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順散-圣濟總錄卷六十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四順散-圣濟總錄卷六十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四順散-圣濟總錄卷六十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四順散-圣濟總錄卷六十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四順散-圣濟總錄卷六十五-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47四順散_圣濟總錄卷六十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四順散_圣濟總錄卷六十五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581.1. 組成: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581.2. 功效:肺寒久嗽。 581.3.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五。 58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582. 相似度75%:姜桂大順散 582.1. 組成:干姜、肉桂、杏仁、甘草。 582.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582.3. 加:肉桂 582.4. 減:陳橘皮 582.5. 功效:嘔吐酸水,脈弦遲者。 582.6. 來源:《癥因脈治》卷二。 583. 相似度75%:三順散 583.1. 組成:干姜半兩,陳橘皮半兩,甘草半兩。 583.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583.3. 減:杏仁 583.4. 功效:暑氣。 593.5. 來源:《雞峰》卷五。 594. 相似度75%:和安湯 594.1. 組成: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斤,甘草(炙,銼)2兩,干姜(炮)半兩。 594.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594.3. 減:杏仁 594.4. 功效:胃氣逆,干嘔不止。 594.5.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595. 相似度75%:四順散 595.1. 組成:麻黃半兩,杏仁半兩,干姜半兩,甘草2錢半。 595.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595.3. 加:麻黃 595.4. 減:陳橘皮 595.5. 功效:嗽。 595.6. 來源:《雞峰》卷十一。 596. 相似度75%:人參湯 596.1. 組成:人參1兩,陳橘皮(去白,切,焙)1兩,干姜(炮)1兩,甘草(炙)1兩。 606.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06.3. 加:人參 606.4. 減:杏仁 606.5. 功效:產后霍亂吐利。 60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二。 607. 相似度75%:大順散 607.1. 組成:甘草(銼寸長)30斤,干姜4斤,杏仁(去皮尖,炒)4斤,肉桂(去粗皮,炙)4斤。 607.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07.3. 加:肉桂 607.4. 減:陳橘皮 607.5. 功效: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谷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冷熱不調,泄瀉多渴,心腹煩悶,痢下赤白,腹痛后重;中陰暑,食少體倦,發(fā)熱作渴,腹痛吐瀉,脈沉微者。 607.6. 來源:《局方》卷二。 608. 相似度75%:石榴散 608.1. 組成:酸石榴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甘草(微炙,銼)、干姜(炮)各等分。 618.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18.3. 加:酸石榴皮 618.4. 減:杏仁 618.5. 功效:結陰瀉血不止。 618.6. 來源:《圣濟總錄》卷九十七。 619. 相似度75%:赤茯苓湯 619.1. 組成: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619.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19.3. 加:赤茯苓 619.4. 減:干姜 619.5. 功效:胸痹壅悶,閉塞短氣。 619.6. 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八七。 6110. 相似度75%:陳橘皮湯 6110.1. 組成: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干姜(炮)、甘草(炙)各等分。 6110.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210.3. 減:杏仁 6210.4. 功效:中熱暍垂死。 6210.5. 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四。 6211. 相似度75%:陳橘皮散 6211.1. 組成: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紫蘇莖葉1兩。 6211.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211.3. 加:紫蘇莖葉 6211.4. 減:干姜 6211.5. 功效:咳嗽上氣,胸膈不利。 6211.6. 來源:《圣惠》卷四十六。 6212. 相似度67%:訶黎勒皮散 6212.1. 