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講論述類文本第3題——同是“推文意”,考法更合理2017年選項2018年選項最新變化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如果氣候容量無限,就不必對氣候變化進行倫理審視、討論氣候的正義問題。B.如果氣候變化公約或協(xié)定的長期目標能落實,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證。C.只有每個人都控制“碳足跡”,從而實現(xiàn)了代際共享,才能避免“生態(tài)赤字”。D.氣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復雜的問題,氣候正義只是理解該問題的一種視角。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對經(jīng)典進行文本校勘和文獻編纂與進一步闡發(fā)之間,在歷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面對中西思想的交融與互動,“新子學”應該同時致力于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建構。C.“照著講”內(nèi)含“接著講”,雖然能發(fā)揚以往的思想,但無助于促進新思想生成。D.“新子學”要參與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就有必要從“照著講”逐漸過渡到“接著講”。1.2017年的考查,選項大多都帶有明顯的表明復句關系的標志詞,思維難度較低;而2018年的考查,選項含標志詞的較少,對考生文意的把握及邏輯推理能力的要求更高,思維難度加大。2.2018全國卷Ⅰ第3題題干要求由選“不正確”的一項變?yōu)檫x“正確”的一項,設誤信息量增大,考查難度加大。一、明設誤方式——找思維切入點該題的四個選項通常情況下不再僅僅局限于文本本身,有時甚至是跳出選文,采用“文外”設題的方法,讓考生根據(jù)文意來判斷。主要考查考生篩選信息和根據(jù)原文進行邏輯推斷的能力。這類題目由于信息較分散,概括性較強,觀點較隱蔽,故難度較大??忌谧龃祟愵}時,應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據(jù)文推斷、合理推斷,不可妄加推斷、過度推斷。設誤方式主要有以下3種:設誤方式(一)于文無據(jù)(無中生有)設誤手段干擾項的內(nèi)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據(jù),也不能從原文信息中推斷出來,即原文中并無此意,而是命題者憑空捏造出某種意思用來迷惑考生的。這類選項若脫離文本去根據(jù)個人經(jīng)驗或常識判斷,很可能會誤認為正確,迷惑性較強。判定技巧要判斷“于文無據(jù)(無中生有)”干擾項,在做題時要仔細檢查所給選項的內(nèi)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據(jù),或者是否能根據(jù)原文合理地推斷出來。[應用體驗]原文: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七律是難度最大的一種詩體。五律以清空一氣、意味深遠為上,甚至可以空靈幽淡一些;七律則以雄渾壯闊、剛健有力為上。姚鼐以為“七言今體句引字賒,尤貴氣健”。施補華甚至認為“七律以元氣渾成為上……以小巧粗獷為下”。如果以這些標準來衡量,宋人推出的《九日藍田崔氏莊》《黃鶴樓》二篇,的確稱得上“句引字賒”,筆健氣足,《黃鶴樓》更是氣象壯闊,“元氣渾成”。盡管《黃鶴樓》的前四句連平仄都不合,頷聯(lián)對仗也成問題,但通篇筆力雄健,為他人所罕見。再看其他人推出的七律壓卷,無論是《登高》也好,《秋興》八首也罷,盡管篇名不同,題材不一,但基本上都是以雄渾壯闊、剛健有力的七律為主,都在氣勢浩大、骨力遒勁的風格范圍之內(nèi)。絕不會把“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選為壓卷。至于沈儉期的《獨不見》有此榮幸,恐怕與其獨特的位置有關。姚鼐以為此律“高振唐音,遠包古韻,此是神到之作,當取冠一朝矣”。正說出了其中的地位與玄機。竊以為:《黃鶴樓》以健氣為勝,《獨不見》以圓潤為勝,二者各得其妙,而后者可視為初唐七律第一。選項:古人沒有把“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選為壓卷,僅僅是因為評論者各自審美趣味不同,未必正確。[比對分析]選項于文無據(jù)。原文只是說古人對七律的審美標準以雄渾壯闊、剛健有力為上,所以絕不會把“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選為壓卷,并沒有對古人的選擇做出正確與錯誤的評價。選項“僅僅是因為評論者各自審美趣味不同,未必正確”于文無據(jù)。設誤方式(二)推斷過度設誤手段命題者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觀性,故意忽略程度、情態(tài)、條件、范圍、分寸的細微差別,排除個例和特殊現(xiàn)象,從而夸大事物實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得出一個不符合實際的結論。判定技巧找到選項所對應的內(nèi)容,逐句比對,重點關注表程度、情態(tài)、條件、范圍、分寸的詞句,注意選項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詞語。[應用體驗]原文:“照著講”的意義,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發(fā)展過程,打開前人思想的豐富內(nèi)容,由此為后繼的思想提供理論之源。