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光現象_第1頁
自然界中的光現象_第2頁
自然界中的光現象_第3頁
自然界中的光現象_第4頁
自然界中的光現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界中的光現象第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六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彩虹的拱以內的中央,其實是被水滴反射,放大了的太陽影像。所以彩虹以內的天空比彩虹以外的要亮。彩虹拱形的正中心位置,剛好是觀察者頭部影子的方向,虹的本身則在觀察者頭部的影子與眼睛一線以上40°~42°的位置。因此當太陽在空中高于42°時,彩虹的位置將在地平線以下而不可見。所以彩虹很少在中午出現。彩虹由一端至另一端,橫跨84°。倘若在飛機上,會看見彩虹是原整的圓形而不是拱形,而圓形彩虹的正中心則是飛機行進的方向第七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晚虹第八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九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維多利亞瀑布第十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暈

由于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被柱狀或汽狀的雨滴或冰片折射后,偏轉的角度也不同,這樣形成的內紅外紫的彩色光環(huán),叫暈。

第十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由于水滴的形狀、大小不同便產生兩種不同的暈,其中汽狀水滴所形成的是光較強的內暈,最小偏向角約為22°;而穿過汽狀水滴所形成的是,半徑較大的彩色光環(huán),這就是外暈,其最小偏向角約為46°。只有在滿足最小偏向角的條件下觀察,才能形成暈。當光環(huán)半徑的對應視角在22-46之間的角度,人們可以肉眼觀察到“暈”現象。第十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六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七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八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九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幻日是大氣的一種光學現象。在天空出現的半透明薄云里面,有許多飄浮在空中的六角形柱狀的冰晶體,偶爾會整齊地垂直排列在空中。當太陽光射在這一根根六角形冰柱上,就會發(fā)生非常規(guī)律的折射現象。當這許多的冰晶在朝陽或夕陽附近時,從冰柱出來的三路光線射到人的眼睛中,中間那路太陽光線,是由中間位置的太陽直接射來的,是真正的太陽;旁邊兩條光線,是太陽光經過六角形晶柱折射而來的。這樣,在人們的眼中,在中間真太陽的兩邊就出現了另外兩個太陽,它們實際上是太陽的虛像。第二十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淮南子》“堯時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堯命后羿仰射十日其九?!逼鋵嵑篝嗌涞氖腔萌?,是太陽的虛像第二十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水滴色散——彩虹冰晶折射——幻日冰晶反射——光柱第二十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光柱第二十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海市蜃樓第二十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六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七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光線在上層空氣發(fā)生全反射空氣層下密上稀第二十八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十九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沙漠和柏油路上的蜃景則是在下層空氣發(fā)生全反射空氣出現下疏上密第三十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佛光第三十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佛光

佛光,又叫“峨嵋寶光”,它是一個巨大的七彩光環(huán),光環(huán)中還有人的影子。第三十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六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成因太陽、人體和云霧三者處在一條傾斜的直線由太陽光與云霧中的小水滴經過衍射作用形成的人影,則是太陽光照射人體后在云層上所形成的投影第三十七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八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地光地光是指大地震時人們用肉眼觀察到的天空發(fā)光的現象。地光出現的時間大多與地震同時,但也有在震前幾小時和震后短時間內看到的。一般情況下,小地震不易引起地光現象,只有那些比較大的地震才可引起地光現象。第三十九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地光也指在地震來臨前夕,大面積土地上的植物發(fā)生衰敗,枯萎,死亡的現象,整塊地只露出地皮,因此得名地光。第四十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前,一列從大連開往北京的客車,在行駛途中司機突然發(fā)現列車前方有大片紫紅色的耀眼亮光,司機馬上聯想到可能是地光,于是采取措施,緊急停車,列車剛剛停穩(wěn),大地震就發(fā)生了,從而避免了一場車翻人亡的重大事故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前,一些人因故連夜進城,卻在城外看到最為明亮的藍白色地光,于是沒有貿然進入唐山,結果不出10秒鐘,唐山一帶山崩地裂,舉世震驚的唐山大地震發(fā)生了,而這些沒有進城的人得救了。第四十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成因:震前低空大氣的發(fā)光是一種氣體放電現象。有的認為巖石中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能產生強電場有的認為地下水流動能產生高電壓有人認為,火球式的地光是地下逸出的天然氣在近地表處的爆發(fā)式點燃第四十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當地震快發(fā)生時,由于地下巖石發(fā)生破裂、錯斷,巖石間產生相對摩擦滑動等而產生一種電磁效應作用,從而造成一個較大范圍的放電現象,并沿著斷裂縫隙通向大氣層,在低空引起大氣電離和發(fā)光現象。第四十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六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七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八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UFO與大氣透鏡第四十九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近日,中國光學學會會員陳躍提出一種新的見解,他認為UFO可能只是一種光學現象,是光線經過大氣透鏡時聚焦而成的一個亮點。

