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附中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師大附中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師大附中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師大附中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師大附中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山東省師大附中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山東師大附中高一年級語文學科2020年10月學業(yè)質量檢測題注意事項:1.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用0。5黑色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李子柒,“現(xiàn)象級"網(wǎng)紅。這位美食博主,以中國傳統(tǒng)美食文化為主線,用時間跨度極大的鏡頭記錄了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三時三餐、四季流轉的農家生活,創(chuàng)造了一幅田園牧歌的美好畫卷.令人驚嘆的是,她的視頻在Youtube上備受追捧,收獲735萬粉絲,影響力堪比CNN,無數(shù)外國粉絲留言“她讓我愛上中國文化”“求英文字幕跟進”.不過,相較于外網(wǎng)的齊聲點贊,國內網(wǎng)友則質疑頗多,很多人覺得她的視頻總在中國農村的舊式耕作生活上打轉轉,是展示中國的“落后",是負面文化輸出.落后還是先進,很多時候只是相對概念。持有這類看法的網(wǎng)友,其實是在潛意識中將敘事背景設定為超現(xiàn)代的工業(yè)社會,選擇的參照系大概也是發(fā)達國家的大城市。禮贊工業(yè)成果無可厚非,可謳歌田園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嗎?事實上,工業(yè)文明和農業(yè)文明,只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并無絕對意義上的先進與落后.至于有人質疑李子柒鏡頭下的農家生活不真實,其實更無必要.藝術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園牧歌不一定要唯渾身污泥才是真實,美學大家朱光潛早就說過,完全依葫蘆畫瓢把現(xiàn)實復制到藝術作品里,難有關感?!懊總€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别B(yǎng)蠶、繅絲、刺繡、竹藝、木工、做紙……李子柒的故事何以無障礙地跨越地理,讓不同文明之間實現(xiàn)交融和對話?與其說是迎合了外國人對中國舊式田園生活的想象,不如說是戳中了在鋼鐵森林中棲居太久的人類對田園詩意的懷念與暢想?!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返璞歸真,愛生活、愛家鄉(xiāng)的樸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讓不同膚色、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們心生共鳴、心有慰藉。當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視頻高點擊量的背后,其實是西方世界對崛起的中國之好奇。他們以這位網(wǎng)紅博主的視頻為窗口,探尋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奧秘與魅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子柒至少是豐富的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中的一個剪影。崛起中的東方古國,不僅有高樓大廈、大國重器,還有“一簞食一瓢飲"的田園詩意。與其糾結李子柒的視頻算不算文化輸出,或許我們更該思考的是: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文化輸出.任何一種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動人。記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長安紙”的視頻下,很多外國人驚詫不已,然后有中國人用英語給他們科普這是中國古老的造紙術.文化輸出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長期過程,僅憑一人之力肯定無法傳遞全部,還期待更多“李子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向全世界展示一個既富有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又不斷向現(xiàn)代化前行,豐富、多樣、精彩的中國。(取材于《北京日報》2019年12月11日)材料二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濃濃的中國風,三月桃花開,她采來釀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來制成枇杷酥,還有養(yǎng)蠶、繅絲、刺繡、竹藝、木工等,無不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意象,加之視頻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揚的傳統(tǒng)曲風,成功塑造了一種詩意的山居生活情境。這些作品可以讓人們回味中國古人的衣食寢居,暢想一種超脫于消費社會的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挾的現(xiàn)代性問題席卷世界之時,這種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國網(wǎng)友的共鳴?!炯住坷钭悠獾暮M庾呒t,與其說是一種“文化輸出”,不如說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拔幕敵觥彼坪鯉в幸环N預設的目的和動機,帶有不同文明競逐高下的“文明沖突論”意味.【乙】李子柒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孩,她沒有可能承擔起“文化輸出”的重任,事實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視頻發(fā)展歷史機遇的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用自己的勤奮和纖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獲得觀眾的認可和關注。【丙】當然,從結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語境,傳遞出精致的、文明的、可親的、具有煙火氣和人情味的中國形象,這是一個全媒體時代傳承與傳播中華文化的生動案例,其中具有值得總結的文化傳播規(guī)律。