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第35課 政治制度 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923331962c161016a0c9ab56c04db5/15923331962c161016a0c9ab56c04db51.gif)
![高中歷史第35課 政治制度 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923331962c161016a0c9ab56c04db5/15923331962c161016a0c9ab56c04db52.gif)
![高中歷史第35課 政治制度 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923331962c161016a0c9ab56c04db5/15923331962c161016a0c9ab56c04db53.gif)
![高中歷史第35課 政治制度 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923331962c161016a0c9ab56c04db5/15923331962c161016a0c9ab56c04db54.gif)
![高中歷史第35課 政治制度 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923331962c161016a0c9ab56c04db5/15923331962c161016a0c9ab56c04db5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21第35課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統(tǒng)治階級為實現階級專政而采取的統(tǒng)治方式、方法的總和,包括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國家結構形式、政黨制度以及選舉制度等。由于國情的不同,各國的政治制度有較大差異。人類歷史上政治制度的發(fā)展演變過程,體現了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反映了人類政治文明的進步。同時中國的政治制度也在不斷改革,與時俱進,適應時代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中華文化傳承不息的重要原因。1.了解中國古代政治體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變化。2.通過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層級管理的變化,認識自秦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演變線索。3.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體制各主要類型的產生和演變過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國建立的曲折過程,理解中國政治道路發(fā)展的獨特性。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奴隸制王朝國家夏。禹死后,其子啟繼位,打破了禪讓制,建立世襲制。2.商朝:實行內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內服王畿地區(qū),王畿四周是外服。3.西周(1)貴族等級分封制政體: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給同姓貴族、異姓功臣或舊貴族,在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在國內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貴族等級分封序列。(2)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全面認識西周的宗法分封制西周的等級分封制度,在當時對鞏固國家政權、擴大統(tǒng)治范圍,都起了重大作用,發(fā)揮了顯著效能。但作為早期政治制度,它也有其無法避免的弱點和弊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血緣關系的松弛,等級分封制遭到了破壞。4.商周政體特征(1)政治權力分配與血緣關系相結合,是商周政體的基本特征。(2)君主的權力不是絕對的,原始民主傳統(tǒng)對君主權力有制約作用。(3)最高統(tǒng)治者尚未實現中央集權。(4)王權具有神秘色彩。5.春秋戰(zhàn)國時期(1)春秋時期,貴族等級分封制開始解體。(2)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改革,君主權力加強,郡縣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開始產生。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軍事、法律事務的決定權都在皇帝手中。2.三公九卿制中央政府三公丞相百官之長,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統(tǒng)領眾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樞所在太尉最高武官,掌軍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協(xié)理國政,掌管圖籍、文書,同時又是最高監(jiān)察官九卿分掌國家各類政務和皇室事務3.郡縣制:秦始皇在全國推行郡縣制。秦朝地方行政機構分為郡、縣兩級??な堑胤阶罡咝姓C構,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設監(jiān)御史掌監(jiān)察??は略O縣或道,置縣令(長)、縣丞、縣尉??たh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比較比較項分封制郡縣制不同點建立基礎血緣關系按地域劃分官員產生世襲由皇帝任免官員權力有封地只有俸祿無封地與中央關系諸侯國有很強的獨立性郡縣絕對服從中央歷史作用一定時期內發(fā)揮積極作用,但易發(fā)展成割據勢力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相同點廢分封、置郡縣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一大進步,特征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たh制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基本原則為此后歷代王朝所沿用,影響深遠;但郡縣制下,地方聽命于中央,缺少獨立性4.各級官僚機構以文書推行行政管理,還建立了以郵傳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tǒng),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夠傳送到全國各地。