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宋代史料的視野與《三言》、《二拍》_第1頁
開拓宋代史料的視野與《三言》、《二拍》_第2頁
開拓宋代史料的視野與《三言》、《二拍》_第3頁
開拓宋代史料的視野與《三言》、《二拍》_第4頁
開拓宋代史料的視野與《三言》、《二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開拓宋代史料的視野與?三言?、?二拍?一、開拓宋代史料的視野,兼談所謂資本主義萌芽二、?三言?與?二拍?中的假設(shè)干宋代史料論析筆者在學(xué)生時代讀過?三言?,在個人的粗淺印象中,一直將?三言?、?二拍?之類視為明代小說和史料。直到拜讀漆俠先生?知困集?中的?〈三言二拍〉與宋史研究?,方知其中的一部份脫胎于宋人話本,是可作宋代史料使用的。漆俠先生的文章主要是從經(jīng)濟史的角度,認析了?三言?、?二拍?的假設(shè)干史料價值。最近因為撰寫?水滸傳?的文章,必須以宋元話本、元雜劇和?三言?、?二拍?作為參照系,在翻查?三言?、?二拍?時還是有所心得。宋人話本并無原始的宋本傳世,即使是較早的?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之類,或系元人寫本,或系明嘉靖時刊印,而?三言?、?二拍?成書更晚,故後人的竄改就勢不可免。這是使用此類史料時必須注意的。即以?馮玉梅團聚?為例,其中有“我宋建炎年間〞,明顯是宋人的口吻。但書中稱金人為“韃虜〞,又可證明不是南宋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因為南宋稱金人和女真人為“虜人〞或“番人〞,直到後期方稱蒙古人為“韃虜〞之類。此處清楚是將女真人誤用蒙古人的稱呼。此小說的故事來源於?說郛?卷37?摭青雜說?。?摭青雜說?中的“呂忠翊〞和“廣州使臣賀承信〞,完全是宋人的習(xí)慣官稱,意即是呂姓忠翊郎和賀姓承信郎,承信郎也確是包括在低品武官“使臣〞的通稱之內(nèi)。然而在話本中,卻改為“關(guān)西一位官長,姓馮,名忠翊〞,這就流露出元人的竄改痕跡。再說?拗相公?。話本末尾有“後人論我宋元氣,都為熙寧變法所壞〞,是宋人口吻。但其中又有“北宋神宗皇帝年間〞,宋人并無將本朝區(qū)分為北宋和南宋之語,屬後世竄改無疑。話本中記述王安石雇驢騾,命仆人“江居把銀子稱付主人〞,這也不大符合宋人的用銀習(xí)慣,宋人即使用銀,一般是以銀折錢。顯然,唯有將傳世的宋人話本和?三言?、?二拍?中的後人竄改之語區(qū)分和剝離,宋人話本與?三言?、?二拍?中的記錄方可作為宋代史料使用。此外,?三言?、?二拍?中的故事,假如能找到更原始的宋人話本,當(dāng)然就不必再用兩書中的記錄。例如?警世通言?卷4?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卷12?范鰍兒雙鏡重圓?即是脫胎于上述?拗相公?和?馮玉梅團聚?,就不須再將此兩回書用作宋代史料。今人搜采宋代史料,應(yīng)注重載于?三言?、?二拍?中,而如今已找不到更原始記錄的宋人話本。然而?三言?、?二拍?中也有雖是講宋代故事,其實卻是明人創(chuàng)作的“擬話本〞。欲準(zhǔn)確分辨明人的擬話本與宋人的舊話本,自然是困難的事。依個人的閱讀經(jīng)歷,明人模擬者,在追擬宋代名物制度的細微處,是不大可能惟妙惟肖的;而經(jīng)明人加工的宋人話本,即使攙雜了明代的名物制度,也必然在名物制度的細微處,可以惟妙惟肖地反映宋代社會生活的現(xiàn)實。假如在名物制度的細微處能確定為宋代者,大致可依宋人話本處理。由于漆俠先生已經(jīng)羅列了?三言?、?二拍?中的假設(shè)干宋代經(jīng)濟史料,以下主要就他的論文之外,摭拾假設(shè)干零星史料,進展考訂,以補史之闕文。今列舉如下:1、制度:?二刻拍案驚奇?卷5?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歲朝天?看來是大致照抄宋話本。如說“秦申王薦于高宗皇帝〞,是南宋人的口吻。話本說:“有一個宗王家在東首。有個女兒名喚真珠,因趙姓天潢之族,人都稱他真珠族姬。〞又稱宋神宗皇后為“欽圣皇后〞,王韶的兒子王寀入宮,“妃嬪每要奉承娘娘,亦且喜歡孩子〞。按宋神宗后向氏的謚號確是欽圣。據(jù)?鐵圍山叢談?卷1:“國朝禁中稱乘輿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謂至尊為官家,謂后為圣人,嬪妃為娘子,至謂母后亦同臣庶家,曰娘娘。〞如宋哲宗稱祖母高后為“娘娘〞。宋徽宗時,一度改稱宗女為“族姬〞,為時不長。南宋話本的記載雖然不準(zhǔn)確,但非後人所能杜撰。“妃嬪每要奉承娘娘〞,“娘娘〞照理應(yīng)稱“圣人〞,可能是宋人尊向氏為太后,故稱“娘娘〞,也可能是經(jīng)明人竄改,或南宋後期已將“圣人〞改稱“娘娘〞,這有待進一步考證。?醒世恒言?卷13?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說:“保和殿西南有一坐玉真軒,乃是官家第一個寵倖安妃娘娘妝閣。〞也以“娘娘〞相稱。?宋史?卷243?劉貴妃傳?,“時又有安妃劉氏者,本酒保家女〞,“擅愛顓席〞,“林靈素以技進,目為九華玉真安妃,肖其像于神霄帝君之左〞。安妃本非宋朝貴妃之類正式的“內(nèi)命婦〞等級名號,而是因宋徽宗迷信道教而賜名。另可參見?宋史?卷462?林靈素傳?。小說的對玉真軒的描繪,并且引用了蔡京詩:“保和新殿麗秋輝,詔許塵凡到綺闈。雅宴酒酣添逸興,玉真軒內(nèi)看安妃。〞可在?宋人軼事彚編?卷2引?碧湖雜記?中得到印證,其中蔡京詩只有幾個字的差異。宋朝宮女也有依外命婦名號,“或封國夫人、郡夫人〞。小說著重描寫“內(nèi)中有一位夫人,姓韓,名玉翹〞,稱“韓夫人〞,即是封號為國夫人、郡夫人者。?