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表劑學時的學習材料第1頁/共78頁目的要求
【掌握】1.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銀翹散、麻杏甘石湯。2.桂枝湯與麻黃湯、桑菊飲與銀翹散功效、主治的異同。
【熟悉】1.解表劑的概念、分類與適應范圍、使用注意。2.敗毒散、桑菊飲。3.“調和營衛(wèi)”、“制性存用”的涵義。
【了解】九味羌活湯、升麻葛根湯。第2頁/共78頁【主治】a.表證;
b.邪在肌表的疾患?!窘M成】
解表藥為主;【作用】宣通肌表,發(fā)散外邪。(發(fā)汗,解肌,透疹;)【立法依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因其輕而揚之”、
“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概念·解表劑·第3頁/共78頁·
外受六淫邪氣,邪留肌表之證
——
發(fā)熱,惡寒,頭痛,脈浮?!そ獗韯?/p>
麻疹初起證;
癰瘡初起證;
水腫初起證。第4頁/共78頁適應病證
風寒所傷或溫病初起,以及麻疹、瘡瘍、水腫、痢疾等病初起之時,見惡寒,發(fā)熱,頭疼,身痛,無汗或有汗,苔薄白,脈浮等。
第5頁/共78頁辛涼解表——病性屬熱辛溫解表——病性屬寒扶正解表——兼見氣、血、陰、陽不足
分類·解表劑·第6頁/共78頁辛溫解表【適應證】外感風寒表證【證候】共證+無汗,項強身痛,口不渴,苔薄白,脈浮緊(惡寒無汗脈浮緊)【代表方】麻黃湯、桂枝湯、九味羌活湯、小青龍湯·解表劑·第7頁/共78頁辛涼解表【適應證】外感風寒表證;【證候】共證+口渴,咽痛,舌偏紅舌苔薄黃,脈浮數;(口渴汗出脈浮數)【代表方】銀翹散、桑菊飲、麻杏甘石湯?!そ獗韯さ?頁/共78頁扶正解表【適應證】體虛外感表證【證候】氣血陰陽之虛證+表證【代表方】敗毒散、加減葳蕤湯?!そ獗韯さ?頁/共78頁解表劑使用注意
二、發(fā)汗程度
三、煎服法
四、飲食宜忌
一、辨別表里
·解表劑·第10頁/共78頁*凡邪已入里(麻診已透、癰瘡已潰、虛性水腫、吐瀉傷津者)不宜應用。*表里同病者,宜“先表后里”;表里俱急者,則宜表里雙解。
辨別表里·解表劑·第11頁/共78頁掌握發(fā)汗程度:*藥后取汗應適度,以全身微微汗出者為佳;
·《傷寒論》:“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若藥后無汗或汗出不透,則外邪不得盡去。*若汗出太過,甚則大汗淋漓,則易傷津耗氣,甚則亡陰亡陽?!そ獗韯さ?2頁/共78頁煎服法:
·
入湯劑不宜久煎;
·
宜熱服以助汗;
·溫覆要適度;
·
藥后應避風,以免重感外邪;
·
藥后不汗,可再服?!そ獗韯さ?3頁/共78頁飲食宜忌: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食物?!そ獗韯さ?4頁/共78頁·張仲景··解表劑·麻黃湯《傷寒論》第15頁/共78頁麻黃去節(jié),三兩
桂枝二兩
杏仁去皮尖,七十個
甘草炙,一兩
【組成】·麻黃湯·麻黃桂枝第16頁/共78頁【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太陽病傷寒)
正邪相爭—
發(fā)熱惡寒,苔薄白,脈浮緊;風寒束表毛竅閉塞—
無汗;經氣不舒—
頭痛身疼;肺氣不宣—氣喘、咳嗽?!静C】
·風寒束表(主),肺氣不宣(次)?!局畏ā俊秲冉洝罚骸捌湓谄ふ?,汗而發(fā)之”。
·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
·麻黃湯·第17頁/共78頁【方解】
君:麻黃—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
臣:桂枝—散寒解肌發(fā)表,
—溫通經絡。
佐:杏仁—降利肺氣,止咳平喘。
