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詩詞賞析及精品習題_第1頁
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詩詞賞析及精品習題_第2頁
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詩詞賞析及精品習題_第3頁
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詩詞賞析及精品習題_第4頁
部編版八年級下全冊古詩詞賞析及精品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八下全冊古詩詞備課習題資料:【原詩】【翻譯】【作者】【背景】【主題思想】【名句賞析】古詩詞目錄:12古詩詞目錄:12.《詩經》兩首一、 關雎二、 蒹葭課外古詩詞誦讀一一三、 式微/《詩經》四、 子衿/《詩經》五、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六、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24.唐詩二首七、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八、 賣炭翁/白居易課外古詩詞誦讀九、 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十、送友人/李白十一、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十二、卜算子?詠梅/陸游一、★《關雎》【原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米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咀g文】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賢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卻沒法得到,日日夜夜總思念她。綿綿不斷的思念,叫人翻來覆去難入睡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賢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賢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咀髡摺俊对娊洝?,原稱《詩》,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所以又叫《詩三百》。相傳孔子曾整理過這些詩并用來傳授弟子,后來被尊為儒家的經典之一,稱為《詩經》。《詩經》的“六義”三大基本內容:“風”:指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民間歌謠?!把拧保悍执笱?、小雅,大部分是貴族作品。“頌”:是宗廟祭祀用的樂歌及史詩。三大表現手法:“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敘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國勢漸衰。后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會處于動蕩不安之中。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chuàng)業(yè)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吨苣稀反蠖鄶翟娛俏髦苣┠辍|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關雎》是有關愛情的詩篇。【主題思想】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举p析】《關雎》中為讀者勾勒了一幅美好的畫面,作者以關雎之雄雌和鳴的細節(jié)來暗喻夫妻和諧相處之道?!瓣P關”,雎鳩鳥在河中陸地邊相互呼喚,是那么地和諧。有一位賢良淑德的女子,是那么地美麗,是君子追求的對象,很喜歡的配偶。長長短短的鮮荇菜,順流兩邊去撈取。文靜美好的女子,朝朝暮暮想追求她。追求沒能如愿,日夜在心頭牽掛。漫漫長夜啊,輾轉反側,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想念著那位美好的女子。長長短短的荇菜,兩手左右去采摘。文靜美好的女子,我多么想要出現在她的面前,為她彈琴鼓瑟,使她開心,感到我對于她的親近。長長短短鮮荇菜,兩邊仔仔細細地來挑選,文靜美好的女子,我多么想用鐘聲來換取她的歡聲笑顏。《關雎》描寫的是對于愛情的渴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非常之正常的事情。少女懷有思春之心,少年也不例外。少女對于遇見自己喜歡的人內心里就會有一種真的很想跟他接近的感覺。在他出現在自己的面前時,心里就小鹿亂撞,會非常地開心。看不到他的時候,會在想著他到底在干什么,幻想著跟他在一起的一些事情。正值青春年少的少年,當然也不例外, 《關雎》很細膩地寫出了這樣的一種心里感覺,讓人不禁為那位君子著急,希望他可以和淑女在幸??鞓返亍稹矍槭敲篮玫?,尤其是兩情相悅的時候,在一起的時候,就感覺對方就是自己的另一半,是另一個自己。但是那位君子又不能真正地去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壓抑在心里,不能做出出格的事情,要有君子的言行,所以注定那時候的愛情只有含蓄地表達。詩中有很多藝術手法的運用,開章的起興的運用,興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fā)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fā)端。用關雎和鳴的畫面觸發(fā)詩人想要追求淑女的情感,引起君子的思念以及接下來的一些動作行為,表達自己的情感。以“關關”疊詞起句,雙聲的運用有“雎鳩” 、“參差”“輾轉”,疊韻的運用有“窈窕”等。這些藝術手法使得詩歌朗朗上口,非常容易傳頌,易于流傳,給人以美的享受。【習題】一、 理解性默寫:1、起興的句子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2、 全詩的綱目,統(tǒng)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最能體現全詩的精神,抒發(fā)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二、 選擇題:1、 下列對《關雎》的分析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這首詩講述了一個小伙子追求心愛姑娘的經過,表達了純真、深切的愛情“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詩中指主人公心中的愛人?!板幻滤挤北憩F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飯不思、寢具不安的狀態(tài),表現了男主人公對愛人的癡情。全詩運用比興手法,情真意切,生動感人;但反復詠唱顯得啰嗦,語言不夠凝練。分析:D“反復詠唱顯得啰嗦,語言不夠凝練?!笔清e誤的。2、對《關雎》中詩句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兩句運用比喻手法,說明淑女、君子在河灘幽會,營造一種幽靜的氛圍.“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兩句反復使用,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以行動來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戀,十分生動形象.“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別指醒來和睡著,可見君子思戀之苦.分析:A、不是比喻手法,而是運用了“比興”的手法。3、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A、 《關雎》選自《詩經》,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常用“賦”、“比”、“興”手法。B、 藝術手法主要上表現為“興”和“重章疊句”。在情感特質上主要體現為以禮節(jié)情。小伙子雖然非常愛慕“淑女”,但是他沒有讓這種愛泛濫;雖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異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夠自我排解這種痛苦,使情感始終沒有超越倫體現出健康明朗的風格。C關雎描寫了一個青年小伙子,偷偷地愛上了一位姑娘那種單相思的動人情景。詩中的“君子”和“淑女”,為貴族“少爺”和“小姐”;詩中的“琴瑟”和“鐘鼓”為貴族的專用品。D全詩運用比興的表現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藝術形式,充分表現了人們對于美滿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分析:C、君子是對男子的美稱;淑女是指善良、品德好的女子。 “琴瑟、鐘鼓”是指樂器。4、 對《關雎》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A、 這首詩現在一般認為是一首優(yōu)美的愛情詩,“關雎”是以詩歌首句中的兩個字作為題目。B、詩中第二章中重疊“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暢,洋洋得意C、這首詩在藝術手法上表現為興和重章疊句。D、“琴瑟”和“鐘鼓”并非寫實,是想像之詞。分析:B形容小伙子對意中人的愛慕和追求。5、下列對《關睢》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開篇寫河洲灘頭睢鳩和鳴,既是自然環(huán)境的詩意描寫,也是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傲髦薄安芍薄肮P之”寫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薦菜時勤勞靈巧的姿態(tài)?!板幻滤挤薄拜氜D反側”寫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沒有達到目的時苦悶、焦灼的心情。“琴瑟友之”“鐘鼓樂之”表現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藝、脫俗的追求和優(yōu)雅的品格?!窘馕觥緿.有誤,“琴瑟友之”“鐘鼓樂之”表現了男子超凡的才藝、脫俗的追求和優(yōu)雅的品格。三、賞析:1、 《詩經》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法有賦、比、興等,請思考:《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運用這種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關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興”的藝術手法。