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詠懷古跡︵其三︶
《詠懷古跡》是共五首,每首各詠一古跡,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廟、武侯廟,都是借古跡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關(guān)于它的整體結(jié)構(gòu),明有人解釋:“懷庾信、宋玉,以斯文為己任也;懷先主、武侯,嘆君臣際會之難逢也;中間昭君一章,蓋入宮見妒,與入朝見妒者,千古有同感焉?!薄娟P(guān)于詠懷古跡】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通過分析環(huán)境、人物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通過比較閱讀,掌握詠史懷古詩的閱讀方法。
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其形,案圖召幸。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于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yīng)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國,故不復(fù)更人。背景簡介: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遭貶,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自己一片赤誠,盡忠進諫,皇帝卻不分忠佞,無辜貶斥自己,當(dāng)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說。所以詩題叫《詠懷古跡》。整體感知:
結(jié)合注釋、感知詩歌。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群山萬壑隨著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這里有生長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一旦離開漢宮,(命運)便與北方少數(shù)民族相連,獨留下青冢向著黃昏。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
憑著畫工畫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面容,空有她那懷念故國的魂魄月夜歸來。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即使千年過后,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還分明訴說著她內(nèi)心的怨恨之情。賞析詩歌
詠懷古跡(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從全詩看,王昭君“怨恨”什么?一去紫臺連朔漠遠嫁異邦遠葬他鄉(xiāng)思念故鄉(xiāng)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漢宮受冷落怨恨獨留青冢向黃昏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跡(其三)請選出你喜歡的句子加以鑒賞,說說好在哪里。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首聯(lián)“破空而來,勢如天驥下坂,明珠走盤”
《唐宋詩醇》“赴”字突現(xiàn)了三峽和荊門那種山連嶺接、雄奇生動的走向和動勢。用氣象不凡、陽剛偉岸的環(huán)境襯托昭君。︻首聯(lián)︼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生地和死地的對比,悲涼蕭瑟“一去”是悲之始,“獨留”是悲之結(jié)?!耙弧保氉砸蝗??!斑B”,指連姻,即“嫁”。“紫臺”,帝王所居之處?!扒嘹!?,指王昭君之墓?!包S昏”,當(dāng)作“昏黃”,這里指昏黃的風(fēng)沙。︻頷聯(lián)︼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對照,蘊含著無限的傷感生前已經(jīng)錯過知遇的機會,死后魂魄歸來也是枉然!詩人借以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頸聯(lián)︼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正面寫昭君的怨恨。昭君之怨:生前不遇的遠嫁女子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杜甫當(dāng)時身處異地、遠離故鄉(xiāng)的處境和昭君相似,從詩題《詠懷古跡》可知,詩人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的。︻尾聯(lián)︼悲昭君以自悲也在抒寫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總評︼“詠明妃者,此為第一?!保ā短扑卧姶肌罚按似獪匮派铄?,杜集中之最佳者?!保ㄇ濉ぬ迫暝儯┙枋率闱?/p>
——作者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深沉的怨恨。
對于昭君遠嫁匈奴,王安石有怎樣的看法?明妃曲(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含情欲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黃金桿撥春風(fēng)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蓱z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锻鯆詧鬂h元帝書》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于賤工,南望漢關(guān)徒增愴結(jié)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詠史懷古詩的閱讀方法一、了解基本史實二、把握古跡特點和人物形象三、作者的身世、情感與古人古跡有何共同之處
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一、丞相祠堂的環(huán)境有何特點?二、諸葛亮在杜甫心中是怎樣的形象?三、英雄指誰?為何落淚?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丞相祠堂的環(huán)境有何特點?幽靜肅穆、寂寞凄涼為何本應(yīng)香火旺盛的祠堂卻寂寞凄涼?千古誰惜英雄意?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在杜甫心中是怎樣的形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功業(yè)未成。英雄指誰?為何落淚?千古的仁人志士。壯志未酬,天下無人能解英雄淚!
