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儒家思想概述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fc69ee1cfe3918e7fa48780b62d699/22fc69ee1cfe3918e7fa48780b62d6991.gif)
![傳統(tǒng)儒家思想概述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fc69ee1cfe3918e7fa48780b62d699/22fc69ee1cfe3918e7fa48780b62d6992.gif)
![傳統(tǒng)儒家思想概述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fc69ee1cfe3918e7fa48780b62d699/22fc69ee1cfe3918e7fa48780b62d6993.gif)
![傳統(tǒng)儒家思想概述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fc69ee1cfe3918e7fa48780b62d699/22fc69ee1cfe3918e7fa48780b62d6994.gif)
![傳統(tǒng)儒家思想概述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fc69ee1cfe3918e7fa48780b62d699/22fc69ee1cfe3918e7fa48780b62d69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傳統(tǒng)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chuàng)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后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第一章傳統(tǒng)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1
第一節(jié)儒家文化的源流一、周公政治思想:儒家文化的直接源頭1.周公名旦,是我國西周王朝的奠基者和制度的制定者,他經歷了小邦周滅掉大邦殷商的歷史滄桑之變。2.周公在政治思想上對孔子產生的影響: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
第一節(jié)儒家文化的源流一、周公政治思想:儒家文化的23.周公制禮對孔子的影響周禮主要是有關社會等級秩序與倫理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制度性規(guī)定。把禮作為治國之經緯,也正是西周以來的思想傳統(tǒng)。據史載,周禮便是由周公制訂的??鬃由L于原屬周公封國的魯國,而且是春秋時“猶秉周禮”、“周禮盡在”的魯國。3.周公制禮對孔子的影響3第二節(jié)孔子、孟子與儒家文化的產生一、孔子學說及其傳播1.孔子生平與事跡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的祖先是殷人后代,宋國的貴族,因在上層政治斗爭中失敗,流亡于魯國,父親叔梁紇做過魯國的陬邑宰??鬃酉竦诙?jié)孔子、孟子與儒家文化的產生一、孔子學說及其傳播孔子4孔子早年地位低賤,當過管理倉庫和看管牛羊的“乘田”、“委吏”之類的小吏和家臣,以后主要是從事幫助貴族辦理喪事贊禮的“儒”的職業(yè),后來作過魯國的大司寇,但為時不長。他推崇西周政體,以西周社會為藍本構建其政治理想,并四處奔走,周游列國,上說下教??鬃又v學圖孔子早年地位低賤,當過管理倉庫和看管牛羊的“乘田”、“委吏”5他整理三代典籍,刪詩書,定禮樂。中年后收徒講學,為后來儒家學派的形成和儒學理論體系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他的及門弟子和再傳弟子將他和學生的言行編纂整理成書,是為《論語》?!墩撜Z》是今人研究和了解孔子及早期儒家思想的最主要的資料。他整理三代典籍,刪詩書,定禮樂。6(一)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首先,它注重人的因素,主張“仁者,愛人”。第二,具有積極的入世精神,關注社會問題。第三,希望實行“仁政”,一定的民本主義色彩。第四,孔子主張“敬鬼神而遠之”,有顯著的人文主義精神。第五,提倡“中有”、“中和”,注重天人和諧、人生自身的和諧。(一)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首先,它注重人的因素,主張“仁者,愛人7(二)推動了平民教育的發(fā)展??鬃优d辦私學,培養(yǎng)了第一批儒家弟子,并奮力宣傳和實踐自己的思想主張。孔子作為從貴族階級沒落而來的下層的“士”,他首先揭起私學的旗幟,招收弟子,推動了學術下移??鬃拥乃枷氤醪叫纬梢院?,他的一生都在為宣傳和實踐自己的學說而努力??鬃庸枢l(xiāng)的泰山(二)推動了平民教育的發(fā)展??鬃优d辦私學,培養(yǎng)了第一批儒家弟8(三)整理了古代文化遺產??鬃诱砉糯墨I的對象主要是所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于《詩》、《書》、《禮》、《樂》,主要在于重新編訂??鬃淤潯兑住罚U發(fā)其中的哲理,《易傳》為孔子所作。至于《春秋》則為孔子所作。(三)整理了古代文化遺產??鬃诱砉糯墨I的對象主要是所謂“92.孔子的基本思想A.孔子的仁學思想B.孔子的禮制思想C.孔子的認識論思想孔府2.孔子的基本思想A.孔子的仁學思想孔府103.先秦時期孔子思想的傳承
孔門弟子隨孔子學習,在時間上有先后之分,而每個人也各有所長??鬃釉f:“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保ā墩撜Z·先進》)孔子弟子中較為著名的還有不少,據說,在所培養(yǎng)的3000名弟子中,學有所成的就有72人??鬃訌R3.先秦時期孔子思想的傳承孔門弟子隨孔子學習,在時間上有先11孔子去世后,孔門弟子及其后學不斷分化,逐漸形成了儒學的不同派別?!俄n非子·顯學》指出:“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梁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這便是所謂“儒分為八”??鬃友芯吭嚎鬃尤ナ篮?,孔門弟子及其后學不斷分化,逐漸形成了儒學的不同派12孔子一生經歷坎坷,到處奔走,孔子的學說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其言行也沒有得到認真的整理。而到后來,不僅孔子的思想得到了繼承、弘揚和傳播,到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甚至成了諸子學說中的“顯學”,這都是孔子弟子的宣揚之功。在孔子生前,有的弟子可能已經學有所成,離孔子而到各地。孔子去世后,一些孔門弟子守喪三年(子貢廬墓六年),然后亦相訣而去。孟子、荀子對弘揚孔子學說,并使儒家之學成為百家之學中的“顯學”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鬃右簧洑v坎坷,到處奔走,孔子的學說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134.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首推《論語》。除《論語》以外,如《春秋》、《左傳》、《國語》、《孟子》、《禮記》等書中也保存了孔子的不少遺言。經過孔子編訂、審閱過的《詩》、《書》、《易》、《春秋》等,也都在某些方面和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孔子思想,也都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2005年,我國隆重舉行祭孔大典4.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首推《論語》。214二、孟子學說及其影響
1.孟子生平及其事跡
孟子,生卒年不詳,大約為公元前385—304年。是戰(zhàn)國中期鄒(今山東鄒城。一說當時屬魯)人。孟子的祖先也是魯國公族“三桓”中的孟孫氏,到孟子時代,孟孫氏已經衰落下來。孟母三遷二、孟子學說及其影響1.孟子生平及其事跡15孟子稍長,從學于子思的弟子。孟子通曉五經,尤其長于《詩》、《書》、《春秋》。他雖然沒有直接受業(yè)于子思,但卻屬于子思學派。他的思想與孔子、子思一脈相承,以子思和孟子為代表,又形成了“思孟學派”。
孟子一生的與孔子相似。經過青年時期的刻苦學習和鉆研,孟子在后來便開業(yè)授徒了。中年以后,他懷著政治抱負游歷各國,但終不見用。孟子稍長,從學于子思的弟子。孟子通曉五經,尤其長于《詩》、《16孟子是繼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學大師。由于孟子的宣揚,戰(zhàn)國時的儒學才成為諸子之學中的“顯學”。正因如此,后世的學者十分推崇孟子。孟子是繼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學大師。由于孟子的宣揚,戰(zhàn)國時的儒172.孟子的基本思想
