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四紀地層_第1頁
第12章 第四紀地層_第2頁
第12章 第四紀地層_第3頁
第12章 第四紀地層_第4頁
第12章 第四紀地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二章第四紀地層?一、導言言?二、第四紀地層劃分的原則和方法?三、第四紀下限?四、第四紀分期方案?五、中國第四紀地層一、導言?一)研究第四紀地層的重要性?二)研究第四紀地層的特殊性?三)第四紀地層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地層是地殼發(fā)展過程中各種事件的綜合記錄,它包含了生物、氣候、新構造運動、沉積物成因、人類活動等多種信息,換句話也就是說,地層是這些綜合信息的載體,地層是所有地質(zhì)學科必須首先和重點研究的對象。第四紀地質(zhì)學也不例外,與第四紀有關的各種理論探討和實踐活動都應以地層研究作為基礎。(一)研究第四紀地層的重要性?第四紀地層的研究方法與前第四紀有相似之處,也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是由于第四紀沉積物特征所決定 的。第四紀以陸相沉積為主,短距離內(nèi)巖相變化大,不同時代的地層直接接觸。(二)研究第四紀地層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第四紀時期的時間 很短(2.0Ma左右),動、植物的演化的 特征不明顯,很難發(fā)現(xiàn)象老地層中那樣 動、植物的急劇變化(如白堊紀恐龍的絕 滅),所以很難象老地層那樣用標準化石 確定地層的地質(zhì)年代。?因此必須使用適合第四紀特點的地層研究方法。(二)研究第四紀地層的特殊性(三)研究第四紀地層的主要內(nèi)容1、地層劃分

是對同一條剖面或同一個地區(qū)的地層進行異時性分析和綜合研究,劃分出不同的時段來。(三)研究第四紀地層的主要內(nèi)容2、地層對比是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剖面或同一地區(qū)不同剖面進行同時性研究,將研究區(qū)第四紀地層與其它地區(qū)研究程度較深的標準剖面進行比較研究,確定出不同剖面同一時期的地層來.二、

第四紀地層劃分對比的原則 與方法?(一)局部地層層序 (相對順序)的擬定?(二)、第四紀地層劃分 對比的原則與方法(一)局部地層層序(相對順序)的擬定

1、自然分層2、層序的擬定?1.自然分層–自然分層只能在野外進行,對剖面的仔細觀察 和詳細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今后一切綜合 研究的基礎。–根據(jù)第四紀沉積物的顏色、巖性、粒度、風化 程度、磨圓度、鏡下特征、結構面(不整合 面)等變化進行自然分層,只要有變化,就可 將其分成不同的層。–室內(nèi)綜合研究時可根據(jù)野外分層進行適當?shù)暮喜?。(一)局部地層層序(相對順序)的擬定第四紀湖相剖面第四紀剖面中的交錯層理(一)局部地層層序(相對順序)的擬定–2.層序的擬定

?(1)接觸關系

?A切割關系

?新地層切割老地層

?B掩埋關系

?新地層掩埋老地層

?C過渡關系

?同時異相–

(2)地貌的高低

?

適用于河谷區(qū)、海湖 岸、山前洪積區(qū),通過 確定各種階地類型及高 程

(3)風化程度

?

風化程度越高,時代 越老,越低,時代越

新。第四紀地層劃分對比的原則生物地層學原則氣候地層學原則1、生物地層學基本原理利用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間斷性(階段性)對第四紀地層進行劃分和對比。方法◆利用哺乳動物化石,其他化石作為輔助手段。◆利用哺乳動物群(組合)而不是“標準化石”。◆殘余種、更新世特有(化)種、現(xiàn)(新)生種的百分比?!艄湃祟悺?/p>

生物地層學原則是劃分對比第四紀地層的主要原則之一,難點在于難于找到一定數(shù)量的有鑒定價值的化石2、氣候地層學?第四紀全球性氣候波動的重要特征是冷與暖、潮濕與干旱的多次節(jié)奏性的波動變化。這種氣候的波動可以引起植物群的遷徙和古地理沉積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環(huán)境的改變和自然界一系列環(huán)境因素的連鎖反應,在第四紀地層中留下了諸多氣候因素的烙印,因此利用氣候標志劃分第四紀地層,既可行又可信。?可以利用反映氣候特征的一切標志。2、氣候地層學(1)冰期、間冰期地層的劃分

