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_第1頁
成人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_第2頁
成人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_第3頁
成人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_第4頁
成人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成人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第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成人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大頭醫(yī)生編輯整理第2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英文名稱adult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第3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類別腫瘤科/小兒腫瘤/小兒白血病第4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ICD號C94.7第5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概述

1845年以脾大、貧血和粒細胞增多為特征的CML被臨床醫(yī)師所認識。直到1960年Ph染色體發(fā)現(xiàn)以后,對CML的認識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1951年Dameshek首次提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CML)、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和特發(fā)性髓樣化生(agnogenicmyeloidmetaplasia,AMM)都與骨髓增殖綜合征有關,盡管每個疾病都有獨特的臨床、實驗室和生物學特征,但共同的特征是累及全髓細胞的多克隆性增殖,表明疾病發(fā)生在多能造血干細胞。第6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概述CML占所有白血病的15%~20%。在兒童CML可以表現(xiàn)為兩種類型:成人型CML(ACML)和JMML,JMML只限于兒童,有獨特的臨床、實驗室和細胞遺傳學特征。第7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流行病學成人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發(fā)病年齡在5歲以上,以10~14歲較多見,很少見于3歲以下兒童。男女差別不大。在20歲以下ACML的發(fā)病率少于1/10萬,20~50歲為1/10萬~2/10萬,50歲以后慢慢上升,診斷時的中位年齡67歲,男女比例1.8∶1。第8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病因大多數(shù)患者的病因不明,電離輻射是ACML惟一明確的危險因素。據(jù)報道日本核爆炸幸存者中,ACML的發(fā)病率增加了7倍,而且在這個群體中年輕人的發(fā)病率最高,特別是5歲以下的兒童。

CML是累及造血干細胞系的惡性腫瘤,目前認為CML主要因為細胞的凋亡受抑而致病。慢性白血病在小兒時期較少,占兒童白血病的3%~5%,其中主要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小兒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臨床表現(xiàn)與成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有顯著差別,故一般將小兒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分為幼年型和成人型。第9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病因以往文獻中亦有分為嬰兒型、家族型、幼兒型、成人型四型者,其中家族型與嬰兒型的表現(xiàn)相似,只是常在近親中發(fā)病。1974年Smith等把兒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分為3種類型:①成人型;②家族型;③幼年型。第10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發(fā)病機制CML具有特征性的費城染色體(Philadelphiachromosome,ph)t(9;22)(q34.1;q11.21)使9號染色體上的原癌基因c-abl與22號染色體上的bcr基因融合形成bcr-abl嵌合基因,是惡性克隆的基因標志。在CML患者的粒系、紅系、巨核系以及淋巴系均帶有此標志,表明病變發(fā)生在造血干細胞水平。該嵌合基因轉錄-8.5Kb的mRNA,編碼-融合蛋白-P210bcr/abl,該融合蛋白通過抑制白血病細胞的凋亡延遲而在CML發(fā)病中起重要的作用。由于是多能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增殖,故粒系、紅系、巨核系等多系受累,急變期可轉變?yōu)榱馨图毎籽?。?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發(fā)病機制約85%以上的CML患兒存在Ph1染色體,即t(9;22)。對Ph1染色體陰性者,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又可分為有bcr重組(Ph-bcrCML)和無bcr重組(Ph-ber-CML)兩亞型。前者臨床癥狀與Ph1染色體陽性者類似,后者臨床癥狀不典型。第12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臨床表現(xiàn)

1.癥狀大多數(shù)患者在診斷時處于慢性期,發(fā)病緩慢,開始時癥狀和體征比較輕微,常見的癥狀包括:全身不適、乏力、體重減輕、發(fā)熱、骨關節(jié)疼痛。少數(shù)患者無癥狀,僅在血常規(guī)檢查時發(fā)現(xiàn)白細胞數(shù)增高而診斷此病。劇烈骨及關節(jié)疼痛、出血、不明原因的高熱或髓外浸潤多見于急變期。

