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屆重慶市縉云教育聯盟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題 - 統編版高三總復習_第1頁
2022屆重慶市縉云教育聯盟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題 - 統編版高三總復習_第2頁
2022屆重慶市縉云教育聯盟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題 - 統編版高三總復習_第3頁
2022屆重慶市縉云教育聯盟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題 - 統編版高三總復習_第4頁
2022屆重慶市縉云教育聯盟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題 - 統編版高三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屆重慶市縉云教育聯盟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語文試題--統編版高三總復習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文人畫是具有“文人氣”的畫,它具有人文價值的追求,不是涂抹形象的工具。中國傳統頂尖大師的文人畫,有一種無法用語言表現的純粹美,在這個世界上,或許只有寧靜高貴的希臘雕塑、深沉闊大的歐洲古典音樂才能與之相比。推動傳統文人畫發(fā)展的根本因素,在于“真”,一種是外在形象的真實,一種是生命的真實。畫家將筆墨、丘壑(代指文人畫中的具象性因素)、氣象三者融為一體,使之呈現出一種超越形式的思考,變形似的追求。

畫作是重視性靈傳達的文人畫家間“交談”的“語言”。這套語言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題材語言,一山一水(寒林、枯木、遠山、近水、空亭、溪橋)就是他們的語言,莽莽的歷史中蘊藏著的無限的人和事(典故)也成為他們的語言;二是筆墨的程式化,如董源模式,是一套裹孕著披麻皴、江南山水特征、空靈的世界等內容的傳統模式,米家山水又是以水暈墨染、體現空蒙迷離視覺效果的一套模式;三是境界的程式化,如畫境的荒寒,自北宋以來便成為文人畫著力表現的氣韻特點,云林的寂寞,也成為明清畫人效仿的程式。

文人畫不是對“目”而是對“心”的,也就是說,它不是畫給你看的,而是讓你融入其中而獲得生命的感悟。視覺性使人容易停留在具體的圖像世界里,這與文人畫所主張的境界創(chuàng)造、生命呈現的觀點不合;視覺性的空間容易啟發(fā)人由具體的事象引起想象活動,使人受到情理世界的裹挾,這也與文人畫追求的超越境界不合。文人畫致力于創(chuàng)造一種“生命空間”,“生命空間”是一種絕對空間形式,“惟恐有畫,是謂能畫”就是對空間性的超越。物理學上也有“絕對空間”的概念,但“絕對空間”仍然是一種具體空間形式,只不過是一種永恒存在、處處均勻、永不移動的空間。文人畫的根本旨歸在于脫略具體空間,反映內在生命的邏輯。

為了追求永恒的真實,對時間性的超越是其必然路徑。非時間性,并不代表對歷史的忽略,正相反,文人畫有一種強烈的“歷史感”,一種超越歷史表象的深沉歷史感受。文人畫從總體氣質上可以說是“懷古一何深”。文人畫推重的“無畫史縱橫氣息”,就是強調繪畫的根本在于創(chuàng)造,而不在于記錄。文人畫家要到歷史表象的背后去發(fā)現真實,發(fā)現真正的“歷史”——一種深沉的“歷史感”。

總之,文人畫是一種超越形式的繪畫,畫家通過程式化、非視覺性、非時間性等文法顯現出其生命真實的人文價值。有些作品即使不再存世,所包含的創(chuàng)作者和接受者的生命省思依然可以給人以生命啟發(fā)。

(摘編自朱良志《傳統文人畫的人文價值》)

材料二

宋畫無論內容或形式,都大大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美學傳統。詩意追求和細節(jié)真實的同時并舉,與詩文發(fā)展趨勢相同,日益成為整個中國藝術的基本美學準則。元畫卻與宋畫有極大不同,最明顯的是社會急劇變化帶來的審美趣味的變異。蒙古族進據中原,一部分士人放棄“學優(yōu)則仕”的傳統道路,把時間、精力和情感寄托在文學藝術上,山水畫也成為這種寄托的領域之一。隨著趙宋王朝的覆滅,山水畫的領導權終于落到在野士大夫手中,自此“文人畫”正式確立。

