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態(tài)變化補課習題_第1頁
物態(tài)變化補課習題_第2頁
物態(tài)變化補課習題_第3頁
物態(tài)變化補課習題_第4頁
物態(tài)變化補課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據(jù)某市報報道:天津5歲的小男孩“哨子”飯后躺在床上跟爸媽午休?!吧谧印蓖媪艘粫捍蚧饳C后,也睡著了,并將打火機壓在臀下。經(jīng)半個多小時的體溫傳導,打火機中的丁烷氣體膨脹,隨著啪地爆響,劣質火機炸出裂縫,丁烷液體外溢,致使屁股上拳頭一般大小的一塊肌肉被立即凍成硬塊,并結上一層冰霜,局部速凍成傷。請你運用所學過的熱學知識解釋產(chǎn)生“速凍成傷”的原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現(xiàn)代醫(yī)學上有叫“冷凍療法”的,即使部分組織(如疣子)迅速低溫冷凍,使其組織壞死,達到不用“動刀”而治愈的目的。請想象并簡述冷凍療法的方法。3.對于小手術的麻醉,醫(yī)生常用一種沸點為13.1℃的液體氯乙烷,把準備實施手術的地方“凍結”起來。減輕手術中病人的痛苦。氯乙烷是怎樣起到麻醉作用的?4.氮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常溫常壓下是氣態(tài),可槽罐車的車罐里怎么會出現(xiàn)液態(tài)氮?這樣將氣體進行液化有何好處?車罐內液體氮發(fā)生泄露時為何會冒出“白煙”?5.要想判斷晶體能否熔化,液體能否沸騰,需要了解熔化和沸騰的條件。晶體熔化的條件:一必須達到晶體熔點;二要繼續(xù)吸熱。液體沸騰的條件:一必須達到液體的沸點;二液體要繼續(xù)吸熱。只有各同時滿足了上述的兩個條件,晶體才能熔化,液體才能沸騰。6.把一塊正在熔化的冰放入一大桶0℃的水中,則()A.有少量的冰熔化成水B.冰全部熔化成水C.有少量水凝固成冰D.冰和水的質量都保持不變7.如圖所示,生活中經(jīng)常燉食物,碗不與鍋底接觸,當鍋里的水沸騰后,碗中的湯(

)A.同時沸騰了B.稍后也沸騰了C.溫度低于沸點,不會沸騰D.溫度達到沸點,不會沸騰

8.據(jù)《北京晚報》報道,2001年5月20日,陰天,氣溫約為-15℃,在新疆羅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蓋著約5cm—10cm厚的積雪,然而過了約20min雪不見了,而腳下卻是干爽的沙地,這一現(xiàn)象令在場的科學考察隊的隊員瞠目結舌。請你用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請?zhí)岢瞿愕目捶?這雪為什么不見了?

9.右圖是海波的熔化圖像,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A.海波的沸點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熱量C.海波在CD段是氣態(tài)D.6min時海波已全部熔化10.當室內溫度為20℃時,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fā),下圖中哪幅圖基本反映了溫度計的讀數(shù)隨時間的變化()11.給一定質量的水加熱,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若其它條件不變,僅將水的質量增加,則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線應該是(

)12.如圖是某同學做完“觀察水的沸騰”實驗后,根據(jù)記錄作出的水的沸騰圖像,下列對圖像分析正確的是(

)A.實驗加熱3分鐘后停止了加熱B.沸騰溫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熱不足C.AB段水平線表明水沸騰過程吸熱而溫度不升高D.AB段大氣壓大于標準大氣壓13.飛船返回大氣層時與大氣層發(fā)生劇烈摩擦,變成一個火球,因此給飛船降溫十分重要。一種重要的降溫方式就是“燒蝕防熱”:在飛船表面涂有一層高分子固體材料,讓這些材料在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時吸收熱量。你認為可能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這些物態(tài)變化都是_____過程。14.寒冷的冬天,居民樓的玻璃窗上會“出汗”或結“冰花”。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氣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氣凝華生成的C.“冰花”結在玻璃窗的內表面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5.晴朗無風的早晨,當飛機從空中飛過,在蔚藍的天空中會留下一條長長的“尾巴”,這種現(xiàn)象俗稱為“飛機拉煙”。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排出的暖濕氣體遇冷所致。在這一過程中,暖濕氣體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A.熔化B.液化C.蒸發(fā)D.升華16.2010年1月2日起,我國北方大部地區(qū)遭遇大范圍降雪天氣襲擊。大雪嚴重影響了民航、鐵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在遇到這種天氣時,為了盡快清除積雪,常用的辦法是撒“融雪鹽”,這是因為(

)A.“融雪鹽”與少量水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的熱量使周圍的冰雪熔化B.“融雪鹽”產(chǎn)生“保暖層”,使冰雪吸收足夠的“地熱”而熔化C.使雪形成“含融雪鹽的雪”,“含融雪鹽的雪”熔點低于當?shù)販囟龋寡┤刍疍.“融雪鹽”有利于冰雪對陽光的吸收,從而加快冰雪的熔化17.去年暑假小明參加學校的生存夏令營,學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識和技能。比如獲取飲用水,如圖1所示,用大塑料袋套在樹葉濃密的嫩枝上,扎緊袋口。隨著植物中水的不斷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塑料袋的內表面上就會出現(xiàn)一層水珠。18.“鴛鴦火鍋”是用金屬片將鍋的內部空間隔成相等的兩部分,一邊放清湯鹵,一邊放紅湯鹵,清湯和紅湯的質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溫幾乎相同,但是清湯鹵一側液面沒有油層,紅湯鹵一側液面有一層麻辣風味的油,如圖5所示。吃飯的人們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把食物放入不同的湯料中進行燙測。但小新注意到每次使用這種“鴛鴦火鍋”吃食品時,總是紅湯鹵一側首先沸騰。最初,小新認為這是由于紅湯鹵一側的火更大些,但觀察發(fā)現(xiàn),兩邊的火焰相同。試分析為什么總是紅湯鹵一側先沸騰。19.我們常常說“下雨”、“下雪”,那是真的能看到雨和雪從空中下落,可是我們也說“下霜”,但是從來沒看到霜從天而降。是不是因為霜都是夜間下的我們看不到?20.平常我們使物體變干是放在太陽下曬,可是我看到有“升華干燥食品”,不用曬,就能使食品干燥,這是怎么回事?21.將干冰投入裝水的玻璃瓶中時,發(fā)現(xiàn)水在劇烈“沸騰”,瓶口出現(xiàn)大量“白氣”,此“白氣”是()A.干冰升華產(chǎn)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氣體B.干冰升華放熱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氣C.干冰熔化吸熱使空氣中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例4】(2010荊門)寒冷的冬天,居民樓的玻璃窗上會起“霧”或結“冰花”。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玻璃窗上的“霧”是水蒸氣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氣升華生成的