2.體征(1)肝脾淋巴結腫大:可見巨脾、肝臟腫大、淋巴結輕度腫大、上腹飽滿或左上腹有腫塊。約90%的患者脾臟腫大,其程度不一,肋下可及,巨脾者質硬常有切跡。第13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臨床表現(xiàn)脾區(qū)劇痛或脾區(qū)有摩擦音是發(fā)生脾梗死的征兆。50%的患者有輕至中度的肝臟腫大。淋巴結腫大罕見。

(2)CNS受累:視網(wǎng)膜病變、視盤水腫等。

(3)皮膚:少數(shù)患者有皮膚浸潤,出現(xiàn)皮膚結節(jié)。

(4)其他:肺功能障礙與關節(jié)炎、陰莖異常勃起也可出現(xiàn)。約14%的患者易伴發(fā)潰瘍病,多由嗜堿性細胞增多所致。由于原始細胞數(shù)過高引起的白細胞滯留癥在兒童ACML中常見,但癥狀輕微。第14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并發(fā)癥可見巨脾,肝臟、淋巴結腫大,視盤水腫,肺功能障礙,脾梗死,出血,髓外浸潤等。第15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實驗室檢查

1.周圍血象主要為白細胞增多,80%在100×109/L以上。血色素在80g/L左右。血小板增多。分類可見粒系增多,包括嗜酸、嗜堿粒細胞增多。原始粒細胞增多不明顯,以中、晚幼和成熟粒細胞為主。

2.血液檢查白細胞堿性磷酸酶減低。HbF不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不增高。血清和尿溶菌酶不增高,但維生素B12和維生素B12運載蛋白增高。

3.骨髓檢查增生活躍,以粒系增生為主,原始粒細胞<10%,多為中、晚幼粒細胞及桿狀核細胞。第16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實驗室檢查粒∶紅為10~50∶1。部分患者可見骨髓纖維化。骨髓巨核細胞明顯增多,以成熟巨核細胞為主。骨髓培養(yǎng)集落與叢落皆增多。第17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其他輔助檢查常規(guī)做胸片、B超、心電圖檢查,其他根據(jù)臨床需要選擇。第18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診斷國內通常采用的診斷標準歸納如下:

1.國內診斷標準(1)Ph1染色體陽性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陽性:并有以下任何一項者可診斷。①外周血:白細胞升高,以中性粒細胞為主,不成熟粒細胞>10%,原始粒細胞<10%。②骨髓:粒系高度增生,以中性中幼、晚幼粒細胞、桿狀粒細胞增多為主,原始細胞(ⅠⅡ型)<10%。

(2)Ph1染色體陽性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陰性:須有以下①~④中的3項加第⑤項可診斷。第19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診斷①脾大。②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持續(xù)升高>30×109/L,以中性粒細胞為主,不成熟粒細胞>10%,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原始細胞(ⅠⅡ型)<10%。③骨髓象:增生明顯至極度活躍,以中性中幼粒細胞、晚幼粒細胞、桿狀粒細胞增多為主,原始細胞(ⅠⅡ型)<10%。④中性粒細胞磷酸酶(NAP):積分降低。⑤能排除類白血病反應、JMML或其他:類型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其他類型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第20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診斷

2.分期臨床上按疾病的發(fā)展過程可分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變期。

(1)慢性期分期標準為:①無癥狀或有低熱、乏力、多汗、體重減輕等癥狀。②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主要為中性中、晚幼和桿狀粒細胞,原始細胞(ⅠⅡ型)<5%~10%,嗜酸粒細胞和嗜堿粒細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紅細胞。③增生明顯至極度活躍,以粒系增生為主,中、晚幼粒細胞核桿狀核粒細胞增多,原始細胞(ⅠⅡ型)<10%。④有Ph1染色體。

第21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診斷⑤CFU-GM培養(yǎng)呈集落或集簇較正常明顯增加。

(2)加速期:幼年型與成人型的差別,見表1。確診后第1年約10%的患兒進入加速期,少數(shù)患者于短期內即發(fā)展為急性白血病,常于數(shù)周內死亡。約2/3的患者確診后2~3年間發(fā)展為加速期。本期的主要表現(xiàn)為進行性貧血和由于溶骨性損害而發(fā)生骨痛、關節(jié)痛。凡出現(xiàn)下述2項者考慮已進入本期:①不明原因的發(fā)熱、貧血、出血加重及(或)骨骼疼痛。②脾進行性腫大。

