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對比閱讀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1頁
文言文對比閱讀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2頁
文言文對比閱讀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3頁
文言文對比閱讀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4頁
文言文對比閱讀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期中復(fù)習(xí)卷文言文1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基礎(chǔ)梳理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文學(xué)常識《世說新語》是南朝(何人)組織編寫的一部(類型)小說集。2.在加點的詞下面空白處寫上該詞的意思3.?dāng)嗑渲x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4.翻譯(1)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2)白雪紛紛何所似?(3)撒鹽空中差可擬。(4)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5)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比較閱讀【甲】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fēng)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詠雪》)【乙】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锻跞肿R李》【注釋】①〔王戎〕晉朝人,竹林七賢之一。②〔諸〕眾多,一些,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實。⑤〔折枝〕壓彎了樹枝。⑥〔競〕爭著。⑦〔走〕跑。⑧〔信然〕的確是這樣。1.解釋下面劃畫線字的意思:(4分)(1)俄而雪驟

(

)(2)撒鹽空中差可擬(

)(3)嘗與諸小兒游(

)(4)

唯戎不動(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2)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8、下列“之”字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3分)A、左將軍王凝之妻也。B、取之,信然。C、學(xué)而時習(xí)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9、【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啟發(fā)?(4分)答:

期中復(fù)習(xí)卷文言文2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基礎(chǔ)梳理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1.在加點的詞下面空白處寫上該詞的意思2.翻譯(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待君久不至,已去。(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4)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3.請分別從元方、友人和陳太丘的角度談?wù)劚疚慕o你的啟示。元方友人陳太丘4.有人認(rèn)為友人已經(jīng)認(rèn)識到錯誤了,元方還入門不顧。這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你怎么看?比較閱讀【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疽摇抗軐?、華歆①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②而擲去之。又嘗③同席讀書,有乘軒冕④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p>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注釋】①管寧、華歆:管寧,管仲的后人,漢末魏初高士,自幼好學(xué),飽讀經(jīng)書,一生不慕名利。華歆,漢末魏初時名士,曹魏重臣。②捉:撿、拾。③嘗:曾經(jīng)。④軒冕: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祿。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詞的意思。(4分)⑴尊君在不

⑵元方入門不顧⑶華捉而擲去之

⑷寧讀書如故

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⑴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結(jié)合【甲】、【乙】兩文,關(guān)聯(lián)“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說說我們應(yīng)當(dāng)樹立怎樣的交友之道?(3分)

期中復(fù)習(xí)卷文言文3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基礎(chǔ)梳理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文學(xué)常識孔子是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被后人尊稱為、。2.在加點的詞下面空白處寫上該詞的意思3.翻譯下列句子(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比較閱讀(甲)《論語》: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乙)《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4分)A.有朋自遠(yuǎn)方來

B.溫故而知新

C.人不知而不慍

D.淫慢則不能勵精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分)

(1)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

3.甲乙兩文都強調(diào)了學(xué)習(xí);甲文側(cè)重談_______,乙文側(cè)重談_______。(2分)

(提示:從A.學(xué)習(xí)方法B.學(xué)習(xí)態(tài)度C.個人修養(yǎng)來選擇)

4.孔子提倡學(xué)習(xí)要與思考相結(jié)合,諸葛亮認(rèn)為學(xué)習(xí)必須寧靜、明志。請你寫出關(guān)于自己學(xué)習(xí)的體會:

(2分)

期中復(fù)習(xí)卷文言文4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基礎(chǔ)梳理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薄稙檎纷釉唬骸百t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队阂病纷釉唬骸帮埵枋筹嬎?,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蔽膶W(xué)常識四書包括、、、。2.在加點的詞下面空白處寫上該詞的意思3.翻譯(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2)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4)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比較閱讀【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弊釉诖ㄉ显?“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弊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弊酉脑?“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lt;論語>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墩]子書》1.用“∕”標(biāo)劃出下面句中的語音停頓(每小句只標(biāo)一處)。(2分)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博學(xué)而篤志