使:炙甘草—和中,調和藥性。*配伍要點:麻+桂、麻+杏。麻、桂相配,相須為用,發(fā)汗散寒力強?!ぢ?、杏相配,宣降肺氣,增強平喘之力?!ぢ辄S湯·第18頁/共78頁【運用】
1.本方是治療風寒表實證的代表方。
2.辨證要點:
·惡寒發(fā)熱,無汗而喘,脈浮緊。
·本方為發(fā)汗之峻劑,凡表虛自汗、體虛外感、新產婦人、失血者均不宜使用。
3.臨證加減:
·若風寒較輕者,可去桂枝+蘇葉;
·咳痰清稀,氣急者+蘇子、橘紅;
·風寒夾濕者+白術或蒼術?!ぢ辄S湯·4.現代運用:
·流行性感冒、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等屬于風寒束表或犯肺者。第19頁/共78頁傷寒表實
劉渡舟醫(yī)案:
劉某,男,50歲.隆冬季節(jié),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風寒之邪,當晚即發(fā)高燒,體溫達39.8°C,惡寒甚重,雖覆兩床棉被,仍淅淅惡寒,發(fā)抖,周身關節(jié)無一不痛,無汗,皮膚滾燙而咳嗽不止.舌苔薄白,脈浮緊有力。分析:辨證:
太陽傷寒表實之證.治法:辛溫發(fā)汗,解表散寒.方藥:麻黃湯:
麻黃9g桂枝6g杏仁12g炙甘草3g.醫(yī)案選錄·麻黃湯·第20頁/共78頁
桂枝湯《傷寒論》
【組成】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生姜三兩甘草炙,二兩【用法】大棗第21頁/共78頁
·原方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取煮取三升,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桂枝湯·原方服用法第22頁/共78頁【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太陽病中風)
正邪相爭:發(fā)熱、惡風、頭痛、風寒客表苔白不渴、脈浮緩;邪氣波及肺胃:鼻鳴、干嘔;營衛(wèi)不和衛(wèi)陽不固,腠理疏松:惡風;營陰不能內守而外泄:汗出。【病機】風寒客表,營衛(wèi)不和?!局畏ā拷饧“l(fā)表,調和營衛(wèi)。
*柯韻伯有謂“自汗與發(fā)汗迥別,自汗乃營衛(wèi)不和,發(fā)汗使營衛(wèi)相合,自汗傷正,發(fā)汗去邪”?!す鹬さ?3頁/共78頁君:桂枝—散寒解肌發(fā)表;
—溫助衛(wèi)陽。臣:白芍—滋養(yǎng)營陰,收斂陰液。佐:生姜—辛散風寒,助君以解表調衛(wèi);
—溫胃止嘔;大棗—補益脾胃;助白芍以和營血。
*姜、棗相配,助桂、芍以調和營衛(wèi)。使(兼):炙甘草—調和諸藥。
桂、芍相配:a.解肌發(fā)表,調和營衛(wèi);b.散中有收,使祛邪而不傷正,養(yǎng)陰而不留邪。*桂、草相配,辛甘化陽,以助陽實衛(wèi);*芍、草相配,酸甘化陰,以養(yǎng)陰和營。方解·桂枝湯·第24頁/共78頁
*原方服用法強調:
a.“啜熱稀粥”—補充谷氣,以助驅邪外出;b.“溫覆”—以助汗祛邪。
*配伍要點:
桂+芍;桂+草;芍+草。
【運用】1.本方是治療外感風寒表虛的代表方劑。2.辨證要點: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脈浮緩?!す鹬さ?5頁/共78頁3.臨證加減:本方亦能“化氣調陰陽”而用治內科雜病屬于陰陽、營衛(wèi)、氣血不和者,諸如:
a.虛人自汗證+黃芪、白術;
b.低熱證+白薇、銀柴胡;
c.病后、產后體虛+黃芪、當歸。4.現代用治:
·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屬風寒表虛者。此外神經衰弱、神經性頭痛、病毒性心肌炎、凍瘡、冠心病等屬于營衛(wèi)、陰陽不和者。·桂枝湯·第26頁/共78頁5.現代研究:
·本方具有發(fā)汗解熱、抗炎鎮(zhèn)痛、抑制病毒、調節(jié)腸道和免疫功能及心血管等作用。6.名詞術語解釋:調和營衛(wèi)7.類方比較:麻黃湯&桂枝湯
芍藥甘草·桂枝湯·第27頁/共78頁·
調和營衛(wèi):是指能糾正營衛(wèi)不和,解除風邪的一種治法。風邪自表而入,可引起營衛(wèi)不和,見頭痛發(fā)熱,惡風汗出,脈浮緩等證候,治療上可用桂枝湯解肌發(fā)表,調和營衛(wèi),糾正這種營衛(wèi)不和的狀態(tài)?!す鹬さ?8頁/共78頁類方比較麻黃湯桂枝湯·
麻、桂相須為用,發(fā)汗散寒力強,并能宣肺平喘,為辛溫發(fā)汗之重劑。適用于外感風寒表實,肺氣失宣而見惡寒發(fā)熱,無汗而喘脈浮緊者?!?/p>
桂、芍相制而用,發(fā)汗解表之力較遜,并善調和營衛(wèi)。適用于外感風寒表虛,兼營衛(wèi)不和而見發(fā)熱頭痛,汗出惡風,浮緩者。·均能散寒解表。用治外感風寒表證,以惡寒,發(fā)熱,頭痛,苔薄白,脈浮為特征。·桂枝湯·第29頁/共78頁麻黃湯桂枝湯相同主治外感風寒證治法辛溫解表法區(qū)別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外感風寒表虛證功效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解肌發(fā)表,調和營衛(wèi)第30頁/共78頁【組成】
羌活防風蒼術細辛
川芎白芷生地黃黃芩甘草
(原著未著用量)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地黃第31頁/共78頁【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內有蘊熱之證。
風寒束表—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苔白脈?。粷駵浗j—肢體痠楚疼痛、頭項強痛;熱蘊于里—口苦微渴?!静C】風寒濕邪外襲,熱蘊于里。
·表里同病,以表為主;
·寒熱雜夾,以寒為主。
【治法】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ぞ盼肚蓟顪さ?2頁/共78頁君:羌活—散寒祛濕,祛風止痛。臣:防風—祛風散寒,勝濕止痛。蒼術—祛風除濕,發(fā)汗解表。
*防、蒼相配,助君增強發(fā)散風寒濕邪之力。佐:細辛—搜風散寒止痛白芷—祛風散寒止痛川芎—祛風止痛,活血行氣。
*三藥辛溫香燥,散寒祛風,宣痹止痛。
生地黃—清熱養(yǎng)陰,且防辛溫之藥傷津;黃芩—清泄郁熱。使:甘草—調和諸藥。
解方·九味羌活湯·第33頁/共78頁
*
諸藥相伍,既能統治風寒濕邪,又能兼顧協調表里,共成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之功。
*配伍要點:
a.辛溫升散與寒涼清熱藥配伍;
b.藥備六經,通治四時,權變活法?!ぞ盼肚蓟顪さ?4頁/共78頁1.本方為主治四時感冒風寒濕邪,表實無汗兼有里熱證的常用方劑。2.辨證要點:
·
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肢體酸痛,口苦微渴,脈浮。3.臨證加減:
·濕重者,重用蒼、羌,或加藿香、厚樸;
·無內熱者,去黃芩、生地;4.現代用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等屬于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者。運用·九味羌活湯·第35頁/共78頁
小青龍湯
《傷寒論》
【組成】麻黃去節(jié),三兩
芍藥三兩
細辛三兩
干姜三兩
半夏洗,半升
桂枝去皮,三兩五味子半升
甘草炙,三兩
第36頁/共78頁【主治】外感風寒,內停水飲證
·風寒束表—惡寒發(fā)熱,無汗身痛,脈??;
·水飲
肺失宣降—
喘咳痰多而清稀,胸悶,苔白滑;停肺溢于肌膚—
頭面四肢浮腫,體重。【病機】