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杜甫48歲),杜甫避亂成都,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目睹國勢艱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報國無門,因此詩人對開創(chuàng)基業(yè)、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思考:
這首詩寫的什么內(nèi)容?(請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那個詞語。)
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怨恨
杜甫的詩題叫《詠懷古跡》,顯然他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情的。他當(dāng)時正“飄泊西南天地間”,遠離故鄉(xiāng),處境和昭君相似。雖然他在夔州,距故鄉(xiāng)洛陽偃師一帶不象昭君出塞那樣遠隔萬里,但是“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洛陽對他來說,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鄉(xiāng),正好借昭君當(dāng)年想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鄉(xiāng)的心情。詩人的寄托
詩人在此時深深懷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宮見妒,他入朝見妒;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他“飄泊西南天地間”(《詠懷古跡·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歸來;他思念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秋興·其二》)。更何況這一年他已有55歲了,“美人遲暮”之感與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寫自己的悲憤。昭君絕代佳人,入宮見妒畫圖省識,遠離漢宮身死異國,環(huán)珮空歸(千載之怨)詩人
才華橫溢,入朝見妒不分忠佞,無辜遭貶漂泊西南,有家難歸
(深沉怨恨)
全詩到此結(jié)束!【討論】
昭君在漢宮尚未躋身宮妃之列,不過是后宮中一位待詔的宮女,而嫁到“朔漠”卻封為閼氏(相當(dāng)于漢皇后),還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不能用現(xiàn)代的眼光看歷史。囿于當(dāng)時民族觀念的局限,當(dāng)時人對周邊少數(shù)民族是恥于同類的,更何況遠嫁匈奴呢?據(jù)《后漢書》記載:昭君遠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鄉(xiāng),然而多次上書希望回故鄉(xiāng)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還要按照當(dāng)?shù)氐牧?xí)俗再嫁給匈奴王的兒子,直至最后身死異國。我們姑且不論這種回鄉(xiāng)無望的絕望對她的打擊有多大,就是那種與華夏倫理綱常相悖的習(xí)俗使其無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昭君的確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樣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讓她遠嫁匈奴?
頸聯(lián)上句“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對此做了交待。這句詩用了一個典故。
昭君的悲劇是由毛延壽造成的嗎?
不是。有人曾為毛延壽鳴不平,寫過這樣兩句詩:“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dāng)時枉殺毛延壽”。金圣嘆也曾對此發(fā)表評價,大意是:毛延壽這個小人之所以奸計得逞,昭君之所以抱恨終身,難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嗎?搜羅那么多良家婦女充斥后宮專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連親自挑選之勞都不肯費,也未免太過分了??梢?,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既然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對元帝持何態(tài)度?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边@是此詩的結(jié)尾,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diào),點明全詩寫昭君“怨恨”的主題。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調(diào),原來那正是昭君永遠在訴說著她不得生還故鄉(xiāng)的怨恨!琵琶本是從胡人傳入中國的樂器,經(jīng)常彈奏的是胡音胡調(diào)的塞外之曲,后來許多人同情昭君,又寫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樂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詩歌里就密切難分了?!拘〗Y(jié)】詩歌的主旨雖寫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入題。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鑒賞語言頷聯(lián)對仗很工整,怎樣對仗的?效果如何?“一去”對“獨留”,“一”與“獨”同義互文,將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寫得入骨三分??梢?,昭君是多么孤獨!“紫臺”對“青?!保粋€富麗繁華,一個荒涼冷落,對比多么懸殊!“連”對“向”,“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八纺睂Α包S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黃昏”一般指時間,而在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間,即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曠凄清!它是那樣的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們展示著千古的悲哀!就這么兩句工整的對偶,內(nèi)涵卻相當(dāng)豐富:上句寫她生前的不幸與孤苦,下句寫她死后的孤寂與冷落,一句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碍h(huán)珮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大錯已經(jīng)鑄成,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yǎng)她的父母之邦,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么強烈??!像這樣一個美女,竟然淪落到如此下場,怎不感動?怎不傷心?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小結(jié)】顯而易見,這兩句與上兩句前后呼應(yīng),相互銜接。正因為元帝“省識春風(fēng)面”,才有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的悲??;正因為昭君“空歸月夜魂”,才有其“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凄涼??傊瑢φ丫瘎〉母醋隽嗣鞔_揭示??偨Y(jié)詩歌
《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王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情懷,這不是與標(biāo)題“詠懷”不符?“此詠明妃以自悲。”——黃叔燦《唐詩箴注》“琵琶胡語,怨恨誰論?亦隱寓知音寥落之感?!?/p>
——郭曾祈《讀杜札記》“此第三首,則專詠明妃之事,無一字及于己懷,乃吾正謂此為少陵自用己懷,非詠明妃。夫明妃抱此怨恨,不可明言,只以托之千載琵琶;而少陵之怨恨,不可明言,又以托之明妃。通篇只重寫‘怨恨’二字,乃所以寫明妃,即所以寫己懷也?!薄抖旁娧灾尽方枋率闱?/p>
——作者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深沉的怨恨。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敘事詩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車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嫗,《新婚別》中的新婦,都十分動人,能給讀者留下雋永的印象。而律詩主要用于抒情,雖有敘事成分,不過是作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擔(dān)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務(wù)。這首詩卻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過塑造王昭君的動人形象實現(xiàn)的。本詩出現(xiàn)了兩個典型鏡頭,為我們刻畫了昭君形象?!耙蝗プ吓_連朔漠”
寫昭君由漢宮到匈奴的行程。一個青年女子遠離父母之邦,嫁到異域,這需要何等勇氣和毅力!——贊揚了她的美好品格?!蔼毩羟嘹O螯S昏”寫昭君墳上長出青草。昭君雖死但故國之思猶在。——表現(xiàn)了對其不幸的同情。[品讀與探討]
誦讀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想一想,王昭君這一形象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前人評此詩說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明]王嗣奭《杜臆》)?
