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題材分類鑒賞_第1頁
詩歌題材分類鑒賞_第2頁
詩歌題材分類鑒賞_第3頁
詩歌題材分類鑒賞_第4頁
詩歌題材分類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0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邊塞征戰(zhàn)詩鑒賞導學一、什么是邊塞詩邊塞詩,以歌詠邊塞風光為主,充分顯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狀況與男兒的豪情壯志。邊塞詩興盛于唐代,與田園詩恰成對比。其興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國力強大,不斷拓展疆域,許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時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視為求取功名的新途徑。而塞外的風光迥異,黃沙、孤城、衰草、胡塵、羌笛、邊月,種種新的生活經(jīng)驗與不同的視野,刺激了寫詩的靈感。其中主要的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王翰等。以岑參、高適為最著名,故又稱岑高詩派。二、邊塞詩派的特色,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1.在詩的風格上,奔放雄偉,慷慨激昂,以氣象雄渾見長;語言有的豪放曠達,有的雄壯悲慨,有的委婉清麗……如:王昌齡的《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2.在詩的體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為主,也有若干七言絕句,因為七言詩句法多變化,適足以顯現(xiàn)慷慨雄渾之氣。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3.在詩的題材內(nèi)容上,以邊塞景色與戰(zhàn)爭場面為主。描寫的景觀有狂風、酷熱、嚴寒、冰雪、大沙漠、慘烈悲壯的戰(zhàn)役、異國情調(diào)的胡樂等。人物多為都護、將軍、單于、胡姬、征人、胡兒。地名則有天山、陰山、瀚海、輪臺、疏勒等。如:涼州詞(王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4.作者均富有浪漫進取的精神,人生觀積極而樂觀。因此詩中充滿了激情和豪興,顯示出充沛的愛國情感。有反映戰(zhàn)爭殘酷、黯然思鄉(xiāng)的一面,更洋溢著馬革裹尸、立功沙塞的雄心。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如: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三、邊塞詩中的常見意象1、邊塞詩中常見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邊關、黃河、長云、雨雪、風沙;2、邊塞詩中常見的戰(zhàn)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長云、戈矛劍戟、斧鉞刀鎩、雁飛鷹揚、箭飛馬走;3、邊塞詩中常見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數(shù)民族)磧西輪臺龜茲夜郎;天山、陰山、受降城、玉門關、關山、陽關、涼州、樓蘭。4、邊塞詩中常見的樂器:羌笛、琵琶、胡笳、蘆管、角、鼓。四、邊塞詩的題材內(nèi)容分類1.邊塞詩可分為三類。一類是頌戰(zhàn),如盧綸的《塞下曲》。一類是反戰(zhàn),如杜甫的《兵車行》、柳中庸的《征人怨》。一類是反映戰(zhàn)況或戌邊生存狀態(tài)。2.邊塞征戰(zhàn)詩最能體現(xiàn)國運的興衰。盛唐:豪邁、爽朗、一往無前。如“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王昌齡),即使是艱苦的戰(zhàn)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中、晚唐:國勢漸衰,昂揚向上的基調(diào)依舊,但悲壯惋傷的成分漸多。如“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保愄眨┧未和馕瓴粩啵瑖y當頭,感情或為報國無門的憤懣,如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或為歸家無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但是不管什么時期的邊塞詩都回旋著愛國的主旋律。五、邊塞詩常見的思想主題

1.抒寫將士殺敵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的豪情

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借孤寂艱苦悲壯的戰(zhàn)爭生活的描寫表現(xiàn)戍邊將土的壯志豪情。李益的《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結束,朝暮馳獵黃河曲。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苯柽吶藲g馬叫的壯麗景象,贊美將士們慷慨激昂,為國獻身的精神和必勝信念。

2.表現(xiàn)與親人的離情別緒,表現(xiàn)思鄉(xiāng)思親的主題。

如岑參的《磧中作》“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痹跓o處投宿的沙漠里行走,更激起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额}苜蓿峰寄家人》“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閨中只是空思想,不見沙場愁殺人?!币约胰说乃寄顏矸匆r征人思鄉(xiāng)的愁苦。

3.描繪戍守戰(zhàn)斗的場面,揭露官兵之間的矛盾,表達反戰(zhàn)主題。

盧綸的《逢病軍人》“行多有病住無糧,萬里還鄉(xiāng)未到鄉(xiāng)。蓬鬢哀吟古城下,不堪秋色入金瘡?!苯琛獋€饑、寒、疲、病、傷的退伍軍人形象控訴了擴邊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體現(xiàn)了詩人對良將的期待,對無能邊將的嘲諷。王維的《老將行》、《隴頭行》貝反映了將軍有功不賞的不平。

