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常見病例綜合管理要點課件_第1頁
兒童常見病例綜合管理要點課件_第2頁
兒童常見病例綜合管理要點課件_第3頁
兒童常見病例綜合管理要點課件_第4頁
兒童常見病例綜合管理要點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常見病例管理要點咳嗽、發(fā)熱、營養(yǎng)不良發(fā)熱由于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jié)性體溫升高(超過0.5℃),又稱為發(fā)熱。每個人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而且受許多因素(時間、季節(jié)、環(huán)境、月經等)的影響。因此判定是否發(fā)熱,最好是和自己平時同樣條件下的體溫相比較。如不知自己原來的體溫,則腋窩體溫(檢測10分鐘)超過37.2℃可定為發(fā)熱。發(fā)熱原因發(fā)熱是由于發(fā)熱激活物作用于機體,進而導致內生致熱原(EP)的產生并入腦作用于體溫調節(jié)中樞,更進而導致發(fā)熱中樞介質的釋放繼而引起調定點的改變,最終引起發(fā)熱。致熱源:外源性內源性非致熱源外源性致熱源外源性致熱源多為大分子物質,特別是細菌內毒素分子量非常大,不能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jié)中樞,而是通過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單核一吞噬細胞系統(tǒng),使其產生并釋放內源性致熱源引起發(fā)熱。內源性內源性致熱源(endogenouspyrogen):又稱白細胞致熱源(1eukocyticpyrogrn),如白介素(IL一1)、腫瘤壞死因子(TNF)和干擾素等。通過血一腦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體溫調定點(setpoint),使調定點(溫閾)上升,體溫調節(jié)中樞必須對體溫加以重新調節(jié)發(fā)出沖動,并通過垂體內分泌因素使代謝增加或通過運動神經使骨骼肌陣縮(臨床表現(xiàn)為寒戰(zhàn)),使產熱增多;另一方面可通過交感神經使皮膚血管及豎毛肌收縮,停止排汗,散熱減少。這一綜合調節(jié)作用使產熱大于散熱,體溫升高引起發(fā)熱。非致熱源體溫調節(jié)中樞直接受損:如顱腦外傷、出血、炎癥等。引起產熱過多的疾病:如癲癇持續(xù)狀態(tài)、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引起散熱減少的疾?。喝鐝V泛性皮膚病、心力衰竭等。腋窩溫度低熱型(37.5℃~38℃)中熱型(38.1℃~39℃)高熱型(39.1℃~40℃)超高熱型(>41℃)。人體最高的耐受溫度為40.6~41.4℃,直腸溫度持續(xù)升高超過41℃,可引起永久性的腦損傷;高熱持續(xù)在42℃以上2~4H常導致休克以嚴重并發(fā)癥。體溫高達43℃則很少存活。感染性發(fā)熱感染性發(fā)熱多具有以下特點:1起病急伴有或無寒戰(zhàn)的發(fā)熱。2全身及定位癥狀和體征。3血象:白細胞計數高于12x10^9/L,或低于5X10^9/L。4C反應蛋白測定(CRP):陽性提示有細菌性感染及風濕熱,陰性多為病毒感染。5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增高:正常值為0~37,增高愈高愈有利于細菌性感染的診斷,當除外妊娠癌腫、惡性淋巴瘤者更有意義。應用激素后可使之升高或呈假陽性檢驗結果判定:(1)白細胞(WBC)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白分比明顯增高,提示各種原因引起的化膿性感染。(2)白細胞總數增高或偏低,提示為某些病毒感染或傷寒病。(3)白細胞分類(DC)檢查中發(fā)現(xiàn)幼稚細胞,提示可能為白血病。(4)紅細胞(RBC)、血紅蛋白(Hb)、血小板(PT)均降低,提示可能為某些嚴重感染或惡性腫瘤。(5)尿常規(guī)鏡檢紅細胞(RBC)、白細胞(WBC)較多,尿蛋白增加,提示為泌尿系感染或腎炎、腎結核及腫瘤。(6)血沉增快,提示為急性感染、結核病、腫瘤或結締組織病。(7)血培養(yǎng)及腦脊液培養(yǎng)如培養(yǎng)出致病菌,將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家庭治療不急降溫冷敷熱敷:假使體溫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熱敷來退燒。用熱的濕毛巾反復擦拭病人額頭、四肢,使身體散熱,直到退燒為止。但是,如果體溫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熱敷退燒,應以冷敷處理,以免體溫繼續(xù)升高。擦拭身體泡澡:嬰兒應以溫水泡澡,或是以濕毛巾包住嬰兒,每15分鐘換一次。補充液體:大量的白開水及果菜汁。適當用藥:布洛芬、退熱貼注意穿衣兒童發(fā)熱處理方法衣服不要穿得過多,被子也不要蓋得過厚;吃一些富有營養(yǎng)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用熱毛巾擦去胸、背、腋下及面額部的汗,并及時更換內衣;盡量多喂水,如果汁、糖水、白開水或清涼飲料等;注意口腔衛(wèi)生,飯前用溫水漱口,幫助增加食欲;一般是應先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體溫不降,經1~2h后,再使用藥物退熱。病因1.喂養(yǎng)不當