風寒束表,(主證)表里同病,水飲內停。(兼證)表證為主?!局畏ā?/p>
散寒解表,溫肺蠲飲,(平喘止咳)。
·小青龍湯·第37頁/共78頁君:麻黃
—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
桂枝—散寒解肌發(fā)表;
—溫陽化氣以行水化飲。臣:干姜、細辛
—
溫肺散寒化飲;佐:五味子
—
溫斂肺氣以止喘咳;
白芍藥—
養(yǎng)陰和營,防麻、桂發(fā)汗傷陰。半夏
—
燥濕化痰,蠲飲降濁。使:炙甘草
—
調和藥性。方解·姜、辛、味相配:散中有收,使散肺寒,化寒飲而不傷正,斂肺氣,止喘咳而不留邪;具有散寒化飲,止咳平喘之功。
·
麻、桂相須為用發(fā),汗散寒解表力強。·小青龍湯·第38頁/共78頁配伍要點:1.散收并用、相反相成:姜、辛+味;
2.解表藥與溫肺藥并用以表里雙散。運用1.本方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的常用方劑。2.辨證要點:
·惡寒發(fā)熱,無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3.臨證加減:本方用治寒飲停肺之喘咳。
·表證不顯者,可去桂枝,并改用炙麻黃。·小青龍湯·第39頁/共78頁
4.現代用治:
·支氣管哮喘、支氣管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合并感染等屬于外寒內飲者。
5.現代研究:
·具有平喘、抗過敏、降低血流阻力等作用。
6.病案分析細辛·小青龍湯·第40頁/共78頁胸膜炎、胸腔積液陳某,女,59歲。咳喘痰多反復發(fā)作4月余,伴胸痛1周入院。曾在美國多家醫(yī)院求治,用多種抗生素無效??却瓭u甚,痰多質稀,近1周伴右側胸脅疼痛,咳嗽氣促,病情加重,而回國就診。診見神疲乏力,咳嗽痰多,質稀色白,臥則氣短,右胸脅疼痛,咳唾轉側左側亦有引痛。口渴喜熱飲,舌淡偏暗,苔白略滑,脈細滑。胸片示陳舊性肺結核伴胸腔積液。醫(yī)案選錄·小青龍湯·第41頁/共78頁
·
診斷:懸飲
·
方藥:小青龍湯加減:炙麻黃、五味子、桂枝各10g細辛3g干姜、炙甘草各6g法夏、杏仁各12g白芍、桃仁、云茯苓、絲瓜絡各15g水煎服,日1劑。服3劑后,咳嗽、胸痛等癥明顯減輕,咯痰少,可平臥。以此方加減進服20余劑,呼吸平順,臥起行走自如,咳嗽、胸痛等癥均愈。后以理中丸調理而愈?!ば∏帻垳めt(yī)案—
續(xù)第42頁/共78頁
銀翹散
(《溫病條辨》)
連翹一兩
銀花一兩
苦桔梗六錢薄荷六錢
竹葉六錢
生甘草五錢荊芥穗四錢
淡豆豉五錢
牛蒡子六錢
【組成】第43頁/共78頁【主治】溫病初起。(風熱表證)
邪留肌表—
發(fā)熱、微惡風寒、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風熱邪毒上攻—
咽痛;熱灼津傷—
口渴;風熱犯肺—
咳嗽;【病機】風熱襲表,熱毒偏盛?!局畏ā啃翛鐾副恚鍩峤舛?。風熱襲表牛蒡子·銀翹散·第44頁/共78頁君:金銀花a.清熱解毒,芳香辟穢;連翹b.輕散透表。臣:薄荷、牛蒡子辛涼解表,利咽解毒;荊芥穗、淡豆豉—辛散透邪。*
四藥助君以加強疏散風熱,透邪外出之力。*荊芥藥性雖辛溫,但在大堆寒涼藥中,溫性被制,而存其發(fā)汗透邪之力,故屬“制性存用”之藥。方解·銀翹散·第45頁/共78頁
佐:桔梗—宣肺化痰止咳。竹葉、蘆根—清熱生津,除煩止渴。
使: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桔梗、甘草相配,為“桔梗甘草湯”;功能清利咽喉,化痰止咳。*配伍要點:
a.解表藥+清熱藥;b.方中佐以藥性微溫的荊芥之義。
薄荷·銀翹散·第46頁/共78頁
1.《溫病條辨》稱本方為“辛涼平劑”,適用于風溫初起之表證。
2.辨證要點:
·發(fā)熱、微惡寒、咽痛、口渴、脈浮數。3.臨證加減:常用治風熱邪在衛(wèi)分的病癥:
·
“流感”、“乙腦”初起;·扁桃腺炎、咽喉炎;