二刻拍案驚奇?卷14?趙縣君喬送黃柑,吳宣教干償白鏹?,“話說宣教郎吳約,字叔惠,道州人,兩任廣右官。自韶州錄曹赴吏部磨勘。宣教家本饒裕,又兼久在南方,珠翠香象,蓄積奇貨頗多,盡帶在身邊隨行。作寓清河坊客店。因吏部引見留滯,時時出游伎館〞。在受騙後,“看看盤費不勾用了,等不得吏部改秩,急急走回故土〞。此段記事完全符合宋代的史實。宣教郎是從八品文階官,錄曹是錄事參軍的簡稱。因宋代對外貿(mào)易興旺,廣南韶州的官員容易擁有“珠翠香象〞的奇貨。宋時“磨勘〞為銓選的重要組成局部,鄧小南先生?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有詳細闡述,而“磨勘〞的結(jié)果正是“改秩〞,即升官,而非除授實職“派遣〞。?古今小說?〔?喻世明言?〕卷11?趙伯昇茶肆遇仁宗?有西川“王制置〞,宋仁宗又命趙旭出任“新制置〞,“制置〞是制置使的簡稱,屬宋時的方面大員,後世不設(shè)此官。“仁宗問司天臺苗太監(jiān)〞,宋時設(shè)司天監(jiān),其長官可稱大監(jiān),大監(jiān)與太監(jiān)通用。此處無疑是宋人話本使用本朝的官稱,可與史籍互相印證。太監(jiān)一詞,宋與明清的詞義迥異,明清時成了宦官的稱謂。假設(shè)將宋代的宦官稱為太監(jiān),便成無知妄說。?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歲朝天?記載宦官,那么稱“穿宮的高品近侍中大人〞。據(jù)?宋史?卷169?職官志?,宋朝宦官有階官稱“高品〞和“祗候高品〞,宋徽宗時改稱“左班殿直〞和“祗候殿直〞?;鹿俜謱賰?nèi)侍省或入內(nèi)內(nèi)侍剩所謂“穿宮的〞可能即是指入內(nèi)內(nèi)侍?;鹿俜Q“中大人〞,似可補史料之缺佚。但“中大人〞一詞假如用于第二人稱時,為“某〔姓〕中大人〞,在漢語中似嫌拗口。另據(jù)?云麓漫鈔?卷3,“今人呼中官之次者曰閣長〞,“今呼內(nèi)官閣長以上為大官,亦始于唐〞。大約在第二人稱時可稱“某大官〞或“某閣長〞?!傲罟曇辉~,原意專指中書令。?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稱晉朝中書令裴楷為“裴令公〞。?魏書?卷48?高允傳?,高允任中書令,“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為令公。令公之號,播于四遠矣〞。唐季五代,武將藩鎮(zhèn)往往加中書令的虛銜,稱號遂濫。?古今小說?卷6?葛令公生遣弄珠兒?稱五代後梁大將葛周為令公,說他有“中書令兼節(jié)度使之職〞。據(jù)?舊五代史?卷16和?新五代史?卷21,葛從周或稱葛周,但他生前授侍中,并無中書令的頭銜。可見所謂“葛令公〞,亦不過出自宋代說書人的隨意杜撰。小說稱申徒泰由葛周“補他做個虞候〞,又“令公分付甲仗庫內(nèi),取熟銅盔甲一副〞。按虞候是唐宋時的官稱,又當(dāng)時稱兵器庫為甲仗庫,故此卷可大致斷定為宋話本。今人最熟悉的“令公〞,當(dāng)然是“金刀楊令公〞,至今戲曲中傳唱不衰。按?宋史?卷272?楊業(yè)傳?,他在生前只是一個戰(zhàn)區(qū)副司令,其官銜是雲(yún)州觀察使,按宋時風(fēng)俗,可稱楊觀察;身後追贈太尉、大同軍節(jié)度使。北宋前期,太尉是三公之一,官位甚高。但在宋人話本?楊溫攔路虎傳?說:“話說楊令公之孫,重立之子,名溫,排行第三,喚做楊三官人。〞楊業(yè)即使在身後并無中書令之官銜,而訛稱楊業(yè)為楊令公,亦是由來已久。?古今小說?卷9?裴晉公義復(fù)原配?稱唐朝宰相裴度為“裴令公〞,卷15?史弘肇龍虎君臣會?稱五代史弘肇為“四鎮(zhèn)令公〞,符彥卿為“符令公〞。裴度、史弘肇和符彥卿確是“拜中書令〞,“兼中書令〞。?史弘肇龍虎君臣會?最後交待說:“這話本是京師老郎流傳。〞應(yīng)是南宋說話人的口吻,南宋人往往仍稱開封為京師,而稱臨安為行在。其中有“郭部署向前與尚衙內(nèi)道〞。按宋英宗趙曙即位後,部署就避其御諱,改稱總管,話本中居然保存了他的御諱,可證明是創(chuàng)作在他登基前。小說中又有“怎見得司理院的利害〞,按五代時,諸州設(shè)馬步院,宋太祖開寶六年,“改馬步院為司寇院〞,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又“以司寇院為司理院〞。由此可見,此話本最初的創(chuàng)作時限,應(yīng)在宋太宗到宋仁宗時。但此後顯然又輾轉(zhuǎn)修改,如小說中提及“村東王保正家〞,保正又是晚至王安石變法時方才創(chuàng)設(shè)。小說的風(fēng)格頗與宋人話本?碾玉觀音?相似,在開頭引用了不少宋詩,而對作者都是防止名諱,只使用號或官稱,如“洪內(nèi)翰〞是洪邁,“張紫微〞是張嵲。兩人都是南宋人,這又是南宋時再行加工的明證。?裴晉公義復(fù)原配?有一些屬唐宋時代的官名,如“唐璧授湖州錄事參軍〞,又“復(fù)除湖州司戶參軍〞?!巴饷嬉蝗耍s莫半老年紀,頭戴軟翅紗帽,身穿紫絝衫,挺帶皂靴,好似押牙官模樣〞,“紫衫押牙〞,押牙即是押衙。此類官名非金元以降所有。同書卷8?吳保安棄家贖友?有“蔚州錄事參軍〞、“代州戶曹參軍〞之類官名,也可反映話本產(chǎn)生的時代。?警世通言?卷30?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以開封著名的游覽勝景金明池為背景,“忽一日,有兩個朋友來望,卻是金枝玉葉,鳳子龍孫,是宗室趙八節(jié)使之子,兄弟二人,大的諱應(yīng)之,小的諱茂之〞?!肮?jié)使〞是節(jié)度使的簡稱,宋朝確有宗室授節(jié)度使虛銜的制度,而元明無節(jié)度使官銜。宋人稱呼也有官銜前加排行的風(fēng)俗,但宗室不呼姓。如?朱子語類?卷130說:“有宗室十五太尉者,名叔向。〞參照?宋史?卷234?