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方(原文·注釋·譯文)_第1頁
田子方(原文·注釋·譯文)_第2頁
田子方(原文·注釋·譯文)_第3頁
田子方(原文·注釋·譯文)_第4頁
田子方(原文·注釋·譯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田子方〔原文·注釋·譯文〕概要:【原文】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1),數(shù)稱谿工(2)。文侯曰:“谿工,子之師耶?〞子方曰:“非也,無擇之里人也;稱道數(shù)當(3),故無擇稱之。〞文侯曰:“然那么子無師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師誰邪?〞子方曰:“東郭順子(4)〞。文侯曰:“然那么夫子何故未嘗稱之?〞子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5),緣而葆真(6),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7),使人之意也消(8)。無擇何足以稱之?〞子方出,文侯儻然終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語之日:“遠矣,全德之君子!始吾以圣知之言仁義之行為至矣,吾聞子方之師,吾形解而不欲動(9),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直士梗耳(10),夫魏真為我累耳(11)!〞【譯文】田子方陪坐在魏文侯身旁,屢次稱贊谿工。文侯說:“谿工,是你的教師嗎?〞田子方說:“不是教師,是我的鄰里;他的言論談吐總是非常中肯恰當,所以我稱贊他。〞文侯說:“那你沒有教師嗎?〞子方說:“有〞。文侯說:“你的教師是誰呢?〞田子方說:“東郭順子。〞文侯說:“那么先生為什么不曾稱贊過他呢?〞田子方答復:“他的為人非常真樸,相貌跟普通人一樣而內(nèi)心卻合于自然,順應外在事物而且能保持固有的真...

田子方,

【原文】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1),數(shù)稱谿工(2)。文侯曰:“谿工,子之師耶?〞子方曰:“非也,無擇之里人也;稱道數(shù)當(3),故無擇稱之。〞文侯曰:“然那么子無師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師誰邪?〞子方曰:“東郭順子(4)〞。文侯曰:“然那么夫子何故未嘗稱之?〞子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5),緣而葆真(6),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7),使人之意也消(8)。無擇何足以稱之?〞

子方出,文侯儻然終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語之日:“遠矣,全德之君子!始吾以圣知之言仁義之行為至矣,吾聞子方之師,吾形解而不欲動(9),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直士梗耳(10),夫魏真為我累耳(11)!〞

【譯文】

田子方陪坐在魏文侯身旁,屢次稱贊谿工。文侯說:“谿工,是你的教師嗎?〞田子方說:“不是教師,是我的鄰里;他的言論談吐總是非常中肯恰當,所以我稱贊他。〞文侯說:“那你沒有教師嗎?〞子方說:“有〞。文侯說:“你的教師是誰呢?〞田子方說:“東郭順子。〞文侯說:“那么先生為什么不曾稱贊過他呢?〞田子方答復:“他的為人非常真樸,相貌跟普通人一樣而內(nèi)心卻合于自然,順應外在事物而且能保持固有的真性,心境清虛寧寂而且能包容外物。外界事物不能合符‘道’,便嚴肅指出使之醒悟,從而使人的邪惡之念自然消除。我做學生的可以用什么言辭去稱贊教師呢?〞

田子方走了出來,魏文侯假設有所失地整天不說話,召來在跟前侍立的近臣對他們說:“實在是深不可測呀,德行完備的君子!起初我總認為圣智的言論和仁義的品行算是最為高尚的了,如今我聽說了田子方教師的情況,我真是身形怠墮而不知道該做什么,嘴巴像被鉗住一樣而不能說些什么。我過去所學到的不過都是些泥塑偶像似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東西,至于魏國也只是我的拖累罷了!〞

【原文】

溫伯雪子適齊(1),舍于魯。魯人有請見之者,溫伯雪子曰:“不可。〞吾聞中國之君子(2),明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3),吾不欲見也〞。

