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公雞”愛大米 論文_第1頁
自由的“公雞”愛大米 論文_第2頁
自由的“公雞”愛大米 論文_第3頁
自由的“公雞”愛大米 論文_第4頁
自由的“公雞”愛大米 論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自由的“公雞”愛大米【摘要】陶行知先生說過:“兩種心理有害兒童: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北疚耐ㄟ^教師及家長教育兒童的兩種心理的剖析,闡述了忽視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對兒童的期望太高,都會導致兒童的“夭折”,教育不是教育者的一廂情愿,兒童不是被動教育的器皿。教育要尊重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既要讓兒童接受教育,更要給兒童學習的樂趣?!娟P鍵詞】兒童忽視期望揠苗助長【正文】陶行知先生一次給師范生上課,從講臺下抱出一只大公雞放在講臺上,又從口袋里抓了一把米,按著公雞的頭,要公雞吃米。公雞驚恐萬狀,掙扎著,慘叫著,拒絕吃一粒米。先生將公雞放在講臺上不予理睬,自顧和學生們聊了起來。過了一會,驚魂已定的公雞悄悄吃了一口米,四下望了一會,確定沒有人再按它的頭,終于放心大膽的將米全部吃下肚。由此,先生引出了“強按公雞頭,要它吃米”和“公雞自由自在的吃米”這一話題。道理淺顯易懂:公雞猶如我們的學生,強制性的學習會引起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不理解,并拒絕學習;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中學習,沒有教師及家長們的大聲呵斥,更沒有諸如升學、前途、就業(yè)等無形的壓力的桎梏。學習完全是在自主、活潑、輕松、開心的狀態(tài)下,學生非常樂意的學習。陶行知先生還說過:“兩種心理有害兒童: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現(xiàn)在看來,陶行知先生雖然離我們而去已六十余年,但他這種關注兒童健康成長的諄諄話語,卻愈來愈讓我們汗顏。究其原因,一是我們不時在忽視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忽視兒童的情感體驗,總是一廂情愿的自我構建所謂兒童的美好前程與未來;二是教師或家長總期望兒童個個是英才,桃李滿天下,忽略人的成長的特殊性。以上兩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就在我們?nèi)谓痰膶W校,隨處可見。兒童在入園前,有的家長就急于讓孩子背詩文,學算術,彈鋼琴,學舞蹈。有的家長還不顧及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要求幼兒園阿姨對孩子進行小學化教學,不教出個a、o、e和7、8、9,就對你另眼相看,甚至鬧情緒。他們美其名曰:早教早成才,晚教難成人。直至孩子入學以后,一些家長的心情更為迫切,恨不得培養(yǎng)出一個天才孩子:一天二十四小時,計劃的停停當當,作息時間表上毫無一刻虛度時光。為孩子盤算的丁是丁,卯是卯。早上上學前,背兩首唐詩;午間,練一段鋼琴;晚學后,畫兩幅圖畫;晚飯后,孩子開始做作業(yè),家長陪著做作業(yè),并督促簽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冬來暑往,濤聲依舊。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墜入輪回,縹縹緲緲,風風雨雨,六年易過。就這樣,孩子自6歲始,到長成豆蔻少年,6年的美好記憶,6年的韶美日月,成為一個終點。如果我們將年輪的指針向后推去十余年,那這些孩子的孩子,會不會又墜入他的父輩們曾經(jīng)墜入的圈子呢?試想,我們這一輩,難道沒有趟過我們父輩們走過的泥濘的沼澤嗎?這是一個痼疾,是一個扼殺人性的怪圈?,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這個痼疾的嚴重性,盡管有點積重難返,但還不是無藥可醫(yī);雖然這個怪圈子很堅實,但并不是打不開的枷鎖。只要謹記陶行知先生的教誨,“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蔽覀円鹬睾⒆拥某砷L規(guī)律,讓孩子有悠悠的空間,有藍藍的天際,有殷殷的關愛,有勃勃的生機,則孩子將自由成長。說起來,我們都不希望“揠苗助長”,揠苗助長就是自欺欺人。但在我們一些人的潛意識里,總免不了在做著揠苗助長的事情。比如:時下農(nóng)村大量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遠走他鄉(xiāng),為的是賺一個豐衣足食。但孩子在家,父母期望他像成人一樣自我約束,自我成人。實際情況是,年老的祖父母愛莫能助,力不從心;遠方的父母管束又鞭長莫及,老師的教誨更難以深入孩子校外的空間。一些自律較好的孩子自讓人放心,但大多的孩子卻禁不住社會閑散人員的引誘,使孩子孱弱的內(nèi)心更易受到蠱惑,從而流連網(wǎng)吧、舞廳、KTV等場所。這些孩子猶如斷線的風箏,隨風而去。就如“茅草樣自生自滅?!?,逃學、流浪、打架斗毆,問題兒童應運而生。試分析一下,一是家長過分高估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并忽視了孩子所處年齡段的心理承受能力。