通常根據(jù)地貌和沉積物之間變化的關系來劃分。例如:利用冰川谷中的谷中谷地貌、冰水沉積物的排列與破壞情況以及不同地貌單元中沉積物的特征劃分地層。以沉積物、生物化石為主要證據(jù),地貌為主要的引證。2、氣候地層學(2)干、濕氣候地層的劃分A、植物化石B、沉積物C、化學元素氣候地層--干濕氣候地層的劃分A、植物化石草本植物:代表干旱氣候木本植物:代表潮濕、溫暖氣候氣候地層--干濕氣候地層的劃分B、沉積物風成黃土:干旱氣候紅土風化殼、石鐘乳、沖積層:潮濕氣候氣候地層--干濕地層劃分C、化學元素?CaCo3含量的變化:含量高代表氣候干旱,低代表潮濕;?SiO2/Al2O3比值:比值越小,越濕熱。3、地貌學方法?地貌發(fā)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形成一系列層狀地貌,利用分布于這些不同高程地貌的沉積物的研究,可進行第四紀地層的劃分。?該方法主要適應于湖、海岸,溶洞以及河谷、階地比較發(fā)育的地區(qū)。?在利用這種方法時,不僅要考慮高程,還要綜合分析沉積物的巖性、結構構造和風化程度。將可能出現(xiàn)的洞穴高度與其中堆積物時代不協(xié)調(diào)和沉積物間斷現(xiàn)象排除。第四紀地層劃分對比的方法古生物學方法古氣候?qū)W的方法地貌學方法巖石學方法年代學方法構造地質(zhì)學的方法古人類古文化及歷史考古法其他方法1、古生物學方法最常見的一種地層劃分對比的方法,也是一種傳統(tǒng)的方法,它利用生物演化的規(guī)律。通常利用最多的是哺乳動物化石。2、古氣候?qū)W的方法根據(jù)第四紀地層記錄到的氣候波動規(guī)律而進行地層劃分與對比。3、構造地質(zhì)學的方法根據(jù)在第四紀地層中的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地層的褶皺和斷裂而進行地層的劃分和對比。在新構造運動活動比較強烈的地區(qū)的第四紀地層進行劃分比較有效。4、地貌學方法在確定地貌形成先后次序的基礎上,再進行第四紀地層的劃分及對比。地貌相對次序的確定是根據(jù)他們之間的切割、過度、掩埋關系5、比較巖石學方法利用第四紀沉積物的顏色、巖性、結構、構造成因和風化程度的差異劃分地層的方法稱為巖石地層學方法。該方法是根據(jù)堆積物形成的氣候—時間不同,沉積物的上述特征不同的原則劃分對比地層。主要根據(jù)下面幾個指標:比較巖石學方法(1)顏色

沉積物顏色的影響因素很多,如果某個地區(qū)露頭主要受時間和風化作用因素的影響時,隨著風化程度的加深,顏色的深淺具有時代意義。顏色深—時代老,顏色淺—時代新深紅色----紅色---紅黃色---黃色---灰色,具有從老----新的地層意義。

比較巖石學方法(2)礫石的風化程度

A、風化礫石百分比含量?風化礫石

?

未風化礫石B、礫石風化圈厚度

?平均值

?均方差

比較巖石學方法(3)重礦物風化系數(shù)(K) 重礦物主要指相對密度>2.9的礦物最穩(wěn)定礦物(%)+穩(wěn)定礦物(%)不穩(wěn)定礦物(%)+較穩(wěn)定礦物(%)

(K值越大,重礦物組合風化程度越高.)(4)粘土礦物

高嶺土、伊利石、蒙脫石等K=常見碎屑沉積物中重礦物抗風化能力分類最穩(wěn)定的礦物鋯石、金紅石,電氣石,尖金石、褐鐵礦、黃玉、白鐵礦、銳鈦礦、錫石、獨居石、剛玉、石英、高齡石、石榴石穩(wěn)定礦物

透輝石、透閃石、白云母、綠泥石、黝簾石、褐簾石、綠簾石、金云母、硬石膏、硬綠泥石、夕線石、鉀長石、酸性斜長石常見碎屑沉積物中重礦物抗風化能力分類較穩(wěn)定礦物磁鐵礦、赤色礦、鈦鐵礦、符山石、榍石不穩(wěn)定礦物輝石、普通角閃石、藍閃石、硅輝石、橄欖石、基性斜長石、黑云母、鈉閃石6.年代學方法