如本詩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fā)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fā)生關聯。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即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2、 為什么要寫采摘荇菜的情景?答:借此來隱喻君子對淑女鍥而不舍的追求。3、 “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輝,試作分析。答:描寫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態(tài)優(yōu)美,使作品充滿動感和生機;突現女子的勤勞;更增加青年男子對女子的思慕和愛戀。4、文中寫了男子如何在女子面前表現?突出了什么?答:通過彈奏琴瑟和敲擊鐘鼓來親近她,突出了男子追求愛情的熾烈專一。5、全詩的線索是如何的?答:發(fā)現—思念(求不得)—相會(想像中)。6、概括《關雎》的思想內容。答:詩中描寫一位癡情小伙子對心上人朝思暮想的執(zhí)著追求。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伙子的癡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種種復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并存。一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tài)在這里表露得淋漓盡致。二、《蒹葭》【原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咀g文】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作者】《詩經》,原稱《詩》,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所以又叫《詩三百》。相傳孔子曾整理過這些詩并用來傳授弟子,后來被尊為儒家的經典之一,稱為《詩經》?!对娊洝返摹傲x”三大基本內容:“風”:指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貴族作品?!绊灐保菏亲趶R祭祀用的樂歌及史詩。三大表現手法:“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敘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國勢漸衰。后來,厲王被逐,幽王被殺,平王東遷,進入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會處于動蕩不安之中。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反映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就整體而言,正是這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chuàng)業(yè)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吨苣稀反蠖鄶翟娛俏髦苣┠?、東周初年的作品。這首詩是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陳子展《詩三百解題》說:《〈蒹葭》一詩,無疑地是詩人想見一個人而竟不得見之作。這一個人是誰呢?他是知周禮的故都遺老呢,還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舊臣呢?是秦國的賢人隱士呢,還是詩人的一個朋友呢?或者詩人自己是賢人隱士一流、作詩明志呢?抑或是我們把它簡單化、庸俗化,硬指是愛情詩,說成詩人思念自己的愛人呢?解說紛歧,難以判定?!薄局黝}思想】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举p析】《蒹葭》選自《詩經?秦風》,屬于十五國風,是首愛情詩,旨在抒發(fā)詩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終不得見的思想感情。詩人在一個深秋的早晨,來到一條長著蘆葦的大河邊,訪尋他心愛的人,而那人卻使人感到行蹤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從“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長著蘆葦的秋水邊奔波,徘徊了好幾個小時,通過這種訪求過程的描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寫出了他的欲見不得的焦急和悵惘的心情。詩中描繪的那條阻隔于詩人與伊人之間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顯然別有含意,如果僅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達彼岸,見到伊人,何況詩人的追求又是那樣的執(zhí)著和熱烈。因此我認為這條秋水實際上象征著一種社會的阻力。正是這種阻力,才把牛郎和織女阻隔在銀河的兩岸,使他們“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習題】一、 理解性默寫:1、成語“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詩句: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2、《詩經?蒹葭》中于濃濃的秋涼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二、 選擇題:1、對《蒹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A、 第一章起兩句寫秋天的景象。這是從懷念者眼中寫出:他的眼前是一片無邊無際的青蒼蒼的蘆葦,早晨的露水已經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對伊人的懷念。B、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實寫之詞,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尋。C第二章第三章均為八句,所寫的內容幾乎與第一章完全一樣,但是感情均與前一章進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變化。D全詩一唱三嘆,委婉深入,充分表現了詩人對伊人的懷念之情。分析:B、“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實寫之詞。應該是“虛寫”。2、 對《蒹葭》這首詩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三個詩節(jié)的首句反復詠嘆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狀態(tài),突出景物特點,渲染氣氛?!鞍茁稙樗本涫菍扅S昏白露凝結為霜的情景; “白露未已”句是寫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三個詩節(jié)的第六句互為補充,分別從漫長、崎嶇、曲折三個角度表現道路的艱難阻隔。三個詩節(jié)的最后一句,是寫意中人所處位置的變換:從水中央到岸邊,再到水中沙灘。分析:B.“白露為霜”句是寫黃昏白露凝結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寫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應該是“清晨”;第二句應該去掉“翌日”。3、 對《蒹葭》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此詩用蘆葦、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組成一幅清秋晨景圖,并籠罩著一種凄清的氣氛。古詩中,“水”意象是離愁的載體,因而“秋水”意象既實指自然景觀,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悵的情感。該詩所描繪的是秋季的景色,體現出寥廓凄清的特點。通過該特點襯托出主人公因熱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心情?!八蒌闹薄八萦螐闹眱删湓谌齻€詩節(jié)中的重復,表現出主人公對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鍥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難而上的決心。分析:D主要突出尋找、追求戀人的艱辛。4、 對《蒹葭》賞析錯誤的一項是(C)這首詩以眼前所見景物起興,既點出深秋季節(jié)一片蕭條,又襯托出詩人凄婉的感情?!耙寥恕笨梢岳斫鉃樵娙怂非蟮娜?;詩人對意中人充滿了愛悅之情,熱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終求之不得,詩人心中充滿了惆悵?!鞍茁稙樗?、“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這種重章疊句的表達方法加強了詩歌的感情色彩。第一章的韻腳是“蒼” “霜”“方”“長”“央”,即第一句入韻,其余是偶句押韻,奇句不押韻。分析:C“為霜”“未晞”“未已”的意思不同,表現了時間的推移,感情也隨之有所發(fā)展。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B)《關雌》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采用的是“興”的手法?!遁筝纭贰八^伊人”的“伊人”,與《關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樣的人?!遁筝纭啡姴恢粋€思字、愁字,讀者卻可以體會到詩人那種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關雌》是《詩經》的第一首,選自《詩經?周南》。分析:B“伊人”心中喜歡的人;“君子”是指好男子。6、 對下列詩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A、《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類”的名篇,可能是寫一個男子傾心于一個女性,這首詩和《關雎》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沒有很大的差別。B、《蒹葭》中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拿寫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遍尋,伊人仿佛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著離。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與《關睢》相比,《蒹葭》的情感的味更濃郁。