C.“冰花”結在玻璃窗的內表面

D.“霧”出現(xiàn)在玻璃窗的內表面

【點撥】玻璃窗上的“霧”是水蒸氣液化生成的小水珠,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氣凝華生成的小冰晶,“霧”和“冰花”都是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都出現(xiàn)在玻璃窗的內表面,所以只有B項說法錯誤。故選B。

四、來源于戶外自然現(xiàn)象中試題

【例5】(2010重慶)近年來,美麗山城天更藍、水更清,大霧天氣明顯比往年少……。2010年2月,重慶市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其中霧的形成屬于物態(tài)變化中的(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華

【點撥】自然形成的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放熱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選B。

【例6】(2010泰州)在雨、露、霧和霜這些自然現(xiàn)象中,由空氣中水蒸氣凝華而形成的是(

A.雨

B.露

C.霧

D.霜

【點撥】雨、露、霧都是液化形成是;只有霜是凝華形成的。故選D。

【例7】(2010江蘇蘇州)初春的早晨會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氣

形成的(填寫物態(tài)變化名稱),在這個過程中水蒸氣會

(吸收/放出)熱量。

【點撥】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該過程水蒸氣要放熱。

答案:液化

放出

五、來源于生活或自然現(xiàn)象中的圖片試題

【例8】(2010濟寧)祖國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畫。圖2中關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屬于凝華現(xiàn)象的是(

【點撥】雨、霧屬于液化現(xiàn)象;霜屬于凝華現(xiàn)象;冰屬于凝固現(xiàn)象。故選C。

【例9】(2010北京)如圖所示的四個物態(tài)變化的實例中,屬于液化的是(

【點撥】“霧凇”和“冰花”屬于凝華現(xiàn)象;“冰掛”屬于凝固現(xiàn)象;“露珠”屬于液化現(xiàn)象。故選B。

【例10】(2010江蘇連云港)下列各圖表示的自然現(xiàn)象中,屬于凝固的是(

【點撥】A圖是屬于液化;B圖屬于凝固;C圖屬于熔化;D圖屬于凝華。故選B。叩問“物質的三態(tài)”徐州市睢寧縣雙溝第二中學宋曉樓一、溫度計的使用

例1(08廣東)溫度計是實驗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據(jù)液體的原理制成的。根據(jù)下圖所示測量液體溫度的操作情況,提出使用溫度計注意事項中的兩項:

;

【解析】此題考查溫度計的使用。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要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液體充分接觸,溫度計放入被測液體后要等一會,等到液面穩(wěn)定后進行讀數(shù),讀數(shù)時溫度計不能脫離被測物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表面相齊平。

【答案】熱脹冷縮;①使用溫度計時,液泡要浸沒有被測液體中;②視線要與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

【點評】解決此類試題,關鍵是要掌握溫度計是正確使用方法,特別是溫度計的“放法”和“讀法”。放置時溫度計既不能接觸容器的底部也不能接觸容器的側壁,一方面可能損壞溫度計,另一方面容器底部和側壁的溫度不一定等于液體的溫度;讀數(shù)時既不能仰視(偏?。?,也不能俯視(偏大),這樣會導致讀數(shù)不準確,同時要注意溫度計的分度值,觀察溫度計內液面是在零刻度的上方還是在零刻度的下方。

二、晶體和非晶體

例2(08廣安)如圖是A、B兩種物質熔化時的溫度—時間圖象,其中

物質是晶體,它的熔點是

℃,在第8min時,這種晶體處于

狀態(tài)。

【解析】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從圖像上可以看出,物質A在熔化的過程中,有溫度保持不變的過程,說明該物質有熔點,是晶體;而物質B在熔化的過程中,溫度一直在變化,說明其在熔化的過程中沒有固定的溫度,是非晶體;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從圖像上可以看出物質A的熔點是80℃,A的熔化過程從第5分鐘開始,到第10分鐘結束,共經(jīng)歷的5分鐘,第8分鐘時仍處在熔化過程中,是固液共存狀態(tài)。

【答案】A,80,固液共存

【點評】解決此類試題,要注意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晶體在熔化時有一定的熔點,而非晶體在熔化時沒有固定的熔點,但兩者都要吸熱;晶體凝固時有一定的凝固點,而非晶體凝固時沒有一定的凝固點,但凝固時都要放熱;晶體熔化要滿足兩個條件“①達到熔點,②繼續(xù)吸熱”,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才能熔化;晶體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從物理圖像上看,晶體熔化(或凝固)時有一段與橫坐標(時間坐標)相平行,代表熔化(或凝固)過程。

三、觀察“水的沸騰”

例3(08甘南)小明同學在康定“跑馬山”山腳下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

(1)如圖所示,他所組裝的實驗裝置中有一處錯誤,請指出

(2)糾正錯誤后,進行正確操作時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此時水的沸點是

℃;

時間/min01234567891011---溫度/℃888990919293949595959595---

(3)小明還觀察到水要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時的體積大小變化情況不同,如圖所示。其中

圖是水在沸騰時的情況。

【解析】此題中溫度計是測量水的溫度的,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水充分接觸,但不能接觸燒杯的底部;沸騰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液體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稱為沸點,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從第8分鐘開始,繼續(xù)加熱時水的溫度保持95℃不變,說明水的沸點是95℃;水在沸騰前后的氣泡變化是不同的,沸騰前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逐漸變小,沸騰后氣泡在上升的過程中逐漸變大,最后到達液面破裂。

