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理學果樹病害第1頁/共63頁薔薇科果樹病害我國薔薇科果樹主要包括蘋果、梨、桃、李、杏等,每種果樹都有很多種病害,如梨樹病害有80余種,桃樹的病害也有50余種。今天我們主要講講梨樹和桃樹的病害。第2頁/共63頁梨黑星病梨黑星?。╬earscab)又稱瘡痂病,是梨樹重要的病害之一。該病在我國梨產區(qū)均勻發(fā)生。以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及陜西等北方諸省鴨梨、白梨產區(qū)受災最重。流行性強,主要引起梨樹早期大量落葉,幼果畸形,消弱樹勢,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梨黑星病第3頁/共63頁一、癥狀梨黑星病為害梨樹地上部綠色幼嫩組織,主要侵害葉片和果實,也可為害花序、鱗芽、新梢、葉柄等部位。從落花期到果實成熟期均可為害。病部生黑色霉狀物(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是該病的特征。第4頁/共63頁(一)、病芽及病梢癥狀該病最早的發(fā)病部位是芽。主要的特征是鱗片變黑和產生黑霉。病芽翌春萌發(fā)形成病梢,又稱病芽梢,期主要特征是從新梢基部開始,逐漸向上產生黑色霉層。新梢發(fā)病后,初期包形成橢圓形或梭霉斑,后期病部皮層開裂呈粗皮狀的瘡癡,所以又叫瘡痂病。第5頁/共63頁(二)、葉片癥狀葉片發(fā)病時初在葉背主、支脈間呈現圓形、橢圓形或不整形的淡黃色斑,隨后病斑隨沿葉背主脈邊緣長出黑色的霉層,并且有沿葉脈走向的特征。嚴重時,許多病斑相互連接,整個葉片背面上布滿黑色霉層,造成早期落葉。葉柄受害呈長條形、凹陷病斑,其上生黑色霉狀物。葉柄受害是造成早期落葉的主要因素。第6頁/共63頁(三)、果實癥狀從幼果期至成熟期均可受害。果實發(fā)病初生淡黃色、圓形斑點,逐漸擴大,病部稍凹陷,上生黑霉,后病斑木栓化,堅硬,凹陷并龜裂。幼果因病部生長受阻,變成畸形;成果期受害,則在果面上生大小不等的圓形黑色病疤,病斑硬化,表面粗糙。第7頁/共63頁第8頁/共63頁二、病原梨黑星病的病原為真菌。有性階段,屬于子囊菌亞門納雪黑星菌,無性態(tài)為半知菌亞門綠色黑星孢。病部的黑霉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粗而短,暗褐色,無分枝,直立或彎曲,其上可見有許多瘡疤狀突起物。
分生孢子著生于孢子梗的頂端或中部淡褐色或橄欖色,兩端尖,紡錘形,單胞。
假囊殼圓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子囊棍棒狀。子囊孢子雙胞,上大下小。埋藏在落葉的葉肉組織中,成熟后有喙部突出葉表,小黑點狀,以葉背面為多。
病菌存在生理和致病性分化的現象。第9頁/共63頁三、發(fā)生流行規(guī)律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芽的鱗片間或鱗片內越冬,也可以假囊殼在落葉上越冬。翌春形成子囊殼,產生子囊孢子作初浸染源。越冬孢子經風雨傳播,直接侵入,潛育14—25天發(fā)病,生長季節(jié)形成分生孢子不斷再浸染。該病的發(fā)生與降雨關系很大,雨水多的年份和地區(qū)發(fā)病重。梨的種和品種抗病力差異很大,西洋梨和日本梨不感病,中國梨發(fā)病重。病菌侵入的最低日均溫度為8~10℃,最適流行的溫度為11~20℃。
第10頁/共63頁第11頁/共63頁四、病害控制梨黑星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把病害控制在未發(fā)或初發(fā)階段。1.消滅病菌侵染來源:(1)、處理越冬病菌:病菌主要集中于病葉、病芽上越冬,為此,秋冬季清除殘枝落葉后噴滲透性強的殺菌劑,清除病源。(2)、春芽萌動時,噴1-3波美度石硫合劑或80%大生600-800倍進行保護。