所謂“文人畫”,當然有其基本特征。首先是文學趣味的異常突出,可說是形似與神似、寫實與詩意的融合統一。但形與神、寫實與詩意這對矛盾的繼續(xù)發(fā)展,在元代這種社會氛圍和文人心理的條件下,便使后者絕對性壓倒前者而直接表露,走到與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與寫實迅速被放在次要地位,更強調主觀的意興心緒。中國繪畫中一貫講求的“氣韻生動”的美學基本原則,到這里不再放在客觀對象上,而完全是放在主觀意興上。

對筆墨的突出強調,是中國繪畫藝術又一次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在文人畫家看來,繪畫的美不僅在于描繪自然,更在于描畫的線條、色彩,亦即筆墨。筆墨不僅是形式美、結構美,而且在這形式結構中傳達出人的種種主觀精神境界和興味。任何逼真的攝影之所以不能替代繪畫,其實正在于后者有筆墨本身的審美意義在。它不是自然界所具有,而是經由人們長期提煉、概括、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趙孟頫說:“石如飛白木如箱i,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碑嫀煛壹嬖娙?,一身三任焉,自茲成為對中國山水畫的一種基本要求和理想。

從元畫開始的另一中國畫的獨有現象是畫上題字作詩,以詩文來直接配合畫面,相互補充和結合,這是唐宋都沒有的。唐人題款常藏于石隙樹根處,宋人開始寫一線細楷,但決不使之過分侵占畫面,影響對畫面的欣賞。元人則大不同,畫面上的題詩寫字有時多達百字十數行,占據了很大畫面,畫家有意識地使它成為整個構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方面既是使書、畫兩者以同樣的線條美來彼此配合呼應,另一方面又是通過文字所明確表述的含義來加重畫面的文學趣味和詩情畫意。因之“元人工書,雖侵畫位,彌覺其雋雅”。

與此同時,水墨畫也就從此壓倒青綠山水,居于畫壇統治地位。雖然早有人說,“草木敷榮,不待丹綠之采,云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風不待五色而粹,是故運墨而五色俱,謂之得意”(《歷代名畫記》),但真正實現這一理想的是講求筆墨趣味的元畫。正因為通過線的飛沉澀放,墨的枯濕濃淡,點的稠稀縱橫,皴的披麻斧劈,就足以描繪對象,托出氣氛,表述心意,傳達興味觀念,從而也就不需要也不必去考慮如何真實于自然景物本身的色彩的涂繪和線形的勾勒了。

既然重點已不在客觀對象的忠實再現,而在精煉深永的筆墨意趣,畫面也就不必去追求自然景物的多樣或精巧,而只在如何通過某些自然景物以筆墨趣味來傳達出藝術家主觀的心緒觀念就夠了。畫面景物可以非常平凡簡單,但意興情趣卻很濃厚。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注】籀(zhòu),大篆的一種,和“飛白”“八法”同為書法用語。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傳統文人畫表現出了寧靜高貴、深沉闊大的純粹美,呈現出超越外在形象的人文價值。

B.文人畫的“非視覺性”使欣賞者不易受現實世界和情理世界裹挾,從而領略其“生命空間”。

C.宋畫豐富了民族的美學傳統,詩意追求和細節(jié)真實并舉日益成為中國藝術的基本美學準則。

D.唐宋畫作雖有題款或細楷,但是有意識地使字和詩成為整個構圖的重要內容卻自元朝開始。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人畫“非時間性”的特點是由其追求真性的思想決定的,為追求永恒的真實,超越歷史是必然路徑。