三、兩漢至明清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央行政體制地方行政體制西漢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度郡、縣二級制、郡國并行制東漢尚書臺“州”變?yōu)橐患壭姓C構州、郡、縣三級制魏晉三省體制逐漸形成州、郡、縣三級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州、縣二級制、藩鎮(zhèn)割據宋代二府三司制路、州(府)、縣三級制元代中書省行省制,省、路、府、州、縣多級行政制度明朝廢宰相、設內閣廢行省設三司清朝雍正設軍機處省、府、縣三級行政體制趨勢中樞權力機構隨著君權強化不斷變化;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1)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行政體制。(2)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國與家同治,這是封建時代的統(tǒng)治特點。(3)決策過程中的朝議制度,有利于集思廣益,是在君主專制制度下,減少決策失誤的有效途徑。從西漢到隋唐中樞機構的變遷從尚書、中書、侍中到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說明中朝制與三省制存在一定淵源,體現了內廷近臣向朝堂執(zhí)政大臣的演化。歷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朝代行政機制秦、西漢郡-縣東漢末年州-郡-縣唐代道-州-縣宋代路-州-縣元代?。罚?州)-縣說明:縣是最穩(wěn)定的一級行政區(qū),州的地位呈現由高到低的演進,二級、三級行政設置是古代行政區(qū)劃的主體。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一、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角度雅典斯巴達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國家機構構成公民大會、議事會、官員和陪審法庭國王、公民大會、長老會和監(jiān)察官執(zhí)政官等高級官員、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皇帝(元首)、元老院等主要機構權力(1)公民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決定國家法律和政策(2)議事會負責為公民大會準備草案,并參與國家日常管理(3)陪審法庭是主要司法機關(1)公民大會名義上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2)國王世襲繼承,壟斷軍事統(tǒng)帥權(3)長老會是事實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4)監(jiān)察官擁有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等重要權力(1)執(zhí)政官的主要職責是擔任軍事統(tǒng)帥,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并執(zhí)行相關決議(2)元老院負責向官員提出建議,協(xié)調他們的行動(3)公民大會有權立法、宣戰(zhàn)、媾和與審判,是羅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皇帝(元首)掌握羅馬國家的權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軍隊聽命于皇帝,是實行獨裁統(tǒng)治的重要工具政治體制民主體制寡頭體制共和體制君主政體--元首制政治制度特征公民民主,輪番而治,法律至上,實行分權實行分權,具有民主色彩具有濃厚的貴族寡頭特征君主集權,實行獨裁統(tǒng)治在古代希臘和羅馬,公民僅是少數,婦女、外邦人和奴隸不僅沒有資格參與政治,還受到剝削和多種壓迫二、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1.建立: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法蘭克王國分裂后形成三個主要國家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雛形。2.特征(1)形成和實行封君、封臣制,貴族長期割據。(2)世俗王權和基督教會長期并立,既勾結又沖突。3.概況(1)法國:等級君主制①確立:三級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法國進入等級君主制階段。②作用: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王權。(2)英國:議會君主制①確立A.13世紀初,英王約翰被迫簽訂限制王權的《大憲章》。B.13世紀中后期,英國多次召開議會,議會權力逐漸加強。C.14世紀中期,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②特點:國王通過議會尋求政策支持,議會以請愿的形式要求國王改善統(tǒng)治。比較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與西方雅典民主政治項目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西方雅典民主政治不同點成因平原、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大河文明發(fā)達的工商業(yè)基礎上的海洋文明特點皇權至上、皇位世襲、君權神授和地方絕對服從中央主權在民、輪番而治的公民集體民主政治實質地主階級的君主專制政體奴隸主階級的民主政體思想專制、自足、保守競爭、開放、積極相同點作用進入文明時代,中國、雅典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學、藝術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均與各自的制度密切相關公民政治與精英政治公民政治指的是以公民為主體的政治生活方式。在古代雅典,公民政治觀念以公民積極參政為核心,認為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主張全體公民的政治地位平等,并且應當直接參與到公共生活之中。從這個角度看,古雅典的民主政治屬于公民政治。精英政治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主張的賢人治國理論一脈相承,其認為在一個國家中,極少數的政治精英掌握政權,被統(tǒng)治階級絕大多數是群眾,即讓有專業(yè)知識的人來治理國家。三、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fā)展1.英國:君主立憲制(1)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奠定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礎。(2)18世紀,逐漸形成內閣制度。議會多數黨領袖出任首相,內閣實際掌握政府權力。2.美國:聯(lián)邦共和制(1)背景:北美獨立戰(zhàn)爭后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2)內容①美國是聯(lián)邦制共和國,實行三權分立。②總統(tǒng)是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國會擁有立法權和批準稅收的權力。