在此意義上,“照著講”是“接著講”的出發(fā)點。然而,僅僅停留在“照著講”,思想便容易止于過去,難以繼續(xù)前行,可能無助于思想的創(chuàng)新。選項:(2018·全國卷ⅠT3-C)“照著講”內(nèi)含“接著講”,雖然能發(fā)揚以往的思想,但無助于促進新思想生成。[比對分析]選項推斷過度。原文說“然而,僅僅停留在‘照著講’……可能無助于思想的創(chuàng)新”,選項忽略條件“僅僅停留在‘照著講’”和程度詞“可能”,表述絕對化,夸大功效。設誤方式(三)強加關系設誤手段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有意混淆各種關系,比如將并列說成轉折、將遞進說成并列,或者將條件說成結果、將假設說成現(xiàn)實、將充分(必要)條件說成必要(充分)條件。還有要特別注意因果關系的兩種情況:一是因果顛倒,指選項在因果(或條件)關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條件)變成了“果”,或把“果”變成了“因”(或條件)等;二就是強加因果關系,即把無因果關系的兩個事物硬說成是有因果關系。判定技巧分析各選項分句構成和分句間的關系,比對每一個選項分句之間的關系,能否在原文找到對應的依據(jù),是否符合邏輯關系。特別要關注指示代詞、關聯(lián)詞語、副詞以及一些修飾性詞語。[應用體驗]原文:當代城市社會,尤其需要關注以下文明彈性問題。其一,空間彈性?!涠?,制度彈性?!淙?,意義彈性?!C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間彈性、制度彈性、意義彈性,并以此為基礎,把握城市的類型構成與歷史,建構城市命運共同體,對于城市社會的健康發(fā)展而言,是意義重大的。選項:(2018·全國卷ⅢT3-A)當一個城市體有更好的空間彈性和制度彈性時,其意義彈性也會相應變好。[比對分析]選項強加關系。原文是將空間彈性、制度彈性和意義彈性并列來談的,選項卻把前兩者跟后者硬說成了條件關系,無中生有。二、學解題技法——快準判定[典例]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強化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堅持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優(yōu)勢互補、一體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對主流媒體提出了新要求,也開啟了中國“媒體融合元年”。繼“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之后,“數(shù)與網(wǎng)”的技術革新,帶來了信息傳播更深刻的變革。移動互聯(lián)猶如一個磁場,吸引著各式各樣的信息。而智能手機的發(fā)展,又讓每個人置身磁場中央,成為一個個網(wǎng)上小“通訊社”。失去了渠道優(yōu)勢,沒有了時效亮點,何去何從成為傳統(tǒng)媒體的“第一議案”?!鞍倌昀系辍薄堵浠叫侣剤蟆吠??,《西雅圖郵報》不再出版紙質報紙……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變革圖存,時不我待。然而,將傳統(tǒng)媒體轉型為新興媒體,就萬事大吉了嗎?不可否認,新興媒體的確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但是信息雜亂、謠言滿天飛、同質化嚴重,這些問題也一直為人詬病。離開專業(yè)素養(yǎng),新聞的價值從何談起?不能保證真實性,公信力生長的土壤又在哪里?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有其長,亦有其短,關鍵是取長補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融合發(fā)展是媒體轉型的不竭動力。人民日報組建“中央廚房”烹飪新聞美味,光明日報成立融媒體中心打造全新傳播體系……無論是分拆“小灶”,組建“大灶”,打通編輯部門的界限,還是再造新聞生產(chǎn)流程,探索多媒體報道的各種可能,將融合的基因注入媒體發(fā)展的血液,已逐漸成為一種自覺。融合,沒有邊界。在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的過程中,中國需要進一步了解世界,世界也想聽到中國的聲音。以《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新聞發(fā)布須懂公眾心理》為例,其經(jīng)過翻譯推出后,僅4個小時,在一家國際社交媒體上的閱讀量就達到近13萬次,點贊人數(shù)達4600余人。日新者日進,日進者日強。有的媒體熱衷于做“增量”,卻把“融合”放在一邊,各自守著“自留地”;有的掛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旗號,卻仍然沿襲傳統(tǒng)媒體的那一套;還有的趕時髦,卻不注重實際應用。融合的最大難點,在于如何打破、重組、融合傳統(tǒng)的體制機制。融合發(fā)展這項“轉基因工程”,沒有范本。怎樣融合,也沒有一攬子方案。但無論怎樣,有一點是肯定的:假如說創(chuàng)新是媒體融合的“總開關”,那公信就是其“保險絲”。把住真實性、權威性這一生命線,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在深度融合上下足功夫,何愁媒體轉型沒有新的藍海?(摘編自陳凌《讓媒體在融合中變革》,有刪改)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創(chuàng)新和公信在媒體融合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真實性、權威性是融合發(fā)展的生命線。