B.文人畫在題材等方面要有一定的程式化,方能滿足畫家之間的性靈的傳達,否則就無法完成思想的交流。

C.受政治環(huán)境影響,山水畫領導權元時落人士大夫手中,“文人畫”才正式確立,這和材料一的說法并不矛盾。

D.北宋的《千里江山圖》青綠中間以赭色,表現了山水的秀麗壯美,實現了“運墨而五色俱”的創(chuàng)作理想。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陳師曾說:“文人畫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書法于畫法,使畫中更覺不簡單?!?/p>

B.倪瓚說:“愛此風林意,更起丘壑情。寫圖心閑詠,不在象與聲。”

C.白陽說:“山水作正艱,變幻初無形。閉戶覓真意,展轉復失真。”

D.唐志契說:“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p>

4.請分析材料中兩處畫線部分的論證效果。(4分)

5.古人有“文人畫以氣韻為主,形模寓乎其中”,又有“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氣韻之間”的說法,請結合材料二,談談你對此的理解。(4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文本一

果樹園

丁玲

這時張裕民和楊亮①還留在果樹園里。從樹葉中漏進來的陽光,斑斑點點鋪在地上,灑在他們身上。他們吃著果子,摘了滿滿一籃。這是張裕民舅舅郭全的,他在去年清算復仇后,分了許有武的五分果木園子。楊亮從來沒看見過這樣的景致。葫蘆冰的枝條,向樹干周圍伸張,像一座大的寶蓋,上邊密密地垂著深紅,淺紅,深綠,淡綠,紅紅綠綠的肥碩的果實。

楊亮每走過一棵樹,就問是誰家的。當知道又是屬于窮人的時候,他就禁不住喜悅。他問道:“這么一株樹的果子,至少有二百斤吧?”

“差太遠了。像今年這么個大年,每棵樹至少也有八九百斤呢。”

他們走了一陣,仍覺得園子里很靜,沒有什么人。只有郭全老頭兒在他們摘過果子的樹下耙松土。

他們把果子賬算到一個階段的時候,張裕民又接著他們在路上沒談完的話:“在會上我當然不能提,干部里面有他②的耳目呢。再說,提出來了,通不過也是白費。”

“你不是已經派了民兵暗地監(jiān)視著嗎?”

“民兵也不敢全告訴呀!要是都能像張正國那才好。這是一條漢子,大義滅親,死活只有一個黨?!?/p>

“趙得祿是老村長了,他家里窮得那樣子,老婆連件上衣也沒有,這樣的人也靠不???”

“這人心里明白,就臉軟,拉不下來。唉,各有各的藤藤絆絆,斗哪一個,也有人不愿意!”

“要斗這個人,首先干部就不可靠,是么?”

“老楊,老百姓的眼睛在看著干部,干部卻不肯帶頭,你說這事怎么辦嘛!”

“干部不出頭,咱們先找群眾,只要群眾肯出頭,就不怕干部講私情。”

接著楊亮又鼓勵了張裕民。當張裕民覺得楊亮并非一個沒有辦法的人,他就更感到有依靠了。他聽從了楊亮的囑咐,要與大家共同商量出一個辦法來。他看到天色已經不早,就先提著一籃果子走回去。楊亮便再走到郭全住的看園子小屋來。

這個老頭有兩撇八字胡,是一個不愛多說話的老頭子。他靠在屋外的一個樹根上,仿佛很悠然自得。

楊亮看見他膝前籃子里撿得有十幾個爛了的果子,便問:

“這有什么用呢?”

老頭子笑了,含糊地說:“全是爛的,唉……還有半邊不壞,曬干喝茶可好呢……”后來他睜眼望著楊亮說:“同志,以前連撿這么個爛的也不成呀!干望著這幾棵樹五六十年了,今年才算有了三棵半樹,就敢把這爛的丟了?不丟,不丟!”