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和下級法院。3.法國:議會共和制(1)1792年,法國首次建立共和國。(2)1870年,法國建立第三共和國,1875年通過新憲法。經過數年動蕩,法國確立了共和制。英、美、法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中的妥協(xié)(1)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過程是國王與議會、貴族與資產階級不斷斗爭、不斷妥協(xié)的過程,英國政治勢力的相互妥協(xié)有利于英國政局的穩(wěn)定,為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環(huán)境。(2)美國1787年憲法實際上是中央與地方、大州與小州、南部與北部相互妥協(xié)的產物,1787年憲法奠定了美國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礎。(3)法國共和制確立的過程充滿了腥風血雨,各種政治勢力的斗爭充滿了暴力,是政治斗爭“妥協(xié)”的反面教材,給法國帶來了長期的動蕩,最終共和派和君主派被迫走上妥協(xié)之路。中國近代至當代政治制度的演變一、民國時期的政治制度1.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建立。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內容: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規(guī)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總統(tǒng)頒布命令須由國務員副署才能生效。(2)意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對君主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3.政黨政治的嘗試:1912年8月國民黨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過議會斗爭實現資產階級民主政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被刺殺,國民黨發(fā)動了“二次革命”,但由于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和國民黨內部力量渙散,被袁世凱鎮(zhèn)壓。二次革命被鎮(zhèn)壓后,袁世凱被選為正式大總統(tǒng),下令解散了國民黨和國會。政黨政治名存實亡。4.國民黨的“訓政”(1)標志:1928年中國國民黨成為中國新的統(tǒng)治者后,宣告軍政時期結束,訓政時期開始。(2)表現①國民黨通過《訓政綱領》。②“訓政”開始之時,國民黨規(guī)定“訓政”的期限為六年,后來一再拖延結束“訓政”的時間。③1948年,國民黨打出“行憲”的招牌,召開“國民大會”,建立總統(tǒng)府,取代國民政府。(3)評價:國民黨的所謂“訓政”,就是剝奪人民權利的一黨專政。民國初期政黨政治的特點(1)各類政黨、團體紛紛建立,政黨政治活躍。(2)各派政治力量尋求分化和重組,以謀求議會席位為目標。(3)各黨派展開激烈競爭,開始了政黨政治的嘗試。(4)政黨數量眾多,但未能實現政黨政治。北洋政府時期政黨政治沒有成功的原因(1)受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影響較深。(2)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3)政黨倉促成立(不成熟),且黨爭不休。(4)國民缺乏參政素養(yǎng)(或政黨政治缺乏群眾基礎)。(5)中國沒有形成適合代議制民主的政治環(huán)境。(6)封建勢力強大,軍閥操縱政權等。二、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和解放區(qū)的制度探索1.土地革命時期: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創(chuàng)建人民革命政權的嘗試。2.抗日戰(zhàn)爭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邊區(qū)政府。在敵后抗戰(zhàn)的嚴重困難時期,為鞏固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通過“三三制”原則,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加強了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3.解放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行政區(qū)。在解放區(qū)設置行政區(qū),鞏固新興的人民政權,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4.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提出要“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為建立人民共和國奠定了理論基礎。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制度1.政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曲折發(fā)展(1)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規(guī)定“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2)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規(guī)定了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建立。(3)1957年以后及“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遭受嚴重破壞和挫折。(4)“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逐步恢復。1982年憲法使其進一步完善,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載體。3.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1)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2)堅持三結合。即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優(yōu)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特色(1)本質: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這是中國民主政治的本質。(2)特色①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其根本特點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②兩大政治制度構成了中國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政黨制度。