·癰瘡初起;·麻疹初起。
4.現代研究:有解熱、抗炎、抗菌、抗病毒、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5.名詞術語解釋:制性存用
6.病案分析【運用】·銀翹散·第47頁/共78頁制性存用:指在方劑配伍中,一味藥物的藥性被其他的藥物所制約,但仍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銀翹散中之荊芥?!ゃy翹散·第48頁/共78頁醫(yī)案選錄·現病史:某女,1歲.1961年6月27日會診.麻疹10天,高熱不退,無汗,面紅,氣粗,咳不爽,腹?jié)M,足冷大便稀,日3次,小便短黃.舌紅,中心苔黃,脈數沉有力.病由疹出未透感風,導致麻毒內閉,治宜宣透.·處方:
銀花連葉二錢,連翹一錢半,桔梗一錢,
荊芥一錢,炒牛蒡子一錢半,豆豉三錢,
鮮蘆根四錢,竹葉一錢半,僵蠶一錢半,
粉葛根一錢,升麻八分,蔥白(后下)二寸,·注意避風.·銀翹散·第49頁/共78頁
桑菊飲
《溫病條辨》
【組成】
桑葉二錢五分
菊花一錢
杏仁二錢
連翹一錢五分
薄荷八分
桔梗二錢甘草八分
葦根二錢
【用法】
*原方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第50頁/共78頁【主治】風溫初起,邪傷肺絡證。
(風熱犯肺之咳嗽輕證)
風熱犯肺咳嗽肺氣不宣身熱不甚,口微渴?!静C】風熱犯肺,肺氣不宣。
(邪輕病淺)【治法】疏散風熱,宣肺止咳?!ど>诊嫛さ?1頁/共78頁
君:桑葉—清宣肺熱而止咳,疏散風熱而透邪;菊花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桑、菊相須為用,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臣:桔?!位刀箍取P尤省捣螝舛箍?。
*桔、杏相配,宣降肺氣,化痰止咳。
薄荷—辛涼透表,疏散風熱。
佐:連翹—清熱解毒,輕透散邪。蘆根—清熱生津,除煩止渴。
使:甘草—調和藥性。*配伍要點:桑葉+菊花、桔梗+杏仁。
方解·桑菊飲·第52頁/共78頁
1.本方實主治風熱咳嗽輕證的常用方劑。
2.辨證要點:咳嗽,微熱微渴,脈浮而數。
3.臨證加減:
·肺熱盛+黃芩、魚腥草、石膏;
·痰黃稠+浙貝母、瓜蔞皮、花粉;
·咽痛+崗梅根、牛蒡子、土牛膝。
4.現代運用:
·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癥屬于風熱犯肺者。
5.類方比較:桑菊飲&銀翹散6.病案分析·桑菊飲·運用第53頁/共78頁·兼能清熱解毒,為“辛涼平劑”;臨證多用治風熱襲表,熱毒較甚而見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口渴,咽痛,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者;
類方比較銀翹散
桑菊飲
·偏于宣肺止咳,為“辛涼輕劑”;臨證多用治風溫初起,邪客肺絡,邪淺病輕而以咳嗽為主,伴有微熱者。
·均能辛涼解表,疏風散熱。用治風熱外襲,邪在肺衛(wèi)之證,臨證以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微渴、舌尖紅,脈浮數等證候為特征者?!ど>诊嫛さ?4頁/共78頁銀翹散解表清熱之力強
桑菊飲宣肺止咳之力大第55頁/共78頁醫(yī)案選錄
·某男,74歲,1960年3月28日初診.昨晚發(fā)熱,體溫37.9℃,小便黃,脈浮數,舌赤無苔.屬風熱感冒,治宜辛涼.
·處方:桑葉二錢
菊花二錢
牛蒡子二錢
連翹二錢桔梗一錢半蘆根五錢
僵蠶二錢竹葉二錢生甘草一錢
香豆豉三錢薄荷(后下)八分
蔥白(后下)三寸
·水煎2次,共取200ml,分早晚兩次分服,連服兩劑.3月30日復診:服藥后熱退,體溫36.4℃,咳嗽減輕,但痰粘滯不利.舌正無苔,脈緩和.感冒基本已愈,治宜調和肺胃,兼化痰濕,用蔞貝二陳湯加減.
