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共同犯罪_第1頁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_第2頁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_第3頁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_第4頁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共同犯罪目錄一、共同犯罪概述二、共同犯罪的形式三、共同犯罪的刑事責任一、共同犯罪概述

(SurveyofJointCrimes)

刑法第二十五條: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案例一2008年8月6日,某市博物館因面臨洪水威脅,將部分館藏文物轉移至安全地點。博物館工作人員成某和范某等人負責運送,文物搬卸至新地點后,因一時來不及配備安全保管設施,當晚由成某、范某等人負責看守。當天夜里,成某悄悄潛入一文物臨時堆放房間,竊取了一件館藏畫卷。不料走出房間時,正碰上范某從另一存放文物的房間出來,并手持一青銅器,二人均吃一驚,十分尷尬,但立刻明白對方也是來盜竊文物,于是都未出聲,相視一笑后各自離開。以后二人均未再提起此事。司法機關對文物失竊進行調查,在詢問他們時,二人均稱不知情,后經偵查,案件告破。經有關部門鑒定,青銅器和畫卷各估價約10萬余元。案例二2004年8月26日晚,吳平騎自行車竄至他所在的六車間,盜得紫銅240斤,放在自行車的后架上。此時,王文從四車間偷出黃銅60斤,剛出車間門口,見吳平推自行車過來,就喊住吳平,把自己偷的銅放在吳平的自行車后架上,二人一起往外運。走出不遠,發(fā)現執(zhí)勤人員,二人將所盜之物拋棄并逃逸。共同犯罪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主體客觀方面主觀方面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同時具備以下主體、客觀和主觀三個方面的要件:

(一)主體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體,必須是二個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1.共同犯罪的主體必須是兩個以上的人?!黧w要件中的量的規(guī)定性因素。2.必須是兩個以上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黧w要件中質的規(guī)定性因素。

(二)共同犯罪的客觀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觀要件,是指兩人以上必須具有共同犯罪行為。所謂共同犯罪行為,是指各犯罪人的行為都指向同一犯罪,彼此聯系、互相配合,成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它們與犯罪結果之間都存在著因果關系。具體來講,應注意以下幾點:1.各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都必須達到犯罪的程度(1)各共同犯罪人的行為都必須具有社會危害性;(2)共同犯罪人所實施的行為必須都是刑法意義上的行為;(3)各共同犯罪人的行為的社會危害性都必須達到足以構成犯罪的程度。2.共同犯罪行為的表現形式(1)共同的作為。(2)共同的不作為。(3)作為與不作為的結合。3.共同犯罪的行為分工(1)共同實施實行行為。即各共同犯罪人均直接實施刑法分則具體犯罪構成客觀方面的行為。(2)實行行為、組織行為、教唆行為和幫助行為之間的分工。即各共同犯罪人不都直接實施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具體的犯罪實行行為,而是由一部分人實施實行行為,另一部分人實施教唆行為、組織行為或者幫助行為。4.共同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共同犯罪的因果關系只要求共同犯罪行為的有機整體與犯罪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安糠中袨椋w責任”刑事責任原則。如:甲和乙約定打死丙,二人同時向丙開槍,結果甲的子彈出現偏差沒有擊中丙,乙的子彈擊中丙導致丙死亡。在該案中,雖然只是乙的子彈擊中丙致其死亡,但甲也應和乙一塊對丙的死亡承擔故意殺人既遂的責任。

(三)主觀條件所謂共同故意犯罪,是指各共犯者通過犯意的聯絡、傳遞、反饋而形成的明知自己與他人配合共同實施犯罪會造成某種危害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1.共同犯罪故意的認識因素。(1)都認識到不是自己一個人單獨實施犯罪,而是與他人共同實施犯罪。(2)都不僅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導致某種危害結果,而且認識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為會導致該種危害結果。

2.共同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1)行為人決意參與共同犯罪。(2)不僅希望或者放任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導致的某種危害結果,而且對其他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行為可能導致該種危害結果持希望或者放任態(tài)度。

