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電大《中國法制史》考試試題資料集匯編附答案【備考篇】_第1頁
2022年電大《中國法制史》考試試題資料集匯編附答案【備考篇】_第2頁
2022年電大《中國法制史》考試試題資料集匯編附答案【備考篇】_第3頁
2022年電大《中國法制史》考試試題資料集匯編附答案【備考篇】_第4頁
2022年電大《中國法制史》考試試題資料集匯編附答案【備考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電大《中國法制史》考試試題資料集匯編附答案名詞解釋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隸制刑法的總稱。規(guī)定了五刑,共三千條。甘誓甘誓是夏啟在準備討伐有扈氏時,在“甘”(陜西省戶縣西南)發(fā)布的戰(zhàn)爭動員令。規(guī)定了“威侮五刑,怠棄三正”。圜土圜土是夏、商、西周監(jiān)獄的名稱。因其在地下挖成圓形土牢,或是在地上用土筑成圓形土墻而得名。湯刑是商朝刑法的總稱。并非商湯時所作,而是因“亂政”而作,所謂“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其內(nèi)容已不可考,據(jù)《竹書紀年》記載“祖甲二十四年,重作湯刑”,此次修訂使湯刑更趨完備。炮烙是商朝的死刑方法,即在銅柱上涂油,下加碳加熱另有罪者行其上。醢是商朝的死刑方法,即把犯罪者搗成肉醬。脯是商朝的死刑方法,即把犯罪者曬成肉干。劓殄是商朝的死刑方法,將犯罪者和其親屬和后代都殺掉,即后世的族誅。墨刑。奴隸制五刑的一種,也叫作黥刑。即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額上刺刻后,涂以墨色,從此犯罪就帶有了永久性的標記。墨刑,在四種肉刑中是最輕的。劓刑。奴隸制五刑的一種,就是割鼻子的刑罰。甲骨文中有劓刑的象形字。劓刑比墨刑重一等。剕刑。奴隸制五刑的一種,也叫作刖刑。即斷足的刑罰。剕刑比劓刑重一等。宮刑。奴隸制五刑的一種,破壞犯罪者生殖器官,進而殘害機能的刑罰。宮刑最初適用于淫亂行為,所以也叫作淫刑。宮刑是僅次于死刑的一種重刑兄終弟及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繼承制度,指的是兄長死后,其王位由弟弟繼承。父死子繼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繼承制度。指的是父親死后,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所謂嫡長繼承制,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它是中國古代的繼承制度。父親死后,將王位傳給正妻生的長子。周禮周初,周公為了調(diào)整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秩序,鞏固宗法等級制度,用以加強統(tǒng)治奴隸的力量,將夏商原有的禮加以補充、厘定而成的法定的典章制度。九刑西周實行的九種刑罰,即墨、劓、刖、宮、大辟、流、贖、鞭、撲。明德慎罰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導思想。在對付社會犯罪問題上,要提德治,也就是提倡倫理道德的強行灌輸,以期在人們頭腦中構預防犯罪的精神堤壩,有效地預防可能發(fā)生的犯罪。同時在鎮(zhèn)壓時,采取審慎的方針,即區(qū)分嚴重犯罪與一般犯罪的界限,對一般犯罪采取寬緩的原則;對嚴重犯罪才施以重刑。義刑義殺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導思想。即針對國內(nèi)不同地區(qū),不同的情勢選擇最適宜的刑罰手段來對付社會犯罪,法對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刑殺的方法。刑罰世輕世重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則。即“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重典,刑亂國用重典”。意思是說刑罰手段的運用要以形勢而定,要視治安狀況的優(yōu)劣而分別實施。坐嘉石西周的刑罰,指對于有罪過但尚不夠判處徒刑的人,要給他們戴上刑具,強迫他們在官府門外左側的嘉石旁坐一定的時間反省自己的罪過,然后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監(jiān)督他們服一定期限的勞役。田里不鬻西周初期土地所有權的一種制度,即諸侯和辰屬對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權而無處分權,不許買賣。質(zhì)劑西周時出現(xiàn)的買賣契約。把兩份買賣的內(nèi)容寫在一片竹簡上,然后一分為。竹簡有兩種,長的叫質(zhì),用來買賣奴隸或牛馬;短的叫劑,用來買賣兵器或珍品。傅別西周時期出現(xiàn)的借貸契約。在一片簡牘上只寫一分借貸的內(nèi)容,然后從中央剖開,債權人和債務人各執(zhí)一半,牘上的字為半文。六禮西周締結婚姻的六道程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七去又稱“七去”、“七棄”。中國古代休棄妻子的七種理由。包括無;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三不去西周法律規(guī)定,如果出現(xiàn)三種情況,丈夫不得休棄妻子。即“有所娶無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前貧賤后富貴,不去。”大司寇西周的全國最高司法機關。輔佐周王“掌建邦之三典”。五聽審判官在審判活動中觀察當事人心理活動的物種方法,即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囹圄西周監(jiān)獄的名稱。囹圄不僅負責關押各類犯罪分子,而且承擔者教化的職責?!毒判獭贰毒判獭肥俏髦艹晌男虝慕y(tǒng)稱?!蹲髠?昭公六年》:“周有亂政,而作九刑。”《呂刑》《呂刑》是西周穆王時期命令司寇呂侯所制定的有關刑法和贖刑的規(guī)定。遺訓遺訓是西周的法律形式之一,指由先王發(fā)布的誓命,其中也包括長期以來有利于奴隸主階級統(tǒng)治的某些習慣。殷彝殷彝是西周的法律形式之一,指商代法律規(guī)定有利周王朝統(tǒng)治的那些內(nèi)容。禮不下庶人禮不下庶人是周禮的特點之一。一方面是說作為統(tǒng)治階級特權的“禮遇”,庶人百姓不得享有或無從享有;另一方面是說作為禁忌用的“禮”,無論是貴族與平民、百姓,一律具有約束力,如違禮則入于刑。刑不上大夫刑不上大夫是周禮的特點之一。是說在一般情況下,大夫以上的貴族犯罪不受處罰,但重罪除外。小宗五世則遷小宗五世則遷是宗法制的原則,即只允許小宗祭祀四世內(nèi)的高祖,一旦滿五宗,就要將遠祖的神位遷入祧廟。子產(chǎn)是春秋時鄭國貴族。公元前543年他把刑法條文鑄在鼎上,公布于眾。它是我國首次公布成文法的人。鄧析是春秋時鄭國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認為。他把刑法條文寫在竹簡上,被當時的執(zhí)政殺害。鑄刑書于鼎,春秋時期首次公布成文法事件,鄭國貴族子產(chǎn)把刑法條文鑄在鼎上,公布于眾。竹刑,系春秋時鄭國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認為鄧析所作。李悝,戰(zhàn)國時期魏文侯。力主變法改革,提倡法治,在總結各國立法經(jīng)驗的基礎上著《法經(jīng)》?!斗ń?jīng)》,系戰(zhàn)國時期魏文侯李悝所作。共六篇,是我國封建社會最早的一部初具體系的法典。商鞅,戰(zhàn)國時期任秦國的宰相,主持變法,改“法”為“律”。仆區(qū)法,春秋時期楚國制定的一部法律,關于嚴禁和搜捕努力逃亡的法律。茆門法,春秋時期楚國制定的一部法律,規(guī)定諸侯、大夫、公子入朝時,車不得進入宮門,以保障國君的安全。被廬之法,春秋時期晉國制定有關管理官吏的法律,因在“被廬”這個地方制定,所以取名“被廬之法”。填空A按宗法等級實行的分封制奠定了奴隸制政權組織的基本形式。B“八議”是指法律規(guī)定的八種人除犯十惡罪以外的死刑,皆可享受“議”的特權;該制度自魏入律,至唐進一步完善,此后歷代相沿,直至《大清律例》。C春秋時期,隨著經(jīng)濟基礎的變化,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C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chǎn)“鑄刑書于鼎,以為國之常法”。C春秋時期鄧析作竹刑,鄭國第二次公布成文法。C春秋時期楚國制定了嚴禁和搜捕奴隸逃亡的法律,叫做仆區(qū)法。C春秋以前,奴隸主貴族不公布成文法的目的是“刑不可知,威不可測,則民畏上也?!盋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chǎn)“鑄刑書于鼎,以為國之常法”。D《大清民律草案》的后兩編由理學館制定,名稱分別是親屬和繼承。F封建法典規(guī)定八種人除了犯“十惡”罪以外的死刑,都可以享受“議”的特權,這種制度叫做八議。F法的起源經(jīng)歷了從習慣到習慣法、再到成文法的演變與發(fā)展過程。F封建統(tǒng)治者把危害其財產(chǎn)的行為稱之為“盜”。F封建統(tǒng)治者把危害其政治統(tǒng)治和人身安全的行為稱之為“賊”。F《法經(jīng)》的第一篇和第二篇分別是《盜》和《賊》。G公元前216年秦朝頒布了“使黔首自實田”的法令,在全國實行土地私有制。G官當是指官員犯罪可用官品和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刑罰。H漢朝將用來比照斷案的典型判例叫做比H漢朝有一種定罪量刑的原則,即允許一定范圍的親屬之間互相隱匿犯罪,即所謂的親親得相首匿。H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皇權,以“天人合一”思想位皇帝制度制造一套理論,提出了“君權神授”說。H漢初至文景時期,漢朝的統(tǒng)治思想以黃老思想為主,輔以法家思想。H漢高祖劉邦進入咸陽,與秦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H漢代高級主管官吏或地方郡守以上的官吏在……向中央舉薦的制度叫做辟舉。H漢文帝刑制改革的方案包括:當劓者,笞三百。H漢朝為了懲罰諸侯在酎祭時所獻貢金不合標準,特制定了《酎金律》。