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37頁共37頁老師學習論語心得老師學習論語心得。在讀罷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懷瑾先生對于《論語》獨到的見解,在學習上,南懷瑾先生對人們關(guān)于《論語》以往的見解進展了闡述,并從另一角度來分析^p,不再是是以往的闡述,墨守成規(guī)。就例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就匠心獨運,很直接的披露了學習其實是“不亦苦乎”,孔子的這句話實際上重點在于“時習”,講求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違心的高呼“學習萬歲”。對于我們所學的,南懷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謂的“圣賢書”,而是講求書的實際效益,身處在當下,只有那些搞學術(shù)研究的學者才會奮力于古典的著作,我們平常人所求的只是可以生活的一種技藝,一項本領(lǐng)。因此學習不在于書籍,而在于生活。教育應(yīng)該是傳授真本領(lǐng),而不是傳授應(yīng)試技巧,南懷瑾先生對于這點也有很深化的見解。他在闡述老師和學生的關(guān)系時,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實的問題,當一個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時,如寫論文,便畢恭畢敬,夸大一點可謂是點頭哈腰,結(jié)果畢業(yè)時,連影子也找不到,當然,這也可以看出如今大學教育的一個失敗,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再是中學時的親密,彼此互無交流,你可曾試想大學畢業(yè)后你能記住幾個老師,乃至又有幾個老師能知道你。孔子教育門人是根據(jù)那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nèi)缃竦慕逃矐?yīng)該符合當前的國情。讀《論語》,學習的是有用的方法,從中找出合適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融會貫穿方能學有所成。《論語別裁》就是希望我們能走出圣賢經(jīng)典的誤區(qū),看到當下,把握將來。老師論語學習心得在讀罷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懷瑾先生對于《論語》獨到的見解,在學習上,南懷瑾先生對人們關(guān)于《論語》以往的見解進展了闡述,并從另一角度來分析^p,不再是是以往的闡述,墨守成規(guī)。就例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就匠心獨運,很直接的披露了學習其實是“不亦苦乎”,孔子的這句話實際上重點在于“時習”,講求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違心的高呼“學習萬歲”。對于我們所學的,南懷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謂的“圣賢書”,而是講求書的實際效益,身處在當下,只有那些搞學術(shù)研究的學者才會奮力于古典的著作,我們平常人所求的只是可以生活的一種技藝,一項本領(lǐng)。因此學習不在于書籍,而在于生活。教育應(yīng)該是傳授真本領(lǐng),而不是傳授應(yīng)試技巧,南懷瑾先生對于這點也有很深化的見解。他在闡述老師和學生的關(guān)系時,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實的問題,當一個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時,如寫論文,便畢恭畢敬,夸大一點可謂是點頭哈腰,結(jié)果畢業(yè)時,連影子也找不到,當然,這也可以看出如今大學教育的一個失敗,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再是中學時的親密,彼此互無交流,你可曾試想大學畢業(yè)后你能記住幾個老師,乃至又有幾個老師能知道你??鬃咏逃T人是根據(jù)那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nèi)缃竦慕逃矐?yīng)該符合當前的國情。讀《論語》,學習的是有用的方法,從中找出合適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融會貫穿方能學有所成?!墩撜Z別裁》就是希望我們能走出圣賢經(jīng)典的誤區(qū),看到當下,把握將來。學《論語》心得體會讀于丹《論語心得》之心得于丹《論語》心得學習《論語》心得學習《論語》心得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國慶期間,有幸效古子路公西華侍坐之風,在王、李二位先生座下聽課數(shù)日,深有感悟,言之如下:【讀經(jīng)之樂】可以說,這是本次學習最大的收獲,不但使我深得其樂,也發(fā)我以深思,把以前的很多工作思路重新做了調(diào)整。如王先生所言,學習論語,固然要弄懂字句意思、內(nèi)涵,但假如一味追求到底什么才是最正確的意思,那就難免陷入尋章摘句之腐儒的誤區(qū)了。我之前對此也有所心得。從古到今,對論語的注解何止一家,遠有何晏王肅之注,中有朱子程子之解,近有楊馮等大家之論,莫衷一是,也永遠不可能衷一是,因此我之前的見解是:第一,一定要取諸家之一,否那么偏之太遠,不可取;第二,諸家之中取一個對個人實際最有用的,吾于武成,于二三策而已矣,理論的最終意義是指導理論,對理論有意義,方為學習的本質(zhì)。此心得對于生活工作學習頗為有用,所以也一直這么去做的。而這幾天經(jīng)王先生熏陶之后,忽覺自已這種方法,其實格局也小了。任何思想的最大意義,不僅僅在于用,更重要在于道;不在于方法,而在于方法論。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e豆之事,那么有司存。正顏,正色,正氣,正心,讀經(jīng),善養(yǎng)浩然之氣,這才是更大的格局,臨之以莊那么敬,孝慈那么忠,不教而教,這才是更大的意義。就個人的實際工作而言,我以前一直注重研究學生的世界,以便從他們的世界去引導,所以我會花費與學習國學同樣的時間,去理解他們喜歡的音樂、游戲、書籍、愛好等等,繪事后素,先有了彼此的共鳴,一切的思想工作才有意義,否那么就是大道理的嘮叨,完會無法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觸及他們的靈魂,從而無法到達有效的教育效果。而如今,我那么要更加創(chuàng)造性的去做這項工作,讓共鳴不單單成為一個手段,更可以成為一個結(jié)果,到達不教而教,循循善誘欲罷不能的境界。當然,詳細方案,尚須繼續(xù)消化理論,并與理論結(jié)合,教育無小事,不可倉促而就。一定在不斷的案例積累中如履薄冰,探索前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守乎論語】我讀書頗雜,這點于30歲之前尚可,但我今年34,再只開卷有益,總感覺有失之雜亂之嫌,所以也很想在方向上對某本書專攻一些,多提升一些。然而詳細選哪一本書來專攻,一直猶豫不決。既貪史記之宏大,又戀通鑒之廣博;既羨老子之清心,又慕兵法之多能;還有莊子之華、離騷之美、詩經(jīng)之雅、周易之練,再加上些好讀左傳、諷詠皆上口的古風,所以總覺的什么都好,總也定不下來。所幸有了這次集體的學習和交流,讓我充分體會到了論語的樂趣,所謂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人生有時就是這樣,刻意追求未必是最好,驀然回首間的剎那才是永久,一次學習班,就讓我鎖定了要精讀論語的決心。