不屬于共同犯罪的情況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二人以上同時犯先后故意實施相關犯罪行為,但彼此沒有主觀聯系二人以上實施罪過不同的犯罪實施犯罪時故意內容不同超出共同故意的犯罪事后通謀的窩藏、包庇行為甲開摩托車,乙坐在摩托車的后座上,在某工廠門口伺機奪婦女的提包。甲、乙見婦女丙某肩挎背包走出,即駕摩托車尾隨、加速,在擦肩而過之際,乙某抓住丙某的挎包。但是因為挎包被丙某緊緊抓住,乙某從摩托車后座被拖下來,甲某駕車離去。乙某從地上起身后,一邊奪挎包一邊踢打丙某。丙某大聲叫喊,周圍群眾趕到,乙某慌忙脫離。對此案,下列哪種說法正確?A、甲某和乙某共同構成搶劫罪(未遂)B、甲某和乙某共同構成搶奪罪(未遂)C、甲某構成搶奪罪(未遂)D、乙某構成搶劫罪(未遂)幾種需要探討的情況:1、單方面具有共同犯罪故意是否成立共同犯罪?2、是否存在共同過失犯罪?3、共謀而未實行是否構成共同犯罪?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1、任意的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一個人能單獨實施的犯罪,由二人以上共同實施而形成的共同犯罪。2、必要的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則規(guī)定必須由二人以上共同實施才能構成的犯罪。根據我國刑法分則的規(guī)定,必要共同犯罪有三種形式:(1)對向性共同犯罪(2)聚眾性共同犯罪(3)有組織的共同犯罪我國刑法中的必要共同犯罪主要有()A武裝叛亂罪B聚眾劫獄罪C組織越獄罪D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

ABCD(二)事先通謀的共同犯罪和事中通謀的共同犯罪(1)事先通謀的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在著手實行犯罪前已經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共同犯罪。(2)事中通謀的共同犯罪,是指共同犯罪人在著手實行犯罪之時或實行犯罪的過程中形成共同犯罪故意的共同犯罪。

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A甲與乙共謀共同殺丙,屆時乙因為生病而未能前往犯罪地點,由甲一人殺死丙B甲在境外購買了毒品,乙在境外購買了大量淫穢物品,后2二人共謀共雇一條走私船回到內地,后被海關查獲C甲發(fā)現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向乙說:“現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時機,我們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點,竊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家D醫(yī)生甲故意將藥量加大10倍,護士乙發(fā)現后請醫(yī)生改正,醫(yī)生說:“那個家伙(患者)太壞了,他死了由我負責?!币覜]有吭聲,便按甲的處方給患者用藥,導致患者死亡

ACD(三)簡單共同犯罪和復雜共同犯罪

(1)簡單共同犯罪,也可稱為共同實行犯,指各共同犯罪人都直接實行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某一具體犯罪客觀方面行為的共同犯罪。(2)復雜共同犯罪,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間存在著實行行為與非實行行為分工的共同犯罪。非實行行為具體包括:教唆行為、組織行為和幫助行為。具體而言:實行行為是指刑法分則規(guī)定的具體犯罪構成要件客觀方面的行為;組織行為是對整個犯罪活動予以組織、策劃、指揮和領導的行為;教唆行為是指唆使他人產生犯罪意圖的行為;幫助行為是指對犯罪的實施、完成和保持犯罪后的不法狀態(tài),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的行為。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盜竊。甲負責望風,乙負責入室拿贓物,丙負責提運贓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屬于()A復雜共同犯罪B簡單共同犯罪C必要共同犯罪D犯罪集團甲欲殺乙,故意將裝好子彈的槍支給丙,并騙丙說是空槍,叫丙向乙瞄準恐嚇乙,結果乙中彈身亡。甲乙()A構成共同犯罪B以共同過失犯罪論處C甲構成教唆犯D甲單獨構成殺人犯

D下列可構成共同犯罪的有()A甲讓不知情的汽車駕駛員將大量的毒品運到某地B乙與丙合謀搶劫銀行C甲向一建筑物投擲火把,而同時乙在另一處也向該建筑物點火,二人并無聯系D兩個駕駛員同時因疏忽之汽車翻倒(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1、一般共同犯罪,指沒有特殊組織形式的共同犯罪。2、特殊共同犯罪,也稱有組織的共同犯罪,通稱犯罪集團。特征:(1)必須是3人以上。(2)有一定的組織性。(3)具有實施某種或某幾種犯罪的目的性。(4)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犯罪集團與事先通謀的一般共同犯罪的區(qū)別是()A前者有較嚴密的組織和分工;后者沒有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分工不固定B前者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后者較為松散C前者有較嚴密的行動計劃,犯罪手段復雜;后者則不具備這些特點D前者逃避法律制裁的能力較強;后者則相對較弱

ABCD下列行為是共同犯罪的有()A甲指使未滿16周歲但已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將毒藥投入飲水用的池中B甲在一隱蔽處向丙開槍,乙同時也向丙開了槍,后經查明,甲乙并無通謀C實現無通謀的兩搶劫犯在搶劫過程中因單個人力量薄弱而互相配合搶劫D甲郵寄了一枚炸彈給乙,郵遞員在投郵時發(fā)現了炸彈,仍然予以投遞