B.融合發(fā)展是媒體轉型的不竭動力,這種漸成自覺的融合實際上符合中國和世界的需要。C.媒體若缺乏公信力,就難以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所以傳統(tǒng)媒體向新興媒體轉型不能只做形式上的改變。D.《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經(jīng)過翻譯推出后,能在國際社交媒體上引起巨大反響,可見媒體融合沒有國界。[解題示范]第一步:看有標志詞的C項考法選項包含兩層邏輯關系,第一層是以“所以”為標志詞的因果關系;第二層是“若(如果)……就……”的假設關系。比對分析此項對應原文第三段,其意思是,傳統(tǒng)媒體轉型為新興媒體,只有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保證新聞價值;只有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才能具有公信力。由此可知,選項第一層的因果邏輯正確,但第二層的假設條件錯誤,應是“不能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媒體就會缺乏公信力”。故選項推斷錯誤。第二步:看無明顯標志詞,但能添加標志詞的B項考法用指示代詞“這種”考查對結論的推斷。前后分句在語意上構成因果邏輯,可以添加關聯(lián)詞“因為……所以……”來聚焦判定。比對分析此項對應原文“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有其長,亦有其短,關鍵是取長補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融合發(fā)展是媒體轉型的不竭動力……將融合的基因注入媒體發(fā)展的血液,已逐漸成為一種自覺。融合,沒有邊界。在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的過程中,中國需要進一步了解世界,世界也想聽到中國的聲音”。這段話很明確地闡述了因為融合發(fā)展是媒體轉型的不竭動力,所以融合已逐漸成為一種媒體發(fā)展的自覺并符合中國和世界的需要。選項的因果邏輯推斷正確。第三步:看沒有也無法添加標志詞的A、D項考法A項是并列的兩層意思,D項用“可見”考查對結論的推斷。比對分析A項對應原文“但無論怎樣,有一點是肯定的:假如說創(chuàng)新是媒體融合的‘總開關’,那公信就是其‘保險絲’。把住真實性、權威性這一生命線,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在深度融合上下足功夫,何愁媒體轉型沒有新的藍?!?。這段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用兩個比喻說明創(chuàng)新對媒體融合的重要性,二是真實性、權威性是融合發(fā)展的生命線。選項與原文意思一致。D項對應原文“融合,沒有邊界。在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的過程中,中國需要進一步了解世界,世界也想聽到中國的聲音。以《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新聞發(fā)布須懂公眾心理》為例,其經(jīng)過翻譯推出后,僅4個小時,在一家國際社交媒體上的閱讀量就達到近13萬次,點贊人數(shù)達4600余人”。這段話中“以……為例”表明作者正是以《人民日報》的這篇評論為例子來證明“媒體融合沒有國界”。選項推斷正確。eq\a\vs4\al(——“論述類文本”配套檢測)提能訓練(三)論述類文本第3題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①比較文明是個新課題。之所以新,是因為我們剛開始習慣以世界為關心對象。②比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個體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無視整體的結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較研究是整體下的個體與個體的比較,或個體與整體關系的鉤沉。從中國的視角來看世界以及從世界的維度理解中國,是出和入、間離和沉浸的關系,是辯證發(fā)展的關系,是螺旋上升的關系。有了“從周邊看中國”,對中國的認識才會更完整,更接近真實。③比較文明研究是有倫理的。有些比較無益甚或有害,倫理就是約束。比如“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比人生軌跡,沒什么好比,但在創(chuàng)造文學形象的維度比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較無意義,并非學術前提出了問題,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這個問題。④比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離不開人,物作為文明的見證,也很重要。物是實實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當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見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聯(lián)系,后來我們批判“中國文明西來說”,把世界維度下的中國彩陶變成了中國自己的彩陶。彩陶西來與否和中國的正當性其實毫無關系。⑤文明比較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制度比較屬于宏觀的文明比較。