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傳播是一個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的規(guī)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其內在的價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向,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和發(fā)展其中符合社會進步和人的發(fā)展需要的價值理念。【丁】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敘事,其記錄的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但卻恰恰展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這正是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價值共識.(取材于《經濟日報》2019年12月10日)材料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輸出”是文創(chuàng)領域高大上的、有著強烈使命感的一種行為,需要很強大的包裝能力。所以當《功夫熊貓》這部充滿中國元素但卻是由外國人制作的電影火爆市場時,很多人為之遺憾——中國有許多很好的文化資源,但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開始感嘆,做文化輸出是一件很講究技術實力的工作。套用上面這種邏輯,李子柒顯然不算文化輸出,她只是誤打誤撞,讓很多外國人了解到中國的鄉(xiāng)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觀地說,外國網(wǎng)友關注她可能有著復雜的動機,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帶著某種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強壓力之下生活的人們,需要在這樣的童話世界里尋找慰藉。對于他們而言,李子柒來自哪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她的視頻能獲得愉悅,得到放松,僅此而已。那些認為李子柒不算文化輸出的觀點中,還有一種非常普遍的說法,即李子柒把中國落后的一面展示給了外國人,“中國人不是這樣生活”,李子柒這樣做其實是中國人的罪人。準確地說,這種觀點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輸出,而是認為李子柒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文化輸出。那么這里所要討論的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文化輸出?呈現(xiàn)中國真實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對不對,這個問題幾十年前就有過討論。1972年,享譽世界的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曾受中國政府之邀來到中國,拍攝了一部名為《中國》的大型紀錄片。但因為認為《中國》并沒有展現(xiàn)中國最好的一面,國內并不歡迎此片.而按照安東尼奧尼的說法,“其實《中國》是一部關于中國人的電影”。并表示“我沒有堅持去尋找一個想象中的中國,而是把自己交付給了能看到的現(xiàn)實,我覺得是做對了”。這部電影后來獲得了很多大獎,一直被視為國外了解中國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那個年代重要的影像資料,極具歷史價值.如今《中國》已經不再敏感,它成了懷舊的珍貴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東尼奧尼的工作。從對有關《中國》評價的變遷不難看出,一些陳舊過時的觀點正逐漸被拋棄,只是時不時還會冒出來嚇唬人。從《中國》到李子柒,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現(xiàn)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動人感染人,文化輸出需要打破過去的條條框框。李子柒用唯美的風格講述鄉(xiāng)村故事,她的拍攝講究商業(yè)技巧,但這只是提升了消費體驗,她所講述的那些故事,其“劇本”來自真實的鄉(xiāng)村生活,這才是很多人喜歡她的一個主要原因.澄清爭議,走出誤區(qū),李子柒呈現(xiàn)給國外網(wǎng)友的東西,這種小而美的中國故事所獲得的共鳴,相信會激勵更多的李子柒,因為這是文化輸出,而且是我們所需要的文化輸出。(取材于新媒網(wǎng)2019年12月07日)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異?;鸨?,但在國內卻受到冷落,不斷遭到眾多網(wǎng)友的質疑.B。國內網(wǎng)友質疑李子柒的原因是認為其作品展示了中國落后的一面,而且不夠真實.C.作者認為李子柒作品是否是文化輸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文化輸出的深層思考。D。文章采用了駁立結合的論證結構,先反駁網(wǎng)友的觀點,然后正面闡述自己的看法。2。下面一句話放回材料二中,最恰當?shù)奈恢檬菢怯盍蚁壬赋?,“與西方文化相比,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個最重要的特征”.A?!炯住?B.【乙】 C?!颈?D.【丁】3。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二認為李子柒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創(chuàng)業(yè)者,她的作品雖然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語境,但算不上真正的文化輸出.B.《功夫熊貓》的例子證明,中國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只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便可以為世界各國文化的交融貢獻中國智慧。C.安東尼奧尼拍攝的《中國》最初并不受歡迎,但是因為它的真實性,最終獲得了廣泛認同,這種經歷與李子柒的作品很相似。D。材料三認為,李子柒的成功會激勵更多的人主動承擔文化輸出的責任,真實記錄日常生活,以小而美的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4.根據(jù)三則材料,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夠火爆的原因。5。綜觀三則材料,李子柒的故事對中國文化輸出有怎樣的啟示?【答案】1.A2。D3。A4.①創(chuàng)造了一幅田園牧歌的美好畫卷,具有濃濃的中國風;②滿足了西方世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奧秘與魅力的好奇;③能夠給那些在都市強大壓力之下生活的人們帶來慰藉.5.