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人物點評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dd1cb72e3d332d031b4e784b4edc046/bdd1cb72e3d332d031b4e784b4edc0461.gif)
![第三單元 人物點評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dd1cb72e3d332d031b4e784b4edc046/bdd1cb72e3d332d031b4e784b4edc0462.gif)
![第三單元 人物點評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dd1cb72e3d332d031b4e784b4edc046/bdd1cb72e3d332d031b4e784b4edc0463.gif)
![第三單元 人物點評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dd1cb72e3d332d031b4e784b4edc046/bdd1cb72e3d332d031b4e784b4edc0464.gif)
![第三單元 人物點評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dd1cb72e3d332d031b4e784b4edc046/bdd1cb72e3d332d031b4e784b4edc046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史傳論贊之人物短評教案【學科素養(yǎng)目標】語言的建構和運用:學習“人物短評的寫法”,提升表達能力。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對文本進行思辨性閱讀,并且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品味文中體現(xiàn)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文化傳承與理解:引導學生思考蘇武的經歷,領略傳主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完善自我人格。【學習目標】1.學習理解“太史公曰”寫法
2.借鑒這種寫法,嘗試寫一則人物短評。[單元任務群3.1司馬遷寫《屈原列傳》,在敘事中穿插議論,并在文末以“太史公曰”點題,直接發(fā)表對人物的看法和評價。借鑒這種寫法,揣摩《蘇武傳》中班固對蘇武的認識和評價,嘗試以班固的視角,寫一則人物短評。(旨在引導學生理解史家對筆下人物的看法,把握論者的觀點和論述方式,對文本進行思辨性閱讀。)]教學重點:學寫人物短評教學難點:人物短評的寫法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一、導入:《屈原列傳》和《蘇武傳》不僅是典范的史學著作,更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他們敘事寫人的藝術,直接影響后世的史傳文學。從表達方式上看二者有什么不同?不同點:傳主不同,作者不同,表達方式《屈原列傳》夾敘夾議、《蘇武傳》記敘為主所以,從結構上發(fā)現(xiàn)兩篇文章的最大不同在哪里?明確:《屈原》有太史公曰,《蘇武傳》沒有。司馬遷創(chuàng)作《史記》往往通過三種方式發(fā)表議論:一是篇前序論,二是篇后贊論,三是篇中夾敘夾議,《屈原列傳》是后邊兩種都有。二、“太史公曰”,是司馬遷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評價的創(chuàng)新,是對《左傳》“君子曰”的新發(fā)展,作為《史記》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史公曰”雖依附于正文而存在,卻多為點睛之筆,其中代表了作者的歷史觀,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體現(xiàn)了作者對專注的基本認識和對事件的基本態(tài)度。像“太史公曰”這樣對人物或故事進行評價的手法叫“論贊”,是著者發(fā)表的關于史事的思想、主張、見解。也就是史評、史論。司馬遷可以說是也為后代史家樹立了典范??纯催@種史評、史論有很多不同標識、名目:《左傳》稱為“君子曰”,《史記》稱為“太史公曰”,《漢書》、《后漢書》、《明史》稱為“贊曰”,《三國志》稱為“評曰”,《舊唐書》稱為“史臣曰”,《宋史》、《清史稿》稱為“論曰”,《資治通鑒》稱為“臣光曰”等等。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名著《史通》中曾列舉過許多此類名目,并統(tǒng)名之曰“論贊”。甚至可以從文言小說《聊齋志異》中“異史氏曰”名稱上看出蒲松齡以“太史公曰”為參照的影子。那么這個短評該怎么寫呢?閱讀例子,發(fā)現(xiàn)人物短評的寫法(一)閱讀下邊四個例子,發(fā)現(xiàn)“太史公曰”的特點。