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合同有利解釋原則的理解與適用課件_第1頁
保險合同有利解釋原則的理解與適用課件_第2頁
保險合同有利解釋原則的理解與適用課件_第3頁
保險合同有利解釋原則的理解與適用課件_第4頁
保險合同有利解釋原則的理解與適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保險合同有利解釋原則的理解與適用2有利解釋原則又稱為“疑義利益原則”,它來自于古羅馬的一條諺語:“有疑義應為表意人不利益之解釋”。有利解釋原則是從非起草人的角度而言,即對含混的合同語言作有利于非起草人的解釋。對非起草人有利,則對起草人即為不利,從起草人的角度出發(fā)又可稱為不利解釋原則。3一般認為,保險合同是符合合同,一般是依照保險人擬定的保險單條款訂立的,并非真正由雙方當事人協(xié)議訂立,投保人在經(jīng)濟上、技術上一般處于弱勢,從保護投保人的角度,有利于被保險人解釋原則成為法院、仲裁機構在處理保險條款糾紛中適用的一項重要原則。4有利解釋原則最早產(chǎn)生并存在于普通合同法被引入保險法最早始于1536年的一個英國判例。英國一個保險人理察德.馬丁,在公歷1536年6月18日為他的一位朋友威廉.吉朋承保了人壽保險,保險金額2000磅,保險期限12個月,保險費約80鎊。被保險人于1537年5月29日死亡,受益人請求保險人支付保險金,遭到拒絕。保險人聲稱,吉朋所保的12個月保險期限,是以陰歷每月28天計算,而不是公歷的30天。因此保險期限已于公歷5月20日屆滿,對被保險人的死亡無須支付保險金。爭執(zhí)訴至法院,法官運用有利解釋原則,對合同條款作了不利于保險人的解釋,判定按公歷計算保險期限。此后,有利解釋原則逐漸成為保險合同的一大解釋原則。有利解釋原則的起源502年《保險法》第31條規(guī)定:“對于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作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這一法條是1995年6月30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時就已經(jīng)制訂的一個原始法條。該法律文件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之后,雖然經(jīng)歷了1999年的《合同法》制訂與實施,而《合同法》第41條也曾規(guī)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fā)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比欢?,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修改《保險法》,對第31條未作任何修正,使該法條被一直使用至新《合同法》施行前的2009年9月30日。第四十一條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fā)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

第一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

合同文本采用兩種以上文字訂立并約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對各文本使用的詞句推定具有相同含義。各文本使用的詞句不一致的,應當根據(jù)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釋。

合同法中相關條例第一百二十六條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有最密切聯(lián)系的國家的法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履行的中外合資經(jīng)營企業(yè)合同、中外合作經(jīng)營企業(yè)合同、中外合作勘探開發(fā)自然資源合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第一百二十八條當事人可以通過和解或者調(diào)解解決合同爭議。當事人不愿和解、調(diào)解或者和解、調(diào)解不成的,可以根據(jù)仲裁協(xié)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jù)仲裁協(xié)議向中國仲裁機構或者其他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xié)議或者仲裁協(xié)議無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應當履行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仲裁裁決、調(diào)解書;拒不履行的,對方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執(zhí)行。