A.性善論“善”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義禮智的道德規(guī)范即由此產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孟子的基本思想A.性善論18“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比诵宰儔?,是由于受外物的影響,不是本性的表現。
“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薄八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19B.“良知”說和“勞心者治人”的社會分工說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這是說,求知識、才能沒有別的途徑,而只要把他放棄(散失)掉的天賦本性找回來就行了。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薄?/p>
B.“良知”說和“勞心者治人”的社會分工說“學問之道無他,20“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別,在孟子的時代早已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實現象,他對這種現象加以概括,本意是說社會是有分工的,不是什么事都是要自己親力親為。“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21C、“仁政”學說與民本思想
仁政
主張用他自己設想的“仁政”措施,通過“井田制”的形式來推行封建制度。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把他這種“制民之產”的“仁政”描繪成是一種最美好、最理想的社會制度。孟子故里C、“仁政”學說與民本思想仁政孟子故里22民本主義
孟子首先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輝煌命題。
其一,輕刑薄稅,制民以產
其二,聽政于國人
其三,與民同樂
孟子畫像民本主義孟子首先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輝煌命題23第三節(jié)宋明理學與儒家文化的發(fā)展
一、秦漢至隋唐時期儒家文化地位的演變
1.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文化的浩劫
秦始皇焚書下達后,除了醫(yī)藥、卜筮、種樹類圖書,全國一片焚書的浩劫,許多讀書人迫于酷刑只好把珍藏的書籍交給政府。犯禁的儒生多達460人,秦始皇下令將他們全部坑殺在咸陽城外。這就是歷史上聞名的“坑儒”事件。
秦始皇第三節(jié)宋明理學與儒家文化的發(fā)展一、秦漢至隋唐時期儒家文242.劉邦:促成儒家文化地位轉變的天子
劉邦是一位起于小吏的草頭天子,漢初大臣們對儒學沒有任何的了解和興趣,因此,儒生們不得不謹小慎微。他即位稱帝之初,對儒家的《詩》、《書》等典籍沒有絲毫興趣,也就是說他對儒家典籍的教化作用一無所知。可是,后來的劉邦卻與先前判若兩人。
劉邦2.劉邦:促成儒家文化地位轉變的天子劉邦是一位起于小吏的草25“漢代重儒,開自陸生也”陸賈(約前240~前170)是楚國人,高祖建立漢朝后,陸賈奉命出使南越(在今廣東),他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兵一卒就收服南越王趙倫,回朝復命時,高祖大喜,升他為大中大夫?!缎抡摗穭钏芟瘛皾h代重儒,開自陸生也”劉邦塑像263.董仲舒進獻《天人三策》:儒家文化獨尊地位的形成
漢初的統(tǒng)治者為了修復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整個朝廷崇尚無為之治,并以黃老之學作為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因此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漢武帝繼位以后,他打算用儒術治國。但一開始卻遭到其祖母、崇尚黃老之學的竇太后的阻撓。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死,這就為“罷黜百家”掃除了障礙。第二年,漢武帝下詔要各地官府舉薦人才,提出更為積極的治國之策。
漢武帝3.董仲舒進獻《天人三策》:儒家文化獨尊地位的形成漢初的統(tǒng)27在漢武帝舉行第二次策問時,召來了一幫儒生。儒家大學者董仲舒,就在這次對策中脫穎而出。董仲舒(前176一前104),河北廣川(今河北衡水市景縣廣川鎮(zhèn))人,博通六經而專治《春秋公羊傳》。他在呈給漢武帝的第一策中,依據《春秋公羊傳》和《易經》的陰陽之道,提出了“法天”、“正始”、“教化”、“更化”四策。
董仲舒在他的第三策中建議:“凡是不在《易》、《詩》、《書》、《禮》、《樂》、《春秋》六經孔子學說范圍內的議論、學術,應該全部罷去不用?!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漢武帝舉行第二次策問時,召來了一幫儒生。儒家大學者董仲舒,28漢武帝仔細閱讀董仲舒進獻的對策,基本上采納了他的建議。朝廷在京城長安設立了太學。太學為《易》、《書》、《詩》、《禮》四經各設了三個??疲瑸椤洞呵铩芬唤浽O了兩個??啤C總€??贫既蚊鄳獙W派的當家大學者為博士官,負責傳授各自的學說。
董仲舒像漢武帝仔細閱讀董仲舒進獻的對策,基本上采納了他的建議。董仲舒294.漢末名教信仰危機:儒家文化地位的衰落
所謂“名教”,即指儒家的政治原則,名即名分,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正定名分、教化天下,以維護封建的倫理綱常和等級制度。
東漢時期,一方面,統(tǒng)治者通過學校培養(yǎng)人才,另一方面,又通過察舉孝廉等方式羅致人才。東漢王朝通過提倡經學,表彰名節(jié),弘揚了封建禮教思想,從而在社會上逐漸形成了重視名節(jié)的風氣。
東漢陶俑4.漢末名教信仰危機:儒家文化地位的衰落所謂“名教”,即指30東漢末年,人們對儒家所提倡的封建禮教的信仰卻出現了危機。首先,人們的君臣觀念出現了淡漠的趨勢,與之相應,父子、夫婦、朋友等方面的人際關系也都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東漢末年政治家曹操東漢末年,人們對儒家所提倡的封建禮教的信仰卻出現了危機。東漢31東漢后期的兩次黨錮之禍,給官僚士大夫以沉重的打擊,在自身的生存都不能自保的情況下,他們無力顧及其他,因此,他們對于如何維系社會的統(tǒng)一與穩(wěn)定已經不再十分關切。自東漢以來,一些有識之士深感儒家的思想主張已不能挽救社會危機,因而便對漢代以來的儒家思想進行反思,出現了像王充、桓譚、揚雄、仲長統(tǒng)等社會批判思想的代表。儒家原有的一些社會文化功能在無奈中喪失。東漢后期的兩次黨錮之禍,給官僚士大夫以沉重的打擊,在自身的生325.唐太宗:儒家文化地位的有力倡導者李世民(599~649)雖然是行伍出身,但他的文化造詣卻不一般。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秦王府新設置“文學館”,聘請了大學者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土”,分三班輪流進府值宿,陪他談論儒家各經經義和天下大事。李世民登位為唐太宗,他又在皇宮正殿的左邊設置“弘文館”,派當朝大臣中著名儒家學者虞世南、諸遂良等人兼任“館學士”。5.唐太宗:儒家文化地位的有力倡導者李世民(599~649)33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開始擴充國子學。他把國子學分設國學、大學、四門、書算等四個大學院。并且還在校園建了一座儒家先圣廟。按唐太宗旨意,立孔子為儒學先圣。從此,歷朝在國家和地方各級官辦的學校里,都立廟祭祀孔子。國子學又經常舉行演講會,請著名學者演講經義,凡讀書人都可以去聽講。唐太宗劇照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開始擴充國子學。他把國子學分設國34貞觀年間,大唐國勢強盛,由于重視文化事業(yè),世界各地的學者紛紛前來交流學問,中國的國家高等學府開始對外接受外國留學生。文化事業(yè)的發(fā)達,使國民的道德和文化素質空前提高,相傳當時長安城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國子祭酒孔子后人、大儒孔穎達負責,組織一班學者一起整理漢末以來流傳天下的各家經解,去偽存真,取長補短,寫定一百七十卷《五經正義》,頒發(fā)全國。唐代大儒孔穎達貞觀年間,大唐國勢強盛,由于重視文化事業(yè),世界各地的學者紛紛35二、宋明理學的流變1.“北宋五子”與宋代理學的開端與奠基理學,亦稱為新儒學。理學是以“理”為宇宙最高本體、以“理”為哲學思辨結構的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北宋五子”指“理學宗主”周敦頤、象數學家邵雍、“大化”秦人的“關學”領袖張載和理學的奠基者程顥、程頤兄弟。宋畫《清明上河圖》局部二、宋明理學的流變1.“北宋五子”與宋代理學的開端與奠基宋畫36周敦頤周敦頤一向被視為“道學宗主”,理學開山。提出了一種新的宇宙觀。周敦頤在治學中,提出許多新問題,并作出新的論斷,把儒學推進了一步。他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后世的理學家反復討論和發(fā)揮,構成理學范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成為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南宋理宗時,詔從祀孔子廟堂,其理學奠基者地位為官方所承認。周敦頤周敦頤周敦頤一向被視為“道學宗主”,理學開山。周敦頤37邵雍