J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解放區(qū)司法機關一律改稱人民法院。J將北齊律的“重罪十條”發(fā)展為“十惡”大罪的法典是開皇律。K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政權組織方面具體化的表現(xiàn)是實行“三三制”原則。K孔子反對晉國公布成文法,認為“晉其亡乎!失其度矣。”K《開皇律》確定了封建制五刑,即死、流、徒、杖、笞。L“李斯被誣案”是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以謀反罪處死權臣的最早例證。L禮制的原則是親親和尊尊。L兩漢時期,公侯及其嗣字和官吏三石但以上者在法律上皆享有有罪“先請”的特權。Q清末修訂法律,確定了“博稽中外,”的修律方針。Q秦始皇為了加強文化思想領域的專制統(tǒng)治,統(tǒng)一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發(fā)動了“焚書坑儒”事件。Q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作為自己統(tǒng)治思想的基礎。Q秦朝提出“法令由一統(tǒng)”,意思是說,全國不僅施行統(tǒng)一的法律,而且最高立法權屬于皇帝。Q秦始皇樂以“刑殺為威”,后人評價“秦法繁于秋荼,而網(wǎng)密于凝脂?!盦秦王嬴政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同時,也首次建立了皇帝制度。Q秦始皇和李斯等人取消了世卿世祿的分封制,在全國實行了郡縣制。Q秦朝中央行政機關實行“三公九卿制”。Q秦朝以身高作為確定刑事責任年齡的標準。Q秦朝對逃避徭役要處給以一定的處罰。秦律規(guī)定,如果營服徭役并已得到通知而沒有去報告,定罪為捕事。Q秦朝中央最高司法機關為廷尉。Q秦朝司法機關審訊后,作出判決,要向當事人宣讀判決書,叫做讀鞫。Q親親得相首匿是指直系三代血親之間和夫妻之間,除犯謀反和大逆外,均可互相……S使孫中山為首的中華民國第一屆政府依法成立的法典是《修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S《說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豸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盨《詩·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盨“商有亂政,而作湯刑?!盨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導思想繼承了原始社會的神權法。S商朝有一種刑罰,是將犯罪者搗成肉醬,這種刑罰叫做醢。S商朝將罪犯者殺死后曬成肉干的刑罰是脯。S商朝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殺掉的刑罰叫做劓殄,相當于后世的族誅。S商朝將人割掉鼻子的刑罰是劓刑。S商朝已有文字記載,文字主要刻在龜甲和牛的肩胛骨上,稱之為甲骨文。S商朝的婚姻形態(tài)是一夫一妻多妾制。S商王掌握商朝的最高司法權,他利用占卜假借天意斷案。S所謂“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指的是嫡長繼承制。S所謂嫡長繼承制概括而言,就是“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盨隋唐時期最高行政機關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監(jiān)是中央政府機關。S隋唐時期官吏的來源有多種途徑,但主要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S“十惡”之首是謀反。S宋朝把日積月累的單行敕令,加以分類整理,刪去重復矛盾之處,然后…...,就是所謂的“編敕”。S宋朝立法活動的主要特點是“編敕”和“以敕代律”。S宋仁宗嘉祐中期,加重處罰犯罪,開始實行“重法地”法。T太平天國早期的一部革命性綱領文件是《天朝田畝制度》。T太平天國早期綱領性文件是《天朝田畝制度》T唐初立法指導思想是禮刑并用、法令簡約、寬仁慎罰。T唐高祖武德四年,政局趨于穩(wěn)定,根據(jù)唐初的社會情況,制定自己的法典,于武德七年完成,稱為武德律。T唐高宗時期最大的立法成就是長孫無忌等人對《永徽律》注解,并經(jīng)皇帝批準,頒行天下的封建法典的代表唐律疏議。T唐玄宗開元時期由李林甫主持編定的大唐六典是中國封建時代最早的一部綜合性行政法典。T唐宣宗時編的一部大中刑律統(tǒng)類,把律、令、格、式混合編在一起,改變了自秦、漢以來律的傳統(tǒng)體系。T唐朝法律的基本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種。T唐代的致仕制度,即現(xiàn)今的退休制度;唐代官吏退休年齡為70歲。T唐律規(guī)定親屬內(nèi)部紊亂人倫的行為稱內(nèi)亂。T唐律規(guī)定了同居有罪相為隱原則,發(fā)展了漢律關于“親親得相首匿”原則。T唐律對化外人案件的處理原則是:同類相犯者,依本國法律處斷;異類相犯,依唐律處斷。T唐代官吏犯贓罪據(jù)《職制律》規(guī)定按犯罪情節(jié)不同,主要有受財枉法、受財不枉法、監(jiān)主受財枉法三種情況。T唐《戶婚律》規(guī)定,夫妻之間情義斷絕為“義絕”,必須強制離婚。X《夏書》曰:“昏、墨、賊,殺?!盭夏朝第一個帝王是啟X荀子總結商朝的法律,總結出“刑名從商”。X西周的王位繼承也經(jīng)過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最后確立了嫡長繼承制。X夏商的監(jiān)獄統(tǒng)稱為圜土。X西周的“九刑”即在五刑的基礎上加上鞭、撲、贖、流四刑。X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導思想是義刑義殺和明德慎罰X西周的拘役來于坐嘉石。X西周的諸侯和臣屬對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權而無處分權,不許買賣,所謂的“田里不鬻”。X西周的買賣契約稱作質(zhì)劑,關于借貸方面的契約叫做傅別。X西周將婚姻管理機關叫做媒氏。X西周法律規(guī)定,婚姻的締結要經(jīng)過六道程序,即“六禮”。X西周法律規(guī)定,丈夫可以以七種理由休棄妻子,叫做七去。X西周的“三不去”指“有所娶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先貧賤后富貴”。X西周在中央設大司寇,為全國最高司法機關。中央直轄地區(qū)的司法機關叫做小司寇。X西周把刑事訴訟叫做獄,把民事訴訟叫做訟。X西周的國家機構根據(jù)其地位的重要與否,分為內(nèi)服和外服。X西周最高統(tǒng)治者是周天子,他掌握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權。X西周奴隸制社會的根本法是周禮。W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宋刑統(tǒng)》。Y原始社會經(jīng)歷了原始群和代族公社兩個階段。Y原始社會部落首領通過“禪讓”(制)產(chǎn)生。Y“以五聲聽獄訟”中的“五聽”包括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這是最早對犯罪心理分析的嘗試。Y《永徽律疏》云:“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也”。Z《左傳·昭公六年》:“商有亂政,而作禹刑”。Z中國歷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大清律例》。Z《左傳·襄公四年》記載:“芒芒禹跡,畫為九州,經(jīng)啟九道。”Z《正韻》:“律呂萬法之所出,故法令謂之律。”Z在“刑侯與雍子爭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己惡而掠美”。Z周王對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隸有最高所有權。即所謂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盳中央政府除了三公外,還有眾多官吏,組成“卿事寮和太史寮”。Z早在先秦時期,秦國運用法家選拔官吏的思想,提出“三重選官法”。Z在三公中,最高監(jiān)察,監(jiān)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Z在中國歷史上,以刑律為主,將其他刑事性質(zhì)的敕、令、格、式分載在律文之后,依律目分門別類地加以匯編的法規(guī),叫作“刑律統(tǒng)類”或“刑統(tǒng)”。單項B“八議”中有“議賓”一項,指的是(前朝皇帝的后代)。B“被廬之法”是(晉國)國制定的。C春秋時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鄭國。C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chǎn)將刑罰條寫在(銅鼎)上。C春秋時期鄭國的鄧析將刑罰條寫在(竹簡)上。D第一次將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封建法典是(晉律)D定的典章制度的那個人是(周公)。D典賣法律關系制度化,始于(宋朝)。F《法經(jīng)》共(六)篇。作者是(李悝)。F法典體例在宋朝發(fā)生了變化,采用(刑統(tǒng))作為法律形式。G改“法”為“律”是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H“昏、墨、賊,殺”中的刑名是(殺)。H皇帝制度的理論化、神秘化,開始于(漢朝)。H漢武帝之后,漢朝的法律指導思想的核心主導是(儒家思想)H漢初至文景時期的法制指導思想的主導是(黃老思想)。H漢武帝之后,法制指導思想的核心是(德主刑輔)。H漢朝律典的代表是(九章律)。H漢朝以典型判例作為法律形式的一種,稱作(決事比)。H漢朝針對某類事的一個方面制定的單行法規(guī),叫做(科)。H漢朝首次下詔廢除肉刑的皇帝是(漢文帝)。H漢朝規(guī)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須舉告,否則就是(見知故縱)。H漢律規(guī)定,女子犯罪量刑,可以不親自服徒刑,每個月出錢三百以顧人,此刑罰叫做(女徒顧山)。