宗室世系表?,宋太祖弟魏王趙廷美的五世孫都是“之〞字為輩,如趙動之、趙葵之等,故小說大致是反映了宋朝的宗室制度。?古今小說?卷17?單符郎全州佳偶?中有“揚州府推官〞,稱府當(dāng)然是明代的事。但故事中確有不少宋代的名詞,如“單司戶〞是單姓司戶參軍,“鄭司理〞是鄭姓司理參軍,“邢四承務(wù)〞是邢姓老四,任承務(wù)郎。邢春娘說:“我司戶正少一針線人。〞據(jù)?說郛?卷73?旸谷漫錄?談到宋代士大夫雇用女使,“有所謂身邊人、本領(lǐng)人、供過人、針線人、堂前人、劇雜人、折洗人、琴童、棋童、廚娘,等級截乎不紊〞。小說中稱“正值金韃子分道入寇〞,既用“韃子〞的稱呼,又可證明為南宋晚期,或是明代人改寫。?警世通言?卷28?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是目今所見最早的白蛇傳故事,大致是照抄宋人話本,但也摻雜了明代的假設(shè)干名物。例如貨幣使用銀兩,這是明代的情況。許宣姐夫?qū)に颊f:“今日壞得些錢鈔。〞“錢鈔〞兩字聯(lián)用,已非宋人詞匯,而是金元明的詞匯。白娘子自稱“奴家是白三班、白殿直之妹〞。按宋朝有左、右班殿直,本是北宋正九品武階官,屬三班院管轄。宋徽宗時又改為宦官的階官,而武官的左、右班殿直改名成忠郎和保義郎,三班院那么在無豐時已改為吏部侍郎右眩“白三班〞大約是指白姓勾當(dāng)或管勾三班院公事,既有“三班〞,“殿直〞就只能是元豐改制前的武階官,似可證明白娘子傳奇最早應(yīng)起源于北宋時,後經(jīng)各代說書人輾轉(zhuǎn)修改。小說是以南宋為背景,開頭說:“話說宋高宗南渡,紹興年間,杭州臨安府過軍橋黑珠巷內(nèi),有一個宦家,姓李名仁。見做南廊閣子庫募事官,又與邵太尉管錢糧。〞小說中稱“李募事〞?!澳侠乳w子庫募事官〞找不到史料印證,但校注者嚴敦易先生估計“當(dāng)是指的宋代的左藏南庫〞,而“募事官是小吏性質(zhì)的雜職〞,看來有一定道理,這反而是明人難以杜撰者。太尉那么是武人尊稱。許宣是李仁妻弟,“在表叔李將仕家生藥鋪做主管〞。“將仕〞當(dāng)然是將仕郎。小說表達許宣找白娘子,“逕來箭橋雙茶坊巷口〞,白娘子住宅“對門乃是秀王府墻〞。後來“做公的〞要抓白娘子,也“逕到雙茶坊巷口秀王府墻對黑樓子〞。按秀王是宋孝宗的生父,“追封秀王,謚安僖〞。?夢粱錄?卷10?諸王宮?載:“秀安僖王府,在後洋街。〞?淳祐臨安志?卷7?橋梁?:“黑橋:秀王府解庫前。〞雖與小說中的地名不合,但?咸淳臨安志?卷21?橋道?所載的橋名就與前一地方志有異,故小說記載的秀王府方位未必就是杜撰。小說敘事說:“那大尹隨即便叫緝捕使臣何立,押領(lǐng)許宣,去雙茶坊巷口捉拿本婦前來。〞?勘皮靴單證二郎神?有“緝捕使臣王觀察〞,“三都捉事使臣姓冉名貴〞。使臣是宋朝八、九品的十等武階官的通稱。緝捕使臣當(dāng)然是宋代特有的官稱,?永樂大典?卷14626?吏部條法?第25頁就有“臨安府緝捕使臣〞,可知這確是宋制。小說表達許宣被判刑,“決杖免刺,配牢城營做工,滿日疏放。牢城營乃蘇州府管下〞。後來又“押發(fā)鎮(zhèn)江府牢城營做工〞。牢城是宋朝廂軍的一種,往往以發(fā)配罪犯充。但蘇州府卻摻入了明代的地名,南宋時應(yīng)稱平江府?!袄顚⑹伺c書二封,一封與押司范院長,一封與吉利橋下開客店的王主人〞。押司是宋時的吏名。另據(jù)?夷堅志補?卷8?臨安武將?,“向巨源為大理正,其子士肅〞,“呼寺隸兩人相隨,俗所謂院長者也〞,院長是與刑法有關(guān)的吏胥的尊稱。類似的記錄是?警世通言?卷36?皂角林大王假形?,這個神怪故事說真知縣趙再理被假知縣、妖怪皂角大王所害,“開封府?dāng)嗯湔娴某鼍?,直到兗州奉府縣〞,“到牢城營里〞。另有?醒世恒言?卷14?鬧樊樓多情周勝仙?:“當(dāng)案薛孔目初擬朱真劫墳當(dāng)斬,范二郎免死,刺配牢城營〞??啄恳彩撬未睦裘?。?古今小說?卷36?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大致應(yīng)是照抄宋人話本,其中有假設(shè)干耐人推敲的細節(jié)。“店二哥道:‘告官人,公公要去,教男女買熬肉共蒸餅。〞據(jù)?青箱雜記?卷2:“仁宗廟諱禎,語訛近蒸,今內(nèi)庭上下皆呼蒸餅為炊餅。〞既然不避宋仁宗的御諱,似可判斷此話本的創(chuàng)作時間最初是在宋仁宗之前。小說中宋四公說:“東京有五千個眼明手快做公的人,有三都捉事使臣〞。按宋朝有東、西、南、北四京,但并非是同時設(shè)置。南京應(yīng)天府是設(shè)置于宋真宗大中祥符時,而北京大名府是設(shè)置于宋仁宗慶歷時,如將最初的創(chuàng)作時間定在宋真宗時,恰好是“三都〞。?宋會要?兵11之7載,宋真宗時,設(shè)有“捉賊使臣〞。將“捉賊〞改成“捉事〞,可能是明初的事。朱元璋造反起家,忌諱“賊〞等字,我曾見過明代翻刻的宋版?忠文王紀事實錄?,將其上的“賊〞字統(tǒng)統(tǒng)剜去。小說中有兩個地名,一是“平江府提刑〞,提刑即提點刑獄,二是“定州中山府〞。按蘇州升平江府,定州升中山府,已是北宋晚期的事。小說中稱“將帶一行做公的去鄭州幹辦宋四〞,“又象個幹辦公事的模樣〞。按南宋避宋高宗趙構(gòu)御諱,將官名“勾當(dāng)公事〞改稱“幹辦公事〞。故此兩處“幹辦〞即顯示了南宋人竄改的痕跡。但另一處滕大尹說:“不想王遵、馬翰真?zhèn)€做下這般勾當(dāng)。〞不避宋高宗的御諱,又疑為宋代以後之改動。小說稱“緝捕使臣馬翰〞為“馬觀察〞。前引?勘皮靴單證二郎神?也有“三都捉事使臣“。?水滸傳?第十七回何濤自稱“小人是三都緝捕使臣何濤〞,人稱何濤為“何觀察〞或“緝捕觀察〞,特別是也有“三都〞一詞,與?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一樣。似可推測,北宋時的捉賊使臣到南宋時改稱緝捕使臣。小說還另有“王七殿直王遵〞,此人當(dāng)是排行第七,而殿直的官名已如前述。