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思想方法_第1頁
第二講思想方法_第2頁
第二講思想方法_第3頁
第二講思想方法_第4頁
第二講思想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思想方法第1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從哲學視野考察四種思想方法:邏輯、語言分析、現(xiàn)象學、解釋學。這些方法各有不同的對象及目的,若能善于運用,那么思考人和世界的問題會更加清晰,也更容易找出問題的關鍵,便于人們之間相互理解,減少不必要的麻煩。第2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運思規(guī)則——邏輯人是理性的動物。人是以理性的方式解釋世界和占有世界的。理性就是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或發(fā)展活動。理性也就我們常說的邏輯。邏輯是人的一種抽象思維,是人通過概念、判斷、推理、論證來理解和區(qū)分客觀世界的思維過程。第3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zhì)屬性的思維產(chǎn)物。具有普遍性。概念是人類對一個復雜的過程或事物的理解。從哲學的觀念來說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在日常用語中人們往往將概念與一個詞或一個名詞同等對待。概念就是指我們?nèi)粘J褂玫拿~。第4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在理解概念時,人們往往忽視了兩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一是,概念必須、只能在概念的特定框架中獲得意義;二是,在不同層次概念框架中,概念具有不同的性質(zhì)。正是由于人們忽視這兩個極為重要的問題,人們往往習慣于運用自己熟悉、或認為正確的方式——概念框架來運用概念。因而造成了人們理解和交流問題的困難。概念框架是指人們用以構筑思想中的經(jīng)驗世界并用以整理思想中概念的方式。第5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概念必須是彼此聯(lián)系的,并且聯(lián)系于一個概念網(wǎng)絡,依靠這個概念網(wǎng)絡,它們依次得以理解,形成一個概念框架或概念結構的東西。任何一個概念都只能在特定的概念框架中獲得相互規(guī)定和自我規(guī)定,實現(xiàn)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人們對任何事物的描述、理解的差異,從深層次看總是取決于人們所占有的和使用的概念框架的不同。盡管人們可以使用相同的名詞或語句,但是,在不同的概念框架中,同樣的名詞或語句卻有不同的性質(zhì)。第6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西方人聽到龍(dragon)這個詞就會覺得很恐怖,龍代表邪惡。因為西方人認為龍是蛇的變形,而在《圣經(jīng)》上,蛇是人類的敵人,它會引誘人類犯罪,由此認為龍是惡魔的化身。然而,對于中國人而言不是這樣。龍在中國古代社會,龍是吉祥的象征、權威的象征。這就說明,西方人運用的概念框架與我們有很大的差異。第7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因此,在與別人交往或理解事物時,首先必須區(qū)分概念的表面意思和它所屬的概念框架的特征,這樣,才能夠進行有效的思考和交流。第8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判斷兩個以上的概念結合在一起并獲得一定的意義,就會形成判斷。最基本的判斷模式:A=B。意思是A就是B,A代表主詞Subject,B代表述詞或謂詞Predicate。例如:商大學生都是好學生?!吧檀髮W生”和“好學生”分別是一個概念,而它們之間用“是”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判斷。而判斷又稱命題,表示當事人把主張表述出來后,就成為客觀命題。這就可以讓人看到、聽到,甚至可以研究其真?zhèn)?、評定其價值。第9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般來說,判斷共分為四種,全稱肯定、特稱肯定、全程否定、特稱否定。國際通用的符號是:A、I、E、O,四個字母分別代表四種判斷。因為拉丁文“肯定”是Affirmo,所以用A與I代表肯定句;“否定”是nego,所以用E與O代表否定句。各取這兩個詞的前兩個元音來界定。全稱與特稱均針對主詞而言,全稱即“所有”、“全部”,特稱即“有些”、“有一些”。比如:全稱肯定——A命題:所有商大學生都是好學生;特稱肯定——I命題:有些商大學生是好學生;全稱否定——E命題:所有商大學生都不是好學生;特稱否定——O命題:有些商大學不是好學生。事實上,我們講出來的任何一句話都可以還原到最基本的判斷,而且必然屬于A、I、E、O四個命題中的一種。第10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推理所謂“推理”(reasoning),又稱“推論”(inference),指的是從一個或者一些已知的命題或判斷得出新命題或新判斷的思維過程或思維形式。其中已知的命題是前提,得出的命題為結論。在邏輯上稱為推論,在我們一般表述中則稱為推理。常接觸到的三種推理方式:直接推理、三段論、兩難推理。第11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A直接推理是最簡單的推理方式,共有三種:A→I;I→I;E→E。A→I,A命題推理時,主詞與謂詞互換,只能推論為I命題,而不能推出A命題。例如:所有商大學生都是好學生,只能推出:有些好學生是商大學生,而不能推出:所有好學生都是商大學生。I→I,I命題則仍然是推論為I命題。有些商大學生是好學生,推出:有些好學生是商大學生。第12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E→E,E命題只是推出E命題。