H漢代對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叫做(征辟)。H漢代致仕的年齡是(七十)。H漢代諸侯百官的器用、服飾、乘輿各有規(guī)制,如有“逾制”,即構成(僭越罪)。H漢代的買賣契約叫做(券書)。H漢代的起訴叫(告劾)。H漢代對被告人進行審訊叫(鞫獄)。H漢代對當事人進行判決叫(斷獄)。H漢代經(jīng)過審訊,得到口供,三日后再行復審,叫做(傳復)。H漢朝有一種法律形式是用來比照斷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為(比)H漢朝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關同秦朝一樣,叫做(廷尉)。H漢律規(guī)定,如果官吏不執(zhí)行而且阻礙皇帝詔令,侵犯皇權,則定為(廢格詔書罪)。J將“八議”制度最早規(guī)定在法典里的是(魏律)J將“法”改為“律”,是在(戰(zhàn)國時期的秦)。J晉國公布成文法時遭到孔子的反對。J晉國的“常法”是(趙盾)制定的。J“君權神授”理論的最早提出者是(董仲舒)。J加役流作為死刑的減刑始于(《貞觀律》)。K《開皇律》規(guī)定的笞刑分(五)等。K《開皇律》的篇章體例主要依據(jù)(《北齊律》)。L《呂刑》的作者是(呂侯)。L兩漢的立法活動始于漢朝建立前的(約法三章)。M“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則。M“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最早規(guī)定在(西周)。P炮烙之刑出現(xiàn)于(商朝)。Q秦朝有一種以極端殘忍的死刑與肉刑并用的刑罰,叫做(具五刑)Q秦朝的判案成例叫做(廷行事)Q秦朝關于案件的調(diào)查、勘驗、審訊等程序的文書程式的法律形式是(式)。Q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廷行事)。Q秦朝有一種將罪犯活著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罰,叫做(定殺。Q秦朝有一種以極端殘忍的死刑與肉刑并用的刑罰,是(具五刑。Q秦朝多對麻風病人犯罪所適用的刑罰是(定殺)。Q秦朝有一種徒刑,即強制男犯白天修筑長城。這種刑罰是(城旦)。Q秦朝的鬼薪適用于男犯,它的刑期為(三年)。Q秦朝有一種罪名,即以過去的事例指責現(xiàn)時的各項政策和制度,此罪叫作(以古非今罪)。Q秦律規(guī)定,禁止偷偷地移動田界的的標志,否則構成(盜徙封罪)。Q秦朝的最高司法審判機關叫(廷尉)。Q秦律規(guī)定,宣判后,如果當事人不服,可以上訴,秦朝叫做(乞鞫)。S商朝“立紂為太子案”進一步說明了王位繼承實行嚴格的(嫡長繼承)S商湯討伐夏桀時發(fā)布的命令是(《湯誓》)。S商朝法律制度的的總稱叫做(九刑)。S商朝初期王位繼承實行(兄終弟及),輔以父死子繼。S商紂王曾囚周文王于(羑里)。S商湯討伐夏桀時,宣布了夏桀的一條罪名,即(舍棄嗇事)。S商湯滅夏之后,吸取夏桀滅亡的教訓,告戒他的諸侯們,禁止(不有功于民)。S商朝有一種罪名相當于后世的詐偽、內(nèi)亂、謀反等罪名,這個罪叫做(暫遇奸宄)。S商鞅入秦國變法改革,攜帶了李悝的(法經(jīng))。S隋朝以(刑部)為中央司法行政機關。S隋唐時期最高行政機關是(三省六部)。S史料記載,商朝的九侯觸犯了商王,而受到(醢)的刑罰。S宋朝將判案的成例叫做(斷例)S宋朝將中央主管主管官署就某項法令所作的解釋叫做(申明)S宋朝將判案的成例叫做(斷例)。S宋朝尚書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對某事所作的指示或決定,對以后同類事件具有約束力,與敕、令并行,這種法律形式叫做(指揮)。S宋朝中央官署可依就某項法令作解釋,所作的解釋叫做(申明)。S宋朝中央官署根據(jù)過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決定,叫做(看祥)。S宋朝規(guī)定了一種法律,即在開封府諸縣加重處罰犯罪,強化京畿地區(qū)的治安,這種法律叫做(重法地法)。S宋代初年出現(xiàn)了官府承認土地私有權的憑證是(紅契)。S宋太祖為了鞏固新建立的政權,緩和階級矛盾,取得民心,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減輕刑罰的(折杖法)。S宋太祖統(tǒng)治后以寬恕死罪為借口,為了赦免死罪者的死刑,而用其它刑代替,推行(刺配之法)。T通過胡惟庸案,可以總結朱元璋時期法律制度的特點之一是(重典治吏)T太平天國后期的綱領性文件是(《資政新篇》)T唐宣宗時期,將刑律分類為門,附以有關的令、格、式,編成《大中刑律統(tǒng)類》。T唐律關于戶籍、賦役、土地、婚姻方面的內(nèi)容規(guī)定在《戶婚》律。T唐代官吏退休的年齡是(七十)。T唐宣宗時期編成的《大中刑律統(tǒng)類》共(121)門。T唐律中凡是不列入其他“分則”篇的犯罪,都歸于(《雜律》)。T唐朝全國設十個監(jiān)察區(qū),監(jiān)察區(qū)的名稱叫(道)。T《唐律疏議》中相當于現(xiàn)代法典總則的篇名為(名例律)。T《唐律疏議》的第十二篇的篇名為(斷獄律)。W我國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鄭國的(子產(chǎn))W我國奴隸制國家的第一個國王是(啟)。W我國封建社會最早的一部初具體系的法典是(《法經(jīng)》)。W為防止臣下結黨,最早設置奸黨罪名的法典是(《大明律》)W“威侮五刑,怠棄三正”是夏啟討伐有扈式時發(fā)布的(戰(zhàn)爭動員令)。X相傳夏桀時,曾把商湯“囚之(夏臺)”。X先王發(fā)布的誓命,在西周稱作(遺訓)。X“刑名從商”是(荀子)總結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總結的。X夏、商、周三代的法律以(刑)命名。X夏商時期將死刑稱為(大辟)。X夏商周三代監(jiān)獄的通稱是(圜土)X夏朝法律制度“昏、墨、賊,殺”中規(guī)定的刑名是(殺)X夏朝有五種刑罰,共(三千)條。X夏朝有“昏、墨、賊,殺”的制度。據(jù)叔向解釋:“殺人不忌為(賊)”。X夏朝有“昏、墨、賊,殺”的制度。據(jù)叔向解釋:“己惡而掠美為(昏)”。X夏朝有“昏、墨、賊,殺”的制度。據(jù)叔向解釋:“貪以敗官為(墨)”。X夏朝出現(xiàn)了一種制度,可以用財物折抵刑罰,這種制度叫做(贖刑)。X夏啟在準備討伐有扈氏時,發(fā)布的戰(zhàn)爭動員令叫做(甘誓),它也是夏朝的法律。X西周的買賣契約稱為(質(zhì)劑)X西周的成文刑書是(九刑)。X西周奴隸制社會的根本法是(周禮)。X西周的判例叫(成)。X西周有一種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規(guī)定有利周朝統(tǒng)治的那些內(nèi)容,即(殷彝)。X西周初期,為了調(diào)整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秩序,鞏固宗法等級制度,將夏商原有的禮加以補充、厘定使之成為(法)X西周的立法指導思想是(明德慎罰與以德配天)。X西周將故意稱為(非眚)。X西周將偶犯稱為(非終)。X西周將慣犯稱為(惟終)。X西周將過失稱為(眚)。X西周時期,對公族施用的死刑方法為(絞)。X西周的拘役來于(坐嘉石)。X西周的諸侯和臣屬對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權而無處分權,不許買賣,所謂的“(田里不鬻)”。X西周的買賣契約叫(質(zhì)劑)。X西周的借貸契約叫(傅別)。X西周的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買賣契約,其中買賣人民馬牛之類的東西用(質(zhì))。X西周規(guī)定了“寇攘與殺越人于貨罪”,即后世的(強盜罪)。X西周的婚姻管理機關叫做(媒氏)。X西周將結婚程序叫做(六禮)。X西周法律規(guī)定,在幾種情況,丈夫不得休棄妻子,叫作(三不去)。X西周自后成王以后,王位繼承開始實行(嫡長繼承制)。X西周時期,國都之內(nèi)的司法官吏叫做(士師)。X西周時期,中央直轄地區(qū)的司法機關為(小司寇)。X西周的民事訴訟叫做(訟)。X西周的刑事訴訟叫做(獄)。X西周的民事訴訟書狀叫(劑)。X西周時期,刑事案件的書狀叫(傅別)。X西周法律規(guī)定,民事案件要繳納(束矢)作為訴訟費。X西周法律規(guī)定,刑事案件要繳納(鈞金)作為訴訟費。X西周結婚要遵循“六禮”的程序。其中男家請媒人到女家提親,女家答應議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備上其它禮物前去求婚,請求女家收下的程序是(納采)。X西周結婚要遵循“六禮”的程序。其中男方納采之后,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生年、月、日,然后卜于祖廟,占其吉兇,卜得吉兆之后,再往下進行的程序是(問名)。X狹義上的唐律,指(《唐律疏議》)。Y原始社會部落首領的繼承實行(禪讓制)。Y“以五聲聽獄訟”中的“五聽”最早作為(西周)斷案的依據(jù)。Y《永徽律疏》的篇目共(十二篇)。Z在我國,程序法和實體法分開,始于(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Z在我國,首次制定贖刑是在(夏朝)。Z在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由勞動人民指定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綱領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Z在天平天國的法律中,主張發(fā)展近代經(jīng)濟、提倡修鐵路、造輪船的法典是(《資政新篇》)Z在歷史上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人是(董仲舒)。Z在奴隸制五刑中,破壞犯罪者的生殖器官,進而殘害機能的刑罰是(宮刑)。Z在西周,初了刑作為法律存在以外,還有一種重要的規(guī)范作為法律存在,是(禮)。Z在西周的“六禮”中,男家問名之后,已經(jīng)卜得吉兆,男家仍以雁作為禮物請媒人通知女家,決定締結婚姻的程序,被稱做(納吉)。Z在西周的“六禮”中,納吉之后,男家以玄纁(音勛,玄,黑色;纁,絳色)束帛(五匹為束),兩張鹿皮作為聘禮送給女家,即后來所說的訂婚禮,這道程序叫做(納徵)。Z在西周的“六禮”中,納徵之后,男家擇定吉日作為婚期,備禮往告女家,求其同意的程序是(請期)。