組成:訶黎勒皮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干姜半兩(炮裂,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術1兩。 6212.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212.3. 加:訶黎勒皮、白術 6312.4. 功效:咳嗽嘔吐,不下飲食,心膈氣滯,四肢不和。 6312.5. 來源: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一六一。 6313. 相似度67%:紫蘇子湯 6313.1. 組成:紫蘇(微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甘草(炙)半兩,干姜(炮),桔梗(銼,炒)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 6313.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313.3. 加:紫蘇、桔梗 6313.4. 功效:三焦咳。心胸不利,不思飲食。 6313.5. 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四。 6314. 相似度60%:橘皮湯 6314.1. 組成: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細辛(去苗葉)1分,干姜(炮裂)1分,大黃(銼,炒)3分,甘草(炙)3分。 6314.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314.3. 加:細辛、大黃 6314.4. 減:杏仁 6314.5. 功效:小兒嘔吐,膈上有冷。 6314.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七六。 6315. 相似度60%:人參湯 6415.1. 組成:人參1兩,干姜(炮)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半兩。 6415.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415.3. 加:人參、桂 6415.4. 減:杏仁 6415.5. 功效:霍亂吐下。 6415.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6416. 相似度60%:干姜湯 6416.1. 組成:干姜(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陳橘皮(去白,炒)3分,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 6416.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416.3. 加:附子、厚樸 6416.4. 減:杏仁 6416.5. 功效:傷寒食毒,頭痛惡寒,心腹虛脹,大便泄利。 6416.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七。 6417. 相似度60%:解肌蒼術散 6417.1. 組成:蒼術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干姜(炮)3分,甘草(炙)半兩。 6517.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517.3. 加:蒼術、厚樸 6517.4. 減:杏仁 6517.5. 功效:小兒傷寒,胃氣不和。 6517.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七四。 6518. 相似度60%:厚樸湯 6518.1. 組成: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銼)1兩,干姜(炮)1兩,白術(銼,炒)1兩,甘草(炙)半兩,陳橘皮(去白,炒)3分。 6518.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518.3. 加:厚樸、白術 6518.4. 減:杏仁 6518.5. 功效:產后泄瀉不止。 6518.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四。 6519. 相似度60%:牽牛子散 6519.1. 組成:牽牛子半兩(微炒),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6619.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619.3. 加:牽牛子、甜葶藶 6619.4. 減:干姜 6619.5. 功效:喘嗽,肺氣不順,面目浮腫。 6619.6. 來源:《圣惠》卷四十六。 6620. 相似度60%:白乳湯 6620.1. 組成:薯蕷5兩,干姜少許,杏仁2兩,甘草1兩,白芷3分。 6620.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620.3. 加:薯蕷、白芷 6620.4. 減:陳橘皮 6620.5. 功效:酒病。 6620.6.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六五引《御醫(yī)撮要》。 6621. 相似度60%:厚樸湯 6621.1. 組成:厚樸、陳橘皮、甘草、茯苓、干姜。 6621.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721.3. 加:厚樸、茯苓 6721.4. 減:杏仁 6721.5. 功效:脾胃虛寒作脹,腹中時痛時止。 6721.6. 來源:《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6722. 相似度60%:腎著湯 6722.1. 組成:茯苓4兩,白術4兩,干姜(炮)2兩,甘草2兩(炙),杏仁(去皮尖,炒)3兩。 6722.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722.3. 加:茯苓、白術 6722.4. 減:陳橘皮 6722.5. 功效:妊娠腰腳腫痛。 6722.6. 來源:《三因》卷十七。 