①文化輸出要有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中的人文精神;②不一定是宏大敘事,普通人的故事同樣感人;③要打破過去的條條框框,要敢于展示真實的文化現(xiàn)狀;④在輸出方式上首先要做到“動人”,要能引發(fā)不同國家人們的共鳴;⑤文化輸出是個長期過程,需要更多人加入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大軍;⑥文化輸出不要太過刻意,融合過程要符合“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的規(guī)律?!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然后瀏覽選項,到材料中圈出相關的內容,進行比對,做出判斷。A項,“但在國內卻受到冷落,不斷遭到眾多網(wǎng)友的質疑”錯誤.原文“不過,相較于外網(wǎng)的齊聲點贊,國內網(wǎng)友則質疑頗多”文中沒有說在國內受到冷落,僅僅是質疑頗多。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邏輯意脈一致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時需要注意前后文的照應,以及語意的提示。樓宇烈先生說的話是主要表達的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個最重要的特征.甲處的段落大意主要是談生活方式;乙處主要是談文化輸出;丙處主要是在講李子柒的作品是傳播中國文化的優(yōu)秀案例;根據(jù)丁處的后一句“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敘事,其記錄的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但卻恰恰展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提到了人文精神,與樓宇烈先生說的話相銜接。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內容要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即選擇“正確”或“錯誤”“一項”或“兩項”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章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一一進行比對。B項,《功夫熊貓》的例子證明,中國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只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便可以為世界各國文化的交融貢獻中國智慧。這句話錯誤。舉例《功夫熊貓》是想證明做文化輸出是一件很講究技術實力的工作.C項,“這種經歷與李子柒的作品很相似"錯誤。李子柒的作品在最初就很受歡迎以至于成為中外網(wǎng)紅,所以他倆的經歷不相似.D項,李子柒的成功會激勵更多的人主動承擔文化輸出的責任,真實記錄日常生活,以小而美的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錯誤。原文是說“這種小而美的中國故事所獲得的共鳴”會激勵人。而不是李子柒的成功。故選A。【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內容要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例如本題“根據(jù)三則材料,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夠火爆的原因”然后回歸文本,找尋相關語句,用自己的話進行分析概括。根據(jù)材料二第一段“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濃濃的中國風,三月桃花開,她采來釀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來制成枇杷酥,還有養(yǎng)蠶、繅絲、刺繡、竹藝、木工等,無不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意象”可以總結為“創(chuàng)造了一幅田園牧歌的美好畫卷,具有濃濃的中國風”根據(jù)材料一第四五自然段,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在視頻高點擊量的背后,其實是西方世界對崛起的中國之好奇。他們以這位網(wǎng)紅博主的視頻為窗口,探尋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奧秘與魅力??梢愿爬椤皾M足了西方世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奧秘與魅力的好奇”.根據(jù)材料三第二自然段“外國網(wǎng)友關注她可能有著復雜的動機,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帶著某種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強壓力之下生活的人們,需要在這樣的童話世界里尋找慰藉?!笨筛爬?,能夠給那些在都市強大壓力之下生活的人們帶來慰藉?!?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本的分析綜合能力。解答此類試題時需要仔細閱讀三則材料,針對題目中的“文化輸出”找尋相關語句。根據(jù)材料二,李子柒作品不是宏大敘事,其記錄的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但卻恰恰展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這正是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價值共識??偨Y為,文化輸出要有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中的人文精神;②不一定是宏大敘事,普通人的故事同樣感人;根據(jù)材料三,從《中國》到李子柒,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現(xiàn)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動人感染人,文化輸出需要打破過去的條條框框。李子柒用唯美的風格講述鄉(xiāng)村故事,她的拍攝講究商業(yè)技巧,但這只是提升了消費體驗,她所講述的那些故事,其“劇本”來自真實的鄉(xiāng)村生活??煽偨Y為,要打破過去的條條框框,要敢于展示真實的文化現(xiàn)狀,在輸出方式上首先要做到“動人”,要能引發(fā)不同國家人們的共鳴;根據(jù),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傳播是一個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的規(guī)律。可總結為,文化輸出不要太過刻意,融合過程要符合“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的規(guī)律。