加之這個對于我工作的意義也非常大。論語的主體本就是孔子教誨學問的語錄,在對話之間,我常能感覺的孔子當時教學的方法,也常能聯(lián)絡(luò)到當下對自己學生的教育??鬃硬坏詡鳎疑斫?,往往是一動一靜,皆是學問,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很多時侯,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更大。不管是教育還是修身,在我看來,永遠都是一個學習力的問題,必須學無止境。而這種學習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學國學經(jīng)典是學,學現(xiàn)實生活一樣是學??绰娪埃殡S鋼鐵俠的科學進化的其實一直是格物致知自誠自明;看王者榮耀游戲,一次次英雄技能的使用,其實就是君子當仁不讓的具像化;刷抖音,其實就是學而時習之的一種客觀表現(xiàn),時習之樂盡顯于此;網(wǎng)絡(luò)歌曲的火爆,其實就是從先秦散文到唐詩宋詞再到明清小說的延續(xù),群眾文學娛樂,永遠在朝著下里巴人的方向前進,只不過其中往往需要陽春白雪的潤色而已。國學的意義,絕不是脫離實際的世外桃,而是對現(xiàn)實的強大指導意義。它最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僅僅是文字片段。優(yōu)秀范文:老師論語學習心得在讀罷南懷瑾的《別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懷瑾先生對于《論語》獨到的見解,在上,南懷瑾先生對人們關(guān)于《論語》以往的見解進展了闡述,并從另一角度來分析^p,不再是是以往的闡述,墨守成規(guī)。就例如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就匠心獨運,很直接的披露了學習其實是“不亦苦乎”,孔子的這句話實際上重點在于“時習”,講求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違心的高呼“學習萬歲”。對于所學的,南懷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謂的“圣賢書”,而是講求書的實際效益,身處在當下,只有那些搞學術(shù)研究的學者才會奮力于古典的著作,我們平常人所求的只是可以生活的一種技藝,一項本領(lǐng)。因此學習不在于書籍,而在于生活。教育應(yīng)該是傳授真本領(lǐng),而不是傳授應(yīng)試技巧,南懷瑾先生對于這點也有很深化的見解。他在闡述和學生的關(guān)系時,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實的問題,當一個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時,如寫論文,便畢恭畢敬,夸大一點可謂是點頭哈腰,結(jié)果畢業(yè)時,連影子也找不到,當然,這也可以看出如今大學教育的一個失敗,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再是中學時的親密,彼此互無交流,你可曾試想大學畢業(yè)后你能記住幾個老師,乃至又有幾個老師能知道你。孔子教育門人是根據(jù)那個時代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nèi)缃竦慕逃矐?yīng)該符合當前的國情。讀《論語》,學習的是有用的方法,從中找出合適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這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融會貫穿方能學有所成?!墩撜Z別裁》就是希望我們能走出圣賢經(jīng)典的誤區(qū),看到當下,把握將來。學《論語》心得體會讀于丹《論語心得》之心得于丹《論語》心得論語學習心得學習《論語》心得體會范文篇一對于《論語》,我們并不生疏,可是真真正正坐下來閱讀它還真的是第一次,可能我們對于《論語》中有很多經(jīng)典名句很熟悉,但是你從深處挖掘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些最簡單的句子里面蘊藏著最深化的道理?!墩撜Z》是一本記錄圣人孔子言行的書。在讀了之后,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的理想和抱負,而且書里面也記載了很多他教人的道理,并且他也非常嚴謹?shù)臉藴首约?,以自己實際行動來做出表率。我想:他之所以被后人稱為圣人,就是因為他把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成了我們?nèi)缃褡钫滟F的精神財富。孔子的言論很多,而我在這里只是把讀到的一些我自己很有感觸的話想要拿出來分享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比方說:饑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yīng)該奉行的原那么。這句話其實說著很簡單,但是在我們做起來總有一些困難,可能我們?nèi)缃駨娂咏o別人的不是有形的物體,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在無形中把一些情緒強加給別人,就像我們經(jīng)常說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想這個是不可取的,所以這句話仍然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態(tài)度。欲速那么不達?!墩撜Z子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想要快反而達不到目的??鬃拥牡茏佑幸恍┳龉俚?,孔子教育他們干出政績不要急于求成。任何事物開展有它的規(guī)律性,在學習上我們要循序漸進,打好根底,在工作上我們同樣要這樣,很多人都想著我們做到怎么怎么樣的業(yè)績,可是光想著怎么樣可以快點的完成目的,做出成績,卻忘記了很多事情根底很重要,過程也很重要,只想著快點到終點,而忽略了旅途中的風景,我想這并不是成功。很多時候,我們要放平心態(tài),規(guī)劃好,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實現(xiàn),這樣才會看到更美更長久的風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墩撜Z子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消逝的光陰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如今我們很多人都喜歡享受生活,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吃喝玩樂上面,等到年齡大了,才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并沒有實現(xiàn),心里就有很多懊悔,可是時間卻在也回不去了??粗鬃诱f的這句話,在當時的社會,孔子都有如此感觸,說明無論世界怎么樣開展變化,真理的東西還是永久不變的,而我們也要時刻謹記這句話,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來懊悔。