4.描繪邊塞的奇異風光與邊陲人民的生活狀況。

邊塞詩人抒發(fā)感情和描寫人物是常用粗獷的筆觸、厚重的色彩描繪出蒼茫雄渾的邊塞風

光作為背景。高適的《營州歌》“營州少年厭原野,皮裘蒙茸獵城下。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描寫了營州少年習慣原野生活環(huán)境,表現(xiàn)邊地少數(shù)民族的騎射生活。《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關山?!泵鑼懥诉吶推綄庫o開朗壯闊的景象。六、邊塞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及表達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襯情: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李頎)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王昌齡)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岑參)表達效果:渲染氣氛、烘托情感(正襯:凄清單調(diào)的景——思鄉(xiāng)、幽怨的情,奇異壯闊的景——豪壯、昂揚的情;反襯: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對英勇威猛將士的贊美之情)2.對比: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表達效果:突出和強調(diào)。如用內(nèi)地和邊塞的景物對比,突出邊塞環(huán)境的艱苦。3.虛實結合: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高適)表達效果:運用想像,拓展詩歌內(nèi)容,形成時空的對比。4.用典故: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王維)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李頎)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ǜ哌m)表達效果:使詩歌內(nèi)容凝練、含義深刻。七、邊塞詩的風格或奇麗峻峭,雄渾挺拔;或清新幽雅,纏綿悱惻;或慷慨高歌,響遏云天,或低徊淺唱,感慨萬端;或令人熱血沸騰,欲躍馬橫戈,或使人愁腸寸斷,想折戟斷刀……八、邊塞詩鑒賞技巧邊塞詩的鑒賞,應該注意以下三個方面:1.把握時代特征,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邊塞詩是時代的產(chǎn)物,也是最能體現(xiàn)國運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對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對體會作品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幫助的。詩評家常稱贊“盛唐之音”,邊塞詩正是構成“盛唐之音”內(nèi)容的一個基本方面。2.推敲作品中蘊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邊塞詩題材的興起,是與詩人們的生活范圍有所擴展緊密關聯(lián)的。有對建工立業(yè)的渴望:“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有報效國家的激情:“誓欲成名報國,羞將開口論勛”(張說)。不少詩人在塞外軍營生活多年,如高適、岑參、李益等,他們的邊塞詩中的內(nèi)容幾乎涉及到了邊塞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我們還要體會到,躍動于邊塞詩中的種種矛盾:慷慨從戎和久戍思鄉(xiāng)的矛盾;衛(wèi)國激情和艱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將和獻身精神的矛盾等等。3.體會不同的藝術風格

在大量邊塞詩中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風格也很不一樣,有的豪邁曠達,如前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有的雄奇壯美,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的豪壯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有的委婉清麗,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只有通過對詩歌字句的細細體會,才可能準確領會到由于不同時代、不同內(nèi)容,以及不同詩人的不同藝術素養(yǎng)、反映在邊塞詩這個大主題下異彩紛呈的不同藝術風格。千古興亡多少事——懷古詠史詩鑒賞導學一、詠史懷古詩簡介詠史懷古詩: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詠史與懷古都是以歷史題材為詠寫對象,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歷史事件的成敗等,發(fā)表議論、或抒發(fā)感慨,或者借古以諷今,或者發(fā)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側(cè)重,詠史詩多針對具體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懷古詩多是登臨舊地有感而發(fā)之作。懷古詞中的“古”,是指一種古跡,懷古詞是抒發(fā)跟特定的古跡相關的古人古事的憂思。因此,懷古又往往跟登臨主體結合在一起。在藝術表現(xiàn)上,往往要寫景,要寫這個古跡的地理環(huán)境、景物景觀。詠史詞可能是針對一個歷史事件,可能是針對一個歷史人物,直接寫作者的思考、態(tài)度,不一定要寫景,不表現(xiàn)現(xiàn)在的時空場景。二、典型詠史懷古地點金陵:石頭城、臺城、六朝舊事、后唐遺事、烏衣巷、朱雀橋、西塞山歷史名城南京,在漫長的歲月中曾經(jīng)有過很多名稱,其中最響亮的名字莫過于“金陵”了。時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別稱。南京早在我國唐宋以前就稱“六朝古都”。所謂“六朝”是指:(1)三國吳。孫權稱王,定都建業(yè)(今南京)。(2)東晉。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晉皇族司馬睿被擁戴在建康(今南京)當皇帝,建立東晉政權。(3)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稱“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應天(今南京)、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①石頭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頭山。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孫權改秣陵為建業(yè),在金陵邑故址石頭山上修筑石頭城,內(nèi)設石頭倉、石頭庫,以存儲軍械、糧食等物資。石頭城南建烽火臺,為軍事重鎮(zhèn)。東晉義熙年間,以磚筑城,建"入漢樓",仍為軍事重鎮(zhèn)。唐末再修石頭城,依山筑城,因江為池,形勢險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稱。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將其圍在城內(nèi),今城垣尚存,烽火臺、征虜亭遺跡尚可尋。唐代以后江水日漸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頭城便開始廢棄,故中唐詩人劉禹錫作《石頭城》一詩云:“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痹娙斯P下的石頭城,已是一座荒蕪寂寞的“空城”了。②臺城,古城名,本來是三國時吳國的后苑城,東晉時改建,遂成為南朝臺省和宮殿所在地,所以叫臺城。故址在今江蘇南京雞鳴寺南。③“玉樹”,指《玉樹后庭花》曲,為南朝最末一個帝王陳后主為其愛妃張麗華所制,一向被當作六朝荒淫的一個標志。④南唐在中主李景的后期就面臨周、宋的威脅,國勢日弱,終至委靡不振。這些沒落小王朝的君臣,既不能勵精圖治,振作有為,即使還強歡作樂,茍且偷安。李煜南唐形勢更岌岌可危。他在對宋委曲求全中過了十幾年茍且偷安的生活,還縱情聲色,侈陳游宴。南唐為宋所滅后,他被俘到汴京,過了二年多的囚徒生活,終于在九七八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毒死。⑤隋宮隋煬帝楊廣建造的行宮?!遁浀丶o勝》:“淮南東路,揚州江都宮,煬帝于江都郡置宮,號江都宮?!薄都螒c一統(tǒng)志》:“江蘇省揚州府古跡,臨江宮在江都縣南二十里,隋大業(yè)七年,煬帝升釣臺臨揚子津,大燕百僚,尋建臨江宮于此。”顯福宮在甘泉縣東北,隋城外離宮。江都宮在甘泉縣西七里,故廣陵城內(nèi)。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煬帝建。十宮在甘泉縣北五里,隋煬帝建。《寰宇記》:十宮在江都縣北五里,長阜苑內(nèi),依林傍澗,高跨岡阜,隨城形置焉。曰“歸雁、回流、九里、松林、楓林、大雷、小雷、春草、九華、光汾”。⑥烏衣巷、朱雀橋:烏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廟文德橋邊,是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烏衣巷得名于三國時吳曾在此扎營,吳兵皆穿烏衣。六朝時,成為東晉名相王導、謝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子都穿烏衣,因此得名。朱雀橋為東晉時建在內(nèi)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橋,在烏衣巷附近,是六朝時代都城正南門(朱雀門)外的大橋,是當時的交通要道。⑦西塞山〔古戰(zhàn)場〕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難攻,并由綿延起伏的黃荊山作依托,成為扼守長江中游的戰(zhàn)略要地。歷史上在此出戰(zhàn)事一百多次。三、詠史懷古詩特點:⒈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⒉寫法上,詠史詩常常運用典故,或?qū)懢?,或?qū)Ρ?,或襯托,或抑揚,或諷刺,或含蓄等等。⒊詩歌的內(nèi)容一般為:描寫此地眼前的衰敗、荒涼、蕭條,或描述歷史事件的經(jīng)過,抒發(fā)感慨;⒋詠史懷古詩詞的藝術特征:(1)“詩”與“史”的結合:文學性與歷史性的統(tǒng)一;(2)“詠史”與“言志”的結合:對現(xiàn)實政治的強烈關注;(3)“古”與“今”的結合:多維的時空組合四、詠史懷古詩常見的主題:常表現(xiàn)為以下三類懷古詩常觸及詩人心靈的最深處,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近年來高考也常涉及此類詩歌。而懷古詩的結構一般是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臨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洛陽、汴京B.發(fā)生過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華清宮、汴河C.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廟:湘妃祠、烏江亭、陳琳墓、李白墳D.特定的歷史朝代: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南唐后蜀等。㈠懷人傷己:1.對比失落型此類懷古詠史詩著眼于個人境遇變化,借古人古事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常常借贊頌歷史上英雄人物的雄才大略、建立豐功偉績或得遇明主或少年得志,以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憤懣。