利用各種年代學方法可直接劃分年代地層,這是目前國際上廣泛應用的一種方法,國內(nèi)也力求往這方面發(fā)展。 年代學方法主要可分為三大類:(1)、物理年代法(2)、同位素年代法(3)、其它方法7、古人類、古文化及歷史考古法?由于人類發(fā)展在地球各大陸大體相似, 石器演化明顯,分布廣泛,研究程度較 高,故古人類—考古學資料可用以幫助 確定第四紀下限或比較精確地劃分對比 第四紀地層。?具體方法可利用新舊石器時代古文化遺 存及歷史考古資料等,同時結合測年資 料。第四紀地層劃分對比的綜合性應綜合考慮在沉積物中保存的各種事件的證據(jù),以巖性記錄為基礎,以各種年代學方法為必要條件,以氣候、古環(huán)境與古生物事件作為補充來進行。第四紀地層劃分對比的綜合性應充分利用比較巖石學方法、地貌法建立起局部地區(qū)的有效層序,再利用生物地層法和古氣候?qū)W法,并參考古人類—考古學成果,較準確地確定第四紀地層的地質(zhì)年代以及與其它地區(qū)地層的對比關系。第四紀地層劃分對比的綜合性

古地磁法和其它各種第四紀年代學方法,應該而且只有同前述各種方法結合才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第四紀歷史的研究必須充分利用各種年代學資料,才能使第四紀地質(zhì)事件的時間和空間概念更為精確和可靠,才有利于對比。三、第四紀下限問題?第四紀下限問題就是上新世(統(tǒng))與更新統(tǒng)的分界(N/Q)問題。?這是第四紀研究中一個長期未能解決的基本問題。出現(xiàn)多種意見的原因:一是:眾多的學者都力圖用同一種全球性事件(如氣 候或生物)的等時線來定義第四紀下限,但由于這 些事件在地球上各部分出現(xiàn)的穿時和時差現(xiàn)象,因 而至今國際上關于上新世與更新世分界問題尚未取 得一致意見。三、第四紀下限問題二是:不同學者研究的地區(qū)不同、領域不同、獲得的證據(jù)不同,因而認為第四紀下限的位置不一樣。如古冰川派、古氣候?qū)W派等等。三是:第四紀沉積物以陸相沉積為主,巖相復雜、連續(xù)性差,研究起來困難更大。(一)國際第四紀下限?1、0.70~0.80MaBP–主要是冰川學派支持該觀點,其依據(jù)主要是冰川證據(jù),主要是早期歐洲搞冰川研究的地質(zhì)學家在研究阿爾卑斯地區(qū)第四紀冰川而得出的結論。(A.彭克,W.彭克父子倆)?在古地磁表里,73萬年時,出現(xiàn)了松山反向極性時與布容正向極性時,古地磁此時發(fā)生了倒轉(zhuǎn),表示了重大地質(zhì)事件的發(fā)生。?30~40年代該學派占優(yōu)勢。?把70萬年以來叫短更新世年表。2、1.80MaBP?主要是古氣候?qū)W家依據(jù)氣候證據(jù)提出的,因為

180萬年正好是氣候轉(zhuǎn)化厲害的時間,證據(jù)有:

–①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卡拉布里層底部海洋沉 積里出現(xiàn)了喜冷的有孔蟲(飾帶透明蟲)和

冰島北極蛤。–②同位素研究表明整個地球溫度下降,比現(xiàn)在低5℃,氣候變化的標志是比較清楚的。–③界限處K-Ar法年齡1.6-1.8Ma,與古地磁奧 爾都維極性事件(松山反極性時中的正極性

事件,1670-1870Ka)相當,說明該時期地球 發(fā)生了大的氣候變化。

2、1.80MaBP?因此,1948年,國際第四紀地質(zhì)會議(倫敦)以180萬 年為第四紀的底界。方案如下:?時代海相陸相?Q卡拉布里階(冰島北極哈)維拉坊組(象、馬、牛的出現(xiàn))

–~~~~~~~~~~~~~~~~~~~~~~180萬年~~~~~~~~~~~~~~~~~~~~~~?N2阿斯蒂階???

