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理環(huán)境概述_第1頁
云南地理環(huán)境概述_第2頁
云南地理環(huán)境概述_第3頁
云南地理環(huán)境概述_第4頁
云南地理環(huán)境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地理環(huán)境概述云南地理環(huán)境概述云南地理環(huán)境概述資料僅供參考文件編號:2022年4月云南地理環(huán)境概述版本號:A修改號:1頁次:1.0審核:批準:發(fā)布日期:云南地理環(huán)境概述云南省位于東經(jīng)97°31′至106°11′,北緯21°8′至29°15′之間,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屬低緯度內(nèi)陸地區(qū)(圖1-SEQ圖2.\*ARABIC1-1)。全省東西最大橫距864.9km,南北最大縱距990km。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為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自治區(qū),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老撾、越南毗鄰。云南是全國邊境線最長的省份之一,國境線長達4060km,其中,中緬邊界1997km,中老邊界710km,中越邊界1353km。國境線上有25個邊境縣。全省國土總面積39.4萬km2,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全省轄16個州市,其中有8個民族自治州、8個地級市,下轄13市轄區(qū)、11縣級市、76個縣和29個自治縣,共129個縣級行政單位,省會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個舊、蒙自、大理、楚雄、文山、保山、瑞麗、普洱、臨滄、昭通、景洪、瑞麗等。圖1-SEQ圖2.\*ARABIC1-1云南省區(qū)位(1)地形地貌云南地處中國大陸西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南緣與西南部云貴高原的結合部位,是一個低緯度、高海拔、山地高原為主的邊疆內(nèi)陸省份。全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梯級狀逐級下降,高差很大。從北到南,坡降為6‰,平均每公里下降6m。其中西北部最高,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山地像張開的手指,由西北順著地勢分別向東、東南、南、西南和西等方向伸展,相對坳陷的地方,由河谷和陷落盆地組成。降至邊緣地帶,殘余高原面或破碎的低山的海拔仍在1000m以上,河谷谷底、陷落的盆地則在1000m以下。省內(nèi)最高點為德欽縣怒山山脈的梅里雪山卡格博峰,海拔6740m;最低點為河口南溪河與元江匯合處,海拔76.4m。最高點和最低點直線距離不到900km,高差達6663.6m。云南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高山、中山、低山)、高原、丘陵、盆地(壩子)、平原(河谷沖積平原)等地貌類型,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分布也十分廣泛。滇中、滇南和滇西南地區(qū)外力以河流作用為主,在砂頁巖及巖漿巖、變質巖等分布區(qū),分別塑造出不同形態(tài)的山地與河谷。滇東、滇東南及滇西的部分地區(qū),石灰?guī)r地層分布廣泛,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喀斯特地貌形態(tài)。滇西北的高山地區(qū),地勢高聳,氣溫較低,山頂終年積雪不化,所以雖然在巖石性質與構造體系等方面與南部無大差別,地貌形態(tài)差異的程度則較大,滇西南、滇南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山地,滇西北是冰川作用和寒凍風化造成的山地。滇東一帶是喀斯特地貌為主體,分別與流水地貌、構造地貌及重力地貌向結合。滇西北以寒凍風化、冰川地貌為主,又與流水侵蝕作用、喀斯特作用相間存在。滇西德宏州附近,以河流作用的山地為主,并與構造地貌、火山地貌等共同組合成一個新的結合體。云南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山地和高原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94%(山地面積占84%,高原面積占10%),山地、高原間分布眾多山間盆地(俗稱壩子)。大致以金沙江—哀牢山斷裂帶為界,把云南劃分為東西兩大地形區(qū)。東部為高原地形,屬云貴高原的西部。高原內(nèi)部起伏和緩,古夷平面形態(tài)特征比較典型,壩子分布廣泛,面積較大,多為湖積沖積型或斷陷型,壩子的四周是一些起伏和緩的丘狀山地,喀斯特發(fā)育,邊緣受河流切割成中山山地。西部屬橫斷山區(qū),高原已基本解體,主要由中高山地組成,是省內(nèi)重要的山地集中地帶。壩子數(shù)量少,面積不大,多為沿河谷伸展的河谷沖積壩。據(jù)研究統(tǒng)計,全省約有面積大于等于10km2的壩子206個,面積約15340.2km2,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4%。云南高原約有面積大于等于10km2的壩子100個,西部橫斷山區(qū)約有面積大于等于10km2的壩子106個(圖1-1-SEQ圖2.\*ARABIC2)。圖1-1-SEQ圖2.\*ARABIC2云南省壩子分布(2)氣候云南省地處熱帶、亞熱帶的云貴高原地區(qū),氣候環(huán)境非常復雜多樣。由于緯度低、海拔高等地理條件的綜合影響,形成了四季溫差小、干濕季分明、垂直變異顯著的氣候特征。