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在“小喬初嫁”時就立下了令“強虜灰飛煙滅”之大功,可謂少年得志,風流倜儻,而自己人到中年雙鬢染霜,卻功業(yè)無成,“早生華發(fā)”,與周瑜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強烈的對比生發(fā)出濃重的“人生如夢”的感慨,今世之無奈卻只能在清風明月間買醉。故地重游,聯(lián)想古人,關照自己,正是有了這一層自我關照,才使這首詞具有了更為普遍的意義,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這樣,這首杰出的赤壁懷古詞才有了長久的生命。2.同病相憐型此類詩常常是詩人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體現(xiàn)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關照自我,抒發(fā)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或懷才不遇的感傷。(懷古傷己)如賈生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寫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傾談神鬼不談治國之策,實則借賈誼來寫自己的同樣的遭遇,抒發(fā)并強化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㈡懷古傷今借對前朝衰亡、繁華已逝的哀悼,表達對國家命運前途的擔憂,告誡統(tǒng)治者以史為鑒,不要重蹈覆轍;或抨擊當今統(tǒng)治者沉溺享樂、荒淫腐朽。古代詩人的主流是寒士,濟天下拯黎民的理想使他們更多關注在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上。詩人們常借寫古跡、古事來表達對現(xiàn)實的關切、熱情、不滿、警戒。懷古盡管觸點在古,但實際上表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的強烈關注。現(xiàn)實不合理想模式的時候就是懷古最有理由的時候。根據(jù)古跡或古事的現(xiàn)狀可分以下幾類: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懷古詠史,現(xiàn)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fā)盛衰之感傷,獨抒思古之幽情。抒發(fā)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這類詩作或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或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尤其是做為六朝古都、曾經(jīng)繁華一時的金陵更是成為古代詩人們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觸發(fā)了多少人的懷古之情,金陵懷古幾乎成為詠史詩的一個專題。如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借憑吊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2.物是人非型昔日的風景依舊,只是朱顏已改。物是人非給人帶來幻夢似的感覺,不由得讓人做冷靜的思考。例如:①石頭城劉禹錫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全詩通篇寫景:群山仍在,潮水依舊,月光依然,所變者已是“故國”、“空城”、“舊時月”,昔日繁華已化為烏有,全詩基調(diào)凄涼不堪,句句都融合著詩人的故國蕭條之感,令人不勝傷感。②金陵圖

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的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臺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三)理性反思前兩類詩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發(fā)一己之感慨;此一種,作者跳出來,站在歷史的高度,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這些詩作大多是作者在懷古詠史的同時,融進了自己切實的生活感受和獨特的生活體驗,具有強烈個人意識。⒈借古諷今,別有寄托:借古諷今,勸誡今人不要一味貪圖享樂/過度奢侈/窮兵黷武,以免重蹈歷史覆轍(借古諷今)。例如①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解釋:登上高樓憑欄極目,金陵正是一派晚秋的景象,天氣剛剛開始索肅。千里奔流的長江澄澈得好象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峰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夕陽里,江上的小船張滿了帆疾馳,岸旁酒旗迎著西風飄/拂。彩船出沒,云煙淡遠,江洲上的白鷺飛起,這清麗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圖畫也難把它表現(xiàn)。回想往昔,奢華淫逸的生活無休止地互相競逐,感嘆“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亡國悲恨接連相續(xù)。千古以來憑欄遙望,映入眼簾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歷史上的得失榮辱。六朝的風云變化全都隨著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煙霧和衰萎的野草還凝聚著一片蒼綠。直到如今,歌女還不知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后庭》遺曲。這首詞上片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層層表現(xiàn)了“故國晚秋”中江山風物的勝概。下片則以“念往昔、繁華競逐”一句轉(zhuǎn)入懷古,感嘆六朝皆因荒樂而相覆亡繼,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傷時之意,實際上是借歷史警誡當朝統(tǒng)治者不要一味貪圖享受而重蹈歷史之覆轍。2、理性分析,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