2、1.80MaBP1972年方案:時代海相陸相Q卡拉布里階上、中維拉坊組(冷維拉坊)~~~~~~~~~~~~~~~180萬年~~~~~~~~~~~~~~~~~~~N2阿斯蒂階下維拉坊組(暖維拉坊)1972年的方案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將180

萬年作為第四紀下限稱為“長更新世年 表”。3、2.40MaBP?該方案主要是研究古植物的學者提出和支持。主要是依據(jù)植物群的變化,證據(jù)有如下4個方面:?①根據(jù)對歐洲和俄羅斯地臺的植物群的研究,在2.4MaBP植物群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②南極大冰蓋從240萬年已開始出現(xiàn)。?③在240萬年左右,也有一次古地磁極性的倒轉(zhuǎn)。(松山反極性時/高斯正極性時).?④認為1972年IUNQUA提出的方案是對的,只是測年錯了,180萬年應為240萬年(該證據(jù)有點荒唐)4、3.00~3.50MaBP?主要證據(jù)–考慮古人類的出現(xiàn):–非洲出現(xiàn)較早的古人類(南方古猿),如肯利亞 東非裂谷1470號人頭骨化石下伏圖魯博爾火山灰 年齡3.18MaBP(K-Ar法)。

?前蘇聯(lián)稱第四紀為人類紀。

?所以古人類學者主張N/Q的界限放在300萬年。

4、3.00~3.50MaBP?古地磁倒轉(zhuǎn)期:?高斯正極性時

?吉爾伯特反極性時–同時考慮氣候、古植物的變化:

?在阿拉斯加發(fā)現(xiàn)3.5MaBP的冰磧物,亞洲北部 喜暖植物成分(如銀杏、楓揚)減少,都反映 了氣候的變化。3.5Ma–這些證據(jù)正好說明第四紀有四條大的界限:冰 川、動物、植物、古人類,這正是第四紀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第四紀下限的確定,正是生物地層學、氣候地層學兩大原則的結合。–總的趨勢是:界限越來越往下移,但目前還無把第四紀放在400萬年的。–四條界限都有古地磁的事件,地磁的倒轉(zhuǎn)導致了幾個事件的出現(xiàn)。(二)中國第四紀下限問題?1、北方–1948年,以周口店第一地點下部作為第四紀下限(73萬 年),通過生物群的研究,現(xiàn)在改為Qp2的標準剖面。–1949年,中國依照第18屆國際地質(zhì)會議擬定,根據(jù)生物 地層學原則,將長鼻三趾馬——真馬動物群的泥河灣組 與維拉坊組對比(均為陸相地層),將第四紀下限劃在 泥河灣組底部。(二)中國第四紀下限問題?1、北方–1959年,全國地層學會議肯定了上述意見。–70年代,由于冰川派的盛行,泥河灣下部發(fā)現(xiàn)一 套冰磧物(古地磁年齡310萬年左右),劃為“紅 崖冰期”,認為中國北方第四紀下限應放在紅崖 冰期的底部,標志著中國北方第四紀的開始。另 在華北平原鉆孔(順義縣盆地)中找到飾帶透明 蟲(喜冷的),古地磁年齡為240萬年。(二)中國第四紀下限問題?2、南方–第四紀標準剖面在云南元謀盆地,將元謀組與泥 河灣組對比,界限劃在元謀組的底部,后來又是 冰川學派,在元謀組下部發(fā)現(xiàn)一套冰磧物(70年 代),定為“龍川冰期”,認為第四紀下限應下移 至龍川冰期的底部。(二)中國第四紀下限問題?近些年來,隨著國際國內(nèi)第四紀下限問題的深入研究,中國第四紀下限出現(xiàn)了上提和下移的2種趨向:

–上移:Qp1的泥河灣組、三門組,南方的元謀組一 分為二,并把N/Q分界上提到Qp1地層的中部,其根 據(jù)或哺乳動物化石或古地磁年齡。–下移;冰川證據(jù)(紅崖冰期,龍川冰期),主張中國第四紀下限大于300萬年。?中國第四紀下限問題與國際上一樣,未取得統(tǒng)一意見。五、中國第四紀地層(一)華北區(qū)