C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嗬碛?,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點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D、《蒹葭》這首詩,動靜結合,描摹傳神,詩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等,都是靜態(tài)寫照,而歌者忽上忽下的尋求伊人,伊人忽隱忽現,欲即轉離,這又都是動態(tài)的描摹,如此動靜結合,使這幅畫給人留下了更加生動、鮮明的印象,分析:《關雎》與《蒹葭》都可以看做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分析:A《關雎》一詩著重于“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分袇s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tài)。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7、下列對《蒹葭》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項是(D)這首詩每章開頭兩句寫景,渲染了蕭瑟冷落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悵的心情。這首詩三次運用“宛”字,給人以迷迷茫茫、若隱若現的感覺。這首詩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唱,表達了纏綿無盡的情感,委婉動人。D.這首詩表現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zhí)著追尋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絕望情緒。【解析】D.有誤,“這首詩表現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zhí)著追尋的精神”是正確的,但并沒有體現主人公絕望的情緒。三、賞析題:1、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答: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蕭瑟、凄清(或冷寂、蕭索、凄涼)的晚秋畫面。2、你如何理解這首詩所抒發(fā)的感情?答:對美好愛情(戀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3、重章疊唱是《詩經》典型的藝術特色,請簡要分析這首詩重章疊唱的表達效果。答:全詩三章,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一唱三嘆,節(jié)奏鮮明,旋律優(yōu)美,而且還顯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層加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4、在《蒹葭》這首詩歌中運用了景物描寫,請思考:這些景物描寫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景語情語。詩開篇便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凄清的畫面:一個晚秋的早晨,天色朦朧,籠罩在晨霧中的是一望無際的沾帶露珠的蘆葦。一條河流,蜿蜒而去。望遠處,是一塊小小的沙洲。這是一幅蕭瑟的晚秋晨光圖,烘托主人公凄惻的情感。5、讓主人公千辛萬苦執(zhí)著追求的伊人有什么樣的魅力呢?此時我們腦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她是怎樣的?答:“伊人”一定是美麗的,然而詩歌沒有直接描寫,采用側面烘托的方法。一是從主人公熾熱執(zhí)著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如此深深吸引主人公的“伊人”一定是內外皆美的;二是從秋水白露曉霧朦朧這美麗的景致側面烘托出來的。6、概括這首詩的主旨?答:全詩記述了主人公尋找伊人的經過,抒發(fā)了追尋不得的惆悵感受,塑造了一個情真意切,執(zhí)著追求,堅守信念的人物形象。三、★《式微》【原詩】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譯文】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作者】《詩經》,原稱《詩》,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所以又叫《詩三百》。相傳孔子曾整理過這些詩并用來傳授弟子,后來被尊為儒家的經典之一,稱為《詩經》。《詩經》的“六義”三大基本內容:“風”:指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民間歌謠?!把拧保悍执笱拧⑿⊙?,大部分是貴族作品?!绊灐保菏亲趶R祭祀用的樂歌及史詩。三大表現手法:“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敘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引出)】【背景】相傳中國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應了社會現實的詩歌。【主題思想】本詩描寫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親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詩抓住天色將晚這一瞬間的感觸,一連串的疑問、質問,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有對親人泥水霜露中的關切,有對“君”的行為的怨怒?!举p析】式微,式微,胡不歸”起調: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詩人緊接著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意思是說,為了君主的事情,為了養(yǎng)活他們的貴體,才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短短二章,寥寥幾句,受奴役者的非人處境以及他們對統(tǒng)治者的滿腔憤懣,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在藝術上,這首詩有兩個特點。一是以設問強化語言效果。從全詩看,“式微,式微,胡不歸”,并不是有疑而問,而是胸中早有定見的故意設問。詩人遭受統(tǒng)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傾吐心中的牢騷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則易于窮盡,采用這種雖無疑而故作有疑的設問形式,使詩篇顯得宛轉而有情致,同時也引人注意,啟人以思,所謂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韻腳烘托情感氣氛。詩共二章十句,不僅句句用韻,而且每章換韻,故而全詩詞氣緊湊,節(jié)奏短促,情調急迫,充分表達出了服勞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們日益增強的背棄暴政的決心。【習題】一、 理解性默寫:1、《式微》中借女子之口道出詩人遭受統(tǒng)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怨言的句子是: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二、 選擇題:1、下列對《式微》詩句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這是一首勞役者的悲歌,以詠嘆的方式、質問的語氣,借事抒情,堪稱“饑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經典之作。全詩重章換字,押韻和諧。體現了一唱三嘆、余味無窮的特色。全詩在反復中強化,在疊加中升華,表情達意,痛快淋漓?!妒轿ⅰ吩姸潭?2個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種變化,工整與靈活相整合,參差錯落,能極力地表達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分析:D不是感情的“起伏”,只是表達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對貴族統(tǒng)治者壓迫勞動者的不滿。2、下列對《式微》賞析有誤的一項是(B)詩歌第一章,短短四句,寥寥數字,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處境以及他們對統(tǒng)治者的滿腔憤漠刻畫出來了,給讀者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笆轿⑹轿?,胡不歸”的疑問形式,使詩篇顯得宛轉而有情致,同時也引人注意,啟人深思,所謂不言怨而怨自深矣。詩歌句句用韻,且每章換韻,全詩結構緊湊,節(jié)奏短促,情調急迫,充分表達出服勞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們日益增強的背棄暴政的決心。這是一首勞役者的悲歌,以詠嘆的方式、質問的語氣,直抒胸臆,堪稱“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經典之作?!窘馕觥緽“式微式微,胡不歸”是一種無疑而故作有疑的設問形式。三、 賞析題:1、 式微式微,胡不歸?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結合詩意簡要分析。答:設問的修辭手法,從全詩看,“式微式微,胡不歸?”不是有疑而問,而是故意設問,采用這種雖無疑而故作有疑的設問方式,使詩篇顯得宛轉而有情致,同時也引人注意,達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2、 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受奴役者的非人處境以及他們對統(tǒng)治者的滿腔憤懣之情。3、 這首詩主要敘寫了什么內容?答:詩人遭受統(tǒng)治者的壓迫,夜以繼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傾吐心中的牢騷不平。4、 這首詩主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答:采用了反問、隱喻、互文等多種修辭手法,情感表達婉轉而有情致。四、 《子衿》【原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譯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v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難道就不給我寄傳音訊?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縱然我不曾去看你,難道你就不能到我這來嗎?走來走去張眼望啊,在這高高的觀樓上。一天不見你的面啊,好像已經有三個月那樣長!【作者】《詩經》,原稱《詩》,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所以又叫《詩三百》。