例如①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作變換視角,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議論新穎獨特,發(fā)人所未發(fā),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diào)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②讀《三國志》李九齡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huán)。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閑。前兩句說,治國的關鍵在于任用賢才,不能說國家興廢是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運動。三、四兩句用史實來反證"有國由來在得賢"的規(guī)律性認識,說諸葛亮和周瑜一死,西晉滅掉西蜀和東吳就十分容易了。四、鑒賞詠史懷古詩的步驟和方法。1、要弄清史實。詠史懷古詩的題材決定了詩詞的內(nèi)容具有很強的歷史性,因此鑒賞的第一步,就要對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像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地名。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當然,詩詞的注解,有時也能很好地幫我們完成這第一步。2、要體會意圖。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法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xiàn)實的原因或者時觸發(fā)感慨的媒介。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lián)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就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的報國無門,也就是詩人引發(fā)詩思的現(xiàn)實原因。3、要領悟感情。詩人詠史懷古,大致有這么幾種情況: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詩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比欢醢彩瘏s意識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xiàn)實。我們中學里學過的兩首宋詞《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如此。4、要分析寫法。不同的寫法,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fā)的,如清人劉獻庭的《王昭君》,對漢元帝統(tǒng)治的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也有作正反對比,或是側(cè)面烘托。另外,引用典故也是詠史懷古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水光瀲滟晴方好——寫景抒情詩鑒賞導學寫景抒情詩詞,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觀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詩人主觀感情的詩詞。詩人在詩詞中不是直接抒發(fā)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將自己的感情轉(zhuǎn)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帶有感情色彩。詩人帶著有情之眼去觀察景物,以有情之筆去描寫景物,使感情附著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融景,情景交融,渾然無隔。寫景抒情詩詞往往是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情豐意密,深切動人。既然高考大量地考查此類詩詞,我們就要掌握解讀此類詩詞的一些基本的規(guī)律和方法。那么,都有哪些基本的規(guī)律和方法呢?一是一般情況下,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人們的表情達意的方式大多都習慣于用優(yōu)美、絢爛的景物來抒寫高興、快樂的感情,用荒蕪、暗淡的景物來抒寫凄涼、哀傷的感情。所以,解讀時抓住景物特色就可以觸摸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反其意行之,樂景寫哀情,哀景寫樂情。王夫之《姜齋詩話》中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币詷肪皩懓?,用讓人心情愉悅的景物描寫,來反襯人物的悲傷;以哀景寫樂情,用讓人心情悲傷的景物描寫,來反襯人物的歡樂。如《詩經(jīng)·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币酪罈盍篮么荷屓顺磷?,卻是黯然離別之際: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鄉(xiāng)之時!前者是樂景寫哀,后者是哀景寫哀,而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樂的效果。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無奈之下朦朧入睡,卻見伊人人夢來。這里用的也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再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美景卻更讓詩人傷心,這里用的’也是“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不過,以哀景寫樂情的事例比較少見。三是前面寫景,后面抒情。如果是四句詩的話,一般都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這種情況的詩比較容易,暫不多論。四是全詩都是寫景,將情付托于景中。古詩詞中最有名的通篇寫景的莫過于以下三首了: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的《石頭城》以及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景詩詞鑒賞要訣明朝的胡應麟在《詩藪》中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王國維亦云“一切景語皆情語”,因此,在鑒賞寫景詩詞時首先要緣景明情,緊緊抓住“情”這一牛鼻子不放,由此解題,才算進入解題的大門。但僅僅入門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才能登堂入室。一是要領會詩的主題,了解詩人的立意。黃徹在《蛩溪詩話》中曾說過:“昔人論文字,以意為主?!睂懺娞钤~何嘗不是如此?寫景詩詞的創(chuàng)作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不妨先看一看祖詠的《終南望余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痹娙苏驹陂L安的城樓上,遙望終南余雪,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到長安還有許多貧窮的百姓,他們?nèi)币律偈?,能否在饑寒中度過難關。其關心民瘼之意,隱含其中,所以清代的王漁洋稱之為詠雪的“最佳”作品。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詩人并沒有將“意”和盤托出,而是通過最后一句抒發(fā)感慨來透露,顯得十分宛轉(zhuǎn)。唐末詩人羅隱的《雪》中有兩句詩云:“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所表達的主題與之相同,但羅隱的詩句缺乏此詩的含蓄蘊藉,寫得太白,沒有回味。這種詩自然是不會拿來做高考試題用的。