【答案】⑴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燒杯的底部,⑵95℃,⑶a。

【點評】觀察水沸騰實驗是中考重點考查的實驗之一。在此實驗中要觀察的現(xiàn)象有:溫度計示數(shù)的變化、氣泡的變化、聲音的大小。沸騰是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沸騰時有大量的氣泡生成,在上升的過程中逐漸變大,最后破裂,且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試題可能涉及的知識點有“溫度計的使用、氣泡的變化、聲音的變化、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物理圖像、由沸騰圖像判斷沸點、根據(jù)沸點比較大氣壓的高低”等。解題的關鍵是要對沸騰的現(xiàn)象及特征有深刻的認識和了解,要學會從實驗數(shù)據(jù)和物理圖像中獲取相關的信息。

四、物態(tài)變化

例4(08長沙)我市瀏陽大圍山峽谷景色優(yōu)美,被譽為“小九寨”,下列關于其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屬于凝華現(xiàn)象的是(

A.春天,雨籠山巒

B.夏天,霧繞群峰

C.秋天,霜打枝頭

D.冬天,冰封谷底

【解析】A選項是液化現(xiàn)象;B選項是液化現(xiàn)象,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C選項是凝華現(xiàn)象,是空氣中水蒸氣遇冷直接由氣態(tài)變成了固態(tài);D選項是凝固現(xiàn)象,水由液態(tài)變成了固態(tài)。

【答案】C

【點評】解決類試題的關鍵是要能弄清楚物質原先是什么狀態(tài),后來變成了什么狀態(tài),再根據(jù)概念進行辨析。自然界中有六種物態(tài)變化“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華、凝華”其中吸熱的有“汽化、熔化、升華”,放熱的有“液化、凝固、凝華”。物態(tài)變化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此類試題在中考中比較常見,同學們要能就將所學知識應用與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鏈接中考

1.(08荊州)為了研究水的沸騰,張怡然同學觀察了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情況,并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

時間/min0123456789溫度/℃90929496979899999999

⑴請根據(jù)記錄的數(shù)據(jù)在圖中先描點,再用平滑的曲線畫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⑵由實驗結果可以年出水沸騰進的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

⑶水沸騰時,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氣”,此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8濟寧)如圖所示是某物質熔化時其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根據(jù)該圖像你能獲得哪些有價值的信息,請寫出兩條:

信息一:

。

信息二:

3.(08宿遷)關于雪的形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熔化、放熱過程

B.熔化、吸熱過程

C.凝華、放熱過程

D.凝固、放熱過程

參考答案:

1.⑴如圖所示。

⑵繼續(xù)加熱,溫度不變。

⑶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2.(1)該物質的熔點是80℃;

(2)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保持不變;

(3)該物質是晶體;

(4)該物質熔化過程經(jīng)歷15min等。

3.C“溫度計”考題面面觀江蘇徐州豐縣廣宇學校劉慶賀考點1:考察溫度計的原理

溫度計是利用測溫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若溫度過高或過低使測溫物質變成了氣體或固體,這支溫度計便無法測量溫度了。水因為在0℃~4℃時熱縮冷脹,所以不能作為測溫物質。

例1

水銀溫度計中封閉著一定量的水銀,在用這種溫度計測量溫度的過程中,水銀發(fā)生熱脹冷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溫度計中水銀的狀態(tài)不變

B.溫度計中水銀的體積不變

C.溫度計中水銀的高度不變

D.溫度計中水銀的溫度不變

解析:本題考察溫度計的測溫原理:外界溫度的變化,引起測溫液體(水銀)體積相應地變化,體積的變化放大為毛細管內液柱高度的變化。在這些變化過程中,水銀一直是液體,狀態(tài)不變。

答案:A

考點2:溫度計的結構

溫度計的玻璃泡內裝有測溫物質(常見的有水銀、酒精、煤油等),測溫物質與玻璃柱內的毛細管相通,毛細管是像頭發(fā)絲那樣細的管子(這也是毛細管名稱的由來),之所以這么細,是因為測溫物質受熱,體積要膨脹,但這個體積的膨脹很有限,眼睛根本看不出來?,F(xiàn)在工程師想辦法讓它在細細的管子里面膨脹,這個變化就顯著了。把變化不明顯的現(xiàn)象想辦法讓它變化明顯,這是“放大”的思想.顯然,毛細管越細,同樣情況下液柱上升的高度越大,測量的溫度越準確。

例2

兩支內徑粗細不同、下端玻璃泡內水銀量相等的合格溫度計,同時插入同一杯熱水中,水銀柱上升的高度和溫度計示數(shù)分別是(

A.上升高度一樣,示數(shù)一樣

B.內徑細的升得高,它的示數(shù)亦大

C.內徑粗的升得低,但兩支溫度計的示數(shù)相同

D.內徑粗的升得高,示數(shù)也大

解析:兩只溫度計都是合格的溫度計,測量相同的物體時,溫度應該相同;兩溫度計下端玻璃泡內水銀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溫度時,水銀柱增大的體積是相同的,但水銀在內徑細的毛細管內升得更高。

答案:C

考點3:溫度計的刻度方法

溫度計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攝氏溫標。上面的數(shù)字是這樣刻上去的:把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通常情況下的冰水混合物里,毛細管里的液面處刻上“0”,表示溫度為0℃。把溫度計的玻璃泡放在標準大氣壓下沸騰的水里,毛細管里的液面處刻上“100”,表示沸水溫度為100℃,然后在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讀作1攝氏度。

例3

小明要自制一支溫度計,需要刻上刻度。在一個大氣壓下,他把溫度計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別標出溫度計中液柱達到的位置A和B.將該溫度計放在刻度尺旁,如圖1所示,此時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應該是:。

解析:根據(jù)溫度計的刻度方法,位置A應標0℃,B應標100℃。即刻度尺上“7cm”刻線處應是0℃,“3cm”刻線處應是100℃,從“3cm”刻線到“7cm”刻線分成100等分,每一份是1℃。即每cm對應的溫度是100℃/(7cm-3cm)=25℃/cm。圖中溫度計中液柱恰好在“6cm”刻線處,據(jù)A正好1cm,所以對應的溫度應該是25℃.

