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接課堂09 文言文之詞類活用-【初高中銜接一本通】暑假新高一語文銜接課堂精講十八般(全國通用)_第1頁
銜接課堂09 文言文之詞類活用-【初高中銜接一本通】暑假新高一語文銜接課堂精講十八般(全國通用)_第2頁
銜接課堂09 文言文之詞類活用-【初高中銜接一本通】暑假新高一語文銜接課堂精講十八般(全國通用)_第3頁
銜接課堂09 文言文之詞類活用-【初高中銜接一本通】暑假新高一語文銜接課堂精講十八般(全國通用)_第4頁
銜接課堂09 文言文之詞類活用-【初高中銜接一本通】暑假新高一語文銜接課堂精講十八般(全國通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初高中語文銜接課堂精講

——文言文之詞類活用一、名詞活用1、名詞作動詞2、名詞作狀語3、名詞的使動用法4、名詞的意動用法1、名詞作狀語主語+【名詞】+謂語活用為狀語

名詞在動詞前,而名詞不做主語時,即可判斷名詞活用成了狀語。而這個名詞多翻譯成介詞結(jié)構(gòu)的形式。相如〖廷〗叱之吾得〖兄〗事之其一〖犬〗坐于前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名詞活用為狀語主語謂語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

翅膀像翅膀一樣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

影子像影子余自臨安舟行適臨汝。

(《石鐘山記》)

舟乘船1、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勸學(xué)》)2、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過秦論》)(南:向南,西:向西)(上:向上,下:向下)3、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東、北:在東邊、在北邊4、士大夫終不肯夜泊絕壁之下夜:在夜晚規(guī)律:表示時間、方位的名詞常?;钣脼闋钫Z。練習(xí):1、下列句子中不屬于名詞作狀語的兩項是()。

A.人皆得以隸使之

B.沛公欲王關(guān)中C.能面刺寡人之過者D、俊才星馳E、籍吏民,封府庫答案:1、BE(A、隸:像對待奴隸一樣,C、面:當(dāng)面,D、星:像流星一樣,BE、王:稱王;籍:登記,名作動)注:名詞活用作動詞或狀語的區(qū)別:看名詞后是否+動詞,有動詞就作狀語,沒有就作動詞2.名詞作動詞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jīng)常出現(xiàn)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xiàn)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院?,名詞變成相關(guān)的動詞的意思。思考:名詞什么情況下活用為動詞呢?買五人之頭而函之。函:用匣子裝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敵:攻擊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規(guī)律一:能愿動詞后面的名詞活用為動詞。(水:游泳)(《勸學(xué)》)(刃:用刀殺)(《廉頗藺相如列傳》)⑵左右欲刃相如。⑷今王鼓樂于此規(guī)律二:只有動詞能帶賓語和介賓補語,所以,如果名詞后緊接代詞或處所名詞、介賓短語,即可判斷它是活用成了動詞。

(樹:種植)(《寡人之于國也》)(鼓樂:擊鼓奏樂)(《孟子》)⑶五畝之宅,樹之以桑。⑸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⑹吾師道也……⑺沛公軍霸上規(guī)律三:名詞與名詞連用,前面沒有動詞,那么其中第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帝王:稱帝稱王)(《過秦論》)(師:學(xué)習(xí))(《師說》)(軍:駐扎)(《鴻門宴》)⑻范增數(shù)目項王。⑼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⑽江水又東規(guī)律四:副詞特別是否定副詞后面的名詞活用為動詞。規(guī)律五:所字結(jié)構(gòu),所字后的名詞活用為動詞。(目:使眼色)(《鴻門宴》)(王:稱王)(《齊桓晉文之事》)(東:向東流)(《水經(jīng)注》)1、名詞前有能愿動詞或副詞。2、名詞前沒有動詞,其后帶語。3、名詞與名詞連用。4、副詞后的名詞5、“所”字后邊的名詞用如動詞。總結(jié):1、流血五步,天下縞素??c素:穿孝服2、大楚興,陳勝王

王:稱王3、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4、質(zhì)于秦。質(zhì):做人質(zhì)練習(xí):名詞動詞名詞動詞合乎道義南飛名詞草芽動詞發(fā)芽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

(《鴻門宴》)而后乃今將圖南。(《逍遙游》)二月草已芽(《采草藥》)道義南面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過錯責(zé)備五十者可以衣帛。(《寡人之于國也》)

衣服穿上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

南面南行練習(xí):1、鄒忌朝服衣冠2、驢不勝怒,蹄之3、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記》)4、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桃花源記》)答案:1服:穿上戴好