2.加強栽培管理:選擇園藝性狀良好、抗病性較強的優(yōu)良品種種植,增施有機肥料,合理修剪。
3、經常注意果園清潔,發(fā)現病花、病花、病枝、病果應及時摘除并集中深埋,減少病源菌。4.藥劑防治:根據田間的長勢,在花期、幼果期及嫩葉期進行藥劑保護,關鍵在4月下旬---5月中旬、7月上、中旬。進行噴藥保護,藥劑如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甲基拖布津可濕性粉劑、75%多菌清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第12頁/共63頁梨銹病梨銹?。╬earrust)又稱赤星病,是梨樹上重要病害之一。我國南北果區(qū)均有發(fā)生,但一般不造成嚴重危害,僅在果園附近種植柏科植物危害較重。春季多雨年份,幾乎每張葉片上都長有病斑,引起葉片干枯;幼果受害,造成畸形,早落,對產量影響很大。除危害梨樹外,還能危害山楂、棠梨和貼梗海棠等。第13頁/共63頁一、癥狀梨銹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新梢,嚴重時還能為害幼果和果梗。幼葉受害,葉正面形成橙黃色圓形病斑,有光澤,邊緣淡黃色,周圍有黃色暈圈。并密生蜜黃色微凸的小粒點(性子器),潮濕時小粒點溢出淡黃色粘液(性孢子),干燥后黃色小粒點變?yōu)楹谏?/p>
病斑對應的葉背面組織增厚,并長出一從灰白色或淡黃色的毛刺狀物(銹孢子器)。內有大量褐色銹孢子,成熟后從銹子器頂端開裂散出。后期病葉變黑、干枯,早落。第14頁/共63頁幼果被害,初期與葉片癥狀相似,發(fā)病嚴重時果實畸形,并早期脫落。葉柄、果柄受害,病部橙黃色,并隆起呈紡錘形,病斑上也可長出性子器和銹子器。新梢受害后的癥狀與葉柄、果柄相似,但后期病部凹陷,易折斷。轉主寄主檜柏染病后,次年3月問,在針葉、葉腋或小枝上產生淡黃色斑點,隨后病部形成紅褐色、圓錐形或楔形的角狀物(冬孢子角)。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脹為橙黃色舌狀膠質塊。柏樹染病狀果實染病狀第15頁/共63頁梨樹樹梢受害狀第16頁/共63頁二、病原病原屬真菌界擔子菌亞門亞洲膠銹菌。病原具專性寄生和轉主寄生特點。整個生活史可分為4種類型的孢子。性孢子器葫蘆形,銹子器長筒形,叢生葉背面。銹孢子近圓形,橙黃色,表面有瘤狀細胞。冬孢子紡錘形或長橢圓形,雙胞,黃褐色。第17頁/共63頁三、發(fā)生流行規(guī)律
梨銹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絲體在檜柏枝上形成菌癭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發(fā)產生大量的擔孢子,擔孢子隨風雨傳播到梨樹上,侵染梨的葉片等,但不再侵染檜柏。梨樹自展葉開始到展葉后20天內最易感病,展葉25天以上,葉片一般不再感染。病菌侵染后約經6-10天的潛育期,即可在葉片正面呈現橙黃色病斑,接著在病斑上長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內產生性孢子。在葉背面形成銹孢子器,并產生銹孢子,銹孢子不再侵染梨樹,而借風傳播到檜柏等轉主寄主的嫩葉和新梢上,萌發(fā)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發(fā)產生的擔孢子又借風傳到梨樹上侵染危害,而不能侵染檜柏等。梨銹病只有初侵染沒有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個短時期產生擔孢子侵染梨樹。梨銹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是當年2~3月份的氣溫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第18頁/共63頁第19頁/共63頁四、病害控制