修訂保險合同條款解釋規(guī)則的價值

1.新《保險法》對“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解釋”適用對象和范圍的限定,可以防止擴張解釋保險條款,實現(xiàn)矯正的公平2.新《保險法》對“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解釋”適用前提條件的限定,可以實現(xiàn)法律制度自身對裁判權的有效制約3.新《保險法》從制度上和根本上將保持健康穩(wěn)定的保險市場秩序置于首位,充分體現(xiàn)了法律的公平正義價值。有利解釋原則的目的、法理基礎(1)保險合同是由保險人預先擬定好條款,投保人根本不參與條款的制定,也更無法決定合同的內(nèi)容及形式,同時,由于各保險人提供的保險條款相同或相近,使投保人在選擇訂約對象上受到了實際限制,因此投保人面對此種情形惟有全部接受或拒絕。實際上契約自由已流于形式,投保人選擇對象、訂約內(nèi)容的自由完全被剝奪,因此當保險合同中用語有疑義時,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的解釋。(2)保險是一個特殊行業(yè),經(jīng)營的是風險業(yè)務,通過概率論的科學方法,測定事故發(fā)生的比例(即概率),算定持有同樣保單投保人應分擔的風險,從而將風險在大量的保單持有人中分散開來,保險單充滿了保險術語,專業(yè)化、技術性很強,且文字冗長復雜、晦澀難懂,以至于在“杰拉德訴保險公司案中”美國最高法院法官看了保險單后也表示“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我被難倒了……”,“我對保險合同的內(nèi)容有一半不懂”,更不用說一般沒有保險知識的投保人了,因此面對保險人濫用保險術語,在保險條款中大量使用晦澀或模糊含混的文字時,應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的解釋。3、在保險合同關系中,投保人和保險人地位懸殊:保險人處于交易強勢,經(jīng)濟力量雄厚,掌握完全主動,有較強能力承擔風險,同時具有保險業(yè)的專業(yè)知識,經(jīng)驗豐富,但是仍擬定了大量的免責條款,對自己的責任加以限制或免除;而投保人處于交易弱勢,力量單薄,處于被動地位,同時缺乏保險方面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根本無力與保險人抗衡,因此只能自愿不自愿地接受或屈從于保險人提供的保險條款,不得已而接受了保險人規(guī)定的各種合同風險。因此當對保險條款存有歧義時,應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的解釋。綜上所述,保險合同中有利解釋原則的法理基礎和目的就在于通過對存在疑義的保險條款作有利于被保險人一方的解釋,由保險人承擔起草不清帶來的相應責任,避免本已處于交易優(yōu)勢的保險人從使用存有疑義的保險條款中獲利,通過司法規(guī)對雙方的權利義務進行調(diào)整,使原本失衡的法律關系得到校正,為處于弱勢的被保險人提供了司法救濟。14案例1某鄉(xiāng)磚瓦廠投保了企業(yè)財產(chǎn)保險,保險合同的基本責任條款為:“保險人對于下列自然災害和以外事故造成保險財產(chǎn)的損失,承擔保險責任:(1)火災;(2)爆炸……;(6)暴雨;(7)洪水……”在保險責任期間內(nèi),當?shù)叵铝艘粓龃笥?,將一批磚胚泡損,被保險人提出索賠。被保險人提出兩點理由:15①大雨是自然災害的一種;②大雨亦是暴雨。認為損失為保險責任范圍。對此保險公司指出保險條款的含義應作整體解釋,并不是說所有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害保險公司都要賠,只有因條款中列明的自然災害遭受的損失,保險公司才賠付。而該案中大雨未構成暴雨,不是條款中列明賠償?shù)谋kU事故,所以保險公司拒賠。被保險人訴至法院。17觀點二:本案不應適用《保險法》第30條的規(guī)定。因為第30條適用的范圍是在運用合同的一般解釋方法不能得出確定的結論時才應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的解釋。本案可以通過整體解釋和專業(yè)解釋得出大雨不是承保范圍的結論。所以第30條的規(guī)定不適用本案,保險公司不必賠償被保險人的損失。18本案分析本案爭執(zhí)的產(chǎn)生在于雙方對保險合同的解釋原則有不同的認識。在解釋時應正確適用疑義利益原則。只有在運用其他的解釋方法無法確定當事人真實時,才應使用疑義利益原則。本案中存在濫用疑義利益原則的問題。案例21998年4月8日,孫某購買了一輛黑色桑塔納轎車。同年4月9日,孫某與某保險公司簽訂了一份機動車輛保險單,約定:孫某為該桑塔納轎車投保包括機動車輛盜搶險在內(nèi)的車輛損失險、第三者責任險、附加險全部險種,保險金額為185