答案:25℃

考點4:溫度計的讀數(shù)

溫度計讀數(shù)時要注意看清楚“0”在哪里,是零上還是零下的溫度,零上溫度越向上數(shù)字越大,零下的溫度數(shù)字越向下越大。

例4

如圖2所示是溫度計的一部分,它的讀數(shù)是(

A.16℃

B.4℃

C.-4℃

D.-16℃

解析:該溫度計看不清楚“0”在哪里,根據(jù)數(shù)字從上往下越來越大,所以應該是零下4℃,故選C。

答案:C

考點5: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溫度計的使用注意事項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測量前,觀察量程和分度值;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要等溫度計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液體,且視線要跟溫度計內液柱上表面相平。

例5

如圖3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燒杯中的兩支溫度計a、b,加熱時,b溫度計的示數(shù)始終比a溫度計的示數(sh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

解析:加熱時,燒杯內各部分水的溫度是不同的,越靠近燒杯底部,溫度越高。

答案:b溫度計碰到燒杯底,燒杯底部溫度偏高?!拔飸B(tài)變化”試題取材面面觀江蘇徐州豐縣廣宇學校劉慶賀一、取材于對自然和生活現(xiàn)象的觀察

例1

請閱讀下列短文,然后回答問題。

自然界中的許多現(xiàn)象都和水的物態(tài)變化有關。當溫暖潮濕的地面空氣上升,達到一定的高度時,由于那里的溫度很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麗多姿的云朵。

有時候,在湛藍的天空中也會出現(xiàn)一條長長的白色云帶,這是高空飛過的噴氣式飛機“描繪”出來的。由于飛機噴出大量的煙粒,這些煙粒起著凝結核的作用,使水蒸氣凝結后附著在煙粒上,形成云帶,在陽光的照射下,云帶呈現(xiàn)出白色。

問題:

(1)在形成云帶的過程中主要的物態(tài)變化是什么?

(2)炎熱的夏天,剝開冰棍兒的包裝紙,會看到冰棍兒周圍出現(xiàn)了“白氣”,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3)在某些煙塵污染嚴重的地區(qū),霧天比其他地區(qū)要多,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⑴先汽化后液化;

⑵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白氣”;

⑶煙塵起著凝結核的作用,容易使水蒸氣液化后附著在煙塵上,形成大霧。

點評:題目取材于對自然和生活現(xiàn)象的觀察,第一問考查學生閱讀信息、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回答第三問,需要在讀懂短文第二段的基礎上,對獲取的信息進行遷移應用才能解決。

二、取材于媒體報道

例2

據(jù)媒體報道:8月的一天晚上(當時氣溫20℃左右),廈門市一輛運送液化石油氣的汽車發(fā)生了交通事故,導致車上氣罐內的液化石油氣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氣急劇汽化。消防隊員在施救過程中,無意間發(fā)現(xiàn)泄漏孔附近潮濕的棉紗結了冰。于是消防隊員用潮濕的棉紗堵住泄漏孔,不一會兒棉紗居然也結了冰堵住了泄漏孔。

看了這則報道后,小王猜想泄漏孔附近的溫度應不高于0℃;而小王的母親則猜想泄漏孔附近的溫度仍然為20℃左右。

(1)根據(jù)上述報道中描述的現(xiàn)象,你認為__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確的,這樣猜想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你解釋為什么堵泄漏孔的棉紗會結冰?

答案:⑴小王

水結冰時的溫度不高于0℃;

⑵液化石油氣急劇汽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使潮濕的棉紗溫度下降而結冰。

點評:題目取材于媒體報道。當前是信息時代,我們要注意從各種渠道獲取并篩選有用的信息,學生的學習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從報紙、電視等媒體中得到的資料作為背景,擬出具有導向性的新問題,并用相關的學科知識去解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

三、取材于野外生存實踐

例3

假如你身處偏遠海島,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辦?小明為你提供一種簡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挖一水池,往池內灌海水,按圖1所示完成設備的安裝,即可收集淡水。則:

(1)陽光照射使池內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氣;

(2)水蒸氣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滑到最低處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答案:⑴蒸發(fā)(或汽化);⑵液化。

點評:題目取材于野外生存實踐,通過這種情景,不僅考查學生對汽化液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一種生存的本領,將來學生也許用得上。

四、取材于神奇的現(xiàn)象

例4

閱讀下列短文,完成文后問題。

大廳里的雪花

1779年,一個寒冷的夜晚,俄國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個大廳里燈火輝煌,六千支燃燒著的巨型蠟燭,把廳里的舞會氣氛烘托得熱氣騰騰。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擁滿大廳,翩翩起舞,有的人還在冒著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癡如狂的時候,一位小姐突然暈倒,旁邊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開窗戶?!贝蜷_窗戶后,刺骨的寒風涌入大廳,突然出現(xiàn)了奇怪的現(xiàn)象:大廳里竟然飄起了雪花,紛紛揚揚落到人們的頭發(fā)和衣服上。而大廳外面竟然月明如鏡。在場的人無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覷。就在這時,一位先生迅速把這位小姐攙扶到門口,并把發(fā)生的現(xiàn)象向大家作了科學解釋。

⑴大廳里出現(xiàn)雪花的原因是

;

⑵舞會上小姐暈倒的原因是

;

⑶讀過此文后,你對物理與生活、物理與自然的認識是

。

分析:題目中的情景確實罕見,令人驚奇,為什么一般的情況不會形成雪花呢?要形成雪花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空氣里要含有大量的水蒸氣。題目中的大廳里有“六千支燃燒著的巨型蠟燭”,會產(chǎn)生水蒸氣;“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擁滿大廳”,這么多人會呼出大量水蒸氣;“有的人還在冒著汗水”,汗水蒸發(fā)會變成水蒸氣。二是水蒸氣必須遇到很低的溫度才能凝華成雪,題目中“打開窗戶后,刺骨的寒風涌入大廳”就提供了這個條件。小姐暈倒的原因也與蠟燭燃燒消耗氧氣,這么多人擁擠在封閉的空間造成缺氧有關。第三問考查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答案:⑴大廳內空氣里的水蒸氣遇到寒冷的空氣發(fā)生凝華現(xiàn)象。