楊亮聽他這樣說,又想起適才當他外甥來摘果子時他的慷慨樣子,他指點著,叫他們多摘些,還說吃完了他會再送去,要張裕民不要來,他明白他外甥是個忙人。楊亮便說:“你這人太好了,看我們剛才摘了你那么多?!薄岸??不多?!崩项^子又正經地說,“這還不全是你們給咱的。你們是好人,你們把富人的東西全分給咱們窮人了。你們這回又來干這號子事,村子上人全明白呢。”

“咱們是什么人呢?為啥要干這號子事呢?”楊亮覺得這老頭很有趣。

“你們,”老頭子確切的笑了,“你們是八路軍,是共產黨。你們的頭子毛主席叫你們這么干的嘛!”

“毛主席又為啥呢?老伯,你說說看?!?/p>

“他為咱們嘛!他為的是窮人,他是窮人王?!崩项^子仍然很肯定地笑著。

“哈……”楊亮也靠在樹干上笑開了。他笑過之后,悄悄地問老頭子:“你們村上有共產黨沒有?”

“沒有。咱們沒有這個?!?/p>

“你怎么知道沒有呢?”

“咱村子上的人咱全認識,都是老百姓,沒這個?!?/p>

“老伯,假若你們村上有共產黨,你入不入?”楊亮試探著他。

“為啥不入?只要有人我就入,要是沒有人,我一個人就不入。”

“一個人怕什么呢?”

“不怕什么,一個老頭子辦不了事呀!”

“呵……”楊亮覺得意外地高興了,勸他參加黨,共產黨是為了許多許多人的幸福的。老頭子聽得迷迷糊糊地笑著,結果他也告訴楊亮,假如他入黨,得先找一個人商量商量。楊亮說:“這種事怎么能找人商量呢?只能你自己做主呀!萬一碰著壞人了呢?”老頭子便顯出為難的樣子,最后楊亮只好問他想和誰商量,老頭子低低地說:“咱外甥嘛!你看能成不能?”楊亮呵呵笑了,連連點頭說:“能成,能成。”

天已經在黑下來,楊亮覺得這果園真使人留戀,他再三地去握老頭子的手,告訴他,他會再來看他。老頭子憨憨地笑著,要留楊亮吃晚飯。但楊亮卻不得不去了,走以后還時時地回頭望著這漸漸被黑暗模糊了的果木林,和模糊在林中的郭全老頭兒。

(節(jié)選自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文本二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首次出版于1948年9月,描寫的是1946年華北解放區(qū)土地改革運動初期的情況,通過暖水屯一個普通村莊的土改運動,從發(fā)動到取得初步勝利的描寫,真實生動地反映了農村尖銳復雜的階級斗爭,揭示出各個不同階級不同的精神狀態(tài),并且展現了中國農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已經踏上的光明大道。

全書58節(jié),每節(jié)都描寫一個中心情節(jié)或中心人物,作者吸收了中國傳統的章回小說有頭有尾、情節(jié)集中等長處,又使情節(jié)與自己擅長的心理分析、環(huán)境描寫相結合,使得全書波瀾起伏,舒徐有致。

【注】①張裕民是暖水屯的黨支部書記。楊亮是上級派來領導土改斗爭的干部。②指惡霸地主錢文貴。當時因為群眾尚未發(fā)動起來,所以還難以展開對他的批斗。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持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在“深紅”“淺紅”“深綠”“淡綠”之間用逗號,表示一個完整句子的濃縮,用“紅紅綠綠”重復前面的內容,目的在于強調葫蘆冰果子色彩鮮艷,令人喜悅。

B.“在會上我當然不能提”的話語可以暗示出楊亮曾經問他為什么不在會上提出斗錢文貴,這話也引出了張裕民對干部們情況的介紹,推動了對話的展開。

C.郭全老頭的話語具有濃郁的口語色彩,如“你們這回又來干這號子事”“你們的頭子”“他是窮人王”之類,這與楊亮文縐縐的話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D.小說最后所寫的“漸漸被黑暗模糊了的果木林,和模糊在林中的郭全老頭兒”寫出了景物與人物在黑暗中逐漸消失的過程,富有動感,也有很強的畫面感。