所有商大學生都不是好學生,推出:所有好學生都不是商大學生。O命題無法直接推論。似乎可以存在,有些商大學生不是好學生,可以推出:有些好學生不是商大學生。但是這種推理形式并不能普遍化。例如:有些人不是好人,但是不能推出:有些好人不是人。直接命題似乎沒有多大用處,但是事實并非如此。它可以不斷深化命題的內(nèi)容,許多知識是通過這種形式獲得的。第13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B三段論所謂三段論,三段論是由兩個含有一個共同項的性質(zhì)判斷作前提得出一個新的性質(zhì)判斷為結論的演繹推理。它由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構成。例如:知識分子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師都是知識分子,所以,人民教師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其中,結論中的主項叫做小項,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師”;結論中的謂項叫做大項,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應該受到尊重”;兩個前提中共有的項叫做中項,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知識分子”。第14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在三段論中,含有大項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識分子都是應該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項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師是知識分子”。三段論推理是根據(jù)兩個前提所表明的中項M與大項P和小項S之間的關系,通過中項M的媒介作用,從而推出確定小項S與大項P之間關系的結論。第15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段論很容易,但是其中也會有些陷阱。例如:老黃牛吃草,班長是老黃牛,班長吃草。大小前提看似沒有問題,但是整個推理卻是有問題的。這里的問題是,“黃牛”這個概念在不同概念框架中有不同含義。這又說明了我們在運用邏輯思考時,概念必須準確,而不能有歧義。第16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C二難推理二難推理(dilemma),是由兩個假言判斷和一個有兩個選言支的選言判斷做前提構成的推理。A或者B,如果A則C,如果B則C,所以,C。二難推理,是指兩個方面的立場看似都能夠成立,有時卻反映左右為難的困境,故稱之。第17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例如: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專門教別人辯論。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年輕人資質(zhì)很優(yōu)秀,就要這個年輕人跟著他學習辯論。由于這個年輕人家境貧寒,畢達哥拉斯準許他學成之后再交學費,他與這個年輕人約定:你畢業(yè)之后去和別人打官司,如果打贏就代表你學成,那就要付費給我;如果打輸就代表沒學成,也就不用付學費了。這個學生畢業(yè)之后,打贏了很多官司,但是就是不肯交學費。最后,畢達哥拉斯對學生說:我要告你,如果法官判決你勝訴,那么按照我們的約定,你就應當付我學費;相反的,如果法官判決我勝訴,那么按照法官的判決,你也應該付我學費。因此,無論法官判你是否勝訴,你都要付給我學費。學生聽了回答說:如果法官判我輸,那么按照我們的合同,我不要付你學費;相反的,如果法官判我贏,那按照法官的判決,我也不需要付你學費。因此,無論法官判我輸贏,我都不要付費給你。第18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事實上,就辯論的內(nèi)容來講,這個故事很荒謬,但是就推理本身來講,這是沒有問題的。一方面,我們在運用邏輯進行思考時,要注意概念、推理的精確性。減少言外之意的干擾。另一方面,邏輯、理性本身是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也是一種抽象、分割,面對復雜、多樣日常生活世界,運用邏輯時,要注意它的限度的。第19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表達效應——語言分析當代西方文學、哲學、社會科學,都跟語言對人的影響密切相連。語言分析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題材和主要方向。西方哲學的三個階段:1.本體論——把哲學定位在對普遍規(guī)律的尋求上。力圖在最深刻的層次上把握其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并以這種統(tǒng)一性去解釋世界上的一切現(xiàn)象,獲得這些現(xiàn)象的全部知識。對必然認識=自由。2.認識論——反思本體論之上產(chǎn)生的。哲學不是研究整個世界,而是研究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說,哲學對普遍規(guī)律的尋求必須以人類認識的反省為前提。人們開始反思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3.語言分析——哲學轉向了認識的媒介。要求在建立關于人類認識及其所表達的世界的理論之前,必須先有關于語言的理論,沒有語言學的認識論和本體論為無效。第20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類感知的形式,即空間和時間。存在于時間和空間里的物質(zhì)被人類的理解力加工為經(jīng)驗,而康德把人類理解力的形式稱為“(絕對)范疇”,這些人類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們對靈魂、世界和上帝的設想,康德把它們理解為某種制約原則,人們的經(jīng)驗世界就是通過這些原則得以構造。