控制初侵染來源,防止擔孢子侵染梨樹,是防治梨銹病的根本途徑。1。清除轉主寄主砍除柏科植物是防治梨銹病最徹底有效的措施。2。鏟除轉主寄主上的冬孢子春季梨樹萌芽前,在檜柏樹上冬孢子角全部顯露,但尚未膠化前,用藥劑噴檜柏科植物,可抑制冬孢子萌發(fā)產生擔孢子。藥劑有5波美度石硫合劑等。3。噴藥保護在梨樹上噴藥,應掌握在梨樹萌芽期至展葉后25天內,即擔孢子傳播侵染的盛期進行。一般在梨樹展葉期噴第一次藥,隔10-15天再噴1次即可。常用藥劑有20%粉銹寧、40%福星等。4。生物防治在梨葉面性子器溢出橘黃色黏液時噴灑亞洲膠銹菌的重寄生菌葡酒銹生座孢,對梨銹病菌的寄生率可達92%左右。第20頁/共63頁
穿孔?。╬eachshothole)是危害桃樹正常生長的烈性病害。其分布廣,易造成大量落葉,減少營養(yǎng)的積累,影響花芽的形成。削弱樹勢,影響第二年的產量。穿孔病包括一種細菌性穿孔病和二種真菌性穿孔病。以細菌性穿孔病最為廣泛和嚴重。此病除危害桃樹外,還能侵害李、杏和櫻桃等多種核果類果樹。桃穿孔病第21頁/共63頁
細菌性穿孔病
分布最廣,主要為害葉片,也能為害枝梢及果實。受害葉片先出現油漬狀小點,擴大后成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褐色至紫褐色,病斑周圍有一圈黃綠色暈環(huán),天氣潮濕時,病部溢出粘性菌膿,不久病部枯干并脫落穿孔。枝梢受害會造成潰瘍:一種為春季潰瘍,在春季展葉時,枝條上出現暗褐小瘡痂,多發(fā)生在去年夏季抽出且受侵染的枝條上,病斑可向枝條縱橫擴展,嚴重時可使枝條干枯。另一種為夏季潰瘍,多發(fā)生于當年抽出的新梢上,以寄主皮孔為中心,出現油漬狀褐色至紫褐色圓形或橢圓形、稍凹陷的病斑,但病斑的擴展有限,侵染性不大。一、癥狀第22頁/共63頁細菌性穿孔病第23頁/共63頁霉斑穿孔病
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枝梢、花芽和果實。葉片病斑初為淡黃綠色,后變成褐色、圓形或不定形病斑,潮濕時病斑背面長出灰黑色霉層,最后病部脫落穿孔。枝梢受害出現長橢圓形黑褐色病斑,邊緣紫褐色,龜裂和流膠。果實受害出現褐色斑點,邊緣紅色,中間略凹陷。
第24頁/共63頁褐斑穿孔病
侵害葉片、新梢和果實。葉片的病斑圓形或近圓形,褐色,邊緣紅褐色略帶環(huán)紋,潮濕時兩面都生有灰褐色霉層,最后病部干枯脫落穿孔,穿孔的邊緣整齊。新梢和果實上的病斑與葉斑相似,潮濕時亦長出霉層。
百度建議您:
將篩選功能恢復默認狀態(tài)修改當前的篩選條件看看輸入的文字是否有誤
第25頁/共63頁褐斑穿孔病第26頁/共63頁細菌性穿孔:病原為油普羅旺斯門樹生黃單胞菌桃李致病變種。菌體短桿狀。單生極鞭毛,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在肉汁瓊脂培養(yǎng)基上菌落黃色,圓形,光滑,邊緣整齊;液化明膠,胨化牛乳。發(fā)育適溫25度。病菌發(fā)育最適溫度28度,致死溫度51度10分鐘。霉斑穿孔:病原為嗜果刀孢菌,屬半知菌亞門刀孢屬。分生孢子梗叢生,有分隔。分生孢子棍棒形或紡錘形,3~6個分割,稍彎曲,淡褐色,菌絲最適溫度19-26度,孢子在5-6度即可萌芽侵染。褐斑穿孔:病原為核果假尾孢菌,屬半知菌亞門假尾孢屬。分生孢子梗叢生,不分枝,直或微彎,橄欖色。有隔膜0~2個,分生孢子細長,鞭狀或倒棍棒狀,直或微彎,淺青黃色,3~9個隔膜。二、病原第27頁/共63頁
細菌性穿孔病病原細菌主要在春季潰瘍病斑組織內越冬。次年在桃樹開花前后,溢出菌膿,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進行侵染。在樹勢較弱的情況下,潛育期只需4~5天,若樹勢強壯,則可長達30~40天。溫暖、多雨、多霧露有利于病害發(fā)生。
霉斑穿孔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梢或芽鱗內越冬。次春春暖潮濕時長出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進行侵染。低溫(平均溫度20℃左右)多雨潮濕天氣適于此病發(fā)生。