根據(jù)材料一,文化輸出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長期過程,僅憑一人之力肯定無法傳遞全部,還期待更多“李子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向全世界展示一個既富有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又不斷向現(xiàn)代化前行,豐富、多樣、精彩的中國??筛爬?,文化輸出是個長期過程,需要更多人加入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大軍(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①像一場戰(zhàn)爭突然結束,2014年林區(qū)宣布了禁伐令,喧鬧的伐木場頓時門前冷落車馬稀。在打掃“戰(zhàn)場"時,人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時分我有緣造訪了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②早晨8時,從黑龍江綏棱縣出發(fā),車行兩個多小時來到一個叫“五一森林經營所”的地方。在這里換上迷彩服、長筒靴,每人一把傘.雖然天正降大雨,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向林地進發(fā),不一會兒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③正走著,忽然聽見右邊不遠處有嘩嘩的流水聲。踩著朽木、草墩,鉆過橫七豎八的灌木。忽然眼前一亮,一條溪流從山上奔騰而下.眼前這條溪流無法與我見過的任何一條流水相比較,因為它沒有留下一絲人類活動的痕跡。仰望山頂只見遠遠近近的山、層層疊疊的樹、朦朦朧朧的雨,半山一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著那些大大小小、圓圓滾滾的石頭,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繞行成一條飄飄的哈達。④我們退回老林,雨時停時下,云忽開忽合,大家就舉著手機、相機抓緊時間照相采景。⑤人類雖然早已進入現(xiàn)代文明,但是總忘不了找尋原始.這是因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點,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進化,包括人類自己;二是人類走出蠻荒的出發(fā)的起點,是生命的源頭,我們有必要回望一下走過的來路。判斷一個地方是不是夠原始,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看有沒有人的痕跡。從純自然的角度來說,人的創(chuàng)造是對自然的種種干擾和玷污.所以探險家總是去尋找那些還沒有人文污染過的地方。沒有人來過,無路;奇景第一次示人,無名;前人沒有留下詩詞,無文。今天我們進入的正是這種“三無”之境,只有你與自然在悄悄地私語。⑥雖是來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說一說這里的石頭。國內很有名的一處石景便是云南的石林,那是一片秀氣的石柱。還有貴州天星橋,那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精巧。而這里的石頭一律是巨大堅硬的花崗巖,渾圓沉穩(wěn),高大挺拔,無不迸放著野性。石的分布無一定規(guī)則,或獨立威坐,或雙門對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喚,各具其態(tài)。⑦現(xiàn)在要說一說在亂石間爭榮競秀的苔蘚了。這是整個林區(qū)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濕潤的溫床。它生在地上、樹上、石上,綠染著整個世界,不留一點空白。最讓人感動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著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樹干,雖然內里已經空朽,你輕輕一碰就是一個洞,但經它一打扮,都仍保持著生命尊嚴。綠苔與枯樹正在悄然作著生命的轉換。⑧老林子中最美的還是大樹,特別是那些與石共生的大樹。有一棵樹,我叫它“一木穿石”,我們平常說“水滴石穿",可是有誰真的見過一滴水穿透了一塊石頭?現(xiàn)在,我卻見到了一棵樹,一棵活著的樹,硬是生插在一塊整石之上,霸氣十足。它的須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點點沙塵,然后蟄伏在石面的稍凹之處,聚積水分,醞釀能量。松樹的根能分泌一種酸液,一點一點地潤濕和軟化石塊。成語“相濡以沫”是說兩條魚,以沫相濡,求生命的延續(xù)。而這棵紅松種子卻是以它生命的的汁液,去濡潤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終于感動了頑石,讓出了一個小小的空間。它趕緊扎下一條須根,然后繼續(xù)濡石、挖洞、找縫,周而復始,終于在頑石上樹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⑨如果說剛才的那棵樹有男性的陽剛之烈,下面這棵便有女性的陰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長的條石上,兩條主根只能緊抓著條石的邊緣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間的樹身,全樹就成了一個丁字形,一個標準的體操“一字馬”。那兩條主根是她修長的雙腿,樹干是她曼妙的身軀,挺胸拔背,平視前方。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棵樹的根與身子長得一般的粗細,一樣的勻稱,一樣的美麗。好一個“幽谷美人"?、馕覀兙瓦@樣在綠色的時間隧道里穿行,見證了大自然怎樣在一片頑石上誕生了生命。它先以苔草、蕨類鋪床,以灌木蓄水遮風,孵化出高大的喬木林,就成了動物直至我們人類的搖籃。這時再回看那艘石頭巨艦,是泰坦尼克號?是哥倫布的船?是鄭和下西洋時的遺物?都不是。它沉靜地停在這里,是特別要告訴我們,假如沒有人的干擾地球是什么樣子,大自然是什么樣子,我們曾經的家是什么樣子。當年我們屈從了這片原始林,現(xiàn)在它給我們友好的回報,留下了一面大鏡子,照出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朝代之興替;以這片原始林為鏡,可知生命、人類和地球的興替。?我下山時,看見沿途正在修復早年林區(qū)運木材的小火車路,不為伐木,是準備開展原始森林游。6.下列對本文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標題“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中,“原始林"點明了本文描寫對象,而“幸存”一詞表現(xiàn)了作者的思想情感。B.作者一行不顧大雨換上迷彩服、長筒靴,帶著雨傘,義無反顧地向林地進發(fā),說明作者一行造訪原始林興致濃厚。C。作者認為人的創(chuàng)造是對自然的干擾與玷污,所以喜歡原始林的三無境界,在這里可以與自然親密接觸。D.結尾寫作者一行下山時,看見沿途正在修復小火車軌道,不為伐木,而是準備開展原始森林游,作者為此感到欣喜。7.下列對散文藝術特色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主體部分的順序非常清晰,從發(fā)現(xiàn)原始林,到作者進入原始林,再到最后下山離開,有頭有尾,脈絡分明。