邵雍長于象數學。他依據道教的《先天圖》,提出“先天象數學”,構造了一個包括自然和人類歷史在內的世界圖式。由于邵學重數術,后人不視他為理學正統(tǒng),而以他為修仙、占卜、算命的宗師。邵雍的思想貢獻主要是在對于宇宙本原及其演化規(guī)律的探討上。所著《皇極經世》一書,創(chuàng)造了象數體系來概括宇宙的一切。邵雍邵雍長于象數學。他依據道教的《先天圖》,提出“先天象數38張載
張載(1020—1077),字子厚,北宋鳳翔眉縣(今陜西眉縣)人。他開創(chuàng)的關學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朱熹的閩學并稱為理學的四大派。張載年輕時的理想是從戎打仗。張載接受范仲淹的教導,用功讀書。他讀完《中庸》、《老子》、《莊子》等著作,把儒家文化作為自己學術依歸。張載張載(1020—1077),字子厚,北宋鳳翔眉縣(今陜392.二程天理說:倫理的本體化二程乃程顥、程頤兩兄弟。他們是周敦頤的學生,邵雍的晚輩,張載的姻親。二程居住于洛陽,后人便以“洛學”來稱呼他們這一學派。較之周敦頤、張載和邵雍,二程進一步擺脫了道教的影響而回歸到儒學正宗。二程開始充分論證的“理”是宋明時期儒學的最高范疇,而已這時期學術思想的體系與規(guī)模也是二程確立的。程顥2.二程天理說:倫理的本體化二程乃程顥、程頤兩兄弟。他們是周40二程兄弟在總結了先秦關于理和道的觀念以及宋初以來的思想家關于理的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把“理”抽象為宇宙的本體,作為哲學最高范疇提出來,構造了一個以理為最高本體的唯心論體系。程顥說:“吾學雖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比f物都是由“理”派生出來的。不僅如此,在人類社會中,封建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倫理綱常,也是天理的表現。程頤二程兄弟在總結了先秦關于理和道的觀念以及宋初以來的思想家關于41二程兄弟對于“理”的體認也同中有異。程顥認為,理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趨勢,“理者,天也”;強調“我”與天地萬物不可分,理心一體,萬物皆在我心中,因此人們不須要去認識了解客觀世界,而只需要認識自己的心即可。程顥的這種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直接開啟了此后的陸王心學。程頤所認為的“理”,重在指客觀事物之所以然,如水之所以寒,火之所以熱,是自然之理。還認為,一物須有一理,但一物之理即是萬物之理,而萬物之理就是一個天理。程顥手跡二程兄弟對于“理”的體認也同中有異。程顥認為,理是自然而然的42程頤特別強調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區(qū)別,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外部世界的客觀性,其客觀唯心主義傾向比較明顯,他的思想后來由朱熹全面繼承并大成。我們通常所說的“程朱理學”中的“程”主要是指程頤,而非程顥。二程故里程頤特別強調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區(qū)別,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外部世界43“天理”兩字最早在《樂記》中出現。在張載、邵雍的著作中也曾提及,但只是在程氏兄弟的理論體系中,“天理”才成為脫離物質載體的純粹理念世界。自二程發(fā)明“天理”,再經朱熹的一番推揚,所謂永恒、無限、普遍、必然的“理”成為不增不減無所欠缺的本體存在?!疤臁薄懊薄靶浴薄靶摹苯y(tǒng)統(tǒng)由“理”貫串起來。程顥講學圖“天理”兩字最早在《樂記》中出現。在張載、邵雍的著作中也曾提443.居敬窮理:二程提倡的道德修養(yǎng)功夫在中國文化史上,有一個“程門立雪”的故事成為歷代之佳話。當年,佛教禪宗二祖慧可前去拜見達摩祖師。當時,達摩祖師正在靜修,那夜,先是下起小雨,后來變成大雪,慧可頂著雨雪,冒著嚴寒,在山洞外一直站到第二天早上。達摩祖師見他心誠意堅,于是就把衣缽傳給他。程朱一派理學家講求圣王之學,自認為是儒家道統(tǒng)的中興大師,注重靜坐、靜修、誠、敬的內心修養(yǎng)功夫。尤其是程頤,他可能從慧可立雪中悟到一定的道理,認為如果用主敬的方法代替佛道主靜的方法,便很容易達到對倫理倫常的敬畏心,從而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感。程頤講學處3.居敬窮理:二程提倡的道德修養(yǎng)功夫在中國文化史上,有一個“45“居敬”中的“居”是安于其中的意思,“敬”是自覺認同自己至善本性的一種心態(tài),“居敬”的實質就是要求人們在心中自覺地樹立道德信念,并通過人心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不斷得到加強。程頤認為“居敬”是最簡易的道德修養(yǎng)工夫,人只要做到“敬”,他的心里就有了主,就不會被外在的事物所引誘,從而保持自己至善的本性。程頤墓“居敬”中的“居”是安于其中的意思,“敬”是自覺認同自己至善46程朱理學的另一個道德修養(yǎng)方法是“窮理”。
“居敬”側重內在、行為的一面,“窮理”側重外在、知識的一面。
程頤、朱熹所特別發(fā)揚的是“窮理”。在他們看來,道德實踐必須接受理性的指導。宋代山水畫程朱理學的另一個道德修養(yǎng)方法是“窮理”。宋代山水畫474.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安徽婺源人。婺源古屬新安郡,所以他常自己署名“新安朱熹”。又因他寓居福建,所以他的學術有“閩學”之稱。學者多稱他為晦庵先生。朱熹年輕時興趣很廣一泛,知識面很寬。五歲即開始跟隨父親讀書,十四歲時又遵父命師事于幾位二程的信徒。同時也大量閱讀其他書籍,對釋道之學十分留心。正是在“集游儒之大成”并充分吸取釋道哲理的基礎上,朱熹對理學展開了一次系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的總結,從而成為兩宋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4.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安徽婺源人。婺源古屬新安郡,所48朱熹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定“四書”。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朱熹被朝廷任命為南康軍(今江西星子縣)太守,他一上任首先就修復了白鹿洞書院,并且親自撰寫了書院的學規(guī)。為了搞好教學,朱善繼承二程的傳統(tǒng),重點講授《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朱熹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定“四書”。49朱熹思想體系及其影響在自然觀方面,他認為“理”或“天理”是宇宙的本原或根本,天、地、人、物都是因“天理“而存在,都是由最根本的“理”所產生、所承載。朱熹在講到宇宙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問題時,著意發(fā)揮“理一分殊”的思想。他借用了佛教的“月印山川”來解釋。月印山川朱熹思想體系及其影響在自然觀方面,他認為“理”或“天理”是50在人性論方面,朱熹把“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納入自己的體系。朱熹認為性是天理的體現,是形而上的本然狀態(tài);人稟氣而生,是形而下的有形存在。人和萬物都是天理的體現,人是稟氣而生的,萬物也是由氣而構成的。據此,人與物一樣。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講,人與物又有根本的不同,只有人才具備仁、義、禮、智、信,而物則沒有。在人性論方面,朱熹把“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納入自己的體系51朱子所構建的理學體系,高度強調人們對“天理”的自覺意識。人們的倫理行為不應是盲目、自發(fā)的,而應是高度自覺,即具有自我意識的。為指明自覺認識天理的途徑,朱熹精心改造了漢儒編纂的《大學》,突出了“正心——誠意”的“修身”公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故居朱子所構建的理學體系,高度強調人們對“天理”的自覺意識。人們52朱熹儒學體系的價值在于總結先前儒家學者的貢獻,回答了當時所能回答的一系列問題,從而使儒學真正擺脫幾百年來佛教與道教的沖擊,重新恢復了權威和信心。孔、孟的一系列思想在這一體系中被加以新的形而上的解釋,釋道兩教關于個體修煉與宇宙論、認識論的思想精粹亦被廣為攝取入內。自兩漢以來多元發(fā)展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至此越過“正”——“反”階段而進入“合”的集大成境地。朱熹亦因此成為儒學“正宗”承統(tǒng)者和“禮教”的圣人。朱熹塑像朱熹儒學體系的價值在于總結先前儒家學者的貢獻,回答了當時所能535.“宇宙即吾心”:陸九淵心學陸九淵是宋代理學之心學的創(chuàng)始人。陸九淵(1139~1192),字子靜,江西撫州金溪(今江西臨川縣)人。由于他曾經在江西的貴溪象山講學,又自號“象山居士”,所以歷史上稱他為象山先生。陸氏家道整肅,以詩書傳家,州里聞名,宗法倫理十分嚴格,宋孝宗曾稱贊陸氏“滿門孝悌”。陸九淵5.“宇宙即吾心”:陸九淵心學陸九淵是宋代理學之心學的創(chuàng)始人54