Z在西周的“六禮”中,新郎親至女家迎娶的程序叫做(親迎)。Z在漢朝,如為農(nóng)民起義通風報信、提供飲食,則構成(通行飲食罪)。Z在秦朝,多用于懲罰輕微犯罪官吏的刑罰是(誶)。Z在秦朝中央的三公中,掌管軍事的是(太尉)。Z在唐朝遇重大案件,常由大理寺卿會同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叫做(三司推事)。Z在“十惡”中,將侵犯皇帝尊嚴的行為稱為(大不敬)。Z戰(zhàn)國時期魏國制定了一部法典,其作者認為“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這部法典是(法經(jīng))。Z戰(zhàn)國時期楚國在悼王時任用(吳起)任令尹,實行變法。Z戰(zhàn)國時期的立法指導思想“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的中心是(取消舊奴隸主貴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權)。Z最早提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思想的人是(孔子)。Z最早確立“十惡”罪名的封建制法典是(《開皇律》)Z最早規(guī)定“封建五刑”的法典是(《開皇律》)Z最早確立封建法典十二篇體例的法典是(北齊律)Z《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采取的政體是(責任內(nèi)閣制)Z《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采取的政體是(總統(tǒng)制)Z《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guī)定蘇維埃國家的政治制度是(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Z《竹書紀年》記載:“夏后芬三十六年作(圜土)”。Z曾命呂侯作《呂刑》的是(周穆王)。Z周朝統(tǒng)治者吸取商場滅亡的教訓,要求官吏勤于政務,不要飲酒,規(guī)定了一條罪名叫做(群飲罪。Z《周禮》規(guī)定,丈夫可以以多種理由休棄妻子,叫做(七出)。Z子產(chǎn)是春秋時期(鄭國)的貴族。Z竹刑的作者是春秋鄭國的(鄧析)。多選C春秋時期政治經(jīng)濟的基本特點是(1井田制被破壞2王權旁落3宗法制松弛4法治取代禮治)F《法經(jīng)》的歷史意義在于(1它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則2它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體系3它對當時魏國封建經(jīng)濟的形成和鞏固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G根據(jù)宋朝法律規(guī)定,典賣與一般賣的區(qū)別是(1典賣是活賣,一般賣是絕賣2典賣可以收贖,一般賣不可以收贖3典價比賣價低得多)H漢朝的三公分別是(1丞相2太尉3御史大夫)H漢律六十篇包括(1九章律2越宮律3朝律4傍章律)M明朝統(tǒng)治著為了適應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制定了許多經(jīng)濟方面的法律,如在明律中詳列(1鈔法2錢法3鹽法4茶法)M明朝時期的會審制度包括(1秋審2朝審3熱審)Q清政府司法權半殖民地化的表現(xiàn)是確立(1領事裁判權2會審公廨)Q清朝統(tǒng)治者認為立憲有三大好處(1皇位永固2外患漸輕3內(nèi)亂可彌)S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法律內(nèi)容的主要發(fā)展表現(xiàn)在(1八議入律2官當入律3確立重罪十條4準五服以治罪)S宋朝為加強對盜賊的處刑,所立的專門法規(guī)有(1盜賊重法2重法地法)S商朝的肉刑有(1墨刑2劓刑3剕刑4宮刑)S商朝適用的死刑有(1戮2炮烙3醢4脯)S商鞅在秦國的第一次變法內(nèi)容包括(1整頓戶籍,設立連作法,防止隱匿壞人2獎勵告奸3獎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4獎勵軍功)T唐朝的立法形式有(1律2令3格4式)T《唐律疏議》的結構包括(1律文2疏義3問答4注)T唐代吏部考試科舉生的標準是(1體貌豐偉2言詞辨正3楷書遒美4文理優(yōu)秀)W為晉律作注釋的是(1張斐2杜預)X西周的婚姻家庭制度包括(1六禮2七去3三不去)X先秦時期的“三重選官法”在選拔官吏時,分別注重(1客士2軍功3通曉法律)X西周婚姻制度中的“三不去”的內(nèi)容包括(1有所娶無所歸,不去2與更三年喪,不去3前貧賤后富貴,不去)X夏朝的法律有(1禹刑2甘誓)X西周中央司法機關有(1大司寇2小司寇3士師)Y以下屬于漢朝的罪名是(1通行飲食罪2見知故縱罪)Y以下屬于秦朝的作刑(徒刑)的是(1城旦、舂2鬼薪白粲3司寇、作如司寇4罰作、復作)Y以下是太平天國時期制定的法律內(nèi)容有(1龍鳳和揮2保舉制度3國庫制度4保升奏貶制度)Y“約法三章”的內(nèi)容包括(1殺人者死2傷人抵罪3盜抵罪)Y以下屬于隋朝頒布的法典有(1開皇律2大業(yè)律)Z中國法制史上出現(xiàn)的具有行政法典性質(zhì)的文件有(1《大唐六典》2《大明會典》3《清會典》)G古代法字有多種含義,其中包括(公正、不偏不倚、限制、強制)。夏朝的監(jiān)獄叫(圜土、夏臺、均臺)?!盎?、墨、賊,殺”中的罪名是(昏、墨、賊)。據(jù)東漢鄭玄記述,夏刑除墨外,還有(大辟、臏、宮、劓)。夏朝的法律規(guī)范包括(禹刑、甘誓)。夏朝的法律規(guī)范的內(nèi)容來源于(原始社會的禮、原始社會的戰(zhàn)爭命令、原始社會的苗族習慣法)。以下說法正確的有(夏朝全國共分為九個地區(qū)、夏朝中央有職事官六卿、圜土和夏臺都是夏朝監(jiān)獄的名稱)。夏朝法律制度包括(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威侮五行,怠棄三正、昏、墨、賊,殺、呂命穆王,訓夏贖刑)。在我國古代作為法律名稱適用的的術語有(刑、命、詔、典)。夏朝的法律具有以下特點,即(夏朝法律體現(xiàn)少數(shù)奴隸主貴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體社會成員、夏朝法律非常殘酷、夏朝法律維護奴隸主與平民之間的不平等、夏朝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商朝的立法主要有(《湯刑》、《湯誓》、《湯誥》)。商朝的死刑適用方法有(戮、炮格、醢、脯)。奴隸制五刑包括以下的(墨刑、劓刑、刖刑、宮刑)。商朝的罪名主要有(不吉不迪、暫遇奸宄、不從誓言)。商朝的監(jiān)獄稱作圜土、牖里、囹圄。西周的中央除三公外,還有眾多官吏,組成(卿事寮、太史寮)。西周的政權機構根據(jù)其地位的重要與否,分為(內(nèi)服、外服)。以下關于西周的禮與刑的說法正確的是(禮和刑共同構成西周的法、西周的禮與刑相比,居于主導地位、西周的禮不能脫離刑二而發(fā)揮職能作用、西周的法要通過禮和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階級統(tǒng)治)。西周立法指導思想較商朝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原因是(殷商單憑“君權神授”的天命觀念,不可能永保王朝的長治久安、西周統(tǒng)治者將天命和自身的德性融為一體以取得民心)。西周的主要立法有(《呂刑》《九刑》)。以下屬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誓、禮、遺訓、殷彝)。以下屬于西周時期定罪量刑原則的有(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區(qū)分眚、非眚,非終、惟終)?!半5恐暧凶畈患有獭笔俏髦芏ㄗ锪啃淘瓌t之一,其中“?!?、“悼”分別指(7歲以下、80、90歲以上)。西周區(qū)分眚和非眚,就是區(qū)分(過失、故意)。西周區(qū)分非終和惟終,就是區(qū)分(偶犯、慣犯)。西周已經(jīng)開始區(qū)分犯罪者主觀形態(tài)的差別,這體現(xiàn)在定罪量刑的原則上就是(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區(qū)分眚、非眚,非終、惟終、慎側淺深質(zhì)量以別之、罪疑從赦)?!靶塘P世輕世重”的具體含義是指(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西周處死一般平民的方法有(腰斬、棄市、磔)。西周對判處拘役刑的,根據(jù)罪過輕重,在司空監(jiān)視下分別服勞役(一年、九個月、七個月、五個月)。以下是西周的罪名的有(違抗王命罪、不孝不友罪、寇攘與殺越人于貨罪、群飲醉)。西周締結婚姻必須符合以下條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不娶同姓、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西周規(guī)定“娶妻不娶同姓”的目的是(防止近親結婚、附遠厚別)。西周“三不去”的內(nèi)容包括(無家可歸的、曾為公婆守孝三年的、前貧賤后富貴的)。西周貴族男子可以有各種妻妾,天子有(后、夫人、世婦、嬪)。西周時期,婚姻制度上的六禮包括以下的(納采、納吉、親迎)。西周的“七去”包括以下的(無子、盜竊、妒忌、惡疾)。西周的買賣契約和借貸契約分別叫做(傅別、質(zhì)劑)。西周的中央司法機關的有(大司寇、小司寇、士師)。西周的地方司法機關有(鄉(xiāng)士、遂士)?!耙晕迓暵牚z訟”中的“五聽”,除了辭聽和色聽外,還包括有(氣聽、耳聽、目聽)。西周規(guī)定的上訴期限根據(jù)遠近劃分,出了一年外,還有(一旬、二旬、三旬、三月)。西周的中央政府設有一大批官吏,組成(卿事寮、太史寮)。西周的監(jiān)獄叫做(圜土、囹圄)。以下屬于西周罪名的是(違抗王命罪、不孝不友罪、寇攘與殺人于貨罪、群飲罪)。西周刑事立法指導思想是(義刑義殺、明德慎罰)。西周禮治的核心是(親親、尊尊)。楚國在楚文王和楚莊王時兩次制定法律,分別稱作仆區(qū)法、茆門之法。戰(zhàn)國時期法制指導思想是“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重其輕者”。商鞅兩次變法的重點分別是打擊奴隸主貴族的政治勢力、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制度。