2蹄:用蹄踢3疾病:患疾病4志:做標(biāo)記,“所”字結(jié)構(gòu):所+動詞=名詞性詞組使動用法基本結(jié)構(gòu)形式:【動+賓】=【使】+賓+動3、名詞的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其特點是必帶賓語。翻譯成“使……”“讓……”①“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使……臣服②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讓……稱王③汗牛充棟汗:使……出汗④齊威王欲將孫臏任命……為將意動用法結(jié)構(gòu)方式:【動+賓】=【以】+賓+【為】+動意動用法(解說)認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某種形態(tài)或特征以…為主語把賓語當(dāng)作某種事物意動用法(例句)吾從而師之吾妻之美我者認為把當(dāng)作把他當(dāng)作老師認為我美名詞形容詞4、名詞的意動用法

1、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2、魚肉百姓。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dāng)作是什么。翻譯成“以××為……”或“認為××是……”或“把××當(dāng)作……”。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師說》)

(羞恥,以……為羞恥)況吾與子漁樵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伴侶,以……為伴侶朋友,以……為朋友)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邊邑,把……當(dāng)作邊邑)友風(fēng)而子雨

以……為友;以……為子女幕天席地以……為幕布;以……為席子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以……為鑒孟嘗君客我

客:把……當(dāng)作門客二、動詞活用1、動詞作名詞2、動詞的使動用法3、動詞的為動用法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櫓”

敗逃的人。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收獲、心得1、動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一般處在句中主語或賓語的位置,有時前邊有“其”或“之”等詞。例:1、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

2、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出:出產(chǎn)的東西。入:收入的東西。至:到達的人。1、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讒、譏:誣陷、嘲諷的話2、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

收藏、經(jīng)營:動詞作名詞,金玉珍珠3、少仲尼之聞

聞:見識如:“項伯殺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①外連橫而斗諸侯斗:使……爭斗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彎腰2、動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好多不及物動詞后面直接出現(xiàn)了賓語,也就是主語并不實行位于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發(fā)出這個動作。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滕王閣序》)退,帶賓語“秦師”,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燭之武退秦師《燭之武退秦師》

“屈”“竄”帶賓語“賈誼”“梁鴻”,動詞用作使動:“使……受屈”,“使……逃匿”1、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鳴:使……發(fā)出聲音2、李牧連卻之卻:使……退卻3、中軍置酒飲歸客飲:使……飲酒4、以夭梅病梅為業(yè)夭、?。菏埂瓘澢埂橹^語和賓語之間有了目的關(guān)系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為賓語怎么樣。3、動詞為動用法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動詞為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泣:為動用法,為……哭泣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死國:為……而死③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復(fù)哀后人也哀:為……哀嘆三、形容詞活用1、形容詞作名詞2、形容詞作動詞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1、形容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擔(dān)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譯時應(yīng)該補出中心詞,且以該形容詞為定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以小易大作賓語作賓語作主語聰明的人愚蠢的人堅硬的鎧甲銳利的兵器小的東西大的東西③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綠、紅:綠葉、紅花。④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近”:平坦、距離近的地方①秦孝公據(jù)殽函之固

②曉看紅濕處

固:堅固的地勢紅:紅花⑥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

⑦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⑧問其深,則好游者……⑨常在于險遠。?亦以明死生之大?!斑h近”:天下的人高:高處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窮:看盡2、形容詞作動詞在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后面帶了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zhì),而是表示相應(yīng)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fā)展?,F(xiàn)代漢語:形容詞不能帶賓語古代漢語:形容詞后帶了賓語時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規(guī)律:形容詞位于謂語位置,且?guī)Я速e語。賓語交好偏愛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壞、破舊

損害衰弱

減少且飲食得無衰乎?!捌浜糜握卟荒芨F也”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窮盡→走到盡頭此誠雕蟲之戲,不足為多也

多:推崇,贊許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2、上多足下,故赦足下。如:“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3、形容詞使動用法在文言文中,形容詞帶上賓語后,使得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①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

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弱:使……削弱高:使……高,抬高愚:使……愚笨既來之,則安之。求木之長者,必先固其根本。富國強兵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安定

使……安定堅固

使……堅固4、形容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dāng)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zhì)或特征??勺g為“以......為......”或“把......當(dāng)作......”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認為……小”的意思。①孔子登東山而小魯

?。赫J為……?、谟韫侄鴨栔?/p>

怪:認為……怪③漁人甚異之

異:認為……奇怪④成以其小,劣之。劣:以……為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

以為……美麗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少:認為……少輕:認為……輕是古非今不遠萬里不恥下問四、數(shù)詞的活用1、數(shù)詞作動詞2、數(shù)詞作形容詞六王畢,四海一

一:統(tǒng)一(動詞)固知一死生為虛誕“一”用作動詞:看作一樣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貳:背離(動詞)1、數(shù)詞用作動詞在文言文中,數(shù)詞往往用來擔(dān)當(dāng)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二三其德2、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一:專一(形容詞)二三:不專一,不忠誠(形容詞)練習(xí)練習(xí)