篤:___________

(2)年與時馳

馳:___________(3)不逾矩

矩:___________(4)靜以修身

以:___________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學(xué)的經(jīng)驗,著重圍繞一個“

”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也歸結(jié)為一個“

”字,對比鮮明。(2分)5.這兩篇文章都講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即“志”,結(jié)合《<論語>十二章》和《誡子書》兩篇課文,談?wù)勀闶侨绾卫斫狻爸尽迸c“學(xué)”的關(guān)系的。(4分)

期中復(fù)習(xí)卷文言文5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基礎(chǔ)梳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妒龆纷釉诖ㄉ显唬骸笆耪呷缢狗?,不舍晝夜?!薄蹲雍薄纷釉唬骸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薄蹲雍薄纷酉脑唬骸安W(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薄蹲訌垺肺膶W(xué)常識孔子,名,字,春秋時期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2.在加點的詞下面空白處寫上該詞的意思3.翻譯(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4)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4.《論語》十二章都講了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5.請從“學(xué)習(xí)”和“修養(yǎng)”兩方面,在第Ⅰ卷《〈論語〉十二章》中個選一句,寫出對你的啟示。5.積累《論語》中有不少語句逐漸演化為成語。請分別從課文和課后找一些出自《論語》的成語。課內(nèi):課外:期中復(fù)習(xí)卷文言文參考答案文言文1答案:比較閱讀1.(4分)(1)

(急)(2)差(大體)(3)嘗(曾經(jīng))(4)

唯(只、只是)2.(4分)(1)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比如比作柳絮因風(fēng)飄起(關(guān)鍵詞:若(如),因(趁、乘)各0.5分;意思順1分)(2)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樹長在路旁并且長滿了果實,這一定是苦的李子(關(guān)鍵詞:此(這),必(一定);意思順1分)3.(3分)A4.(4分)(2分)【甲】『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態(tài)(外形)的相似,寫出雪花飄舞的輕盈的姿態(tài)』(只要寫對一點就給1分);給人以春天到來的感覺(1分)。(2分)【乙】仔細(xì)觀察,善于思考,三思后行,能根據(jù)觀察推理判斷,少走彎路(意思到就給2分)文言文2答案:比較閱讀1.(4分)(1)您的父親(“尊”是敬詞)。(2)回頭看。(3)代詞,代指金子。(4)原來,從前。(每題1分)2.(4分)(1)(友人)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便)丟下(他)離開了,(太丘)離開后(友人)才到。(“至”“舍”1分,省略成分補充1分。“至”不能譯作“來”或“過來”。)(2)管寧把席子割開,與華歆分席而坐,說:“你(已經(jīng))不是我的朋友了?!保ā胺肿?分,“子”1分,“割席分坐”不譯不給分。)3.(3分)⑴以禮相待

⑵志同道合

(3)誠信交友(或真誠交友)。(一點得1分)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就像看到瓦石一樣。華歆卻撿起來,(但是看見管寧的神色不對勁)又扔了金子離開。兩個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jīng)過門前,管寧像往常一樣讀書,華歆卻扔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并對華歆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蔽难晕?比較閱讀

1.A志同道合的人

B.舊的(知識)C.惱怒,怨恨

D.勉勵2.①用恬靜來修養(yǎng)自己的身心,用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

②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yuǎn)大理想。3.甲文側(cè)重AC乙文側(cè)重B

4.言之有理即可。示例:無論做人,還是學(xué)習(xí),強調(diào)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須要靜,學(xué)習(xí)須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于靜。把思和學(xué)結(jié)合起來。文言文4比較閱讀答案:1.(2分)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各1分,多劃不給分)

2.(1)堅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

(4)用來,表行為的目的(各1分)3.(1)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dāng)枕頭。

(2)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不能使學(xué)習(xí)有成就。(每句2分)4.靜