000元;保險期限自1998年4月10日起至1999年4月9日,孫某交納了保險費。上述保險單背面附有機動車輛保險條款、機動車輛保險特約條款、機動車輛盜搶保險特約條款(代號G)等。1998年11月30日,孫某投保的桑塔納轎車在北京市S區(qū)孫某居住地被盜。當日,孫某向北京市公安局S區(qū)分局報案并通知了保險公司。后經(jīng)公安機關偵查,該被盜車在新疆吐魯番市被發(fā)現(xiàn),且該車已被吐魯番市高某在不知是被盜車輛的情況下將車購得。1999年1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S區(qū)分局派員前往新疆吐魯番提取被盜車輛,因購車人高某阻撓未能將車提回北京。該車現(xiàn)仍扣在新疆吐魯番市公安局。孫某因此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要求,但遭到拒絕,故孫某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在庭審過程中,雙方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對機動車輛盜搶保險特約條款第一條約定如何理解上。該條款規(guī)定:“保險車輛因全車被盜、被搶劫或被搶奪在三個月以上,經(jīng)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未獲者,保險人對其直接經(jīng)濟損失按保險金額計算賠償?!睂O某認為,“經(jīng)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未獲者”中“未獲者”指的是被保險人,因此在公安機關立案三個月后,孫某未獲得該車,保險公司就應承擔保險責任;而保險公司認為“未獲者”是指公安機關,不是指被保險人,現(xiàn)在公安機關已經(jīng)實際掌握該車,保險公司就不應承擔保險責任。雙方對此各執(zhí)一辭。在本案審理過程中,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車險部因此案專門對機動車輛附加盜搶險條款作了解釋,稱:全車盜搶險保險責任構成的條件是“滿三個月未查明下落,即下落不明”。另外,本案就盜搶保險特約條款第一條如何理解,向北京市公安局專門負責機動車盜搶案件的二處十隊咨詢,該處稱,“未獲者”應指公安機關。

第一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不構成保險責任。因為在機動車輛盜搶保險特約條款第一條中明確規(guī)定“經(jīng)公安機關偵查未獲者”,就此語句在文字上的理解,很明顯“未獲者”指的是公安機關,而本案中公安機關已經(jīng)實際掌握了被盜車輛,只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未能將車發(fā)還失主,這不能認為是未獲。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是保險法規(guī)的監(jiān)督、實施者,他們的解釋體現(xiàn)的是保險法規(guī)的立法本意,具有一定的法律約束力,他們的解釋法院應予認可。另外,雖然市局二處十隊不是立法機關,沒有司法解釋權,但他們是具體的執(zhí)法機關,以往辦案的經(jīng)驗也可以作為一個證明。因此,既然公安機關已經(jīng)查獲被盜車輛,保險公司就不應承擔保險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構成保險責任。理由是孫某投保的車輛被盜后,該車在三個月內(nèi)雖已被公安機關查獲,但盜車案尚未被破獲,現(xiàn)也無證據(jù)證明吐魯番市購車人高某的購車行為是惡意的,最后導致孫某對該車的權益無法實現(xiàn)。根據(jù)公平原則,保險公司應承擔保險責任。

第三種意見也認為保險公司構成保險責任,但理由與第二種意見不同?!吨腥A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31條規(guī)定“對于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即不利解釋原則。根據(jù)此原則,在本案中孫某與保險公司對保險合同條款的爭議,法院應作出有利于孫某的解釋,那么保險公司就應承擔保險責任。雖然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作出了有關的解釋,但此解釋是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作出的,在與孫某簽訂保險合同時,并未交予孫某,也無證據(jù)證明對特約條款向孫某作過解釋,因此保險公司應承擔保險責任。