1.太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過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鵩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保ㄌ饭f: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為他的志向不能實現(xiàn)而悲傷。到長沙,經過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嘗不流下眼淚,追懷他的為人??吹劫Z誼憑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責怪屈原如果憑他的才能去游說諸侯,哪個國家不會容納,卻自己選擇了這樣的道路!讀了《服鳥賦》,把生和死等同看待,認為被貶和任用是不重要的,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2.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李將軍列傳》)太史公說:《論語》說,“在上位的人本身行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們也會遵守奉行;自身行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遵守奉行?!贝蟾耪f的是李將軍吧,我看到李將軍誠懇樸實像個鄉(xiāng)下人,開口不善于言談。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認識和不認識他的,都為他盡情哀痛。他那忠實誠懇被士大夫們的信任!諺語說:“桃樹李樹不會說話,可是樹下自然會被人踩成一條小路?!边@話雖然說的是小事,卻可以用來說明大道理呀。3.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fā)。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ā读H藺相如列傳》)太史公說:知道將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氣。死并非是難事,而怎樣對待死才是難事。當藺相如手舉寶璧斜視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從的時候,就面前形勢來說,最多不過是被殺,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為膽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現(xiàn)。相如一旦振奮起他的勇氣,其威力就伸張出來壓倒敵國。后來又對廉頗謙遜退讓,他的聲譽比泰山還重,他處事中表現(xiàn)的智慧和勇氣,可以說是兼而有之??!4.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bi)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fā)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zhàn)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太史公說:商君(商鞅),他的天性就是個殘忍少恩的人,考察他當初用帝王之道游說孝公,憑借著虛飾浮說,不是他自身的資質。再說憑靠著國君寵臣太監(jiān)的推薦,等到被任用,就刑罰公子虔,欺騙魏將公子昂,不聽趙良的規(guī)勸,足以證明商君殘忍少恩了。我曾經讀過商君開塞耕戰(zhàn)的書籍,其內容和他本身的作為相類似。但最終還是在秦國落得個謀反的惡名,這是有緣故的呀!5.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彪m不能至,然心鄉(xiāng)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傳十馀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圣矣!(《孔子世家》)太史公說:《詩經》上有句話:“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寬廣的大道可以循著前進.”我雖然不能到達那,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讀孔子的書,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為人.到了魯國,瞻仰孔子的祠堂、車子、衣服和禮器,許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時演習禮儀,我徘徊留戀,舍不得離開.天下的君王以及賢人是很多的,(他們大多是)當時榮耀,死后就完了.孔子是一個平民,傳到十幾代,讀書的人都尊崇他.從天子王侯,到全國研究六經的人,都以孔子的學說作為準則,孔子可以說是道德學問最高尚的人了?。ǘW生針對特點發(fā)言明確:①敘述是必不可少的。但短評中的“敘”不同于一般記敘文中的敘,它敘述的是作品中的部分內容,或是復述,或是節(jié)錄。②觀點明確,選好角度,集中評論??晒┰u論的方面很多,因為小短文的篇幅限制,不能面面俱到加以評論,最好只選一個方面或從一個角度進行評論。選擇的論題盡可能集中,所選角度要盡可能小點這樣才能把觀點寫清楚,才能真正聯(lián)系相關情節(jié),最重要的是才能別人看出你讀過書了。③