躁(每空1分)5.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時志向要專一,這樣才能潛心學(xué)習(xí),不會輕易被改變?!爸尽笔恰皩W(xué)”的前提和動力,“學(xué)”是“志”的具體表現(xiàn),一個勤學(xué)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志向的人。(4分,言之有理即可)文言文54.學(xué)習(xí)方法、學(xué)習(xí)態(tài)度、修身做人、珍惜時間5.示例:“學(xué)而時習(xí)之”,在學(xué)習(xí)上,啟示我學(xué)習(xí)新知識之后要常常溫習(xí)實踐。“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在修養(yǎng)上,啟示我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講求信用。(每點1分)5.課內(nèi):一日三省、不亦樂乎、三十而立、從心所欲、溫故知新、疏食飲水、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不舍晝夜、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奪志課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材施教、后生可畏、誨人不倦、不恥下問、舉一反三等期末復(fù)習(xí)卷文言文1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基礎(chǔ)梳理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馳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寤,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一、文學(xué)常識。《狼》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_,別號_______________。二、在加點的詞下面空白處寫上該詞的意思三、翻譯語句1、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3、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5、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四、問答題1、選出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A.文章主要告訴我們,對待狼一樣的惡勢力,我們先作讓步,如果其得寸進(jìn)尺,貪得無厭,就應(yīng)該勇敢地進(jìn)行斗爭。B.文章的基本情節(jié)依次是:遇狼——御狼——懼狼——殺狼。C.“投以骨”和“復(fù)投之”表現(xiàn)了屠戶對狼的憐憫和抱希望。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現(xiàn)了狼的狡猾。2、對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3、“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此聯(lián)是郭沫若寫給誰的故居的?()A、老舍故居B、吳承恩故居C、蒲松齡故居D、曹雪芹故居4、選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A.《聊齋志異》是清代蒲松齡寫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說集,“志”是記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事,多為鬼狐的故事。B.“暴起”“劈”“轉(zhuǎn)視”“斷”等動詞表現(xiàn)了屠戶勇敢機(jī)智的斗爭精神。C.本文故事情節(jié)生動曲折,語言簡練,主要通過心理描寫刻畫了屠戶和狼的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啟發(fā)。D.最后一段以議論為主,點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著諷刺的味道。5、在與狼的較量中,“屠戶”的心理和行動前后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6、概括狼的形象,并說說這則故事諷喻了什么?7、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表達(dá)方式,有什么作用?8、屠戶是個怎樣的人?文章是怎樣刻畫這一形象的?9、寫出兩個帶“狼”字的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閱讀一、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3題?!炯住恳煌劳須w,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疽摇壳瓱o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yuǎn)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怒。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⒁蛳?,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⑴其一犬坐于前犬: ⑵以為且噬己也,甚怒怒: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⑴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⑵益狎,蕩倚沖冒。譯文:3、整體看這兩則材料,我們得知:屠戶之所以沒有被貪婪、狡詐、兇狠的狼吃掉,是因為他: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黔之驢之所以避免不了悲劇命運,是因為它: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充分說明了認(rèn)清形勢的重要性。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5題。(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事,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之而取其革。此事從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1)目似瞑 (2)將舐其喉 (3)信不誣哉 (4)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A.然野心不過遁逸耳

B.中間力拉崩倒之聲C.叫囂乎東西,突乎南北D.而頃刻兩斃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以刀劈狼首/乃偽睡以俟