B.作者描寫原始林里的石頭,寫云南石林、貫州天星橋是為了在對比中突出原始林里的石頭野性十足的特點。C。文章非常注意段落間的過渡,比如第九段開頭運用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上下段落內容自然銜接。D.文章依次寫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頭、苔蘚、大樹,步步遞進,層層深入,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立體的世界,讓人如臨其境.8。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原始林,為什么從第⑥段開始花了很多筆墨寫石頭?9。文章在細致寫景的同時,還有一些恰到好處的議論。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好處?!敬鸢浮?.D7.D8。①表明石頭也是原始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正是這些石頭保住了原始林。(分析本身的作用)②為了引出下文亂石間爭榮競秀、生機勃勃的蕨類、苔蘚、樹木.(分析和上下文的關系)③為了更好地闡釋這片原始林頑強的生命力與來之不易,深化文章主旨。9。①使文章形成描寫、議論相結合的表達特色,形式更加豐富多樣。(表達方式)②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原始林特點的同時,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更能突出保護生態(tài)、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旨。(內容主題)③發(fā)人深省,引人深思,使文章容量更大,更有深度,更具藝術性.【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能力。D項,“作者為此感到欣喜"錯誤,結合結尾和全文來看,如“從純自然的角度來說,人的創(chuàng)造是對自然的種種干擾和玷污"“今天我們進入的正是這種‘三無'之境,只有你與自然在悄悄地私語”,可見作者對開展原始森林游是憂慮的。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鑒賞文章藝術特色的能力。D項,“層層深入"錯誤,從文中來看,河流、石頭、苔蘚、大樹是原始林的構成,作者借助這些展現(xiàn)原始林的特色,這些景物之間并沒有層層深入的關系。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物象作用,把握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的能力.首先要找到作者寫石頭的文字,分析這些石頭的特點,然后分析這些石頭與原始林之間的關系。文章從第⑥段開始花了很多筆墨寫石頭,特別是第⑥段既寫到云南的石林,也寫到貴州天星橋,都是為了突出這里的石頭的特點,因為石頭也是原始林的重要組成部分。第⑦段又寫到在亂石間爭榮競秀的苔蘚,第⑧段又寫到特別是那些與石共生的大樹,正是因為石頭的存在才保住了原始林。同時從結構上來說,對石頭的描寫也是為了引出后文對苔蘚、樹木等的描寫,所以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寫到這里的石頭無不迸放著野性,寫到在亂石間爭榮競秀的苔蘚、那些與石共生的大樹,這些都能更好地闡釋這片原始林頑強的生命力與來之不易,深化文章主旨.【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藝術技巧的能力,具體考查表達方式。首先到文中找到議論性的文字,如文章第⑤段有關于“人的創(chuàng)造是對自然的一種干擾和玷污”的議論,第⑩段有關于以原始林為鏡的議論。然后分析這些議論的好處,分析議論和描寫之間的關系。從文中來看,這些在寫景的同時加入適當?shù)淖h論,使表達方式更加的多樣化.并且這些議論是作者在游覽原始森林時發(fā)出的,直接表明了作者當時的感受,是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體現(xiàn),這些觀點、態(tài)度是文章主旨的外化;另外,這些議論使文章不單單是一篇游記,增加了文章的思想魅力,促人思考.三、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田叔者,趙陘城人也。叔為人刻廉自喜,喜游諸公。趙人舉之趙相趙午,午言之趙王張敖所,趙王以為郎中。數(shù)歲,切直廉平,趙王賢之,未及遷,會陳豨反代。漢七年,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相趙午等數(shù)十人皆怒,謂張王曰:“王事上禮備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請為亂?!弊渌较嗯c謀弒上.會事發(fā)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趙午等皆自殺。是時漢下詔書:“趙有敢隨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隨趙王敖至長安。趙王敖得出,乃進言田叔等十余人.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叔為漢中守十余年。后數(shù)歲,梁孝王使人殺故吳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還報。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對曰:“死罪!有之?!鄙显唬骸捌涫掳苍??”田叔曰:“上毋以梁事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誅,是漢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臥不安席,此憂在陛下也。"景帝大賢之,以為魯相。魯相初到,民自言相,訟王取其財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魯王聞之大慚,發(fā)中府錢,使相償之。相曰:“王自奪之,使相償之,是王為惡而相為善也.”于是王乃盡償之。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數(shù)使人請相休,終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獨何為就舍!”魯王以故不大出游.數(shù)年,叔以官卒。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國必聞其政”,田叔之謂乎!(節(jié)選自《史記·田叔列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B.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C.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D魯王好獵/相常從入苑中/王輒休相就館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遷,指官職的調動或升官,本文取前者意。貴右賤左,故稱貶官為“左遷”。B.