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七下教案1~33個(全)_第1頁
2022上七下教案1~33個(全)_第2頁
2022上七下教案1~33個(全)_第3頁
2022上七下教案1~33個(全)_第4頁
2022上七下教案1~33個(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1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亞洲及歐洲——“亞細亞”和“歐羅巴”課時1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初步認識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2.運用地圖說明亞洲和歐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3.學會世界上不同時區(qū)之間,時間的相互換算。二、地理實踐力1.通過學生對地圖的閱讀,使學生學會從地圖上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2.通過標準時間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介紹,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時區(qū)和換算能力人地協(xié)調(diào)觀1.通過對地理位置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2.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教學重點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教學難點1.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2.不同時區(qū)之間,時間的相互換算。學法指導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播放音樂,展示世界地圖以及各大洲最具特色的景觀圖片,聲情并茂地朗誦“認識大洲”這一章的導言。要求所呈現(xiàn)的圖片與導言內(nèi)容應有關聯(lián),音樂要輕柔、和緩。課堂新授:提問: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的是哪一個大洲?它與哪一個大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由這個問題切入本節(jié)學習之中。一、“亞細亞”和“歐羅巴”讀圖6—1,由學生找出亞歐兩洲的界線。然后,由教師介紹亞洲、歐洲的名稱由來、范圍以及亞歐大陸的特點。在介紹亞洲的地理位置時,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教材P.3活動了解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顒?:提問: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分別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在圖6—1中找到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W

和160°E

組成的經(jīng)線圈。最后,判斷出亞洲絕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顒?:讀圖61,說出亞洲東面、南面、北面分別瀕臨的大洋,找到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小結提問:如何描述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學生答: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一般可以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個主要方面來描述。拓展延伸:在了解亞洲的地理位置后,應引導學生嘗試描述歐洲的地理位置。學生可通過讀圖6-1,大致說出歐洲的經(jīng)度范圍為9°W

向東至66°E,緯度范圍為36°N~71°N。歐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絕大部分位于東半球。歐洲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鄰,西北隔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面大陸部分與亞洲連為一體,好似亞歐大陸伸出去的一個大半島,輪廓破碎,海岸線曲折。閱讀“學會換算不同地點的時間”不是課程標準規(guī)定必學的內(nèi)容,教學時不宜盲目拓展挖深,引導學生結合圖6.2

“世界時區(qū)”了解地方時、時區(qū)、區(qū)時、北京時間、國際日期變更線等重要概念,并學會簡單的時間換算即可。課堂小練:1.為了與當?shù)貢r間一致,向東過日界線,日期應()A.減一天B.加一天C.不變D.無法確定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主要的依據(jù)是()①跨緯度最廣②面積最大③周圍被大面積海洋包圍④東西距離最長⑤絕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東半球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亞洲及歐洲——“亞細亞”和“歐羅巴”一、“亞細亞”和“歐羅巴”1.洲名由來2.亞歐大陸3.亞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主要位于東半球,北半球緯度位置:10oS~80oN;北部深入北極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海陸位置:北鄰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鄰印度洋;西部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4.歐洲的地理位置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2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亞洲及歐洲——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課時2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通過歸納亞洲的地形特征,掌握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能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出歐洲的地形特征。二、地理實踐力學會描述一個大洲的自然環(huán)境,初步掌握學習和研究區(qū)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相關技能。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教學重點1.亞洲和歐洲的地理位置特點。2.亞洲的地形特征。教學難點亞洲的地形特征學法指導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播放《亞洲雄風》這首歌曲,同時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瑪峰等風光圖片,利用歌詞“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我們亞洲,河像熱血流”引入亞洲地形的教學。本內(nèi)容為教學重點,應讓學生掌握歸納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課堂新授:二、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讀圖6-3,可以看出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地形類型是海拔超過1000米的高原和山地;讀圖6-4,可知亞洲平均海拔為950米。據(jù)此,可歸納出“亞洲平均海拔高”的特征。在圖6-3中,找到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西西伯利亞平原、死海等主要地形區(qū)的位置,根據(jù)高度表可以看出青藏高原與西西伯利亞平原之間的高差非常大,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珠穆朗瑪峰與死海的相對高度。據(jù)此,可歸納出“亞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的特征。接下來,教師可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出亞洲地形的其他特征:1.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亞洲的什么部位?(中部)2.亞洲有哪些山脈以帕米爾高原為中心向四周延伸?(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等)3.亞洲地勢有何特征?(中部高,四周低)4.亞洲大陸邊緣有哪些大平原?(除西西伯利亞平原外,還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印度河—恒河平原等)5.讀圖6-3,找到亞歐大陸東側、東南側的一組弧形群島,說一說這組島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質(zhì)現(xiàn)象。(這組弧形群島從北往南分別是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馬來群島,其形成原因可用板塊構造學說來解釋,是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互碰撞而形成的。這里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wěn)定,多火山、地震,為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重要組成部分)6.你能說出亞洲東側、東南側有哪些國家或地區(qū)多火山、地震現(xiàn)象嗎?

(日本、中國臺灣、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小結提問:說一說,大洲的地形特征應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歸納?學生答: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從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狀況、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等方面來歸納。拓展延伸:根據(jù)以上歸納亞洲地形特征的方法,依據(jù)圖63和其他資料歸納歐洲地形特征。讀圖6-4,可以看出歐洲的平均海拔在各大洲中是最低的。同時,可估算各大洲的相對高差,經(jīng)比較后可歸納出歐洲地面起伏不大、相對高差較小的特征。讀圖6-5,可看出歐洲小于200米的陸地面積比重約占57%,可見歐洲地形類型以平原為主。讀圖6-3,找出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阿爾卑斯山脈,可知它們分別位于歐洲的北部和南部,可以歸納出歐洲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的特征。閱讀教材P.6活動中提供的有關歐洲冰川地貌的圖文資料,可以歸納出歐洲最具特色的地形。在完成歐洲地形特征的相關歸納后,由學生獨立完成亞、歐兩洲地形比較的填表練習。課堂小練:有關亞洲地形、地勢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地形以平原為主,山地面積狹小B.地勢中部高,四周低C.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D.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亞洲及歐洲——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二、高原、山地為主的亞洲地形1.亞洲地形四大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②亞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③地勢中部高,四周低④大陸東部、東南部有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的島群2.認識歐洲地形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3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亞洲及歐洲——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課時3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通過分析亞洲氣候特征,使學生掌握氣候特征的分析方法。2.在閱讀地圖和分析資料的基礎上總結出歐洲氣候的特點。二、地理實踐力指導學生分析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及表現(xiàn),讓學生結合已學的氣候知識,分析并解答出有關歐洲氣候的思考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歸納、對比分析的能力。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教學重點亞洲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教學難點亞洲和歐洲的氣候及成因學法指導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運用直觀教學法,如教師可通過視頻資料,向學生介紹冬季亞洲北部的西伯利亞地區(qū)冰天雪地,氣候嚴寒;而亞洲南部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海岸呈現(xiàn)出一派熱帶風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濱浴場。從視頻中可讓學生了解到亞洲因地域遼闊,各地氣候差異顯著。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亞洲的氣候特征及其成因。課堂新授:三、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引導學生讀圖6-3、6-9,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并歸納:

亞洲北部深入到北極圈內(nèi),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緯度范圍大致介于10°S~80°N,地跨寒、溫、熱三帶。因此,亞洲既有熱帶氣候,也有溫帶、寒帶氣候。

亞洲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海陸跨度大,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因此,亞洲既有因靠近海洋,受海洋濕潤氣流影響較大,降水較多的濕潤氣候;也有因距海遠,受海洋濕潤氣流影響微弱,終年少雨的干旱氣候。

亞洲地形復雜多樣,地面起伏大,高低懸殊。同一緯度地帶因海拔不同,氣溫、降水均有差異,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區(qū)形成高山高原氣候。

綜上所述,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地勢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亞洲氣候呈現(xiàn)出復雜多樣的特征。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圖6-9和七年級上冊的世界氣候類型圖,讓學生說出亞洲缺少的氣候類型。教師小結:

除溫帶海洋性氣候外,其他主要氣候類型在亞洲都有分布。

亞洲跨緯度范圍廣,南北溫差極大。赤道附近長年如夏,年平均氣溫高;而緯度較高的西伯利亞地區(qū)年平均氣溫低,其東北部的小鎮(zhèn)奧伊米亞康更是北半球的“寒極”。

亞洲因地域遼闊,沿海和內(nèi)地的干濕差異懸殊。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多年平均降雨量高達11500毫米,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內(nèi)夫得沙漠等地則極端干旱??傮w上看,亞洲氣候的大陸性特征顯著。

相對于亞洲而言,歐洲氣候的海洋性特征顯著。為完成好教材P.8~9的活動內(nèi)容,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氣候的大陸性特征和海洋性特征進行比較,但不宜過分拓展深挖,以免增加學習難度。兩者對比如下:

氣候特征氣溫氣溫年較差降水成因冬季夏季大陸性寒冷炎熱大季節(jié)變化大受大陸影響明顯海洋性溫和涼爽小降水分配均勻受海洋影響明顯在世界各大洲中,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季風氣候顯著是亞洲氣候的一個重要特征。這一內(nèi)容不宜過分展開討論,只需引導學生回顧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四節(jié)的相關內(nèi)容即可。有關季風的進一步知識,在本冊教材的南亞地區(qū)和八年級上冊的中國氣候中還會涉及。小結:

我們已經(jīng)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特征對亞洲氣候的影響,歸納了亞洲的氣候特征。接下來,請學生根據(jù)上述方法歸納歐洲的氣候特征。拓展延伸:讀圖6-9,由學生討論P8活動第1題,了解亞洲和歐洲的氣候類型分布,設問:為什么歐洲沒有熱帶氣候?學生依據(jù)歐洲的緯度位置,了解歐洲最南端大致在36°N,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所以歐洲無熱帶氣候,以溫帶氣候為主。

讀圖6-10,由學生討論P.8活動第2、3題,可知歐洲氣候具有顯著的海洋性特征,即與同緯度地帶的其他地區(qū)相比,夏季涼爽,冬季溫和,氣溫年較差較小,全年降水分配均勻。那么,歐洲氣候海洋性特征顯著的原因是什么呢?可由學生討論P.9活動第5題得出答案。

由學生討論P.8~9活動第4題,判斷甲、乙兩地的氣候類型,并說明判斷的步驟和依據(jù)。根據(jù)兩地的氣候資料,可歸納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全年降水分配均勻;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

最后,由學生歸納歐洲氣候特征:

1.

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

2.

氣候的海洋性特征顯著;

3.

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課堂小練:讀“亞歐氣候類型”圖,完成下列各題。(1)填出圖中數(shù)碼所代表的氣候類型名稱: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2)⑤與⑥兩種氣候特點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⑤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干燥;⑥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多雨。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亞洲及歐洲——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三、復雜多樣的亞洲氣候1.亞洲氣候特征(1)氣候類型復雜多樣(2)各地氣溫差別顯著(3)大陸性特征顯著(4)季風氣候顯著2.了解歐洲氣候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4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亞洲及歐洲——大河眾多的亞洲課時4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通過地形圖引導學生分析亞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亞洲境內(nèi)著名的湖泊。2.讓學生從歐洲氣候和地形入手解釋歐洲河流特征,了解歐洲著名的河流。二、地理實踐力通過亞洲和歐洲河流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教學重點亞洲及歐洲河流特點的成因教學難點亞洲及歐洲河流特點的成因學法指導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李白《將進酒》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詞句,請說出黃河注入的海洋。讀圖6-3,看一看亞洲還有哪些大河分別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課堂新授:大河眾多的亞洲亞洲大江大河眾多,教師可重點介紹長江和湄公河,應突出長江的長度和流量都居亞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我國境內(nèi)稱瀾滄江,是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一條國際河流。在介紹湄公河前,教師可借用陳毅元帥的《贈緬甸友人》,引入國際河流的概念。全詩如下: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

彼此為近鄰,友誼長積累。不老如青山,不斷似流水。

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反帝得自由,和平同一軌。

彼此是胞波,語言多同匯。團結而互助,和平力量偉。

臨水嘆浩淼,登山歌石磊。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

陳毅元帥詩中說的是從中國發(fā)源的怒江,沿途流經(jīng)緬甸境內(nèi)叫薩爾溫江的一條國際河流。亞洲有許多這樣的國際河流,請學生在圖6-3中找到亞洲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國際河流是哪一條?它流經(jīng)了哪幾個國家?這條河流在中國境內(nèi)的名稱是什么?學生經(jīng)過觀察、討論后可找到這條河流是湄公河,在中國境內(nèi)稱瀾滄江,它發(fā)源于中國,沿途流經(jīng)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5國。

在介紹亞洲水系特征之前,可引導學生閱讀“流域和水系”這則材料,結合圖6-11,了解流域和水系(內(nèi)流水系、外流水系)的概念。

亞洲的水系特征深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彼黜樦貏輳母咛幭虻吞幜鲃印Wx圖63,根據(jù)亞洲中高周低的地勢特征,可歸納出“亞洲水系結構呈輻射狀,形成從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圍海洋的外流水系”的特征。讀圖6-3、6-9,根據(jù)亞洲中部和西部的地形、氣候特征,可知亞洲的內(nèi)流流域主要分布在中亞、西亞地形閉塞的山間高原、盆地和低地,以及氣候干旱的荒漠、半荒漠地區(qū),從而歸納出“亞洲內(nèi)流流域面積廣大”的特征。在圖6-3中,讓學生找到世界著名的兩條內(nèi)流河——錫爾河、阿姆河。討論:從亞洲的地形特征、氣候特征,以及廣闊的地域等方面,分析亞洲能夠形成眾多大河的地理原因。