6723. 相似度60%:陳橘皮散 6723.1. 組成: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令黃)1分,桑根白皮(銼)1分,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1分,甘草(炙微赤,銼)1分。 6723.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823.3. 加:桑根白皮、甜葶藶 6823.4. 減:干姜 6823.5. 功效:小兒咳嗽,咽中作呀呷聲。 6823.6. 來源:《圣惠》卷八十三。 6824. 相似度60%:厚樸散 6824.1. 組成: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銼)1兩,干姜(半生半炮裂)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白術1兩,甘草(半生半炙)半兩。 6824.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824.3. 加:厚樸、白術 6824.4. 減:杏仁 6824.5. 功效:一切水瀉及冷痢。 6824.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6825. 相似度60%:陳橘皮散 6825.1. 組成: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草豆蔻半兩(去皮),甘草1兩(炙微赤,銼),干姜半兩(炮裂),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6825.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925.3. 加:草豆蔻、厚樸 6925.4. 減:杏仁 6925.5. 功效:傷寒后胃虛氣逆,嘔噦不止。 6925.6. 來源:《圣惠》卷十一。 6926. 相似度60%:小青龍丹 6926.1. 組成:甘草5分,干姜5分,五味3分,杏仁1錢5分,半夏1錢。 6926.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926.3. 加:五味、半夏 6926.4. 減:陳橘皮 6926.5. 功效:產后傷風咳嗽。 6926.6. 來源:《寧坤秘籍》卷上。 6927. 相似度60%:豆蔻散 6927.1. 組成:草豆蔻(去皮)、干姜、甘草、高良姜、陳橘皮(湯浸,去白)各等分。 6927.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6927.3. 加:草豆蔻、高良姜 6927.4. 減:杏仁 7027.5. 功效:飧泄水谷不分。 7027.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7028. 相似度60%:牽牛散 7028.1. 組成:牽牛子(炒半生半熟)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1分,甘草(炙)1分,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分,陳橘皮(去白,焙)1分。 7028.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028.3. 加:牽牛子、吳茱萸 7028.4. 減:干姜 7028.5. 功效:小兒咽喉中鳴,咳嗽痰壅。 7028.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八一。 7029. 相似度60%:光明湯 7029.1. 組成:白礬1字(捶),銅綠1錢(捶),干姜3分(捶),杏仁1錢(嚼),甘草1錢(嚼)。 7029.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029.3. 加:白礬、銅綠 7029.4. 減:陳橘皮 7029.5. 功效:一切暴眼。 7029.6. 來源:《袖珍》卷三。 7130. 相似度60%:啟中丸 7130.1. 組成:厚樸2兩,干姜2兩,白茯苓2兩,陳橘皮2兩,甘草8錢。 7130.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130.3. 加:厚樸、白茯苓 7130.4. 減:杏仁 7130.5. 功效:腹脹。 7130.6. 來源:《雞峰》卷十二。 7131. 相似度60%:玉液飲 7131.1. 組成:甘草(炙,銼),杏仁(去皮尖雙仁,研)1兩,人參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五味子(炒)1兩。 7131.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131.3. 加:人參、五味子 7131.4. 減:干姜 7131.5. 功效:咳逆短氣,喘息氣不相續(xù)。 7131.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六。 7132. 相似度60%:麻黃散 7132.1. 組成:麻黃1兩(去根節(ji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干姜3分(炮裂,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7232.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232.3. 加:麻黃、阿膠 7232.4. 減:陳橘皮 7232.5. 功效:咳嗽上氣。 7232.6. 來源:《圣惠》卷四十六。 7233. 相似度60%:祛寒湯 7233.1. 組成:青橘皮2兩(不去白),陳橘皮2兩半(不去白),丁香皮1兩,甘草(炙)1兩,干姜(炮)1兩。 7233.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233.3. 加:青橘皮、丁香皮 7233.4. 減:杏仁 7233.5. 功效:傷寒,時行瘟疫。 7233.6.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三。 7234. 相似度57%:半夏湯 7234.1. 