赭衣,在古代是囚犯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來借用為囚犯的代稱.C.景帝,這是用謚號來指稱帝王,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廟號、年號等來指稱。D。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祿”,地位不同,稱呼也就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田叔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嚴謹廉潔為追求,喜歡與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層層推薦給趙王張敖,任職郎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趙王看重.B.田叔忠誠俠義,不懼死亡。高祖傲慢無禮,趙王臣屬陰謀刺殺卻被發(fā)覺,趙王被逮捕時,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威脅,裝扮成家奴追隨趙王。C.田叔為官有才,善于理事.他被趙王張敖推薦給高祖時,才能勝過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為郡守和諸侯國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贊賞.D。田叔處事圓通,柔中帶剛.田叔刻意公開袒護魯王,從而使魯王羞愧而自愿償還百姓;又故意不在館舍休息,以此來諷勸魯王不要大肆游獵。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王事上禮備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請為亂.(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14.田叔替景帝調查袁盎被刺殺的事情,景帝為什么稱他“大賢”而任命他為國相?【答案】10。D11。A12。C13。(1)您侍奉皇上禮節(jié)完備周全,現(xiàn)在竟是如此對待您,請求您準許我們造反。(2)借助車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3)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14。因為田叔查清了案件的事實,認定了梁王有罪責;又給皇帝處理此案提供了周全妥當?shù)慕ㄗh,使皇帝不會陷入維護國法和不使太后悲戚的兩難境地?!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棒斖鹾毛C”從結構上看主謂賓成分都全,后面應當斷開;“相常從入苑中”意思是“田叔經常跟隨進入狩獵的苑囿”,不能將“入苑中"與前面斷開,排除B、C兩項;“相出"是主謂結構,“常",副詞,常常,放在下一句句首,“相出”與“常暴坐待王苑外”之間應當斷開,排除A項。劃線句的意思是魯王喜歡打獵,田叔經常跟隨進入狩獵的苑囿,魯王總是要他到館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魯王。故選D。【11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A項,“遷,指官職的調動或升官,本文取前者意”錯誤,文中“未及遷”意思是卻沒有來得及提升他,所以此文中是“升官”,不是“調動”。故選A.【12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C項,“才能勝過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為郡守和諸侯國相”錯誤,根據(jù)原文“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可知,原文為他的才能勝過漢朝所有大臣,而不是“所有大臣”,且“先后”在原句中并未體現(xiàn).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得分點:(1)“事”,侍奉;“備”完備,周全;“遇”,對待;“請”,請允許我…….

(2)“假",借助;“輿馬",車馬;“利”,使動用法,使……快;“致”,到達.(3)“是故”,因此;“無”,無論;“所存”,存在的地方;“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判斷句?!?4題詳解】本題考查篩選并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對曰:‘死罪!有之'”可知,首先,他完成了景帝交給的任務,查清了案件的事實,認定了梁王有罪責;由原文“田叔曰:‘上毋以梁事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誅,是漢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臥不安席,此憂在陛下也’”可知,田叔讓景帝不要管這件事,又替景帝分析了原因,使皇帝不會陷入維護國法和不使太后悲戚兩難境地。因此景帝稱贊他“大賢”,任命他為國相?!军c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田叔是趙國陘城人。田叔為人正直苛刻,并以此自得,喜歡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趙國人把他推薦給趙相趙午,趙午又在趙王張敖那里稱道他,趙王任命他為郎中。任職幾年,他峻切剛直清廉公平,趙王雖賞識他,卻沒有來得及提升他.恰逢陳豨在代地謀反,漢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誅討,途徑趙國,趙王張敖親端食盤獻食,禮節(jié)十分恭敬,漢高祖卻傲慢地平伸開兩條腿坐著大罵他。當時趙相趙午等幾十人都為此發(fā)怒,對趙王張敖說:“您侍奉皇上禮節(jié)完備周全,現(xiàn)在對待您竟是如此,我們要求造反.”趙王臣下就私下里互相謀劃弒殺皇上。恰好事情被發(fā)覺了,漢朝下命令逮捕趙王和謀反的群臣。這時漢朝又下詔書說:“趙國有膽敢跟隨趙王進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著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頭發(fā),頸上帶著刑具,假稱趙王的家奴跟隨趙王張敖到了長安.趙王張敖得以釋放出獄,就進言推薦田叔等十多人?;噬先空僖娝麄?,跟他們談話,認為朝中的大臣沒有能超過他們的,皇上十分高興,任命他們都做了郡守或諸侯的國相。田叔做漢中郡守十多年。幾年后,梁孝王派人暗殺從前吳國丞相袁盎,漢景帝召回田叔讓他到梁國審查這個案件,田叔查清了這個案件的全部事實,回朝報告。漢景帝說:“梁王有派人暗殺袁盎的事嗎?”回答說:“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說:“有罪證嗎?”田叔說:“皇上不要過問梁王的事。"皇帝說:“為什么呢?”田叔說:“現(xiàn)在梁王如不伏法被處死,這是漢朝的刑法不能實行??;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會吃飯不香睡眠不安,這又是您的憂慮啊!”漢景帝非常賞識他,讓他做了魯國的丞相。田叔剛剛到任,多位百姓主動找他,狀告魯王奪取財務的事情。