陸九淵自幼穎悟,性若天成。陸九淵13歲時,有一次在家里讀古書,讀到書中有宇宙二字,書中解釋說:“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令來曰宙?!彼鋈淮笫?,放下書大聲說:“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倍臍q以《周禮》中舉,三十三歲又以《易經》中進士。五十歲開講于象山。陸九淵塑像陸九淵自幼穎悟,性若天成。陸九淵塑像55陸九淵思想及其地位、影響陸九淵的名言是“吾心即宇宙”。他耐心解釋這個命題:“吾心的這個‘心’,是根據孟子‘萬物皆備于我’而來的。此心此理,我固有之,這就是‘萬物皆備于我’。從前的圣賢之心,同我的心是一致的,只是先于我心所得而已?!睆摹拔嵝募从钪妗背霭l(fā),陸九淵進一步提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陸九淵思想及其地位、影響陸九淵的名言是“吾心即宇宙”。他耐56從“心即理”這一基本前提出發(fā),陸九淵教人的易簡功夫就是“自存本心”。他認為,“自存本心”是人生的基本功,只要“自存本心”,就可以充分了解和認識天下之事物以及該事物之理,做到一理通則萬理通。所以做學問最重要的是向內心用功,發(fā)明本心,不必向外去探求。從“心即理”這一基本前提出發(fā),陸九淵教人的易簡功夫就是“自存57陸象山充分發(fā)揮了孟子的一系列思想學說,認為首先應該“先立其大”,然后再反身內求,這樣就能達到自我反省、自我認識、自我完善的功夫。陸九淵的心學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禪學的影響。主張“安坐瞑目”,時常夜以繼日,修心養(yǎng)性,這顯然是受了佛教禪宗“頓悟”修煉方法的啟示。陸象山充分發(fā)揮了孟子的一系列思想學說,認為首先應該“先立其大58在建立倫理學主體性的本體論上,但由于象山心學更為強調感性,實際上已為理學分裂并最終走向瓦解潛埋下種子,而這一任務,將由明代王陽明來完成。陸王的心學更具有哲學的思辨色彩,客觀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明清一代的思想家,如唐甄、李贄、譚嗣同等人,都曾利用陸王心學的一些理論反對權威崇拜,破除教條,宣傳革新思想。在建立倫理學主體性的本體論上,但由于象山心學更為強調感性,實596.鵝湖之會:南宋理學辯論會鵝湖之會是南宋時期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學派與以陸九淵為代表的心學學派進行的一次學術辯論會。會議于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市)鵝湖寺舉行。此年四月,婺學代表人物呂祖謙意欲調和朱熹、陸九淵兩派的爭執(zhí),邀請朱、陸兩人和兩派學人到鵝湖寺聚會。鵝湖之會故地,今江西上饒市鵝湖書院6.鵝湖之會:南宋理學辯論會鵝湖之會是南宋時期以朱熹為代表的60鵝湖之會的中心議題是修養(yǎng)方法,同時也涉及到本體論上的問題。在修養(yǎng)方法上,朱熹主張“泛觀博覽而后歸之約”,即從博覽群書和觀察外物來啟發(fā)對理的認識,強調的重點是“道問學”和即物窮理;陸九洲從心即理的本體論出發(fā),在修養(yǎng)方法上主張“先發(fā)明本心,而后使之博覽”,反對朱熹多在讀書窮理上下功夫,他強調的重點是“尊德性”。朱熹紀念館鵝湖之會的中心議題是修養(yǎng)方法,同時也涉及到本體論上的問題。朱61鵝湖會議上,陸氏兄弟在詩中以“心”為基礎,把他們的方法概括為易簡功夫,而把朱熹的方法譏諷為煩瑣破碎的“支離事業(yè)”,引起朱熹的十分不滿,朱熹指責陸氏兄弟的方法為“空疏”。雙方不斷提出自己的主張,辯論非常熱烈。這次集會,沒能消除歧見。鵝湖之會實際上是以朱齋、陸九淵、呂祖謙為首的南宋理學三大學派舉行的一次規(guī)模盛大的學術研討會。朱熹讀書處鵝湖會議上,陸氏兄弟在詩中以“心”為基礎,把他們的方法概括為627.王陽明心學:高揚人的主體性王守仁字伯安,生于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死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謚文成。他的祖籍是浙江余姚,青年時,隨父遷家于山陰(越城),后來他結廬于距越城不遠的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都稱他陽明先生。他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的主要著作為《傳習錄》,后人把他的思想材料編為《陽明全書》,共37卷。王陽明7.王陽明心學:高揚人的主體性王守仁字伯安,生于明憲宗成化八63“心學”是一種高揚“心”亦即人的主體性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心學的最初源頭來自孟子。陳顥的理學體系中,有心學思想的萌芽。陸九淵“心即理”的觀點開創(chuàng)了宋明新儒學的心學流派。孟子:“萬物皆備于我”“心學”是一種高揚“心”亦即人的主體性的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64作為理學家,王陽明與朱熹同樣以建立倫理學主體性的本體論為目標,同樣鼓吹“明天理去人欲”。朱子與王陽明的思維走向卻大不一樣:“理”哲學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現實的先驗規(guī)范,而沒有給人以應有的地位。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體。而“心”哲學則以心為主體,從而導出了人的主體性這一主調。以高揚人的主體性為宗旨的西方人文主義杰作——大衛(wèi)雕像作為理學家,王陽明與朱熹同樣以建立倫理學主體性的本體論為目標65
王陽明的“心”本體論,以“心”為天地萬物主宰,進而從主體的角度去觀照萬物。“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他高?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他深?鬼神沒有我的靈明,誰去辨他吉兇災祥?天地鬼神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了,我的靈明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亦沒有我的靈明?!蓖蹶柮鞯摹靶摹北倔w論,以“心”為天地萬物主宰,進而從主體的66自然的天永遠存在,但是沒有主體去仰視它,它就沒有高的意義,也不作為高的食物存在;大地永遠存在,但如果沒有主體去俯瞰它,它就沒有深的意義,也不作為深的事物存在。離開價值的世界,主體也就不能作為主體存在。顯而易見,王陽明通過心本體論,充分肯定了人的主體性,能動性,指明了人是世界的主體,人所生活的世界離不開人的主觀能動性。王陽明故居自然的天永遠存在,但是沒有主體去仰視它,它就沒有高的意義,也67立足于“心”本體論,王陽明又提出“心即理”、“心外無理”的著名命題。既然世上人人有心,人人也就心中有理。以“心”去裁判外間事物,一切是非的價值便有了重估的必要。不僅如此,王陽明甚至認為人人都是圣人。張大千繪王陽明像立足于“心”本體論,王陽明又提出“心即理”、“心外無理”的著68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的又一重要命題。而這一命題同樣是在極大地強調主體實踐(道德行為)的能動性。所謂“知行合一”,即“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義處即是知”,這實際上是把一切道德歸結為個體的自覺行為。王守仁解釋說:“說一個人知孝,必定指此人曾真行孝;說一個人知味,此人一定嘗過此味;說一個人知路之險夷,一定是他親身履歷過這條路??傊?,知與行是不能分開的。學習書法,就必須每天臨池揮筆;學習騎身射,就必須引弓挾矢,經常練習?!迸郎街泻弦弧爸泻弦弧笔顷柮鳌靶膶W”的又一重要命題。而這一命69致良知為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王陽明提出了“致良知”的綱領性口號?!傲贾?,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良知既是本體,就無待于外,“致良知”也就意味著在自覺的倫理行為中,去證實、肯定和擴展人的存在,“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這就在強調倫理學的意志自律的原則上,極大地突出了個體的歷史責任感以及道德的自我意識。致良知為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王陽明提出了“致良知”的綱70王陽明學說的影響由于王陽明感應明中葉以來社會氛圍和心理狀態(tài)的變遷,從人的主動性、能動性上順次展開他的宇宙論、認識論、價值主體論,從而否認了用外在規(guī)范來人為地管轄“心”禁錮“欲”的必要,高揚了人的主體性地位,造成對正宗統(tǒng)治思想的一種反叛。士子們從“王學”中感悟到思想啟蒙。在四方熱烈響應的氛圍中,“王學”成為晚明人文思潮的哲學基礎。王陽明的門下弟子王艮,是明中葉率先高揚人自然之性的先導性人物。