至于齊,反舍于魯,是人也又請見。溫伯雪子曰:“往也蘄見我(4),今也又蘄見我,是必有以振我也(5)。〞出而見客,入而嘆。明日見客,又入而嘆。其仆曰:“每見之客也(6),必入而嘆,何耶?〞曰:“吾固告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糁娢艺?,進退一成規(guī)、一成矩(7),沉著一假設龍、一假設虎(8),其諫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9),是以嘆也。〞

仲尼見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假設夫人者,目睹而道存矣(10),亦不可以容聲矣(11)。〞

【譯文】

溫伯雪子到齊國去,途中在魯國歇宿。魯國有人懇求拜會他,溫伯雪子說:“不行。我聽說中原國家的讀書人,明瞭禮義卻不善解人心,我不想見他們〞。

去到齊國,返回途中又在魯國歇足,這些人又懇求會見。溫伯雪子說:“先前要求會見我,如今又要求會見我,這些人一定是有什么可以打動我的。〞溫伯雪子于是出來接見了這些客人,可是回到屋里就嘆息不已。第二天再次會見這些客人,回到屋里又再次嘆息不已。他的仆從問道:“每次會見這些客人,必定回到屋里就嘆息不已,這是為什么呢?〞溫伯雪子說:“我原先就告訴過你:“中原國家的人,明瞭禮義卻不善解人心。前幾天會見我的那些人。進退全都那么循規(guī)蹈矩,動容卻又全都如龍似虎,他們勸告我時那樣子就像是個兒子,他們開導我時那樣子又像是個父親,因此我總是嘆息不已。〞

孔子見到溫伯雪子時卻一言不發(fā)。子路問:“先生一心想會見溫伯雪子已經(jīng)很久很久了,可是見到了他卻一句話也不說,為什么呢?〞孔子說:“像他那樣的人,目光方才投出大道就已經(jīng)在那里存留,也就無須再用言語了。〞

【原文】

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1),而回瞠假設乎后矣(2)!〞夫子曰:“回,何謂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假設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3),不比而周(4),無器而民滔乎前(5),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惡(6),可不察與!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于西極,萬物莫不比方(7),有目有趾者(8),待是而后成功(9),是出那么存,是入那么亡。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10)。吾一受其成形(11),而不化以待盡(12),郊物而動(13),日夜無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14)。知命不能規(guī)乎其前(15),丘以是日徂(16)。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17),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盡矣(18),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于唐肆也(19)。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20)。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譯文】

顏淵向孔子問道:“先生行走我也行走,先生快步我也快步,先生奔跑我也奔跑,先生腳不沾地迅疾飛奔,學生只能干瞪著眼落在后面了!〞孔子說:“顏回,你這些話是什么意思呢?〞顏回說:“先生行走,我也跟著行走;先生說話,我也跟著說話;先生快步,我也跟著快步;先生辯論,我也跟著辯論;先生奔跑,我也跟著奔跑;先生議論大道,我也跟著議論大道;等到先生快步如飛、腳不沾地迅速奔跑而學生干瞪著眼落在后面,是說先生不說什么卻可以取信于大家,不表示親近卻能使情意傳遍周圍所有的人,不居高位、不獲權(quán)力卻能讓人民像滔滔流水那樣涌聚于身前,而我卻不懂得先生為什么可以這樣。〞

孔子說:“唉,這怎么可以不加審察呢!悲哀沒有比心靈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軀體死亡還是次一等的。太陽從東方升起而隱沒于最西端,萬物沒有什么不遵循這一方向,有眼有腳的人,期待著太陽的運行而獲取成功,太陽升起便獲得生存,太陽隱沒便走向死亡。萬物全都是這樣,等候太陽的隱沒而逐步消亡,仰賴太陽的升起而逐步生長。我一旦稟受大自然賦予我的形體,就不會變化成其他形體而等待最終的衰亡,隨應外物的變化而相應有所行動,日夜不停從不會有過間歇,而且竟不知道變化開展的終結(jié)所在,是那么溫和而又自然地鑄就了如今的形體。我知道命運的安排不可能預先窺測,所以我只是每天隨著變化而推移。我終身跟你相交親密無間而你卻不能真正理解我,能不悲哀嗎?你大概只是明顯地看到了我那些顯著的方面,它們?nèi)家呀?jīng)逝去,可是你還在尋求它們而肯定它們的存在,這就像是在空市上尋求馬匹一樣。我對你形象的思存很快就會遺忘,你對我的形象的思存也會很快成為過去。雖然如此,你還憂患什么呢!即使忘掉了舊有的我,而我仍會有不被遺忘的東西存在〞。