相傳孔子曾整理過這些詩并用來傳授弟子,后來被尊為儒家的經典之一,稱為《詩經》?!对娊洝返摹傲x”三大基本內容:“風”:指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民間歌謠?!把拧保悍执笱拧⑿⊙?,大部分是貴族作品?!绊灐保菏亲趶R祭祀用的樂歌及史詩。三大表現手法:“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敘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引出)】【背景】關于此詩的背景,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歌者熱戀著一位青年,他們相約在城闕見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來回走動,埋怨情人不來赴約,更怪他不捎信來,于是唱出此詩寄托其情思。主題思想】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表達了其思念之情,渴望與意中人來往相見的感情,表達了深沉的思念?!举p析】這首詩寫一個男子在城樓上等候他的戀人。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扒嗲嘧玉啤保扒嗲嘧优濉?,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由于子衿是當時學子的服裝,可見他和他是同學關系。對方的衣飾給他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他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他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近人吳闿生云:“舊評:前二章回環(huán)入妙,纏綿婉曲。末章變調?!保ā对娏x會通》)雖道出此詩章法之妙,卻還未得個中三昧。全詩五十字不到,但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目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于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主人公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劃他的心理活動上,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問、又不見影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tài),令人生出無限想像,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白,則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心理描寫手法,在后世文壇已發(fā)展得淋漓盡致,而上溯其源,本詩已開其先。所以錢鐘書指出:“《子衿》云:‘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子寧不來?'薄責己而厚望于人也。已開后世小說言情心理描繪矣?!薄玖曨}】、理解性默寫:1、 通過夸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詩人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的詩句是:“一日不見,如三月兮”2、 運用假設語氣、讓步的姿態(tài)做出強烈反問的兩句是:“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縱我不往,子寧不來?”二、 選擇題:1、 下列對《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表現了這位熱戀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摯感情。約會不遇,失落惆悵,不可遏止。愛之既深,責之必切。對于他的失約,她也許想到種種原因,但無論如何難以諒解。兩句“縱我不往”,以質問的語氣、討伐的姿態(tài),做出了強烈的指責。這是一首古老的戀歌,跌宕起伏,纏綿悱惻,婉轉動人,即使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歲月,讀來仍能產生共鳴。分析:C以假設的語氣、讓步的姿態(tài),做出了強烈的反問。2、 下列對《子衿》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詩中兩句“縱我不往”,以假設的語氣、讓步的姿態(tài),做出了強烈的反問。“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使她念念不忘,可見其相思之深。末尾的內心獨白,通過對偶的修辭手法,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主人公強烈的情緒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全詩共三章,采用倒敘手法,運用大量的心理描寫,將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焦灼萬分的情狀刻畫得栩栩如生?!窘馕觥緾末尾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而非對偶。三、 賞析題:1、這首詩采用了怎樣的敘述手法?從結構上看,具有怎樣的特點?答:全詩采用倒敘手法。從結構上看,詩歌的前兩章具有重章復沓的特點。2、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有什么含義?答: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可望穿秋水,不見人影。濃濃的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最后一句的含義是: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地走個不停,覺得雖然只有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漫長。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咀g文】三秦之地護衛(wèi)著巍巍長安,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蜀川。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咀髡摺客醪?50—676),字子安,絳(ji?ng)州龍門人。年十四舉幽素科,授朝散郎,時諸王好斗雞,他為沛王寫了向英王雞挑戰(zhàn)的檄(xi)文,觸怒唐高宗。后任虢(guo)州參軍,犯死罪,遇赦革職。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驚而死,年僅27歲。有《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詩偏于描寫個人生活,亦有抒發(fā)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世族不滿之作,風格較為清新。除本文外,《滕王閣序》亦膾炙人口。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一起倡導文學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颈尘啊窟@首詩約作于乾封元年至總章元年(666-668),此時作者正在京城長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職,豪氣滿懷、積極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時的思想核心。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詳。少府,是當時對縣尉的通稱。此時,這位姓杜的少府將到蜀州去上任,王勃設宴為他送行,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蜀州,在現今四川省,州府在崇慶縣。兩人一起走出了長安城,來到分手的地點,心中有話,但卻相對無言,只好觀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離情別緒?!局黝}思想】此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遠行的留戀之情,同時也勉勵朋友樂觀進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體現了作者寬闊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举p析】這首詩是王勃供職于長安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贈別詩。首聯:“城闕輔三秦,烽煙望五津。”以寫景起興,對仗相當工整?!俺顷I輔三秦”是一個倒裝的句式,其實是“三秦輔城闕”,指長安的城垣宮闕都被三秦之地護衛(wèi)著。這一句一掃以往送別詩常有的蕭索黯淡之象,起筆雄偉。下句“風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泛指蜀川。這里詩人用一個“望”字跨越時空,將相隔千里的兩地連在一起?!帮L煙”在此起了渲染離別氣氛的作用,從而引出下句。頷聯:“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边@是詩人在直抒胸臆。詩人并沒有接著敘寫離情別緒,而是筆鋒一轉,轉而說你我都是遠離故土的宦游之人呀,彼此間應該都能體會這種心情的吧。也許是思緒太多,也許是無從說起,詩人在此有意略去了對眾多思緒的敘寫,而留下一片空白讓讀者去填補,增加了無限想象的空間。離別總是傷感的,但詩人并未停留于傷感之中,頸聯筆鋒一蕩,意境又開闊了起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似受曹植“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的啟發(fā),但曹植句強調志在四海,而王勃句強調友人間重在知心,天涯相隔也會是像相鄰一樣。這句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早已成為千古名句。尾聯緊跟前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彼蛣e常常在分岔路口分手,“歧路”又一次照應送別之意。這句是詩人在即將分手之時勸慰杜少府之語,不要在分手之時抹眼淚了,像小兒女一般,只要心心相印,遠在天涯,不也如近在咫尺一般么?這首詩充分流露了詩人曠達的胸襟與對友情的誠摯。