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殺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陽樓4.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1)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2)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5.甲、乙兩段文字寫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對狼分別持怎樣的態(tài)度?期末復(fù)習(xí)卷文言文2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基礎(chǔ)梳理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唬骸岸∈洗┚靡蝗??!眹说乐勚谒尉?。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竽苤舸耍蝗魺o聞也。一、文學(xué)常識。《穿井得一人》節(jié)選自《________________》,《呂氏春秋》又稱《___________》,是戰(zhàn)國時期秦相______________集合門客共同編寫而成。是先秦______家代表作品。二、在加點的詞下面空白處寫上該詞的意思三、翻譯語句1、吾穿井得一人2、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3、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4、求能之若此,不若無聞也。四、回答問題:1、 宋君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詢問這件事呢?2、“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弊x寓言也似看出,需要多角度地解讀。讀了《穿井得一人》,你悟到了哪些道理呢?比較閱讀一、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3題?!炯住俊洞┚靡蝗恕贰疽摇魁嬍[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薄岸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薄叭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饼嬍[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粱也遠(yuǎn)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為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去吧)”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zhì),果不得見。1.解釋下列加點詞。溉汲()穿井()王信之乎()謂魏王曰()2.翻譯下列句子。(1)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2)今邯鄲去大粱也遠(yuǎn)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3.選文《穿井得一人》和《三人成虎》,甲文中的丁氏和乙文中的龐蔥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對于傳言,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態(tài)度有何不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對待?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4題?!炯住俊洞┚靡蝗恕贰疽摇眶敯Ч珕栍诳鬃釉?“樂正②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jìn)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fēng),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jié)也,故唯圣人為能和,樂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试弧缫蛔恪?非“一足’也?!薄咀ⅰ竣儋?我國記載最早的音樂家,以精通音樂著稱。②樂正:古代官名,負(fù)責(zé)音樂事務(wù)地位的官員。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樂正夔一足,信乎(相信)B.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jìn)之(推薦,薦舉)C.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jié)也(關(guān)鍵)D.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從井里取水)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夔能和之,以平天下 B.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jìn)之C.有聞而傳之者 D.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2)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4.“穿井得一人”和“夔一足”雖然都使人產(chǎn)生了誤解,可是原因不一樣。你能分別說出產(chǎn)生這兩種誤解的原因嗎?期末復(fù)習(xí)卷文言文3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基礎(chǔ)梳理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dāng)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其人曰:“奈地壞何?”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一、文學(xué)常識。《杞人憂天》選自《》,內(nèi)容多為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作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道家人物,鄭國人。二、在加點的詞下面空白處寫上該詞的意思三、翻譯語句1、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2、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3、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4、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四、回答問題1、文中杞國人人“憂天地崩墜”,因此“曉之者”從“天”“地”兩方面加以開導(dǎo)。就“天”解說的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地”解說的內(nèi)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曉之者”“大喜”的原因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杞人憂天》中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描寫方法,刻畫了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和曉之者_(d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借此諷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較閱讀一、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5題。【甲】《杞人憂天》【乙】楚人貧居,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zhí)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fù)分別。掃取數(shù)斗歸,——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恒答言:“見?!苯?jīng)日,乃厭倦不堪,紿①云:“不見?!焙偃虎诖笙碴澧廴~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選自《笑林》)【注】①紿(dài):哄騙。②嘿然:沉默不語的樣子。嘿,同“默”。③赍(j):攜帶。1.下列加點詞的注音及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若屈伸呼吸(ruò,你) B.若躇步眥蹈(chǐ,踩、踏)C.乃厭倦不堪(kān,忍受) D.吏遂縛詣縣(fù,綁)2.給劃線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三處)嘿然大喜赍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3.翻譯下面的句子。(1)天,積氣耳,亡處亡氣。(2)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4.甲文中“憂彼之所憂者”是在杞人“”之時,前往開導(dǎo)杞人;乙文中“楚人”的妻子是在“”的情況下“紿云:‘不見。’”。(用原文中的語句填空)5.甲、乙兩文中“舍然大喜”和“嘿然大喜”分別表現(xiàn)了杞人和楚人怎樣的心態(tài)?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3題?!炯住俊惰饺藨n天》【乙】上謂侍臣曰:“治國如治病,病雖愈,猶宜將護(hù)。儻(倘若)遽自放縱,病復(fù)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①,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shù)聞卿輩諫爭也?!蔽赫髟?“內(nèi)外治安,臣不以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薄咀ⅰ竣傧#和ā跋 ?,少有1.解釋下列加點詞。憂天地崩墜 因往曉之 只使 舍然2.翻譯下列句子。(1)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2)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3.杞人憂天,太宗憂國,請你談?wù)剝烧叩漠愅F谀?fù)習(xí)卷文言文3班級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基礎(chǔ)梳理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一、文學(xué)常識。諸葛亮,字,號,瑯邪陽都人。時期蜀國杰出的家家和戰(zhàn)略家?!墩]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書信。與他相關(guān)的故事有二、在加點的詞下面空白處寫上該詞的意思三、翻譯語句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4、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四、回答問題1、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本文作者就和兩個方面進(jìn)行了論述。2、用橫線畫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xué)”的關(guān)系是如何理解的。3、請寫出一句贊美諸葛亮的詩句和一條諸葛亮用過的計謀。詩句: 計謀:比較閱讀一、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3題?!炯住俊墩]子書》)【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篤①,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医撷诠呻泞壑Γе邑懼?jié),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④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保ü?jié)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注釋】①篤:病重。②竭:用盡。③股肱(gōng):大腿,用以比喻輔佐之臣。④敕chì:告誡,囑咐。1.解釋下邊句子加點字(2分)(1)非淡泊無以明志 (2)非學(xué)無以廣才 (3)悲守窮廬 (4)必能安國 2、翻譯下列句子(4分)(1)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3、這兩篇短文都有告誡兒子,但中心內(nèi)容不同。其中甲文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中心內(nèi)容是:。乙文劉備告誡兒子的中心內(nèi)容是:。

