胡椒子也可以作為對價。意思是,諾言的價值與對價的價值相差懸殊,并不能成為否認諾言已有對價的理由。賣方出售的東西價格過高通常不能成為推翻交易的理由。不可構成詐欺或錯誤但是,如果對價很不充分,足以構成詐欺(Fraud)或錯誤(Mistake),當事人可以請求給予衡平法(Equity)上的救濟,要求撤銷合同。但這是另一個問題,而不是由于對價很不充足而使合同不能執(zhí)行。⑦空洞的諾言不能構成對價對價可以由諾言構成。然而,空洞的諾言不能構成對價。這方面的典型例證是:一項諾言包含的條件使該諾言的履行完全決定于諾言人的選擇。⑧已經存在的義務不能作為對價英國的合同法著作常常援引英國法院的下述判例(有海員開小差的判例)來說明這一原則,簡言之,凡屬原來合同上已經存在的義務,不能作為一項新的允諾的對價。⑨法律上的義務不能作為對價另外,凡屬履行法律上的義務的,也不能作為對價。例如,警察某乙被指定辦理綁架案,并找回某甲的女兒,這是法律上的責任,不足以作為對價。⑩對價必須來自受允諾人所謂對價必須來自受允諾人是指只有對某項允諾付出了對價的人,才能要求強制執(zhí)行此項允諾。因此,如果甲向乙許諾,若乙為他完成某項工作,他將付給丙一筆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乙完成了該項工作后,甲拒絕把錢付給丙,則丙不能對甲起訴要求法院強令履行向丙付錢的許諾。因為作為對甲的許諾的對價是來自于乙而不是來自于丙,丙并沒有提供任何對價。9.試述《國際商事合同通則》關于合同解釋的規(guī)定。答:《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4.1~4.7條就合同的解釋作出了較為詳盡的規(guī)定。首先,關于依雙方的共同意思解釋合同,第4.1條規(guī)定:“(1)合同應依當事人的共同意思進行解釋。(2)如果這樣的意思不能確定,合同應依與當事人同類的合理人處于同樣的情況將會賦予合同的意思進行解釋?!鄙婕皩贤环降年愂龌蛐袨榈慕忉?,第4.2條規(guī)定:“(1)對一方的陳述或其他行為,應依該方的意思進行解釋,只要另一方知道或本來就應意識到該意思。(2)如果前款不能適用,對該陳述或其他行為,應依一個與另一方同類的合理人處于同樣的情況將會賦予該陳述或其他行為的含義進行解釋?!标P于在解釋合同以及一方的意思時是否可以采納合同文件之外的證據以及應采納哪些“外部證據”,第4,3條規(guī)定:在適用第4.1條和第4,2條時,應考慮所有的情況,其中包括:(1)當事人之間初期的談判;(2)當事人在相互之間確立的習慣做法;(3)當事人在合同訂立之后的行為;(4)合同的性質和目的;(5)合同的條件和當事人的表示在相關的行業(yè)中通常具有的含義;(6)慣例。第4.4-4.7條包括了對合同的書面文本進行解釋的原則或規(guī)則,其中包括:(1)應從合同或當事人陳述的整體上去解釋其含義(第4.4條);(2)對合同條件,應本著確認其效力的原則進行解釋(第4.5條);(3)當合同條件由一方提供時,對其中的含糊之處,應作不利于該方的解釋;(4)當合同用兩種以上的語言起草時,如其具有同等效力,對其中相互抵觸之處,在解釋時應讓最初起草的文本優(yōu)先。10,試述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對賣方的權利擔保義務的規(guī)定: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對賣方的權利擔保義務主要有以下兩項規(guī)定:(1)賣方所交付的貨物必須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權利或請求的貨物。(2)賣方所交付的貨物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工業(yè)產權或其它知識產權。(1)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權利或請求公約第4l條規(guī)定,賣方所交付的貨物必須是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權利或請求的貨物,除非買方同意在受制于這種權利或請求的條件下,收取這項貨物。這項規(guī)定實質上就是要求賣方保證對所售貨物享有合法權益,如果有任何第三人對貨物提出權利主張或請求權,賣方應對買方承擔責任。如果賣方把不屬于他所有或未經貨主合法授權出售的貨物賣給了買方,而買方由于不知情而買受了這批貨物,一旦這批貨物的真正所有人向買方提出權利請求時,該善意的買主是否能在法律上受到保護,貨物的真正所有人能否把這批貨物追奪回來?這個問題是不能按照公約來處理的,因為公約沒有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只能按照該合同所應適用的國內法來處理。第三方不能提出任何權利或請求這項規(guī)定包含了兩重意義:①如果第三方對買方起訴,主張他是貨物的真正所有人或對貨物享有某種權利,結果獲得勝訴,這固然表明該第三方對貨物享有權利,并可以認定賣方違反了公約第41條的規(guī)定,應對買方承擔責任;②即使第三方對貨物提出某種請求后,由于法律上的依據不足而敗訴了,但賣方仍將被認為是違反了公約第41條規(guī)定的義務,因為按照公約的規(guī)定,賣方有義務保證第三方不能對貨物提出任何請求。所以,盡管第三方的請求不能成立,但他畢竟是提出了請求,使買方受到了干擾或損失,賣方仍須對此負責。公約之所以這樣規(guī)定,主要是保護善意買方的利益,因為買方的本意是買貨物,而不是買“官司”來打。(2)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工業(yè)產權或其它知識產權這一規(guī)定同某些國家國內法的規(guī)定是差不多的。但國際買賣比國內買賣更為復雜。因為在國內買賣中,一般只涉及到侵犯本國所保護的工業(yè)產權或其他知識產權,而在國際交易中,侵犯工業(yè)產權(如商標權、專利權)或其它知識產權(如版權)大都涉及到賣方國家以外的其他國家(如進口國或轉售國),例如,賣方所交付的貨物可能既沒有侵犯賣方國家的工業(yè)產權,也沒有侵犯買方國家的工業(yè)產權,但由于賣方把這批貨物轉銷往其他國家而侵犯了該國的工業(yè)產權或知識產權。