我讀了《論語》后,知道里面很多道理放在我們現(xiàn)今社會還是經(jīng)典,而且也是我們要做到的,就像于丹老師說得:《論語》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那么語錄都很簡短,它就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學習《論語》心得體會范文篇二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并在適當?shù)臅r候印證練習,不也覺得快樂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感到快樂嗎?別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短短的幾句話,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處世的道理。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鬃右簧鸁釔蹖W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鉆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墩撜Z》中對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內(nèi)容對我啟發(fā)很大。在教育對象的選擇上,他主張有教無類,不分貴賤、賢愚,時機均等。用今天的話來說,孔子非常尊重學生。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張因材施教,重視誘導式的啟發(fā)教育,觸類旁通,強調(diào)在實行啟發(fā)誘導的根底上必須注意循序漸進。本學期我所教的課文中,講的就是孔子與學生的故事,再次重讀孔子的《論語》,讓我再次承受了教育。在教育的培養(yǎng)目的上,孔子認為進展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義禮凈化人們的靈魂,協(xié)調(diào)人們的社會行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具有仁義之心的仕、君子,以為當時的社會效勞,這就是他著名的學而優(yōu)那么仕的思想。讀孔子的《論語》,讓我想到了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實際,發(fā)現(xiàn)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繼續(xù)沿用,仍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鬃诱J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子曰:學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學那么殆。講了,提出了學是思的根底,思又能使學不斷深化和擴大,說明了學和思的辨證關(guān)系,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學思結(jié)合。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寫作參考循序漸進、舉一反三等這些教學原那么、方法在《論語》中都能尋找到痕跡,除了教學,孔子關(guān)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獨樹見解。他強調(diào)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幸運而防止了災(zāi)禍。他還強調(diào)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diào)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鬃诱f: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那么以學文。又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根底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做人還要重視修養(yǎng)的全面開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譽了?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習了呢?強調(diào)從自身出發(fā)修養(yǎng)品德的重要性。在此根底上,孔子強調(diào)做人還要重視全面開展。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鬃诱J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重點在于學以致用??鬃诱f: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意思是說,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jié)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啊。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yīng)用,在于理論。以上是我學習《論語》后的一點感受,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識面是多么的狹窄,讓我有一種人生處處盡學問,世間人人是我?guī)煹母杏X。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學作品,進步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學習《論語》心得體會范文篇三作為一名老師已不是第一次與《論語》打交道了,《論語》在我看來像是一位變幻莫測的朋友,每次接觸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個假期在校領(lǐng)導的建議下,我再次走進《論語》,與它進展心與心的交流。《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它交給了我們很多處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它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應(yīng)講原那么,更應(yīng)該把握原那么里的分寸。我們今天總是在說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什么事是好什么事是壞,其實有很多時候,一個事情的判斷不單單是好壞之分,只是看你什么時間做這件事,或者把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把握好這個尺度,就不會出現(xiàn)問題的??鬃拥囊粋€學生曾經(jīng)問過他,有一個人說:以德報怨何如。以德報怨這個詞我們并不生疏,我們經(jīng)常說生活里頭有這樣的人,無論別人怎樣對不起他,他還是對別人那么好,我們覺得這樣的人格應(yīng)該在孔子那里是得到贊賞的,可沒想到,孔子反問他了一句,何以報德?孔子的意思是說一個人他已經(jīng)用德抱怨了,那他還留下什么去報人家的恩德呢?讀到這,我猶豫了。在此之前我一直認為以德報怨是大度是豁達的表現(xiàn),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這里孔子又了我一個做人的道理:以直抱怨,以德報德。