觀點和材料的結合。既有作者的觀點,又有作品中得來的材料;分析和評論結合,既有對作品內容或形式的分析,又有作者的理性判斷。④條理清楚。就是首先要點明自己說的是誰,接著表明寫他的原因,實際上就是總寫人物特征,然后是聯(lián)系相關事件來展開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最后可以加一句簡單的話(表達贊美、敬佩之情)來結束全文。一般結構:明觀點——聯(lián)事件——評精神(品質)——表態(tài)度短評,重在一個“評”字。敘只是手段,評才是目的。短評應以評為主,即主要表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前提:把握了書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jié);要有概括情節(jié),根據(jù)情節(jié)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的能力;最后是有條理得表達觀點的能力。
一般結構:明觀點——聯(lián)事件——評精神(品質)——表態(tài)度(提示:文章應史(人物事跡經歷)論(議論評價)結合,觀點鮮明,如果能對現(xiàn)代社會具有啟發(fā)意義更好。)為蘇武寫人物短評回憶蘇武的經歷。1)出使匈奴,以求通好2)虞常謀反,禍及蘇武3)拔劍自刎,舍生明志。4)衛(wèi)律逼降,蘇武不屈5)幽禁大窖,飲雪吞氈,6)流放北海,杖節(jié)牧羊7)李陵勸降,忠貞不改8)漢匈和親,請還蘇武9)發(fā)白歸漢,名垂青史寫人物短評。五、學生展示例子1:余少時,家父談及武使匈奴事,每語余當效此心報君上之恩,初不以為意。及長隨軍赴大漠絕域,窮覽其山川,方體其艱。武處北海,廩食不至,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何其苦也,何其悲也。然人情饑困可忍,凍餒可忍,利刃穿身亦可忍,而兄弟父母漸次遭厄,法令之無常,臣下之寒涼,實不可忍,而皆忍之。蓋武以為蒙君祿,愿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亦甘樂之。此心可憫。例子2:贊曰:武大漠惶惶,牧羊已生,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言必信,行必果,已諾必誠??鬃臃Q:“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碧K武有之矣!例子3:固曰:蘇武,真乃大丈夫!留匈奴十九載,始終不泯愛國心。他不為富貴所動,當衛(wèi)律馬畜彌山,當李陵干金封候,他無動于衷,默默堅守那顆對大漢矢志不渝的拳拳之心;他不受威逼所迫,當衛(wèi)律舉劍恐嚇,當張勝屈服投降,他不屑一顧,緊握漢節(jié)選擇對大漢執(zhí)著而圣潔的守望;他不怕惡劣環(huán)境,當饑寒交迫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當孤獨寂寞時刻相伴,他選擇臥窯嚙雪,氈毛并咽,杖節(jié)牧羊,直至須發(fā)皆白,節(jié)施盡落。蘇武的骨頭是最硬的?!皶r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笆泡d不改初衷,不辱使命,青史將永遠鐫刻你的名字。例子4:十九年如一日,蘇武牧羊與大漠孤獨與寂寞陪伴著他,但他從來沒有想到過投降。富貴對于他恰似過眼云煙,忠心對于他才是無限的、永恒的。時間沒有磨滅他的氣節(jié),孤獨沒有打敗他的信念,失敗沒有征服他的忠誠。他用七千多個日日夜夜鑄就了一段不朽的傳奇,他用對祖國的忠誠激勵了無數(shù)的后世人。持一只施節(jié),心懷大漢于茫茫大漠;牧一群公羊,游走于沙漠敗草之中。在漫天風雪中且行且歌的牧羊人,用勇氣和執(zhí)著書寫了一曲流傳千古的悲歌。示例5:蘇武被俘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牧羊。唯一與蘇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漢朝的使節(jié)棒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jié)棒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夠拿著回到自己的國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節(jié)棒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fā)和胡須也都變白了。