通過以上考證,可判斷此小說自北宋、南宋到明代,經(jīng)不斷修改。小說稱“宋四公只見一個丞局打扮的人〞,按“丞局〞應(yīng)為“承局〞的筆誤,也是一種小官。小說稱趙正盜竊“錢大王府〞,當(dāng)然是指原吳越國錢氏後裔,但自錢俶納土歸宋之後,其後代并不封王?!板X大王〞也不可能在白玉帶喪失後,“差下百十名軍校〞,前去搜索張員外的解庫。?警世通言?卷9?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描寫唐朝大詩人李白,其中說“閣門舍人接得番使國書一道〞。按唐朝有通事舍人,而宋朝到南宋孝宗時方置“閤門舍人〞。由此亦可推斷此篇原是南宋話本。?皂角林大王假形?說的是宋徽宗時,趙再理“授得廣州新會知縣〞,到任後“客將覆判縣郎中〞。宋朝以高品官出任低品派遣,可稱“判〞?!袄芍楔暟此螘r的稱呼風(fēng)俗,當(dāng)是趙再理任知縣前的派遣?!翱蛯ⅷ暰褪茄们埃蛯⒑脱们岸际茄匾u五代武人的舊銜,其實已非武人,而是吏胥。小說表達趙再理“即往大王廟燒香,到得廟前,離鞍下馬〞,騎馬而不坐轎。?朱子語類?卷127說,“記得京師全盛時,百官皆只乘馬,雖侍從亦乘馬〞。“今卻百官不問大小,盡乘轎〞。趙再理騎馬,還是反映北宋的情況。?警世通言?卷13?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冤?大致上也是抄宋人話本。“賣卦先生姓李名杰,是東京開封府人,去兗州府奉符縣〞,按奉符縣是宋真宗偽造天書,去泰山封禪,改乾封縣為奉符縣。金元兩代,奉符縣改屬泰安州,明代廢奉符縣。此處的介紹無疑是沿用宋代的稱呼和州屬,但“袞州府〞又屬明代,而已廢的奉符縣地界不屬袞州府管轄,流露了明人竄改的痕跡。小說中說縣衙有大、小孫押司,押司為宋代縣衙的吏胥。大孫押司“是奉符縣里第一名押司〞,小孫押司“元是奉符縣第二名押司〞。按宋代同樣名目的吏胥中,確有“名〞的級別差異,晉級也可稱“升名〞。王安石說:“吏人舊有升名、轉(zhuǎn)資之法,可以勸能,抑不能。〞。宋朝中央機構(gòu)的吏胥有“第三名令史〞、“第一名守闕主事〞之類,至于縣衙押司也有第一名、第二名之類差異,確可補史籍之缺乏。附帶交待一下,宋代各縣的押司名位可有不同序列,如宋神宗元豐時的威勝軍關(guān)羽廟碑施主題名記中,有“孔目官韓同、勾押官耿良、開坼官陳進、正勾覆官郝經(jīng)、副勾覆官路遵、上名押司官王烙、?;?;押司?;?;?;、?;名押司官徐竣下名〔下缺〕〞,可見有的地方押司只有上名和下名之級差。?警世通言?卷20?計押番金鰻產(chǎn)禍?根據(jù)原注,是收錄宋人話本?金鰻記?。其中有“去幹當(dāng)官的事〞一句,按“幹當(dāng)〞一詞,北宋時一般稱“勾當(dāng)〞,到南宋避宋高宗的名諱,改為“幹當(dāng)〞。小說稱“官員都隨駕降臨安〞,故原是南宋話本。小說開頭稱“話說大宋徽宗朝有個官人,姓計名安,在北司官廳下做個押番〞。宋朝的“北司〞是入內(nèi)內(nèi)侍省或殿中省的別名。入內(nèi)內(nèi)侍省是宦官機構(gòu),而文官主持的殿中省掌皇宮供給。押番大約是吏胥名?!把酣曌钟卸铰手?,宋時有押官、押班、押隊、押司等名目。北宋時制定“保甲上番法〞,即值勤“巡警〞制度。小說有“今日是下番日期〞,“便是你上番時〞,“晚間押番歸,卻打發(fā)我出門〞等句。可知押番應(yīng)是值班吏胥的頭目。小說又稱“這個人是虎翼營有請受的官身,占役在官員去處,姓戚名青〞?;⒁硎撬诬姷囊粋€軍名,南宋臨安仍有虎翼軍,屬侍衛(wèi)步軍司。“請受〞是指他領(lǐng)取軍俸,而被官員私人“占役〞,又屬宋朝常見的軍中弊政。小說還寫道:“那官人是高郵軍主簿,家小都在家中,來行在理睬本身派遣,姓李名子由。〞主簿按官制,是高郵軍屬縣的官員。“行在〞自然是指臨安,而“派遣〞是指實職,都是南宋常用的語匯。李子由妻為“恭人〞,是宋時官員外命婦稱號。他的屬下有“虞候〞張彬,又是宋代的吏胥名目。?古今小說?卷34?李公子救蛇獲滿意?開頭說:“南宋神宗朝熙寧年間,汴梁有個官人,姓李,名懿,由杞縣知縣,除僉杭州判官。〞將宋朝分成北宋與南宋,大致始于明代。遼金元時期,“南宋〞一詞一般是指南方的宋朝。如?遼史?卷32?營衛(wèi)志?表達冬捺缽,“兼受南宋及諸國禮貢〞。卷60?食貨志?:“以通南宋、西北諸部、高麗之貨。〞元代王惲?秋澗先生大全集?卷96?玉堂嘉話?:“和宋書:皇云:眷命大蒙古國皇帝致書于南宋皇帝,爰自平金之後……〞另據(jù)?金史?卷25?地理志?:“杞:宋雍丘縣,杞國也,正隆後更今名。〞此處沒有說明改名的原因,其實是因為金世宗于大定十四年三月,“更名雍,詔中外〞。為避其漢名御諱,而將雍丘縣改名,杞縣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小說中的“僉杭州判官〞,按照宋官制,其全名應(yīng)是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金元無此類官名。但小說另一處稱李懿之子為“通判相公李衙內(nèi)李伯元〞,宋時各州設(shè)通判,卻不應(yīng)有“僉杭州判官〞的簡稱。據(jù)?金史?卷57?百官志?,金朝確是在各州設(shè)“判官〞,“簽判州事〞,反而可與上述“僉杭州判官〞相合。上述錯訛,似反映了金代說書人囿于本朝官制,而對北宋話本中“僉杭州判官〞的詞義,產(chǎn)生誤解。宋時對尊官方稱“相公〞,也無稱通判為相公的風(fēng)俗。盡管如此,小說稱“李元果中高科,初任江州僉判〞,“一年,改除奏院,三年任滿,除江南吳江縣令〞。對照宋官制,“僉判〞即是簽書江州軍事判官,屬低等文官,“奏院〞應(yīng)是進奏院之簡稱,最後又升遷吳江縣令,顯然又符合宋制。由此可知,此部小說大致是自北宋流傳至金元,而屢經(jīng)潤色,故夾雜了宋金元三代的名物制度。?古今小說?卷29?月明和尚度柳翠?