褐斑穿孔病以菌絲體在病殘組織或潛伏在病枝梢組織內越冬。次春氣溫回升,遇雨,便長出分生孢子靠風雨進行傳播侵染。
三、發(fā)生流行規(guī)律第28頁/共63頁
穿孔病的防治應以加強果園管理為基礎,輔以噴藥保護的措施。1、加強果園的栽培管理增強樹勢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施N肥;對地下水位高或土壤黏重的桃園,要改良土壤,及時排水;合理整形修剪,修剪時疏除密生枝、下垂枝、拖地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果園溫濕度;增施有機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促使樹體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休眠期減少菌源。結合冬剪,及時剪除病枝,徹底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越冬菌源。2、噴藥保護如硫酸鋅石灰液、60%代森鋅可濕性劑等3、避免與其他核果類果樹混載。四、病害控制第29頁/共63頁
桃縮葉病
桃縮葉病(peachleafcurl)在我國南北方桃產區(qū)均有發(fā)生,南方以湖南、湖北、江蘇、浙江等省發(fā)生較重。病害流行年份引起春梢葉片大量早落,削弱樹勢,不僅影響當年產量,對第二年的產量也有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導致植株過早衰亡。該病還會危害梅、李等果樹。
第30頁/共63頁一、癥狀桃縮葉病主要危害葉片,發(fā)病嚴重時也可以危害花、幼果和嫩梢。春季幼葉剛抽出就表現卷曲狀,顏色發(fā)紅;展葉后皺縮程度加劇,葉面凹凸不平,受侵染部位的葉肉增厚變脆,呈紅褐色。春末夏初在病部表面長出一層銀灰色粉末狀物,這是病原菌的子囊層。最后病葉變褐,枯焦脫落。病葉脫落后,腋芽再抽出的新葉不再受害。
新梢受害呈灰綠色,節(jié)間縮短,略腫,葉片叢生,嚴重的會使新梢枯死?;ò晔芎Ψ蚀笞冮L。果實受害變畸形,果面龜裂,易早落。第31頁/共63頁桃縮葉病第32頁/共63頁果實受害癥狀第33頁/共63頁
桃縮葉病病原為畸形外囊菌,屬真菌界子囊菌亞門。病菌有性時期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多數子囊柵狀排列成子實層,形成灰白色粉狀物。子囊圓筒形,頂端扁平,底部稍窄,無色,內生8個或不足8個子囊孢子,橢圓形或圓形,單胞,無色。子囊孢子在子囊里面或外面,可以用芽殖法產生很多的芽孢子,常見的有10多個。芽孢子卵圓形,芽孢子比子囊孢子為小,有兩類:一類是薄膜的,有繼續(xù)芽殖能力;一類是厚膜的休眠孢子。病菌芽殖最適溫度為20℃,最低在10℃以下,最高為26~30℃。侵染最適溫度為10~16℃,芽孢子能抗干燥,厚膜芽孢子耐寒力更強,在果園內可存活一年以上。二、病原第34頁/共63頁
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鱗片外表或芽鱗間隙中越冬。到第二年春天,當桃芽展開時,孢子萌發(fā)侵害嫩葉或新梢。子囊孢子能直接產生侵染絲侵入寄主,芽孢子還有接合作用,接合后再產生侵染絲侵入寄主。病菌侵入后能刺激葉片中細胞大量分裂,同時細胞壁加厚,造成病葉膨大和皺縮。以后在病葉角質層及上表皮細胞間形成產囊細胞,發(fā)育成子囊,再產生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子囊孢子及芽孢子,不作再次侵染,就在芽鱗外表或芽鱗間隙中越夏越冬。所以,桃縮葉病一年只有一次侵染。春季桃樹萌芽期氣溫低,桃縮葉病常嚴重發(fā)生。一般氣溫在10~16℃時,桃樹最易發(fā)病,而溫度在21℃以上時,發(fā)病較少。這主要是由于氣溫低,桃幼葉生長慢,寄主組織不易成熟,有利于病菌侵入。反之,氣溫高,桃葉生長較快,就減少了染病的機會。另外,濕度高的地區(qū),有利于病害的發(fā)生,早春(桃樹萌芽展葉期)低溫多雨的年份或地區(qū),桃縮葉病發(fā)生嚴重;如早春溫暖干燥,則發(fā)病輕。從品種上看,以早熟桃發(fā)病較重,晚熟桃發(fā)病輕。三、發(fā)生流行規(guī)律第35頁/共63頁第36頁/共63頁