他假設地球高空有一個大氣團,中間稍厚,這樣便形成了一塊大氣“凸透鏡”。根據光學原理,當光線經過這塊透鏡時將會聚于一點,也就是通常說的“焦點”。在人的肉眼看來,這個發(fā)光、快速移動的亮點就像是不明飛行物或飛碟。第五十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大氣透鏡原理:在離地面42.33千米處有一層氣溶膠質粒所組成的冷空氣團,由于冷空氣的密度比周圍空氣的密度大,所以這層冷空氣團就形成了透鏡效應.當遠處射來的光束經過此團冷空氣時,光線會發(fā)生偏折,在離地幾千米的地方形成亮斑(透鏡會聚成一個焦點).第五十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我們抬頭仰望天空,天空是蔚藍色的,不時還漂浮著朵朵白云。如果要說:“天上有一層膜”,許多人不會相信,但這是確實存在的!

如果你有機會坐飛機的話,注意觀察一下:當飛機飛在9~10公里處時,如果角度合適,可以透過飛機舷窗往下看,你就會發(fā)現:在5~7公里處,有一層透明的薄膜層,低層云就生成在這一層面。再仔細觀察,你又會發(fā)現:大城市的上空,藍、灰煙霧層非常明顯,而且比較多,同樣也生成在這一層面。

由于這一層面的存在,許多星光經過大氣透鏡效應就在這一層面上發(fā)光;又由于這一煙霧層具有不均勻性、無規(guī)律性,所以同一亮斑在地面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結果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有的說是亮環(huán)、有的說是中心亮的亮斑、也有的說像條狀、梭狀、菱形狀等等。最明顯的特點是:此亮斑在移動的過程中還會發(fā)生形變,真是奇怪!其實這都是大氣透鏡和這些煙霧造成的現象。

第五十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點燃能夠生成濃煙的物品(注意安全),用激光照射它,在濃煙霧中會產生一個亮斑,這時,在不同的角度對亮斑進行同步拍攝,從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同一亮斑,形狀各不相同。第五十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第一,UFO照片之所以比較模糊,是因為大氣透鏡成像質量比光學透鏡成像質量差很多,所以UFO的照片實際上是一個在空中飛行的模糊的亮斑(實像)。

第二,UFO降落時產生焦痕的原因是大氣透鏡能將它大面積接受到的光線聚在地表處,將光能轉變成熱能,因此產生了焦痕。

第三,UFO持續(xù)的時間比較短,是因為大氣透鏡隨地球自轉一起運轉所成的像即UFO也跟著變換移動,而由于人在地球上,所以就會認為UFO在遠去。

第五十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第四,UFO來去都無聲響證明了UFO只是光學現象。假如UFO是飛行器的話,它在空中作高速運動,就會使空氣產生高速的流動,在摩擦作用下肯定會發(fā)出聲響。據報道,美國空軍曾在UFO出現后派飛機去追趕,結果什么都沒有發(fā)現。但是飛機回機場后,UFO又出現了。實際上UFO出現在空中就是光線通過大氣透鏡在“毛玻璃”處形成的實像,而飛機回機場后,隨著空氣慢慢恢復平靜,“毛玻璃”被重新修復,所以UFO又出現了。

第五,UFO經常以“草帽”面孔出現,很可能是巨大的光線和土星經過大氣透鏡后在空中聚集成焦點的緣故。第五十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也有專家認為,“大氣透鏡說”在科學上說服力不夠。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