介紹亞洲獨具特色的湖泊時,建議首先讓學生在圖6-3中找到貝加爾湖、里海、死海和巴爾喀什湖等湖泊,然后播放視頻或出示圖片介紹死海和咸海的景觀。教師可介紹一些材料,向學生滲透咸海、死海所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讓學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小結:受地形、氣候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亞洲水系具有兩大特征,接下來請學生歸納歐洲的水系特征。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回顧歐洲的地形、氣候、海陸輪廓等特征,并討論這些因素對歐洲水系特征的影響。學生答:受平原地形影響,歐洲河網(wǎng)稠密,水流平緩;受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影響,歐洲河流水量較為豐富,河流徑流量的季節(jié)變化較小,有利于航運;受海陸輪廓的影響,歐洲缺少大江大河,絕大部分河流為外流河。

在圖6-3中,找出伏爾加河、多瑙河、萊茵河,說出它們分別注入的水域。在6-14中,找出多瑙河和萊茵河干流流經(jīng)的國家。

在討論多瑙河、萊茵河航運發(fā)達的原因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河流提供的航運條件、本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對外貿(mào)易等方面去思考。課堂小練:1.關于萊茵河的敘述,正確的是()A.萊茵河位于亞洲B.萊茵河屬于北冰洋水系C.萊茵河流域的地勢大致是南高北低D.萊茵河每年有很長的結冰期2.形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岸峽灣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作用B.風力作用C.海浪作用D.冰川作用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亞洲及歐洲——大河眾多的亞洲四、大河眾多的亞洲1.亞洲主要大河3.亞洲獨具特色的湖泊2.亞洲水系的兩大特征4.熟悉歐洲水系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5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亞洲及歐洲——亞洲的人口與國家課時5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運用地圖描述亞洲和歐洲的人口分布特點,并簡要分析其主要原因。2.讀“亞歐人口分布圖”說明亞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學會閱讀亞歐政區(qū)圖。二、地理實踐力1.通過對國家和人口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教學重點亞洲和歐洲的人口與國家情況教學難點亞洲和歐洲的人口與國家情況學法指導復習引導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復習提問:世界總人口是多少?世界各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一個大洲?你知道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嗎?它們分布在哪一個大洲?通過這些問題的展開,引領學生進入到亞洲人口與國家的教學。課堂新授:亞洲的人口與國家引導學生閱讀“歐洲的人口”資料,思考:亞洲、歐洲分別存在的人口問題主要是什么?它給自然環(huán)境、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帶來了哪些不利影響?

學生討論后回答:亞洲的人口問題主要是人口數(shù)量多,人口增長快,會帶來糧食緊缺、資源被掠奪性開采、環(huán)境污染嚴重、勞動力過剩、人口向城市涌入、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問題。歐洲的人口問題主要是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較為嚴重,這會出現(xiàn)勞動力短缺、后備兵源不足、社會負擔加重并引發(fā)許多老年人問題。通過這部分的討論學習,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口觀教育。人口的增長必須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相適應,與環(huán)境、資源的承載能力相協(xié)調(diào),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是當今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