AC醫(yī)生因大意給病人開錯了藥,護士因疏忽把原應20小時服一次的藥給病人每2小時服一次,結果病人因藥物中毒而死。醫(yī)生和忽視的行為()A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B構成醫(yī)療事故罪C構成共同犯罪D均應負刑事責任BD被告人王某對甲有仇,遂出資5萬元雇使張某去除掉甲,張同意,并將欲殺甲的情況告訴其妻陳某,陳某不僅不加制止,而且積極為其出謀劃策,幫張買來一把尖刀用于殺甲。在陳某的幫助下,張某作了充分準備,于某晚潛入甲的家中,當時甲不在家,見甲妻乙正在床上睡覺,頓起歹意,就把乙給強奸了。等到甲回家,又把甲給殺死。問題:對王某、張某和陳某應當如何量刑?本案是一起較為復雜的共同犯罪案件,其中王某屬于教唆犯,應當按照他所教唆的犯罪處罰,應定主犯。陳某是幫助犯,應當按照她所幫助的犯罪處罰,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王某與陳某對于張某的強奸犯罪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呢?強奸罪是張某臨時起意所犯,屬于實行過限,王某與陳某教唆與幫助張某犯的是故意殺人罪,對強奸罪既未教唆亦未幫助,對此不應負刑事責任。對于張某應當按照故意殺人罪與強奸罪實行數罪并罰。在故意殺人的共同犯罪中,張某直接實施了殺人行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應以主犯論處。案例:甲、乙約好共同去盜銀行,二人夜晚到某一銀行后,由乙在外面放風,甲進去偷竊。在撬保險柜的過程中,甲不小心碰倒警報系統,在其急忙拿錢的時候保安人員趕到。甲見狀拿起手邊一根木棍朝保安人員猛擊,將其擊暈后攜款與乙一塊逃離現場。乙直接回了家,甲獨自將車開到丙家中后,把事情經過全告訴了丙,并將錢共50萬元交給了丙保存。之后,并讓甲躲到自己的另一住處避風頭,并為其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并拿到錢后心里非常不安,忍不住將情況告訴了妻子丁,在丁的勸說下,并投案自首。問題(1)甲乙是否構成共同犯罪?

(2)甲丙是否構成共同犯罪?甲乙不構成共同犯罪。理由是:甲在實施盜竊中為抗拒抓捕而將保安人員擊傷,即使用了暴力,其行為已由盜竊罪發(fā)生性質上的根本轉化,構成搶劫轉化犯,而乙沒有搶劫的故意。因而,二人因沒有共同的搶劫故意,而不構成共犯。甲丙不構成共同犯罪,因為事先沒有通謀。三、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其刑事責任

對于共同犯罪人的分類,各國刑法主要有兩種做法:(1)根據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分工為標準,如有的國家將共同犯罪人分為實行犯、組織犯、教唆犯和幫助犯;(2)根據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為標準,如將共同犯罪人分為主犯和從犯。我國刑法折中了這兩種分類法,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標準為主,并適當考慮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標準,將共同犯罪人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四類。

我國刑法將共同犯罪人分為()A主犯、脅從犯、預備犯、教唆犯B首犯、脅從犯、未遂犯、教唆犯C主犯、實行犯、幫助犯、從犯D主犯、從犯、脅從犯,同時還規(guī)定了教唆犯主犯及其刑事責任(一)概念、種類

指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刑法第26條第1款規(guī)定:“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毙谭ǖ?7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團或者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卑堰@兩個法條的內容結合起來,并聯系刑法分則的有關條文,可以看出我國刑法中的主犯有以下二種情況:1.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犯罪分子?!捶缸锛瘓F的首要分子。兩個條件:(1)以犯罪集團的存在為條件。(2)必須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犯罪分子。2.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是指除犯罪集團首要分子以外的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包括:(1)犯罪集團的骨干分子。(2)某些聚眾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及其骨干成員和某些聚眾犯罪中的首要分子。(3)在其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注意:主犯的認定應綜合考察。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幾個,有時全部共犯人均是主犯。犯罪首要分子是指()A在犯罪集團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D積極參加聚眾犯罪的

AC(二)主犯的刑事責任

1.主犯的一般刑事責任原則。(1)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的刑事責任原則。刑法第26條第3款規(guī)定(2)其他主犯的刑事責任原則。刑法第26條第4款規(guī)定2.主犯的特別刑事責任原則。

我國刑法總則第26條規(guī)定的是主犯的一般刑事責任原則。但是,我國刑法分則對某些必要共犯的主犯和其他一般共同犯罪人已經規(guī)定了具體的法定刑。例如,刑法第317條第2款規(guī)定,犯聚眾持械劫獄罪的,對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其他參加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國刑法中規(guī)定的共同犯罪主犯包括哪幾種人?