一、找出下列句中有詞類活用的詞,并在句后括號內(nèi)用序號注明活用類別。

A.名詞作動詞B.意動用法C.形容詞用作名詞。

1.吾師道也()

2.吾從而師之()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5.而恥學(xué)于師()

6.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師圣愚師恥羞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動詞的名詞。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

3.沛公欲王關(guān)中()4.晉軍函陵,秦軍氾南()函族王軍

三、下列加線詞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的一項是()。

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4.沛公軍霸上

5.火尚足以明也6.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7.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8.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A.1、2、4、6、8B.1、3、4、6、10C.2、4、5、6、8D.5、6、8、9、10----------B

四、下面句中加點的詞,屬于動詞使動用法的是(),形容詞使動用法的是()

1.常以身翼蔽沛公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既來之,則安之

4.外連衡而斗諸侯

5.漁人甚異之

6.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7.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34723五、下列句子不屬于名詞作狀語的一項是()。

A.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D.卒廷見相如

c六、下列加點詞,與“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D.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B

七、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用法不同于其他幾句的一項是:

1.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D.世之奇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

2.A.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B.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C.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D.吾師道也()AC

八、以下句子中不含意動的一項是()。

A.漁人甚異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D.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D九、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

1.日削月割,以趨于亡()()2.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3.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4.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十、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后秦去趙者再(兩次),李牧連卻之B.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分開)矣

C.至于顛覆,理固宜然(這樣)

D.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招致)禍焉B十一、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比較,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2.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3.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4.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5.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6.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A.246古今義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B.4、6古今義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C.1、4、6古今義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D.3、4、5古今義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B

十二、下列句中加點詞全屬于使動用法的一項是()

1.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2.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3.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4.木直中繩,輮以為輪5.于其身也,則恥師焉6.駝業(yè)種樹7.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8.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9.君將哀而生之乎10.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A.1、3、5、6、8、10

B.1、2、4、7、9、10

C.2、3、4、7、8、10

D.2、4、5、7、9、10B

十三、從詞類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與其它不同的一句是()

A.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B.與其身也,則恥師焉

C.襟三江而帶五湖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A

十四、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1)彼童子之師

(2)不恥相師

B、(1)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2)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C、(1)于其身也,則恥師焉(2)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D、(1)圣益圣,愚益愚(2)圣人之所以為圣

C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阿房宮賦》祭祀必祝之《觸龍說趙太后》

越國以鄙遠(《燭之武退秦師》)祝,祈禱.動詞的為動用法:為……祈禱哀:為……而哀遙遠

遠地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有利

有利的時機解釋下列紅色字的意義李牧連卻之《六國論》卻:使……退卻;擊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伶官傳序》“興”“亡”,動詞使動用法,使……興盛;使……滅亡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鳴:使……鳴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蘭亭集序》)

德才兼?zhèn)?/p>

德才兼?zhèn)渲四贻p的

年齡小的人年長的

年長的人攜幼入室,有酒盈樽。(《歸去來兮辭》)幼小

幼兒登高而招。(《勸學(xué)》)

與“低”相對

高處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君子死知已,提劍出燕京(名做狀)(為動)恥學(xué)于師。(羞恥,意動,以……為羞恥)

孔子師郯子、萇弘……

(老師,意動,以……為老師)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好

好的意見積善成德。(《勸學(xué)》)

→善事雁陣驚寒。(《滕王閣序》)

涼、冷

寒氣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阿房宮賦》)(凄冷/

使……寒冷)以夭梅病梅為業(yè)。(《病梅館記》)(

使……成為病態(tài))

小學(xué)而大遺。(《師說》)細小

小的方面

與“小”相對

大的方面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游褒禪山記》)

艱險偏遠→

艱險偏遠的地方信者效其忠。(《諫太宗十思疏》)

盡心竭力

忠心、忠誠君將哀而生之乎(使……活)足以榮汝身(使……榮耀)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傳序》)

聰明勇敢→

有才智勇氣的人多可喜,亦多可悲。(

《項脊軒志》)

與“少”相對

許多事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五人墓碑記》)

表率賓主盡東南之美。(《滕王閣序》)

美好

美好的人才;俊杰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記》)

與“小”相對

重大意義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五人墓碑記》)

重要

重要意義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筆直

筆直的枝條繁密

繁密的枝條端正

端正的枝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私人的

偏愛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遙游》)不合理

非難、責(zé)怪善萬物之得時。(《歸去來兮辭》)好的

喜歡,認為……好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盡,完

走到盡頭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禪山記》)明亮→

照明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記》)明白

說明、表明樂盤游,則三驅(qū)以為度.(《諫太宗十思疏》)

快樂

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