桃樹縮葉病的防治應以加強果園管理為主,結合摘除病葉和化學防治等措施。1、摘除病梢,加強管理當初見病葉而尚未出現銀灰色粉狀物前摘除銷毀,可減少來年的越冬菌量。對發(fā)病樹應加強管理,追施肥料,使樹勢得到恢復,增強抗性。2、藥劑防治由于桃縮葉病只在早春侵染一次而沒有再次侵染,因此,在關鍵時機噴一次藥便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噴藥時間應掌握在桃樹花芽露紅而未展開前噴1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波爾多液,就能控制初侵染的發(fā)生。
四、病害控制第37頁/共63頁●柑橘黃龍病中文名:柑橘黃龍病(Citrushuanglongbing)別名:黃梢病、黃枯病、青果病主要危害作物:柑、橘、橙、檸檬和柚類均可感病。尤其以椪柑、蕉柑、福橘、茶枝柑等品種的耐病力弱,感病后衰退快。橙類耐病力較強。感病不受樹齡大小的限制。第38頁/共63頁(一)、葉部癥狀
均勻黃化型在吐出新梢后新葉初長成,還未轉為濃綠便停止轉綠,均勻黃化,但葉片大小正常。
斑駁黃化型新葉轉綠后,從葉片基部和葉緣處開始,逐漸褪綠成淺黃色至黃色,并向上擴展成黃斑,整個葉片呈黃綠相間斑駁狀,葉片可較長時間不脫落。
缺素狀黃化型葉脈和葉脈附近呈綠色而脈間葉肉呈黃色,類似缺鋅缺錳癥狀。一、病狀第39頁/共63頁
(二)、果的癥狀發(fā)病初期,果一般不表現顯著的癥狀。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病樹的果易脫落,型小,果皮與果肉相貼緊,顏色較淡,汁少,味淡,高酸,低糖,種子不正常。有的果中軸較緊實,色褐,還有果呈畸形。第40頁/共63頁(三)、花的癥狀
病樹開花早、多,花而小、畸形,多不結果,花瓣多,短小肥厚,顏色較黃。第41頁/共63頁二、病原病原為細菌界普羅特斯門韌皮部桿菌候選屬的亞洲韌皮桿菌和非洲韌皮桿菌兩個種,我國黃龍病病原為亞洲韌皮桿菌。因為該病病原目前還未能人工培育,故又稱韌皮部難養(yǎng)菌。菌體多呈圓形和橢圓形,與革蘭氏陰性細菌壁相似。第42頁/共63頁三、發(fā)生流行規(guī)律該病初侵染來源在病區(qū)主要是田間病株,新區(qū)主要通過帶菌接穗和苗木。田間主要是通過柑橘木虱傳播。田間發(fā)病程度與田間病源存在和傳病昆蟲柑橘木虱的發(fā)生密度有很大關系。老齡樹抗病力比幼齡樹強,枳在田間無癥狀表現,但作為砧木時并不增強接穗品種的抗、耐病性。第43頁/共63頁
四、病害控制1、嚴格實行植物檢疫制度,杜絕病苗、病穗傳入無病區(qū)和新種植區(qū)。
2、建立無病苗圃,培育無病苗木。無病苗圃的地點最好選在沒有柑橘木虱發(fā)生的非病區(qū)。
3、防治柑橘木虱。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20%撲虱靈可濕性粉劑、40%氧化樂果乳油等防治。4、挖除病樹,加強田間管理。發(fā)現病樹并立即清除,并在挖除前全員噴灑一次殺蟲劑,防治柑橘木虱。加強肥水管理,開溝排水。第44頁/共63頁●柑橘潰瘍病柑橘潰瘍?。╟itruscanker)在中國柑橘種植區(qū)普遍發(fā)生,以廣東、廣西、湖南和福建等地發(fā)生較重。而非洲,美洲,大洋洲都有分布。受害柑橘常引起落葉、枯梢、落果,削弱樹勢,植株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和品質。第45頁/共63頁一、癥狀柑橘潰瘍病主要為害葉片和果實。葉片受害,在葉背產生針頭大小的黃色或暗黃綠色油漬狀小點,逐漸擴大。同時,在葉片正、背兩面逐漸隆起圓形病斑,呈米黃色海綿狀物。后隆起部破碎呈木栓狀或病部凹陷,形成褶皺。