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代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玖曨}】一、 理解性默寫: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達作者送別友人時曠達胸懷和真摯友情,可用來鼓勵和安慰朋友,表達幾千年人們心聲的名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2、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敘將別之時,氣勢宏偉,已寓不必傷別之意,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調的詩句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為離別而傷感的詩句是: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二、 選擇題:1、 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A、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 第一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第二句則把讀者的視線引向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C頷聯是說,詩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聯緊承頸聯而來,詩人勸慰杜少府,不要在臨別之時像小兒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淚。分析:C不是詩人去外地做官,而是友人去外地。2、 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D)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首聯第一句點出送別的地點,第二句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了杜少府即將赴任之地。頷聯寫離情別意,重在點出相同之處,即同為宦游人。尾聯緊承頸聯而來,詩人嫌棄杜少府在臨別之時像小兒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淚。分析:D、”嫌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3、 對《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望”字將送別地點與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聯系起來了?!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表現了依依不舍的傷感之情?!昂却嬷海煅娜舯揉彙备挥谡芾?,隱含好男兒志在四方的意思。這首詩,通過送別友人,表現了詩人寬闊的胸襟、真摯的情誼和對友人的深情慰勉。分析:B作者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4、 選出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誤的一項(D)首聯語句工整,寫得十分壯闊。在寫景中抒情,暗示了與友人從此天各一方,會面很難。頷聯寫離情別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頓和相互之間的友誼。頸聯道出了惜別之意,既寬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寫出彼此情誼之深。尾聯委婉地批評了友人傷心落淚的舉動,間接反映了詩人郁悶,惆悵的情懷。分析:D沒有批評友人的意思。而是勸慰友人不要像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5、 下列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B)首聯中的“望”字是詩人的想象,拓寬了詩的意境,使讀者的視野一下子鋪開,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兩地的距離。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有哲理。詩歌表達了詩人的豁達情懷,也蘊含詩人黯然銷魂的感傷情調。這是一首別開生面的送別詩。詩人抒寫惜別之情,勸慰友人只要彼此間存在著真摯的友情,就不必為離別而悲傷。【解析】B.頜聯沒有表現悲傷的感情。6、下列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首聯寫出了送行的地點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寫景氣勢宏偉。領聯寫對友人的安慰:彼此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傷之情油然而生。頸聯一掃離情別緒,代之以豁達樂觀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安慰。尾聯承上作結:同為宦游,彼此間友誼深厚,即使分隔兩地也近若比鄰,故分別時不應有兒女之態(tài)。【解析】C詩歌并沒有表現任何感傷的情調。三、賞析題:1、 賞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聯中的“輔”字和“望”字。答:一個輔字是輔佐、護衛(wèi)的意思,形象生動的寫出了三秦大地護衛(wèi)著長安的景象,氣勢宏偉,使詩歌開篇意境開闊;一個“望”字,將相隔萬里的長安與蜀地聯系起來,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2、 賞析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答:尾聯承接上聯意緒,以勸慰友人作結,希望朋友擺脫離愁,滿懷信心地踏上新旅程,點出“送”的主題。流露了作者真摯的友情和曠達的胸懷。3、 試分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的原因。答:1運用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2抒發(fā)了自己對友人的真摯感情和惜別之情,表現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3道出了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4一改送別詩離愁別恨、傷感低沉的傳統(tǒng)情調,寫得昂揚樂觀、積極向上,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為千古名句。4、 請任選角度,賞析尾聯“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答:尾聯永接上聯,以勸慰友人作結,希望朋友擺脫離愁,滿懷信心地踏上新旅程,點出“送”的主題,表達了真摯的情意和曠達的胸懷。六、《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原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譯文】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云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與槳,圣明時代閑居委實羞愧難容??粗切┐贯灥娜酸灥敏~兒上鉤,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咀髡摺棵虾迫唬?89?740)唐代詩人,漢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并陳稱“王孟”。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少年主要在家閉門苦讀,四十歲時,前往長安,渴望出仕,但長安之行,求官失敗,除贏得詩壇盛名之外,失意而歸,游歷與于吳越?!颈尘啊俊锻赐ズ洀堌┫唷穼懹谔菩陂_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局黝}思想】這是一首借觀洞庭湖而脫意的干謁詩.詩中描寫洞庭湖的浩蕩氣勢,寄托著希望張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現出作者積極用世的思想。【賞析】詩人選取洞庭湖為切入點,首聯描寫洞庭湖全景?!鞍嗽潞?,涵虛混太清”,八月秋高氣爽,浩闊無垠的湖水輕盈蕩漾,煙波飄渺。遠眺碧水藍天,上下渾然。一個“混”字寫盡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雄渾壯觀,表現了一種汪洋恣肆、海納百川的意境。頷聯描寫湖水聲勢?!皻庹粼茐魸桑ê吃狸柍恰?,寫云夢澤水汽蒸騰,岳陽城受到洞庭湖波濤的搖撼。句式對仗工整,意境靈動飛揚,表現出大氣磅礴的氣勢。一個“蒸”字寫出了云蒸霞蔚、龍騰虎躍、萬馬奔馳之勢;一個“撼”字,筆力千鈞,如同巨瀾飛動、“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場景,然而, “岳陽城”又被壯闊的湖水所擁抱。這使讀者比物聯類:一座古城與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況是一個人的力量。如果沒有湖的涵養(yǎng)、滋潤,就不會有百草豐茂、萬樹花開的美景。這里妙筆生花,一語驚人,是千古名句。頸聯轉入抒情?!坝麧鸁o舟楫,端居恥圣明”,這兩句采用了類比的手法,先說詩人自己本想渡過洞庭湖,卻缺少舟和槳,詩人以“無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從政而無人接引賞識。后一句中一個“恥”字,道出躬逢盛世卻隱居無為、實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還是說明詩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薦舉出仕。 “欲濟”而“無舟楫”,比喻恰當,婉曲傳旨。尾聯化用典故,“卒章顯志”。喻指詩人空有出仕從政之心,卻無從實現這一愿望,這是對“頸聯”的進一步深化。“垂釣者”比喻當朝執(zhí)政的人,這里指張九齡,懇請他薦拔;“羨魚情”喻從政的心愿,希望對方能竭力引薦,使詩人的愿望得以實現,活靈活現地表達了詩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難以啟齒的復雜心理??傊?,詩人那種有志難酬、不得已而為之的難言之情“逸”于言表??傊褪窍氘敼?,又清高不好意思開口?!玖曨}】一、理解性默寫:1、《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形象地描繪出洞庭湖壯闊氣勢的句子: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2、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含蓄的表達了詩人求仕之心,隱喻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希望有人引薦,積極出仕的詩句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3、《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描寫洞庭湖波瀾壯闊的名句是: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4、《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表達渴望出仕而無人引薦的句子是: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二、選擇題:1、對《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D)A、 "八月湖水平"寫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靜.B、 "波撼岳陽城"描寫了岳陽城搖搖欲墜的景象.C后兩聯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愿望.D全詩委婉表達了作者希望一展才華的政治抱負.