讀圖6-15,說出亞洲東部、南部和歐洲西部人口分布稠密,亞洲北部、中部和歐洲北部人口分布稀疏。亞歐大陸北部緯度高,冬季氣溫很低,氣候酷寒;亞洲西部氣候炎熱干旱。上述兩個地區(qū)的氣候條件都不利于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因而人口分布稀疏。拓展延伸:完成本節(jié)最后一個活動“‘我們最關注的大洲’學習方案”,應把握好三個關鍵點:一是引導學生運用本節(jié)所學到的方法;二是引導學生最好選擇非洲或南、北美洲作為探究的大洲,以便于學生主動學習后面兩節(jié)內(nèi)容;三是要引導學生分好小組,并確定好探究方案。課堂小練:讀亞洲和歐洲人口分布圖,回答問題。1.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區(qū)是()亞洲北部、亞洲西部亞洲東部、亞洲南部亞洲中部、歐洲北部歐洲南部、亞洲西部2.預計到2040年,德國67歲及以上人口數(shù)量將達到2100萬,比目前該年齡段數(shù)量多600萬。德國等歐洲國家面臨的人口問題主要是()A.居民就業(yè)困難B.社會經(jīng)濟貧困C.勞動力短缺D.居住條件較差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亞洲及歐洲——亞洲的人口與國家五、亞洲和歐洲的人口與國家1.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亞歐大陸人口分布及其原因人口稠密區(qū):①亞洲東部②亞洲南部③歐洲西部人口稀疏區(qū):①亞洲中部和西部②亞洲北部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6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非洲課時1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運用地圖說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經(jīng)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2.初步學會從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種特征;從歷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這一現(xiàn)象。3.運用地圖分析說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夠在地圖上找出非洲幾個著名地形區(qū)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人地協(xié)調(diào)觀訓練讀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人人平等的觀念。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說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經(jīng)緯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運用地圖分析說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夠在地圖上找出非洲幾個著名地形區(qū)教學難點訓練讀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人人平等的觀念。學法指導啟發(fā)討論講授式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通過海陸分布的內(nèi)容,可以考察學生亞洲、歐洲相臨近的大洲——非洲。而非洲的名稱“亞非利加”的本意是“陽光灼熱”的意思。為什么會這樣呢?在上學期的學習中我們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種,這又是為什么呢?創(chuàng)設地理情境,提出假設,調(diào)動學生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圖。課堂新授:一、國家最多的大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區(qū)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閱讀地圖學習地理的方法。1、通過讀圖總結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北面與歐洲之間隔著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東北與亞洲之間隔蘇伊士運河、紅海;東臨印度洋,與大洋洲隔海相望;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臨大西洋,與美洲隔海相望。經(jīng)緯位置:最北在30oN以北,最南在30oS以南;赤道、北回歸線、南回歸線都穿過非洲;最東在50oE以東,最西在20oW左右。半球位置: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主要在東半球通過閱讀課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爭歷史,重點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二、高原為主的地形學生回答問題。引導學生自學,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自己總結。通過讀地形圖和各種統(tǒng)計圖表,逐步回答問題總結亞洲地形的特點。1.根據(jù)“不同海拔高度的陸地面積占總面積的比重”(餅狀圖)及地形圖上山脈高原的名稱總結“非洲地形以高原為主”有“高原大陸”之稱。2.根據(jù)“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較”(柱狀圖)總結“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定基礎。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地形圖,及各種統(tǒng)計圖表,掌握讀圖的方法,鍛煉讀圖能力熟練讀圖的技巧。3.根據(jù)“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較”(柱狀圖),計算相對高度,總結“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4.根據(jù)地形圖,總結“非洲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通過地圖、課本使學生觀察到非洲的幾處特別之處:①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陸地裂谷;②非洲中部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③非洲的海岸線十分平直。布置作業(yè)提前看圖嘗試分析非洲的氣候突出的特點,旨在讓學生熟練這種方法。課堂小練:右圖是非洲沿赤道的地形剖面圖,,從圖中可以推斷,非洲沿赤道地區(qū)的地勢()A.東高西低B.南高北低C北高南低D.西高東低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非洲一、國家最多的大洲1.地理位置2.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二、以高原為主的地形特點1.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東南高,西北低2.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長的陸地裂谷;3.非洲中部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4.非洲的海岸線十分平直、少島嶼、半島和海灣。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7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非洲課時2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通過對氣候資料、地圖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熱帶為主的氣候。讀圖分析非洲氣溫、降水的特點,以及氣候類型對稱分布的特點。二、地理實踐力1、練習看各種氣候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2、判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了解氣候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學會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水文特征。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管自然環(huán)境觀的教育。教學重點1、氣候資料、地圖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熱帶為主的氣候。2、分析非洲氣溫、降水的特點,以及氣候類型對稱分布的特點。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了解氣候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教學難點1、練習看各種氣候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2、讀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圖。了解氣候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學法指導讀圖分析法、自學指導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通過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過渡到非洲的氣候課堂新授:三、炎熱的氣候(一)讀圖6-21非洲1月平均氣溫1.看讀數(shù),2.看分布,等溫線稀疏3.看走向,大致與緯線平行,西北、東部、南部有小面積閉合曲線。用一連串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間,北部以及東部南部一些地區(qū)在10℃左右。學生根據(jù)以前所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圖分析。(二)讀圖6-22非洲7月平均氣溫1.看讀數(shù),2.看分布,等溫線稀疏,比1月時密集3.看走向,大致與緯線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區(qū)為明顯的閉合曲線,是非洲的炎熱中心。通過這兩幅圖可以總結,非洲無論冬夏氣溫總在0℃以上,且絕大部分地區(qū)在20℃以上,說明非洲是“熱帶大陸”并試著分析其中原因。(三)讀圖6-23非洲年降水量1.看讀數(shù),小于200㎜,到大于2000㎜的地區(qū)都有分布。2.看分布,等降水量線密集,差異顯著3.看走向,北部地區(qū)大致與緯線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區(qū)大致與海岸線平行。(四)讀圖6-24非洲氣候類型1.看類型,非洲的氣候類型很少,除高山氣候外都是熱帶氣候類型2.看典型,非洲的熱帶草原面積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熱帶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在各大洲中面積最大;非洲剛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熱帶雨林區(qū)之一。3.看分布,氣候類型呈帶狀分布,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10℃~20℃之間,小部分在0℃~10℃之間,沒有高于30℃的地區(qū),也沒有低于0℃的地區(qū)。大部分在20℃~30℃之間,北部撒哈拉沙漠在30℃~40℃之間,東部南部一些地區(qū)在10℃~20℃之間,小部分在0℃~10℃之間,沒有高于40℃的地區(qū),也沒有低于0℃的地區(qū)。由此可以總結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赤道附近和幾內(nèi)亞灣沿岸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南北回歸線兩側的熱帶沙漠地區(qū)則降水很少。氣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讀圖6-25完成題目要求學生讀圖分析調(diào)動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練習讀圖分析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1.乞立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為什么山頂卻終年被積雪覆蓋,成為“赤道雪峰”乞力馬扎羅山以5895米的海拔為非洲的最高峰2.說說從山下至山頂自然景觀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訓練讀圖分析能力。根據(jù)上學期所學的知識總結原因(海拔每增高100米氣溫下降℃。非洲的降水分布很不平衡,也就使得非洲的河流作用顯著。)四、河流讀圖1-27尼羅河和剛果河1.說出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流向,比一比哪一條河的支流更多。2.尼羅河和剛果河的干流各流經(jīng)哪些氣候區(qū)?想一想,哪條河的水量較小、水位季節(jié)變化大?3.找出尼羅河的兩個源頭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結合圖6-26,看看他們分別位于哪個氣候區(qū)。你能解釋歷史上尼羅河定期泛濫的原因嗎?4.尼羅河與剛果河在流經(jīng)山區(qū)時,形成一系列峽谷,多險灘瀑布。所以,尼羅河與剛果河的水利資源都很豐富。請問這種推斷是不是正確?5、列表對比尼羅河與剛果河的水文特征區(qū)別拓展延伸:關于閱讀“物產(chǎn)豐饒的非洲”的教學,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圖文材料,了解非洲礦產(chǎn)資源種類多,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即可。非洲因物產(chǎn)豐饒,被稱為“富饒大陸”。課堂小練:1.下列動物生活在非洲熱帶草原的是()ABCD由圖可知,非洲氣候的分布特點是()南北對稱東西對稱半環(huán)狀環(huán)狀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非洲三、氣候特征1.以熱帶氣候為主2.氣候類型大致以赤道為界,南北對稱分布四、河流河流名稱流向注入海洋流經(jīng)地形區(qū)流經(jīng)氣候區(qū)尼羅河剛果河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8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非洲課時3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從礦產(chǎn)資源、動植物資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饒的物產(chǎn)。2.通過非洲人口的增長狀況、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各國的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礦產(chǎn)品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到非洲是一個存在著嚴重的人口、環(huán)境、發(fā)展等問題的大洲。二、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知識的能力。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通過教學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觀、資源環(huán)境觀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教育。教學重點通過非洲人口的增長狀況、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各國的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礦產(chǎn)品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到非洲是一個存在著嚴重的人口、環(huán)境、發(fā)展等問題的大洲。教學難點通過教學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觀、資源環(huán)境觀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教育學法指導讀圖分析法、自學指導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一、復習提問通過復習前面所學知識,回憶非洲的民族解放斗爭和非洲的國家,二、引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歐洲的殖民者為什么要來非洲開辟殖民地?正是受到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的吸引。簡單介紹歐洲殖民者在非洲的建設種植園、礦廠等情況。引起學生興趣。課堂新授:五、豐饒的資源讀圖6-27非洲主要礦產(chǎn)與農(nóng)產(chǎn)品分布。指導學生讀圖,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讀圖的習慣,強調(diào)圖例的作用。觀察非洲主要的礦產(chǎn)品:石油、金、鐵、銅、鈾、鋁土、磷灰石、金剛石非洲的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劍麻。通過閱讀“塞倫蓋蒂國家公園”以及對氣候、景觀的復習,對照地圖冊列舉非洲的野生動物。如有學生熟悉這方面知識,請他為同學介紹,樹立目標。對照圖例在圖中找出各種礦產(chǎn)品、農(nóng)產(chǎn)品的名稱、分布地區(qū)。討論。列舉。初步了解自然資源的含義養(yǎng)成科學的資源觀。通過閱讀課文總結:1.礦產(chǎn)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鉻鐵礦、磷酸鹽)2、植物資源豐富(熱帶雨林、熱帶草原、名貴樹種、熱帶經(jīng)濟作物)3、動物資源豐富(大型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均居世界各洲之首)簡單介紹非洲的糧食作物(玉米)雖然非洲有這么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非洲并沒有因此富裕起來六、亟待發(fā)展的經(jīng)濟通過一些調(diào)查結果說明非洲貧窮落后的經(jīng)濟現(xiàn)狀思考練習:1.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減去人口的死亡率。2.從全世界來看,非洲的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是最高的,而歐洲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是最低的3.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人口增長迅速,而非洲的人口絕對數(shù)也很高,龐大的人口數(shù)量使得有限的糧食分散,人均占有糧食量少,很多地區(qū)食不果腹。閱讀課文、總結非洲經(jīng)濟落后的原因:1.人口問題2.長期的殖民統(tǒng)治3.落后的科學技術水平4.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學生普遍了解這一現(xiàn)象,最好找學生講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題目很簡單,學生獨立完成以便教師掌握情況對掌握不好的學生及時加以輔導分析。拓展延伸:思考非洲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問題。課堂小練:1.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是:(