基于上述復雜情況,公約并不是絕對地要求賣方必須保證他所交付的貨物不得侵犯任何第三人的工業(yè)產權或其它知識產權,而是有一定的條件限制的,這些限制性的條件是:①賣方只有當其在訂立合同時已經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第三方對其貨物會提出工業(yè)產權方面的權利或請求時,才對買方承擔責任。②賣方并不是對第三方依據任何一國的法律所提出的工業(yè)產權或知識產權的權利或請求都要向買方承擔責任,而只是在下列情況下才須向買方負責:A.如果買賣雙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知買方打算把該項貨物轉售到某一個國家,則賣方對于第三方依據該國法律(如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等)所提出的有關工業(yè)產權或知識產權的權利請求,應對買方承擔責任。因為賣方在訂約時既然已經知道貨物將轉銷往該國,他就應保證其貨物在該國銷售不會侵犯該國的工業(yè)產權或知識產權。B.在任何其他情況下,賣方對第三方根據買方營業(yè)地所在國法律所提出的有關侵犯工業(yè)產權或知識產權的請求,應對買方承擔責任。③如果買方在訂立合同時,已經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第三方對貨物會提出有關侵犯工業(yè)產權或知識產權的權利或請求,則賣方對由此而引起的后果不承擔責任。④如果第三方所提出的有關侵犯工業(yè)產權或知識產權的權利或請求,是由于賣方按照買方提供的技術圖紙、圖案或其它規(guī)格為其制造產品而引起的,則應由買方對此負責,賣方對此不承擔責任。美國統一商法典也有類似規(guī)定。此外,公約還規(guī)定,買方在已經知道或理應知道第三方對貨物的權利或請求后,應在合理時間內通知賣方,否則,買方就會喪失援引上述第4l條和42條所規(guī)定的權利,除非買方對未及時通知賣方能提出合理的理由11.試述《聯合國國際銷售合同公約》關于買賣雙方都可以采取的救濟方法的有關規(guī)定1.損害賠償根據公約的規(guī)定,損害賠償是一種主要的救濟方法。當一方違反合同時,對方都有權利要求賠償損失,而且要求損害賠償的權利,并不因其已采取其它救濟方法而喪失。例如,當賣方違反合同時,即使買方已宣告撤銷合同,或者已允許賣方推遲交貨,但買方對由于賣方違約所遭受的損失,仍有請求損害賠償的權利。公約第74條至77條對損害賠償的責任范圍和計算辦法作了具體的規(guī)定,主要把握兩個問題:(1)損害賠償的原則及責任范圍;(2)減輕損失的義務。(1)損害賠償的原則及責任范圍公約第74條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應負責的損害賠償額,應與另一方當事人因他違反合同而遭受的包括利潤在內的損失額相等。但這種損害賠償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或理應預料到的可能損失。”這項規(guī)定對買方或賣方所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都同樣適用,而且適用于因各種不同的違約情事所提出的損害賠償要求。對于這項規(guī)定有以下四點需要加以說明:①損害賠償的責任范圍。公約明確規(guī)定,損害賠償的責任范圍,應與對方因其違約而遭受的包括利潤在內的損失額相等。這從損害賠償的法理說,就是要使受損害一方的經濟狀況與合同假如得到履行時他本應得到的經濟狀況相同。公約特別指明應當包括利潤損失,這一點同大多數國家的法律是一致的。②一個很重要的限制。公約對損害賠償的責任范圍有一個很重要的限制,這就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在訂立合同時,依照他當時已知道或理應知道的事實和情況,對違反合同預料到的或理應預料到的損失。”即違約一方的賠償責任僅以其在訂立合同時可以預見到的損失為限,對于那些在訂約時不可能預見到的損失,違約的一方可以擺脫責任。在這一點上,我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與公約的規(guī)定基本上是一致的。③公約沒有采取過失責任原則。根據公約的規(guī)定,當一方請求損害賠償時,毋須證明違約的一方有過失。只要一方違反合同,并給對方造成了損失,對方就可以要求其賠償損失。這一點同某些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有所不同。許多大陸法國家在民法中都采取過失責任原則,即只有當違約一方有過失,并給對方造成損害時,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④不因當事人采取其他救濟方法而受到影響。公約認為損害賠償的請求權不因當事人采取其他救濟方法而受到影響。根據公約第45條(2)款和第6l條(2)款的規(guī)定當賣方或買方違反合同時,買方或賣方可能享有的要求損害賠償的任何權利,并不因為他已采取其它救濟方法而喪失。這就是說,即使他已采取了撤銷合同或其他救濟方法,但他仍然可以要求違約的一方給予損害賠償,即兩種救濟方法可以同時行使。這一點同某些大陸法國家的法律是有所不同的。例如,根據德國民法典的規(guī)定,債權人只能在解除合同與損害賠償請求權二者間選擇行使其中一項權利,而不能同時行使兩種權利,即兩者不能就同一債務關系并存。(2)減輕損失的義務當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時,沒有違反合同的他方有義務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減輕因違約而引起的損失。根據公約第77條的規(guī)定,“聲稱另一方違反合同的一方,必須按情況采取合理措施,減輕由于另一方違反合同而引起的損失,包括利潤方面的損失。如果他不采取這種措施,違反合同一方可以要求從損害賠償中扣除原應可以減輕的損失數額。”這項規(guī)定適用于買方或賣方的各種違約索賠情況。我國合同法和其它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