③民主政治建設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設必須以民主化、法制化為保障,依法治國成為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特點(1)政黨地位:在多黨合作關系中,中國共產黨是處于政治領導地位的唯一政黨,這種領導地位是經過幾十年的實踐而為全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所公認的,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組織上是獨立的。(2)政黨關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關系,共產黨不是獨攬政權,各民主黨派也不同于其他國家的在野黨,二者是政治合作,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各民主黨派共同參政的合作關系。(3)合作基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4)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最重要的組織形式,是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場所?!緢D解史實】近代以來中國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國歷代變法和改革一、中國古代的重要變法和改革秦國的商鞅變法目的適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變動,實現富國強兵措施廢除井田制,獎勵耕織,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實行什伍連坐,建立縣制等影響打擊了貴族特權,促進了封建政治、經濟、軍事的發(fā)展,使秦國一躍成為政治軍事強國,為秦成就統(tǒng)一霸業(yè)奠定了基礎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439年北魏統(tǒng)一北方,民族交融成為歷史發(fā)展的潮流內容實行俸祿制,推行均田制、三長制;遷都洛陽、易服裝、改漢姓、說漢話、通婚姻等意義鞏固了北魏政權,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發(fā)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緩和了民族矛盾,縮小了南北差距,為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王安石變法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敗,財政困難,農民起義不斷,北部邊境受到游牧民族襲擾目的富國強兵措施官僚機構、財政制度、軍事體制等方面推行變法評價初期取得顯著成效,但由于涉及面廣、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當而被廢止張居正改革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敗,統(tǒng)治危機不斷加深內容大力整肅吏治,加強官吏考核,裁減開支,清丈土地,改革稅制影響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社會矛盾相對緩和,封建統(tǒng)治危機得到暫時緩解。但他死后,除一條鞭法外,其他改革幾乎全部廢止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秦國的實際情況。(3)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及認識(1)成功的原因①改革順應了時代潮流。②符合民族融合趨勢和各族人民的愿望。③符合統(tǒng)治者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④孝文帝的膽略和卓越見識,沖破阻力,毅然改革。(2)認識①先進必然戰(zhàn)勝落后。②改革必須符合歷史潮流,順應民意。③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④民族交融與孝文帝改革互為因果關系。王安石變法的教訓(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調整,充滿阻力,這要求改革者要信念堅定,毫不動搖。(2)改革的成敗關鍵要看其積極效果能否得以維持。(3)改革措施要針對實際情況,行之有效,推行過程中要用人得當。二、中國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變法(1)背景①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些愛國的有識之士求變求新,探索救亡圖存之路。②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敗極大地震撼了中國社會,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代表的維新志士,創(chuàng)學會、辦報刊、興學堂,宣傳維新思想,提倡西學,學習日俄,變革政治。(2)過程:1898年6月,在維新派推動下,光緒帝頒布一系列變法詔令,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領域實行變法,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制度。(3)結果:戊戌變法觸犯了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9月,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廢除了大部分變法措施。(4)影響: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變法期間,維新派提倡西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抨擊,起到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2.清末“新政”(1)目的:應對日益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2)內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學生、編練新軍、振興商務、獎勵實業(yè)等。(3)影響:清末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但新政并沒有使清政府擺脫內外困境,革命很快爆發(fā)。3.民國時期的改革:中華民國建立后,南京臨時政府和國民政府都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教育等各個方面。但由于政局動蕩,這些改革多以失敗告終。