C

A.亞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歐洲2.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

B

A.撒哈拉以北的非洲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歐洲西部

D.北美洲的美國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非洲五、豐饒的資源主要的礦產(chǎn)品:石油、金、鐵、銅、鈾、鋁土、磷灰石、金剛石主要農(nóng)產(chǎn)品:可可、咖啡、花生、棉花、香蕉、油棕、劍麻。六、亟待發(fā)展的經(jīng)濟世界上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大洲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9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美洲課時1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jīng)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這里居民組成和語言與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的差異。二、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通過實例說明美洲內(nèi)部的經(jīng)濟發(fā)展是不平衡的,學生了解部分美洲國家的主要特點。教學重點1.通過讀圖,分別了解兩個大洲自然環(huán)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2.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jīng)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教學難點1.運用地圖,說明美洲大陸的地理位置。(包括經(jīng)緯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2.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及其交通地位。學法指導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根據(jù)他對美洲大陸的考察見聞,寫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這個“新大陸”的存在,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這個“新大陸”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稱為“亞美利加州”,簡稱美洲。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一起來了解美洲。課堂新授:一、新大陸(簡單介紹,以趣味為主。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1.簡單介紹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故事穿過白令海峽的三線,中美地峽,巴拿馬運河,西印度群島強調(diào)白令海峽以及巴拿馬運河的地理分界線作用和交通作用2.讀圖1-31總結美洲的地理位置(對照前面所學方法,通過讀圖分析完成要求,逐步提高讀圖分析能力。)北美洲:⑴最北在北極圈以北,最南在赤道以北,最東在30°w以東,最東在180°經(jīng)線以東。⑵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南面與南美洲相連,以巴拿馬運河為分界線,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望相望。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北半球。南美洲:⑴最北在赤道以北,最南在60°S以北,最東在30°w以東,最西在80°w以西。⑵臨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麥哲倫海峽)。⑶主要位于西半球、南半球。(查漏補缺,及時根據(jù)反饋信息指導學生。最后教師進行綜述。)3.介紹拉丁美洲的來源、含義、語言、國家等。有學生了解這些知識,鼓勵學生講解,鍛煉部分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平日中對地理事物、地理問題的搜集、思考。逐步養(yǎng)成獨立自主思考地理問題的習慣??偨Y本節(jié)課內(nèi)容(對于知識的回憶要積極主動。)拓展延伸:

教師可通過設計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美地峽”、“西印度群島”這2則材料時,注意抓住一些重要信息,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1.為什么中美地峽多火山、地震?(中美地峽地處板塊相互碰撞地帶,地殼不穩(wěn)定,所以多火山、地震現(xiàn)象)2.為什么中美地峽以種植熱帶作物為主?(中美地峽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受海洋影響顯著,炎熱濕潤的氣候適合種植熱帶作物)3.中美洲有哪7個國家?(中美洲包括危地馬拉、伯利茲、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4.印歐混血人種是什么意思?(印第安人和歐洲人通婚后的后裔,是黃種人與白種人的結合)5.西印度群島中面積最大的是哪一個島?說一說西印度群島名稱的由來。(西印度群島中面積最大的是古巴島。西印度群島名稱的由來)課堂小練:1.美洲主要位于()A.東半球B.南半球C.西半球D.北半球2.白令海峽位于()A.加拿大與俄羅斯之間B.加拿大與美國之間C.美國與俄羅斯之間D.日本與美國之間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美洲一、新大陸:1.劃分以美國南部國界為界:以北:北美地區(qū)以巴拿馬運河為界:以北:北美洲以南:拉丁美洲地區(qū)以南:南美洲2.白令海峽三線通過:①美國與俄羅斯國家②亞洲與北美洲洲界限③國際日期變更線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10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美洲課時2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通過讀圖,分別了解兩個大洲自然環(huán)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二、地理實踐力通過讀地形圖、統(tǒng)計圖表對比北美洲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的地形的異同之處。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異同。教學重點通過對書地形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點。教學難點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點學法指導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導入新課在黑板上繪制出代表南北美洲的兩個三角形,利用板圖加深學生印象。(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課堂新授:二、對比分析南美洲、北美洲的地形特征運用地形圖6-32、6-38讀圖分析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對照板圖回答各地形區(qū)的名稱。在板圖中分別標出代表南北美洲主要地形區(qū)的代號:山脈:海岸山脈、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阿巴拉契亞山脈。平原:大平原、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拉普拉塔平原高原:拉布拉多高原、圭亞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指導學生讀圖對比分析。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勢起伏較大;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南美洲:世界第四(600米);地勢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輕高大的山脈,東部高原平原相間分布。找出南北美洲主要的地形區(qū),尤其是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的地理事物格陵蘭島是世界上除南極洲外冰川最廣的地,區(q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科第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長的山系;亞馬遜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美洲的不少湖泊是冰川作用的產(chǎn)物。練習:教材24頁第1、2題。小結:強調(diào)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的對比。拓展延伸:

可參考歸納北美洲地形特征、氣候特征的方法,歸納出南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砂匆韵虏襟E進行:1.讀圖638,找到南美洲的主要地形類型和主要地形區(qū)名稱,并歸納其分布特點。南美洲的地形主要由山脈、高原、平原三種地形類型組成,西部分布著年輕高大的安第斯山脈,安第斯山脈以東為平原、高原相間分布,從北往南的主要地形區(qū)名稱是奧里諾科平原、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完成P.24~25活動第2題?!袄L制大洲地形簡圖”活動視教學情況可作為課后活動開展。2.讀圖6-44可知,南美洲受海陸輪廓的影響,絕大部分位于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屬熱帶地區(qū),以熱帶氣候為主。分析圖6-41、6-42可知,除高山地區(qū)外,南美洲最冷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上,冬季溫暖;而最熱月的平均氣溫一般不超過28℃,夏季沒有酷暑。讀圖6-44可知,南美洲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為主。讀圖6-38,可找到南美洲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亞馬孫平原,熱帶稀樹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讀圖6-43可知,南美洲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區(qū)占大部分,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3.討論安第斯山脈對當?shù)貧夂虍a(chǎn)生的影響,設計表格比較南、北美洲地形異同,分析基多和利馬兩城市的位置以及氣溫和降水的特征,對比分析南美洲大城市分布與東南亞大城市分布不同的原因。4.讀圖6-38、6-44可知,亞馬孫平原北、西、南三面被高原、山地包圍,有眾多河流匯入,且該地區(qū)屬熱帶雨林氣候,降水充沛,所以亞馬孫河水量很豐富。