晚明高揚人的自然之性的文學的代表作《金瓶梅》王陽明學說的影響由于王陽明感應明中葉以來社會氛圍和心理狀態(tài)718.理學與中國文化禮治秩序重建
宋明理學對中國文化至為緊要的影響之一,便是在新的哲學基礎上重建傳統(tǒng)禮治秩序?!岸Y”由初民的祭祀儀式發(fā)展而來,經孔子、子思、孟子、荀子以及董夫子等哲學家的反復改鑄,終至形成具備完整哲學體系與禮儀程序的禮治秩序。東漢末年以來,禮治秩序趨向式微。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反禮法思潮活躍一時,隋唐時期人們的禮法觀念也頗為薄弱。祭祀祠堂8.理學與中國文化禮治秩序重建祭祀祠堂72
理學家們立足于“理”本體說,對禮治哲學展開了新的闡述。“禮”實際上通過形形色色的文飾和形式體現天理的等級規(guī)定,執(zhí)行天理原則對人的節(jié)制,使人的行為符合道德規(guī)范;從而使“理”的原則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中得以實現。理學家們對“禮”的重新詮釋,使“禮”在以“理”為最高范疇的倫常系統(tǒng)中獲得至關緊要的地位,“禮”的權威性與普遍必然性在更高的層次上得以確認。家族禮教的主要場所_祠堂理學家們立足于“理”本體說,對禮治哲學展開了新的闡述?!岸Y73由理學家強化并重新推廣于中國社會的禮治秩序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精神損傷。禮治秩序只承認人倫關系網絡的存在,而根本否認個體的獨立價值。在禮治秩序中,個人永遠是被規(guī)定、被組織的對象,人的主體性與個性全然消融在貴賤有差、尊卑有等的名分之中。家族祠堂正在舉辦儀式由理學家強化并重新推廣于中國社會的禮治秩序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74由于禮在傳統(tǒng)中國不是用來培養(yǎng)人際親情,而是確認個人在人倫網絡中所處的交點,因此,對禮的體認,必須壓制、約束任何帶有自我色彩、個人色彩的情感因素,亦即所謂“人欲”。由窮理滅欲的原則出發(fā),自然產生“克己復禮”的命題。他特地作了一篇《四箴》,詳細解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傳統(tǒng)禮儀由于禮在傳統(tǒng)中國不是用來培養(yǎng)人際親情,而是確認個人在人倫網絡75由窮理滅欲的原則出發(fā),理學家們將禮治秩序對婦女的拘束,推向極致。在古代中國,社會地位最低的是女子,承受生活苦難最深重的是女子,受禮教秩序便格最為深重的還是女子。理學家們在深化傳統(tǒng)“女教”學說同時,還進一步發(fā)展更為細密的束縛女性的禮儀規(guī)則?;榍暗耐懞突楹蟮墓?jié)操對婦女來說,是如此重要,以至不惜用任何手段乃至自己的生命去捍衛(wèi)它,正是在這一觀念上,程頤提出了“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的著名命題。貞節(jié)牌坊由窮理滅欲的原則出發(fā),理學家們將禮治秩序對婦女的拘束,推向極76“內圣“經世路線的高揚理學對后期中國文化的又一深刻影響,便是將傳統(tǒng)的“內圣”之學提到空前的本體高度,從而造成中國經世路線的轉向,進而規(guī)范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心理。經世,亦即治世,是中國儒學傳統(tǒng)的精義。在原始儒學中,它既包括客觀功業(yè)的“圣”即“外王”之學,也包括主體自覺的“仁”亦即“內圣”之學。儒家圣賢大禹“內圣“經世路線的高揚理學對后期中國文化的又一深刻影響,便77孔子以后,“內圣”、“外王”之學發(fā)生歧異。荀子力主“外王”之學孟子則著力發(fā)揮孔子經世學說的另一側面——內在的“仁”學。孟子的性善論、養(yǎng)氣論、仁政論等等,都是力圖說明只有內在的道德品質才是出發(fā)點、立足處和本質關鍵所在。自秦、漢至唐、宋初,“內圣”之學并非十分行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zhèn)儗嵺`“外王”經世路線,贏得了空前顯赫的威權和功業(yè)。荀子郵票孔子以后,“內圣”、“外王”之學發(fā)生歧異。荀子力主“外王”之78統(tǒng)治者發(fā)現,僅有外在事功是不夠的,也是不牢靠的,還需要按照某種特定模式塑造人們的靈魂,訓練勤道而又安分的百姓。士人們則意識到,欲實現儒家政治理想,除了教化百姓、培養(yǎng)信守禮義的順民外,還應有一種關于心靈修養(yǎng)的學說來教化統(tǒng)治者,直至皇帝本人,通過“格君心之非”促使其“行善政”,此即所謂“正心以正朝廷”。故宮皇帝御座統(tǒng)治者發(fā)現,僅有外在事功是不夠的,也是不牢靠的,還需要按照某79宋明理學家專求“內圣”的經世路線,將“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提高到空前的本體高度,使“外王”的政治活動從屬于“內圣”,以“內圣”為指歸。從而造就出一個政治全然從屬道德的中國式的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系統(tǒng)。由于理學家將內在身心修養(yǎng)根為最高實在本體,一切講求事功或主張變革的人物或活動自然遭受到強大抨擊。諸葛亮、王安石等事功人物屢受理學家們貶斥,其奧秘正在于此。諸葛亮劇照宋明理學家專求“內圣”的經世路線,將“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提高80理學“專用心于內”的學術路線還造成頗為強大的空疏學風。宋明深受理學浸染的士子由于把人生意義的追求指向內在的完善和超越,因而鄙棄事功,脫離現實結果一遇危難,便束手無策。宋(南宋)與明的敗亡在很大程度上與此種學術路線支配思想界并進而影響政治決策與政治活動有干系。俘虜皇帝宋徽宗畫作理學“專用心于內”的學術路線還造成頗為強大的空疏學風。俘虜皇81理想人格的建樹宋明理學是一種倫理學主體性的本體論,它孜孜講求“立志”、“修身”、“涵養(yǎng)德性,變化氣質”以完成“內圣”人格。所謂“內圣”人格,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在封建時代的最高表現形式。
“孔顏樂處”:指圣賢之樂不在外物,而在自我,是自我意識到自身與萬物渾然一體,達到“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兇”的真善美慧高度統(tǒng)一的境界。“復圣”顏回理想人格的建樹宋明理學是一種倫理學主體性的本體論,它孜孜講82“民胞物與”:所謂“民胞物與”,其意為百姓都是我的同胞,萬物都是我的朋友。中國知識階層正是在這種“宇宙意識”中,引發(fā)出強烈的社會道德責任感與莊嚴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將個人人格的完成,置于大眾群體人格的完成之中?!懊癜锱c”:83“浩然正氣”所謂浩然正氣,即執(zhí)著于人格理想與道德信念,不為任何外來壓迫所動搖。宋元之際的理學家許衡曾于饑渴難當的情況下,途經一棵結滿果實的梨樹,端坐樹下,不為所動。許衡說:“梨雖無主,難道我自己的心也沒有主嗎?”許衡所說的“主”,即任何情況下也不容動搖的道德信念,此即“君子慎其獨”。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事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無外,思入風云變態(tài)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程顥詩《秋日偶成》“浩然正氣”所謂浩然正氣,即執(zhí)著于人格理想與道德信念,不為任84宋明理學建樹理想人格的理論與觀念,對于中華民族注重氣節(jié)、注重道德、注重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無疑產生了深遠影響。張載莊嚴宣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顯示了人的倫理學主體性的崇高與偉大。顧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際所發(fā)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慷慨呼號,激勵和鼓舞了中國人的群體意識。文天祥、東林黨人在異族強權或腐朽政治勢力面前,正氣浩然,風骨錚錚。宋明理學建樹理想人格的理論與觀念,對于中華民族注重氣節(jié)、注重85傳統(tǒng)儒家思想概述86第一章傳統(tǒng)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chuàng)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后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第一章傳統(tǒng)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87