也顯露了明人竄改的痕跡,開頭說,“紹興年間,有個官人,姓柳,雙名宣教,祖貫溫州府永嘉縣崇陽鎮(zhèn)人氏〞,“御筆授得寧海軍臨安府府尹〞。寧海軍確是宋代臨安府的節(jié)鎮(zhèn)軍名,而溫州府又是明朝地名,宋時只稱溫州。宣教疑即從八品文官宣教郎,而明人將它改為人名。小說中“有個工部鄒主事,聞知柳翠翠豐姿貌美,聰明秀麗,去問本府討了〞,“養(yǎng)做外宅,又討個奶子并小廝,伏事走動,這柳翠翠改名柳翠〞。宋朝尚書省六部,據(jù)?宋會要?職官8之3——4,11之57,14之1,吏部和兵部設(shè)有主事,作為最高等的吏胥,但工部的情況不詳。上引記載證明,工部也同樣設(shè)有主事。一個高級吏胥可以納妾,擁有“外宅〞,雇“奶子并小廝〞,亦足見其社會經(jīng)濟地位。?拍案驚奇?卷25?趙司戶千里遺音,蘇小娟一詩正果?說,妓女蘇盼奴與宗室趙不敏相愛,趙不敏“除授了襄陽司戶之職〞,司戶是司戶參軍的簡稱。趙不敏的“房分兄弟趙不器,就自去做了個院判〞。後來蘇盼奴之妹蘇小娟入獄,由趙院判的“宗人〞、臨安府的府判將蘇小娟釋放“脫籍〞。府判應(yīng)是臨安府通判的簡稱,而院判是什么派遣的簡稱,尚須研究。據(jù)?宋史?卷224?宗室世系表?,“不〞字輩是宋太宗六世孫。轉(zhuǎn)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2、開封、洛陽、臨安市貌:?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中宋四公說:“東京百八十里羅城,喚做臥牛城。我們只是草寇,草入??冢涿痪?。〞開封城周當(dāng)然沒有一百八十里,但與史料記載的“京城如臥牛〞吻合。小說表達一些開封府的地名,如宋四公“向金梁橋上四文錢買兩只焦酸餡〞,據(jù)?東京夢華錄?卷1?河道?,金梁橋是在汴河上。又說“四人同出順天、新鄭門外僻靜酒店〞,順天門是開封外城西偏南第一個城門,確是俗稱新鄭門。又說趙正“過八角鎮(zhèn),取板橋,到陳留縣,沿那汴河行,到日中前後,只見汴河岸上,有個饅頭店〞,按這些地點的方位,顯然是先向西,再往東南,有意兜一個大圈子。趙正與饅頭店侯興夫婦打斗,沿汴河逃跑,“直到順天新鄭門一個浴堂〞。假設(shè)非對開封府地理非常熟悉者,是不易有此表達。?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歲朝天?有一段元宵觀燈的描寫:“行到宣德門前,恰好神宗皇帝正御宣德門樓。圣旨許令萬目仰觀,金吾衛(wèi)不得攔阻。樓上設(shè)著鰲山,燈光燦爛,香煙馥郁,奏動御樂,簫鼓喧闐。樓下施呈百戲,,供奉御覽??吹恼媸侨松饺撕?,擠得縫地都沒有了。〞參對?東京夢華錄?卷6?元宵?等記載,自宋仁宗以降,確有皇帝坐宣德門樓慶賀元宵,欣賞城樓下百戲的風(fēng)俗。但小說記載的錯訛,是鰲山不可能結(jié)扎在宣德門城上。宣德門屢次更名,宋仁宗景祐元年正月,方由正陽門改名宣德門。?鬧樊樓多情周勝仙?說:“大宋徽宗朝年東京金明池邊,有座酒樓,喚作樊樓。〞按開封著名的樊樓後改名豐樂樓,樊樓位于宮城東華門外,而不是在開封西城外的金明池。這大致是南宋話本追憶舊京,有不確之處。周勝仙說:“我是曹門里周大郎的女兒,我的小名叫作勝仙小娘子。〞曹門那么是開封里城東門望春門的俗稱。?警世通言?卷29?宿香亭張浩遇鶯鶯?看來原是一篇宋人所寫的文言小說。小說稱洛陽為“西都〞,李鶯鶯“逕至河南府訟庭之下,龍圖閣待制陳公方據(jù)案視事〞,都合于宋制。宋時洛陽為西京河南府。小說中寫道:“西都風(fēng)俗,每至春時,園圃無大小,皆修蒔花木,灑掃亭軒,縱游人玩賞,以此遞相夸逞,士庶為常。〞按北宋時,洛陽至少是北方最有名的園林城市。?史弘肇龍虎君臣會?說,“卻教鄭州奉寧軍一個上廳行首,有分做兩國夫人〞,“閆行首教人去請哥哥閆待詔來〞按奉寧軍確是宋代鄭州的節(jié)鎮(zhèn)軍名,而待詔也是宋時工匠的尊稱。?月明和尚度柳翠?中妓女吳紅蓮也自稱“妾乃上廳行首〞?!靶惺专暭葱蓄^,所謂三百六十行,妓館也算一行,故美妓可稱行首。例如?朱文公文集?卷18?按唐仲友第三狀?說:“行首嚴蕊稍以色稱,仲友與之媟狎。〞小說又說:“原來南渡時,臨安府最盛。只這通和坊這條街,金波橋下,有座花月樓,又東去為熙春樓、南瓦子,又南去為抱劍營、漆器墻、沙皮巷、融和坊,其西為太平坊、巾子巷、獅子巷,這幾個去處都是瓦子。〞柳翠“住在抱劍營,是個行首窟里。〞?武林舊事?卷6?瓦子勾欄?、?酒樓?、?歌館?也記述此類場所,但?月明和尚度柳翠?記述了各場所的方位。林正秋先生著有?南宋都城臨安?,參對此書116頁,312頁,可知上引記載確是對?武林舊事?和今人研究作了補充。小說稱柳翠在“行首窟里〞,“學(xué)不出好樣兒〞,“引惹子弟們〞,“柳媽媽說他不下,只得隨女兒做了行首〞,反映了宋代瓦子的某種性質(zhì)。?警世通言?卷39?福祿壽三星度世?說劉本道“同顧一郎去南瓦子內(nèi),尋得卦鋪,買些紙墨筆硯,掛了牌兒,揀個吉日,去開卦肆〞。這說明瓦子也含有市場之意。?醒世恒言?卷3?賣油郎獨占花魁?訛稱女真人為“韃子〞,說明至早已是南宋晚期受蒙古威脅時的作品?!巴蹙艐屬嵙思僭O(shè)干錢鈔〞,“替做娘的掙得錢鈔〞。如前所述,“錢鈔〞兩字聯(lián)用,小說中貨幣交換使用銀,這又是明人有較多加工的痕跡。但小說中莘瑤琴被“破了身子〞,“媽兒進房賀喜,行戶中都來稱賀〞,王九媽“要哄他上行〞,稱妓女接客為“上行〞。宋代行戶一般是指編入同業(yè)組織的商戶,將妓院也稱“行戶〞,又可與宋代稱美妓為“行首〞互證。至于描寫莘瑤琴“一對金蓮〞,南宋纏足之風(fēng)較北宋稍多,但并不普遍,可能仍屬後人加工的情節(jié)。小說對臨安城一些詳細地點的描繪,顯然非後人隨意杜撰,“開油店的朱十老〞是在“清波門外〞,清波門是臨安城西偏南的第二個城門。秦重分開朱十老油店,“在眾安橋下賃發(fā)一間小小房兒〞。據(jù)?淳祐臨安志?卷7?橋梁?,眾安橋是在通西湖的西河上。其方位接近錢塘門,錢塘門是城西偏北第二門。