長期攝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輔食。2.飲食習慣不良

不定時、偏食、反芻習慣或神經嘔吐等。3.疾病因素遷延性嬰兒腹瀉、慢性腸炎、痢疾、各種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綜合征、腸寄生蟲病、麻疹、反復呼吸道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或賁門松弛等)和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均可致喂養(yǎng)困難,某些遺傳性代謝障礙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臨床表現(xiàn)消瘦型:由于熱能嚴重不足引起,小兒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膚推動彈性,頭發(fā)干燥易脫落、體弱乏力、萎靡不振。水腫型:由蛋白質嚴重缺乏引起,周身水腫,眼瞼和身體低垂部位水腫,皮膚干燥萎縮,角化脫屑,或有色素沉著,頭發(fā)脆弱易斷和脫落,指甲脆弱有橫溝,無食欲,肝大、常有腹瀉和水樣便?;旌闲停航橛趦烧咧g。并都可伴有其他營養(yǎng)素缺乏的表現(xiàn)。診斷標準:(1)病史有較長期的膳食攝入不足,喂養(yǎng)不當,消化系統(tǒng)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低出生體重史。(2)分型表現(xiàn)能量營養(yǎng)不良者以消瘦為特征,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者以水腫為特征,既有體重明顯下降又有水腫者為混合型。(3)臨床分為三度:Ⅰ度體重減低15%~25%,腹部皮褶厚度為0.8cm~0.4cm;Ⅱ度體重減低25%~40%,腹部皮褶厚度<0.4cm;Ⅲ度體重減低>40%,腹部皮褶消失。(4)合并癥常合并貧血、維生素A、B族和C缺乏及鋅缺乏;重者生長發(fā)育停滯,全身各臟器和免疫功能紊亂。飲食療法(1)強調母乳喂養(yǎng)因為母乳中營養(yǎng)比較全面,但要注意讓乳母攝取充足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還可從嬰兒出生后1~2周開始,每日給服維生素D500~1000國際單位,連續(xù)服用至2~3歲。(2)及時給嬰幼兒添加富含維生素D和鈣的輔助食品如蛋黃、肝泥、魚肝油制劑、蝦皮、菜末、果汁、米湯等。1歲以上的幼兒,應全面提高飲食質量,每天固定攝食牛奶、雞蛋、豆腐、綠葉蔬菜、食糖以及主食。(3)易消化食物宜多吃米粥、牛奶、雞肉、鴨肉、雞肝、山楂、鰻魚、鵪鶉、銀魚之類食物。飲食要軟、爛、細,以利消化吸收。(4)忌食①為了預防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幼兒要少吃豆類、花生、玉米等堅硬難以消化的食物。②忌食煎、炸、熏、烤和肥膩、過甜的食物。③還要少用芝麻、芝麻油、蔥、姜和各種香氣濃郁的調味料??人钥人允侨梭w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通過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進入氣道的異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劇烈咳嗽可導致呼吸道出血,如長期,頻繁,劇烈咳嗽影響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啞和呼吸肌痛,則屬病理現(xiàn)象??人栽?.吸入物塵螨、花粉、真菌、動物毛屑等,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2.感染咳嗽的形成和發(fā)作與反復呼吸道感染有關。3.食物嬰幼兒容易對食物過敏,魚類、蝦蟹、蛋類、牛奶等。4.氣候改變在寒冷季節(jié)或秋冬氣候轉變時較多發(fā)病。過敏性咳嗽是機體對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種持續(xù)性炎性反應,患兒常出現(xiàn)持續(xù)性或反復發(fā)作的劇烈咳嗽??砂l(fā)生于任何年齡的小兒,咳嗽反復或持續(xù)發(fā)作一個月以上。發(fā)病并不限于冬春二季,以夜間和早晨發(fā)作較多見,運動或哭鬧時咳嗽加重。大部分孩子的咳嗽為刺激性咳嗽,有痰液。止咳祛痰藥的選擇小兒一般不適合使用中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