因為有文獻,制度很容易比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獻資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屬于文明的范疇,它更像是文明的副產(chǎn)品,其本質是制度的制定者對受制度約束的人實踐優(yōu)勢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圖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當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動”。⑥微觀的文明比較主要在這兩個范疇:從具體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從核心價值觀念到具體的物。前者受時空約束,它是已然的,找出異同作出解釋,能改變的很有限。后者則有超越時空的啟發(fā)和引領意義:羅馬人的沃倫杯與兩千年后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同樣在敘述欲望與愛的故事;靜穆而偉大的希臘石頭與北齊佛造像都是人類最偉大的氣質與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藝術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與圣艾格尼斯杯主題都是犧牲……⑦文明的比較,核心在于解釋文明的演進,以達成文化認同與自信。有個就叫“文明”的游戲,選哪個來玩都可以,結果只和操作有關,真實的文明也是?,F(xiàn)在講多元,不是否認進步與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彌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們需要一個色調(diào)豐富的文明體系。(摘編自郭青生《比較文明的目的、倫理和方法》,有刪節(jié))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無論是從中國的視角來看世界,還是從世界的維度理解中國,比較研究都必須具有整體性。B.比較文明研究講究倫理,是為了讓比較有價值,只要比較前提正當,就能得出有益的結果。C.批判“中國文明西來說”,其積極意義是把世界維度下的中國彩陶變成了中國自己的彩陶。D.更好地理解文明,彌合多元文明的差距,達成文化認同和自信,這是比較文明的核心意義。解析:選AB項,分析不合文意,比較前提正當,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結果;C項,曲解文意,“把世界維度下的中國彩陶變成了中國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積極意義;D項,不合文意,“彌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較文明的意義。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圍繞著比較文明,文章依次論述了比較文明的目的、倫理、方法和意義。B.文章闡釋了比較文明的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并對比了微觀比較的兩個范疇。C.第⑤段的舉例論證,是為了證明從制度這一范疇進行文明比較,存在著缺陷。D.希臘石頭與北齊佛造像之例,說明從具體的物出發(fā)可發(fā)現(xiàn)相同的氣質與精神。解析:選D由原文“后者則有超越時空的啟發(fā)和引領意義……”可知,“希臘石頭與北齊佛造像之例”屬于文明比較中“從核心價值觀念到具體的物”的范疇,所以,“說明從具體的物出發(fā)可發(fā)現(xiàn)相同的氣質與精神”錯?!?.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如果對中國文明不從世界的維度去理解,就無法對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實。B.由于制度比較存在文獻真實性等缺陷,宏觀的文明比較不如微觀的文明比較有價值。C.比較文明的核心任務,不在于區(qū)分文明的進步與落后,而在于解釋文明的演進。D.如果能恰當?shù)剡M行比較文明研究,我們將能更清晰地理解中華文明,增強文化自信。解析:選B強加因果,前面的原因無法推出“宏觀的文明比較不如微觀的文明比較有價值”這個結果。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9分)道德理想是指道德高于現(xiàn)實的未來性因素,包括以下內(nèi)容:一定社會階級及成員對未來社會道德關系和道德風尚的向往,一定社會階級的道德體系的理想道德標準或稱道德規(guī)范體系中較高的、還不能為當代社會大多數(shù)成員所奉行的要求。道德理想內(nèi)容的第一個方面,涉及了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關系。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有聯(lián)系的一面。社會理想主要是指一定階級的政治理想,它包含著對社會制度和政治結構的性質、特征的要求和設想,廣義上也包含著對即將到來的社會面貌的預見。以恩格斯的觀點來看,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本來就是一回事,道德理想是社會理想的、也是那些與歷史發(fā)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來社會觀念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方面。