就是說一個人,假如他有負于你,你可以用你的正直耿介去對待他,去處理這件事,但是你要留著你的恩德和你的慈悲去回饋那些真正有恩于你的人!孔子說:天人合一。于丹老師解釋說這種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身為一名老師,那么我的和諧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應(yīng)該是老師與學生的和諧,老師和學生在我看來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組合,而不是對立的組合??鬃咏逃龑W生時態(tài)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張張稚嫩渴望知識的小臉,他們年齡還小,思想尚未成熟,承受知識的才能比擬慢,這就要求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可以心態(tài)平和,而且要對他們有信心,可以發(fā)自內(nèi)心的肯定他們。在我的職業(yè)道路上,我也會抱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態(tài)度與同事和平相處,做好我的本職工作。人們常說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老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老師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說道:人首先要可以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承受下來,而且要用內(nèi)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因此我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即使有什么不開心的事降臨,我也要盡量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不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因為我堅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盡快的過去,這樣我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我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我想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tài)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劇烈的時代,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tài)是多么的重要。要使他們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如今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所以無論對朋友領(lǐng)導還是家人都要保持一定的間隔,掌握好親疏的分寸。間隔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yīng)該保有最美的境界。常言道: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活一世,毀與譽,從來都是如影隨形的。名氣越大,越是難以防止。今天把你捧上了天,明天又將你狠狠地踩在腳下。豈只是活著的人,即便是蓋棺之人,也難以定論??鬃釉唬何嶂谌艘?,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別人的攻訐也好,吹捧也罷,全不必當回事的。假設(shè)有人捧你捧得太厲害了,其背后一定隱藏著某種目的。就拿孔子本人來說吧,歷朝歷代的封建統(tǒng)治者們之所以如此推崇他,不過是利用他的學說,用以禁錮民眾思想,作為穩(wěn)固其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罷了。所以做人一定要腳踏實地,做事一定要問心無愧,不要被別人的花言巧語所迷惑,要認清糖衣裹著的往往是炮彈。贊也好,貶也罷,嘴巴是生在別人身上的,誰都有說話的權(quán)利,豈是誰能左右得了的?孔子有這樣的名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所不能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天乎!意思是說別人不理解你,嫉妒你、攻擊你,你也不惱怒,而是時常反省自己,我還有哪些缺乏之處?與其浪費時間去還擊別人的指責,倒不如埋頭做自己的事,不怨天,不尤人,努力充實和完善自己。要堅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孔子曾說過,看一個射箭手技術(shù)的上下主要是看他是否射中了靶心,而沒有必要非要到靶子后面去看看他是否射穿了靶子沒有??此坪唵蔚囊痪湓?,其實向我們提醒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對別人不能太苛刻,寬容別人其實更是寬容自己。人生在世,總是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也總會產(chǎn)生各種不快與摩擦,在處理問題上,有的人會三思而后行,而有的人卻采取了極端的方式,害人又害己。有的時候我們寬容了別人,別人就會寬容我們,善待我們;而我們對別人苛刻,別人也會反過來以更加惡劣的態(tài)度來回擊我們。讓我們用寬容對待身邊的人吧,這不是消極或懦弱的表現(xiàn),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是大家之風。是《論語》使我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對工作燃起了新的激情,它我最多的就是寬容。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需要理解。寬容是催化劑,可以消除隔膜,化解矛盾;寬容是光滑劑,可以調(diào)節(jié)關(guān)系,防止碰撞;寬容是清新劑,會令人感到舒適,感到溫馨,感到自信。寬容是一種豁達的風范,更是一種幸福。它是一盞綠燈,幫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通行。選擇了寬容,便選擇了財富!讀懂了《論語》,便讀懂了人生!學習《論語》心得體會范文篇四通過聽朱先生的課,對《論語》乃至整個儒學的看法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孔子確實是了不起的圣人,同時也認識到儒學與佛法大有相通之處。以下就學習體會略談數(shù)端:一、以前雖然對《論語》并不生疏,但過去的理解非常浮淺。主要原因是態(tài)度與方法不正確,朱先生曾講過,讀《論語》,首先要把態(tài)度擺正??鬃邮鞘ト?,自己是凡夫,對圣人要有至誠的仰慕與崇敬。《論語》是傳道、修行之書,僅靠邏輯分析^p、考據(jù)論證之類的現(xiàn)代學術(shù)方法是不能得門而入的,要靠真誠心去感通圣人之志。圣人的心是純?nèi)惶煺嬷?,圣人所講、所傳,無非也是這顆真心,我們只有發(fā)起真誠心,超越糾纏我們心性的世俗心,才能與圣人感通。假如真的能這樣,那么《論語》就能不讀自通,王鳳儀善人就是這樣的例子。其次,《論語》作為修行書,處處表達著理論精神,君子先行其言,而后從之,學《論語》不是靠嘴巴,而是用行動,要把圣人的思想落實在理論中,落實在工作與生活細節(jié)中,特別要落實到家庭生活。