7.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楊亮和張裕民在密謀斗爭惡霸地主錢文貴時,因為干部中有錢文貴的耳目,怕被聽到后泄密,所以特意來到安靜的果樹園。

B.對一棵葫蘆冰能產多少斤果子,楊亮說的數目與實際產量相差太遠,說明他長期在上層工作,不熟悉農村,工作尚未深入到農民之中。

C.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正是國共雙方進行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的階段,斗爭形勢非常嚴峻,黨員身份還需保密,所以郭全不知道外甥是共產黨。

D.《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具體真實地表現了土改運動時期我國農村社會生活的復雜面貌,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

8.楊亮覺得這果園真使人留戀的原因有哪些?試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9.請結合文本二,簡要評析文本一的藝術特色。(6分)

二、古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初從高祖起豐,攻下沛。高祖為沛公,以噲為舍人。從攻胡陵、方與,還守豐,擊泗水監(jiān)豐下,破之。

項羽在戲下,欲攻沛公。沛公從百余騎因項伯面見項羽,謝無有閉關事。項羽既饗軍士,中酒,亞父謀欲殺沛公,令項莊拔劍舞坐中,欲擊沛公,項伯常屏蔽之。時獨沛公與張良得入坐,樊噲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wèi)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項羽目之,問為誰。張良曰:“沛公參乘樊噲。”項羽曰:“壯士。”賜之卮酒彘肩。噲既飲酒,拔劍切肉食,盡之。項羽曰:“能復飲乎?”噲曰:“臣死且不辭,豈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陽,暴師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表椨鹉?。沛公如廁,麾樊噲去。是日微樊噲奔入營譙讓項羽,沛公事幾殆。先黥布反時,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噲等見上流涕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適豐沛,問其遺老,觀故蕭、曹、樊噲、滕公之家,異哉所聞!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廷,德流子孫哉?”

(節(jié)選自《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

B.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

C.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

D.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莫敢入/十余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祖,是中國古代帝王的廟號,如劉邦被稱為漢高祖、李淵被稱為唐高祖。

B.參乘,亦作“驂乘”。古時乘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稱車右或驂乘。由武士充任,負責警衛(wèi)。

C.禁中,表示禁令所及范圍之內,指帝王所居宮內,也作“禁內”。帝王所居的宮苑,因不許人隨便進出,故有此稱。

D.陛下,陛,原指帝王的宮殿。“陛下”后來變成了尊稱帝王的稱謂。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樊噲出身低微,以殺狗為生,當初和高祖在豐縣起兵,高祖為沛公,樊噲為舍人,跟從沛公攻打沛縣、胡陵、方與。

B.樊噲有勇有謀。鴻門宴上,項莊舞劍,威脅沛公安全時,樊噲毅然闖入軍帳,面對項羽慷慨陳詞,明為責備項羽,實則為沛公開解。

C.樊噲生性豪爽。在項羽帳中,大口喝酒,生食豬腿,不僅沒有被項羽治罪,反而贏得了項羽的稱贊。

D.樊噲膽識不凡,忠心為君。高祖一度病重,不肯見人,樊噲率眾闖入,以趙高作亂之事警示高祖。高祖一笑而起。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沛公從百余騎因項伯面見項羽,謝無有閉關事。(4分)

(2)是日微樊噲奔入營譙讓項羽,沛公事幾殆。(4分)

14.樊噲為什么能垂名漢廷,德流子孫?請結合文本分析。(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元詞,完成15—16題。

水調歌頭中秋言懷

謝應芳①

骨縞如雪,月色慘中秋。照我三千白發(fā),都是亂離愁。猶喜淞江西畔,張旭②門前楊柳,堪系釣魚舟。有酒適清興,何用上南樓?