立意的問題解決了,寫景詩詞的意境、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可以用張旭《桃花溪》(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出一道題:“詩中所描寫的桃花溪景象表現(xiàn)出詩人對陶淵明“桃花源”的一種什么看法?”就應從立意上來作這樣的回答:“詩人對世外桃源心存疑問,以‘隔野煙’和‘隨流水’寫出了桃源既神秘又虛無飄渺;以‘何處邊’提出質(zhì)疑。”二是要從結構上將寫景詩詞看作是一幅畫,融繪畫欣賞技法于其中。即以王維的《漢江臨眺》為例來加以闡析:其詩曰:“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ひ馗∏捌?,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边@首詩便是作者融畫法于寫景詩的杰作,全詩氣勢雄偉,意境闊大,既富詩情美,又富繪畫美。首聯(lián)寫漢江境域的遼闊,氣勢宏偉,境界壯闊。這是一幅巨畫的背景,詩人以詩家的眼光,畫家的筆法,先勾勒出一個輪廓,充分體現(xiàn)出繪畫的構圖美。中間兩聯(lián)著意寫水勢的浩淼,是這幅巨畫的主畫面。詩人沒有采用一般的形容手法,而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從倒影著手,刻畫出水中的世界。頷聯(lián)先寫江水奔騰東去,雄渾壯麗,以意境取勝。再寫遠處的山色,在遼闊的天宇下,在江濤的霧靄中,若隱若現(xiàn),使人感到似有似無。明朝的王世貞盛贊這聯(lián)詩是詩家語,卻入畫三味。很多古代詩人都樂于效法,如權德輿的“遠岫有無中,片帆煙水上”,歐陽修的“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等,都是由此化出。頸聯(lián)寫兩岸的城鎮(zhèn)倒映水中,遠遠望去就像是浮在江面上;遠去的江水和遠處的天空連成一片,似乎令人感到人間、天上的一切都在波濤中晃蕩,搖動。這樣的水勢,這樣的氣勢,好像是要將一切吞噬。詩人采用繪畫造型藝術對客觀景象作典型的概括、準確的描繪和洗煉的處理,使這幅巨畫富有繪畫藝術的形象美。除了構圖美和形象美外,繪畫藝術中的、色彩美、意境美等,也應懂得。例如,可以用王維《輞川別業(yè)》(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出道題:“這首詩表現(xiàn)出一種怎樣的色彩美?”這一問題該作如何回答呢?應從色彩的角度來考慮,做這樣回答:“詩人使用‘堪染’來突出一個‘綠’字,用‘欲然’來突出一個‘紅’字,紅綠兩色的突出與夸張使盎然春色躍然紙上,極富色彩美?!比且獙W會對古人寫詩填詞時煉字所蘊含的深意的挖掘,做深入淺出的分析。如《終南望余雪》中的“浮”字,就把積雪的終南山寫活了。其實,雪壓山崖時積雪是靜止的,流動的是山頭上的云??稍娙瞬粡脑迫胧謥韺懀鴱难┣腥氩欧项}意。這樣著一“浮”字讓人從云的流動中觀賞到雪的動感,真是妙不可言。再次是“明”字,含蓄地寫出了雪霽后的夕陽,為山頂?shù)姆e雪和樹林抹上了一道亮麗的彩色,整個畫面因此換了個模樣,使終南山有了神秘的色彩,也使這首詩富有詩情畫意。又如從《漢江臨眺》頸聯(lián)中的“浮”和“動”兩個字的使用中,我們還看到了詩人錘煉的功夫,正是因為這兩個動詞的出現(xiàn),才使整個畫面似乎跳動了起來。又如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里的“直”和“圓”,錘煉功夫也十分到家。用《紅樓夢》中林黛玉論詩的一段話來解說,頗為合適而且通俗──“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似是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真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边@種例子在中華詩詞中有不少,平時只要多加留意,仔細品味,自然可以提高這方面的能力。例如可以用王灣《次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出一道題:“這首詩中哪幾個字是詩眼?生動地描述了江潮漲后的什么樣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回答時應這樣考慮:“平”、“失”兩個字寫出水勢,“懸”則寫出了旅途順暢,從所描繪的畫面看,境界開闊,這是要首先想到的,然后依照情景交融回答詩人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這就容易了。其答案曰:“詩眼是‘平’、‘失’、‘懸’三字,生動地描述了水勢浩淼,風帆高懸,意境開闊,是一幅絕妙的畫圖。表現(xiàn)出詩人胸懷的寬闊,表達了征途順利的喜悅之情?!彼氖且I會修辭手法在寫景詩詞中的作用,比喻、夸張是最為常見的,也比較容較難掌握的是擬人,“看似尋常最奇崛”。例如王禹偁《村行》的“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尤其是“數(shù)峰無語”,最有講究。詩人仿佛是說山峰原先是會講話的,強烈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靈,這并不是簡單地運用擬人修辭格。這樣寫看似無理,卻有妙理奇趣,倘若改用“數(shù)峰畢靜”,則味同嚼蠟矣,這須用心體會。又如蘇軾《新城道中》中的“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庇绕涫恰皫X上白云披絮帽”最為奇崛,你看,白云籠罩山頂,仿佛山峰也像人一樣,戴上了一頂白色的帽子,就是王維的名句“白云回望合”與之相比肯定沒有這么形象生動。這種手法在中華詩詞中被廣泛應用,如杜甫的“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李商隱的“暮雨自歸山悄悄”,秦觀的“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憑欄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王實甫的“曉來誰染層林醉,總是離人淚”等。詩人們在寫詩填詞中所用的擬人手法,一言以蔽之,都帶上了自己深深的感情。例如用秦觀《踏莎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可以出這樣一道題:“蘇東坡最欣賞這首詞的結尾兩句,親自把它寫在扇面上,并嘆曰:‘少游已矣,雖萬人何續(xù)!’這是為什么?請你替蘇東坡談一談最欣賞的原因?!被卮饡r必須以帶情式的擬人手法的妙用作理論依據(jù),其答案是:“流水本無情,可詞人卻故意責怪其不留情,不愿留下來陪伴詞人渡過這寂寞難熬的日子,極其含蓄宛轉(zhuǎn)地表達出內(nèi)心的極度痛苦?!蔽迨且鍖懢霸娫~虛實結合手法的運用,這里所說的“虛”指的是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實”則是指作品中所描繪的景物。范晞文的《對床夜語》有個很好的解說:詩詞創(chuàng)作時“不以虛為虛,而以實為虛,化景物為情思,從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難也。否則偏于枯瘠,流于輕俗,而不足采矣。”說的是通過“物化”而表達出來的感情才富有感染力,只要采用化景物為情思的辦法,才能使感情得以鮮明、生動、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達到“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的藝術效果。先從課本里王實甫《長亭送別》中的“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說起,離別之愁是虛的,毫無重量可言,王實甫用“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把它的沉重感一下就鮮明、生動、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中華詩詞不乏這類名句,如李益的“似將海水添宮漏,共滴長門一夜長”,李頎的“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觀的“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等等。這些化虛為實的例句都用了一定的修辭手法,較為淺顯,容易看出。