課堂小練:1.北半球冰川分布最廣的地區(qū)()A.青藏高原B.北冰洋C.格陵蘭島D.西伯利亞2.南美洲安第斯山以東地區(qū)的地形特點是()A.平原為主B.高原為主C.山地為主D.平原與高原相間分布課后作業(yè):列表對比南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板書設計美洲二、地形特征北美洲:平均海拔較高居世界第三(700米);地勢起伏較大;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緩的山地。格陵蘭島與五大湖南美洲:世界第四(600米);地勢起伏一般;西部是年輕高大的山脈,東部高原平原相間分布。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11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美洲課時3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通過對書25頁26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2.通過對圖6-43、圖6-44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二、地理實踐力通過讀圖表對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的水文特征。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使學生逐步學會熟練的掌握對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異同。教學重點1.通過對書25頁26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2.通過對圖6-32、圖6-38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教學難點1.通過對書25頁26頁的氣候圖進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氣候的特點。2.通過對圖6-32、圖6-38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學法指導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一、復習導入:(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通過展示“世界氣候類型圖”提出問題,美洲的氣候與我們亞洲有沒有相似之處?二、講述新課:對照前面所學方法,通過讀圖分析完成要求。課堂新授:三、氣候特征(指導學生讀圖、讀書)1.根據(jù)書25頁圖6-41和圖6-42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氣溫。(分別從等溫線的讀數(shù)、等溫線的分布、等溫線的走向來分析。)2.根據(jù)書26頁圖6-43分析美洲的降水量。(分別從等降水量線的讀數(shù)、等降水量線的分布、等降水量線的走向來分析。)根據(jù)書26頁圖6-44分析美洲的氣候類型。通過讀圖分析復習影響氣候的各個主要因素。鼓勵學生總結。歸納:北美洲:1.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較齊全2.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面積最廣3.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對氣候影響大南美洲:1.南美洲主要位于熱帶,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2.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利用書29頁圖1-42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利用書29頁的活動練習題,以及圖1-42分析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創(chuàng)設地理情境,提出問題,列出表格。四、河流(學生讀圖對比分析。)通過對地形圖的分析和書上統(tǒng)計圖表的判讀,列表比較南北美洲最大的兩條河流的特點。小組討論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圖和統(tǒng)計圖表。小結:總結本節(jié)課內(nèi)容。拓展延伸:教師出示一組圖文結合的資料,請學生談一談對美洲居民組成的看法。例如:奧斯卡音樂獎獲得者譚盾的祖籍是中國/籃球飛人邁克爾·喬丹的祖先來自非洲/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是德國出生的猶太人/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華盛頓的祖先是英國人/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祖先來自非洲……從上面一組資料中,可以看出美洲的居民組成十分復雜,下面我們就來了解美洲的居民與經(jīng)濟。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美洲的居民與經(jīng)濟”材料,并作簡單歸納。課堂小練:①讀右圖,完成下列各題。①1.數(shù)碼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河流: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②2.美洲西側氣候在沿海呈南北狹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②因為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美洲三、氣候特征北美洲:1.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較齊全2.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面積最廣3.山脈多為南北走向,對氣候影響大南美洲:1.南美洲主要位于熱帶,溫帶面積不大,寒帶缺失2.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四、河流北美洲:密西西比河南美洲:亞馬孫河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12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東南亞課時1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運用地圖,說明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二、地理實踐力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對比分析,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了解。教學重點1.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教學難點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對比分析,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學法指導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觀察亞洲政區(qū)圖。指導學生讀圖?;貞浥c中國相臨的16個國家和地區(qū),其中最南端的,與我國的廣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緬甸、老撾、越南,這三個國家以及位于這三個國家以南的國家,往往呈現(xiàn)出一派別具一格的熱帶風情,由于這里是亞洲的最東南角,這個地區(qū)就被人們叫做東南亞。課堂新授:一、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教學過程1: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課堂活動①:讀圖7-1

“東南亞地形分布”,說一說東南亞的地理位置特點。要求在圖7-1中找出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以及馬六甲海峽的具體位置,并觀察它們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特點。通過活動,讓學生感悟到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地處低緯(熱帶)地區(qū);處于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教學過程2:中南半島的氣候、地形、河流與人類活動。課堂活動②:讀圖7-1

“東南亞地形分布”,思考:(1)中南半島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屬于什么氣候類型?具有哪些顯著的氣候特征?

(指導學生觀察第六章中的亞洲氣候分布圖和教材相關內(nèi)容,獲取問題的答案)(2)觀察圖中河流與地形分布的關系?地勢變化與河流流向的關系?從中你可以得出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分布有什么特征?(正確認識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知道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

(3)中南半島的人們主要活動在什么地形區(qū)?河流的什么部位?考慮到該區(qū)域的氣候特征,人們應關注什么自然災害?(認識地形、河流、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感悟人類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特征密切相關)小結:

為加深學生印象,可帶領他們用手作比喻:手掌代表中國西南部,手指代表中南半島上的高峻山脈,指間的縫隙代表幾條大河,并可引用革命老前輩陳毅同志1957年所作《贈緬甸友人》詩句:“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連,依山復靠水”、“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來說明中南半島與我國山水相連的特點。教學過程3:馬來群島的氣候、地形、河流與人類活動。

課堂活動③:讀圖71

“東南亞地形分布”,完成下列要求:(1)用彩筆勾畫出赤道,想一想赤道附近應該是什么氣候類型?具有怎樣的氣候特征?(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2)選擇其中的一個島嶼(如蘇門答臘島或加里曼丹島等),勾畫島嶼的輪廓及河流分布,在此基礎上分析得出地形地勢特征和河流特征。(山地和丘陵為主,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區(qū);河流短促流急。引導學生關注河流流向與地勢變化的關系)(3)想一想,為什么印度尼西亞有“火山王國”之稱,又是地震頻發(fā)的國家?引導學生觀察印度尼西亞的位置,回憶六大板塊的分布,運用板塊運動的觀點來解釋這一現(xiàn)象。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可出示東南亞火山、地震分布圖,補充該地區(qū)地震、火山活動的相關事件。

(4)印度尼西亞也是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你認為該國人口在分布上會有怎樣的特征?(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且集中于爪哇島上)在上述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完成教材P.33~34活動內(nèi)容(相當于課堂鞏固練習)。過渡:

我們已經(jīng)知道東南亞處于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我國有一艘油輪從西亞地區(qū)運輸石油到上海,在這“十字路口”中需要經(jīng)過什么海峽呢?由此引入馬六甲海峽的學習。

二、馬六甲海峽課堂活動:

讀圖7-4

“馬六甲海峽”,完成下列要求:馬六甲海峽位于哪個半島和哪個島之間?