將孩子成人化培養(yǎng),結果大多家長是苦果難咽,悔淚涕零。二是部分家長在直接的揠苗助長,他們常說:讓孩子苦幾年,累幾年,讓他嘗盡苦頭,他就會成才成人的。殊不知,在孩子美好的童年,就讓他“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實則是摧殘孩子幼小稚嫩的身體。希望孩子能像成人一樣的反思,能有成人一般的承載能力,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這樣的揠苗助長,危害更為嚴重。又如:孩子在學校,老師們也會時不時的做一些“揠苗助長”的事。如:讓孩子學習枯澀難懂的奧數(shù)內(nèi)容,讓孩子背誦大量的應付考試的作文,讓孩子完成各式各樣的題庫練習,重復數(shù)十遍的抄詞語、背默英語單詞,等等等等。大多數(shù)學校都存在上述這樣的現(xiàn)象。好像這樣做,是教師們的必修功課。除此以外,別的方法大多不受推崇。看起來,老師教的確實辛苦,學生也學得十分賣力。但其效果如何呢?除了短期的曇花一現(xiàn)(就如揠苗以后的苗,短期內(nèi)青枝綠葉,長時間免不了發(fā)黃枯死),還能指望孩子在以后的學習或終身學習中能有多大的幫助嗎?孩子在高壓下被動學習,接受不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總不能說像強按頭的公雞那樣,不吃也得吃。要知道,孩子也有反抗的精神。孩子在低年級如果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通常是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孩子),小處說,孩子回家后會通過向親人撒嬌、要吃要喝來自我轉(zhuǎn)移學習的壓力,通過物質(zhì)的刺激來轉(zhuǎn)化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到了高年級,孩子對高壓下的學習,表現(xiàn)很痛苦,但又很少能有和教師或家長溝通的權利和機會,如有之,則大多會受到家長或老師的精神說教(賽如洗腦一般),一般觸及不到孩子學習最需求之處。那么,孩子總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或方法來化解來自高壓下的學習逼迫,如作業(yè)時心神不定、字跡潦草,背書時有口無心、機械反復,上課時形合神離、莫衷一是,放學后留戀玩樂、不愿歸家,甚至于對家長、老師的詢問敷衍塞責、金口不開。更嚴重的傾向則是發(fā)展為逃課輟學,為了應付家長的盤查,有的孩子會和同學一起從家上學,和同學一起放學回家,但學校里根本不見他的蹤影。這些兒童鉆教師和家長溝通不果的漏洞,兩頭不見人。試想,如果教師或家長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作為,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做得確實不夠好。很多問題兒童的出現(xiàn),如果僅僅歸咎于孩子本身,則顯得很不公平。一定程度上說,問題兒童的出現(xiàn)和老師或家長不當?shù)膶W習壓力很有關系。如果我們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讓公雞自由自在的覓食,沒有外界危險因素的逼迫,沒有那么多的強加的需求,我想,孩子是能正確面對學習的。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孩子貪玩好動的一面,關鍵是如何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通過他的玩樂來學習。首先,教師或家長,既要尊重孩子的學習情趣,也要有威嚴凜然的一面。教師尊重孩子的學習,不能對孩子的需求全部滿足。放任自流不可以,緊箍咒過緊也不行??蓪W的必須學,沒有商量的余地;不可學的堅決不學,即使孩子興趣再高,也要做到令行禁止。工作中,常遇到有些孩子頑劣成性,教師溫柔過度,大有孩子在牽著老師的鼻子走的意思。這時,教師的言行就要貫徹下去,做到凜然不可侵犯。其次,引導孩子學習,要專揀兒童多處行。孩子聚集處,最能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孩子,滿足孩子正當?shù)男枨?,即使不是學習方面的,也要盡量滿足。要知道,這種滿足,可以促使孩子產(chǎn)生感恩心理。他會覺得,教師對我不是學習的需求,盡力滿足我,我還有什么理由不認真學習的呢。這就是以他山之石攻玉的道理。教師或家長都應該善于利用孩子的這一心理,引導兒童完成學習任務。對待孩子,還更需要清除他外圍的磕磕絆絆。孩子總不能時時都在教師或家長的視野之內(nèi),他還要和很多的同伴或他人接觸。人總是三教九流的,每個人在社會中,既要受到他人人格的影響,同時,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在影響他人。因此,教師或家長要慧眼識兇,旁觀者清。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的周圍出現(xiàn)惡劣環(huán)境,則要快刀斬亂麻,立竿見影,決不讓惡意勢力影響到兒童,哪怕短短的幾分鐘也不可以。同時,勸導孩子,“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點點滴滴,總要使孩子的生長空間做到純凈如洗,也要使孩子的成長過程從善如流。公雞吃米,為了生存;孩子學習,人類希望。在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