第一節(jié)儒家文化的源流一、周公政治思想:儒家文化的直接源頭1.周公名旦,是我國西周王朝的奠基者和制度的制定者,他經歷了小邦周滅掉大邦殷商的歷史滄桑之變。2.周公在政治思想上對孔子產生的影響: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
第一節(jié)儒家文化的源流一、周公政治思想:儒家文化的883.周公制禮對孔子的影響周禮主要是有關社會等級秩序與倫理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制度性規(guī)定。把禮作為治國之經緯,也正是西周以來的思想傳統(tǒng)。據史載,周禮便是由周公制訂的??鬃由L于原屬周公封國的魯國,而且是春秋時“猶秉周禮”、“周禮盡在”的魯國。3.周公制禮對孔子的影響89第二節(jié)孔子、孟子與儒家文化的產生一、孔子學說及其傳播1.孔子生平與事跡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的祖先是殷人后代,宋國的貴族,因在上層政治斗爭中失敗,流亡于魯國,父親叔梁紇做過魯國的陬邑宰??鬃酉竦诙?jié)孔子、孟子與儒家文化的產生一、孔子學說及其傳播孔子90孔子早年地位低賤,當過管理倉庫和看管牛羊的“乘田”、“委吏”之類的小吏和家臣,以后主要是從事幫助貴族辦理喪事贊禮的“儒”的職業(yè),后來作過魯國的大司寇,但為時不長。他推崇西周政體,以西周社會為藍本構建其政治理想,并四處奔走,周游列國,上說下教??鬃又v學圖孔子早年地位低賤,當過管理倉庫和看管牛羊的“乘田”、“委吏”91他整理三代典籍,刪詩書,定禮樂。中年后收徒講學,為后來儒家學派的形成和儒學理論體系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他的及門弟子和再傳弟子將他和學生的言行編纂整理成書,是為《論語》。《論語》是今人研究和了解孔子及早期儒家思想的最主要的資料。他整理三代典籍,刪詩書,定禮樂。92(一)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首先,它注重人的因素,主張“仁者,愛人”。第二,具有積極的入世精神,關注社會問題。第三,希望實行“仁政”,一定的民本主義色彩。第四,孔子主張“敬鬼神而遠之”,有顯著的人文主義精神。第五,提倡“中有”、“中和”,注重天人和諧、人生自身的和諧。(一)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首先,它注重人的因素,主張“仁者,愛人93(二)推動了平民教育的發(fā)展??鬃优d辦私學,培養(yǎng)了第一批儒家弟子,并奮力宣傳和實踐自己的思想主張。孔子作為從貴族階級沒落而來的下層的“士”,他首先揭起私學的旗幟,招收弟子,推動了學術下移??鬃拥乃枷氤醪叫纬梢院螅囊簧荚跒樾麄骱蛯嵺`自己的學說而努力。孔子故鄉(xiāng)的泰山(二)推動了平民教育的發(fā)展??鬃优d辦私學,培養(yǎng)了第一批儒家弟94(三)整理了古代文化遺產??鬃诱砉糯墨I的對象主要是所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于《詩》、《書》、《禮》、《樂》,主要在于重新編訂。孔子贊《易》,闡發(fā)其中的哲理,《易傳》為孔子所作。至于《春秋》則為孔子所作。(三)整理了古代文化遺產??鬃诱砉糯墨I的對象主要是所謂“952.孔子的基本思想A.孔子的仁學思想B.孔子的禮制思想C.孔子的認識論思想孔府2.孔子的基本思想A.孔子的仁學思想孔府963.先秦時期孔子思想的傳承
孔門弟子隨孔子學習,在時間上有先后之分,而每個人也各有所長??鬃釉f:“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孔子弟子中較為著名的還有不少,據說,在所培養(yǎng)的3000名弟子中,學有所成的就有72人??鬃訌R3.先秦時期孔子思想的傳承孔門弟子隨孔子學習,在時間上有先97孔子去世后,孔門弟子及其后學不斷分化,逐漸形成了儒學的不同派別?!俄n非子·顯學》指出:“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梁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這便是所謂“儒分為八”。孔子研究院孔子去世后,孔門弟子及其后學不斷分化,逐漸形成了儒學的不同派98孔子一生經歷坎坷,到處奔走,孔子的學說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其言行也沒有得到認真的整理。而到后來,不僅孔子的思想得到了繼承、弘揚和傳播,到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甚至成了諸子學說中的“顯學”,這都是孔子弟子的宣揚之功。在孔子生前,有的弟子可能已經學有所成,離孔子而到各地??鬃尤ナ篮螅恍┛组T弟子守喪三年(子貢廬墓六年),然后亦相訣而去。孟子、荀子對弘揚孔子學說,并使儒家之學成為百家之學中的“顯學”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鬃右簧洑v坎坷,到處奔走,孔子的學說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994.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首推《論語》。除《論語》以外,如《春秋》、《左傳》、《國語》、《孟子》、《禮記》等書中也保存了孔子的不少遺言。經過孔子編訂、審閱過的《詩》、《書》、《易》、《春秋》等,也都在某些方面和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孔子思想,也都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2005年,我國隆重舉行祭孔大典4.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研究孔子思想的資料,首推《論語》。2100二、孟子學說及其影響
1.孟子生平及其事跡
孟子,生卒年不詳,大約為公元前385—304年。是戰(zhàn)國中期鄒(今山東鄒城。一說當時屬魯)人。孟子的祖先也是魯國公族“三桓”中的孟孫氏,到孟子時代,孟孫氏已經衰落下來。孟母三遷二、孟子學說及其影響1.孟子生平及其事跡101孟子稍長,從學于子思的弟子。孟子通曉五經,尤其長于《詩》、《書》、《春秋》。他雖然沒有直接受業(yè)于子思,但卻屬于子思學派。他的思想與孔子、子思一脈相承,以子思和孟子為代表,又形成了“思孟學派”。
孟子一生的與孔子相似。經過青年時期的刻苦學習和鉆研,孟子在后來便開業(yè)授徒了。中年以后,他懷著政治抱負游歷各國,但終不見用。孟子稍長,從學于子思的弟子。孟子通曉五經,尤其長于《詩》、《102孟子是繼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學大師。由于孟子的宣揚,戰(zhàn)國時的儒學才成為諸子之學中的“顯學”。正因如此,后世的學者十分推崇孟子。孟子是繼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學大師。由于孟子的宣揚,戰(zhàn)國時的儒1032.孟子的基本思想
A.性善論“善”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有四種“本心”: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義禮智的道德規(guī)范即由此產生?!皭烹[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孟子的基本思想A.性善論104“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比诵宰儔模怯捎谑芡馕锏挠绊?,不是本性的表現。
“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薄八灾^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105B.“良知”說和“勞心者治人”的社會分工說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這是說,求知識、才能沒有別的途徑,而只要把他放棄(散失)掉的天賦本性找回來就行了。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薄?/p>
B.“良知”說和“勞心者治人”的社會分工說“學問之道無他,106“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別,在孟子的時代早已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實現象,他對這種現象加以概括,本意是說社會是有分工的,不是什么事都是要自己親力親為?!盎騽谛模騽诹?;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107C、“仁政”學說與民本思想
仁政
主張用他自己設想的“仁政”措施,通過“井田制”的形式來推行封建制度。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孟子把他這種“制民之產”的“仁政”描繪成是一種最美好、最理想的社會制度。孟子故里C、“仁政”學說與民本思想仁政孟子故里108民本主義
孟子首先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輝煌命題。