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重要改革過渡時期(1949-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項民主改革,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社會主義建設和“文化大革命”時期(1956-1976年)內容1956年,以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和中共八大為標志,中國共產黨人努力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結果由于缺乏經驗,急于求成,犯了“左”傾錯誤,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出現嚴重曲折意義初步建立起進行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yǎng)了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積累了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改革開放至今決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做法,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2012年,黨的十八大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2017年,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列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意義改革開放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40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很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2)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對新政進行破壞和鎮(zhèn)壓。(3)領導因素:維新派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4)群眾基礎:改革沒有觸動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廣泛發(fā)動群眾。(5)變法策略:改革范圍過大,樹敵過多,急于求成,且缺乏徹底變革的勇氣。(6)國際環(huán)境:列強加緊對中國的侵略,改革面臨著不利的國際環(huán)境。關于改革的評價標準(1)堅持社會發(fā)展的標準。(2)堅持歷史的標準。(3)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思想,堅持階級斗爭的觀點。(4)重視歷史發(fā)展必然性與偶然性的關系。(5)注意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之間的關系。(6)改革的成敗不能以改革者個人的結局來作判斷,而應重視改革的積極作用是否得以維持。(7)判斷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準主要是改革的目的與改革本身所達到的目標之間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键c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考向1|皇帝制度材料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实邸懊鼮橹疲顬樵t,天子自稱曰‘朕'”。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解讀:材料闡述了皇帝制度?!半逓槭蓟实?,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說明皇位世襲;“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體現了皇帝獨尊;“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說明皇權至上。問題:材料反映出皇帝制度有何特點?其實質是什么?提示:特點:皇位世襲;皇帝獨尊;皇權至上。實質:君主專制,即皇帝是封建國家的權力中心??枷?|行省制度材料行省是元代開始設置的一級行政區(qū)劃。它的確立是我國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實際上是封建中央集權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員的權力相當大。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此外行省還有一個重要職能是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這種職能的“中轉站”。--《中國政治制度史》解讀:抓主體行省制度的特點找關鍵“行省是元代開始設置的一級行政區(qū)劃”“行省官員……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行省……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提素養(yǎng)通過行省制的相關材料歸納行省的特點(史料實證),進而分析行省制的影響(唯物史觀、家國情懷)問題:根據材料歸納元朝行省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設置行省的積極影響。提示:特點: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設行政機構;行省官員負責處理政治、軍事、經濟等事務,權力受中央制約;行省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積極影響: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行省制對后世影響深遠。中國古代政治的發(fā)展1.兩對矛盾:君權與相權的矛盾;中央與地方的矛盾。2.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fā)展eq\x(\a\al(貴族,君主制))→eq\x(\a\al(封建君主制,(君主專制)))eq\b\lc\{(\a\vs4\al\co1(\x(中央集權不斷加強),\x(君主專制不斷加強)))3.影響因素(1)自然環(huán)境: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大河流域。(2)經濟文明:農耕文明。(3)民族文化特色:善良與和諧是文明核心,儒家思想,等等??键c二古希臘羅馬與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考向1|雅典與斯巴達的政治制度比較材料一(雅典)最初是實行君主政體,以后讓位于由九個執(zhí)政官主持的寡頭政治。這九個執(zhí)政官是主要執(zhí)政官,全部屬于貴族?!髞沓裰骰较虬l(fā)展。急速發(fā)展的貿易創(chuàng)造出一個強有力的中產階級,他們同失去產業(yè)的農民聯(lián)合,要求政治自由化。--[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希臘的古典時代,斯巴達多以寡頭政治代表的身份出現于希臘世界?!