十九年后,蘇武回到漢朝,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jié)的英雄表達敬意。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jié)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心理要素。十九年的孤獨,凝聚成一腔熱血,拋撒在大漢的土地上。面對敵人的誘惑和折磨,他寧死不屈。寧愿自己一個人獨守一片山河,也決不背那叛國的千古罵名!他,不會舞刀弄劍,不會殺敵立功,可他依然是大漢朝的英雄!作業(yè):1.從下面三個人物(燭之武,秦始皇,袁隆平)中選擇一個寫一段人物點評,不少于150字。2.如果你是蘇武,作為漢使出使匈奴時,你的部下張勝參與了匈奴親王的謀反,身為漢使的你將怎樣處理這種復雜的外交局面?關于氣節(jié)的名句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墩撜Z·子罕》2.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墩撜Z·衛(wèi)靈公》4.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侗饼R書·元景安列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睹献印る墓隆罚ㄟ@句也是孟子提出的成為男子漢大丈夫的三大標準。)(一)你如何評價蘇武守志不渝的民族氣節(jié)?有人說蘇武的忠誠是愚忠,你是否同意?而李陵臨陣降敵,后又接受了單于的封賞,生活在匈奴之中,在二十余年后病死,未能再踏上中原一步。有人認為他于國于君都不忠,而歷來也被作為反面教材加以批判,你又是如何看待他的選擇的?參考觀點一:蘇武的忠義精神真的是空前絕后、光耀千古。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中,連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他怎么可能活得下去呢?可是他不但安然無恙,而且一住就是十九年,這豈不就是因為他的忠誠和節(jié)義感動了天地,而得到鬼神冥冥當中的呵護嗎?或者說,這種綿延不絕的力量,正是源于他心中生生不息的浩然正氣??鬃诱f:“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又說:“使于四方,不辱君命”,這正是蘇武最最真實的寫照。蘇武的忠誠不能說是愚忠。首先,他忠誠的對象是國家是人民,身為漢使,當卷入匈奴的政變時,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漢使身份,不能引起漢匈兩國的不必要的誤會和紛爭,他甚至愿意以性命來平息禍端,可見他是把邊界的和平、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氣節(jié)十九年,始終忠貞如一,這種忠誠表面看起來是對漢武帝,但實際上是對國家人民的,因為漢武帝是一個善于治國的明君,忠誠于他就是忠誠于漢武帝治理下的國家。參考觀點二:蘇武的忠誠里有沒有愚忠的成分,我認為還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勸降時曾經提到蘇武的兩個兄弟盡心為國卻枉死,但蘇武卻一味堅持漢武帝對他們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為皇帝肝腦涂地,蘇武的那番話表明他對封建倫理道德的恪守。我認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應該感激報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應該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對親人的傷害之過,該報的恩要報,該澄清的事實,該爭取的權利也還是要爭取。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權利與義務的問題。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們不能苛求蘇武,因為他畢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著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說不定也能像我們這樣爭取自己的應有的權利。李陵檔案:是著名的抗擊匈奴的將領李廣的后代,李陵步入仕途之后,任侍中,建章監(jiān)。由于家世的熏陶,李陵不僅擅長射騎,而且謙讓真誠,名譽遠播。武帝認為李陵最有李廣遺風,曾命他率八百騎過居延,深入匈奴之地兩千里查看地形,歸來后拜為騎都尉,教酒泉,張掖的士卒學習射騎,防備匈奴侵擾。