分析:A、不是湖水平靜,而是水漲與岸齊平。 B、是氣勢磅礴。C希望引薦自己,施展政治抱負。2、 對《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頷聯“氣蒸”寫出了湖的廣闊浩大,蓄積豐厚。 “波撼”襯托湖的澎湃動蕩,力量巨大。這兩句寫出了洞庭湖的廣大與活力。這是一首干謁詩,目的是為了得到對方的賞識和錄用,但其寫景有獨到之處,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坝麧鸁o舟楫”寫詩人想渡湖水投靠張丞相卻沒有渡湖的車輛和船只。尾聯兩句是比喻詩人想做官而沒有途徑。分析:C想讓張丞相為自己引薦,讓自己做官。3、 對詩句解說不當的一項是:(B)A、 涵虛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寫出水天相接的景象。B、 欲濟句中的濟即渡,這句是說湖大浪高,欲渡不能。C端居句中端居即閑居,圣明指當時的太平盛世。D、最后兩句中借用了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古語。分析:E缺少渡水的舟船。4、 下列詩句中描寫洞庭湖景象的是:(C)A.大河上下,頓失滔滔B.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生日向西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D.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分析:“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唐杜甫的《登岳陽樓》。5、 對此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C)A、 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后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B、 二聯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C三、四聯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fā)了有心出世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D這首詩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但在語言運用上卻十分委婉、含蓄。分析:C抒發(fā)了詩人有心出世卻無人引薦情感,希望張九齡引薦。6、 下列對《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前四句寫景,扣“望洞庭湖”之題;后四句抒情,表“贈張丞相”之意。領聯是描寫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氣蒸”顯浩闊,下句以“波撼”顯氣勢。頸聯以欲渡無舟、欲釣不能抒發(fā)了有心出仕卻無人賞識的憂憤不平。詩歌意在表達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的心意,但表達卻十分委婉、含蓄?!痉治觥緾頸聯中的“恥”意指自己不能出世有愧于天子;尾聯中的“羨魚情”表現了希望能得到張九齡引薦,毫無憂憤之意,所以 C錯誤。三、賞析題:1、 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是什么?請具體分析。答: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是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前半首寫洞庭湖,既是為了扣題,寫洞庭湖的壯麗,也是為了起興,為表現求薦出仕的主題做鋪墊。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薦,喻出仕的途徑;以垂釣者隱指官吏;以羨魚喻對仕途的向往:又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弦外之音,隱含求仕之意。2、 這首詩的頷聯為世人傳誦,成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的妙處。答:運用對偶的修醉手法,描寫了云夢澤水氣蒸騰,洞庭湖波濤洶涌,搖撼岳陽城的景況,表現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和雄偉氣勢。 (或:從視覺、聽覺和觸覺角度描繪了洞庭湖雄渾壯闊的博大氣勢,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豐富的貯蓄,“撼”字襯托出洞庭湖的浩闊激蕩,氣勢宏大。 )3、詩人是如何表達自己情感的?請結合詩句予以簡析。答:①詩人面對波瀾壯闊的洞庭湖發(fā)出“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的感慨,借雙關,委婉地表達了自己想做官而渴望有人引薦的心愿。②尾聯用典故,巧設喻,表達出詩人希望張九齡引薦自己出仕,為國效力的情感。③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渡,再以“垂釣者”“羨魚情”設喻作結,委婉表達渴望得到引薦,為國效力的思想感情。七、《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原詩】八月秋咼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咼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譯文】八月秋深狂風大聲吼叫,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明目張膽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里去了。我費盡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著拐杖獨自嘆不久后風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樣黑,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布質的被子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個屋子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雨點像下垂的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后我的睡眠時間就很少了,長夜漫漫屋子潮濕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喜笑顏開,房屋遇到風雨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稱杜拾遺、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杜工部集》,與李白并稱“李杜”,又因有別于杜牧,亦稱“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郁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后世詩人影響極大,他被譽為“詩圣”。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背景】《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親戚朋友幫助維持生活。這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邊找到一塊荒地,蓋起了一間茅屋,總算有了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篇?!局黝}思想】這首詩通過描寫個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并推己及人,表現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寬廣胸襟和濟世情懷。它表達了詩人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举p析】這是一首敘事詩,著重敘述自己的茅屋為秋風刮破的過程以及因此遭受到的風雨之苦??煞譃槿龑印G拔寰錇榈谝粚?,寫天氣、環(huán)境的惡劣。寒冷的深秋,北風掀破了自家簡陋的茅屋頂,并把茅草撒向天空。冷天遇上屋破,真是不幸。作者卻又細致地描寫那茅草在天空中飛飄的情景,幽默中表現了他的無奈。他昂首關注著那茅草的去向,打算待它落下來的時候再撿回來,為下面的情節(jié)埋下伏筆。第六到第十句為第二層,寫茅草被搶。這節(jié)描寫很有趣,實際是作者暮年的自我嘲諷。他走到池塘邊想撿回落下來的茅草,可偏偏有幾個小孩子與他作對,搶了他的茅草,跑進竹林里去了。作者年老,當然追不上他們,喊他們又裝聽不見,只好拄著拐杖搖頭嘆息。從第十一到第十八句是第三層,寫生活慘狀。風停了,天黑了,卻又下起雨來一一真是屋漏偏遭連陰雨,沒處去,沒處躲,其慘狀可想而知。這一節(jié)中作者捎帶敘述了自己近年來的生活狀況:破被子蓋了多年,冬天冷得像鐵;自從戰(zhàn)亂開始就擔驚受怕,東躲西藏,沒有睡過好覺;現在屋子里雨腳如麻,又冷又濕又黑,孩子也跟著遭罪!從第十九句到結尾是第四層,這一曾全是議論。作者以己推人,心憂天下,想到寒士,同情人民,使詩歌具有了廣泛的社會意義,升華了主題。其中安得…歡顏”一句既是作者的愿望,也是對不公平社會的控訴。撫今追昔:從杜甫生活的唐代至今已越千年,仍然沒有解決 大庇天下寒士的問題。從前是因為缺少,所以杜甫長嘆安得廣廈千萬間”,而現在高樓大廈已經過剩,出現無數空置的、黑燈瞎火的鬼城,老百姓仍然沒有房子??!已經現代化,已經二十一世紀,大批天下寒士多苦顏!這難道不能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嗎?【習題】一、理解性默寫: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主旨句、表現詩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的詩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2、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表達作者博大胸懷、作者的濟世情懷,舍己為人的獻身精神,表達他曠達胸襟的詩句是: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詩人無可奈何的詩句是: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4、《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群童頑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5、 描寫秋天凄涼氛圍的語句: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二、選擇題:1、 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理解不正確的一向是: (D)A、 這首詩寫的是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詩人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感。