答案:文言文1《狼》四、問答題1、D2、B

3、C4、C5、①開始屠戶很害怕,存有僥幸心理,給狼扔了兩塊骨頭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趕;②后來屠戶鎮(zhèn)定下來,丟掉幻想準(zhǔn)備抵抗,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③最后屠戶堅定決心,勇敢斗爭,跳起來,連砍幾刀殺死了一只狼,又砍斷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殺死了它。6、狼的形象:貪婪、狡詐、兇狠;這則故事諷喻:①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耍怎樣的花招,總是要被識破的。②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7、議論,表達(dá)了作者對所寫事情的看法,既是對狼的下場的嘲諷,也是對屠戶勇敢、機(jī)智的斗爭精神的贊揚。畫龍點睛,提示了文章的主題。8、屠戶初怯懦,膽小,妥協(xié),退讓,當(dāng)認(rèn)識到狼的本性后變得勇敢、機(jī)智。主要用動作描寫和少量心理描寫來刻畫屠戶的。9、狼子野心

引狼入室

狼吞虎咽

狼狽為奸對比閱讀試題一、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3題。1.⑴犬:像狗一樣⑵恐:恐懼2.⑴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⑵(老虎)態(tài)度更加隨便,碰擦闖蕩、沖撞冒犯它。3.⑴及時丟掉幻想,早下抵抗決心,⑵勇敢機(jī)智。(或:果斷地殺死兩狼。);⑶過早暴露自己,⑷和老虎相處久,讓它熟悉了自己。(或:無異能。)?!咀g文】:黔這個地方?jīng)]有驢子,有個喜好多事的人用船運載了一頭驢進(jìn)入黔地。運到后卻沒有什么用處,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見到它,一看原來是個巨大的動物,就把它當(dāng)作了神奇的東西。于是隱藏在樹林中偷偷地窺探它。老虎漸漸地走出來接近它,很小心謹(jǐn)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領(lǐng)。一天,驢子一聲長鳴,老虎大為驚駭,頓時遠(yuǎn)遠(yuǎn)地逃跑;認(rèn)為驢子將要吞噬自己,非??謶?。然而老虎來來往往地觀察它,覺得驢子好象沒有什么特殊的本領(lǐng)似的;漸漸地習(xí)慣了它的叫聲,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動;但老虎始終不敢和驢子搏擊。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驢子,態(tài)度更為隨便,碰擦闖蕩、沖撞冒犯它。驢禁不住發(fā)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盤算此事。心想到:“驢子的本領(lǐng)只不過如此罷了!”于是跳躍起來,大聲吼叫,咬斷驢的喉嚨,吃完了它的肉,才離去。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5題。1.(1)閉上眼睛(2)咬(3)確實、的確(4)遺留、留下、招致2.B3.D4.(1)一只狼徑直走開,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表面上裝出親熱的樣子,暗中卻懷有不可推測的惡意。5.陰險、狡猾、奸詐(1分)甲文主要譏諷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質(zhì)(1分)?!咀g文】:有個有錢人家偶然得到兩只小狼,(將它們)和家狗混在一起豢養(yǎng),也和狗相安(無事)。(兩只狼)漸漸地長大了,還是很馴服。(主人)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廳里,聽到群狗嗚嗚地發(fā)出發(fā)怒的叫聲,驚醒起來四周看看沒有一個人。