(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教師可對馬六甲海峽做比較詳細的說明,以便學生對它有深入的了解。馬六甲海峽包括新加坡海峽在內(nèi),全長1080千米,西北部較寬,東南部較窄,最窄處37千米,航道最窄處僅2千米)人們?yōu)槭裁捶Q馬六甲海峽是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聯(lián)系的“咽喉”?

要點:馬六甲海峽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最短航線(不是唯一航線)的必經(jīng)之地。海峽底部較平坦,水深在25~200米之間,可通航25萬噸的巨輪。由于馬六甲海峽走向與當?shù)厥⑿酗L向垂直,當海峽外的海域風浪滔天時,海峽內(nèi)卻風平浪靜,有利于船只航行。馬六甲海峽處于太平洋至印度洋的重要航線上,過往的航線有許多條,是世界上通航量最大的水道之一,年過往船只有5萬多艘,馬六甲海峽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航海環(huán)境被稱為世界航海線上的“咽喉”。

(3)討論:針對馬六甲海峽通航能力的限制,如果要開辟一條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新航線,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并說出理由。(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預設指向為開挖克拉運河。當然學生如有其他的建議,不能一概否定,可引導他們在可行性方面做進一步思考,從中找出最佳建議。這一活動可考慮用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比一比誰的點子多,誰的點子好。最后評出最佳建議,并獲得“金點子獎”榮譽。)拓展延伸:馬六甲海峽沿岸有哪些國家?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運用事實材料,說明哪一個國家的發(fā)展與馬六甲海峽的關系最為密切?

(新加坡,訓練學生有選擇性、針對性地收集地理信息)課堂小練:1.馬六甲海峽溝通了()A.太平洋和大西洋B.大西洋和印度洋C.太平洋和印度洋D.太平洋和北冰洋2.泰國的稻田主要分布在()A.湄公河三角洲B.湄南河三角洲C.伊洛瓦底江平原D.紅河三角洲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東南亞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一、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海陸位置③緯度位置二、地形特點中南半島:地勢北高南低,山河相間,縱列分布馬來群島:地勢崎嶇三、河流中南半島:大多自北向南流,如湄公河馬來群島:河流短小湍急,大多從中間發(fā)源流向四周四、氣候特征中南半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馬來群島: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全年高溫多雨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13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東南亞課時2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通過讀圖了解東南亞地區(qū)主要的農(nóng)產(chǎn)品、礦產(chǎn)品大的分布。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jīng)濟地位二、地理實踐力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通過學習了解東南亞各國經(jīng)濟的特點,從而比較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經(jīng)濟形式上的差異。教學重點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jīng)濟地位教學難點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jīng)濟作物的分布和在各國中的經(jīng)濟地位學法指導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以謎語引入:大江之中——河內(nèi);長鼻盛會——萬象;舉頭望明月——仰光(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簡單介紹。)課堂新授:三、富饒的物產(chǎn)

讀圖7-6

“東南亞物產(chǎn)分布”,完成下列任務:(1)讓學生看清圖例,了解東南亞主要有哪些農(nóng)產(chǎn)品和礦產(chǎn)品。(2)從圖上找出主要熱帶作物及其產(chǎn)地。(天然橡膠: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油棕: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3)在東南亞的礦產(chǎn)資源中,最重要的是哪兩種?(錫和石油)它們主要分布在哪些國家?(錫:泰國、馬來西亞;石油:印度尼西亞、文萊)

(4)從圖上找出東南亞重要的水稻生產(chǎn)國。(泰國、柬埔寨、緬甸、越南)課堂活動:

讀圖6-9、7-1、7-6,完成下列任務:①找出中南半島水稻的主要產(chǎn)區(qū),說出這些地區(qū)的氣候類型和地形類型。②議一議,東南亞地區(qū)種植水稻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條件?

本“活動”的實施,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水稻的生長習性和生產(chǎn)、管理要求,其次是在圖76中找出水稻的主要分布區(qū)域,然后對應圖6-9和7-1分析水稻生長地區(qū)的氣候、地形、河流條件,從中得出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四、我國的近鄰教學指導:

從標題名稱看,對于這一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需要學生感悟東南亞與中國的關系,可以讓學生重點關注與中國陸地接壤的、隔海相望的國家,華人、華僑在東南亞發(fā)展中的作用。對國家名稱和位置的認識,必須借助于地圖這一重要工具。教學過程:

(1)讀圖7-8

“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分布”找出東南亞的11個國家。看一看,哪些國家位于中南半島上,哪些國家位于馬來群島上?(可用順口溜小結:中南半島——越老柬泰緬馬新,馬來群島——印尼文萊菲律賓)(2)哪些國家與我國接壤?(越南、老撾、緬甸)哪些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菲律賓、印尼、文萊、馬來西亞)(3)湄公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它流經(jīng)了哪些國家?

(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6個國家??裳a充中國與其他國家對湄公河流域的合作開發(fā)與保護情況)課堂活動:

①在地圖上找出東南亞各國的首都,有哪些首都分布于河流附近。以其中的一個首都為例,說一說河流對該城市發(fā)展的作用。(完成教材P.38活動)

②討論:為什么東南亞地區(qū)是世界上華人最集中的地區(qū)?

(指導學生從近鄰和歷史的角度進行探討)拓展延伸:

①收集你感興趣的華人、華僑相關資料,編寫一份小報在班級內(nèi)交流。

②完成教材P.39構建地理“知識樹”的活動。(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區(qū)域地理的思維框架,指導學生學會對各種自然、人文要素的分析思路和方法等)課堂小練:1.東南亞的國家中,屬于內(nèi)陸國的是()A.越南B.老撾C.柬埔寨D.泰國2.湄公河在我國境內(nèi)稱為()A.紅河B.怒江C.雅魯藏布江D.瀾滄江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A.馬來西亞B.日本C.印度尼西亞D.菲律賓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東南亞(三)富饒的物產(chǎn)1.熱帶作物的重要產(chǎn)地2.主要糧食作物———水稻3.著名礦產(chǎn)———錫和石油(四)我國的近鄰1.國家與首都2.華人與華僑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14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南亞課時1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了解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能在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主要城市。2.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3.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jīng)國家、注入海洋等特征。二、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以及從課外資料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了解中國主要鄰國的知識內(nèi)容。教學重點1、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2、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jīng)國家、注入海洋等特征。教學難點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學法指導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故事導入——播放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的序幕部分。提問:同學們看過這部電視劇嗎?它反映了什么內(nèi)容?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指圖7-11進行簡要講解:《西游記》所講述的故事,歷史上確有其事。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從長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艱險,過流沙、翻雪山,經(jīng)西域往南,到達古天竺國,也就是今天的南亞地區(q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神奇的地方。課堂新授:一、位置與國家

指導學生讀圖7-11

“南亞國家和地區(qū)分布”,完成下列任務:南亞的地理位置特征(1)南亞位于什么山脈與大洋之間?(喜馬拉雅山脈和印度洋)(2)南亞瀕臨什么海域?(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3)北回歸線穿過南亞的什么部位?(北部)(4)南亞大部分地區(qū)緯度位置如何?(0°~35°N)

2.