一位居士曾說過,有的人在工作單位上是君子,可一回到家里就成了小人。修行人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家庭是修行的第一道場,要在家庭生活中化稟性,去習性,格物至知。這很不容易,學生在這方面做得很差。二、學佛前讀《論語》,都是為了學術(shù)研究。讀來讀去,總感到這本語錄體著作非常瑣碎,多是一些道德教訓,搞不清其主旨是什么;對書的構(gòu)造、層次也不清楚。聽了朱先生的課后,才明白了這些問題。儒家學問的根本是心性,此心性也稱為明德、天命之性、誠、明、天等,明稱之為良知,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墩撜Z》中那么多稱之為仁,仁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真正的主人,只是凡夫把它迷失了。夫子之學,就是一個仁字,此仁即夫子之道,夫子一生的工作,是使眾生復歸仁性。錢穆先生《孔子傳》說:其生命,其年歲,其人,即全在志學好學志道樂道之無盡向往無盡追求中。其所憤,所樂,亦全在此。此以外那么全可忘。故孔子畢生其實那么只是一志學志道好學樂道之人而已。(61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釋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個一其實就是仁,曾子為什么解釋為忠恕呢?仁是道之體,忠恕是道之用,道體難以言傳,故曾子從用上說;而且,忠恕也是進入仁體的門徑。只要弄明白了仁這個根本問題,《論語》就容易懂了,《論語》全篇,其實都在講這個仁字。夫子之學是形而上的仁與形而下的倫理標準的合一,儒家的道德是德性與德相之合體,仁作為德性,是無私無我的,偉大的,具有浩然之氣,是道德之本體;而德相那么是德性的詳細表現(xiàn),是各式各樣的標準,是道德之現(xiàn)象。作為本體,德性永久不變,不管什么時代,人的德性都是一樣的;而德相那么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鬃拥娜蕦W,體用一如,即事即理,表達了宇宙人生的中庸之道,為中華文明建立了根基。但近代西學傳入后,中國人的道德觀只涉及到德相,德性卻失落了,這樣,德相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之水,只剩下一個空殼。如今,這個空殼也不復存在了,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道德的時代,自古迄今,道德之淪喪無過于今日。而道德重建,也只有復歸德性,才能成功。聽朱先生的課還有一大收獲,就是弄清了《論語》全書的構(gòu)造與層次。先生認為《論語》是根據(jù)《周易》編排的。學生對此感到很新奇,通過先生的講解,深感此說確實很有道理。在此根底上,學生從自己所研究的美學專業(yè)角度,把《論語》當作一部美學書,因為仁就是真善美慧的合一,當然也是美的本體。從這樣的角度理解,那么第一篇為大道之美,道為乾、為體,第二篇為大德之美,德為坤、為用,第三篇為禮樂之美,禮樂以仁為體方美,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第四篇那么為大仁之美,第五篇為修養(yǎng)之美,第六篇為內(nèi)省之美,第七篇為師道之美,第八、九兩篇為德行之美,第十篇是夫子的氣象風度之美。而每一篇,又分假設(shè)干層次,如第二篇18至21章討論政治構(gòu)造中君主、大臣、士、師各自的職分,說明諸方面結(jié)合起來,政治才能和諧。這些都在講課分析^p得很清楚,這樣,整篇《論語》的文脈就一目了然了。三、先生在授課中還介紹了王鳳儀、劉友生、譚榮清的學問與德行,學生看了一些的資料,很受教育,得到很多的啟發(fā)。首先,王鳳儀是儒家血脈的傳承者,是儒家學說的大理論家。近代以來,特別是新文化運動以后,隨著西學的傳入,知識界盡吹西風,儒家學說被歪曲并倍受打擊。然而,禮失而求諸野,在此危難之時,草根儒學家王鳳儀先生領(lǐng)導的道德運動異軍突起,并再傳至劉友生善人于當代,顯現(xiàn)出頑強的生命力,形成了具大的社會影響。然而從那時至今,知識界對此一直盲然無知,毫無反響,這說明近代以來,知識界不曾有過真正的學問。王鳳儀先生是儒學開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出如今西方思想傳入中國的近現(xiàn)代,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說明儒家思想家完全可以適應(yīng)于當代社會。其次,王鳳儀的理論與理論,也說明包括儒家在內(nèi)的中國心性之學是真理,是具有實證特點的真正學問。王鳳儀并沒有讀過書,他的學問,全從自己的天性(仁、明德、良知)中流現(xiàn)出來,此天性人人皆有,是真實的存在,不管體驗到與否、發(fā)現(xiàn)與否,它都客觀地、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地存在于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只是一般人都被稟性與習性所控制,為恨怨惱怒煩所染污,這種天性便不能顯現(xiàn)。只要我們老老實實做格物至知、誠意正心的修證功夫,就能得到真實的受用。最后,對王鳳儀的學問(包括整個儒家學問)與佛法的關(guān)系,也要有清醒的認識。王鳳儀、劉善人雖然也談到過佛法、成佛等問題,但其學說只是佛法中的人天乘(屬凈業(yè)三福中的第一福),修到最高程度也只是命終后升天,是不能出離三界的,更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其學說沒有到達緣起性空、能所雙遣、絕待圓融的層次。有的人說,你連人都沒有做好,修佛能成功嗎?假設(shè)論通途法門,靠自力斷惑證真,那么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這種說法并不合適念佛法門,凈宗一法,以信愿感通佛的愿力,臨命終往生西方以出離三界,往生的根本條件是信愿行三資糧,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更高的要求。故《觀經(jīng)》下三品往生者都是惡人,這正說明信愿力、佛力的不可思議。但如今有人把儒家學說(甚至《弟子規(guī)》)當成往生的條件,這種知見是大有問題的。但另一方面,念佛人也要認真學習儒家學說,理論王鳳儀先生的學問,這可以培養(yǎng)我們真誠心,格物至知以對治習氣,化稟性去習性以復天性,這都有利于增上我們的信愿力,有利于增高往生品位。四、通過學習《論語》,對孔子的形象有了新的認識??鬃颖救说男蜗髴?yīng)當是什么?二千多年來,夫子被不斷解釋、演繹,形成了各各不同、差異宏大的形象系列,曾被稱為至圣先師,也曾被稱為喪家犬。這是一個解釋學問題,佛法那么稱之為唯識所現(xiàn)??鬃拥男蜗笫怯山忉屨咝男跃辰绯潭葲Q定的,人們所看到的孔子的形象其實是自我心象的外顯。通過學習《論語》,真切感受到孔子是一位超凡脫俗的圣者,也真切感到所有語言都不能完美地描繪他,賢者顏淵倘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站得多高,就能看到孔子有多高。所有學問之中,只有佛法才是宇宙人生最終究的真理,只有從佛法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儒家,正如張商英所說:吾學佛,然后知儒。同理,學佛然后才能識夫子面目。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認為夫子是儒童菩薩,并說:使夫子而生竺國,必演揚佛法以度眾生;使釋迦而現(xiàn)魯邦,必說明儒道以教萬世。蓋易地那么皆然。大圣人所作為,凡情固不識也。