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二首教案_第1頁
《詩經》二首教案_第2頁
《詩經》二首教案_第3頁
《詩經》二首教案_第4頁
《詩經》二首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經》二首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章法的節(jié)奏特點。

3.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感受《詩經》在重章疊句中的情感表達。

4.深入理解兩首詩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準確的理解詩歌中重要的意象及其作用。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惫湃苏J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

《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學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

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

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

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

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tǒng)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

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

字不同,表現(xiàn)了民歌的特色。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

評價很高?!妒酚?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鬃诱f:“《關

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逼渎?、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睢鳩(jū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菜(xì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芼(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消除文字隔膜。

3.學生結合課文注釋,疏通詩文大意。對文中不能理解的字詞,教師做點撥。

注意,詩歌重在想象、聯(lián)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

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4.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教師小結:這首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難以自拔

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yōu)秀的民歌作品??磥?,冠于《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

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講述的是一個愛情故事,那么大家結合詩文,具體

分析一下,這個故事大概分為幾個階段?

(1)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伙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

和的嗚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向往著那

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書:所聽:關關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極有層次,語約義豐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深入探討:為什么聽到看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位謙謙君子就生出了無限情思

了呢?

水鳥和鳴,悅耳動聽,成雙成對,惹人相思

拓展討論:關于這個雎鳩到底是什么鳥,歷來有些爭論,有說是貞鳥的,有說是魚鷹的,

有說是白腹秧雞的,你們腦海里聯(lián)想出的畫面里,它該是什么樣子的鳥?(ppt展示多種水

鳥的圖片及簡介資料)

答案不必統(tǒng)一,學生能把這水鳥的形象和詩歌的意境相結合即可。

知識鏈接:《詩經》的表現(xiàn)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

之詞也”。這種解釋比較通行。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使用了賦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衛(wèi)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

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

內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展開聯(lián)想到新嫁娘的

美貌。比興手法對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學生討論、交流這兩句用到的手法是什么。

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并不排

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lián)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

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2)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

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

深入討論:這一部分里,這位君子的情感狀態(tài)與上一章相比有沒有變化?

如果有,這個變化是怎么產生的?

“窈窕淑女”對著“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究竟是一副怎樣的畫面?

(3)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最終的結果是怎么樣呢?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xiàn)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這正是這位

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xiàn)的愿望。

板書: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看來這窈窕淑女采摘荇菜的畫面一定是很美的?哪里體現(xiàn)出來的?

作者幾乎用相同的文字,重復了三遍,其實這種寫法有個專門的名稱,叫重章疊句。

知識鏈接:《詩經》的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

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shù)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

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

深入探究:這種章法,在本詩的創(chuàng)作中,有什么作用?

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

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調一

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

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shù)詞語,最簡單。最容易

傳唱,最便于記憶。當然也就最樂于為人們所采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

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帶給人

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五、品讀全詩,進入《關雎》的藝術境界

1.聽配樂范讀,學生再讀詩文。

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示四言詩的22節(jié)奏,同時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

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

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篇”。第二章、第三章中的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

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

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2.發(fā)揮想象,以現(xiàn)代漢語的形式再現(xiàn)《關雎》故事,并給它重新取一個名字。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課前播放鄧麗君《在水一方》,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習《詩經》選篇《蒹葭》作鋪墊。

提問:同學們,大家剛才聽到的歌曲優(yōu)美嗎?誰能說出這首歌曲的名字?

進一步提問:誰知道歌詞的出處?

明確:根據(jù)《詩經》中的《蒹葭》改編而成。

二、學生結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吟誦、品味。在譯詩時,要運用聯(lián)想、想象,在頭腦中浮現(xiàn)此情

此景。

三、精讀細解

(一)初讀,感受詩的音樂美。

1.下面,請同學們認真看書,聽老師朗讀課文。大家拿好筆,在你不認識的字下面作

標記,第二個要求就是請同學們注意這首詩的韻腳,也就是詩中押韻的字。

明確:第一章應該是蒼、霜、方長、央;第二章是萋、晞、躋、坻;第三章是采、已、

汜、右、坻。

2.學生試讀。

師問:在我們朗讀時,同學們是否注意到了詩中“疊詞”的運用?

明確:蒼蒼,萋萋,采采……

(師生一同總結這首詩中的疊詞特點。)

(二)再讀,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1.在我們剛才誦讀詩歌的過程中,內容最形象的一句是哪一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2.你能用現(xiàn)代漢語把這幅圖畫描繪一下嗎?

金秋之季,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

明,水上煙波萬頃,空中霧靄迷蒙……

3.運用上一節(jié)課所學的《詩經》里常用藝術手法的知識,分析一下這句用到的是哪一

種?分析比興手法,明確:比興—借景抒情,觸景生情,

(三)三讀,感受結構美(重章疊句的作用)

1.下面再請同學們齊讀一遍詩歌,請注意各章之間的特點。然后說說這幅畫中寫出了哪

些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節(jié)?

明確:《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復,只是在押韻處換幾個字表示層層遞進。

這種僅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

2.探討一下這些字的變化,在詩歌情感的表達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適當點撥: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xiàn)了詩歌詠唱的

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

“凄凄”,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

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浠”、

“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面出了時間發(fā)展

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

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

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于“方”、“湄”、“”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

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

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

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3.為了把這首詩讀得更好,就要更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情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語或句子

來表達詩人追求伊人時的不同心情。

第一章抒發(fā)了詩人對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第二章抒發(fā)了詩人對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第三章抒發(fā)了詩人對伊人_________的情感。

明確:憧憬、焦急、失望。(答案不唯一)

五、探究與研討,理解詩歌主旨。

詩人苦苦追尋著“伊人”,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