云南除南熱帶和中熱帶外,其余各個氣候帶和高原氣候區(qū)都有,分別為北溫帶、中溫帶、南溫帶、北亞熱帶、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北熱帶等7個氣候帶。云南省各地年平均氣溫在4.7~23.7℃之間。除河谷地帶和南部少數(shù)地區(qū)外,大部分地區(qū)夏無酷暑,最熱月平均氣溫一般均在19~22℃以下。除了少數(shù)高寒山區(qū)外,多數(shù)地區(qū)冬無嚴寒,最冷月平均氣溫多在6~8℃以上,年溫差一般只有10℃~12℃。年平均氣溫分布的總體特征是:①河谷地區(qū)氣溫高,高山地帶氣溫低;②自南向北隨緯度增加和海拔的增高,年平均氣溫急劇下降;③降水量多、濕潤度大的地方因水分供應充足、蒸發(fā)耗熱量大,因而氣溫明顯低于同緯度的其他地方。全省降水在季節(jié)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極不均勻。干濕季節(jié)分明,濕季(雨季)為5~10月,集中了85%的降雨量,干季(旱季)為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5%。全省降水的地域分布差異大,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達2200~2700mm,最少的僅有584mm,大部分地區(qū)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全省降水量空間分布是從南到北逐漸減少。降水量的地區(qū)性分布與云南高原復雜的地形、山脈走向等有密切關系。一般偏南暖濕氣流北上的迎風坡雨量多,背風坡雨量少;山地雨量多,壩區(qū)雨量少,河谷區(qū)雨量最少。(3)土壤云南省在氣候、地形、植被、成土母巖、栽培制度等諸因素影響下,形成了多種土壤類型。土壤分類系統(tǒng)主要由7個綱、14個亞綱、19個土類、34個亞類組成。云南土壤類型多種多樣,由于地帶性因素和非地帶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分布上具有其獨特性,既有明顯的水平地帶性,又有顯著的垂直地帶性和地域性。云南南北跨8個多緯度,最大縱距960km,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四級階梯逐級降低,土壤水平地帶分布與生物氣候帶基本吻合,形成了4個大的土壤區(qū)域,即磚紅壤為主的地帶、磚紅壤性紅壤(赤紅壤)地帶、山原紅壤和紫色土為主的地帶、棕壤為主的地帶(圖1-1-SEQ圖2.\*ARABIC3)。圖1-1-SEQ圖2.\*ARABIC3云南省土壤分布(4)水文水資源全省河川縱橫,湖泊眾多。全省境內(nèi)徑流面積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889條,分屬長江、珠江、紅河、瀾滄江、怒江、大盈江6大水系。紅河和南盤江發(fā)源于云南境內(nèi),其余為過境河流。除金沙江、南盤江外,均為跨國河流,這些河流分別流入南中國海和印度洋。多數(shù)河流具有落差大、水流湍急、水流量變化大的特點。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個,多數(shù)為斷陷型湖泊,大體分布在元江谷地和東云嶺山地以南,多數(shù)在高原區(qū)內(nèi)。湖泊水域面積約1100km2,占全省總面積的0.28%,總蓄水量約300億m3。湖泊中數(shù)滇池面積最大,約300km2,洱海次之,面積約250km2;撫仙湖深度全省第一,最深處150多米,瀘沽湖次之,最深處約90多米(圖1-1-SEQ圖2.\*ARABIC4)。圖1-1-SEQ圖2.\*ARABIC4云南省水系分布云南省地表徑流主要由降水產(chǎn)生,西部少數(shù)地區(qū)初春有融雪補給,全省年均地表水資源量為2210億m3,約占全國的1/13,全省多年平均徑流深為576.7mm,多年平均產(chǎn)水模數(shù)為每年每平方公里57.7萬m3,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云南省自然地理和氣候復雜多樣,地表水資源地區(qū)分布差異極大,資源量除具有地帶性分布規(guī)律外,垂直變化也十分明顯。全省徑流深的分布規(guī)律是:西多東少、南多北少,中部是徑流深較小的地帶,同時由于幾條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脈對氣流的阻隔,使徑流深地帶分布呈現(xiàn)出明顯的高低相間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河谷小、山區(qū)大。(5)生物生態(tài)云南是全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被譽為“植物王國”。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等植物類型都有分布,古老的、衍生的、外來的植物種類和類群很多。在全國3萬種高等植物中,云南占60%以上,列入國家一、二、三級重點保護和發(fā)展的樹種有150多種。2011年,云南森林面積為1560萬公頃,居全國第3位,森林覆蓋率將近50%(含灌木林)。活立木總蓄積量15.48億立方米,占全國活立木總蓄積量的11.4%。全省共有自然保護區(qū)162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6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44個。自然保護區(qū)面積295.56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面積14.27萬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qū)面積88.31萬公頃。