鄭國兩次公布法律,公布者分別是子產(chǎn)、鄧析。春秋時期基本特點是(井田制被迫壞、王權旁落、宗法制松弛、法治取代禮治禮不下庶人)。晉國公布成文法的人是(趙鞅、荀寅),他們把刑書鑄在鼎上??鬃臃磳x國公布成文法的理由是(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賤無序,何以為國)。春秋時期當鄭國和晉國分別公布成文法時,堅決反對的人有(孔子、叔向)。戰(zhàn)國時期魏文侯李悝實行改革的內(nèi)容包括(“盡地力之教”,鼓勵開墾荒地和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廢除井田制,發(fā)展土地私有制、“善平糴”,就是國家在豐收之年收購一定數(shù)量的糧食,防止谷賤傷民、制定《法經(jīng)》以維護新政權所建立的統(tǒng)治秩序)。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在商鞅變法以前,制定了(“初租禾”、“止從死”)。“法者,編著之圖籍,設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的意思包含(要制定成文法、要公布成文法)。《法經(jīng)》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則、它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體系、它對當時封建經(jīng)濟的形成和鞏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商鞅在秦國的第一次變法內(nèi)容包括(整頓戶籍,設立連作法,防止隱匿壞人、獎勵告奸、獎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獎勵軍功)。ABCD商鞅在秦國的第二次變法內(nèi)容有(廢除井田制,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取消分封制,建立郡縣制、進一步強調(diào)分戶居住制、統(tǒng)一度量衡)。秦始皇建立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專制主義國家后,統(tǒng)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秦朝立法指導思想包括(法令由一統(tǒng)、事皆決于法、以刑殺為威)。秦朝的“以刑殺為威”的意思是(法網(wǎng)嚴密、嚴刑重罰)?!端⒌厍啬怪窈啞方?jīng)后人整理,內(nèi)容包括(《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秦朝的法律形式有(法律答問、廷行事)。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先秦時期的“三重選官法”,在選拔官吏時,分別注重(客士、軍功、法律)。秦朝分別將故意和過失稱為(端、不端)。以下屬于秦朝定罪量刑原則的有(責任年齡、數(shù)罪并罰、共犯加重、誣告反坐)。秦朝規(guī)定的作刑(徒刑)有(城旦、鬼薪、司寇、罰作)。在秦朝的下列徒刑中,適用于女犯的有(舂、白粲、作如司寇)。在秦朝的下列徒刑中,適用于男犯的有(城旦、作如司寇)。秦朝按照是否在審理時刑訊逼供,將審判結果劃分為三等,分別是(上、下、敗)。“約法三章”的內(nèi)容包括(殺人者死、傷人抵罪、盜抵罪)?!毒耪侣伞吩谇芈闪幕A上,增加了(戶律、興律、廄律)。漢律六十篇包括(《九章律》、《朝律》、《傍律》、《越宮律》)。漢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科、比)。漢朝官吏的選拔途徑包括以下的(從開國功臣中選拔、通過中央的“太學”培養(yǎng)、征辟、察舉。漢代的征辟分為(征召、辟舉)。漢朝定罪量刑的原則有(親親得相首匿、貴族官僚有罪先請)。漢朝定罪量刑原則“親親得相首匿”規(guī)定,一定親屬之間可以互相隱匿犯罪,但兩種罪除外,這兩種分別是(謀反、大逆)。漢代的書面遺囑叫做(先令書、遺令)。10.以下關于漢朝財產(chǎn)繼承的說法正確的有(出現(xiàn)諸子均分財產(chǎn)的情況、出現(xiàn)遺囑繼承、庶子有財產(chǎn)繼承權、女兒有財產(chǎn)繼承權)。漢武帝時國家運用行政干預市場,調(diào)劑物件的兩項措施是(均輸、平準)。漢朝重農(nóng)抑商的措施有(不準商人穿絲綢衣服、不許商人購買土地、不許商人及其子孫到政府做官、頒布“告緡令”,獎勵人們告發(fā)不納稅的商人)。以下關于漢代訴訟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有(兒子不準告父親,媳婦不準告公婆,奴婢不準告主人、年未滿十歲劾在押犯告人,司法機關不受理、對普通犯罪,有人告發(fā)或被官吏告劾,隨時予以逮捕、封建貴族官僚如果犯罪,需要逮捕,要先請)?!按呵餂Q獄”的要旨是(必須根據(jù)案情事實,追究行為人的動機、動機邪惡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罰、首惡者從重懲治、主觀上無惡念者從輕處理)。漢代地方監(jiān)察機關有(司隸校尉、州刺史)。唐朝從積極方面規(guī)定行為準則的法律形式有令、格、式。唐朝中央司法機關包括大理寺、刑部、御史臺。唐律規(guī)定承審官如與當事人有親屬、師生、仇隙關系者,須回避。唐朝財政立法主要有兩稅法、租庸調(diào)法。唐朝監(jiān)察機關御史臺下設臺院、殿院、察院。隋朝的主要立法有(新律、開皇律、大業(yè)律、開皇令唐律把盜罪分為(竊盜、強盜)。唐律除了規(guī)定八議特權以外,還規(guī)定了(請、減、贖、官當)免官等法律特權。唐律規(guī)定物權取得條件有(買賣、繼承、埋藏物的發(fā)現(xiàn)、孳息物的取得)。唐朝規(guī)定告訴的形式有(自訴、越訴、直訴、親屬代訴)。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赦、令、格、式外,還有(看詳、斷例、指揮、申明)。宋朝立法的主要特點是(編敕、以敕代律)。S宋朝為了加重對“盜賊”的處刑,先后實行了(1“重法地”法2“盜賊重法”)。G根據(jù)宋朝法律規(guī)定,典賣與一般賣的區(qū)別有(1典賣是活賣,一般賣是絕賣2典賣可以收贖,一般賣不可以收贖3典價比賣價低得多)。S宋朝初年,意在減輕刑罰而收刑平政盛之功,制定了(1折杖法2刺配之法)。問答《甘誓》的發(fā)布及其主要內(nèi)容。甘誓是夏啟在準備討伐有扈氏時,在“甘”(陜西省戶縣西南)發(fā)布的戰(zhàn)爭動員令。其中規(guī)定了:(1)“有扈氏威侮五刑,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罰。”夏啟向他的臣民宣告有扈氏的罪行,有扈氏不學習黃帝、堯、舜、禹四世的德行與政績,不走正道,逆天而行,引起天怒人怨,因此上天要滅絕他,夏啟奉上天的意志對他進行討伐。(2)“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則孥戮汝?!币馑际钦f,在戰(zhàn)車左邊的兵士,如果不好好從左邊攻殺的人,你們就是不奉行命令;在戰(zhàn)車右邊的兵士,如果不好好從右邊攻殺的人,你們就是不奉行命令;駕馭戰(zhàn)車的兵士,如果不好好駕馭戰(zhàn)馬,你們就是不奉行命令。在先祖的神位前賞賜那些奉行命令的,在社神面前懲罰那些不奉行命令的。夏朝法律制度的內(nèi)容主要有:(1)“夏有亂政,而作禹刑”。禹刑是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隸制刑法的總稱,其具體內(nèi)容已無從查證。據(jù)后人追述,夏朝已經(jīng)有了“五刑”,共三千條。(2)“威侮五行,怠棄三正”。這是夏啟在準備討伐有扈氏時發(fā)布的戰(zhàn)爭令,即軍令〈甘誓〉中一條罪名。(3)“昏、墨、賊,殺”。其中的昏、墨、賊是夏朝的三個罪名,殺是刑名。“己惡而掠美為昏”?!柏澮詳」贋槟薄!皻⑷瞬患蔀橘\”。(4)“呂命穆王,訓夏贖刑”。夏朝已經(jīng)有了贖刑。當時用青銅來贖罪。夏朝的監(jiān)獄。夏朝已建立囚禁罪犯的監(jiān)獄。據(jù)《竹書紀年》載:“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班髡?,圓也”,“圜土”,是監(jiān)獄的形象稱呼,在地下挖成圓形的土牢,或是在地上用土筑成圓形的土墻。夏朝在都城陽翟“均臺”(今河南禹縣)這個地方還設有中央直轄的監(jiān)獄。相傳夏桀曾把商湯“囚之夏臺”。均臺也叫夏臺。所以后來“均臺”和“夏臺”都成為夏朝監(jiān)獄的代稱。夏朝法律的特點。第一,法律作為階級社會的統(tǒng)治工具,與原始社會的習慣不同,法律不再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意志,而是在政權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少數(shù)奴隸主貴族的意志。第二,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夏王的命令,代表著整個奴隸主階級的意志,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第三,階級社會法律的權威,建立在殘酷的刑罰基礎上。史料記載,夏朝有五刑,共三千條。第四,夏朝的法律確認和維護奴隸主的權利,規(guī)定奴隸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奴隸主與奴隸和平民之間存在著不平等。夏王是奴隸主階級的總代表,他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命令即是法律。并且因為奴隸主占有生產(chǎn)資料,所以法律規(guī)定他們可以用錢贖罪。第五,夏朝的法律不再像原始社會的習慣那樣,靠社會輿論來維持,而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用暴力手段強迫人們必須遵守。商朝的主要立法。(1)《湯刑》《左傳·昭公六年》記載:“商有亂政,而作湯刑?!睖虝r商朝法律制度的總稱。它并非湯所作,而是商朝統(tǒng)治者為了追述他的祖先而以湯來命名。湯刑的內(nèi)容亦不可考。但可知,它是因亂政而作,主要是關于如何鎮(zhèn)壓奴隸和平民反抗的規(guī)定。(2)《湯誓》《湯誓》是商湯討伐夏桀時發(fā)布的命令。(3)《湯誥》在《湯誥》里,商湯將夏王的罪惡和商朝的政治綱領宣告給老百姓。奴隸制五刑包括墨、劓、刖、宮和大辟。(1)墨刑。也叫作黥刑。