1、生物地層系統(tǒng)2、黃土—古土壤地層(二)華南區(qū)——東南區(qū)(三)西南區(qū)(四)西北區(qū)(一)華北區(qū)1、生物地層劃分依據(jù)是生物地層學原則,利用哺乳動物群劃分 地層。(1)下更新統(tǒng)泥河灣組(Qp1)①地點:代表性剖面在河北省陽原——蔚縣盆地的泥河灣。 (圖)②巖性:一套河湖相砂礫、砂、粘土沉積物。③哺乳動物群:泥河灣動物群(長鼻三趾馬-真馬動物群)④時代:早期認為泥河灣組(廣義的泥河灣組)均為Qp1:(一)華北區(qū)1、生物地層劃分依據(jù)是生物地層學原則,利用哺乳動物群劃分地層。(1)下更新統(tǒng)泥河灣組(Qp1)后來將廣義泥河灣一分為二,狹義的泥河灣組指不整合面之上 部分。Qp1上(黃)泥河灣:黃褐色砂礫及砂質(zhì)粘土為主,含泥河灣動物 群

~~~~~~~~~~~~~~2.4MaBP~~~~~~~~~~~~~~~~~~~~~N2-Qp1下(綠)泥河灣:灰綠色砂質(zhì)粘土、粘土夾泥灰?guī)r為主,含 東窯子頭動物群汾河—渭河谷地三門組與泥河灣組情況大體類似(黃三門、綠 三門)。1、生物地層(2)中更新統(tǒng)周口店組(Qp2)①地點:代表性剖面是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第一地點

(中國猿人洞)②巖性:主要為石灰?guī)r角礫與砂土交替沉積,夾砂礫 與石鐘乳層,堆積物厚40多米。剖面共分17層,周口 店組指1-13層.1958年,賈蘭坡根據(jù)解放后獲得的新化石和對地層的 觀察,將其合并為三部分:

上部(C組):1-3層,即洞頂崩塌的巨大的灰?guī)r塊以上部分.

中部(B組):4-10層,包括上、下文化層和最底部的灰燼 層。 下部(A組):11-13層1、生物地層(2)中更新統(tǒng)周口店組(Qp2)1978年,楊子庚等將沉積物特點歸納為4點:片流為 主、下部有線狀水流、物源為近源、崩塌具階段 性。③哺乳動物群:周口店動物群(中國猿人-腫骨鹿動物 群)④時代:23-46萬年,中更新世中晚期,屬布容正極性 時。1、生物地層(3)晚更新世薩拉烏蘇組(Qp3)①地點:代表性剖面在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的烏審旗。②巖性:為一套湖相灰黃色砂質(zhì)粘土夾風成砂,自下而上分為7層。③哺乳動物群:薩拉烏蘇動物群。1、5層含化石,2層 頂部含舊石器時代的石器,7層為近代黃土,風化 面上含中石器時代的“細石器”。④時代:14C年齡為40Ka,為晚更新世。(4)全新統(tǒng)(Qh)含半坡動物群或殷墟動物群化石及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黃土、沖積層和湖積層。2、黃土—古土壤地層劃分依據(jù):黃土巖性、古土壤類型、特征和接觸關系,并配合年代學方法。劃分方案:劉東生(1985年,圖)的劃分方案。(1)午城黃土①地點:隰縣午城柳樹溝②巖性:顏色較紅且均勻,巖性較致密(故有石質(zhì)黃

土之稱),含多層鈣質(zhì)結核。厚50米。③化石:產(chǎn)泥河灣動物群成分化石。④時代:位于松山/高斯(M/G)分界面附近,古地磁年齡為2.4Ma,屬于早更新世(Qp1)

2、黃土—古土壤地層(2)離石黃土

①地點:山西離石縣陳家崖②巖性:分為上下兩部分:馬蘭黃土(Qp3)

~~~~~~~~~~~~~~~~~侵蝕面~~~~~~~~~~~~~~~~~~~~~~離石黃土上部:色較淺,土質(zhì)較疏松,含5-6層紅色古土壤層,其間 距較大,古土壤結構較清晰。離石黃土下部:色較紅,含十幾層褐色土型古土壤,古土壤較薄, 間距較小,頂部為3層密集古土壤疊置的古土壤系. ~~~~~~~~~~~~~~~~~侵蝕面~~~~~~~~~~~~~~~~~~~~~~