后期病斑淡褐色,中央灰白色,并在病健部交界處形成一圈褐色釉光。凹陷部常破裂呈放射狀。果實染病,與葉片上癥狀相似。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發(fā)生嚴重時會引起早期落果。枝梢染病,初生圓形水漬狀小點,暗綠色,后擴大灰褐色,木栓化,形成大而深的裂口,最后數個病斑融合形成黃褐色不規(guī)則形大斑,邊緣明顯。第46頁/共63頁第47頁/共63頁二、病原該病病原為細菌界普羅特斯門黃單胞屬地毯草黃單胞桿菌柑橘致病變種。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具極生單鞭毛,有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氣性,在牛肉汁蛋白胨瓊脂上,菌落圓形,蠟黃色,隆起,粘稠,光滑。第48頁/共63頁三、發(fā)生流行規(guī)律從3月下旬至12月病害均可發(fā)生,一年可發(fā)生3個高峰期。春梢發(fā)病高峰期在5月上旬,夏梢發(fā)病高峰期在6月下旬秋梢發(fā)病高峰期在9月下旬,其中以6、7月份夏梢和晚夏梢受害最重。第49頁/共63頁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鉀肥;控制橘園肥水,保證夏、秋梢抽發(fā)整齊。結合冬季清園,徹底清除樹上與樹下的殘枝、殘果或落地枝葉,集中燒毀或深埋??刂葡纳?,抹除早秋梢,適時放梢。選用抗病品種。對嚴重染病的甜橙等品種,可采用“高接換種”,換上抗病的橘類等品種。及時防治害蟲。培育無病苗木,在無病區(qū)設置苗圃,所用苗木、接穗進行消毒,可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加1%酒精浸30~60分鐘,或用0.3%硫酸亞鐵浸泡10分鐘。冬季清園時或春季萌芽前噴石硫合劑50~70倍液?;瘜W防治。春季開花前及落花后的10天、30天、50天,夏、秋梢期在嫩梢展葉和葉片轉綠時,各噴藥1次第50頁/共63頁柑橘瘡痂病中文學名:柑橘瘡痂?。╟itrusscab)別稱:癩頭疤分布區(qū)域:中國各柑橘產區(qū)均有分布病害類型:真菌主要危害作物:溫州蜜柑、蕉柑、椪柑、檸檬等第51頁/共63頁一.癥狀此病主要為害新梢、嫩葉、幼果。有時也可為害花萼和花瓣。葉片:初期出現黃褐色、半透明、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大,顏色變?yōu)橄烖S色,后病斑木質化而凸起,多向葉背面突出而葉面凹陷,葉背面部位突起呈圓錐形的瘡痂,似牛角或漏斗狀,表面粗糙。新梢:受害癥狀與葉片基本相同,但突出部位不如葉片明顯,枝梢變短而小、扭曲。花瓣:受害很快脫落。幼果:初生褐色小斑,后擴大在果皮上形成黃褐色圓錐形,木質化的瘤狀突起。第52頁/共63頁上圖:葉片癥狀右上圖:果實癥狀右下圖:葉梢和葉片癥狀第53頁/共63頁二、病原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柑橘痂圓孢菌。分生孢子盤散生或多數聚生,近圓形。孢子梗短,無色或灰色圓筒形,不分枝,有隔膜0~3個,大小(12~22)μm×(3~4)μm。分生孢子著生分生孢子梗頂端,長隨圓形,單胞,無色,內有油球,大小(6~8.5)μm×(2.58~3.5)μm。生長最適溫度15~23℃,最高溫度為28~32℃。
第54頁/共63頁三、發(fā)生流行規(guī)律
瘡痂病菌以菌絲體在患病組織內越冬。翌年春季,當氣溫回升到15℃以上,并為陰雨高濕的天氣時,老病斑上即可產生分生孢子,并借助水滴和風力傳播到幼嫩組織上,萌發(fā)后侵入。潛育期10天左右。新病斑上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不同柑橘類型和品種的抗病性差異很大,一般寬皮柑橘和檸檬類比較容易感病,雜柑和柚類次之,甜橙類則很抗病。瘡痂病菌只侵染感病品種的幼嫩組織,初抽出來的新梢幼葉尚未展開前及剛落花后的幼果最易感病,隨著組織的老熟,感病性也隨之下降。溫度和濕度對瘡痂病的發(fā)生流行都有決定性的影響。發(fā)病的溫度范圍為15~30℃,最適為20~28℃。在浙江等橘區(qū),瘡痂病以對幼果的為害最重,春梢的發(fā)病情況在不同年份間有很大差異。溫度偏低是限制春梢發(fā)病程度的關鍵因素。第55頁/共63頁四、病害控制1、藥劑防治