大師道眼圓明,境界不可測度,我們當仰信祖師之言,不以凡情測度夫子。學習《論語》的收獲是宏大的,聽朱先生講課也是非常愉快的,期待著先生講后十章,還有《大學》、《中庸》等。學習《論語》心得體會范文篇五《論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珍貴文化遺產(chǎn),在歷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墩撜Z》不僅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被稱為東方的《圣經(jīng)》。我讀論語的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的讀,但是卻在字里行間已經(jīng)被孔子深深的感動,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他的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的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的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nèi)绱耸苡媒K生。翻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光陰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闡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涉及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shù)和道德修養(yǎng)等各方面,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建國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應(yīng)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的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的對現(xiàn)代生活有宏大作用的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效勞的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開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于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宏大的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于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的永久精神。人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明確的目的,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終極目的、整體主題。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一、要勤學善悟,學以致用讀完《論語》之后,腦子里都是中國倫理道德和我們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關(guān)于學習方面的闡述??鬃雍苤匾晫W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終身好學不厭,提倡不恥下問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水斎徊粫际菑娪谧约旱娜?。只要有善者,就要從之,對于不善者要引以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點。這里指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像我們工作時間短的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進步自身才能和素質(zhì)。學習首先要勤奮,其次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有個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奮努力+正確方法+講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奮看成是首要因素,說明要獲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須具備勤奮精神。勤奮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方法,就是要勤學、勤記、勤思,溫故而知新。子曰:學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學那么殆。學是思的根底,思要在學中進展,二者相輔相成。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和才干,就必須認真讀書和考慮,兩者不可廢,要養(yǎng)成經(jīng)??紤]問題和總結(jié)自己的習慣。通過自身的知識儲藏,形成自己有理有據(jù)的判斷,那就是要勤奮學習,勇于理論,擅長總結(jié),定期對自己所感所悟進展梳理和提煉,不斷溫故舊學、收獲新知。能悟,才能有所進步,才能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會豁然開朗,對新問題有新的方法,而不是束手無策??鬃诱J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但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也就是說,品德不去修養(yǎng),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jié)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yīng)用,在于理論,在于舉一反三地靈敏運用知識。二、愛人猶如愛己,敬人猶如敬己。子曰: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那么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慎重而老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團結(jié)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典范,不斷鼓勵自己,努力理論,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現(xiàn)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guān)愛,得到別人的尊重,但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卻很少去考慮。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臟話粗話,不管別人承受不承受。