李陵獨率五千精選步兵孤軍深入,出關以后在大漠行軍一個月,扎營浚稽山,和匈奴單于相遇對峙。匈奴派出約三萬騎兵圍住李陵,見李陵所部人少,立刻發(fā)起沖鋒,但李陵布陣有方、絲毫不亂,前隊是長戟盾牌,后隊是弓箭、強弩。先是和匈奴近戰(zhàn)相搏,然后千弩俱發(fā),把匈奴打退,還追殺數(shù)千人。匈奴單于大驚,再召八萬鐵騎合眾圍攻。敵人十倍于己,且是騎兵.特種部隊也扛不住了.邊打一邊南撤。一路血戰(zhàn),在山谷、樹林、山下等各種地形都曾激戰(zhàn),擊殺敵軍數(shù)千人。匈奴倚仗人多,有時一天要打幾十仗,總是死傷眾多。單于眼見大軍連這點人都打不過,心里膽怯,疑心李陵有大軍埋伏,準備撤軍。就在這時,軍候管敢因為被校尉所辱,忿恨投敵,把李陵沒有后援糧矢且盡以及李陵的部隊旗幟等情報都告知單于,匈奴于是全軍壓上,李陵力戰(zhàn)難脫,南逃時,成安侯韓延年又戰(zhàn)死,李陵自覺無顏見漢武帝,遂束手就擒。他是降了,但總在尋找機會為漢廷效力,可事態(tài)卻不由他意愿。李陵兵敗后的第二年,武帝后悔當時沒有及時派出援軍,致使李陵軍全軍覆滅,于是遣因紆將軍公孫敖率軍出塞,準備迎回李陵,不料公孫熬無攻而返,卻向武帝上書言:“據(jù)捕獲的匈奴俘虜供認,李陵正在為匈奴訓練士兵,以防備漢軍。”這一錯誤的消息再次激起了武帝的憤怒,命令將李陵全家抄斬。至此,這一隴西世代名將之家徹底敗落。而實際上為匈奴訓練士兵的是漢軍邊塞都尉李緒,降于匈奴之后得到單于禮遇,地位在李陵之上。李陵痛恨李全家因李緒被誅,派人將其刺殺。后單于欽佩李陵的英勇,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封其為右校王。從此李陵就生活在匈奴之中,在二十余年后病死,未能再踏上中原一步。在漢匈戰(zhàn)爭史中,李陵是一位最有爭議的人物。陳述一:西漢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他堅貞不屈,誓死不降,終于返回漢朝。作為民族英雄,蘇武的事跡被后世廣為傳頌。蘇武剛被扣后,匈奴單于曾派李陵去勸降,被蘇武斷然拒絕。等蘇武苦熬19年勝利歸漢時,李陵很羨慕,曾置酒相送,“泣下數(shù)行”,更是情由心生,可見李陵的苦悶心情。在司馬遷筆下,除了投降一事外,李陵可以說是個完美的人。司馬遷說自己與李陵同在宮中為官,相互間關系一般,志趣也不同,更沒有酒桌上的交情。但觀其人,講孝道、守信義,為國家不計生死。正因為李陵不是那種“壞透了”的叛徒,因此,他雖然背負千古罵名,但作為異族人,他生活在匈奴一直到死,他心里的苦楚也就成了后代一些文人的著墨點。于是,他們杜撰了詩文,托名李陵,抒發(fā)思國懷鄉(xiāng)之情,因此,李陵也博得后世不少人的同情。作為一個悲劇人物,李陵的一生同樣值得人們了解。陳述二:蘇武與李陵蘇武為漢使,出使匈奴被扣,堅貞不降,被驅往貝加爾湖牧羊十九年后返漢。李陵為漢將,與匈奴作戰(zhàn)被俘投降,終身羈留在胡地。因為是同時代人,所以歷史上常被人一揚一抑,拿來作為忠君愛國正反兩面的教材。兩個人沒有可比性,彼此的遭遇其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職務的關系,蘇武雖然被扣但是可以免死,這是古例也是慣例,十九年的等待雖然艱苦卓絕,但是,只要有信念還是有希望,蘇武深知這漫長等待最終的意義。作為戰(zhàn)將,李陵被俘,不降必死。戰(zhàn)場上他英勇頑強,以寡敵眾,以死相拼,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六章數(shù)據(jù)的分析1平均數(shù)教案新版北師大版
- 蘇人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10.3《做一個成熟的消費者》聽課評課記錄
- 骨干教師研修總結
- 食品代工合同范本
- 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集成合同范本
- 校企戰(zhàn)略合作框架合同范本
- 臨時工聘任合同范本
- 科技社團活動講解
- 教育改革的未來
- 統(tǒng)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教材詳解聽課評課記錄
- 體驗式沙盤-收獲季節(jié)
- 老年護理陪護培訓課件
- 2019年420聯(lián)考《申論》真題(山西卷)試卷(鄉(xiāng)鎮(zhèn)卷)及答案
- 醫(yī)院投訴糾紛及處理記錄表
- YY/T 0698.5-2023最終滅菌醫(yī)療器械包裝材料第5部分:透氣材料與塑料膜組成的可密封組合袋和卷材要求和試驗方法
- 醬香型白酒工廠設計
- 【深度教學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2100字】
- 牽引管道孔壁與管道外壁之間注漿技術方案
- 新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材解讀課件
- 肛周膿腫完整版課件
- 公司(工廠)廠牌管理規(guī)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