而中學課本中有幾個例子是較難看出的,例如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陸游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金風大散關”,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等,詩人通過事物的排列來顯示,則顯得尤其含蓄,更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以虛筆寫實景的手法很多,有以“問”寫景(王維的“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以夢寫景(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以幻覺寫景(司空曙“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等。例如用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可出如下一道題:“賀鑄有‘賀梅子’之別稱,起因就在這首詞的結尾三句。請深入而簡要地分析一下結尾三句之妙?!苯獯饡r一定要運用虛實結合的理論,作這樣的回答:“妙在使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和博喻的修辭手法,一川煙草表示‘閑愁’無處不在;滿城風絮表示‘閑愁’紛繁雜亂;黃梅雨表示‘閑愁’沒有窮盡。抽象的‘閑愁’被描寫得豐富、生動、形象、真切,而又新奇?!睂懢笆闱轭愒姼梃b賞問答格式例析第一種類型:提問方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提問變體:這首詩歌描繪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正確解答:這類問題,解答思路分為三步:1、再現(xiàn)詩歌畫面2、概括意境特點3、剖析作者情感第一步,考生應用描寫性的語言把詩歌展現(xiàn)的畫面描繪出來,盡量優(yōu)美生動,切忌直接翻譯。第二步,描繪畫面后,用一句簡潔的話語概括這些景物所營造的意境的特點,或清新明麗,或恬靜優(yōu)美,或雄渾壯闊,或孤寂清冷,或絢麗多彩,或生機勃勃,或蕭瑟蒼涼……第三步,根據(jù)這首詩歌的情境氛圍的特點再來剖析詩人的思想感情。剖析時應注意,大部分的寫景抒情詩是以樂景寫樂情(如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或哀景寫哀情(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但還有一類是以樂景襯哀情的,如杜甫《絕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人借清新美好的春景的描寫,透露出羈旅異鄉(xiāng)而思歸的感傷。這類詩單抓景物特征意境氛圍特征是很難把握住作者情感的,但詩題、詩中直接議論抒情的句子、個別透露作者情感的字詞、背景等還是能夠給我們一些提示的。上面那首我們可以抓三、四兩句直接議論抒情的句子。再比如李華的《春行即興》“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我們可以通過抓“自”“空”兩字,體味出春山一路山花爛漫,鳥語婉轉(zhuǎn)的佳境卻無人來欣賞,以樂寫哀,寫出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例1:西樓曾鞏海浪如云去卻回,北風吹起數(shù)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注:鉤疏箔:把簾子掛起。問: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景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簡析之。(6分)答:連天的海浪伴隨著陣陣雷聲洶涌而來,在北風的呼嘯中波浪不斷拍擊堤岸,又咆哮著遠去。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壯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表達了詩人雍容的氣度、開闊的胸襟和坦然面對急風暴雨似的生活的態(tài)度。暴風雨將臨,按常理本當關門閉戶躲避,但詩人卻反而高掛起簾子,敞開窗戶,為的是能飽覽“千山急雨來”的壯觀景象。第二種類型:提問方式:這首詩歌是如何描寫景物的?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在寫景方面有何特色?簡要分析這首詩歌描寫景物的方法。正確解答:這類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1、看寫景的順序:如由低到高、由近及遠、由外而內(nèi)等等,還可以用上俯視、仰望、遠眺、近觀等詞語。2、看描景的角度:如視覺(繪聲繪色)、聽覺(摹聲)、嗅覺、觸覺等,詩人會調(diào)動各種感官來寫景。3、抓住景物的特征,一切景語皆情語。4、看手法:修辭(比喻、比擬、夸張……),表現(xiàn)手法(襯托、對比、動靜結合、虛實相生、點面結合、側(cè)面描寫……)5、看層次安排:如總分、照應6、看詞語的錘煉(動詞、形容詞、有活用的詞)當然在答題時,不必面面俱到,從中選兩三點這首詩歌寫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貼標簽,要結合詩中的詞句來分析。例2:(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題)蘇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問:這首詞在景物描寫方面,有哪些特點?答:(1)描寫視角頗具匠心,從高到低或從上到下(碧云天,黃葉地),由近及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2)突出秋景的鮮明色彩:碧藍的天空,枯黃的落葉,綿長的水波,蒼茫的遠山,連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陽等。(3)抓住典型景物大處落筆,境界開闊,寫景中暗寓離情。例3(2004年吉黑滇川題)木蘭花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注:縠皺:皺紗,此處比喻水的波紋。問: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如何描寫春色的?試對此進行分析。答:春天美景富有層次感:首先看到了東風乍起,春波綠水,波面生紋,如細皺紗;然后是楊柳初醒,嫩黃淺碧,遙望一片青煙薄霧;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噴火蒸霞。春的風光正是這樣一層層展開,故用了“漸覺”一語。第三種類型:提問方式:這首詩歌描寫的景物有何作用?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寫景的目的是什么?正確解答:1、借景抒情、以景襯情。2、點明時間(時令特點)地點(特定環(huán)境、背景)。3、為全詩奠定感情基調(diào)。4、渲染一種氛圍。5、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答題時注意把握詩人的情感或塑造的形象的特征,結合具體的詞句,抓住主要的方面作答。例4:下面是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其一),讀后回答問題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問:詩題為《秋詞》,那么作者在詩中寫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答:詩中的環(huán)境所抒寫的景象都暗合“秋詞”的要求。金井梧桐,秋深葉黃,夜深霜重。作用:①點明題意,向讀者暗示,這是一首宮怨詩;②渲染烘托凄清孤寂氣氛,奠定哀怨感情基調(diào);③烘托人物孤苦抑郁的心境。第四種類型:語言風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diào)婉約……答題格式:找出特色詞語+該詞給人的感受+體現(xiàn)風格答題示例: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zhì)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何人不起故園情——羈旅行役(思鄉(xiāng))詩鑒賞導學羈旅行役(思鄉(xiāng))詩常用意象