瓉喞锸慷嗟碌挠^點與此接近,(他說)“有些人說過,最好的政體是結合了所有形式的政體,他們推崇斯巴達人的政體,是因為這種政體包含了寡頭政體、君主政體和民主政體的因素。國王代表君主政體,長老會代表寡頭政體,而監(jiān)察官代表民主政體。因為監(jiān)察官是從人民中選舉出來的……”--摘編自晏紹祥《古典斯巴達政治制度中的民主因素》監(jiān)察官制度也確實維護了城邦的一致,人民由于能分享最高官職而心滿意足,其結果當然有益于城邦。--[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解讀:明方向相同點不同點找關鍵材料一:“讓位于由九個執(zhí)政官主持的寡頭政治”“要求政治自由化”材料二:“斯巴達多以寡頭政治代表的身份”“監(jiān)察官制度……有益于城邦”材料一:“朝民主化方向發(fā)展”材料二:“斯巴達多以寡頭政治代表的身份”“結合了所有形式的政體”抓核心寡頭政治;民主精神;公民參政;有益于城邦雅典:民主政治;人民主權斯巴達:寡頭政治;貴族掌權問題:根據材料一、二并聯(lián)系所學知識,分析雅典與斯巴達的政治制度有何異同?提示:相同:都實行過寡頭政治;都實行民主選舉和分權制等,具有民主精神;公民參政;都有益于城邦的發(fā)展。不同: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斯巴達是寡頭政治的典型代表(或斯巴達實行混合政體);成年男性公民參加的公民大會是雅典最高權力機關,貴族幾乎壟斷斯巴達一切國家實權??枷?|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材料一英王雖然是國家元首,但其權力要么只能按法律和慣例行使或受到別人牽制,要么必須在有關大臣的“忠告”并連署下行使,實際上處于“臨朝不臨政”的地位。雖然議會和內閣掌握實權……而議會的立法、監(jiān)督、財政等大權實際握在下院手中。下院作為民選代議機構產生首相及其領導的內閣,英國內閣由英王授權在下院中獲多數席位政黨的領袖組建,內閣對下院多數負責。--摘編自康曉、譚君久《英美法三國政體的異同及其文化成因比較》材料二在政府三大部門的關系方面,代表們放棄了立法權為最高權力的歐洲啟蒙思想。根據邦聯(lián)時期的政治實踐,他們特別害怕較能反映下層民眾意志的立法機關,因此特意在憲法中加強行政和司法機關的獨立地位及所屬權力。行政、立法、司法部門彼此獨立,互不相屬?!渲忻恳粋€部門在行使憲法給予的權力方面均受到其余部門的牽制,但是最高法院擁有對憲法的最后解釋權。在資產階級立憲史上,美國首先制定出一套權力制約與平衡的制度。--摘編自張友倫著《美國通史》解讀:定空間英國美國找角度元首產生方式、權力運行機制及關系抓核心世襲;議會和內閣分權;行政權和立法權密切結合選舉;三權分立;三權制衡,互不相屬問題: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政治體制的特點。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與英國政治體制的不同。提示:特點:國王權力受法律限制,實際上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議會掌握著國家的實權,議會權力至上;立法權高于行政權;人民主權。不同:美國元首由選舉產生,英國國家元首是世襲的;美國實行三權分立體制,英國則通過議會和內閣進行分權;美國三權相互制衡,互不相屬,英國則是行政權和立法權密切結合。(言之有理即可)明清時期的中國與英國政治制度的差異比較項中國英國政體形式封建君主專制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權力中心君主有無限的權力,君主意志即國家法律,臣民必須絕對服從君主“統(tǒng)而不治”,議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政府機構內閣和軍機處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沒有決策權,對皇帝負責英國實行內閣制,內閣對議會負責,是國家的決策中心歷史影響君主專制強化,阻礙歷史發(fā)展,是中國落后的政治根源促進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真題展示】(2019·全國卷Ⅰ·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審法庭幾乎可以審查當時政治生活中的所有問題,甚至包括公民大會和議事會通過的法令,并進行最終判決。這說明()A.法律服從民眾意愿B.判決體現權力來源C.全體公民參與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命題人揭秘】找準題眼:抓題干的核心信息“陪審法庭幾乎可以審查當時政治生活中的所有問題,甚至包括公民大會和議事會通過的法令,并進行最終判決”,即陪審法庭權力巨大。?隱含信息:雅典的陪審法庭作為司法機關,受理公民投訴,對“當時政治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進行最終判決”,廣泛參與政治生活。?明確答案:題干體現了雅典民主政治主權在民的原則,故本題選B。【閱卷人點評】[失分1]對公民和民眾概念混淆。雅典民主政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二年級數學上冊 六 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二)練習十四說課稿 蘇教版001
- 10《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 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 6(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 生了病怎么辦 (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體育一年級全一冊
- Review Module Unit 1(說課稿)-2023-2024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下冊
- 17《松鼠》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五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001
- 2025農村宅基地轉讓合同模板
- 8網絡新世界 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中介買房糾紛合同范例
- 中式別墅轉讓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普知識競賽試題庫及答案
- 工廠生產區(qū)清潔流程及安全規(guī)范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職(酒店服務賽項)備賽試題庫(500題)
- 工程建設項目培訓
- 高速公路巡邏車司機勞動合同
- 2025中國大唐集團內蒙古分公司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GB/T 22085.1-2008電子束及激光焊接接頭缺欠質量分級指南第1部分:鋼
- 上海中心大廈-介紹 課件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解讀課件
- 地理微格教學課件
- 合成氨操作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