這也就是說,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比如,忠誠于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為在全世界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社會制度而奮斗,就不僅是共產(chǎn)主義的社會理想,而且是共產(chǎn)主義的道德理想。當然,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之間也還存在著差異。其一是從內(nèi)容上看,它們的著重點不同。如果說社會理想更加注重勾畫未來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制度的話,道德理想則注重勾畫未來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和道德風尚。其二,一定的社會政治理想最初往往是以道德理想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并不是一下子就成為對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得很清楚的科學理想的。在一種社會理想形成的過程中,人們對社會制度未來的輪廓構想首先表現(xiàn)為一種道德預測或道德理想。雖然就準確性、嚴謹性、論證性而言,道德預測或道德理想不能和科學的社會理想相比,但它能動員廣大群眾主動熱情地投入到變革社會的進步活動中。比如,社會主義理想就首先在空想社會主義者那里以道德預測和理想的形式得到了首次表現(xiàn)。作為精神力量,它對當時人民群眾和早期無產(chǎn)階級自發(fā)斗爭起了感奮作用,給社會的發(fā)展從道德上指明了方向,從而使它自己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理想的直接源泉。其三,一定的社會理想產(chǎn)生之后,只有被實踐的人們所理解、接受,成為他們的道德信念和行為習慣時,才會變成人們實踐中的真實理想。如果一種社會理想沒有轉化為該階級成員的道德理想,那么這種社會理想還停留在認識領域。道德理想使社會理想更接近于實踐。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革命階級在斗爭中追求奮斗的社會理想,有濃厚的道德理想色彩和豐富的道德理想內(nèi)容。道德理想第二個方面的內(nèi)容是理想道德標準或稱道德規(guī)范體系中較高的、暫時還不能為社會大多數(shù)成員所奉行的要求。例如,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制度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不勞動者不得食”,由此產(chǎn)生的普遍道德要求是否定剝削、否定不勞而獲等。但是現(xiàn)實中還有更高的道德理想標準,如不計報酬、毫不利己、大公無私等。道德規(guī)范準則具有規(guī)范的、現(xiàn)實的性質,是判斷和評判人們行為善惡的標準;道德理想標準則具有崇高的、理想的性質,是判斷和評判人們行為道德價值大小的標準。在實踐中,人們只有自覺地遵循道德規(guī)范準則,才有可能進一步實現(xiàn)一定社會和階級的道德理想標準??梢哉f,道德規(guī)范則是道德理想標準的前提和基礎:道德理想標準則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反映了道德行為的發(fā)展方向。(摘編自肖群忠《道德理想新探》)4.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道德高于現(xiàn)實的未來性因素,就是道德理想,它主要指還不能被當代社會大多數(shù)成員遵照實行的比較高的道德要求。B.道德理想包含著一定社會階級和它的成員對未來社會道德關系和道德風尚的向往,它與一定階級的社會理想相聯(lián)系。C.一定階級會有自己的政治理想,這個理想等同于社會理想,它包含著對未來的社會制度、政治結構的性質和特征的預見。D.恩格斯認為,道德理想和社會理想是一回事,它是社會理想的、也是那些與歷史發(fā)展的根本要求相一致的未來社會觀念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和社會理想完全吻合。解析:選BA項,從第一段看,道德理想還包括一定社會階級及成員對未來社會道德關系和道德風尚的向往;C項,“等同于”表述錯誤,原文為“主要是指”;D項,“完全吻合”錯,原文第二段說“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必然有部分重合”。5.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圍繞道德理想的內(nèi)涵,文章采用遞進式結構論證了道德理想的兩方面內(nèi)容。B.文章善用例證法來論證,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易懂,如以共產(chǎn)主義理想為例來闡述道德理想和社會理想的聯(lián)系。C.文章論述道德理想內(nèi)容的第一方面時,辯證地分析了道德理想和社會理想之間的聯(lián)系和差異。D.道德理想標準高于道德規(guī)范準則,它具有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的性質,社會上多數(shù)人能接受“按勞取酬”卻不能奉行“不計報酬”就證明了這點。解析:選AA項,“遞進式結構”錯誤,由原文第二段“道德理想內(nèi)容的第一個方面,涉及了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關系”和第四段“道德理想第二個方面的內(nèi)容是理想道德標準或稱道德規(guī)范體系中較高的、暫時還不能為社會大多數(shù)成員所奉行的要求”可知,文章運用的是并列式結構?!?.