概要:【原文】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1),方將被發(fā)而干(2),然似非人(3)??鬃颖愣?4),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假設槁木(5),似遺物離人而立于獨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6)。〞孔子曰:“何謂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7),嘗為汝議乎其將(8)。至陰肅肅(9),至陽赫赫(10);肅肅出乎天,赫赫出乎地(11);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12)。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生有所乎萌(13),死有所乎歸(14),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15)。非是也,且孰為之宗!〞孔子曰:“請問游是(16)〞。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17),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孔子曰:“愿聞其方〞。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18),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19)。得其所一而同焉,那么四支百體將為塵垢(20),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而莫之能滑(21),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22)!棄隸者假設棄泥涂(23),知身貴于隸也,貴在于我而不失于變...

田子方,【原文】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1),方將被發(fā)而干(2),然似非人(3)??鬃颖愣?4),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假設槁木(5),似遺物離人而立于獨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6)。〞

孔子曰:“何謂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7),嘗為汝議乎其將(8)。至陰肅肅(9),至陽赫赫(10);肅肅出乎天,赫赫出乎地(11);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12)。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生有所乎萌(13),死有所乎歸(14),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15)。非是也,且孰為之宗!〞

孔子曰:“請問游是(16)〞。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17),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孔子曰:“愿聞其方〞。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18),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19)。得其所一而同焉,那么四支百體將為塵垢(20),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而莫之能滑(21),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22)!棄隸者假設棄泥涂(23),知身貴于隸也,貴在于我而不失于變。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夫孰足以患心!已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24),而猶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脫焉(25)?〞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也(26),無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離焉,假設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孔子出,以告顏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猶醯雞與(27)!微夫子之發(fā)吾覆也(28),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譯文】

孔子拜見老聃,老聃剛洗了頭,正披散著頭發(fā)等待吹干,那凝神寂志、一動不動的樣子好似木頭人一樣??鬃釉陂T下屏蔽之處等候,不一會兒見到老聃,說:“是孔丘眼花了嗎,抑或真是這樣的呢?剛剛先生的身形體態(tài)一動不動地真像是枯槁的樹樁,好似遺忘了外物、脫離于人世而獨立自存一樣〞。老聃說:“我是處心遨游于渾沌鴻濛宇宙初始的境域。〞

孔子問:“這說的是什么意思呢?〞老聃說:“你心中困惑而不能理解,嘴巴封閉而不能議論,還是讓我為你說個大概。最為陰冷的陰氣是那么肅肅寒冷,最為灼熱的陽氣是那么赫赫炎熱,肅肅的陰氣出自蒼天,赫赫的陽氣發(fā)自大地;陰陽二氣互相交通交融因此產(chǎn)生萬物,有時候還會成為萬物的綱紀卻不會顯現(xiàn)出詳細的形體。消逝、生長、滿盈、虛空、時而晦暗時而顯明,一天天地改變一月月地演化,每天都有所作為,卻不能看到它造就萬物、推演變化的功績。生長有它萌發(fā)的初始階段,死亡也有它消退敗亡的歸向,但是開場和終了互相循環(huán)沒有開端也沒有誰可以知道它們變化的窮盡。倘假設不是這樣,那么誰又能是萬物的根源!〞