“實踐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倫理學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簡單化地說,康德告訴我們說:我們要盡我們的義務。但什么叫“盡義務”?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絕對)范疇律令”:“要這樣做,永遠使得你的意志的準則能夠同時成為普遍制訂法律的原則?!笨档抡J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為雖然受客觀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結束了?!芭袛嗔ε小敝?,康德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鑒賞能力和幻想能力。第21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簡言之,哲學一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接著反思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最后轉向注意表達這種認識的媒介。這體現(xiàn)了人類追求智慧的發(fā)展進程:古代哲學(人類社會早期、人的幼年)離開對人類認識的反省,直接地斷言世界的存在,因而是一種素樸的哲學意識。近代哲學對世界的直接斷言倒退回對人類認識的反省,它是一種自覺反思的哲學意識。現(xiàn)代哲學從認識的反省回到考察思維與存在的中介即語言,以語言為中介分析人與世界的關系,更深地揭示了人自身的問題,因而現(xiàn)代哲學是一種現(xiàn)實化的自覺反思的哲學意識。

第22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語言的有效性語言的目的是為了發(fā)揮表達的效應,表達需要具有明確、一致、普遍這三項條件。A明確明確,是指適用語言的時候,字義與文法必須非常清楚。否則就無法達到溝通的效果。B一致語言表達要一致,即使用語言的每個人都要同意。C普遍普遍,亦即除了意思要一致之外,還要同人們的使用方式一致。第23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語言的類型直述、比喻、價值、恒真。A直述語句直述就是直接敘述,也就是把看到的東西,或想要表達的意思直接說出來。B比喻語句每日講話都是直述語句,久了就會覺得相當乏味,因此平常使用語言時,常會采取一些比喻方式。C價值語句一方面,價值判斷離不開主體。對一句同樣的話,主體不同,說出的含義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價值判斷也離不開相應的關系或情境,要是關系和情境而定。D恒真語句恒真語句的表達方式是重言式。邏輯上指主詞與謂詞一樣,表達式:A=A。第24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三、認識策略——現(xiàn)象學對事物的認識,邏輯、語言分析無疑會給我們很大幫助,但是邏輯和語言分析都側重于人和世界的形式化研究。而分辨一樣東西到底是什么,必須回到人自身的活動,這就需要現(xiàn)象學?,F(xiàn)象學認為人的意識和實際生活是比邏輯形式、語言分析更深的層次,它把邏輯分析和語言分析所忽視的人生意義和價值問題以及人類歷史的目的的問題凸現(xiàn)出來。關于這門學問,要從相關背景說起,然后再說到現(xiàn)代哲學之父、現(xiàn)象學代表——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方法。第25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打破四大假象近代哲學家培根提出一個著名辨識事物本質(zhì)的觀念或方法——打破四大假象。意思說,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假象或偶像,這些偶像會樹立在我們面前,使人無法從事正確的思考,獲得關于事物的正確知識。培根認為我們要打破的四大假象有四種:種族/族類假象、洞穴假象、市場假象、劇場假象。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是英國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學家。著有《新工具》《論說隨筆文集》等。第26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A種族假象把人類的需要,當作唯一的判斷標準,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為人而存在的。B洞穴假象由于個人的特性而產(chǎn)生的假象。C市場假象思考中混雜著許多傳言或道聽途說。D劇場假象它是指一種完整的意識形態(tài)。培根的“打破四大假象”之說提醒我們:客觀認識一樣東西是十分困難的。后續(xù)的學者忙于形成事物的觀點、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而較少注意思想方法的問題。第27頁,共31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A中止判斷(epoche)該詞源于古希臘懷疑論哲學,表示對一切給予的東西打上可疑的記號。胡塞爾借用它表示對給予的東西是否存在暫不表態(tài)。其功能主要有兩點:a.用于幫助尋找可靠的開端。就是把一些間接知識放在一邊,這樣剩下的就可能是直接知識。b.用以防止轉移論題,防止在反省問題過程中重新運用間接知識,防止循環(huán)論證。胡塞爾,E.EdmundHusserl(1859~1938)德國哲學家、20世紀現(xiàn)象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