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文化研究開題報告(含提綱)》_第1頁
《烹飪文化研究開題報告(含提綱)》_第2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的背景、目的和意義:衣食住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以“烹飪”最為基礎,并且在歷史積累中,形成了巨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烹飪文化。烹飪文化是人類發(fā)展、社會文化進步的代表,是最貼近人民日常生活的文化表現形式。烹飪文化會因為人民所在區(qū)域的氣候因素、獲取生存資料方式不同等存在顯著差異,從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烹飪文化。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關系,具有兩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歷史。中國作為東亞文化的中心,對日本文化形成具有較大影響,中日兩國在文化上的交流較為豐富,使得兩國在文化上存在許多相同點,同時受到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影響,使得兩國文化存在明顯差異。因此,為了更好的展示中日文化交流形態(tài),可以通過研究中日烹飪文化差異來進行探索。兩千多年來,中日兩國一直是一衣帶水的鄰國關系,具有源遠流長的友好交往歷史。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通過文化交流、自然環(huán)境關系等,使得中日兩國存在許多相似之處,同時又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各具特色。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是最關注的問題,經過歲月沉淀,積累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了烹飪文化。烹飪文化是人類進步與發(fā)展的基礎。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也是東亞文化的中心,對于周邊國家的文化形成具有重大影響。日本曾經吸收了大量的中國古代先進文化,烹飪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中國的烹飪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日本,使得中日兩國在烹飪文化上存在一系列的相同之處,但由于兩國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在經濟發(fā)展體制、風俗文化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日本在吸收中國烹飪文化精髓的同時,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體系,使得兩國烹飪文化存在較大差異?;诖?,本研究對中日烹飪文化進行研究,重點探究中日兩國烹飪的差異,從而提出中日烹飪文化差異的啟示,以此來實現中日烹飪文化的進一步交流,促進兩國烹飪文化的良性發(fā)展。課題的基本內容:本研究對中日烹飪文化進行研究,結合中日國情,總結中日烹飪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從自然條件、經濟條件、政治條件、文化條件等方面展開,從而對中日烹飪文化差異進行論述,包括烹飪觀念、烹飪禮儀、烹飪思想、烹飪習慣四個方面,從而提出中日烹飪文化差異的啟示,包括烹飪文化受到地理環(huán)境影響;取長補短,改善烹飪結構;烹飪文化形成是傳統(tǒng)與現代的結合,以更加生動的方式來展示中日烹飪文化,從而促進中國烹飪文化的良性發(fā)展。1引言2烹飪文化概述2.1烹飪文化的概念2.2烹飪文化的特征2.3烹飪文化的功能3中日基本國情3.1中國國情3.2日本國情4中日烹飪文化對比分析4.1中國烹飪文化4.2日本烹飪文化4.3中日烹飪文化差異分析5中日烹飪文化差異的啟示5.1烹飪文化受到地理環(huán)境影響5.2取長補短,改善烹飪結構5.3烹飪文化形成是傳統(tǒng)與現代的結合結論參考文獻致謝課題的思路和方法:從研究的實際出發(fā),本研究將選用文獻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1、文獻研究法查閱文獻,對本文所要研究的中日烹飪教育的比較進行定義與分類,對先前中日烹飪教育的比較相關的文獻進行梳理,獲取相關教育學的概念,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2、案例分析法采用案例分析法,結合不同階段的行動研究,對實際的應用階段進行分析與總結,確定中日烹飪教育內容以及方式方法,反思其在行動研究過程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提供修整意見。步驟及進度安排:第一階段(2022年1月-2022年2月):選題,在教師指導下,收集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確定題目,完成開題報告,參加開題報告答辯。

第二階段(2022年2月-2022年5月):完成論文初稿的撰寫。

第三階段(2022年5月-2022年6月)完成論文二稿。

第四階段(2022年6月-2022年7月)指導教師檢查,與教師溝通交流,不足之處認真聽取修改意見;完成論文三稿。

第五階段(2022年7月-2022年8月)進一步核實畢業(yè)論文相關材料的寫作技術規(guī)范要求,形成定稿。主要參考文獻:[1]張旦華、胡淑霞、張文池.日本料理中蘊含的文化密碼[J].僑園,2020,No.231(06):74-74.[2]徐駿.日本料理的靈魂起源[J].烹飪知識,2020(7):1.[3]Samantha.日本料理自有講究[J].美食,2020(8).[4]許黛如,文竹.大蒜料理風靡日本[J].家庭醫(yī)藥:快樂養(yǎng)生,2021(11):1.[5]邢運芳.日本食育探究及對我國青少年食育的啟示[J].求學,2020(7):2.[6]陳啟兵.中國烹飪工業(yè)化的實質及意義淺思[J].食品安全導刊,2021(15):3.[7]趙趙,楊祥,韓業(yè)青,等.淺析唐代烹飪在中國烹飪發(fā)展史上的關鍵作用[J].現代食品,2021.[8]王寧.中國古代烹飪烹飪文化論[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0(6):9.[9]姜習.中國烹飪主要特征重在"味"[J].餐飲世界,2020(8):2.[10]布克布克.中國烹飪極簡史[J].奇妙博物館,2020(1):4.[11]EndoT.CurrentIssuesinResearchontheDiffusionoftheJapaneseCuisine日本料理の普及に関する諸研究[J].JapanMarketingJournal,2020,39(3):80-88.[12]石毛,直道.熊倉功夫『日本料理文化史:懐石を中心に』[J].民博通信,2003,102:24-24.[13]陶,智子.加賀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