他顯然是就便出城,卻遠至西湖南的昭慶寺賣油。?武林舊事?卷5?湖山勝概?載有“南山昭慶院〞。小說表達秦重是在昭慶寺附近認識了莘瑤琴。秦重盤算,“特為王九媽一家挑這許多路來,不是做生意的勾當(dāng)。這昭慶寺是順路〞,“只消走錢塘門這一路,那一擔(dān)油儘勾出脫了〞,于是他逢“雙日,就走錢塘門這一路,一出錢塘門,先到王九媽家里〞。小說中還有臨安不少地名,如十景塘、“靈隱、法相、凈慈、天竺等寺〞,天竺又“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處香火俱盛〞。諸如此類,都應(yīng)是南宋話本的馀痕。?警世通言?卷6?俞仲舉題詩遇上皇?說成都人俞仲舉到臨安應(yīng)舉,“至貢院前橋下,有個客店〞居住,他應(yīng)舉失敗,“走出涌金門外西湖邊,見座高樓,上面一面大牌,朱紅大書‘豐樂樓’,只聽得笙簧繚繞,鼓樂喧天〞。豐樂樓中的“酒缸、酒提、匙、筯、盞、楪,放在面前,盡是銀器〞,足見其豪華。關(guān)于貢院,?夢粱錄?卷15?貢院?稱“禮部貢院,在觀橋西〞,?淳祐臨安志?卷7?橋梁?載有“貢院橋〞,另有“觀橋〞,“一名回龍橋,轉(zhuǎn)西入貢院橋〞。小說中的前橋大約即是指觀橋。豐樂樓是臨安著名的酒樓,是西湖北山路和南山路的分界座標(biāo),參見?武林舊事?卷5、?淳祐臨安志?卷6?樓觀?,可作互相印證和補充。小說中說李直“原任南劍府太守,得罪於監(jiān)司〞,按南劍府當(dāng)是南劍州的筆誤,元明時已改名延平路和延平府。監(jiān)司又是宋代常用的轉(zhuǎn)運司、提刑司、提舉司等通稱。?警世通言?卷23?樂小官拌生覓偶?依原注,是采自南宋話本?喜樂和順記?。其中說:“南宋臨安府有一個舊家,姓樂,名善美,原是賢福坊安平巷內(nèi)出身,祖上七輩衣冠。近因家道消乏,移在錢塘門外居住,開個雜色鋪子。人都重他的家世,稱他為樂大爺。媽媽安氏,單生一子,名和,生得眉目娟秀,伶俐乖巧。幼年寄在永清巷母舅安三老家撫養(yǎng),附在間壁喜將仕館中上學(xué)。喜將仕家有一個女兒,小名順娘,小樂和一歲,兩個同學(xué)讀書。〞喜姓將仕郎雖為低品文官,但已與樂善美有門第差異,所以樂和與喜順娘雖然相愛,而男方卻無法提親。上引文字是反映臨安教育的史料,城中有私人,包括官員開設(shè)的學(xué)館,不僅招收普通坊郭戶的子弟,甚至還可招收女孩入學(xué)。但“樂和到十二歲時,順娘十一歲。那時樂和回家,順娘深閨女工,各不相見〞。轉(zhuǎn)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3、工商業(yè)和官商合一:宋人話本是市井文學(xué),也可稱為當(dāng)時的坊郭戶文學(xué),假如說對占人口中最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民描寫不多,但對于商業(yè)和商人卻頗多涉及。漆俠先生已引?醒世恒言?卷31?鄭節(jié)使立功神臂弓?說,張俊卿“門首一壁開個金銀鋪,一壁開所質(zhì)庫〞。宋時質(zhì)庫即是當(dāng)鋪,其實是近代借貸業(yè)的前身。小說反映了東京質(zhì)庫業(yè)的興盛,可與有關(guān)史料互相參照。?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描寫一個商人,“這富家姓張名富,積祖開質(zhì)庫,有名喚做張員外。這員外有件缺點,要去那虱子背上抽筋,鷺鷥腿上割股,古佛臉上剝金,黑豆皮上刮漆,痰唾留著點燈,捋松將來炒菜。這個員外平日發(fā)下四條大愿:一愿衣裳不破,二愿吃食不消,三愿拾得物事,四愿夜夢鬼交,是個一文不使的真苦人〞,人稱“禁魂張員外〞。小說描繪這個慳吝人的語言非常生動。他的土庫設(shè)了防偷的各種機關(guān),結(jié)果還是被宋四公“覓了他五萬貫鎖臟物,都是上等金珠〞。宋四公又“取出暗花盤龍羊脂白玉帶,教侯興扮作內(nèi)官模樣:‘把這條帶去禁魂張員外解庫里去解錢。這帶是無價之寶,只要解他三百貫?!暯鈳旒词琴|(zhì)庫的別名。小說反映了東京質(zhì)庫業(yè)的興盛,可與有關(guān)史料互相參照。?賣油郎獨占花魁?記載臨安有“油行買賣〞,油行作為同業(yè)組織,其中又有“油坊〞,“油店〞,秦重是“與油坊取油〞,然后“挑擔(dān)上街〞。這是當(dāng)時的一個詳細的商業(yè)銷售鏈。有關(guān)油行的記載,可以補充?夢粱錄?卷13?團行?、?都城紀勝?;諸行?、?武林舊事?卷6?諸市?等記載之缺乏。?警世通言?卷33?喬彥傑一妾破家?的經(jīng)濟史料,漆俠先生已經(jīng)引用,今作一些補充說明。故事說的是宋仁宗明道年間,商人喬堪專一在長安、崇德收絲,往東京賣了〞。這兩個互相鄰近的地點是指杭州的長安鎮(zhèn)和秀州的崇德縣。但小說中頗用宋代以後的詞匯,如“其妻高氏掌管日逐出進錢鈔一應(yīng)事務(wù)〞,如前所述,“錢鈔〞一詞并非宋代所用。小說稱“浙江路寧海軍,即今杭州是也〞,寧海軍固然是杭州的節(jié)鎮(zhèn)軍名,但“浙江〞又是明代設(shè)省,即使是元代也屬“江浙行時。小說中有“差喬俊去海寧砌江塘〞,海寧自元代始設(shè)海寧州。他家雇董小二,“此人是上??h人〞,上海也是元代設(shè)縣。小說稱董小二為“僱工人〞,又稱“一年長工,二年家公,三年太公〞,喬俊妾周氏與他調(diào)情,“罵了兩三聲‘蠻子’〞。“蠻子〞是元朝治下對南人的蔑稱,“僱工人〞和“長工〞更像明代語匯。由此看來,即使原來是宋人話本,至少後人又進展了較多的加工,也不排除明人擬話本的可能性。?三言?和?二拍?中不少商人有官銜。如?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中有前引“李將仕家生藥鋪〞,又白娘子作法,把“周將仕典當(dāng)庫〞內(nèi)的“四、五千貫金珠細軟物件〞盜出,鎮(zhèn)江府“針子橋生藥鋪內(nèi)〞,“老將仕從里面走出來〞?!