南亞的國家組成

南亞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內(nèi)陸國——尼泊爾、不丹;臨海國——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島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在南亞的7個國家中,與中國相鄰的有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共4個國家。

3.

南亞次大陸

引導學生閱讀“南亞次大陸”材料,最后教師應說明“南亞次大陸”與“南亞”這兩個概念的不同之處。過渡:

南亞的“大門”已向我們敞開,請大家準備好研究思路,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南亞自然環(huán)境中的“三、二、一”。二、三大地形區(qū)課堂活動: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P.42

“活動”。

1.讓學生在圖7-12上找出喜馬拉雅山脈、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再用藍筆描出主要河流(恒河、印度河),看一看它們的發(fā)源地、流經(jīng)的國家和注入的海洋。

2.讀圖7-12、7-13,南亞有哪三大地形區(qū)?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繪制地形剖面圖”材料,并對地形剖面圖的判讀方法加以指導,最后讓學生讀圖7-13,歸納出南亞的地形特征:北部為高大山地,中部為平原,南部為低緩高原。

3.德干高原哪里地勢較高,哪里地勢較低?(由河流流向判斷:西高東低)

4.填表對比印度河與恒河。(由學生自主完成)河流名稱發(fā)源地流經(jīng)的國家注入的海洋印度河喜馬拉雅山北麓中國、印度、巴基斯坦阿拉伯海恒河喜馬拉雅山南麓印度、孟加拉國孟加拉灣歸納小結:

南亞地形主要分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三部分。北部是喜馬拉雅南側山地(學生填圖),綿延高聳,狹長崎嶇,逐級下降;中部是恒河一印度河沖積平原(學生填圖),面積廣闊,略呈弧形分布;南部是德干高原(學生填圖),西部略高,東部略低,起伏平緩。在平原和高原地區(qū),有廣闊的耕地。

兩大河流中,恒河發(fā)源于西北喜馬拉雅山區(qū),流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教師板畫河流流向),在入??谛纬蓮V闊的三角洲,有南亞“圣河”之稱。印度河發(fā)源于我國西藏,向西南流經(jīng)巴基斯坦干旱地區(qū),流入阿拉伯海(教師板畫河流流向)。這兩條河流既在流經(jīng)地區(qū)形成沖積平原,又成為南亞主要的灌溉水源。

拓展延伸:南亞的地形與河流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南亞河流的流向受地形、地勢制約,由北部山地流入中部平原區(qū)。南亞的地形受河流影響,在中部塑造出廣闊的沖積平原,成為主要農(nóng)業(yè)區(qū)和人口密集區(qū)。這充分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聯(lián)系的關系,也反映了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密不可分的關系。課堂小練:1.南亞南部的主要地形類型是()A.高原B.山地C.平原D.丘陵2.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的雨季發(fā)生在()A.3—5月B.6—10月C.11—12月D.1—2月課后作業(yè):板書設計南亞一、南亞次大陸1、地理位置(海陸位置)2、國家與地區(qū)二、地形特征(三大地形區(qū))1、喜馬拉雅山脈2、印度河——恒河平原3、德干高原三、河流1、印度河2、恒河教學反思長沙縣江背中學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總第15個教案年級七年級班級日期課題南亞課時2教學目標(要求包含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區(qū)域認知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1.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nóng)業(yè)的影響。2.了解南亞的主要農(nóng)作物的種類、分布及與自然條件的關系。3.了解南亞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區(qū)之一,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4.了解南亞的工業(yè)發(fā)展概況,印度的主要工業(yè)部門及電腦軟件業(yè)的發(fā)展概況。二、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學生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三、人地協(xié)調(diào)觀了解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發(fā)源地,以及宗教對南亞各國的影響。教學重點1.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nóng)業(yè)的影響。2.了解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發(fā)源地,及宗教對南亞各國的影響。教學難點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nóng)業(yè)的影響。學法指導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設備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問題引導二次備課導入新課:

在上節(jié)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南亞自然環(huán)境中的“三、二”,即三大地形區(qū)和兩大河流。那么,“一”是指什么呢?“一”指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類型。課堂新授:

三、一年分三季

1.讀圖7-17

“南亞氣候類型分布”,分析南亞大部分地區(qū)為什么屬熱帶氣候?(主要是受緯度位置影響,南亞大部分地區(qū)位于10°N~30°N,多屬于熱帶;又因為北面有高山屏障,阻擋北方冷氣流入侵,故氣溫比同緯地區(qū)偏高。因而,南亞大部分地區(qū)為熱帶季風氣候)

2.讀圖7-17中的安拉阿巴德氣候統(tǒng)計圖,分析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引導學生讀圖,并討論完成下列問題:(1)該城市一年中哪幾個月氣溫較高?

(3—5月)為什么?

(3—5月,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當?shù)靥栞椛湓絹碓綇姡髂霞撅L尚未來臨,空氣干燥,水汽少,云量少,故氣溫上升得快,北部又有高大山脈阻擋北方冷空氣南下)

(2)為什么該地7—8月氣溫不是最高?

(因為7—8月正受西南季風全面控制,降水多,天空中云量多,大大削弱了太陽輻射)(3)該地哪幾個月氣溫較低?(11月—次年2月)為什么?(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為冬季,又受東北季風影響)(4)該地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哪幾個月?(6—10月)為什么?(該地區(qū)受濕潤的西南季風控制)

(5)通過以上分析,可得出該城市的氣候特征是什么?

(一年可分為三季:熱季、雨季和干季)

3.

讀圖7-15、7-16,分析南亞大部分地區(qū)降水季節(jié)分配的特點。教師指導降水量分布圖的讀圖方法,要求學生根據(jù)圖中信息,分析討論完成下列問題:(1)南亞1月和7月的降水量有什么不同?

(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為什么?

(1月被東北季風控制,7月被西南季風控制)(2)由此可以分析出,南亞降水在季節(jié)分配上有什么明顯特點?(季節(jié)分配不均)

(3)南亞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qū)?

(印度半島東、西兩側和東北部。位于印度東北部,處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乞拉朋齊平均年降水量達11500多毫米,號稱世界“雨極”。在1960年8月至1961年7月的一年中,乞拉朋齊降水量高達26461毫米。據(jù)說當時雨滴特別大,居民在大雨中行走,要戴上一種用竹子或草編織的特別防雨具,以避免雨滴擊傷身體)為什么德干高原內(nèi)部常年高溫少雨,缺乏高大茂密的森林,而以灌木和高草為主,呈現(xiàn)出一派熱帶草原景觀呢?(受東、西兩側山地的阻擋,西南季風很難深入高原內(nèi)部,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而降水較少)

4.

南亞的降水主要由什么季風帶來?該季風的強弱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引導學生回答:西南季風帶來降水,西南季風的不穩(wěn)定性會給南亞地區(qū)造成旱澇災害)課堂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