午城黃土(Qp1)③化石:下部含腫骨大角鹿,上部含較多的方氏鼢鼠化 石。④時代:中更新世(Q2)2、黃土—古土壤地層(3)馬蘭黃土①地點:原指北京齋堂馬蘭峪次生黃土②巖性:灰黃-姜黃或黃褐色,粒度較粗,質(zhì)地疏松.層理不明顯,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③化石:較少。④時代:晚更新世(Qp3)(4)全新世黃土灰黃色粉砂質(zhì)黃土,含有一層灰黑色古土壤層。(二)華南—東南區(qū)本區(qū)是中國上新世—第四紀紅土的主要分布區(qū)。1、雨花臺礫石層(圖)①地點:長江沿岸,宜昌—南京,三級階地,以南京雨花臺最為典型。②巖性:灰白色、灰紅色砂礫層,含少許瑪瑙礫石,礫石磨圓度良好,稱雨花臺礫石層。③時代:早期劃歸Qp1,后來由于發(fā)現(xiàn)植物化石單子葉豆,于是主張劃入N2,但部分研究者則認為雨花臺礫石層中仍有部分屬于Qp1。這個問題涉及的是早更新世有無長江的問題。(二)華南—東南區(qū)2、網(wǎng)紋紅土(蠕蟲狀紅土)①地點:長江及其主要支流谷地和丘陵區(qū)。②巖性:網(wǎng)紋(蠕蟲)狀紅土、紅土碎石或紅色砂礫層,厚幾米至30米不等。網(wǎng)紋狀構造是濕熱條件下,由于淋濾作用,在堆積物中形成的次生白色粘土條帶。③時代:主要形成時期為Qp2,Qp3底部仍有蠕蟲狀構造出現(xiàn)。(二)華南—東南區(qū)3、下蜀組①地點:南京附近的下蜀鎮(zhèn)。②巖性:黃色粘土、砂質(zhì)粘土,含鐵錳和鈣質(zhì)結核,垂直 節(jié)理發(fā)育,具有黃土性質(zhì),發(fā)育有1~2層古土壤。河谷 區(qū),下蜀土具有沖積層的二元結構,下部為砂礫層,厚 度達20多米;在丘陵坡地和平原、湖區(qū)則為黃土狀堆 積,有坡積和湖積,后者如“成都粘土”。③時代:晚更新世(Qp3)4、全新統(tǒng)以沖積砂礫和湖積相棕灰色、棕黑色粉沙為主夾灰色淤泥。昆明盆地:滇池組。下關盆地:松毛坡組。?元謀組(早更新世)①地點:標準地點在云南元謀盆地,龍江以東的東山山前地帶②巖性:河湖相砂礫、砂與粘土互層,分為4段28層(695.4m)③化石:元謀動物群(第四段)。④時代:早期均劃為Qp1(廣義元謀組)現(xiàn)在已分開:元謀組(3、4段,元謀人牙,1.7Ma)~~~~~~~~~~~~~2.48Ma(古地磁)沙溝組(1、2段)(三)西南區(qū)?東元橋組(中更新世)①地點:標準地點在云南麗江盆地。②巖性:河相砂礫、砂層。③化石:東元橋動物群。含劍齒虎、軸鹿、真枝角鹿等昆明盆地:中營組劍川盆地:江尾河組?木堅橋組組(晚更新世)①地點:標準地點在云南麗江盆地。②巖性:河相砂礫、砂層。③化石:木堅橋動物群。含木堅橋人等元謀盆地:龍街組。昆明盆地:官渡組劍川盆地:甸南組。西域礫石層(Qp1)和玉門礫石層(Qp1)。酒泉礫石層(Qp2)。洪積礫石層(Qp3),戈壁灘。風成砂、沖洪積物(Qh)。?山地(昆侖山) 驚仙冰磧層(Qp1)納赤臺冰磧和冰水砂層(Qp2)西大灘冰磧(Qp3)和本木山(Qp3)冰盆地:冰水沉積物(Qh)(四)西北區(qū)第十一章第四紀氣候變遷及其動力機制第四紀氣候的基本特征:1、全球的降溫。2、全球性的總降溫過程中出現(xiàn)冷暖氣候波動(起伏)。3、氣候波動,中高緯地區(qū)和高山地區(qū)產(chǎn)生大規(guī)模的冰川活動。氣候變化的意義:–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居住環(huán)境、生物、地貌都具有重要的影響。研究第四紀氣候變化的作用:–劃分對比第四紀地層–研究古環(huán)境的變化–預測未來變化第四紀氣候變化的標志1、宏觀氣候標志2、微觀氣候標志宏觀氣候標志(1)巖石氣候標志(2)地貌氣候標志(3)生物化石氣候標志(1)巖石氣候標志.A、顏色紫紅橙黃灰暖冷.B、成因類型寒冷沉積物寒冷氣候溫暖沉積物溫暖氣候干旱沉積物干旱氣候(2)地貌氣候標志.寒冷氣候:冰川、凍土地貌.溫暖氣候:巖溶、河流、湖泊地貌.干旱氣候:風蝕、風積地貌(2)地貌氣候標志具有重要意義的幾種典型地貌:冰斗—形成于雪線附近,年均溫0°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