因為昭君的身世正暗合了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昭君在漢宮時,因為奸佞小人的從中作梗,得不到皇帝的寵幸,遠嫁塞外,死后也沒有歸葬故里;詩人自己也是因為忠貞于朝廷而遭到排擠,加上時局的動蕩不安,以至于漂泊在外,不能回到故鄉(xiāng),處境與昭君何其相似。所以說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不過詩人只是從形象落筆,不發(fā)抽象的議論,但是“獨留青冢向黃昏”、“環(huán)城空歸夜月魂”的昭君的悲劇形象卻是躍然紙上?!?/p>
積累與應(yīng)用】
課外閱讀宋代王安石《明妃曲》,并與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三)》相比較,看看這兩首詩給“王昭君”的故事各自賦予了什么意義?
明妃曲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fēng)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dāng)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這詩前半部只寫昭君的美,但不是從形象上寫,而是從故事上寫。昭君出來,淚濕鬢腳,自顧“無顏色”,但元帝見了,竟不能自持。原來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態(tài)”。而畫師又是個畫肉不畫骨的,所以“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dāng)時枉殺毛延壽”;二句成為千古絕唱。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中的昭君故事是一曲悲劇,昭君的怨恨是帝王不見遇的怨思。但同時詩人也賦予了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這也是千百年來積累和鞏固起來的對自己鄉(xiāng)土和祖國的最深厚的情感。
有關(guān)王昭君的故事流傳很廣,自漢代以來以此為題材的作品很多,但主旨往往是悲昭君流落塞外或責(zé)備毛延壽的貪贓弄權(quán)。王安石的《明妃曲》卻不落俗套,議論翻新。他認為殺毛延壽是冤枉,因為像昭君這樣的絕代佳人,其美妙意態(tài)是畫不出的。這一議論并不只是為毛延壽開脫罪責(zé),而是含蓄地揭示出昭君的悲劇實際上是由于皇帝的昏庸所造成的。同樣,對昭君的思念漢室,詩人也沒有作一般的悲憫之語,而是由昭君想到更多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想到在南的失意,由美人的失寵聯(lián)想到才土的不遇,揭示了封建時代“人生失意”特別是才士不遇的普遍性。
明妃曲歐陽修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
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
雖能殺畫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夸。
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fēng)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fēng)當(dāng)自嗟。【賞析】
歐陽修這詩因昭君的故事,而感慨世上那些漂亮出眾的女人的命運大多薄命不好。此句和東坡的“自古佳人多命薄”意思一樣。
比較鑒賞
同樣是詠嘆王昭君,杜甫寫了《詠懷古跡》(其三),李白則寫了《王昭君》,比較閱讀,說說兩詩在風(fēng)格上有怎樣的不同。王昭君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guān)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畫圖,死留青冢使人嗟。【注釋】漢代長安附近的月亮,月光照著昭君。一走上去玉門的道路,從此去向天涯再也不會歸來。漢代的月亮還是從東海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無錫江蘇無錫市惠山區(qū)人民法院招聘編外人員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1年中國鋁制滑輪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蜂膠粉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移動通訊運維分析集中管理平臺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巧克力涂層糖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多功能聯(lián)合訓(xùn)練器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發(fā)泡專用酚醛樹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2U電子節(jié)能燈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高效去污粉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錐密封焊接式管接頭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GB/T 16475-1996變形鋁及鋁合金狀態(tài)代號
- GB 4706.20-200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滾筒式干衣機的特殊要求
- 無紙化會議系統(tǒng)解決方案
- 佛教空性與緣起課件
- 上海鐵路局勞動安全“八防”考試題庫(含答案)
- 《愿望的實現(xiàn)》教學(xué)設(shè)計
- 效率提升和品質(zhì)改善方案
- 中山大學(xué)抬頭信紙中山大學(xué)橫式便箋紙推薦信模板a
- 義務(wù)教育學(xué)科作業(yè)設(shè)計與管理指南
- 《汽車發(fā)展史》PPT課件(PPT 75頁)
- 常暗之廂(7規(guī)則-簡體修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