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植物分布規(guī)律_第1頁
云南植物分布規(guī)律_第2頁
云南植物分布規(guī)律_第3頁
云南植物分布規(guī)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植物分布規(guī)律摘要:云南是全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幾乎集中了從熱帶、亞熱帶至溫帶甚至寒帶的所有品種,在全國約3萬種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屬、1.7萬多種,占全國高等植物總數的62.9%,故云南有“植物王國”、“藥物寶庫”等美稱。云南熱帶、亞熱帶的高等植物約1萬種,占全國高等植物種類的一半以上。全省生長著2000多種中草藥,有些種類是云南獨有的。云南省所處緯度較低,其氣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和西風環(huán)流季節(jié)交替的影響,具有濃厚的南亞季風氣候的特色,干、濕季分明而年溫差較小,但東部也兼受東亞季風的一些影響,并且具有高原氣候的太陽輻射強烈,日溫差大等特點。由于地貌復雜,使得省內熱、水、土等條件的空間差異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發(fā)育的復雜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關鍵詞:云南植被分布規(guī)律云南省處于云貴高原,境內地勢較高,呈北高南低的傾斜。由于其內部山岳高聳,河谷深嵌,地貌結構十分復雜。再加上云南具有的南亞季風氣候,兼受東亞季風的一些影響,并且具有高原氣候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有規(guī)律的植被分布規(guī)律。一、云南生態(tài)環(huán)境簡介:溫度帶和濕度帶與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圍常常是密切相關。許多植物種分布的垂直高度、緯度和大陸度的界限往往限于臨界低溫,地理界限與最冷月平均溫度的等溫線通常是對應的。北半球寒溫性針葉林帶的北界或山地上限,通常與7月份平均溫度為10°C的等溫線一致;夏綠闊葉林帶分布的北界或山地上限,則往往與1月均溫0C的等溫線一致。云南氣候類型屬于熱帶、亞熱帶高原型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既不同于南亞,也不同于東亞的氣候。東亞地區(qū)的氣候受東亞季風影響較大。冬季受蒙古高壓的控制,盛行西北季風,而夏季由于太平洋上高壓的影響改為東南季風這兩種風向為180°夾角,兩者一年完成一次循環(huán)。南亞地區(qū)受熱帶季風影響較大,冬季盛行東北風,夏季由于行星風帶的南移,盛行西南風。而云南的季風氣候則是冬季盛行西南偏西的風向,夏季則盛行西南偏南的風向,兩種風向的夾角不到60°。故它與南亞、東亞的季風均有所不同。冬季干燥,夏季潮濕多雨。此特點與南亞季風相似。冬季溫度偏高,夏季溫度偏低。云南的地貌特征主要以喀斯特地貌為主??λ固氐孛灿址Q巖溶地貌,是發(fā)生在可溶性巖石地區(qū)的地貌??扇苄詭r石主要是指碳酸鹽類、硫酸鹽類及鹵鹽類等巖石。凡是水對可溶性巖石以化學過程為主,機械過程為輔的破壞和改造作用,稱為喀斯特作用??λ固氐貐^(qū)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以砂礦為突出;奇特的地貌景觀又是很好的旅游資源;地下洞穴中所埋藏的古生物和古人類化石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云南地勢自北向南呈階梯狀逐漸下降,最高處的是滇西北海拔6740米的怒山山脈主峰卡格博峰,終年白雪皚皚;最低端的是滇南與越南交界的河口縣元江出境處,海拔僅76.4米,常年陽光明媚,青翠蒼郁,兩地直線距離約900公里,海拔高差竟達6663.6米。滇東高原上廣泛分布的石灰?guī)r地層,造就了林立的奇石,多姿的峰林,奇特的溶洞,壯觀的疊水瀑布。滇西橫斷山脈系青藏高原南延部分,高黎貢山,云嶺山脈,巍峨神奇,深邃陡峻,高聳入云,直刺蒼穹。