其一,輕刑薄稅,制民以產
其二,聽政于國人
其三,與民同樂
孟子畫像民本主義孟子首先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輝煌命題109第三節(jié)宋明理學與儒家文化的發(fā)展
一、秦漢至隋唐時期儒家文化地位的演變
1.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文化的浩劫
秦始皇焚書下達后,除了醫(yī)藥、卜筮、種樹類圖書,全國一片焚書的浩劫,許多讀書人迫于酷刑只好把珍藏的書籍交給政府。犯禁的儒生多達460人,秦始皇下令將他們全部坑殺在咸陽城外。這就是歷史上聞名的“坑儒”事件。
秦始皇第三節(jié)宋明理學與儒家文化的發(fā)展一、秦漢至隋唐時期儒家文1102.劉邦:促成儒家文化地位轉變的天子
劉邦是一位起于小吏的草頭天子,漢初大臣們對儒學沒有任何的了解和興趣,因此,儒生們不得不謹小慎微。他即位稱帝之初,對儒家的《詩》、《書》等典籍沒有絲毫興趣,也就是說他對儒家典籍的教化作用一無所知??墒?,后來的劉邦卻與先前判若兩人。
劉邦2.劉邦:促成儒家文化地位轉變的天子劉邦是一位起于小吏的草111“漢代重儒,開自陸生也”陸賈(約前240~前170)是楚國人,高祖建立漢朝后,陸賈奉命出使南越(在今廣東),他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兵一卒就收服南越王趙倫,回朝復命時,高祖大喜,升他為大中大夫。《新論》劉邦塑像“漢代重儒,開自陸生也”劉邦塑像1123.董仲舒進獻《天人三策》:儒家文化獨尊地位的形成
漢初的統(tǒng)治者為了修復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整個朝廷崇尚無為之治,并以黃老之學作為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因此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漢武帝繼位以后,他打算用儒術治國。但一開始卻遭到其祖母、崇尚黃老之學的竇太后的阻撓。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竇太后死,這就為“罷黜百家”掃除了障礙。第二年,漢武帝下詔要各地官府舉薦人才,提出更為積極的治國之策。
漢武帝3.董仲舒進獻《天人三策》:儒家文化獨尊地位的形成漢初的統(tǒng)113在漢武帝舉行第二次策問時,召來了一幫儒生。儒家大學者董仲舒,就在這次對策中脫穎而出。董仲舒(前176一前104),河北廣川(今河北衡水市景縣廣川鎮(zhèn))人,博通六經而專治《春秋公羊傳》。他在呈給漢武帝的第一策中,依據《春秋公羊傳》和《易經》的陰陽之道,提出了“法天”、“正始”、“教化”、“更化”四策。
董仲舒在他的第三策中建議:“凡是不在《易》、《詩》、《書》、《禮》、《樂》、《春秋》六經孔子學說范圍內的議論、學術,應該全部罷去不用?!边@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漢武帝舉行第二次策問時,召來了一幫儒生。儒家大學者董仲舒,114漢武帝仔細閱讀董仲舒進獻的對策,基本上采納了他的建議。朝廷在京城長安設立了太學。太學為《易》、《書》、《詩》、《禮》四經各設了三個???,為《春秋》一經設了兩個???。每個專科都任命相應學派的當家大學者為博士官,負責傳授各自的學說。
董仲舒像漢武帝仔細閱讀董仲舒進獻的對策,基本上采納了他的建議。董仲舒1154.漢末名教信仰危機:儒家文化地位的衰落
所謂“名教”,即指儒家的政治原則,名即名分,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正定名分、教化天下,以維護封建的倫理綱常和等級制度。
東漢時期,一方面,統(tǒng)治者通過學校培養(yǎng)人才,另一方面,又通過察舉孝廉等方式羅致人才。東漢王朝通過提倡經學,表彰名節(jié),弘揚了封建禮教思想,從而在社會上逐漸形成了重視名節(jié)的風氣。
東漢陶俑4.漢末名教信仰危機:儒家文化地位的衰落所謂“名教”,即指116東漢末年,人們對儒家所提倡的封建禮教的信仰卻出現了危機。首先,人們的君臣觀念出現了淡漠的趨勢,與之相應,父子、夫婦、朋友等方面的人際關系也都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東漢末年政治家曹操東漢末年,人們對儒家所提倡的封建禮教的信仰卻出現了危機。東漢117東漢后期的兩次黨錮之禍,給官僚士大夫以沉重的打擊,在自身的生存都不能自保的情況下,他們無力顧及其他,因此,他們對于如何維系社會的統(tǒng)一與穩(wěn)定已經不再十分關切。自東漢以來,一些有識之士深感儒家的思想主張已不能挽救社會危機,因而便對漢代以來的儒家思想進行反思,出現了像王充、桓譚、揚雄、仲長統(tǒng)等社會批判思想的代表。儒家原有的一些社會文化功能在無奈中喪失。東漢后期的兩次黨錮之禍,給官僚士大夫以沉重的打擊,在自身的生1185.唐太宗:儒家文化地位的有力倡導者李世民(599~649)雖然是行伍出身,但他的文化造詣卻不一般。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在秦王府新設置“文學館”,聘請了大學者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土”,分三班輪流進府值宿,陪他談論儒家各經經義和天下大事。李世民登位為唐太宗,他又在皇宮正殿的左邊設置“弘文館”,派當朝大臣中著名儒家學者虞世南、諸遂良等人兼任“館學士”。5.唐太宗:儒家文化地位的有力倡導者李世民(599~649)119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開始擴充國子學。他把國子學分設國學、大學、四門、書算等四個大學院。并且還在校園建了一座儒家先圣廟。按唐太宗旨意,立孔子為儒學先圣。從此,歷朝在國家和地方各級官辦的學校里,都立廟祭祀孔子。國子學又經常舉行演講會,請著名學者演講經義,凡讀書人都可以去聽講。唐太宗劇照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開始擴充國子學。他把國子學分設國120貞觀年間,大唐國勢強盛,由于重視文化事業(yè),世界各地的學者紛紛前來交流學問,中國的國家高等學府開始對外接受外國留學生。文化事業(yè)的發(fā)達,使國民的道德和文化素質空前提高,相傳當時長安城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國子祭酒孔子后人、大儒孔穎達負責,組織一班學者一起整理漢末以來流傳天下的各家經解,去偽存真,取長補短,寫定一百七十卷《五經正義》,頒發(fā)全國。唐代大儒孔穎達貞觀年間,大唐國勢強盛,由于重視文化事業(yè),世界各地的學者紛紛121二、宋明理學的流變1.“北宋五子”與宋代理學的開端與奠基理學,亦稱為新儒學。理學是以“理”為宇宙最高本體、以“理”為哲學思辨結構的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北宋五子”指“理學宗主”周敦頤、象數學家邵雍、“大化”秦人的“關學”領袖張載和理學的奠基者程顥、程頤兄弟。宋畫《清明上河圖》局部二、宋明理學的流變1.“北宋五子”與宋代理學的開端與奠基宋畫122周敦頤周敦頤一向被視為“道學宗主”,理學開山。提出了一種新的宇宙觀。周敦頤在治學中,提出許多新問題,并作出新的論斷,把儒學推進了一步。他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后世的理學家反復討論和發(fā)揮,構成理學范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成為宋明理學的開山祖師。南宋理宗時,詔從祀孔子廟堂,其理學奠基者地位為官方所承認。周敦頤周敦頤周敦頤一向被視為“道學宗主”,理學開山。周敦頤123邵雍
邵雍長于象數學。他依據道教的《先天圖》,提出“先天象數學”,構造了一個包括自然和人類歷史在內的世界圖式。由于邵學重數術,后人不視他為理學正統(tǒng),而以他為修仙、占卜、算命的宗師。邵雍的思想貢獻主要是在對于宇宙本原及其演化規(guī)律的探討上。所著《皇極經世》一書,創(chuàng)造了象數體系來概括宇宙的一切。邵雍邵雍長于象數學。他依據道教的《先天圖》,提出“先天象數124張載