⑵蠟燭燃燒且大量人員擁擠在封閉的空間,造成大廳缺氧。

⑶在生活、自然中會有許多神奇的現(xiàn)象,要善于運用科學知識分析解釋這些現(xiàn)象,不要搞封建迷信。

提示:閱讀題目時要培養(yǎng)對關鍵詞句的敏感度。本題中如:“寒冷的夜晚”“六千支燃燒著的巨型蠟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擁滿大廳”“有的人還在冒著汗水”、“刺骨的寒風”等。《物態(tài)變化》復習指導河南省平頂山市衛(wèi)東區(qū)田選學校范俊奇一、知識和技能目標

1.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了解并記住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溫度值;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能區(qū)別物質的三種形態(tài),能描述物質三態(tài)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質固態(tài)、液態(tài)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義,了結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3.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了解沸騰現(xiàn)象,知道什么是沸點;知道蒸發(fā)可以制冷。

4.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知道升華吸熱,凝華放熱;知道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xiàn)象。

二、教材全解

(一)溫度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0℃和100℃之間有l(wèi)00等份,每個等份代表1℃。

(二)溫度計

1.工作原理: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結構溫度計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內徑很細但很均勻的玻璃管,玻璃管的下端有一個玻璃泡,在玻璃管和玻璃泡里裝有適量的液體(水銀酒精煤油等)管上標有均勻的刻度。

3.分類

(1)實驗室溫度計

(2)寒暑表

(3)體溫度計

4.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溫度計:(1)實驗前的觀察要做到“一看一清”。觀察它的量程;認清它的分度值。(2)測量時的“三要”。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易錯點: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容器壁或底或玻璃泡沒有完全浸沒在液體中,溫度計離開被測物體讀數(shù),視線沒有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熔化和凝固

1.物態(tài)變化

常見的物質有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物質可以由一種狀態(tài)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叫做物態(tài)變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做熔化,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做凝固。不同的物質在熔化時,表現(xiàn)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一類物質在熔化時雖然繼續(xù)吸熱但溫度不變直到由固態(tài)全部熔化為液態(tài),溫度才上升。這類固體稱之為晶體。另一類物質在熔化時,沒有一定的溫度,在吸熱后先變軟再變稀最后全部變?yōu)橐簯B(tài)溫度不斷升高這類物質稱之為非晶體。

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晶體溶液在凝固過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做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不同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是不相同的。

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qū)別在于晶體熔化時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而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

3.晶體熔化需要的兩個必要條件:溫度達到熔點;繼續(xù)吸熱。

4.熔化和凝固圖象

可知:A點開始計時,B點表示t=5min時萘的溫度為80℃此時萘仍全部處于固態(tài)隨著時間的推移萘不斷吸變,所以萘的熔點是80℃。BC段與時間軸平行,到C點全部熔化成液態(tài)此后萘繼續(xù)吸熱升溫如CD段所示從圖象看出,B點是80℃固態(tài)的萘,C點是80℃液態(tài)的萘,BC之間是80℃固液共存狀態(tài)的萘。

若從D點起停止加熱后液態(tài)萘溫度不斷降低當降到E點(80℃)時開始凝固凝固過程中不斷放熱但溫度仍保持80℃不變直到F點全部凝固以后固態(tài)萘放熱,溫度才開始下降,即圖線中FG段。

溫所示。

(四)汽化

1汽化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做汽化汽化需吸熱。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fā)和沸騰。

蒸發(fā)和沸騰的比較名稱相同點不

點發(fā)生時溫度發(fā)生位置劇烈程度制冷作用蒸發(fā)汽化任何溫度下都可進行表面平和緩慢有沸騰

汽化

達到沸點并吸熱才能進行表面和內部劇烈

2.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

(1)液體的溫度。液體的溫度越高,蒸發(fā)越快;液體的溫度越低,蒸發(fā)越慢。同樣濕的衣服在陽光下干得快,在樹陰下干得慢。

(2)液體的表面積。液體的表面積越大蒸發(fā)越快;液體的表面積越小蒸發(fā)越慢。同樣多的水,放在盤子里干得快,裝在瓶子里干得慢。

(3)液面上的空氣流動。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越快蒸發(fā)越快;液體表面上的空氣流動越慢蒸發(fā)越慢。同樣濕的衣服在通風的地方干得快,在無風的地方干得慢。

3.蒸發(fā)制冷

因為液體在汽化時要吸收熱量,當它從與它接觸的物體吸收熱量時,會使與它接觸的物體溫度降低,即蒸發(fā)制冷。

4沸點液體沸騰時要繼續(xù)吸熱但保持溫度不變這個溫度叫做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不相同。液體沸點與氣壓有關,同種液體,氣壓越高,沸點越高。

5.液體沸騰的兩個必要條件:一是液體的溫度要達到沸點,二是需要吸熱。只有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液體才能沸騰。如果液體溫度達到沸點而不能繼續(xù)吸熱,那么液體也不會沸騰。

(五)液化

1.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做液化。

2液化的兩種方式一是降低溫度二是壓縮體積。

3.氣體液化時要放熱。被100℃水蒸氣燙傷比被l000C的水燙傷厲害。

(六)升華和凝華

1升華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如冰凍的衣服在0℃以下也會干,是因為冰直接升華變成了水蒸氣的原因。

2.升華吸熱可以制冷。生活中常用升華吸熱的現(xiàn)象得到低溫,例如:常用固態(tài)二氧化碳(干冰)的升華吸熱來冷藏食物。

3凝華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凝華過程中要放熱。寒冷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會出現(xiàn)一層霜,是室內水蒸氣遇冷凝華產(chǎn)生的。

三、本單元重點知識點提示

1.晶體和非晶體在物態(tài)變化時的區(qū)別。2.晶體熔化和晶體熔液凝固的條件。3.液體沸騰的條件。4.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和發(fā)生物態(tài)變化時的吸放熱情況。5.“白氣”的形成原因。6.物態(tài)變化圖像的意義解讀。7.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

對于狀態(tài)變化的名稱以及吸放熱情況,可以以水的三態(tài)變化和右圖所示的形式加強記憶。

四、例題解析

題1.我們吃冰棍時撕開冰棍包裝紙會發(fā)現(xiàn)冰棍冒出“白氣如圖所示。這是由于冰棍周圍空氣中水蒸氣遇冷發(fā)生

現(xiàn)象而形成的根據(jù)你的觀察冰棍冒出的“白氣”是向_________的(選填“上”或“下”)。

分析:空氣中的水蒸氣是氣態(tài)的,它只能變化成液態(tài)的水或固態(tài)的霜?!鞍讱狻笔庆F狀水滴,所以是發(fā)生了液化現(xiàn)象。液化是放熱現(xiàn)象,溫度將降低。低溫的“白氣”下降,高溫空氣則上升。所以,“白氣”是下降的。