大山之間,金沙江,瀾滄江,怒江,洶涌奔騰,形成了世界聞名的高山峽谷地貌。地勢呈北高南低傾斜,從南到北逐級作梯層式下降。云南地貌具有復雜的多層次的切割高原特點。按照高原面解體的進程及其表現(xiàn)特點,云南省內可以大致沿點蒼山-哀牢山為界劃分為兩大部分。此界以東,地貌一丘陵狀高原為主,地勢起伏較為和緩,高原盆地較多,而高山深谷很少。這一范圍內又可大致以沿昆明一河口線鐵路為界劃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石灰?guī)r巖溶高原,西部為滇中的斷陷湖盆高原。點蒼山-哀牢山一線以西的西南部分是分割得較為破碎的山原地貌。二、植被分布規(guī)律:云南的植被水平地帶是“山原型水平地帶”,山原型水平地帶的每一個帶內,盆地的海拔高度不是整齊劃一的,但處于一定的緯度和海拔范圍之中,而且有屬于群系組一級的地帶性植被類型和一定的山地植被垂直帶譜所表征。各帶內部東西之間仍有變化,帶與帶之間在接觸面的一定范圍中植被互有交錯或在少數地點還有植物種類混雜的現(xiàn)象。但作為群落的整體,不同水平帶植被類型各具其本身的特征,類型之間的區(qū)別也是明顯的。據此,云南植被的水平地帶是:熱帶雨林、季雨林地帶;亞熱帶南部季風常綠闊葉林地帶,相當于我國東部的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地帶;亞熱帶北部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帶相當于我國東部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隨著海拔升高,依次出現(xiàn)不同的植被帶,它們在結構、外貌上均出現(xiàn)差異,并與整個環(huán)境條件。云南山地連綿起伏,南而北,隨著緯度與盆地海拔高度的上升,山地的高度也相應增高。超過海拔5000米的高山集中于滇西北一角,其它大部分地區(qū)都為不超過3200米的中山。在山地一定高度范圍內,都有標志山地垂直帶的主要植被類型。云南植被的垂直分布可大致分為:亞熱帶山地植被垂直帶,熱帶山地植被垂直帶。①亞熱帶山地植被垂直帶。由海拔最低開始,植被垂直帶的順序是:半濕潤常綠闊葉林(1900-2500米)——濕性常綠闊葉林(2500-2900米)——云南鐵杉林及常綠針闊葉混交林(2900-3200米)——云、冷杉林(3200-4100米)——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4000-4700米)。②熱帶山地植被垂直帶。熱帶雨林、季雨林分布地區(qū)的山地植被分布有兩個系列,我們接觸的是位于滇東南(即濕潤雨林分布地區(qū))的潮濕的熱帶山地植被垂直系列一一金平縣的分水嶺自然保護區(qū)。由海拔最低開始,植被垂直帶的順序是:熱帶濕潤雨林(海拔300-500米以下)一熱帶季節(jié)雨林(300-700米)一山地雨林(700-1300米)一山地季風常綠闊葉林(1300-1750米)一苔薛常綠闊葉林(1750-2700米)一山頂苔薛矮林(2700-2900米)。這一垂直系列的植被分布在高大的山體迎季風坡面及山前地區(qū),地形雨極為豐富,氣候潮濕,因而,垂直帶上主要植被類型都表現(xiàn)為明顯的潮濕的特征。隨著海拔升高,依次出現(xiàn)不同的植被帶,它們在結構、外貌上均出現(xiàn)差異,并與整個環(huán)境條件。相關云南山地連綿起伏。由南而北,隨著緯度與盆地海拔高度的上升,山地的高度也相應增高。超過海拔5000米的高山集中于滇西北一角,其它大部分地區(qū)都為不超過3200米的中山。在山地一定高度范圍內,都有標志山地垂直帶的主要植被類型。各種植被類型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形成和發(fā)育的,其現(xiàn)有分布也就是綜合的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最好標志。各類植被不僅反映了自然環(huán)境的一般特點,而且也從主要的方面反映了自然環(huán)境及植被本身的生產潛力通過植被的類型及其分布特點的全面認識,將有助于更為充分和合理地利用植被和有關的自然資源。參考文獻:[1]武吉華、張紳,植物地理學(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