袄蠈⑹栓暭词抢羁擞茫步欣顔T外。將仕即是將仕郎。?喬彥傑一妾破家?說喬堪對門一個古董店王將仕〞,也是將仕郎。漆俠先生引?古今小說?卷3?新橋市韓五賣春情?,“市上有個富戶吳防御〞,“防御門首開個絲綿鋪,家中放債積穀,果然是金銀滿篋,米穀成倉〞。官為防御使,即使是遙郡,而非正任,亦不可謂低官。但小說中貨幣使用銀兩,這是明人加工所致,也可能是明人的擬話本。宋代此種官商一體的情況不少,如?東京夢華錄?卷2?潘樓東街巷?有“仇防御藥鋪〞,卷3?大內(nèi)西右掖門外街巷?有“蓋防御藥鋪〞,?寺東門街巷?有“孫殿丞藥鋪〞。?夢粱錄?卷13?鋪席?有“傅官人刷牙鋪〞等。此類官稱,自然有官員經(jīng)商,如醫(yī)官經(jīng)營藥鋪,前引史料有“秀王府解庫〞,王府也開質(zhì)庫,但更多應(yīng)是商人納粟納錢而授官。?計押番金鰻產(chǎn)禍?說押番計安南逃臨安後,“覷著渾家道:‘我下番無事,假設(shè)不做些營生,恐坐吃山空?!曈谑情_了一家酒店。雇了個周三,“選吉日良時,開張店面。周三就在門前賣些果子,自捏合些湯水〞。這是吏胥兼營商業(yè)的一例。據(jù)?武林舊事?卷6和卷9,可知宋時所謂“果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水果,而是果脯之類。?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表達說,王秀“他那賣酸餡架兒上一個大金絲罐,是定州中山府窯變了燒出來的〞。人們一般認為,宋代的鈞瓷有所謂“窯變〞,在高溫下鈞瓷發(fā)生奇妙的化學(xué)反響,形成胭脂紅等鮮艷色彩,并且有美麗的裂紋。小說稱定瓷的“金絲罐〞也有“窯變〞。此說有待進一步研究。?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中說:“這傘是清湖八字橋老實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傘,不曾有一些兒破,將去休壞了。〞,又說當(dāng)時的雨具除了傘之外,還有“釘靴〞。這些都是宋時的手工業(yè)產(chǎn)品。4、社會風(fēng)俗:?鄭節(jié)使立功神臂弓?說:“一個小節(jié)級同個茶酒保,把著團書,來請張員外團社。原來大張員外在日,起這個社會,朋友十人,近來死了一兩人,不成社會。〞據(jù)?夢粱錄?卷19?社會?,宋時有社有會,社如有“打球、射水弩社〞、“窮富賭錢社〞之類,會有佛教和道教的“上天竺寺光明會〞、“放生會〞、“靈寶會〞之類。小說稱結(jié)社為“團社〞,這應(yīng)為宋時俗語。此小說描寫張員外遇著鄭信,鄭信“叉著手〞,夏德向眾員外“叉著手,唱三個喏〞。?勘皮靴單證二郎神?中有“韓夫人叉手告太尉〞。?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先說唐崔護故事,“連忙叉手向前道:‘小娘子拜揖/〞再說吳清等三人見盧愛愛,“齊齊的三頭對地,六臂向身,唱個喏道:‘小娘子拜揖/〞?皂角林大王假形?說趙再理“入那館驛安歇,仆從唱了下宿喏〞。?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中宋四公對張員外家的一個婦人也稱“小娘子〞。“只見一個漢〞,“覷著張員外家里,唱個大喏了教化〞,又說“那個妝做婦女打扮的,叉手不離方寸,道:‘告公公,我不是擦卓兒頂老。’〞唐宋之際,人們由席地而坐改為垂足而坐,引起禮節(jié)的變化,叉手和唱喏禮為宋時通常的揖禮。宋人也有“小姐〞的稱呼,但決不是指富貴之家的女兒,如?夷堅三志己?卷4?傅九林小姐?說傅九“與散樂林小姐綢繆〞,類似于今之三陪女郎。即使是富貴之家的女兒,那么稱小娘子或女娘子,見?夷堅支戊?卷5?任道元?和?鄂國金佗續(xù)編?卷27。?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不管是說唐崔護故事,還是說宋吳清與盧愛愛的故事,都稱“小娘子〞。?福祿壽三星度世?有一段對話:“小人是江州趙安撫老爺?shù)募胰?,今有小衙?nèi)患病,日久不痊,奉臺旨,請教小娘子乘轎就行。〞除了“老爺〞不像宋人語言,其他如“安撫〞、“衙內(nèi)〞〔後世稱公子〕、“臺旨〞、“小娘子〞等全屬宋人語匯。漆俠先生已經(jīng)引用了?古今小說?卷27?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宋代乞丐“行〞的組織,此處作一點補充。小說中有“無為軍司戶〞和“淮西轉(zhuǎn)運使〞,都是宋朝的官名,無為軍又是專屬宋朝的地名。但小說中淮西轉(zhuǎn)運使許德厚厚待金玉奴,“教手下男女都稱他小姐〞,“小姐〞的稱呼疑為後人竄改。婦女纏足一般都認為主要是宋代興起的陋習(xí),可參見由張邦煒先生執(zhí)筆的?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第六章婦女四、時尚。他認為,“纏足在宋代僅限于供人欣賞型婦女,還不像元代以后那樣普遍〞,“當(dāng)時纏足的婦女主要是宮人、妾媵、家妓和歌女〞。?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描寫張員外家一個女子,“弓彎彎的腳兒〞。?計押番金鰻產(chǎn)禍?描寫計慶奴做了官員李子由的妾,見到正妻恭人,恭人吩咐兩個養(yǎng)娘:“與我除了那賤人冠子,脫了身上衣裳,換幾件粗布衣裳著了,解開腳,蓬鬆了頭,罰去廚下打水燒火做飯。〞亦可為纏足尚不普遍的例證。?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冤?中孫押司的女使迎兒,應(yīng)是被雇者,她稱孫押司為“爹爹〞,稱“押司娘〞為“媽媽〞,應(yīng)是屬于宋時主人與女使身份差異不大的稱呼。