題2.醫(yī)院在搶救中暑病人時,首先是在人體的額頭上大面積地擦酒精這種方法稱“物理療法這種療法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酒精是極易蒸發(fā)的液體。而液體蒸發(fā)吸熱有制冷作用,可以使病人的頭部溫度降低,緩解病情。所以應填“液體蒸發(fā)吸熱”。

題3.雨的形成是與自然界中水循環(huán)相關的復雜過程。地球上的水升騰到高空變成水滴,成為云的主要組成部分。當滿足一定條件時,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經(jīng)歷轉變?yōu)樗魵庑”У冗^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那么,從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過程中,水先后經(jīng)歷的物態(tài)變化是

A.液化、汽化、凝固

B.升華、凝華、熔化

C.汽化、凝華、熔化

D.液化、凝固、熔化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物態(tài)變化名稱的熟悉程度,依據(jù)物體變化的定義就可以做出判斷,但還要注意物態(tài)變化的先后次序。水滴變成水蒸氣是汽化現(xiàn)象。水蒸氣變成小冰晶是凝華現(xiàn)象。小冰晶變成雨是熔化現(xiàn)象。所以答案是C。

題4.現(xiàn)代建筑出現(xiàn)一種新設計:在墻面裝飾材料中均勻混入小顆粒狀的小球,球內充入一種非晶體材料當溫度升高時球內材料熔化吸熱當溫度降低時球內材料凝固放熱,使建筑內溫度基本保持不變。右圖所示的四個圖象中,表示球內材料熔化的圖象是(

分析:本體聯(lián)系現(xiàn)代節(jié)能技術的新材料問題,不用管它具體是一種什么材料,但考察的知識點是非晶體的熔化圖像。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上升,沒有一定的熔點,所以,圖C是正確的。

題5.下列幾種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中,屬于凝是______(填“放熱”或“吸熱”)過程。

①涼在室外的濕衣服變干了

②夏天,揭開冰棒包裝紙后會看到冰棒冒“白氣”

③冬天,河面上結了一層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會越來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嚴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內表面上有一層冰花

⑥鋪柏油馬路時,將瀝青塊放在鐵鍋中加熱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和物態(tài)變化時所伴隨的吸熱、放熱情況,所以,回憶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及所伴隨的吸熱、放熱情況,問題即可得到解答。①是衣服中的水吸熱汽化。②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液化。③是液態(tài)的水放熱凝固。④是固態(tài)的樟腦丸吸熱升華。⑤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凝華。⑥是固態(tài)的瀝青吸熱熔化。所以,答案是:③;④;放熱。

關于“溫度計”試題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江蘇省豐縣群益中學李光宇有關溫度計這一部分內容涉及到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題目,主要有:1.對溫度計的設計原理以及對于原理的深入認識;2.提高溫度計的精確度;3.體溫計與普通溫度計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等。以下分類進行解析:

題1.請你根據(jù)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自制一個簡易的溫度計(能用來比較溫度的高低即可),要求寫出所用的器材和畫出裝置圖。

解析:本題是針對溫度計設計原理的探索型試題。我們平時所常用的溫度計為液體溫度計,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題目要求用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自制簡易溫度計,可以將氣體封閉在一個容器中。問題的關鍵是多數(shù)氣體是無色透明的,熱脹冷縮時我們看不出來。這時可以考慮使用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間接法。如圖所示,將一段紅墨水封在導管中,利用紅墨水的移動間接地判斷出容器內氣體的變化情況,從而得知溫度的變化。器材:燒瓶﹑透明導管(吸管等)﹑紅墨水。

裝置圖:如圖1所示。

判斷方法:若紅墨水向右移動,說明氣體膨脹,溫度升高;向左移則說明氣體體積收縮,溫度降低。

題2.為了提高液體溫度計的靈敏度,下列對溫度計結構的改變,哪種是最好的(

A.把溫度計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B.把溫度計的管徑做得細一些

C.把溫度計的管徑做得粗一些

D.以上做法都很好

解析:此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溫度計的工作原理。要想提高溫度計的靈敏度,就是要使溫度計內液柱的高度在溫度變化不大時也有較大的變化。分析A做法,當溫度升高時液體膨脹,由于玻璃泡內液體較多,所以膨脹較大,可以提高靈敏度;B做法中當溫度升高或降低時,會引起液體體積的增大或縮小,由于管徑做得比較細,因而液柱會發(fā)生明顯的上升或下降,可以提高靈敏度;C做法是降低了靈敏度。比較A與B兩種做法發(fā)現(xiàn):做法可以提高靈敏度,但是同時卻增大了溫度計的體積,造成攜帶等方面的不便,不是最佳方案。

答案:B

題3.一位年輕護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體溫計連續(xù)測了甲﹑乙﹑丙三人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回玻璃泡內,結果三人的體溫都是39.5℃,有關三人的真實體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三人的體溫都是39.5℃

B.甲的體溫一定是39.5℃

C.乙﹑丙兩人的體溫都低于39.5℃

D.三人的體溫都不是39.5℃

解析:本題是有關體溫計使用方法的延伸:對于體溫計結構的探索﹑對于體溫計使用方法的創(chuàng)新。體溫計的水銀泡上方有一個非常細且彎曲的縮口(如圖2所示)。水銀受熱膨脹可以通過縮口上升到上方的玻璃管里,當水銀遇冷收縮時水銀柱就會在縮口處斷開,停留在玻璃管里無法自動回到水銀泡里,這樣方便讀數(shù)(可以簡單記憶為“熱升冷不降”)。再測另一個人的體溫時,必須用力往下甩使水銀柱下降到35℃以下并用酒精消毒方可測量。

根據(jù)體溫計“熱升冷不降”的特點,可知甲的體溫應該是等于39.5℃,然后再用這個沒有甩過的體溫計去測量乙和丙兩人的體溫時,示數(shù)為39.5℃,說明乙和丙兩個人的體溫應該是等于或小于39.5℃,即不高于39.5℃.

