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諧與社會和諧的關系_第1頁
心理和諧與社會和諧的關系_第2頁
心理和諧與社會和諧的關系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社會不和諧現(xiàn)象與個體心理不和諧呈正相關性社會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個體)結合而成的,人(個體)是社會的最基本單元,而個體心理不和諧則是諸多社會和家庭悲劇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據(jù)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有200多萬人精神殘疾。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在我國普通人群中,心理疾病患者,大約占到總人口的20%以上[3]。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了當代普遍的疾病,這可不是危言聳聽的。2008年10月28日,中國政法大學發(fā)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殺師案,22歲的大四學生付成勵用一把菜刀,當著19個同學的面,在課堂上殺害了43歲的教授程春明。2008年內,類似的殺師案已有三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學生做出如此沖動魯莽的事情呢?心理學家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個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出現(xiàn)了障礙,而這些心理障礙卻沒有被及時地發(fā)現(xiàn)并解決,當這些心理障礙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時,它就會導致可怕的后果。個體心理的不和諧不僅給其他社會成員的健康、財產甚至是生命帶來了威脅,對于個體本身來說,有時也是可以致命的。據(jù)統(tǒng)計,近幾年來,我國的公民自殺案例數(shù)目不斷攀升,而多數(shù)自殺者的行為屬于沖動型自殺行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659例自殺未遂者的調查結果表明,有60%的人考慮自殺的時間不超過2小時,46%的人不超過10分鐘,37%的人不超過5分鐘。約有60%的自殺者近一兩天內出現(xiàn)過急性誘發(fā)事件,其中,心理失衡、經濟困難等是最常見的誘因。隨著社會進步,人際交往的頻繁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心理社會因素所產生的社會矛盾沖突越來越多,人們表現(xiàn)出焦慮、抑郁、緊張、疲憊,或出現(xiàn)軀體癥狀和失眠、頭痛、心悸、胃痛、食欲下降[4]。面對社會的變化,競爭的劇烈,人際關系的復雜,人們出現(xiàn)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的心理應激,這無疑是增加了人們適應社會的難度。人們的心理也隨之出現(xiàn)大大小小的偏差。當前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的變化都會反映在群眾社會心理變化上,事理性的矛盾沖突最后往往都會轉化成心理上的沖突和失衡,而心理上的沖突和失衡又會反過來推動事態(tài)向著不和諧、嚴重化的方向發(fā)展。可見,各類的心理疾病都有不同程度地影響個體的健康和破壞社會和諧。社會不和諧現(xiàn)象與心理失衡呈正相關性。要實現(xiàn)科學發(fā)展、實現(xiàn)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必須先實現(xiàn)社會成員心理的和諧發(fā)展。四、心理和諧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上面的事例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促進心理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社會是由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結合而成的,人是社會的最基本單元。每一個人都要面臨如何處理與自身關系的問題,并以此為核心準則來處理與社會、他人和大自然之間的關系,人自身的和諧可以說是其他和諧的基礎。心理和諧可以促進家庭和諧家庭是人類生活最重要的一種社會組織,和諧社會的建立離不開家庭文化建設,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基礎,而家庭成員的心理和諧則是家庭和諧的關鍵[5]。家庭生活最基本成員是夫婦及其子女。夫婦心理和諧、心理相容,雙方都感到親密感、溫暖感與安全感,促進身心健康。父母與子女的心理和諧、相容,則有助于兩代人的心理協(xié)調與感情融洽,促進兩代人的心理健康,從而促進家庭和諧。社會是由諸多的家庭組成的,這個龐大的系統(tǒng)要求所有子系統(tǒng)必須是健康的、富有生機和活力的。家庭與社會是息息相關的,每個家庭都健康和諧了,整個社會必然會健康和諧。心理和諧可以促進校園和諧和諧校園說到底在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心理上的和諧。學生心理和諧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是學生心理健康的表現(xiàn)。首先,個體的心理和諧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是教師給了學生文化知識的啟迪,使學生從無知到有知,逐漸走向成熟。學生的心理和諧,使得學生更為理性地分析教師的勞動,對教師的勞動更為肯定、更為感謝,從而使學生珍惜教師的付出,尊重教師的勞動。教師心理和諧,則使教師更為感受到學生的信任、尊敬與愛戴,從而心里會感到溫暖,使得教師更加關愛學生,更為教育事業(yè)充滿信心與自豪。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其次,學生的心理和諧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學生心理和諧,使得學生更為關心、體諒和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和諧校園的溫馨。同時,亦正確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生心理和諧,使得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寬容帶待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另一顆真誠的心。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從而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構建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自身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健康和諧的心理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7]。個體心理和諧可以促進社會和諧個體心理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前提和條件。個體的和諧心理狀態(tài)以及由此帶來的和諧社會關系是社會和諧得以實現(xiàn)的必要條件。構建和諧社會,就是實現(xiàn)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融洽和協(xié)調、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一處良性運行和協(xié)調發(fā)展。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經濟發(fā)展迅速,但在享用社會發(fā)展成果方面自然會存在差異。有些人在看待差異時懷著不公的心態(tài),而有的人看待上述問題能秉承的合情、合理、合性。這種看待問題的方式是成熟的,由此而帶來的心氣比較順、心態(tài)平和、交往時能謙讓有禮、互敬互助,愿意遵循公共規(guī)則,對他人和社會負責。這樣的人是成熟的人是符合社會發(fā)展方向的人,是具備和諧心理的人。由這樣的人構成的社會是和諧的社會。只有個體心理和諧才能使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客觀地評價他人和社會現(xiàn)實;只有個體心理和諧才能使社會形成友善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風尚全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有了和諧的心理,社會也就達到了和諧境界。反之,由于個人心理的不和諧,勢必給社會帶來矛盾、沖突和不穩(wěn)定的因素。一、心理和諧是構建社會和諧的基礎1978年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的政策以后,我國的經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是與此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例如:社會競爭加劇、升學壓力增大、就業(yè)形勢嚴峻、貧富分化和城鄉(xiāng)差距拉大等。這些社會的不和諧在一定的程度上引發(fā)了人們心理的不和諧。人們心理的不和諧、不健康會給社會和他人造成傷害,嚴重的影響了社會和諧。例如:現(xiàn)在一部分的大學生因為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或者和男女朋友分手了,心理的承受能力太弱,無法控制自己,最終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不僅父母失去了一個兒女,社會也失去了一個人才,國家這么多年的苦苦栽培都白費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導致了社會的不和諧了。因此,社會的和諧與每個成員的心理和諧密切相關,心理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諧的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心理和諧更應該是每個社會成員美好的追求。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心理和諧的問題。心理和諧是一種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集中表現(xiàn)為人對內協(xié)調和對外適應。心理的和諧狀態(tài)能夠為實現(xiàn)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奠定堅實的基礎。1促進人與自我的和諧需要心理和諧。心理和諧的人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yōu)缺點,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能夠善于調節(jié)自我,以樂觀、永不服輸?shù)木駥Υ煺?以謙虛、永不驕傲的態(tài)度對待成功。2.促進人與人和諧需要心理和諧。心理和諧的人在人際交往中,能夠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能夠誠信待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