假如主人是高官,就不可能有此稱呼。迎兒也是小說中常用的名字,如?水滸傳?中楊雄的女使也叫迎兒。關(guān)于宋時的食品蒸餅,?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有一段描寫,宋四公“擘開一個蒸餅,把四、五塊肥底熬肉多蘸些椒鹽,卷做一卷,嚼得兩口〞。如前所述,宋時的蒸餅改名炊餅,其實還是做成餅狀,與今日的饅頭形狀不同。?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中說,許宣“把白娘子同青青搬來王公樓上。次日,點茶請鄰舍〞。點茶而不是泡茶,正是宋人的飲茶習(xí)慣。?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中說,鄭州“宋四公家里,門前開著一個小茶坊,眾人入去吃茶,一個老子上灶點茶〞,老人自稱“老漢是宋公點茶的〞。馬翰被人邀請,“同入茶坊里,上灶點茶來〞。?皂角林大王假形?說趙再理“來到東京,歸去那對門茶坊里,叫點茶婆婆〞,也是點茶。?警世通言?卷1?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雖然說春秋戰(zhàn)國時的故事,“伯牙推子期坐於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點茶〞。又說“童子取一張杌坐兒置於下席〞,鐘子期“長揖而不跪〞,這也決不是唐以前的席地而坐和相應(yīng)禮節(jié)。但小說中使用諸如“老爺〞、“大人〞之類稱呼,似常見于元雜劇中,一般非宋時所用,似出于元明時的竄改。關(guān)于宋人的點茶風(fēng)俗,可參見沈冬梅先生?宋代茶文化?第二章宋代的茶飲技藝。?俞仲舉題詩遇上皇?俞良因“金榜無名〞,“每日吃兩碗餓酒〞,另一日他對酒保說:“你與我打兩角酒來。〞?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中吳清等面對酒肆的老人,“三人道:‘丈人拜揖!有酒打一角來?!暟此螘r量酒或用角,可參見李華瑞先生?宋代酒的消費和征榷?第278頁。當(dāng)時酒的酒精含量一般不大,所以可以大碗吃酒,可與?水滸傳?中的飲酒風(fēng)俗互相印證。人們的印象,古代舉行婚禮,新郎一般總是穿紅袍,其實不然。據(jù)?二刻拍案驚奇?卷11?滿少卿饑附飽揚,焦文姬生仇死報?說:“鼓樂喧天,鬧動了一個村坊,滿生綠袍槐簡,搖擺進來。見了丈人,便是納頭四拜。〞可與此參證者是?夢粱錄?卷20?嫁娶?的記載,“其婿服綠裳,花幞頭〞,“詣中堂參堂,男執(zhí)槐簡,掛紅綠彩,綰雙同心結(jié)〞??梢娝螘r新郎穿的是綠袍。宋時有刺字和紋身的風(fēng)俗,?史弘肇龍虎君臣會?描寫郭威,“幼時曾遇一道士,那道士是個異人,替他右項上刺著幾個雀兒,左項上刺幾根稻穀〞。小說中還有一句俗語:“郭大郎取下頭巾,除下一條鏖糟臭油邊子來。〞據(jù)漆俠先生解釋:“鏖與骯,糟與臟,皆一音之轉(zhuǎn),鏖糟亦即骯臟。〞?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說:“只見一個漢,渾身赤膊,一身錦片也似文字。〞也同樣反映了紋身的風(fēng)俗。?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表達宋四公的來歷:“那老兒是鄭州奉寧軍人,姓宋,排行第四,人叫他做宋四公,是小番子閑漢〞。按?水滸傳?第四十一回說馬麟“原是小番子閑漢出身〞。關(guān)于閑漢,?東京夢華錄?卷2?飲食果子?說,在酒肆中“近前小心供過使令,買物命妓,取送錢物之類,謂之閑漢〞。?夢梁錄?卷16?分茶酒店?記載一樣。小番子大約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武經(jīng)總要?前集卷16下:“放馬泊,番子中呼為招討放馬泊,在天德之北。〞但“小番子〞如何與“閑漢〞聯(lián)用,須進一步研究。唐宋時尤其盛行排行,甚至與姓、名、字同等重要,一局部下層民眾或只有姓和排行,沒有名,更不管字。由于各個家族和宗族的排行各不一樣,又無排行的完好史料傳世,所以令今人難以捉摸。鄧子勉先生著?宋人行第考錄?當(dāng)然是一本很下功夫的好書。但其凡例中以“劉四乙〞為劉四十二,“金八乙〞為金八十二,將“乙〞字依甲乙的次序,理解為行二,那么可以商榷。例如?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中說“許宣排行小乙〞,他對白娘子說自己“排行第一〞。?水滸傳?第六十一回燕青“排行第一〞,稱“小乙〞??梢姟耙舀暸c“一〞通,乙乃排行第一,而不是行二。話本?合同文字記?,被改編為?拍案驚奇?卷33?張員外義撫螟蛉子,包龍圖智賺合同文?。雖然是說宋代的故事,但其中有一重要人物“李社長〞,社長是元代的基層頭目。話本中張學(xué)究妻說:“這的是陰騭勾當(dāng)。〞此處的“勾當(dāng)〞一詞,如前所述,是犯宋高宗的御諱。故大致可推知是元話本。轉(zhuǎn)貼于論文聯(lián)盟.ll.5、水底火炮:?史弘肇龍虎君臣會?中提到“劉兩府作?水底火炮?詩〞。參對?碾玉觀音?所引?鷓鴣天?詞,“是關(guān)西秦州雄武軍劉兩府所作。從順昌入〔大〕戰(zhàn)之後,閑在家中〞。可知劉兩府即是抗金名將劉锜。劉锜官至太尉,人稱劉兩府。劉锜此詩如下:一激轟然如霹靂,萬波煽動魚龍息。穿云裂石響無蹤,卻虜驅(qū)邪歸正直。這是有關(guān)古代火藥的重要史料。宋時所謂火炮當(dāng)然不是後世的管狀火炮,其實是類似于今的炸藥包,而用人力拋石機〔炮〕拋射。但水底火炮卻是在水下爆炸,顯然不可能使用拋石機。以往的研究將古代水雷判斷為明代創(chuàng)制,劉锜詩證明,至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