即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額上刺刻后,涂以墨色,從此犯罪就帶有了永久性的標記。墨刑,在四種肉刑中是最輕的。(2)劓刑。劓刑就是割鼻子的刑罰。甲骨文中有劓刑的象形字。劓刑比墨刑重一等。(3)剕刑。也叫作刖刑。即斷足的刑罰。剕刑比劓刑重一等。(4)宮刑。即破壞犯罪者生殖器官,進而殘害機能的刑罰。宮刑最初適用于淫亂行為,所以也叫作淫刑。宮刑是僅次于死刑的一種重刑。(5)大辟。即死刑。死刑的適用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斬、戮、炮鉻、醢、脯、劓殄。商朝的死刑適用方法主要有哪些?商朝處決死刑的方法很多,主要介紹以下幾種:(1)戮。就是活著刑辱示眾,然后再斬殺。(2)炮烙。就是在銅柱上涂油,下加炭加熱,令有罪者行其上,很快就會墜入炭中燒死。(3)醢。也叫“菹醢”。即把犯罪者搗成肉醬。(4)脯。即把犯罪者曬成肉干。(5)劓殄。即刑殄,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殺掉,相當于后世的族誅。商朝的監(jiān)獄。商朝的監(jiān)獄名稱分別是:(1)圜土(2)羑里,羑里是一個地名,在今河南湯陰縣。“紂囚西伯(即周文王)羑里?!保?)囹圄也是商朝監(jiān)獄名稱。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導思想。(1)義刑義殺,即是針對國內(nèi)不同地區(qū),不同的形勢,選擇最適宜的刑罰手段來對付社會犯罪,反對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刑殺的方法。(2)明德慎罰,這一思想要求,在對付社會犯罪問題上,要提倡德治,提倡倫理道德的強行灌輸,有效預防可能發(fā)生的犯罪。同時在鎮(zhèn)壓時,采取審慎的方針,即區(qū)分嚴重犯罪與一般犯罪的界限,對一般犯罪采取寬緩的原則,對嚴重犯罪才施以重刑。簡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則。(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歲以下,80歲、90歲以上的人犯罪,不處以刑罰。這一原則的確立標志著我國刑法中關于刑事責任年齡原則已初步確立。這表明西周統(tǒng)治者重視犯罪主體的意識能力,并據(jù)此考慮用刑問題。(2)區(qū)分眚、非眚、非終、惟終:即故意或一貫犯罪從重處罰,過失或偶然犯罪從輕處罰的原則。西周統(tǒng)治者已經(jīng)開始區(qū)分犯罪者主觀形態(tài)的差別,靈活地運用刑罰手段。(3)“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斷獄時,首先要考慮犯罪者的罪行嚴重程序,謹慎測度罪犯的動機,以此區(qū)別量刑的輕重。西周統(tǒng)治者將犯罪主觀動機與對社會危害性結合起來考慮。(4)罪疑從赦:即對于定罪有一定根據(jù),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從輕處罰或赦免的原則。這一原則在西周以前已產(chǎn)生,周朝使疑罪從輕從赦原則定型化。(5)刑罰世輕世重:即所謂的:“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意思是說,刑罰手段的運用要以形勢而定,要視治安狀況的優(yōu)劣而分別實施。其適用須有節(jié)度,不能一味的使用重刑手段。西周如何規(guī)定徒刑的適用的?西周法律規(guī)定,處以徒刑的罪犯不帶冠飾,以區(qū)別正常人。他們要在圜土從事三年、二年或一年不同刑期的生產(chǎn)勞動,能改者期滿釋放。如果不老老實實接受改造,企圖越獄潛逃的,要從重處以死刑。西周對貴族和平民施以死刑的方式有何不同?西周死刑條目有二百條之多,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對公族施用的;一是對沒有爵位的奴隸主和平民施用的。兩者處刑的方法不同。公族是掌握政權的奴隸主階級的上層,他們?nèi)绻缸锾幩溃挥媒g,也叫磬,以全其尸。又規(guī)定公族犯死罪,要在遠郊隱蔽的地方處決。這樣,能夠保全奴隸主貴族的臉面。對于無爵位的奴隸主和一般平民犯罪處死,方法很多,有斬(腰斬)、棄市(殺之于市,與眾棄之)、轘(音環(huán))(車裂,使頭與四肢各部位分裂)、磔(剖斷肢體)、膊(去衣磔之)、焚(用火燒死)等。對平民處死的方法非常殘酷,而且在人多的市朝執(zhí)行,以殺一儆百。西周法律如何處理拾得遺失物?西周法律規(guī)定:凡拾得遺失的財物。奴婢、家禽家畜,都要送到外朝交給朝士,公開招領,10日后無人認領者,貴重的大物件以及7歲以上的奴婢,由政府收為公有。小的物件以及7歲以下的奴婢歸拾得人所有。簡述西周的“六禮”。六禮是中國古代的六道結婚程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親迎。(1)納采指男家請媒人去女家提親,女家答應議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備上其他禮物前去求婚。(2)問名指男家請媒人問女家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然后去占卜。(3)納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男家仍以大雁作禮物請媒人通知女家,決定締結婚姻。(4)納徵后來也叫納幣,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禮,即后來所說的訂婚禮。(5)請期指男家選定婚期,備禮告訴女家,求得同意。(6)親迎指新郎親自去女家迎娶。簡述西周“三不去”。這是古代對丈夫休棄妻子的三種限制,即有下列三種情況之一者,丈夫不得休棄妻子?!坝兴o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先貧賤后富貴,不去?!币步小叭怀觥?。簡述西周的司法機關。西周的中央司法機關有:(1)大司寇,全國最高司法機關。(2)小司寇,中央直轄地區(qū)的司法機關。(3)士師,國都之內(nèi)的司法官吏。西周的地方司法機關有:(4)鄉(xiāng)士,國都之外百里之內(nèi)的司法官吏。(5)遂士,國都百里之外、三百里之內(nèi)的司法官吏。試述西周的訴訟制度。(1)訴訟,西周時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有了區(qū)別。民事訴訟用“訟”表示,“以兩造禁民訟”;刑事訴訟用“獄”表示,“以兩劑禁民獄”。(2)起訴,可以口頭起訴,也可以書面起訴。刑事案件的書狀叫“劑”,民事案件的書狀叫“傅別”。起訴是要交納訴訟費,否則不予受理或被認定敗訴。民事訴訟交納“束矢”;刑事訴訟交納“鈞金”。(3)審理,西周規(guī)定兩造(當事人)具備才能審理,但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審理時“以五聲聽獄訟”。所謂“五聽”,是指審判官在審判活動中觀察當事人心理活動的五種方法,即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這種察言觀色的審訊方法,是奴隸主階級在長期的司法審判實踐中的經(jīng)驗總結,也是最早對犯罪心理分析的的嘗試,雖然時形而上學的,但有一定的借鑒意義。(4)判決,要有司法機關制作法律文書,還要向當事人宣讀。西周的判例叫“成”,即以往的辦案成例,可以作為斷案的參考。(5)上訴,當事人不服,允許上訴。西周法律規(guī)定了不同的上訴期,有一旬、二旬、三旬、三個月和一年。西周的法律形式包括哪些?(1)誓,即誓詞,多位周王或諸侯于戰(zhàn)前對臣下發(fā)布的軍令。在以誓作為形式的王命中,被討伐之罪,即成為刑法的罪名;被宣布的處罰,便成為刑罰的種類和懲罰的手段。(2)誥,即統(tǒng)治者關于施政的訓令。(3)命,是周王針對具體事務臨時向行政機關發(fā)布的命令。(4)禮,禮涉及范圍廣泛,不僅有政治、經(jīng)濟、軍事,也同時有法律、婚姻家庭,倫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故法律成為周禮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部分。(5)遺訓,是指由先王發(fā)布的誓命,其中也包括長期以來有利于奴隸主階級統(tǒng)治的某些習慣。(6)殷彝,是指商代法律規(guī)定有利周朝統(tǒng)治的那些內(nèi)容西周的立法概況。(1)制定成文刑書——《九刑》《九刑》是西周成文刑書的統(tǒng)稱。“周有亂政,而作九刑”。西周的《九刑》實際上指西周成文刑書共分為9篇。(2)呂侯制《呂刑》《呂刑》是西周穆王時期呂侯奉王命所制。所謂“呂命穆王,訓夏贖刑”?!秴涡獭肥歉鶕?jù)夏朝贖刑制度,針對西周時期的“疑罪”而規(guī)定的贖刑之法。西周的民事立法主要包括哪些內(nèi)容?(1)所有權制度。西周奴隸制所有權的主要內(nèi)容是土地和奴隸,所以法律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對土地和奴隸的所有權。A、土地所有權制度,周王對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隸有最高所有權。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敝芡跤袡喟淹恋睾团`封賞給諸侯和臣屬,諸侯和臣屬對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權而無處分權。不許買賣,所謂“田里不鬻”。事實說明,周王對全國土地有最高所有權。西周中后期,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特別是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荒地的開墾,各封國實力的增長,宗法紐帶的松弛,私有土地開始出現(xiàn)。土地國有制和“田里不鬻”的局面已經(jīng)被沖破。B、其他所有權,西周土地以外,奴隸和牛馬也是奴隸主的重要財產(chǎn)。奴隸主可以隨意買賣、贈予,或用以賠償,抵債和繼承。C、關于拾得遺失物處理,西周規(guī)定,凡拾得遺失的財物。奴婢、家禽家畜,都要送到外朝交給朝士,公開招領,10日后無人認領者,貴重的大物件以及7歲以上的奴婢,由政府收為公有。小的物件以及7歲以下的奴婢歸拾得人所有。(2)契約關系,西周時,契約關系有所發(fā)展。常見的有買賣契約、租賃契約和借債契約等。A、買賣契約,西周的買賣契約叫做質(zhì)劑。