案例評析本小組同意第三種意見,即適用不利解釋原則判決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因為保險合同是一種格式合同,在當事人采用標準格式條款簽訂合同的情況下,提供標準條款的一方往往處于優(yōu)勢地位,對方的利益應當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這樣才能有利于維護雙方合同利益的平衡。簽訂保險合同的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被保險人是處于弱者地位的,從維護公平,保護弱者的目的出發(fā),保險法第30條規(guī)定的不利解釋原則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亦有類似的規(guī)定。第39條規(guī)定:“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并采取合理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钡?1條規(guī)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fā)生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雖然本案不應適用合同法,但對本案的處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最后,本案適用不利解釋原則判決保險公司構成保險責任。案例32003年6月18日,湖北省棗陽市已故個體司機陳革新的妻子劉青會向棗陽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棗陽人保公司賠償其車上座位險保險金10000元。訴訟事由是,2000年9月22日,陳革新向棗陽人保公司為其牌號為鄂F21909號大貨車(核載3人)投保,險種分別為車輛損失險、第三者責任險及附加險中的車上座位險(投保3座,每座10000元)、車上貨物險、無過失責任險、玻璃單獨破損險,雙方簽訂保險合同后,陳革新向棗陽人保公司交納保險費5141.20元,保險期限自2000年9月23日零時起至2001年9月22日24時止。

2001年9月14日,陳革新駕駛他的大貨車由陜西拉蘋果行至312國道商州市麻街岑路段時,由于道路阻塞,遂依次??吭诼酚覀?。接著,陳革新下車檢修車輛,不料車輛后滑,陳躲避不及,被當場軋死在車輪下,并將車后停放的鄂F22946號和贛L10936號大貨車撞損,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事發(fā)后,商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責任認定書,認定陳革新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并承擔全部損失費。棗陽人保公司接到陳革新之妻劉青會的通知后,經(jīng)審核僅賠償了車輛損失險的費用814.40元,對其車上座位險保險金拒絕賠付。為此雙方發(fā)生糾紛。25在法庭上,由于雙方對保險合同條款理解有較大分歧,因此,對陳革新在車輛使用過程中死亡,保險公司是否應予賠償成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棗陽人保公司辯稱,依據(jù)中保監(jiān)發(fā)(2000)16號《機動車輛保險條款》第二部分附加險中的車上責任險條款第二條第一款第(四)項之規(guī)定,車上人員在車下時所受人身傷亡,保險人應當免責,不承擔賠償責任。原告則不同意這一觀點,同時認為保險公司在陳革新投保時未說明“車上人員”不包括駕駛員,按通俗理解,“車上人員”應當包括駕駛員在內(nèi)。棗陽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陳革新在棗陽人保公司投保,并交納了保險費,棗陽人保公司予以接受,故雙方的保險合同成立并生效。根據(jù)《保險法》第31條規(guī)定:對于保險合同的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應當作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故原告劉青會要求被告棗陽人保公司賠償車上座位險保險金1萬元的訴訟請求成立,予以支持。棗陽人保公司辯稱劉青會的訴訟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應當駁回訴訟請求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信。2003年9月16日,棗陽市人民法院一審依法判決棗陽人保公司支付原告劉青會車上座位險保險金1萬元。