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假如自己心中沒有了別人,就難得到別人的尊重,特別是生活中諸多不如意的人,憂患多于歡樂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愛,因此我們?nèi)魏螘r候都要保持一顆真誠的心,真心贊揚別人,真心對待別人,真心承受別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論語精神指導我們的行為。在日常工作中,真心對待每一位前來辦事的市民,對所提出的問題要一一解答,為市民提供快捷效勞、便利效勞、微笑效勞。三、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觀每個人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對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論語》的精華之一就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人首先要可以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個態(tài)度是,成認現(xiàn)實缺乏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缺乏,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陷的態(tài)度。在處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隱含著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在我們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社會是一所大的學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真正勝任本職工作,就要多聽、多看、多思、謹言慎行,以自己的身體力行結(jié)合別人的間接經(jīng)歷才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樣的一種高尚的信仰、情懷和社會坦蕩,作為我們一個普通人的認識沒有才能顧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假如每個人都能做好份內(nèi)的事,那么整個集體就是一個和諧的集體,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四、生活中正確對待自己的得與失?!墩撜Z》一書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遺產(chǎn),具有極大繼承價值,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真可謂是學而不厭悔人不倦。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化:一座寺廟里供著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細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過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跟它同一山體的花崗巖石砌成的,臺階不服氣的對佛像提出了抗議:我本是兄弟,憑什么人們都踩著我們?nèi)ツぐ菽?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jīng)過四刀就走上了領(lǐng)導崗位,而我經(jīng)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了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留神中常常自覺不自覺的與別人凡事做比擬時,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擬方法是否有科學和理性。通過比擬應(yīng)該是發(fā)現(xiàn)差距而產(chǎn)生壓力和動力,因有了鑒別而便于定位和確定目的,其目的應(yīng)是催人向上,發(fā)奮有為,這樣比起來我想內(nèi)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孔子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那么不達,見小利那么大事不成。將目光放長遠些,你才會收獲更多。讀《論語》,讓我們領(lǐng)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學習的正確認識,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對待,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理性道德。總之,《論語》從多種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為兩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們今人有許多共同之處,其中的許多思想是當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為今用。我們今天也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隆、事業(yè)成功的根底,特別是在我們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社會的今天,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顯得尤為重要。有時間就去讀一讀《論語》吧?!墩撜Z》學習心得孔子的人才成長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逼湟馑际牵何沂鍤q開場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能到達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guī)矩。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么孔子在談到為政,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艱辛奮斗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經(jīng)過十五年,根據(jù)他豐富的經(jīng)歷,以及人生的磨煉,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也就是個人的價值觀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但是這時候還有疑心,還有搖擺的現(xiàn)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疑心,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還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來,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范圍。