孔子說:“請問游心于宇宙之初、萬物之始的情況。〞老聃答復:“到達這樣的境界,就是‘至美’、‘至樂’了,體察到‘至美’也就是遨游于‘至樂’,這就叫做‘至人’??鬃诱f:“我希望能聽到那樣的方法。〞老聃說:“食草的獸類不擔憂更換生活的草澤,水生的蟲豸不害怕改變生活的水域,這是因為只進展了小小的變化而沒有失去慣常的生活環(huán)境,這樣喜怒哀樂的各種情緒就不會進入到內(nèi)心。普天之下,莫不是萬物共同生息的環(huán)境。獲得這共同生活的環(huán)境而又混淆其間,那么人的四肢以及眾多的軀體都將最終變成塵垢,而死亡、生存終結(jié)、開場也將像晝夜更替一樣沒有什么力量可以擾亂它,更何況去介意那些得失禍福呢!舍棄得失禍福之類附屬于己的東西就像丟棄泥土一樣,懂得自身遠比這些附屬于自己的東西更為珍貴,珍貴在于我自身而不因外在變化而喪失。況且宇宙間的千變?nèi)f化從來就沒有過終極,怎么值得使內(nèi)心憂患!已經(jīng)體察大道的人便能通曉這個道理。〞

孔子說:“先生的德行合于天地,仍然借助于至理真言來修養(yǎng)心性,古時候的君子,又有誰可以免于這樣做呢?〞老聃說:“不是這樣的。水激涌而出,不借助于人力方才自然。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人對于德行,無須加以培養(yǎng)萬物也不會脫離他的影響,就像天自然地高,地自然地厚,太陽與月亮自然光明,又哪里用得著修養(yǎng)呢!〞

孔子從老聃那兒走出,把見到老聃的情況告訴給了顏回,說:“我對于大道,就好似甕中的小飛蟲對于甕外的廣闊天地??!不是老聃的啟迪揭開了我的蒙昧,我不知道天地之大那是完完全全的了。〞

【原文】

莊子見魯哀公(1)。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為先生方者(2)〞。莊子曰:“魯少儒。〞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3),何謂少乎?〞

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4),知天時;履句屨者(5),知地形;緩佩玦者(6),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為不然(7),何不號于國中曰(8):‘無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

于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9)。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zhuǎn)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10),可謂多乎?〞

【譯文】

莊子拜見魯哀公。魯哀公說:“魯國多儒士,很少有信仰先生道學的人。〞莊子說:“魯國很少儒士。〞魯哀公說:“全魯國的人都穿著儒士的服裝,怎么說儒士很少呢?〞

莊子說:“我聽說,儒士戴圓帽的知曉天時;穿著方鞋的,熟悉地形;佩帶用五色絲繩系著玉玦的,遇事能決斷。君子身懷那種學問和本領(lǐng)的,不一定要穿儒士的服裝;穿上儒士服裝的人,不一定會具有那種學問和本領(lǐng)。你假如認為一定不是這樣,何不在國中號令:‘沒有儒士的學問和本領(lǐng)而又穿著儒士服裝的人,定處以死罪!’〞

于是哀公號令五天,魯國國中差不多沒有敢再穿儒士服裝的人,只有一個男子穿著儒士服裝站立于朝門之外。魯哀公立即召他進來以國事征詢他的意見,無論多么復雜的問題都能做出答復。莊子說:“魯國這么大而儒者只有一人呀,怎么能說是很多呢?〞

【原文】

百里奚爵祿不入于心(1),故飯牛而牛肥(2),使秦穆公忘其賤,與之政也。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3),故足以動人。