判決作出后,被告不服,向湖北省襄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日前,襄樊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7案例41997年8月1日,張某投保了人壽保險及附加意外傷害保險,同年8月30日,張某在工作時右手不慎卷入分切機內(nèi),致使右手中指、無名指及小指三指殘疾,醫(yī)院和公安機關的鑒定結論為右手小指末節(jié)缺失,第二關節(jié)僵硬;無名指第二、三關節(jié)僵硬畸形;中指第二關節(jié)僵硬。以上三指掌指關節(jié)活動尚可。張某根據(jù)意外傷害保險條款所附《保險公司殘疾程度與給付比例表》和《保險公司人身意外傷害殘疾給付標準》第二十項約定,即"一手中指、無名指、小指殘缺者給付保險金額的18%",要求保險公司給付意外傷害保險金3.6萬元。保險公司認為,從張某的傷殘程度來看,其右手小指部分缺失,中指和無名指只是部分喪失功能,不符合上述比例表和給付標準第二十項"殘缺"的規(guī)定,只能適用第二十一項約定"一手中指、無名指、小指之指骨部分殘缺的給付保險金額的2%",即給付意外傷害保險保險金4000元。張某對保險公司的賠付決定不服,起訴至法院。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簽訂保險合同時,保險公司未告知張某"殘缺"的含義,雙方對該兩字的含義發(fā)生了歧義,根據(jù)《保險法》第三十條的規(guī)定,保險合同的條款雙方發(fā)生爭議時,應作有利于被保險人、受益人的解釋,"殘"是"殘廢"的意思,"缺"是"缺失"的意思,張某的傷殘程度符合《保險公司意外殘疾給付標準》第二十項的規(guī)定,保險公司應給付張某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險金3.6萬元。案例51998年11月張國慶購得華川牌農(nóng)用車一臺,并在交警部門辦理正式牌照鄂E20914,掛靠縣公路段從事運輸業(yè)務,同年12月19日向人保五峰公司投保,期限為一年。1999年12月23日,雙方再次續(xù)簽保險合同,期限為一年。雙方簽訂保險合同約定保險標的為該農(nóng)用車的車輛損失險,保險金額為4萬元;第三者責任險,保險賠償限額5萬元;車上座位險,每座5000元,3座計15000元。2000年3月6日,張國慶駕駛該農(nóng)用車由五峰開往宜昌,途徑宜都紅東公路超車行使時與逆向行使而來的鄂EA7033五十鈴小貨車相撞,造成特大交通事故。事故發(fā)生后,張國慶及時向人保五峰公司報告了情況,宜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也作出了《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和《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報告》,均認定兩車嚴重損壞,基本報廢。之后張國慶向人保五峰公司提出保險索賠,并將車輛損失以及住院治療的有關單證交至被告處進行審核,被告在2000年11月口頭通知原告,稱原告駕駛證與所駕駛車輛不符,拒絕賠償,將所有單證返還給原告。

對于上述案件事實,有以下書證予以證實:雙方簽訂的《機動車輛保險單》、宜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事故發(fā)生后的《機動車輛保險車輛損失情況認定書》以及被告出示的《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報告》,都當庭質(zhì)證無疑,可以認定。

原告張國慶訴稱:原告于1999年12月22日購買的華川牌鄂E20914農(nóng)用車在被告處投保,交納了保險費并簽定了保險合同。2000年3月6日,原告所駕駛的鄂E20914農(nóng)用車發(fā)生重大交通事故,事故發(fā)生后原告及時報告了被告并索賠保險金。被告卻以原告駕駛證與所駕車輛不符為由,拒絕賠償。原告認為被告拒絕賠償理由不成立,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按保險合同賠償原告69346.40元的保險金。

被告人保五峰公司辯稱:原告的訴訟請求得不到支持,原告所駕駛車輛在發(fā)生交通事故后,交通部門進行勘查所得出的結論,原告在發(fā)生交通事故所持有的駕駛證與所駕駛的車輛不相符,依照《保險法》的有關規(guī)定,原告不能得到賠償,被告不應承擔賠償責任。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保險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合法有效。原告作為投保人對保險標的享有保險利益。從雙方保險合同的形式來看屬于固定化格式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的規(guī)定,雙方當事人對格式條款發(fā)生爭議時應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本案中,被告作為提供合同條款方,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應當作出有利于原告的解釋。雙方爭議的焦點是原告在發(fā)生交通事故時所持有的駕駛證是否有效,被告認為,“原告所持有的駕駛證與駕駛車輛不符是故意行為,依照合同被告具有免責權利”。原告認為,原告所持駕駛證及所駕駛的車輛牌照都是在交通部門通過合法手續(xù)核辦,是合法有效證件。原告雖因違反交通規(guī)則發(fā)生交通事故,但此行為不在保險合同免責范圍之內(nè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