到了“六十而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場作人處世,學問修養(yǎng),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盡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里平靜。注意!心里平靜不是死氣沉沉,是很活潑,很明確是非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得意,對壞的人,更覺得要幫助改成好人,要這樣平靜,這個學問是很難的。然后再加十年,才“從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逾矩”。我們上街去看看,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來吃,“從心所欲”嘛!行嗎?要“不逾矩”。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范圍?!皬男乃薄杂啥荒艹^這個范圍,所以“不逾矩”,同時這句話也通于形而上的道理。《論語》學習心得2《認語.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這里的“天命”,不妨理解為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即所謂萬事皆有定數(shù),佛家有皆有因果也是此意?!按笕恕笨梢越忉尀殚L輩、長官、長者或也可以理解為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活中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一點“敬畏”的常識。這種敬畏,不是畏首畏尾,而是對自己、對世界的清醒認識,始終保持一種謙虛務(wù)實的態(tài)度。阿q常說的一句話是:“老子先前比你闊得多了?!蹦鞘菬o根據(jù)的妄自尊大。比擬起來,手里有權(quán),口袋里有錢,或者有那么一技之長的人,更容易犯狂妄自大、忘乎所以的缺點。思想家王夫之說得很是透徹:“天有所不敢,故冬不雷而夏不雪;地有所不敢,故山不流而水不止;圣人有所不敢,故禹、湯不以天下與人,孔子述而不作。人皆有不敢之心,行于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中。”這里的“不敢”,便是“敬畏”?!墩撜Z》學習心得3--孔子的學習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傳統(tǒng)上認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的是“關(guān)于學習的問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的是“關(guān)于交友的問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的是“關(guān)于胸懷的問題”?!皩W而時習之”中的“學”與《莊子·天下》篇“百家之學”的“學”一樣?!皩W”有作動詞用的“學習”,有作名詞用的“學說”等,這里應(yīng)為后者,指思想主張,對社會、人生的總體認識?!皶r”不應(yīng)解作“時?!被颉鞍磿r”,而應(yīng)解作“時代”,也可引申為社會?!傲暋辈粦?yīng)作“復習”講,而應(yīng)作理論、采用講。下面的兩句與之相應(yīng),第二句中的“有朋”其實就是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這樣,《論語》首章孔子表達的就是這樣的思想:假如我的學說被時代〔或社會〕所行用,那不就太令人感到喜悅嗎?退一步說,假如時代沒采用,可有人可以理解我的追求,贊同我的學說,或者從遠方來與我一同討論問題,不也很快樂嗎?再退一步說,不但社會上沒人能采用,甚至沒有人可以理解我的學說,我也可以坦然面對,不慍不惱,正確對待,不也是一位有道德修養(yǎng)的君子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鬃拥倪@句話受到許多人的贊賞。他如此博學,還能虛心向別人學習,精神非??少F。但更為可貴的是,他不僅要以善者為師,而且還要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有深化的哲理。他的這段話,對于指導我們處事待人、修身養(yǎng)性、增長知識,對于進步我們邊檢人的業(yè)務(wù)程度和效勞程度,都是有益的。在我看來,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yǎng)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同時,這句話也表達了與人相處的一個重要原那么。隨時注意學習別人的長處,隨時以別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別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加強修養(yǎng)、進步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guān)系和諧的重要條件??自唬骸皩W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學那么殆?!背鲎浴墩撜Z》為政的第15句,其中,“思”的意思為考慮,思維;“罔”讀wǎng,意思為迷惑,昏而無得;“殆”讀dài,意思為沒有信心。這一句話的意思為:只學習而不動腦筋考慮,就會茫然不解;只憑空考慮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說明了學習與考慮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只學習不考慮不行,只考慮不學習也不行。只有將二者正確地結(jié)合起來,才算真正懂得了學習與考慮的辯證關(guān)系?!墩撜Z》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縱覽2025年文學概論大綱試題及答案
- 農(nóng)村電商服務(wù)站農(nóng)村電商培訓體系完善與運營困境報告
- 2025年計算機WPS考試實戰(zhàn)技巧試題及答案
- 成功經(jīng)驗稅法試題及答案
- 插圖風格探索Photoshop考題及答案
- 2025年考生心路歷程試題及答案
- 實戰(zhàn)經(jīng)驗分享的軟件設(shè)計師試題及答案
- WPS考試技能試題及答案指引
- 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入侵檢測系統(tǒng)2025年安全態(tài)勢感知優(yōu)化與威脅預警報告
- 教育與培訓行業(yè):在線教育平臺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與盈利模式研究報告
- 宏定義與跨平臺開發(fā)
- 腰椎病護理措施
- 社保費扣費協(xié)議書范文范本下載
- 2024年全國寄生蟲病防治技能競賽備賽試題庫-上(血吸蟲病、瘧疾)
- 手術(shù)室環(huán)境清潔與消毒課件
- DB23T 3844-2024 煤礦地區(qū)地震(礦震)監(jiān)測臺網(wǎng)技術(shù)要求
- 工商企業(yè)管理畢業(yè)論文范文(4篇)
- 卷紙有多長(教學設(shè)計)-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北師大版
- 浙江省寧波市2024年小升初英語試卷(含答案)2
- VDA6.3 2023 過程審核檢查表-參考表單
- 數(shù)據(jù)庫原理英文選擇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