田叔抓住為首的二十個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對他們發(fā)怒說:“魯王不是你們的君主嗎?怎么敢毀謗君主呢!"魯王聽說后,非常慚愧,從內庫中拿出錢來讓國相償還他們。田叔說:“君王自己奪來的,讓國相償還,這是君王做壞事而國相做好事。國相不能參與償還的事."于是魯王就盡數(shù)償還給百姓.魯王喜歡打獵,田叔經常跟隨進入狩獵的苑囿,魯王總是要他到館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魯王。魯王多次派人請他去休息,他終究不肯去休息,說:“我們魯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獨自到館舍中呢!”魯王因為這個緣故不再大舉出外游獵.幾年后,田叔在魯國國相的任上死去。太史公說:孔子用稱贊口氣說“住到這個國家一定參與它的政務”,這樣的話說的也是田叔吧!四、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避髯釉凇秳駥W》中總結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韓愈的《師說》是寫給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說的“_____________”,點出李蟠的文章愛好,而“____________",則說明了李蟠的儒學素養(yǎng)。(3)蘇軾在《赤壁賦》一文中,通過飛蟲和米粒的比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短暫、個人渺小的感慨,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姚鼐的《登泰山記》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用獨特的喻體描寫了在日觀峰看到的日出前山峰聳立,云霧繚繞的景象。(5)《靜女》中男子“搔首踟躕",是因為女子“____________"。(6)《涉江采芙蓉》中通過環(huán)境描寫,營造出清幽、高潔美好的意境的一句詩是“_____________”?!敬鸢浮?1)。故不積跬步(2)。無以至千里(3)。好古文(4)。六藝經傳皆通習之(5).寄蜉蝣于天地(6).渺滄海之一粟(7).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8)。山也(9).愛而不見(10).蘭澤多芳草【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識記和默寫的能力。重點注意的字,如“跬”“至”“蜉蝣”“滄”“粟”“樗蒱"等。五、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7個小題,21分)1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近視患者都應當接受專業(yè)醫(yī)師的檢查,選擇合適的眼鏡,切忌不要因為怕麻煩、愛漂亮而不戴眼鏡。B。本市國稅局繪制出“稅源分布示意略圖”,解決了稅源管理轄區(qū)劃分不清、爭議扯皮等問題的發(fā)生。C。為加強國際交流,提高山東環(huán)保產業(yè)水平,省政府擬舉辦“生態(tài)山東建設高層論壇”暨第五屆環(huán)保產業(yè)博覽會。D.日本在野黨強烈指責財務大臣“口無遮攔"、公開談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預日元具體匯率的行為是極不負責任的。【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先抓典型的語病標志,比如兩面詞、判斷詞、并列動詞;然后壓縮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殘缺、是否搭配。A項,不合邏輯,“切忌不要因為怕麻煩、愛漂亮而不戴眼鏡”否定不當,可以改為“切記".B項,結構混亂,“解決了稅源管理轄區(qū)劃分不清、爭議扯皮等問題的發(fā)生”句式雜糅,可以改為“解決了稅源管理轄區(qū)劃分不清、爭議扯皮等問題”.D項,表意不明,有歧義,“極不負責任”的主語是“日本在野黨”還是“政府”,有歧義。故選C。17。下列各項中加點成語使用全都正確的一組是()①這本拼湊起來的“名家”短篇小說集,幾乎沒有精彩之作,頂多有一兩篇基本上還差強人意.②關于石鐘山名字的由來,蘇軾、酈道元等古人有不同的見解,不容置喙的是,石鐘山因此更加有名了。③從長遠的寫作能力的形成來看,這是避重就輕、圖省力氣的一種寫法,不足為訓.④新課標標準要求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努力貫徹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堅決摒棄那種不尊重學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學方法。⑤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道、墨、法諸家的思想觀點既相互對立、展開激烈的辯論,又相互影響、相互汲取營養(yǎng),分庭抗禮,從而促進了我國古代學術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⑥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獎得主陳建斌感謝8年來愛人的鼎力相助,不離不棄。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經濟學是歷史使命,西方經濟學不可奉為圭臬。A.①②⑤⑥ B。①③⑥⑦ C。③④⑤⑦ D。②④⑤⑥【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正確運用成語的能力。①“差強人意",含褒義,形容尚能令人滿意。語境說“名家"小說集幾乎沒有精彩之作,頂多有一兩篇基本上還能讓人滿意,符合語境。成語使用正確,排除CD兩項.②“不容置喙",形容沒有說話的機會。語境說因古人對石鐘山名字由來有不同見解而使其更加有名,所以應為“不容置疑”,望文生義。成語使用錯誤。③“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或榜樣。依據(jù)語境“這是避重就輕、圖省力氣的一種寫法”,不能效仿,符合語境.成語使用正確,排除A項。④“耳提面命”,不僅是當面告訴他,而且是提著他的耳朵向他講.形容長輩教導熱心懇切,為褒義詞。語境“摒棄那種不尊重學生的教學方法”為貶義,誤用褒貶。成語使用錯誤。⑤“分庭抗禮”,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系,用于雙方。語境為“儒、道、墨、法諸家的思想觀點”,誤用對象。成語使用錯誤。⑥“鼎力相助”,指大力支持幫助,一般用于請人幫助時的客氣話。語境用于陳建斌感謝8年來愛人的幫助,符合語境。成語使用正確。⑦“奉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論或事當成自己的準則。語境說“建設中國特色經濟學是歷史使命”,西方經濟學不會把它當作自己準則,符合語境。成語使用正確.①③⑥⑦使用正確。故選B。18.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有相同的一組是()A.①不以為然②??使之然也③凌萬頃之茫然B。①圣人之所以為圣②此先漢所以興隆也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C.①明察秋毫②則知明而行無過矣③蒼山負雪,明燭天南D.