答案:B。物態(tài)變化復習指導江蘇豐縣廣宇中英文學校劉慶賀1.一般來說,物質有三種存在狀態(tài),各種狀態(tài)間可以相互轉化,相互轉化時伴隨著能量的轉移,其相互關系如圖所示。

2.熔化和凝固

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過程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雖然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稱為熔點),而非晶體熔化時吸熱,溫度上升。同樣,晶體在凝固過程中雖然放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稱為凝固點),而非晶體凝固時放熱,溫度下降。晶體和非晶體的區(qū)別見下表。

晶體非晶體物質海波、冰、食鹽、石英、水晶、明礬、奈、各種金屬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熔點和凝固點有無熔化過程固液共存,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吸收熱量,先變軟變稀,最后變?yōu)橐簯B(tài),溫度不斷上升。凝固過程固液共存,放出熱量,溫度不變

放出熱量,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后變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熔化圖像凝固圖像

熔化條件達到熔點,繼續(xù)吸熱吸收熱量凝固條件達到凝固點,繼續(xù)放熱放出熱量

3.汽化和液化

蒸發(fā)和沸騰是汽化的兩種方式,其區(qū)別與聯(lián)系如下表:

汽化方式蒸發(fā)沸騰相同點都屬于汽化現(xiàn)象,都要吸熱

不同點發(fā)生部位只在液體表面進行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劇烈程度緩慢、平和劇烈溫度條件在任何溫度下均可發(fā)生達到一定溫度(沸點)并吸收熱量才能發(fā)生溫度變化自身及周圍物體的溫度降低,有致冷作用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等于沸點)影響因素液體的種類(如酒精比水蒸發(fā)得快),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面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吸熱快慢氣壓減小,沸點降低;氣壓增大,沸點升高

液化也有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4.升華和凝華

物質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在升華時要吸熱,具有制冷作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質升華吸熱來獲得較低的溫度。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丸等。

物質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華,凝華放熱。

5.易錯問題剖析

例1如圖所示,燒杯甲和試管乙內都裝有水,用酒精燈加熱燒杯使杯中水沸騰,若不斷加熱,乙試管中水能否沸騰?

錯誤答案:很多同學認為乙試管中水能沸騰,這是錯誤的。

剖析:我們知道,熱傳遞要滿足一個條件:兩個物體溫度不同。而液體沸騰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①使液體溫度達到沸點;②液體能繼續(xù)吸熱。燒杯內的水沸騰時溫度保持100℃不變,試管內水到達100℃后就無法再從杯中水吸熱,故試管中水能達到100℃,但因為不能繼續(xù)吸熱,所以不能沸騰。

例2

醫(yī)生為病人檢查牙齒時,拿一個帶把的金屬小鏡子在酒精燈上燒一燒,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錯誤答案:燒一燒能提高小鏡子溫度,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剖析:一般情況下,小鏡子的溫度低于口腔內氣體的溫度。若不使小鏡子升溫而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小鏡子就要在小鏡子上液化,使醫(yī)生看不清牙齒上的病狀,所以燒一燒,使小鏡子升溫,防止口中水蒸氣液化。

例3

冬天,我們在室外呼出陣陣“白氣”;夏天,打開冰糕的包裝紙,也會看到冰糕冒“白氣”。這些“白氣”是什么?它們的形成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錯誤答案:“白氣”是水蒸氣,它們沒什么不同。

剖析:水蒸氣是看不到的,這些“白氣”都是液態(tài)的小水珠。它們都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但它們形成小水珠時有所不同,冬天呼出的“白氣”是由于嘴里呼出的水蒸氣溫度比空氣溫度要高,呼出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就液化成小水珠。夏天冰糕冒“白氣”是因為空氣溫度比冰糕溫度高,冰糕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冰糕而液化成小水珠。三步”解決物態(tài)變化分析題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秦皇臺中心學校朱召友在初中物理物態(tài)變化這一部分,經(jīng)常出現(xiàn)考查運用物態(tài)變化知識解釋現(xiàn)象的題目,大部分同學對此都有感性認識,但在分析其物理過程時往往缺乏邏輯性。本文介紹一種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同學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掌握此法,再遇到此類問題,就能做到過關斬將、百戰(zhàn)不殆。

“三步”法的基本步驟是:

(1)確定研究對象及在變化之前的狀態(tài)。

(2)比較在變化過程中研究對象與周圍物質的變化情況(溫度的變化、氣流的變化等)。

(3)確定研究對象的最終狀態(tài),并由吸放熱情況分析物態(tài)變化的過程。

例1

[2006青島]夏天,剛從游泳池中出來,讓風一吹感到很涼,為什么?

同學們都有這個經(jīng)驗,但在解釋時仍會有一些不足。同學們的回答往往是:因為空氣的流動帶走了人身上的熱量,這種解釋是不夠準確的。

下面我們利用“三步”法來分析這一現(xiàn)象。

一、首先來確定研究對象。我們感覺到?jīng)鲋皇巧眢w上的感覺,而剛從游泳池中出來時身上有水,這時我們應當考慮到水的作用,水在蒸發(fā)時是要吸熱的,從而使人感到?jīng)?,所以研究的對象是水。(有的同學可能會想到風,風在這里只是加速了水的蒸發(fā),而并不是冷的風從人體吸熱)。

二、在風吹時有什么變化呢?是空氣流動形成的風,使得身上水的蒸發(fā)加快。

三、有風使空氣流動加快,促進了水分的蒸發(fā),使液態(tài)的水變?yōu)樗魵?,水分蒸發(fā)加快,而蒸發(fā)又要從人體吸熱,從而使人感到?jīng)觥?/p>

答案:風吹加快了空氣流動,促進了人身上水分的蒸發(fā),而蒸發(fā)吸熱,使水蒸發(fā)時從人體吸收了較多的熱,所以人會感到?jīng)觥?/p>

例2

[2007云南昆明]寒冷的冬季,我們能夠看到呼出的“白氣”,而炎熱的夏天卻看不到,請解釋這是為什么?