重點是保護新梢和幼果。關鍵在抓早、抓好。第一次在春芽期(芽長2毫米),保護春梢。第二次在花謝2/3時噴藥,保護幼果。有效的藥劑品種有波爾多液、50%多霉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7%可殺得2000型800倍液、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30%二元酸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20%龍克菌膠懸劑500倍液、12%綠菌靈乳油500倍液。2、田間管理
(1)剪除病梢病葉。冬季和早春結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葉,春梢發(fā)病后也及時剪除病梢。(2)實施檢疫。新開柑橘園要采用無病苗木,防止病菌帶入。另外,也要防止國外新的瘡痂病菌種類和生物型傳入國內。第56頁/共63頁柑橘果實貯藏期病害柑橘果實貯藏期病害主要有20余種:青霉病,綠霉病,黑霉病,黑色蒂腐病等,引起果實腐爛,一般果腐率達10%~30%,嚴重時達50%以上。真菌病害有青霉病、綠霉病、黑腐病、焦腐病、褐腐病、酸腐病等。生理病害有水腫病、褐斑病、枯水病等。
第57頁/共63頁一、癥狀1、青、綠霉病兩病的病狀基本相同,初期為水漬狀淡褐色圓形病斑,病部組織濕潤柔軟,用手指按壓病部果皮易破裂。病部先長出白色菌絲,很快就轉變?yōu)榍嗌珪G色霉層。以后病部不斷擴大,致全果腐爛。兩病癥狀稍有不同。青霉?。核{色,白色霉層帶很窄、腐爛速度較慢,爛果不粘包果紙,有發(fā)霉氣味。綠霉?。核{綠色、白色霉層較寬,腐爛速度較快,緊粘包果紙,有芳香氣味。
2、黑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個人房屋裝修合同樣本
- 2025合同模板會員入會合同細則范本
- 教育機構中如何通過巖棉防火系統(tǒng)提升安全性
- 機械采購類供貨方案、售后方案(技術方案)
- 二零二四年圖書館圖書采購合同:高校圖書館外借服務協議3篇
- 合同授權委托管理制度
- 2025年湘教版選擇性必修1物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生態(tài)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項目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人教新課標高一地理上冊月考試卷
- 2025年冀教新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月考試卷
- 五年級上冊寒假作業(yè)答案(人教版)
- 2025年山東浪潮集團限公司招聘25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財政部會計法律法規(guī)答題活動題目及答案一
- 2025年江西省港口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介紹課件
- 液化氣安全檢查及整改方案
- 《冠心病》課件(完整版)
- 2024年云網安全應知應會考試題庫
- 公園保潔服務投標方案
- 光伏電站項目合作開發(fā)合同協議書三方版
- 2024年秋季新滬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課件 第2章 空氣與水資源第1節(jié) 空氣的組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