【譯文】

百里奚從不把爵位和俸祿放在心上,所以飼養(yǎng)牛時牛喂得很肥,使秦穆公忘記了他地位的卑賤,而把國事交給他。有虞氏從不把死生放在心上,所以可以打動人心。

概要:【原文】宋元君將畫圖(1),眾史皆至(2),受揖而立(3);舐筆和墨(4),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趨(5),受揖不立,因之舍(6)。公使人視之,那么解衣般礴臝(7)。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譯文】宋元公打算畫幾幅畫,眾多的畫師都趕來了,承受了旨意便在一旁恭敬地拱手站著,舔著筆,調(diào)著墨,站在門外的還有半數(shù)人。有一位畫師最后來到,神態(tài)自然一點也不慌急,承受了旨意也不恭候站立,隨即回到館舍里去。宋元公派人去觀察,這個畫師已經(jīng)解開了衣襟、裸露身子、叉腿而坐。宋元公說:“好呀,這才是真正的畫師。〞【原文】文王觀于臧(1),見一丈夫釣(2),而其釣莫釣(3);非持其釣有釣者也(4),常釣也(5)。文王欲舉而授之政(6),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終而釋之(7),而不忍百姓之無天也(8)。于是旦而屬之大夫曰(9):“昔者寡人夢見良人(10),黑色而(11),乘駁馬而偏朱蹄(12),號曰(13):‘寓而政于臧丈人(14),庶幾乎民有瘳乎(15)!’〞諸大夫蹴然曰(16):“先君王也(17)。〞文王曰:“然那么卜之(18)。〞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無它(19),又何卜...

田子方,【原文】

宋元君將畫圖(1),眾史皆至(2),受揖而立(3);舐筆和墨(4),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趨(5),受揖不立,因之舍(6)。公使人視之,那么解衣般礴臝(7)。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

【譯文】

宋元公打算畫幾幅畫,眾多的畫師都趕來了,承受了旨意便在一旁恭敬地拱手站著,舔著筆,調(diào)著墨,站在門外的還有半數(shù)人。有一位畫師最后來到,神態(tài)自然一點也不慌急,承受了旨意也不恭候站立,隨即回到館舍里去。宋元公派人去觀察,這個畫師已經(jīng)解開了衣襟、裸露身子、叉腿而坐。宋元公說:“好呀,這才是真正的畫師。〞

【原文】

文王觀于臧(1),見一丈夫釣(2),而其釣莫釣(3);非持其釣有釣者也(4),常釣也(5)。

文王欲舉而授之政(6),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終而釋之(7),而不忍百姓之無天也(8)。于是旦而屬之大夫曰(9):“昔者寡人夢見良人(10),黑色而(11),乘駁馬而偏朱蹄(12),號曰(13):‘寓而政于臧丈人(14),庶幾乎民有瘳乎(15)!’〞諸大夫蹴然曰(16):“先君王也(17)。〞文王曰:“然那么卜之(18)。〞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無它(19),又何卜焉!〞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無更(20),偏令無出(21)。三年,文王觀于國,那么列士壞植散群(22),長官者不成德(23),螤斛不敢入于四境(24)。列士壞植散群,那么尚同也(25);長官者不成德,那么同務也(26);螤斛不敢入于四竟,那么諸侯無二心也。文王于是焉以為大師(27),北面而問曰(28):“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應(29),泛然以辭(30),朝令而夜遁(31),終身無聞。

顏淵問于仲尼曰:“文王其猶未邪(32)?又何以夢為乎(33)?〞仲尼曰:“默,汝無言!夫文王盡之也,而又何論刺焉(34)!彼直以循斯須也(35)。〞

【譯文】

文王在臧地游覽,看見一位老人在水邊垂釣,可是他身在垂釣卻不像是在釣魚,不是手拿釣竿而有心釣魚,釣鉤總是懸在水面上。

文王一心要起用他并把朝政委托給他,可是又擔憂大臣和宗族放心不下;打算就此作罷放棄這個念頭,卻又不忍心天下的百姓得不到天子的恩澤。于是大清早便召來諸大夫囑咐說:“昨晚我夢見了一位非常賢良的人,他黑黑的面孔長長的胡須,騎著一匹斑駁的雜色馬,而且四只馬蹄半側(cè)是紅的,他對我大聲呼喊說:‘把你的朝政托付給那位臧地的老人,恐怕你的百姓也就差不多解除了痛苦拉!’〞諸位大夫驚慌不安地說:“這個顯夢的人就是君王的父親!〞文王說:“既然如此,那么我們還是卜問這件事吧。〞諸位大夫說:“這是先君的命令,君王還是不必多慮,又哪里用得著再行卜問呢!〞