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在內(nèi)容上著重點不同,在形成過程上有先后之分,在實踐途徑上道德理想更接近于實踐。B.革命階級追求奮斗的社會理想,帶有道德理想色彩,忠誠于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為在全世界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社會制度而奮斗就是證明。C.既然空想社會主義成了科學社會主義理想的直接源泉,那么可以認為空想社會主義者有超前的科學預測,與科學社會主義重合度極高。D.承認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聯(lián)系,并不是要求我們以前者代替后者;承認二者的差別,則要求人們注意發(fā)揮后者在實現(xiàn)前者中的作用。解析:選C“可以認為空想社會主義者有超前的科學預測”分析有誤,于文無據(jù)。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9分)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舴以谒吨袊芬粫惺褂谩敖z綢之路”的詞語。自此,這條聯(lián)通中國與世界的大道以這樣一個美麗的名字,鐫刻進歷史的書卷中。早期的絲綢之路主要是為方便沿途各國互通有無。到漢唐時達到鼎盛,無數(shù)商賈攜帶香料、藥物等來到中國,又將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遠銷海外。在唐朝中期以前,陸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首選,鄭和下西洋后,海上絲綢之路逐漸興起。絲綢之路在推動物質交流豐富性的同時,帶來了文化交流的多樣性。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西方的天文、歷法、醫(yī)藥陸續(xù)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fā)明、養(yǎng)蠶技術也從這里開始走向世界。不論是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jīng)的玄奘,還是七下西洋的鄭和,他們的故事都與絲路密不可分。作為多種文化的混合體,絲路文化依托于文化交流的實際過程,產(chǎn)生了一系列文化交融的豐碩成果。首先,它本身就是文人墨客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的感慨,讓人們對絲路文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幾千年來,那些行走于絲路上的各色人等及其所經(jīng)歷的悲歡離合,都通過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各種藝術形式記錄下來。以騎毛驢的阿凡提為例,他機智、幽默,愛打抱不平的形象原型都可以在中亞、中東乃至東歐的文藝作品中找到。盡管在不同文化里他被賦予了不同的名字和特征,故事也各有發(fā)展和特色,但其根源都來自于絲路。依托于絲路而產(chǎn)生的不同文化的相遇與交流,又極大地刺激了藝術家與大眾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激情。達·芬奇名作《蒙娜麗莎》的山水底襯,酷似中國山水畫中朦朧而有層次的泉石意境;英國山水畫大家康斯保羅的杰作《綠野長橋》灑脫出塵,一如江南的旖旎風光;歌德的《中德季日即景》中浸染著他對孔子、老子哲理的向往和仰慕,這些哲理詩組成了中西文學在19世紀初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深圳公務員b卷試題及答案
- 2025廣西公務員考試c類真題試題及答案
- 2025公務員考試高頻題庫及答案
- 電商供應鏈金融服務創(chuàng)新與風險管理研究2025年報告
- 家具行業(yè)設計師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發(fā)展試題及答案
- 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下的2025年低碳城市規(guī)劃案例研究
- 社會實踐的幼兒園數(shù)學試題與答案
- 職場關鍵交流的試題及答案
- 網(wǎng)絡熱舞考試題及答案
- 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改善措施與可行性研究試題及答案
- 商品出庫管理規(guī)范
- 2025山東煙臺市蓬萊區(qū)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2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建筑勞務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 應聘人員登記表
- 2024年山東省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全國二模日語試題及答案
- 眼科學考試試題題庫
- 傷殘鑒定 委托書
- 城鄉(xiāng)農(nóng)產(chǎn)品批發(fā)市場四股橋智慧農(nóng)貿(mào)市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作模板-申批備案
- 物流專業(yè)人才需求狀況調(diào)研報告
- 《兒童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