B、 這首詩可分為四節(jié)。第一節(jié)五句,句句押韻,“號”、“茅”、“郊”、“梢”、“坳”五個開口呼的平聲韻腳傳來陣陣風聲。C“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逼饎菅该?。“風怒號”三字,音響宏大,讀之如聞秋風咆哮。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從而使下一句不僅富有動作性,面且富有濃烈的感情色彩。D“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意謂: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盜賊!表現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憤懣心情,要告到官府里去辦罪。分析:D表現了詩人的窮困潦倒,為下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作鋪墊。2、 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理解不正確的一向是: (C)A、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B、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兩句,從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展到戰(zhàn)亂頻仍、殘破不堪的國家。詩人憂國憂民,加上“長夜沾濕”,難以入睡。“何由徹”和前面的“未斷絕”照應,表現了詩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C、這首詩,詩人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希望博得人們對他的同情。D“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此表現得淋漓盡致。分析:C、這首詩,詩人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3、 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本詩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聯想到安史之亂以來的萬方多難而寫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岸眄曪L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預示大雨將至,烘托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皨蓛簮号P踏里裂”一句表現出詩人對孩子在窘迫處境下還這么嬌氣頑皮的厭煩?!昂斡蓮亍焙颓懊娴摹拔磾嘟^”照應,表現了詩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分析:C“嬌兒惡臥踏里裂”意思是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這不僅是寫布被又舊又破,而是為下文寫屋破漏雨蓄勢。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這首詩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風吹破引發(fā)感慨而寫下的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詩人對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進竹林的行為無可奈何,只好拄杖歸來,獨自嘆息。C.布衾如鐵,屋漏床濕,雨腳如麻.長夜難眠,表現出詩人窮困苦痛的生活狀況。這首詩最后一段運用敘述抒情的表達方式,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分析:D最后一段主要運用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5、下列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的鑒賞有誤的一項是 (A)本詩的前兩句中,一個“怒”字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秋風氣勢之猛。“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兩句是激憤之詞,詩人因貧困面對大風刮走的茅草心急如焚,“群童”因貧困而冒風抱走不值錢的茅草。“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兩句從眼前的處境想到安史之亂的種種痛苦,讓人想到“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兩句詩。全詩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和博大寬廣的胸襟?!窘馕觥緼錯誤?!芭笔菙M人修辭而不是比喻。三、賞析題:1、 結合詩歌內容,談談你對“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句的理解。答:詩人希望眼前能突現這樣的房屋,來溫暖天下寒士,他寧可獨受茅屋,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表達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2、賞析詩句“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答:該句主要運用了一系列動詞,通過“卷”、“飛”、“渡”、“灑”、“掛罥”、“飄轉”組成了一幅幅鮮明的圖畫,生動形象地寫出暴風對茅屋的肆虐,表現出作者生活處境的艱難以及焦灼苦悶心情。3、 為什么用“怒號”而不用“猛烈”或是“兇猛”等詞語呢?答: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寫出風勢之大,風力之猛和風之無情,富有濃烈的感情色彩。4、 “卷”和“吹”相比較,在描寫風之猛烈上哪個詞更好?答:“卷”字好。既形象又有力度。5、 第一段中還有哪些動詞用得好?好在哪里?答:“飛”——“灑”——“掛”——“飄轉”——“沉”;刻畫了茅草隨風飄飛的動態(tài)場面,形象表現了秋風破屋的慘狀,流露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焦灼之情,也從側面寫出詩人艱難窘迫的處境。6、第三段中,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答:“雨腳如麻”的“麻”字說明雨點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袄渌畦F”中的“鐵”字說明被子很陳舊,很臟——長期顛沛流離,沒有時間洗;或者沒有錢買,只有一床被子,沒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凈凈就不硬了;這說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八、《賣炭翁》白居易【原詩】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咀g文】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斑白十指漆黑。賣炭得到的錢用來干什么?換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蓱z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不值錢希望天更冷些。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曉他急忙駕著炭車軋著冰路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門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兩個騎馬的人是誰啊?是皇宮內的太監(jiān)和太監(jiān)的手下。他們手里拿著文書嘴里稱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jiān)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百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買炭的錢了?!咀髡摺堪拙右祝ㄌ拼F實主義詩人)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颈尘啊俊顿u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宮市也?!卑拙右讓懽鳌缎聵犯肥窃谠停ㄌ茟椬谀晏?806—820)初年,這正是宮市為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有十分的了解,對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來。“宮市”的“宮”指皇宮,“市”是買的意思?;蕦m所需的物品,本來由官吏米買。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連這種米購權也抓了過去,常有數十百人分布在長安東西兩市及熱鬧街坊,以低價強購貨物,甚至不給分文,還勒索“進奉”的“門戶錢”及“腳價錢”。名為“宮市”,實際是一種公開的掠奪?!局黝}思想】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剝削階級肆意剝削的現實,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也同時表現出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賞析】這首詩一開頭就把讀者帶到當時的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 讓讀者看到一個燒炭的老人過著的十分窮苦的生活?!百u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燒炭的老翁連一寸土地也沒有,全部賴以為生的東西,只不過是一把斧頭、一掛牛車,再加上十個被煙火熏黑的手指頭。他沒有妻子也沒有兒女,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南山上伐薪、燒炭,弄得“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勞動的艱苦是可想而知的。