①彼童子之師②吾師道也③孔子師萇弘、師襄、老聃【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A項“然”,第一個,正確;第二個,這樣;第三個,形容詞詞尾;B項“所以”,前兩個,……的原因;第三個,用來……;C項“明”,第一個,視力;第二個,明達;第三個,光亮;D項“師”,第一個,老師;第二個,學習;第三個,以……為師.B項前兩個相同,其他各項全都不相同。故選B。19.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解釋有兩處錯誤的一組是()①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尚)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豈,哪)③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疑惑)④而聞者彰(清楚)⑤凌萬頃之茫然(越過)⑥余嘉其能行古道(嘉獎)⑦術業(yè)有專攻(學習,研究)⑧縱一葦之所如(到、往)⑨弟子不必不如師(不一定)⑩崖限當?shù)勒撸ń缦?,邊?A。①③④⑦⑩ B.①②⑤⑧⑨ C。②④⑥⑦⑨ D.③⑤⑥⑧⑩【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③“惑,疑惑"錯誤,應為“糊涂”;⑥“嘉,嘉獎”錯誤,應為“贊許”;⑩“限,界限,邊界"錯誤,應為“門檻”。A項,③⑩兩處錯誤;B項,沒有錯誤;C項,⑥一處錯誤;D項,③⑥⑩三項錯誤.故選A20。下列選項中虛詞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不知東方之既白C。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不拘于時,學于余D。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項,第一個“而”,連詞,表示遞進關系;第二個“而”,連詞,表轉折關系。B項,兩個“之”都是助詞,放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第一個“于”,介詞,比;第一個“于”,介詞,向。D項,第一個“其",副詞,表示估計、推測的語氣,可譯為“大概”

;第二個“其",語首助詞,表感嘆。故選B。2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積土成山,風雨興焉且焉置土石B。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今其智乃不能及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D。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文言文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二要利用語法知識等幫助判斷。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A項,“焉”的意義和用法分別是兼詞,于此/代詞,哪里.B項,“其”的意義和用法分別是指示代詞,那些/代詞,他們。C項,“之”的意義和用法分別是指示代詞,這/定語后置標志。D項“而”的意義和用法都是表示修飾關系。故選D。22.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師說》中的“六藝經傳皆通習之”的“六藝"是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書。“六藝”在其他文章中還會指六種技藝,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shù)。B.中國農歷將朔日定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農歷每月十五是望日,望日當天的月亮稱為望月,望月又稱滿月.C。濟陽縣地處省會濟南東北20公里,因其位于濟水之北而得名,而蒙陰縣因位于蒙山之南而得名。D。古代男子20歲成人,舉行“冠禮”,稱為“弱冠",女子則在15歲成人,舉行“笄禮",盤發(fā)插笄,表示成年,可以出嫁,稱為“及笄"?!敬鸢浮緾【解析】【詳解】此題考查識記理解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能力。文學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學現(xiàn)象、文學流派,文體知識等。重點記憶課本涉及到的和經典閱讀中列出的作品.平時注意積累,理出線索,形成體系。解答本題需要了解,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題中C項,濟陽在濟水之北,蒙陰在蒙山之北。故選C。六、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色彩,指顏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賦予不同的意義。2020年,我們國家經歷“新冠病毒”疫情,中美貿易戰(zhàn)、芯片戰(zhàn);你經歷居家學習、中考,迎來高中生活;附中經歷70年校慶……此刻,回望過去,你會賦予2020年哪一種色彩,來形象地表達你的感受和認識?請以“2020的色彩”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感情真摯,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答案】2020的色彩2020年的色彩,如一團燃燒的火焰,時刻溫暖我們的心。你,逆行的背影,牽動著多少顆心.伸出你那溫暖的手,托起無數(shù)的生命。一紙請戰(zhàn)書,滿滿的紅手印,生死線上方顯你的深情……2020年的春節(ji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像是蓄謀已久的戰(zhàn)爭,對我們發(fā)起了猝不及防的閃電戰(zhàn)!當大家還沉浸在迎接春節(jié)的喜悅中時,它已經開始大張聲勢地恐嚇著每一個人!一夜之間,各大新聞媒體滿屏的都是疫情進展的情況,周圍的人們不斷地尋找著抵抗疫情的各種辦法。藥店人滿為患,口罩、酒精成了一價難求的精貴物;商場、馬路人可羅雀,人人戴著大口罩,用戒備的眼神互相掃視著對方,冠狀病毒給大家的生活蒙上厚厚的陰影。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醫(yī)務人員義無反顧,挺身而出。他們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膽英雄.在生死時速的生命通道上,毅然擔起了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社會重任。84歲的鐘南山院士,本該退休頤養(yǎng)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卻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再次“掛帥出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看著他疲憊的身影,心中除了感動還是感動。全國各地的醫(yī)護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