擐金甲,馳鐵馬,任封侯。青鞋布襪,且將吾道付滄州。老桂吹香未了,明月明年重看,此曲為誰謳?長揖二三子,煩為覓菟裘③。

【注】①謝應芳:元末明初學者、詩人,元末天下兵起,避居吳中(今蘇州)。②張旭:南朝人,官至太常卿,領國子祭酒,美風姿。武帝植柳于靈和殿前,曾感嘆:“此楊柳風姿可愛,似張旭當年時。”③菟裘:古邑名,春秋時魯隱公隱居之地。

15.下面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作標題交代了寫作背景,“南樓”“老桂”“明月”等意象緊扣標題“中秋”二字。

B.詞作開篇“戰(zhàn)骨”“月色”兩句寫出了枯骨橫野、月色慘淡的景象,奠定全詞情感基調。

C.詞人對泛舟釣魚的隱居生活滿懷期待,用“張旭”之典意在突出淞江西畔楊柳風姿之美。

D.“擐金甲”等三個短句豪放壯闊,與“青鞋布襪”形成反差,借此傳達詞人深沉的感慨。

16.“照我三千白發(fā),都是亂離愁”含意豐富,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作者抒寫了哪些“亂離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希望賢才越過縱橫交錯的田間小路,屈尊駕車來問候自己,并且設想了大家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溫馨場景。

(2)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__________”一句描寫了山林中猛獸的吼叫,這聲音使山林戰(zhàn)栗震驚;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到潯陽地處偏僻,終年聽不到悅耳的音樂,而當地的山歌聽起來的感受是“____________”。

(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___,”兩句描寫了當地人民忘記了戰(zhàn)敗的恥辱,在侵略者的祠堂前祭祀賽社的場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春秋時期屬于封建時代。這里的封建時代和歷史教科書所說的并不一致,而是特指西周戰(zhàn)勝殷商王朝后建立的特殊制度。因為當時的西周人口不足二十萬,所以周人為了控制東到泰山,南到江漢,北到燕山,西到陜甘,以及長江、淮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只能______,劃分出七十多個地區(qū),在各個戰(zhàn)略要地分別封建邦國。其本質就是軍事分治,軍事領袖帶著家屬和軍隊_________各地,防止當地的人造反,這就是封建。諸侯將領地內反抗的傾向壓制住,然后興禮樂文明。然而周人所辦教育只面向國人群體。以山東曲阜一帶為例,周人帶領很多河南地區(qū)的殷商移民、手工業(yè)者在這里建立邦國后,住在城里,被稱為國人。這些人在國中實行禮樂教化,文明也僅限于城墻內。山東的廣大土著居民,被周人稱為東夷,他們自古以來雖然就生活在這里,但只能被稱為野人。對于野人,周人是不辦學的。

而孔子辦學處于西周封建制即將解體時期,這時國人和野人的區(qū)別逐步被打破,很多野人希望出仕。所以《論語先進》篇中說:“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彪m然學者們對這段話的闡述_______,但對基本文意并無分歧,大致是:先要學習禮樂再進身的是野人,出身高貴的人則先進身有官職,再學習禮樂。因為野人沒有受過教育,所以要先有學歷才能進身。而孔子卻說:如果讓我用的話,我從先進用,也即從野人用。因為野人質樸、_______??鬃拥脑挿从吵鲆叭诉M身的狀況,說明中國歷史正在發(fā)生變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分崩離析 定居 各執(zhí)己見 不甘人后

B.化整為零 駐扎 莫衷一是 積極進取

C.化整為零 定居 各執(zhí)已見 積極進取

D.分崩離析 駐扎 莫衷一是 不甘人后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廣大的山東土著居民,被周人稱為東夷,他們雖然自古以來就生活在這里,但只能被稱為野人

B.山東廣大的土著居民,被周人稱為東夷,他們自古以來雖然就生活在這里,但只能被稱為野人

C.廣大的山東土著居民,被周人稱為東夷,他們自古以來雖然就生活在這里,但只能稱為野人

D.山東廣大的土著居民,被周人稱為東夷,他們雖然自古以來就生活在這里,但只能稱為野人

20.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句是()(3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