月亮:

對月思親,常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李白《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丁香: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李煜《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芭蕉

:常表達孤獨憂愁的離情別緒。李商隱《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梧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凄苦之音。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杜鵑: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鷓鴣

:鷓鴣的鳴聲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一般而言,古代詩歌中的鷓鴣已不是純粹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了。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烏鴉:

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猿啼

:在詩歌中常象征一種悲傷的感情。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常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鴻雁: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趙嘏《長安秋望》:殘星數(shù)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也用來指代書信、音訊。晏殊《清平樂》:“生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不,惆悵此情難寄”。

紅豆

: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日暮:

常用來表現(xiàn)游子思鄉(xiāng)。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落日:

表現(xiàn)遲暮的老年。杜甫《江漢》: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高樓:

借人在樓上或登樓遠眺表現(xiàn)思鄉(xiāng)之情。范仲淹《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達漂泊之意與思鄉(xiāng)之情。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青鳥:

青鳥是傳書的信使。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莼羹鱸膾:

指家鄉(xiāng)風味,借指思鄉(xiāng)之情。辛棄疾《泌園春·帶湖新居將成》: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莼羹鱸膾哉?

沙鷗:

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fā)內(nèi)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白云:

見月懷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詩詞中常表現(xiàn)的情感。

杜甫《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隱者聯(lián)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羈,潔白無瑕,是隱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從已入筆、從對方入筆。1、托物傳情:月、雁、笛、柳2、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除夕、傷春悲秋、日暮思歸等3、觸景傷情: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4、借夢寄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5、對寫法:側(cè)面落筆,不說自己想家,卻說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覺凄涼。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詩人設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懷遠的畫面,憶之深,故望之久,將老妻寫得嬌美動人,也襯出詩人的思之切,愛之深,讀來格外凄惻動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親人在思念談論自己,而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的。6、渲染烘托、虛實結合7、樂景襯哀情:樂景襯哀情。如杜甫的《絕句》,當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zhàn)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的嘆息。但詩的前兩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卻勾畫出一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厚。相見時難別亦難——贈友送別詩鑒賞導學(一)常見送別意象歸納空間意象1、長亭是古人在大道上專為行人休息所設的亭子,人們常在長亭送別,從而使得長亭這一自然景觀常常出現(xiàn)在與送別有關的作品中。2、謝亭又名謝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此送別朋友范云,后來謝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別之地,3、灞陵亭在長安東南三十里處,那里原有一條灞水,又因漢文帝葬在那里,遂稱灞陵,唐代時人們送朋友出長安,常在那里分手;4、南浦一是指專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區(qū)中位于這個地區(qū)南側(cè)的水浦,再一個是指河流的分口處,時間意象黃昏:把離別與夕陽、日暮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濃濃的離情,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說的“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月夜: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朦朧、迷離、蒼涼的,這與深邃悠長、委婉憂傷的離情別緒是一致的;再則,月亮含有思鄉(xiāng)、思親、多情的象征義,因而詩人常借月抒懷。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對秋景的注視中感覺到時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暫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對現(xiàn)實失望,對前途悲觀。遇秋而愁已成為古代文人的一種普遍文化心理。環(huán)境意象柳:⑴.千絲萬縷的柳條、紛紛揚揚的柳絮隨風舞動與離人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非常相似。⑵.“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⑶.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愿友人在異地他鄉(xiāng)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酒:古人離別多設宴,故許多離別詩,都飄散著酒香,酒里充盈著親情、友情、故園之情、感時之情。春草和流水:詩人常以連綿不斷、遠接天涯的春草和流水來比喻無窮無盡離愁,如李煜的《清平樂》中“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歐陽修的《踏莎行》中“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楊花(柳絮)——飄忽不定——離愁別緒——游子思婦、好友相別楊花,暮春時節(jié),漫天飛舞,飄飄灑灑,給人一種飄忽不定、漂泊不歸的感覺,最容易勾起離別者的愁緒。楊柳(柳、楊)——“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纏綿悱惻,離愁別緒——送別懷人“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諧,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別之情。古人取其義表示眷戀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贈別”的習俗。大雁(雁、飛鴻)——雁姿雄壯,春秋遷徙,鴻雁傳書——雄渾悲壯,思鄉(xiāng)之情,書信來往——壯士、游子、懷人。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愁和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鴻雁傳書。我國古代有“鴻雁傳書”的故事,故鴻雁在古代詩文中常代指書信。杜鵑(杜宇、布谷、子規(guī))——叫聲凄切——悲涼凄清——憂愁憂思、羈旅思歸(1)杜鵑花則傳為杜鵑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鵑啼血來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離愁的寄托。中國幾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經(jīng)把杜鵑鳥定位為一種悲鳥,一種悲愁的象征物。(2)由于其叫聲古人認為有“不如歸去”的意象,又與思鄉(xiāng)念家的情感相連。酒——促人亢奮,引人抒懷——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灑脫,借酒澆愁夕陽(斜陽、落日)——凄涼失落,蒼茫沉郁,懷古幽情——游子、思婦、壯士、思鄉(xiāng)懷古唐·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則多給人予凄涼、沮喪和失落之感。古代游子思婦們就特別善用夕陽來抒發(fā)他們的情思。流水——流水不返,延綿不絕——時光易逝,情意綿綿——懷古思念、愛恨情長(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復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時光的流逝,慨嘆時光易逝,生命苦短。(2)悠悠流水,延綿不絕,千年未變,詩人常以流水喻感情的綿遠、悠長、無盡。秋:秋——萬物凋零——英雄美人遲暮——英雄、美人秋——滿目蒼涼——思鄉(xiāng)懷人——游子、思婦秋——天高云淡一心胸壯闊——壯士、良臣(1)秋天萬物凋零,似乎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古人常借秋悲嘆英雄遲暮,人生苦短。(2)滿目蒼涼的秋色:秋風、秋月、秋花、秋天的梧桐、雁聲乃至夕陽的樓臺常常勾起游子思鄉(xiāng)、閨婦懷人的情思,故古人常借秋抒發(fā)離別之苦、思鄉(xiāng)之情。月: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游子思婦月——連結古今,連結異地——感嘆時光流逝,追思歷史——豪放灑脫者游子思婦,徹夜難眠,惟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時,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婦內(nèi)心的寂寞冷清揉和到一塊。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圓滿、欠缺相關聯(lián)。因而詩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lián)系了。(二)常見情感歸納1、依依惜別的不舍與傷感《餞別王十一南游》(劉長卿)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2、離別后的思念與牽掛《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3、對友人的安慰與勉勵《別董大》(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4、表明自己的心志,坦陳心志的告白《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5、抒發(fā)對人生的感慨《暮春浐水送別》(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6:想象友人別后的悵惘、孤寂、落寞(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小結:古代送別詩一般表達對友人的留戀、關懷,或?qū)τ讶说膶捨浚瑢τ讶说乃寄?,表達自己的志節(jié),依依不舍,分別后自己的孤寂、惆悵、落寞?!肮沤袂椤笔瞧蹰熾x別之情、壯志未酬之情、人世滄桑之情、天下興亡之情的復雜交織。(三)常見表現(xiàn)手法歸納1、融情于景:詩人觸而傷懷、借以言情的客觀物象,不外落日余暉、流水通波、江風引雨、平沙卷蓬、云橫秦嶺、路繞蜀山之屬,這些物象一經(jīng)帶著作者的離情別緒入詩,成為“人化的自然”,便構成一種荒寒而悲涼、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烘托:不直接寫人的離情心緒,而是通過寫眼中物有傷離之意來烘托,言下有“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這樣寫更能深化主題而富于魅力。如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二)“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蹦菑匾沽饕绲臓T淚,都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3、以樂景襯哀情:送別環(huán)境千差萬別,有凄風苦雨中的送別,也有良辰美景中的離別。寫凄風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別離之苦,寫良辰美景又何嘗不能反襯離人的懊惱。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和離別的難堪,美好景色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4、想象(虛擬):送別詩常在作者觸景生情的基礎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別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這種孤寂環(huán)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則展示了自己對朋友的留戀和關切。如王昌齡的《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比喻:用比喻的手法來抒寫心情,是送別詩常見的藝術手段之一,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諧音。我們在鑒賞送別詩時,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識和方法外,還應了解作者、作品風格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論世,體察詩情。一枝一葉總關情——詠物言志詩鑒賞導學一、詠物詩概念闡釋:詠物詩是一種以客觀世界中的具體事物為描寫對象的詩體,它將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寫中。二、詠物詩的特點:1、特點:內(nèi)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態(tài)、色澤、所處環(huán)境等)著意描摹,追求“形似”。2、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zhèn)?不即不離。三、詠物詩常見的類別及相關的主題(一)詠物抒懷類(借物抒情型):在這類詠物詩中,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情趣。如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痹娭型ㄟ^描寫柳樹的風姿,歌頌春風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詩人對春光的熱愛之情。