張載(1020—1077),字子厚,北宋鳳翔眉縣(今陜西眉縣)人。他開創(chuàng)的關學與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朱熹的閩學并稱為理學的四大派。張載年輕時的理想是從戎打仗。張載接受范仲淹的教導,用功讀書。他讀完《中庸》、《老子》、《莊子》等著作,把儒家文化作為自己學術依歸。張載張載(1020—1077),字子厚,北宋鳳翔眉縣(今陜1252.二程天理說:倫理的本體化二程乃程顥、程頤兩兄弟。他們是周敦頤的學生,邵雍的晚輩,張載的姻親。二程居住于洛陽,后人便以“洛學”來稱呼他們這一學派。較之周敦頤、張載和邵雍,二程進一步擺脫了道教的影響而回歸到儒學正宗。二程開始充分論證的“理”是宋明時期儒學的最高范疇,而已這時期學術思想的體系與規(guī)模也是二程確立的。程顥2.二程天理說:倫理的本體化二程乃程顥、程頤兩兄弟。他們是周126二程兄弟在總結了先秦關于理和道的觀念以及宋初以來的思想家關于理的論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把“理”抽象為宇宙的本體,作為哲學最高范疇提出來,構造了一個以理為最高本體的唯心論體系。程顥說:“吾學雖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比f物都是由“理”派生出來的。不僅如此,在人類社會中,封建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倫理綱常,也是天理的表現。程頤二程兄弟在總結了先秦關于理和道的觀念以及宋初以來的思想家關于127二程兄弟對于“理”的體認也同中有異。程顥認為,理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趨勢,“理者,天也”;強調“我”與天地萬物不可分,理心一體,萬物皆在我心中,因此人們不須要去認識了解客觀世界,而只需要認識自己的心即可。程顥的這種主觀唯心主義思想直接開啟了此后的陸王心學。程頤所認為的“理”,重在指客觀事物之所以然,如水之所以寒,火之所以熱,是自然之理。還認為,一物須有一理,但一物之理即是萬物之理,而萬物之理就是一個天理。程顥手跡二程兄弟對于“理”的體認也同中有異。程顥認為,理是自然而然的128程頤特別強調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區(qū)別,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外部世界的客觀性,其客觀唯心主義傾向比較明顯,他的思想后來由朱熹全面繼承并大成。我們通常所說的“程朱理學”中的“程”主要是指程頤,而非程顥。二程故里程頤特別強調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區(qū)別,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外部世界129“天理”兩字最早在《樂記》中出現。在張載、邵雍的著作中也曾提及,但只是在程氏兄弟的理論體系中,“天理”才成為脫離物質載體的純粹理念世界。自二程發(fā)明“天理”,再經朱熹的一番推揚,所謂永恒、無限、普遍、必然的“理”成為不增不減無所欠缺的本體存在?!疤臁薄懊薄靶浴薄靶摹苯y(tǒng)統(tǒng)由“理”貫串起來。程顥講學圖“天理”兩字最早在《樂記》中出現。在張載、邵雍的著作中也曾提1303.居敬窮理:二程提倡的道德修養(yǎng)功夫在中國文化史上,有一個“程門立雪”的故事成為歷代之佳話。當年,佛教禪宗二祖慧可前去拜見達摩祖師。當時,達摩祖師正在靜修,那夜,先是下起小雨,后來變成大雪,慧可頂著雨雪,冒著嚴寒,在山洞外一直站到第二天早上。達摩祖師見他心誠意堅,于是就把衣缽傳給他。程朱一派理學家講求圣王之學,自認為是儒家道統(tǒng)的中興大師,注重靜坐、靜修、誠、敬的內心修養(yǎng)功夫。尤其是程頤,他可能從慧可立雪中悟到一定的道理,認為如果用主敬的方法代替佛道主靜的方法,便很容易達到對倫理倫常的敬畏心,從而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感。程頤講學處3.居敬窮理:二程提倡的道德修養(yǎng)功夫在中國文化史上,有一個“131“居敬”中的“居”是安于其中的意思,“敬”是自覺認同自己至善本性的一種心態(tài),“居敬”的實質就是要求人們在心中自覺地樹立道德信念,并通過人心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不斷得到加強。程頤認為“居敬”是最簡易的道德修養(yǎng)工夫,人只要做到“敬”,他的心里就有了主,就不會被外在的事物所引誘,從而保持自己至善的本性。程頤墓“居敬”中的“居”是安于其中的意思,“敬”是自覺認同自己至善132程朱理學的另一個道德修養(yǎng)方法是“窮理”。
“居敬”側重內在、行為的一面,“窮理”側重外在、知識的一面。
程頤、朱熹所特別發(fā)揚的是“窮理”。在他們看來,道德實踐必須接受理性的指導。宋代山水畫程朱理學的另一個道德修養(yǎng)方法是“窮理”。宋代山水畫1334.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安徽婺源人。婺源古屬新安郡,所以他常自己署名“新安朱熹”。又因他寓居福建,所以他的學術有“閩學”之稱。學者多稱他為晦庵先生。朱熹年輕時興趣很廣一泛,知識面很寬。五歲即開始跟隨父親讀書,十四歲時又遵父命師事于幾位二程的信徒。同時也大量閱讀其他書籍,對釋道之學十分留心。正是在“集游儒之大成”并充分吸取釋道哲理的基礎上,朱熹對理學展開了一次系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的總結,從而成為兩宋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4.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安徽婺源人。婺源古屬新安郡,所134朱熹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定“四書”。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朱熹被朝廷任命為南康軍(今江西星子縣)太守,他一上任首先就修復了白鹿洞書院,并且親自撰寫了書院的學規(guī)。為了搞好教學,朱善繼承二程的傳統(tǒng),重點講授《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朱熹在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定“四書”。135朱熹思想體系及其影響在自然觀方面,他認為“理”或“天理”是宇宙的本原或根本,天、地、人、物都是因“天理“而存在,都是由最根本的“理”所產生、所承載。朱熹在講到宇宙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問題時,著意發(fā)揮“理一分殊”的思想。他借用了佛教的“月印山川”來解釋。月印山川朱熹思想體系及其影響在自然觀方面,他認為“理”或“天理”是136在人性論方面,朱熹把“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納入自己的體系。朱熹認為性是天理的體現,是形而上的本然狀態(tài);人稟氣而生,是形而下的有形存在。人和萬物都是天理的體現,人是稟氣而生的,萬物也是由氣而構成的。據此,人與物一樣。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講,人與物又有根本的不同,只有人才具備仁、義、禮、智、信,而物則沒有。在人性論方面,朱熹把“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納入自己的體系137朱子所構建的理學體系,高度強調人們對“天理”的自覺意識。人們的倫理行為不應是盲目、自發(fā)的,而應是高度自覺,即具有自我意識的。為指明自覺認識天理的途徑,朱熹精心改造了漢儒編纂的《大學》,突出了“正心——誠意”的“修身”公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故居朱子所構建的理學體系,高度強調人們對“天理”的自覺意識。人們138朱熹儒學體系的價值在于總結先前儒家學者的貢獻,回答了當時所能回答的一系列問題,從而使儒學真正擺脫幾百年來佛教與道教的沖擊,重新恢復了權威和信心???、孟的一系列思想在這一體系中被加以新的形而上的解釋,釋道兩教關于個體修煉與宇宙論、認識論的思想精粹亦被廣為攝取入內。自兩漢以來多元發(fā)展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至此越過“正”——“反”階段而進入“合”的集大成境地。朱熹亦因此成為儒學“正宗”承統(tǒng)者和“禮教”的圣人。朱熹塑像朱熹儒學體系的價值在于總結先前儒家學者的貢獻,回答了當時所能1395.“宇宙即吾心”:陸九淵心學陸九淵是宋代理學之心學的創(chuàng)始人。陸九淵(1139~1192),字子靜,江西撫州金溪(今江西臨川縣)人。由于他曾經在江西的貴溪象山講學,又自號“象山居士”,所以歷史上稱他為象山先生。陸氏家道整肅,以詩書傳家,州里聞名,宗法倫理十分嚴格,宋孝宗曾稱贊陸氏“滿門孝悌”。陸九淵5.“宇宙即吾心”:陸九淵心學陸九淵是宋代理學之心學的創(chuàng)始人140
陸九淵自幼穎悟,性若天成。陸九淵13歲時,有一次在家里讀古書,讀到書中有宇宙二字,書中解釋說:“四方上下曰宇,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親子酒店裝修項目合同
- 校園裝修合同樣本-@-1
- 鎮(zhèn)江彩鋼瓦防腐施工方案
- 木材加工配送合同模板
- 化工原料特種運輸協(xié)議
- 2025年度網絡安全技術顧問聘用協(xié)議
- 國際旅游業(yè)務居間協(xié)議
- 魚塘合作管理方案
- 象山消防通風排煙施工方案
- 梅州無邊際浴缸施工方案
- 徐金桂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新講義
- 瀝青拌合設備結構認知
- GB/T 13234-2018用能單位節(jié)能量計算方法
- (課件)肝性腦病
-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第5課時 人民幣兌換
- 工程回訪記錄單
- 住房公積金投訴申請書
- 高考物理二輪專題課件:“配速法”解決擺線問題
- 檢驗科生物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 京頤得移動門診產品輸液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帶教老師PPT精選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