這是人人皆知的事例,同學們對此也有一定的認識,但在理解時仍有一定的不足。我們仍然用“三步”法來分析。

一、確定研究對象?!鞍讱狻睆臒o到被呼出,所以變化的應該是“白氣”,“白氣”實際上是小水珠,那么,小水珠在形成之前是以什么狀態(tài)存在?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呼出的氣體中有大量的水蒸氣,到此我們明確了研究對象是在形成“白氣”之前的我們呼出的水蒸氣。

二、在冬天溫度較低,呼出的水蒸氣遇冷會放熱,溫度要降低。

三、最終呼出的水蒸氣變成了小水珠──“白氣”,這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因為冬天溫度較低,呼出的水蒸氣遇冷后迅速液化成小水珠,能夠被看到,而炎熱的夏天,溫度較高,呼出的水蒸氣不能液化,所以看不到“白氣”。

同樣我們會聯(lián)想到:冬天水面上會有“煙霧”;冰箱門打開后,周圍有“白霧”;牙科醫(yī)生檢查牙時,要先將小鏡子在酒精燈上燒一下,然后放入病人的口中。

例3

[2007蕪湖]向手背吹氣和呵氣,感覺有什么區(qū)別?請解釋其中的道理。

用“三步”法來分析這個問題,其中吹氣一問和風吹相似,都是加快了水分的蒸發(fā)(此問是加快了人手背上汗液的蒸發(fā)),而蒸發(fā)時需要從人體上吸熱,所以人會感到手背上涼爽。對于向氣背上呵氣,為什么會感到暖和呢?

一、確定研究的對象,是什么東西使手熱的,我們會發(fā)現(xiàn)暖和的同時手上會有一些水滴出現(xiàn),水滴是從哪里來的?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就有大量的水蒸氣,至此我們已確定研究的是呼出的水蒸氣。

二、呼出的水蒸氣在呵氣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變化?有水滴生成。

三、水滴生成的同時,并且還感到手暖和,這是一種由水蒸氣變?yōu)樗蜗蛲夥艧岬倪^程──液化。

答案:向手背吹氣時,加快了手背上汗液的蒸發(fā),汗液蒸發(fā)吸熱,所以感到?jīng)觥6蚴直成虾菤鈺r,呼出的水蒸氣遇到冷的手背發(fā)生了液化現(xiàn)象,液化時向外放熱,所以手會感到暖和。

當然,生活中有大量的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只要同學們能夠熟練掌握好這種分析的“三步”法,就可以較好地理解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

趁熱打鐵做練習:

[2006南京]寒冬的清晨,我們在室內經(jīng)??吹酱安A嫌忻利惖摹氨ā?。請你判斷“冰花”是出現(xiàn)在玻璃的內側還是外側?并用物理知識解釋它形成的原因。

答案:“冰花”是出現(xiàn)在玻璃的內側。這是因為寒冬的晚上天氣變得特別冷時,室內與室外的溫差會很大,由于室外溫度已達到零下,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會直接發(fā)生凝華現(xiàn)象,在窗戶的內表面形成一層霜。2008-10-23

人教網(wǎng)《物態(tài)變化》復習提綱一、溫度

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采用熱力學溫度。

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guī)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換算關系T=t+273K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①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③分類及比較:

分類實驗用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用途測物體溫度測室溫測體溫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體水

銀煤油(紅)酒精(紅)水銀特殊構造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使用方法使用時不能甩,測物體時不能離開物體讀數(shù)使用前甩可離開人體讀數(shù)

④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shù)。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讀數(shù)時玻璃泡要繼續(xù)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練習:

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溫度變化相同時,體積變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細的目的是:液體體積變化相同時液柱變化大,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讀數(shù)準確。

二、物態(tài)變化

填物態(tài)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義:物體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熔化。

叫凝固凝固圖象:

到凝固點。繼續(xù)放熱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叫蒸發(fā)。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fā)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

②沸點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xù)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③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溫度;⑵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

定義:的過程,,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②凝華

定義: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干,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解釋“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后寒”。廚房中的物理河北青縣回民中學于華生活處處有物理,留心觀察皆學問。你知道嗎?廚房中也包含著很多物理知識。

一、廚房里面的物態(tài)變化知識

題1:在日常生活中,將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會發(fā)黃、變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則會發(fā)黃、變焦,甚至炸糊,這一現(xiàn)象說明()

A.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強

B.油的傳熱性能比水強

C.油的沸點比水高

D.油在沸騰時溫度繼續(xù)上升,而水在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

答案:C。水的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是100℃,而油的沸點要遠高于100℃。

題2:小明兩次煮雞蛋,第一次在水沸騰后,繼續(xù)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騰后即將火焰調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鍋中的水沸騰,直到將雞蛋煮熟,兩次比較()

A.第一次省時間

B.第二次省時間

C.兩次所用時間基本相同

D.第一次省燃料

答案:C。因為水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急火”只能使水的汽化加快,不能使雞蛋吸熱加快。

題3:夏天,廚房里的自來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這是因為()

A.夏天自來水的溫度較高,蒸發(fā)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氣中的水蒸氣較多,遇到溫度較低的自來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

C.夏天氣壓較低,管內外壓強差大,水透過管壁微孔滲出

D.夏天用水量大,水廠需要自來水加壓,管內外壓強差大,因此有少量水透過管壁微孔滲出

答案:B。因為夏天氣溫較高,空氣中充滿了高溫的水蒸氣,當遇到天氣略有變化時,這些水蒸氣遇到冷的自來水管壁就發(fā)生了液化,出現(xiàn)水珠。

題4:在家里用水壺燒開水時,當看到從壺嘴冒“白氣”時,我們就知道水開了,在這一過程中看到的是

現(xiàn)象。

答案:先汽化后液化。燒開水時,壺中的水沸騰產(chǎn)生的高溫水蒸氣,從壺嘴噴出,在壺嘴的上方遇到冷的空氣,迅速液化成小水滴,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白氣”。

題5:生活中,人們常常把碗放在鍋內的水中蒸食物,但是碗不能與鍋底接觸,當鍋里的水沸騰時,碗里的水會()

A.稍后沸騰

B.同時沸騰

C.溫度總是低于鍋內水的溫度,因而不會沸騰

D.溫度能夠達到沸點,但不會沸騰

答案:D。因為水沸騰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要達到沸點,二是要繼續(x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