1、借助贊美詩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達詩人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追求。例如:菊鄭谷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詩歌首句,告誡那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孫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論,并透露出對王孫公子的鄙夷之情。作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熬湃罩χW毛”,緊承首句點題。每年陰歷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陽節(jié)。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和賞菊的習慣,飲菊花酒,還采擷菊花插戴于鬢上。詩人提起這古老的傳統(tǒng)風習,就是暗點一個“菊”字,同時照應首句,說明人們與王孫公子不一樣,對于菊是非常喜愛尊重的。這兩句,從不同的人對菊的不同態(tài)度,初步點出菊的高潔。三、四兩句是全詩的著重處,集中地寫了菊的高潔氣質(zhì)和高尚品格?!奥稘袂锵銤M池岸”,寫秋天早晨景象:太陽初升,叢叢秀菊,飽含露水,濕潤晶瑩,明艷可愛;縷縷幽香,飄滿池岸,令人心曠神怡,菊花獨具的神韻風采,躍然紙上。“滿”字形象貼切,表現(xiàn)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絕如縷。詩人在描寫了菊的氣質(zhì)以后,很自然地歸結到詠菊的主旨:“由來不羨瓦松高”。作者以池岸邊的菊花與高屋上的瓦松作對比,意在說明菊花雖生長在沼澤低洼之地,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而瓦松雖踞高位,實際上“在人無用,在物無成”。在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賦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質(zhì)?!坝蓙怼迸c“不羨”相應,更加重了語氣,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氣節(jié)。這首詩歌中的“菊”,實際上是詩人自我寫照,表達了詩人清高自守,不圖高官厚祿,不慕榮華富貴的高尚品格。2、以詩歌所詠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達自己的感慨、憤懣或理想愿望。例如: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高蟾:晚唐河朔人。本為寒士,屢試不第。本詩是他再次落第后寫給高侍郎的。永崇:唐時長安的坊名。芙蓉:荷花。前兩句說,碧桃、紅杏靠著甘露滋潤、太陽煦照開出嬌艷的花?!疤焐稀?、“日邊”象征中第者地位陡然上升,“一登龍門則身價十倍”;“和露種”、“倚云栽”比喻這些人憑恃靠山,特獲寵遇。三、四句轉(zhuǎn)過來寫他自己,說江上的芙蓉卻不具備這些優(yōu)越條件,只能在秋風中遲遲地綻放,但它自甘冷清,既不怨天尤人,更不肯趨炎附勢。(二)托物言志類:即詩歌所描繪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載體,作者借以表達人生態(tài)度,生活的理想,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