再次就枕準(zhǔn)備睡覺,狗又像前面一樣(吼叫)。于是就假裝睡覺來等待,便(發(fā)現(xiàn))兩只狼等到他沒有察覺,要咬他的喉嚨,狗阻止它們不讓(它們)上前。(那個人)就殺(狼)取它們的皮。狼子野心,確實沒有誣蔑(它們)??!那兇惡的本性只不過是被深深地隱藏罷了。表面上裝出親熱的樣子,暗中卻懷有不可推測的惡意。禽獸并不值得說什么,這個人為什么要收養(yǎng)這兩條狼給自己留下禍患呢?文言文2《穿井得一人》四、問答題1、因為宋君好奇,他不太相信那個姓丁的人能夠穿井得一人這件事。2、(1)耳聽為虛,眼見為實(2)不要輕信流言蜚語,切忌道聽途說(3)不要聽到傳聞就往外傳,要動腦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對比閱讀試題一、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3題。1.溉汲(打水澆田)穿井(挖掘,開鑿)王信之乎(相信)謂魏王曰(對……說)2.(1)國都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了這件事。(2)現(xiàn)在趙國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yuǎn)得多,而議論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3.(1)角色:丁氏——由于他的交代不清導(dǎo)致謠言的散播,盡管不是有意,但他的確是謠言的源頭;龐蔥——深知人言的可畏,尤其因為空間距離無法自證清白的謠言的可怕,所以在魏王派他隨太子遠(yuǎn)質(zhì)邯鄲前,防微杜漸的給魏王打了預(yù)防針,可惜還是沒能改變結(jié)局,可謂智者和有遠(yuǎn)見者。(2)態(tài)度:宋君——對于謠言將信將疑,但是“令人問之于丁氏”體現(xiàn)了他的“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實證)精神;魏王——盡管有龐蔥的預(yù)防針,盡管龐蔥已經(jīng)將謠言的可畏解說得極其到位,但還是“三人成虎”,由此看出他的缺乏主見、立場不堅定,缺乏智慧。(3)我們:謠言止于智者,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不信謠、不傳謠,提高自身素質(zhì)?!咀g文】龐蔥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zhì),龐蔥對魏王說:“現(xiàn)在,如果有一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饼嬍[又說:“如果三個人說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饼嬍[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趙國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yuǎn)得多,而議論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蔽和跽f:“我知道該怎么辦?!庇谑驱嬍[告辭而去,魏王當(dāng)時說自己會辨別是非,但后來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讒言。后來太子結(jié)束了人質(zhì)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二、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第1-4題。1、A(信:真的) 2、B3、(1)像這樣地尋求消息,還不如不知道呢。(2)所以說‘一個夔就足夠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4、《穿井得一人》:道聽途說 《夔一足》:斷章取義【譯文】魯哀公問孔子說:“樂正夔只有一只腳,真的嗎?”孔子說:“從前舜想用音樂向天下老百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