所謂質(zhì)就是長卷,用來買賣奴隸和馬牛;所謂劑就是短卷,用來買賣兵器珍異之物。在西周中期以后,出現(xiàn)了土地買賣關系。B、債務契約,西周的債務契約叫做傅別,就是關于借貸方面的契約。傅,即把債的標的及權利義務等書之于契券;別,即在簡札中間書字,然后一分為二,雙方各執(zhí)其半,札上的字為半文。C、租賃契約,在西周晚期已存在以土地作為標的租賃關系,出現(xiàn)了租賃契約。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租金,是租賃關系成立的條件,而這種關系已為西周政府所承認。D、損害賠償,西周民事法律,嚴格保護奴隸主的財產(chǎn)所有權,同時也說明土地和奴隸都可以用于損害賠償。鄭、晉兩國公布成文法的措施及所引起的爭論。(1)公布成文法的措施,鄭國公元前536年,鄭國的執(zhí)政子產(chǎn)"鑄刑書于鼎,以為國之常法",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公元前501年,鄭國公布由鄧析私造并寫在竹簡上的竹刑。晉國曾制定“被廬之法”、“常法”,但未公布于眾。直至公元前513年,晉國將范宣子的刑書鑄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2)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論爭,鄭國子產(chǎn)公布刑書時,遭到晉國以叔向為代表的舊貴族的反對。叔向?qū)懶沤o子產(chǎn),說:“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懼民知有爭心也————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并有爭心,以征于書,而徼幸以成之,弗可為矣?!辈l(fā)出感慨:“國將亡,必多制?!弊赢a(chǎn)在給叔向的回信中,對制定和公布成文法的目的說的很清楚,即在于“救世”,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晉國鑄刑鼎,遭到孔丘的反對??鬃诱f:“晉其亡乎!失其度矣?!彼^的“度”就是“貴賤不愆”。還說:“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賤無序,何以為國?”(3)公布成文法引起論爭的原因,春秋以前雖然有成文法,但都沒有公之于眾。原因是“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則民畏上也。”便于統(tǒng)治者利用能夠法律為所欲為。春秋時期,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出現(xiàn),他們從維護本階級利益出發(fā),反對奴隸主舊貴族壟斷法律,堅決要求制定成文法并公開,以保障他們的私有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擺脫舊貴族的壓迫和宗法等級制度的羈絆。因此引起了激烈的論爭。公布成文法結束了法律只藏于官府不使百姓知悉的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舊貴族的特權,標志著奴隸制法制的瓦解,封建制法制的開始建立。公布成文法的意義。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舊貴族的特權,標志著奴隸制的瓦解,促進了封建生產(chǎn)關系的發(fā)展,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的要求,為封建法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但由于其鋒芒仍然是指向勞動人民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加強了對勞動人民的統(tǒng)治。戰(zhàn)國時期立法指導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1)“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不論是誰,不分貴賤等級、親疏遠近,只要違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論罪處刑,以打破奴隸制“刑不上大夫”的壁壘。(2)“法者,編著之圖籍,設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由官府統(tǒng)一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否定“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秘密法。(3)“重其輕者”——定罪量刑時,加重對輕罪的處罰。《法經(jīng)》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歷史意義?!斗ń?jīng)》是我國封建社會最早的一部粗具體系的法典,由戰(zhàn)國初期魏國的李悝制定?!斗ń?jīng)》共有盜、賊、囚、捕、雜、具六篇。其階級本質(zhì)是:鋒芒指向勞動人民,《法經(jīng)》開宗明義規(guī)定盜、賊兩篇,認為“王者之政莫急于盜賊”,表明鎮(zhèn)壓盜賊是地主階級專政的主要任務;維護君主專制;維護封建等級制。《法經(jīng)》在我國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法經(jīng)》初步確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則和體系,是后世封建法典的藍本;其次,《法經(jīng)》對當時封建經(jīng)濟的形成和鞏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斗ń?jīng)》的階級本質(zhì)。(1)《法經(jīng)》的鋒芒主要是指向農(nóng)民和其他勞動人民的。(2)維護君主制制度。(3)維護封建等級制。商鞅變法的內(nèi)容及其歷史意義。第一次變法的重點是打擊奴隸主貴族的政治勢力。具體內(nèi)容是:(1)整頓戶籍,設立連坐法,防止隱匿壞人;(2)獎勵告奸;(3)獎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4)獎勵軍功。第二次變法的重點是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制度。具體內(nèi)容是:(1)重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的禁令,進一步強調(diào)分戶居住;(2)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縣制;(3)廢除井田制,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4)統(tǒng)一度量衡制度。通過變法改革,促進了封建生產(chǎn)關系的發(fā)展,使得秦國國勢日強,為后來秦始皇統(tǒng)一大業(yè)奠定了基礎。2022年電大中國法制史期末考試復習資料單選1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帝王是(堯)2夏朝有一種刑罰,共(三千條)3在我國,首次制定贖刑是在(夏朝)4秦穆王曾命(呂侯)作刑5商朝法律中有利于周統(tǒng)治者的某些內(nèi)容在西周被稱做(殷彝),作為一種法律形式。6西周時期,中央直轄地區(qū)的司法機關為(小司寇)7西周時期,刑事案件的書狀叫(劑)8我國首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chǎn))9春秋時期晉國趙鞅公布成文法時/春秋時期晉國鑄刑鼎,遭到(孔子)的反對10秦朝的中央最高司法審判機關及其長官的名稱為(廷尉)11、漢代的買賣契約叫(券書)12、漢代把對被告人進行審訊稱為(鞫獄)13、最先改具律為刑名,并冠于律首的是(北魏律)14、在中國法制史上,“八議”最早規(guī)定在(北齊律)15、“重罪十條”最早規(guī)定在(北齊律)16、以下確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體例的是(北齊律)17、隋朝以(大理寺)為中央審判機關26、清朝負責復核重大案件的中央司法機關是(大理寺)18、《唐律疏議》/唐律的第十一篇是(捕亡)19、《大中刑律統(tǒng)類》共(121)門20、明朱元璋以(重典治亂國)為立法指導思想制定明律21、在我國法制史上,正式把“十惡”納入法典中的是(開皇律)22、《唐律疏議》規(guī)定:債務人負債不償時,債權人可以強制扣押債務人的財物,這叫做(牽摯)23、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宋刑統(tǒng))24、太平天國的結婚證書叫(合揮)25、武昌起義后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共四章(21)條27、《中共中央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五四指示”)頒布于(解放戰(zhàn)爭時期)28、工農(nóng)民主政權時期,主要的司法機關是(肅反委員會)29、“昏、墨、賊、殺”是夏朝法律內(nèi)容,其中“殺人不忌為(賊)”30、西周時呂刑制定了贖刑和有關刑法原則的內(nèi)容,呂刑的作者是(呂侯)31、我國首次公布的成文法寫在(銅鼎)上32、漢代曾明確利率,超過法定利率這叫做(取息過率),以緩解社會矛盾33、明律規(guī)定,對于執(zhí)行監(jiān)察職務的所謂“風憲官”的御史,若犯貪污罪比其他官吏加重(二等)處罰34、中國封建社會國家對某些重要的商品實行專管的制度,叫做(禁榷制度)35、舊中國起草的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法典是(《大清民律草案》)36、鴉片戰(zhàn)爭后專門負責司法行政的機關是(法部)37、《史記〃殷本記》說“紂囚西伯(羑里)”38、秦朝強制男犯白天修筑城的徒刑叫做(城旦)39、漢武帝之后,漢朝的法律指導思想的主導是(儒家思想))40、最早規(guī)定封建五刑制度的法典是(開皇律)。41、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刑罰當屬(凌遲)42、為防止臣下結黨,最早設臵奸黨罪名的法典是(大明律)43、辛亥革命發(fā)生后,清政府用了三天便制訂和通過了(十九信條)1.