組成:半夏(湯洗去滑,焙干為末,以姜汁和作曲,焙干)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2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陳橘皮(去白,炒)2兩,甘草(炙,銼)1兩,干姜(炮)3分。, 7334.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334.3. 加:半夏、木香、桂 7334.4. 功效:冷痰。 7334.5. 來源:《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7335. 相似度57%:木香理中湯 7335.1. 組成:人參、干姜、甘草(炙)、白術、木香、甘草、干姜。 7335.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335.3. 加:人參、白術、木香 7335.4. 減:陳橘皮、杏仁 7335.5. 功效:小兒瘡疹。 7335.6. 來源:《直指小兒》卷五。 7336. 相似度57%:半夏散 7336.1. 組成:半夏(湯浸去滑,焙干為末,姜汁和作曲,焙干)2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研)2兩,木香半兩,桂心(去粗皮)1兩,陳橘皮1兩(湯洗浸),甘草(炙,銼)1兩,干姜(炮)3分。 7336.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436.3. 加:半夏、木香、桂心 7436.4. 功效:冷痰。 7436.5. 來源:《普濟方》卷一六七。 7437. 相似度50%:黃連湯 7437.1. 組成:干姜(凈洗)、黃連半兩,杏仁半兩。 7437.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437.3. 加:黃連 7437.4. 減:甘草、陳橘皮 7437.5. 功效:暴赤眼。 7437.6. 來源:《普濟方》卷七十四引《選奇方》。 7438. 相似度50%:黃連飲 7438.1. 組成:黃連(去須)1兩,干姜(炮)1分,甘草(炙)半兩。 7438.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438.3. 加:黃連 7438.4. 減:陳橘皮、杏仁 7438.5. 功效:腸風瀉血如痢,腹中(疒丂)痛,面色萎黃。 7538.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四三。 7539. 相似度50%:還魂湯 7539.1. 組成:麻黃3兩,桂心2兩,甘草1兩,杏仁70粒。 7539.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539.3. 加:麻黃、桂心 7539.4. 減:干姜、陳橘皮 7539.5. 功效:卒感忤,鬼擊飛尸,諸奄忽氣絕,無復覺,或已死咬口,口噤不開。 7539.6. 來源:《千金》卷二十五。 7540. 相似度50%:華蓋散 7540.1. 組成:麻黃3兩(不去節(jié)),甘草1兩,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 7540.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540.3. 加:麻黃 7540.4. 減:干姜、陳橘皮 7540.5. 功效:咳嗽。 7540.6. 來源:《博濟》卷三。 7541. 相似度50%:還魂湯 7641.1. 組成:麻黃3兩(去節(jié)),杏仁(去皮尖)70個,甘草1兩(炙)。 7641.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641.3. 加:麻黃 7641.4. 減:干姜、陳橘皮 7641.5. 功效:卒厥暴死,及客忤、鬼擊、飛尸,奄忽氣絕,不覺口噤。 7641.6. 來源:《金匱》卷下。 7642. 相似度50%:理中附子湯 7642.1. 組成:干姜1兩,甘草1兩,附子1兩。 7642.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642.3. 加:附子 7642.4. 減:陳橘皮、杏仁 7642.5. 功效:下痢嘔逆,胸中悶亂,心腹并痛,手足躁擾,臥不安席,服藥但增煩熱,利不禁,脈小者。 7642.6. 來源:《雞峰》卷十四。 7643. 相似度50%:胡椒湯 7643.1. 組成:胡椒1分,干姜半兩(炮),訶黎勒皮1兩(炒),甘草3分(炙)。 7643.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743.3. 加:胡椒、訶黎勒皮 7743.4. 減:陳橘皮、杏仁 7743.5. 功效:產后霍亂,吐利不止,腹痛。 774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六二。 7744. 相似度50%:黑散 7744.1. 組成:干姜半兩,甘草1分。 7744.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744.3. 減:陳橘皮、杏仁 7744.4. 功效:慢脾風,目垂面白。 7744.5. 來源:《幼幼新書》卷十引《莊氏家傳》。 7745. 相似度50%:含化桂心丸 7745.1. 組成:桂心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甘草1分(炙微赤,銼),干姜1分(炮裂,銼),百合1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7745.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745.3. 加:桂心、百合、麥門冬 7745.4. 減:陳橘皮 7845.5. 功效:咳嗽,咽喉干燥,語無聲音。 7845.6. 來源:《圣惠》卷四十六。 7846. 相似度50%:含杏仁丸 7846.1. 組成:杏仁30個(湯浸,去皮尖雙仁),甘草1分(生用),黃連1分(去根)。 7846.2. 原方對照:干姜(炮裂)、甘草(炙,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各等分。 7846.3. 加:黃連 7846.4. 減:干姜、陳橘皮 7846.5. 功效:口瘡疼痛,吃食不得。 78HY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