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課堂實錄及實踐反思_第1頁
《解決問題》課堂實錄及實踐反思_第2頁
《解決問題》課堂實錄及實踐反思_第3頁
《解決問題》課堂實錄及實踐反思_第4頁
《解決問題》課堂實錄及實踐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決問題》課堂實錄及實踐反思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第2——6頁。教學目標:1.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課堂實錄:(課前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已出示課本2-3頁“解決問題”的主題圖。)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1、師:剛才上課前,大家都在觀察和議論這幅圖,你能說說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生1:有很多小朋友,他們玩得很開心。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蹺蹺板,有的小朋友在看木偶戲。生3:還有一個小朋友說“我要去買面包”。生4:看木偶戲的小朋友中有幾個想去丟沙包,走開了。而另一部分小朋友又加入進來看木偶戲了。生5:有12個小朋友在玩蹺蹺板?!?、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原來有幾個小朋友在看木偶戲,現(xiàn)在有幾個小朋友在看木偶戲?師:那我們一起去看看木偶戲的情況吧。(課件出示“木偶戲”主題圖)二、主動探索,協(xié)作交流,領悟解法。1、解決看戲問題。師:這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和同桌交流一下。(師邊說邊點擊出示對話誆“原來有22人在看戲”;“我們去丟沙包吧”;“我們也來看戲了”。)(學生交流。)師:看了這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嗎?生:我能解決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看戲了。師:(邊點擊對話誆邊說):你跟小精靈明明的問題一樣“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師: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試看,做在本子上。(學生嘗試解題)師:誰來說說“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生:現(xiàn)在看戲的有29人。師:有不同答案嗎?(生:沒有。)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誰來說給大家聽聽。生1:我是22-6+13=29(人),因為原來有22人,走掉6人要去掉,又來了13人要加上。生2:我是22+13-6=29(人),先加上來的13人,再去掉6人。師:可以嗎?(生:可以。)生3:我是22-6=16(人),16+13=29(人)。(生:也對的,就是分開來了。)生4:那么還可以這樣:22+13=35(人),35-6=29(人)(生:我也想到了。)你能不能把這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說給同桌聽聽。(學生協(xié)作交流。)附板書:(1)22-6+13=29(人)(2)22+13-6=29(人)(3)22-6=16(人)(4)22+13=35(人)16+13=29(人)35-6=29(人)師:在剛才的交流中,對這四種方法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生:第(1)種和第(3)種其實是一樣的,第(2)種和第(4)種也是一樣的,只是下面兩種是分開寫的。師: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這樣。(學生在瞬間的思考后都欣喜地表示認同。)2、解決買面包問題。師:我們解決了看戲的問題,下面我們該去面包房了。(課件出示面包房的主題圖)師:這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生:小朋友再排隊買面包。師:對呀,可能剛才小朋友玩得有點餓了吧,看他們買面包多有秩序,不濟不鬧,排隊購買,我們平時去超市排隊嗎?生:當然排隊。師:看了這幅圖,你想到些什么問題?生1:面包師傅的面包有可能會不夠,因為排隊的還有好多小朋友。生2:面包師傅零錢可能會不夠,找不開了。生3:面包師傅一共做了多少面包?生4:一個面包要多少錢?生5:王老師,看到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師:大家的想象非常豐富??赡芪覀兤綍r會碰到這樣的事情?,F(xiàn)在,圖上出現(xiàn)了這么些信息。(課件出示對話:“我一共做了54個面包?!薄拔覀冑I了22個面包?!薄拔覀冑I了8個面包?!保煟焊鶕?jù)這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生1:面包師傅一共做了54個面包,賣去22個面包,還剩幾個面包?生2:左邊的小朋友和右邊的小朋友一共買走了幾個面包?生3:如果知道一個面包的價錢,我還能算出買8個面包多少錢了。師:當然,你真棒。生4:面包師傅那里還有多少面包沒有買走?師:這個問題又和小精靈明明的一樣了——“還剩多少個?”(課件出示對話?)師: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思考片刻師:大家在本子上試試看,該怎么列式計算?!鷩L試解題。反饋:方法(1)54-8-22=24(個)(2)54-22-8=24(個)(3)54-8=46(個)(4)54-22=32(個)46-22=24(個)32-8=24(個)(5)22+8=30(個)54-30=24(個)師:能不能把第(5)種方法也寫成一個兩步的算式呢?54–30=24(個)22+8(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生1:把22和8放在30的下面。(生1板書:)生2:王老師,我和他不一樣一點。54–30=24(個)228(生2板書:)……師:你們的想法都對,30就是由22+8得來的,你們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了創(chuàng)新,老師你們鼓掌。(師生鼓掌)師:那么,我們能不能把30去掉,寫成54-22+8呢?