于是迎來了這位臧地老人并且把朝政委托給他。典章法規(guī)不更改,偏曲的政令不發(fā)布。三年時間,文王在國內(nèi)遍訪考察,見到各地的地方權(quán)力集團全都紛紛離散,各級長官不再樹立夸耀自己的功德,不同的斞和斛不再能進入國境使用。地方權(quán)力集團全都紛紛離散,也就政令通達上下同心;各級長官不再樹立夸耀個人的功德,也就政務相當勞績統(tǒng)一;不同的斞斛不再能進入國境使用,諸侯也就不會生出異心。文王于是把臧地老人拜作太師,以臣下的禮節(jié)恭敬地向他問道:“這樣的政事可以推行于天下嗎?〞臧地老人默默地不作回應,抑或漫不經(jīng)心地予以推辭,早晨文王向他征詢意見而夜晚他就逃跑了,從那以后就再也聽不到他的消息。

顏淵向孔子問道:“文王難道還未能到達圣人的境界嗎?為什么還要假托于夢呢?〞孔子說:“閉嘴,你不要再說!文王算得上最完美的圣人了,你怎么能隨意評論和指責呢?他也只不過是短時間內(nèi)順應眾人的心態(tài)罷了。〞

【原文】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1),引之盈貫(2),措杯水其肘上(3),發(fā)之,適矢復沓(4),方矢復寓(5)。當是時,猶象人也(6)。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7),非不射之射也(8)。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9),臨百仞之淵(10),假設能射乎?〞

于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11),足二分垂在外(12),揖御寇而進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13)。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14),神氣不變(15)。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16),爾于中也殆矣夫!〞

【譯文】

列御寇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的本領(lǐng),他拉滿弓弦,又放置一杯水在手肘上,發(fā)出第一支箭,箭還未至靶的緊接著又搭上了一支箭,剛射出第二支箭而另一支又搭上了弓弦。在這個時候,列御寇的神情真像是一動也不動的木偶人似的。伯昏無人看后說:“這只是有心射箭的箭法,還不是無心射箭的射法。我想跟你登上高山,腳踏危石,面對百丈的深淵,那時你還能射箭嗎?〞

于是伯昏無人便登上高山,腳踏危石,身臨百丈深淵,然后再背轉(zhuǎn)身來漸漸往懸崖退步,直到部分腳掌懸空這才拱手恭請列御寇跟上來射箭。列御寇伏在地上,嚇得汗水直流到腳后跟。伯昏無人說:“一個修養(yǎng)高尚的‘至人’,上能窺測青天,下能潛入黃泉,精神自由奔放達于宇宙八方,神情始終不會改變。如今你膽戰(zhàn)心驚有了眼花恐懼的念頭,你要射中靶的不就很困難了嗎?〞

【原文】

肩吾問于孫叔敖曰(1):“子三為令尹而不榮華(2),三去之而無憂色(3)。吾始也疑子,今視子之鼻間栩栩然(4),子之用心獨奈何?〞

孫叔敖曰:“吾何以過人哉!吾以其來不可卻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為得失之非我也,而無憂色而已矣。我何以過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在彼邪(5)?亡乎我(6);在我邪?亡乎彼。方將躊躇(7),方將四顧(8),何暇至乎人貴人賤哉(9)!〞

仲尼聞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說(10),美人不得濫(11),盜人不得劫,伏戲、黃帝不得友(12)。死生亦大矣,而無變乎己,況爵祿乎!假設然者,其神經(jīng)乎大山而無介(13),入乎淵泉而不濡(14),處卑細而不憊,充滿天地,既以與人(15),己愈有。〞

【譯文】

肩吾向?qū)O叔敖問道:“你三次出任令尹卻不顯出榮耀,你三次被罷官也沒有露出憂愁的神色,起初我對你確實不敢相信,如今看見你容顏是那么歡暢自適,你的心里竟是怎樣的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