云南樹種繁多,類型多樣,優(yōu)良、速生、珍貴樹種多,藥用植物、香料植物、觀賞植物等品種在全省范圍內(nèi)均有分布,故云南還有“藥物寶庫”、“香料之鄉(xiāng)”、“天然花園”之稱。云南動物種類數(shù)為全國之冠,素有“動物王國”之稱。脊椎動物達1737種,占全國58.9%。其中,鳥類793種,占63.7%;獸類300種,占51.1%;魚類366種,占45.7%;爬行類143種,占37.6%;兩棲類102種,占46.4%。全國見于名錄的2.5萬種昆蟲類中云南有1萬余種。云南珍稀保護動物較多,許多動物在國內(nèi)僅分布在云南。珍禽異獸如蜂猴、滇金絲猴、野象、野牛、長臂猿、印支虎、犀鳥、白尾梢虹雉等46種,均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熊猴、獼猴、灰葉猴、穿山甲、麝、小熊貓、綠孔雀、蟒蛇等154種,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此外,還有大量小型珍稀動物種類。(6)礦產(chǎn)資源云南地質現(xiàn)象種類繁多,成礦條件優(yōu)越,礦產(chǎn)資源極為豐富,尤以有色金屬及磷礦著稱,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是得天獨厚的礦產(chǎn)資源寶地。云南礦產(chǎn)資源的特點:一是礦種全,已發(fā)現(xiàn)的礦產(chǎn)有143種,已探明儲量的有86種;二是分布廣,金屬礦遍及108個縣(市),煤礦在116個縣(市)發(fā)現(xiàn),其他非金屬礦產(chǎn)各縣都有;三是共生、伴生礦多,利用價值高,全省共生、伴生礦床約占礦床總量的31%。云南有61個礦種的保有儲量居全國前10位,其中,鉛、鋅、錫、磷、銅、銀等25種礦產(chǎn)含量分別居全國前3位。(7)旅游資源云南以獨特的高原風光,熱帶、亞熱帶的邊疆風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風情,聞名于海內(nèi)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已經(jīng)建成一批以高山峽谷、現(xiàn)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熱、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跡、傳統(tǒng)園林及少數(shù)民族風情等為特色的旅游景區(qū)。全省有景區(qū)、景點200多個,國家級A級以上景區(qū)有134個,其中,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的有石林、大理、西雙版納、三江并流、昆明滇池、麗江玉龍雪山、騰沖地熱火山、瑞麗江—大盈江、宜良九鄉(xiāng)、建水等12處,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的有陸良彩色沙林、祿勸轎子雪山等53處。有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等5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騰沖、威信、保山、會澤、石屏、廣南、漾濞、孟連、香格里拉、劍川、通海等1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有祿豐縣黑井鎮(zhèn)、會澤縣娜姑鎮(zhèn)白霧街村、劍川縣沙溪鎮(zhèn)、騰沖縣和順鎮(zhèn)、云龍縣諾鄧鎮(zhèn)諾鄧村、石屏縣鄭營村、巍山縣永建鎮(zhèn)東蓮花村、孟連縣娜允鎮(zhèn)等8座國家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還有14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14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1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麗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三江并流、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8)人口與民族根據(jù)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省8個市的人口總量為2852.7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232.9萬人,增長率為8.89%,占全省人口總量的62.06%。八個民族自治州的人口總量為1743.9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27.9萬人,增長7.91%,占全省人口總量的37.94%。以省會城市為中心的市人口總量大,增長幅度較快。云南是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除漢族以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shù)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25個。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怒族、基諾族、獨龍族15個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全省少數(shù)民族人口數(shù)達1545.18萬人,占全省人口總數(shù)的33.37%,是全國少數(shù)民族人口數(shù)超過千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