(生:不能,這樣答案不一樣了。)師:在數(shù)學中我們一般用一種小括號的形式來把這個算式寫成兩步式題。54-(22+8)=24(個),小括號象兩扇門,把22和8這對好朋友關在一起,在計算時,我們就要先算小括號里的,22+8=30,再算54-30=24,這和剛才兩位小朋友的意思一模一樣,只是在寫法上改用了小括號。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1、鞏固小括號的應用。師: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小括號,你能來算一算嗎?(課件出示算式,一組一組出示。)25-(5+15)==25-5+15=(1)25-15-9==25-(15-9)=(2)25-10+5==(25-10)+5=(3)……師: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想法嗎?生1:上面兩組用了小括號后,答案不一樣,第(3)組兩題的結果是一樣的。生2:小括號在前面的`話,答案是一樣的,小括號在后面結果就不一樣。師:在這三組題中是這樣的。生3:一個算式中,如果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的?!?、拓展編題。師:前面大家還提到“有12個小朋友在玩蹺蹺板”,那么蹺蹺板那里又會發(fā)生些什么呢?請你想象一下,然后再聽聽你們小組中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學生邊思考邊小組交流。)反饋:生1:我是這樣想象的,“原來有12個小朋友再玩蹺蹺板,有4個小朋友玩累了走了,又來了5個小朋友,請問現(xiàn)在有幾個小朋友?”生2:我能解決他的問題,12-4+5=13(個),現(xiàn)在有13個小朋友。生3:王老師,我寫了個算式請大家猜一猜什么意思,12-(4+5)。師:哇,你還用到小括號啦!(生3很是得意。)師:同桌相互猜猜他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學生討論猜測非常熱烈。)生:12個人玩蹺蹺板,一共走掉9人,其中第一次走了4人,第二次走了5人,現(xiàn)在還剩3人。(大家一致認同。)師:有可能買面包去了吧。3、獨立作業(yè)。師:今天大家都能積極動腦,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下面,請大家獨立完成書本第6頁的第1、2小題。教學反思:1、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從課一開始,學生就以一種輕松的心情進入情境,“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級孩子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在學生感興趣的畫面中學生的思維火花開始點燃了。接著的“看木偶戲”和“買面包”學生的興趣有增無減,尤其在買面包中,學生想到“面包師傅的面包有可能會不夠,因為排隊的還有好多小朋友?!薄懊姘鼛煾盗沐X可能會不夠,找不開了?!薄懊姘鼛煾狄还沧隽硕嗌倜姘俊薄耙粋€面包要多少錢?”“王老師,看到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會碰到的問題,聽來可愛,似乎在進行想象訓練。當師老師提到“蹺蹺板那里又會發(fā)生些什么呢?”孩子們的想象又一次打開了“閘門”,在自主遍題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從中提出問題,鞏固了題目的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沒有呆板的數(shù)量關系的說理分析,靈活、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勝過了說理,這是我在新課程中“用數(shù)學”方面的對“說理分析”的嘗試性的突破。本課從學生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最后自己編題,使整堂課融為一體,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2、學習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學生手中。問題的產生、提出、解決這一系列過程都是孩子們自行完成的,教師在其中始終處于引導者的地位。、“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原來有幾個小朋友在看木偶戲,現(xiàn)在有幾個小朋友在看木偶戲?”順理成章地把畫面“切換”到了“看木偶戲”的“鏡頭”?!皫煟哼@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和同桌交流一下?!薄皫煟嚎戳诉@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嗎?”教師始終處于引導的地位,由學生根據(jù)畫面情況及自己的想象提出問題,在同桌或小組交流中解決問題。包括小括號的產生:54–30=24(個)22+854–30=24(個)228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完善地認識了小括號,并掌握了如何運用小括號。如果前人沒有規(guī)定好,那么孩子的方法就已經很好地解決了“把第(5)種方法也寫成一個兩步的算式”的問題。當主動權掌握在孩子手中時,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會不斷閃現(xiàn)火花的。這是我本節(jié)課自感比較滿意的地方。3、教師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新的理念已經告訴我們:“教師的教學始終要為學生學習服務”。本課簡單的幾張幻燈片的制作,卻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引起了孩子無限的想象。盡管課上的很多時間并不是在“解決問題”,比如“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這樣的問題不僅在豐富圖的內容,更在豐富兒童的想象。再如“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極好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當老師要求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