這燒炭的老人對生活并沒有過高的要求,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僅僅希望有吃有穿,維持一種最低的生活。按理說,一個人養(yǎng)活自己一個人,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可是就連這樣一個愿望,他也難以實現。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東西,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燒了炭,給別人帶來了溫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卻單薄得可憐。衣服單薄本該盼望天氣暖和,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憂炭賤愿天寒”,他寧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賣一點炭錢。這種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現出賣炭翁悲慘的處境。詩人在賣炭翁這個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勞動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賣炭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平。讀著這首詩,讀者所看到的決不僅僅是賣炭翁一個人,透過他,還能看到有許許多多種田的、打漁的、織布的人出現在眼前。他們雖然不是“兩鬢蒼蒼十指黑”,但也各自帶著勞苦生活的標記;他們雖然不會因為賣炭而受到損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賦稅的重壓下流著辛酸和仇恨的淚水?!顿u炭翁》這首詩不但在當時有積極意義,即使對于今天的讀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習題】一、 理解性默寫:1、 描繪了賣炭老人的矛盾心理:“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2、描寫賣炭翁飽經風霜、孤苦伶仃的勞動者形象的詩句是: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3、 表明賣炭翁貧困的句子是: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4、 揭露了宮市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二、 選擇題:1、下列對《賣炭翁》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币酝饷裁鑼懕憩F了賣炭翁的辛酸勞作?!翱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币孕睦砻鑼懛从沉速u炭翁悲慘的生活境遇。“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币陨駪B(tài)描寫表現了賣炭翁的勇敢反抗?!鞍肫ゼt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币詣幼髅鑼懡衣读藢m使兇殘掠奪的面目。分析:C選項后面應該改為:表現了賣炭翁的無可奈何。2、下列對《賣炭翁》理解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一首諷喻詩,也是一首敘事詩。從題下自注“苦宮市也”,可以看出詩的主題在于揭露唐朝宮市的公開掠奪性。白居易是宋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與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樣都是著名詩人。全詩完整地記述了賣炭老人燒炭、運炭和賣炭的經過,刻畫了賣炭翁受壓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運用敘述,“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則運用說明,全詩筆法簡潔,富有表現力。分析:B選項白居易是唐朝的;C選項賣炭翁不敢反抗;D選項“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則運用描寫。3、 下列對下列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賣炭翁》一詩揭露了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鞍选?、“稱”、“叱”、“牽”,幾個簡潔而有力的動詞,形象地描繪出宮使如狼似虎般的蠻橫掠奪?!笆职盐臅诜Q敕”中的“文書”是行政機構間互相往來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監(jiān)手里卻有“文書”和“敕”,這兩個詞表現了宮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奪?!芭@损嚾找迅摺逼邆€字就直接寫出了賣炭翁在雪地趕車行走的整個過程,形象地寫出了賣炭翁賣炭的艱難困苦:路遠、車重、雪厚、人苦。分析:D選項“牛困人饑日已高”七個字作者并沒有直接寫外灘翁雪地趕車行走的艱難過程,但是卻形象地表現了賣炭翁賣炭的艱難困苦:路遠、車重、雪厚、人苦。4、下列對這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C)這是一首敘事詩,反映了宮市給百姓造成的痛苦,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詩的前六句,點出了勞動場所,刻畫了賣炭翁艱辛衰老的形象。也為后文寫宮使的掠奪罪行作鋪墊。詩中老人駕著炭車在冰天雪地里趕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門外的泥濘中歇息?!皩m使驅將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寫出了老人的無可奈何和百般不舍。分析:C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5、下列對這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D)“伐薪燒炭”強調了賣炭翁勞動生活十分艱辛?!昂嗡鶢I”交代了賣炭翁窮困不堪的生活狀況。“可憐”表現了作者對賣炭翁艱難處境的同情?!霸柑旌蓖怀隽速u炭翁不怕天寒地凍的精神。分析:D寫出了賣炭翁艱難的處境和復雜的內心矛盾。當時正是“夜來城外一尺雪”的寒冬季節(jié),身上只穿著單衣的老翁照理應該盼望著天氣和暖起來,可是他卻巴望著更冷一些,因為天氣一暖,他的炭也就不值錢了。6、下列對《賣炭翁》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這是一首諷喻詩,也是一首敘事詩。揭露了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百u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是記敘,“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是說明。全詩筆法簡潔,富有表現力。“手把文書口稱敕”中的“文書”是行政機構間互相往來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監(jiān)手里卻有“文書”和“敕”,這兩個詞表現了宮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奪。全詩完整地記述了賣炭老人燒炭、運炭和賣炭的經過,刻畫了賣炭翁飽受壓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解析】D.有誤,本詩結尾賣炭翁并沒有反抗。三、賞析題:1、賞析“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一句。答:這一句話運用了心理描寫,細致刻畫了賣炭翁在寒冷的天氣中穿著單薄的衣服卻希望天氣更寒冷的矛盾心理。2、 “翩翩兩騎來是誰”中的“翩翩”一詞表現了宮使怎樣的形象?答:“翩翩“本意是形容輕快灑脫的情狀。這里表現了宮使得意忘形,驕橫無理的樣子,與賣炭翁為生活操勞的凄慘的個人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揭露了唐代“宮市”的罪惡。3、 “宮使驅將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說明了賣炭翁怎樣的心理?答:說明賣炭翁雖萬般不舍卻又無可奈何的心理。4、 全詩反映了圭寸建社會怎樣的情況?答: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橫暴掠奪,反映了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不幸。5、 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本詩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宮市的揭露抨擊 。九、《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原詩】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咀g文】清晨我進入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陽照在山林上。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叢中。山光明媚使飛鳥更加歡悅,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凈心。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作者】常建(708年一765),籍貫邢州(根據墓碑記載),后游歷長安(現在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字號不詳。開元十五年(727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長期過著漫游生活。后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現存文學作品不多,其中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一詩較為著名?!颈尘啊砍=?,唐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弟,太歷時曾任盱眙(今江蘇省盱眙縣)尉。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覽名山勝景以自娛。此詩是詩人游覽破山寺后禪院時所作。詩中著力描寫后禪院景物的幽靜,表現了作者淡泊的襟懷。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齊。禪院,寺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