A、在犯罪集團中起組織、領導作用的首要分子;

B、在聚眾犯罪中起組織、策劃、指揮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D、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孫某糾集李某等5人組成"天龍會",自封"大天龍",要李某等人"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為天龍會創(chuàng)收"。李某等人在3個月內搶劫6次,殺死1人,重傷3人,劫得財物若干。上述犯罪行為有的孫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參與搶劫1次。對孫某應如何處理?(

)A對其知道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B對其參與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C對其指揮的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D對全部犯罪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從犯及其刑事責任

(一)概念

從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從犯具體包括兩種: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即次要的實行犯。2.在共同犯罪中起輔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幫助犯。(二)從犯的刑事責任

1.從犯的一般刑事責任原則

按照刑法第27條第2款規(guī)定,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具體適用中應注意以下兩點:(1)我國刑法對從犯采取必減主義。(2)對從犯予以從輕處罰,或者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應綜合考察共同犯罪的性質、對犯罪結果作用的大小等方面的具體情形具體確定。

2.從犯的特殊刑事責任原則

(1)刑法總則第26條規(guī)定了從犯的一般刑事責任原則。(2)刑法分則對一些必要共犯的從犯和主犯一起規(guī)定了具體的法定刑。如刑法第317條第1款規(guī)定,犯組織越獄罪的,對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對其他參加者,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此處的其他參加者,顯然是指組織越獄罪中的從犯。對于這種刑法分則規(guī)定了具體法定刑的從犯,應當直接按照分則的規(guī)定處罰。脅從犯的概念和刑事責任概念

脅從犯,是指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特征:(1)客觀上實施了犯罪行為。(2)在主觀上明知自己實施的行為是犯罪行為,在可以選擇不實施犯罪的情況下,雖不愿意但仍實施了犯罪行為。(3)行為人是因為受他人脅迫而參加犯罪的。脅迫:是指以剝奪生命、損害健康、揭發(fā)隱私、毀損財物等對行為人進行精神上的強制。在實踐中,應注意脅從犯向主犯的轉化,即第一次被脅從參加犯罪的人,在其后的共同犯罪中自愿參與犯罪,且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對這種共同犯罪人應認定為主犯。

(二)脅從犯的刑事責任

按照刑法第28條的規(guī)定,對于脅從犯,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jié)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具體適用中應注意以下兩點:(1)我國刑法對脅從犯采取必減主義。(2)對脅從犯予以減輕處罰,還是免除處罰,應按照其犯罪情節(jié)具體確定。下列主犯、從犯、脅從犯的說法哪些是錯誤的?

A、脅從犯是被脅迫、被誘騙參加犯罪的人;

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從犯而沒有主犯

D、對于從犯,應當比照主犯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四、教唆犯的概念和刑事責任

概念

根據刑法第29條第1款的規(guī)定及有關刑法理論,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特點:本人不親自實行犯罪,而故意唆使他人產生犯罪決意并實行犯罪。成立教唆犯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對象條件。(1)教唆對象必須是特定的。(2)教唆的對象必須是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2.客觀條件。(1)教唆行為的內容必須是某種犯罪行為。(2)教唆行為的方式具有多樣性。3.主觀條件。教唆犯在主觀方面必須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具體包括以下幾點:(1)從具體的罪過形式上來講,教唆犯一般是直接故意,但也不排除間接故意的可能性。(2)從認識因素上講,行為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使一定的人產生某種犯罪的意圖,并進而實施該種犯罪。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這種認識,不構成教唆犯。(3)從意志因素上講,行為人對他人實施犯罪以及危害結果的發(fā)生,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態(tài)度。(二)教唆犯的刑事責任

1.一般刑事責任原則。根據刑法第29條第1款的規(guī)定,對于教唆犯,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所謂“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是指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實際所起的作用,具體來講: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應按主犯的處罰原則處罰;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按從犯處罰。在實踐中,教唆犯是他人犯罪意圖的制造者,是引起犯罪的重要原因,沒有教唆犯的教唆,他人就不會實施犯罪,因而對教唆犯一般應以主犯論處。但教唆犯也并非都是起主要作用,如教唆他人幫助別人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