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_第1頁
第二章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_第2頁
第二章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_第3頁
第二章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_第4頁
第二章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吸收機體對化學毒物的處置分布

代謝排泄

第一節(jié)生物轉運

生物膜的結構:

連續(xù)排列的脂質雙分子層。主要由脂質、蛋白質和少量的糖組成。生物膜的功能:

隔離、物質交換屏障、生化反應和生命現(xiàn)象的場所。一、化學毒物的被動轉運1、簡單擴散:高濃度低濃度條件:a.膜兩側存在濃度梯度b.化學毒物必須有脂溶性c.化學毒物必須是非電離狀態(tài)

擴散速率:遵從Fick定律R=K·A(c1-c2)/d(其中最主要是濃度梯度)

脂溶性表示方法:脂/水分配系數(shù)系數(shù)越大,經膜擴散速率越快

解離狀態(tài):解離型極性大,脂溶性小,難以擴散;非解離型極性小,脂溶性大,容易跨膜擴散

2、濾過和水溶性擴散:

a.毛細血管和腎小球膜有較大的孔,相對分子質量小于白蛋白時均可通過,b.而細胞膜的孔徑小,只能通過分子質量小于100、不帶電荷的極性分子

c.濾過:毒物在血漿和細胞外液之間達到平衡;毒物在細胞內外之間不能達到平衡。3、易化擴散(載體擴散):膜上蛋白質載體特異地與某種化學毒物結合后,其分子內部發(fā)生構型變化而形成適合該物質透過的通道而進入細胞。只能順濃度梯度二、主動轉運特點:1、需要有載體參加2、化學毒物可逆濃度梯度3、需要消耗能量4、載體對化學毒物有特異選擇性5、轉運有一定極限三、膜動轉移:1、吞噬作用(入胞)2、胞吐(出胞)吞噬作用胞飲作用出胞作用

第二節(jié)吸收

概念:

外源性化學物從接觸部位生物膜血液一、經胃腸道吸收:主要在小腸

1、吸收途徑:

被動擴散、膜孔過濾、載體中介、吞噬或胞飲

被動擴散條件:①外源性化合物的脂溶性、②pKa③胃腸道內的pH。

有機酸:在胃內呈非解離狀態(tài),脂溶性大,易在胃內吸收

有機堿:在胃內呈解離狀態(tài),脂溶性小,不易吸收,在腸內易吸收。二、經呼吸道吸收:呼吸道各部位對化學物吸收不同,以肺泡吸收為主

1、影響吸收部位的因素:a.水溶性:易溶于水(二氧化硫、氯氣)----呼吸道水溶性差(二氧化氮、光氣)----肺泡b.血氣分配系數(shù):呼吸膜兩側的分壓達到平衡時,在血液內的濃度與在肺泡空氣濃度之比。系數(shù)越大,該氣體越易被吸收入血。c.氣溶膠顆粒大?。褐睆健?μm,在鼻煙部沉積;2-5μm,在氣管、支氣管沉積;≤1μm,肺泡三、經皮膚吸收:限速屏障為角質層第一階段:經擴散通過角質層第二階段:經擴散通過表皮深層影響因素:a.脂水分配系數(shù)高----易經皮膚吸收b.相對分子質量>300的物質不易通過無損皮膚c.人不同部位吸收不同:陰囊>腹部>額部>手掌>足底d.不同種動物吸收不同:豚鼠、豬、猴皮膚與人的通透性相似。四、其他吸收途徑:毒理學學中,常用以下途徑染毒1、腹腔2、皮下3、肌肉4、靜脈注射

第三節(jié)分布

概念:外源性化學物通過吸收進入血液和體液后,隨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個組織的過程

影響因素:

1、初始分布:組織器官的血液灌注量2、再分布:組織器官對化學物的親和力---(關鍵因素)

一、毒物在體內的貯存1、與血漿蛋白結合:白蛋白最高2、肝、腎作為貯存庫3、脂肪作為貯存庫4、骨骼作為貯存庫二、機體的屏障作用:1、血--腦屏障:

2、胎盤屏障:

3、其他屏障:血--腦屏障

第四節(jié)排泄一、經腎臟排泄1、腎小球濾過:相對分子量小于60000的化學物可叢腎小球濾過

2、腎小管重吸收:隨尿液中水重吸收而毒物濃度增高,通過簡單擴散可回到血液。

3、腎小管分泌:毒物經主動轉運系統(tǒng)逆濃度梯度分泌致腎小管二、經肝與膽管排泄:三、經肺和其他途徑排泄

第二章復習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