《左傳〃昭公六年》記載:“周有亂政,而作”(九刑)2.在我國,首次以年齡確定刑事責任年齡的是(漢朝)3.宋代初年出現(xiàn)的官府承認土地私有權的憑證,叫做(紅契)5.保存至今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具有封建國家行政法典性質(zhì)的文獻是(《大唐六典》)6.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近代意義上的專門刑法典是(《大清新刑律》)7.《欽定憲法大綱》的正文是(君上大權)8.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民國第一屆政府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礎是(《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9.南京國民政府的立法機關是(立法院)10.1946年5月4日黨中央發(fā)布指示,改減租減息為沒收地主土地,這個指示即為(“五四指示”)11.我國古代贖刑最早出現(xiàn)在(夏朝)12.商朝的立法指導思想是(神權法)13.春秋時期叔向反對鄭國鑄刑書于鼎,鑄刑鼎的人是(子產(chǎn))14.戰(zhàn)國初期魏國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法經(jīng))15.秦朝有—種以極端殘忍的死刑與肉刑并用的刑罰,叫做(具五刑)16.漢朝有一種法律形式是比照斷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為(比)17.清朝復審各省死刑案件的司法制度叫做(秋審)18.《欽定憲法大綱》的附錄是(臣民權)19.太平天國早期的革命綱領是(《天朝田畝制度》)20.北京政府主管行政訴訟的司法機關是(平政院)21.西周出現(xiàn)了契約關系,買賣契約稱為(質(zhì)劑)22.漢朝有一種法律形式是針對某類事情的一個方面制定的單行法規(guī),此法律形式為(科)24.在中國歷史上,將典賣制度化的朝代不是(西周)。25.中國封建時代最完備的行政法規(guī)及行政立法總匯的法典不包括(《崇德會典》)。26.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義的憲法性文件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45.我國第一部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勞動人民制定,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綱領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27.夏啟作為夏朝第一個帝王,打破了傳統(tǒng)的撣讓制,確立了(王位世襲制)。28.西周有一種刑罰是把犯罪者曬成肉干,這種刑罰叫做(脯)。30.戰(zhàn)國時期,在秦國進行二次變法改革的人物是(商殃)。31.首次將“親親得相首匿”原則規(guī)定下來的法律是(漢律)。32.晉律的特點是納禮入律,將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作為定罪量刑的原則。33.唐代官吏退休年齡為(七十歲)。34.宋朝將歷史上最殘酷的生命刑正式納入法典,即(凌遲刑)。35.明代刑罰除死刑外,以(充軍)為最重。36.史書上記載:“呂命穆王,訓夏(贖刑)。”40.中華法系的典型代表是(.唐律)。42.清朝主管審判的中央司法機關是(刑部)。多選1、夏朝的監(jiān)獄叫(ABC)A圜土B夏臺C均臺D囹圄E牖里2、奴隸制肉刑包括(ABCD)A墨B劓C刖D宮3、以下屬于商朝死刑的有(ABC)A炮烙B脯C劓殄D墨4、商朝的王位繼承制度先后實行(BCD)A禪讓制B嫡長繼承制C兄終弟及D父死子繼5、西周的九刑是五刑加上(ABCD)A流刑B贖刑C鞭刑D撲刑6、西周時期婚姻的締結實行的原則有(ABCD)A父母之命B媒妁之言C同姓不婚D附遠厚別7、春秋時期楚國制定的法制有(BC)A《被廬之法》B《仆區(qū)法》C《茆門法》D《常法》8、秦朝的立法指導思想有(BCD)A法者,公布之圖籍B法令由一統(tǒng)C事皆決于法D以刑殺為威9、秦朝中央行政機關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ABC)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廷尉10、秦朝的經(jīng)濟立法包括(ABCD)A關于自然資源保護方面的立法B關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管理方面的立法C關于官營手工業(yè)管理方面的立法D關于市場貿(mào)易管理方面的立法11、兩漢時,妾的名稱有(ABCD)A小妻B小婦C外婦D下妻12、蜀國共同制定“蜀科”的有(ABCD)A諸葛亮B劉巴C法正D李嚴13、北朝的法律主要有(ACD)A《麟趾格》B《大統(tǒng)武》C《北齊律》D《北魏律》14、隋朝的主要立法有(ABCD)A《新律》B《開皇律》C《大業(yè)律》D《大業(yè)令》15、唐朝的主要立法有(ABCD)A《唐六典》B《武德律》C《貞觀律》D《永徽律》16、《大中刑律統(tǒng)類》是將(BCD)A律B令C格D式17、唐律在第一篇名例中規(guī)定了若干刑法原則,有(BD)A劃分公罪與私罪B同居相隱C同罪異罰D老小廢疾減免刑罰18、唐代官吏犯贓罪主要有三種情況,分別是(ABC)A受財枉法贓B受財不枉法贓C受所監(jiān)臨贓D群盜19、元律宣布各族人民法律上的不平等,按民族標準把人民劃分為(ABCD)A蒙古族B南人C色目人D漢人20、明律規(guī)定了封建國家的專賣制度,包括(BC)A錢法B鈔法C鹽法D茶法21、以下程序?qū)儆谖髦軙r期婚姻制度上的六禮是(ABCDE)A納采B問名C納吉D親迎E請期22、春秋時期,鄭國和晉國公布成文法,受到(AD)的批評A孔丘B(yǎng)商鞅C魏文侯D叔向E李悝23、戰(zhàn)國時期李悝《法經(jīng)》各篇分別是(ABCDE)A盜法B賊法C囚法D捕法E雜法24、以下是隋朝頒布的法典有(BDE)A刑統(tǒng)B開皇律C泰始律D大業(yè)律E新律25、唐代御史臺在御史大夫和中丞下設(ABC)A臺院B殿院C察院D審刑院E廷尉26、《大清新刑律》所規(guī)定的主刑有(ABCDE)A死刑B無期徒刑C有期徒刑D拘役E罰金27、《南京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guī)定的行政機關是(ABC)A臨時大總統(tǒng)B副總統(tǒng)C行政各部D參議院E檢察院28、《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四條規(guī)定,行使統(tǒng)治權的機構有(ABCD)A參議院B臨時大總統(tǒng)C國務員D法院E檢察院29、抗日戰(zhàn)爭時期根據(jù)地的刑罰分主刑與從刑,其中從刑有(AD)A沒收B拘役C罰金D褫奪公權E有期徒刑30、西周的主要立法有(BCD)A《工律》B《誓命》C《呂刑》D《九刑》E九章律31、西周的買賣契約和債務契約分別叫做(AC)A傅別B朋C質(zhì)劑D鍰E劑32、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則有(ABCD)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B區(qū)分眚、非眚、非終、惟終C慎測淺深質(zhì)量以別之D罪疑從舎E誣告反坐33、秦朝的“以刑殺為威”的意思是(AC)A法網(wǎng)嚴密B全國實行統(tǒng)一的法令C嚴刑重罰D最高立法權屬于皇帝E凡事皆有法式34、宋朝為加強對盜賊的處刑,所立的專門法規(guī)有(AB)A次賊重法B重法地法C折杖法D刺配之法E凌遲35、抗日民主政權土地立法的基本原則是(ABD)A扶助農(nóng)民B減輕封建剝削C消滅封建剝削D獎勵資本主義生產(chǎn)與聯(lián)合資產(chǎn)階級E沒收一切土地歸農(nóng)民所有36、西周的立法思想有(ABC)A明德慎罰B以德配天C親親、尊尊D法令由一統(tǒng)37、商鞅第二次變法的內(nèi)容主要有(ABCD)A進一步強調(diào)分戶居住B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縣制C必須忠君D必須通曉法律38、古代封建官吏犯罪可以利用“雜抵罪”減免罪刑,可以用來抵罪的有(ABC)A奪爵B除名C免官D流放39、元朝先后頒布的法典編纂的法律文獻有(ABCD)A《至元新格》B《風憲宏綱》C《大元通制》D《元典章》40、明清時期的會審有(ABC)A九卿會審B小三法司會審C大三法司會審D預審41、《大清民律草案》的親屬和繼承兩篇由兩個部門共同起草,這兩個部門分別是(CD)A咨議局B資政院C修訂法律館D禮學館42、太平天國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ABCD)A龍鳳合揮B圣庫制度C保升奏貶制度D保舉制度43、《修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的特點有(ABC)A基本上采用總統(tǒng)共和政體B中央國家機關權力分配實行三權分立原則C采取一院制的議會政體體制,參議院是國家立法機關D建立“中統(tǒng)”等特殊審判機關44、《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guī)定的主要內(nèi)容有(ABCD)A國家性質(zhì)是工人和農(nóng)民的民主專政國家B國家政治制度是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C公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D中華民族完全自由獨立,不承認不平等條約1.以下刑罰屬于封建制五刑的有(笞、杖)2.秦朝的立法形式有(律、式、法律答問、廷行事、)3.以下屬于漢朝定罪量刑原則的有(關于刑事責任年齡、親親得相首匿、貴族官僚有罪先請、先自告除其罪)4.在兩晉時期,為晉律作注釋的人有(杜預、張斐)5.唐朝的主要立法包括(《唐六典》、《武德律》、《貞觀律》、《永徽律》)6.宋朝的刑罰有(折杖法、刺配法、凌遲)7.《大清民律草案》的親屬和繼承兩篇的起草者是(修訂法律館、禮學館)9.北京政府普通法院系統(tǒng)包括(大理院、高等審判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