第22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診斷③非藥物引起的血小板進行性降低或增高。④血中及(或)骨髓中原始細胞(Ⅰ加Ⅱ型)>10%。⑤外周血嗜堿粒細胞>20%。⑥骨髓中有顯著的膠原纖維增生。⑦出現(xiàn)Ph1染色體以外的其他染色體異常。⑧對傳統(tǒng)的抗慢粒藥物治療無效。⑨CFU-GM增殖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和集落的比值增高。

(3)急變期:

75%~85%患兒持續(xù)1~5年(平均3.5~4.5年)進入急變期。少數(shù)病例在確診后僅數(shù)月即發(fā)生急變。第23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診斷偶有病例10多年后才發(fā)生急變。具備下述之一者可診斷為本期:①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細胞(Ⅰ加Ⅱ型)或原淋加幼淋,或原單加幼單>20%。②外周血中原始粒加早幼粒細胞>30%。③骨髓中原始粒加早幼粒細胞≥50%。④有髓外原始細胞浸潤。此期臨床癥狀、體征比加速期更惡化,CFU-GM培養(yǎng)呈小簇生長或不生長。急變中以急髓變?yōu)橹鳎绷W?、急單變,偶見急紅變及急性巨核細胞變等。急淋變約占20%。

第24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鑒別診斷

1.類白血病反應類白血病反應可繼發(fā)于嚴重感染、先天性心臟病和轉移癌等,這些疾病白細胞增高,但一般不超過50×109/L,中性粒細胞中有中毒顆粒,嗜堿粒細胞缺如,原始和幼稚細胞很少見。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活性增強。細胞遺傳學檢查正常,無Ph染色體,分子生物學檢查BCR/ABL(-)。原發(fā)疾病控制后,白細胞數(shù)可以恢復正常。

2.Ph的ALLACML急性淋巴細胞變與Ph的ALL進行鑒別,二者融合蛋白的大小不同,ACML通常是210KD,而PhALL為185KD,通過反轉錄PCR的方法檢測融合轉錄的斷裂點也有助于鑒別,對治療的反應也不同。第25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鑒別診斷ALL患者經(jīng)過化療,完全緩解時Ph染色體消失,染色體核型恢復正常。第26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治療CML型在慢性期的治療以白消安(馬利蘭)或羥基脲為首選藥物。白消安(馬利蘭)劑量為2~6mg/d。一般用藥2~4周后白細胞開始下降,白細胞降至20×109/L或血小板<100×109/L時應停藥,2周后用原劑量的一半,維持白細胞在15×109/L左右。應根據(jù)血象調整用量。羥基脲用量為20~40mg/(kg·d)。白細胞下降后減量,白細胞降至15×109/L左右時用1/4量維持。近年來,干擾素治療慢粒取得了令人注目的進展。在成人的慢粒中,其完全緩解率可達到60%左右。第27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治療但目前在兒童慢粒中應用較少。近年新研制的ST1571(為二苯基氨基咪啶的衍生物)能抗蛋白絡氨酸激酶的活性,特定抑制CML的bcr/abl基因,而被世人重視,但其仍不能使bcr/abl轉陰,使CML達到根治。

CML進入加速期,對慢性期常規(guī)治療有效的藥物不再產(chǎn)生療效,治療比較困難。有報告應用羥基脲、干擾素對加速期有效。慢粒急變是最難治療的白血病。不少學者曾應用各種不同的化療方案進行治療,效果均不理想。骨髓移植是目前惟一可使CML患兒獲得治愈的治療方法。第28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治療Gluckman1990年統(tǒng)計980例CML,經(jīng)異基因骨髓移植,其5年無病生存率達到50%。自體骨髓移植起步不久,尚不能作出結論。第29頁,共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預后大約90%的患者診斷時處于慢性期,慢性期診斷需除外非侵襲性疾病。在甲磺酸鹽(格列衛(wèi)或STI-571)問世以前,患者在慢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