—
(<<蒲輔周醫(yī)療經驗>>
)·桑菊飲·第56頁/共78頁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傷寒論》
麻黃去節(jié),四兩
杏仁去皮,五十個
甘草炙,二兩
石膏碎,綿裹半斤
【組成】第57頁/共78頁
熱邪熏蒸—
身熱不解,脈浮數;肺失宣降—
咳逆氣急,甚至鼻煽。
【病機】外感邪氣化熱,熱壅于肺,肺失宣降喘咳。
【治法】辛涼宣泄,清肺平喘。
化熱表邪【主治】表邪化熱,壅遏于肺之喘咳證。壅遏于肺熱邪熱灼津傷—
口渴;熱壅于肺,迫津外泄—
汗出;熱閉于肺,毛竅閉塞—
無汗。
·麻杏甘石湯·第58頁/共78頁君:麻黃—(制性存用)宣肺平喘,辛散透邪。
(臣)石膏—清泄肺熱,生津止渴。
*麻、石相配,以寒制溫,清宣肺熱,平喘止咳。臣佐:杏仁—降利肺氣,止咳平喘。
*麻、杏配伍,宣降肺氣,增強平喘之力。使:炙甘草—和中,調和諸藥。*配伍要點:麻黃+石膏、麻黃+杏仁。·麻杏甘石湯·方解第59頁/共78頁【運用】
1.本方為“辛涼重劑”(吳鞠通),清、宣、降三法具備,而重在宣泄肺熱而平喘。
2.辨證要點:喘咳氣逆、發(fā)熱、口渴、脈浮數。
3.臨證應用:常用治急性支氣管炎和肺炎屬熱壅于肺者。
·痰熱盛者+魚腥草、黃芩、瓜蔞、浙貝母;
·麻疹合并肺炎+大青葉、青天葵、黃芩;
4.病案分析·麻杏甘石湯·第60頁/共78頁醫(yī)案選錄*急性蕁麻疹
·一女性患者,37歲。3天前皮膚出現風團樣豆疹,邊緣清楚,隆起處呈淡紅色,瘙癢,抓之益甚,面部腫脹,尤以雙目明顯。午后或晚間發(fā)甚,晨起減輕,反復發(fā)作。伴周身發(fā)熱,鼻息灼熱,寐差,不思飲食,小便黃赤,舌紅苔薄,脈浮數。
·擬方:
麻黃9g生石膏30g杏仁防風黃芩僵蠶各12g白蘚皮15g甘草6g·3劑后瘙癢減輕,皮疹仍起,原方加蟬衣9g,生石膏加至45g,5劑后皮疹消失,惟雙目微腫,繼原方加菊花12g,12劑告愈。
——(天津中醫(yī),1989,3:39)·麻杏甘石湯·第61頁/共78頁
敗毒散《小兒藥證直訣》
柴胡洗,去盧,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桔梗炒
各二兩茯苓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
【組成】第62頁/共78頁【主治】氣虛而外感風寒濕邪之證。
風寒濕
風寒客表—憎寒壯熱,無汗,脈浮。
邪外襲
風寒犯肺—咳嗽有痰,鼻塞聲重。濕滯經絡—肢體酸痛,頭項強痛。正氣不足(氣虛體弱)—
脈浮而重取無力,(氣短體倦)?!静C】
·風寒濕邪外襲肌表;
·正氣虛弱(氣虛)?!局畏ā?/p>
散寒祛濕,益氣解表。·敗毒散·第63頁/共78頁君:羌活發(fā)散風寒,祛濕止痛,獨活以祛一身上下之風寒濕邪而止痛。
臣: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柴胡—解肌發(fā)表。
*二藥助君散邪透表,通痹止痛。
佐:桔梗—宣通肺氣,化痰止咳。前胡—宣利肺氣,化痰止咳。枳殼—行氣寬胸,消痰除滿。生姜、薄荷—辛散解表而和中。茯苓—健脾滲濕,以治生痰之源。人參—益氣扶正以驅邪外出;
—散中有補,不致耗傷真元。使:甘草—調和藥性。
·
方中佐以人參的意義;
·
柴胡的作用特點。配伍要點
方解
·敗毒散·第64頁/共78頁
1、辨證要點:
憎寒壯熱,無汗,頭身重痛,脈浮而重取無力
2、本方用于:
a.痢疾初起證—
體現“逆流挽舟”法;
b.癰瘡初起證—
見風寒濕表證者;
c.時疫瘧疾初起。
3、現代運用:感冒、過敏性皮炎、尋麻疹、濕疹等病癥屬于氣虛而外感風寒濕邪者
【運用】·敗毒散·第65頁/共78頁
“逆流挽舟”法:
是喻嘉言用此方治療痢疾初起而有風寒濕表證的一種治法。對于表邪內陷入里而成之痢疾,治療上用此方疏散表邪,使內陷的邪氣還從表(外)而出,表氣疏通,里滯亦除,其痢自止.好像在逆流中挽舟上行,故稱
“逆流挽舟”。·敗毒散·第66頁/共78頁1.桂枝湯中如何通過藥物配伍而達到“調和營衛(wèi)”?2.試分析小青龍湯中干姜、細辛配五味子的意義。3.如何理解九味羌活湯“藥備六經,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60670-24:2024 EXV EN Boxes and enclosures for electrical accessorie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fixe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24: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encl
- 2025-2030年中國鎂錳電池市場規(guī)模分析及發(fā)展建議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辣椒制品行業(yè)運行動態(tài)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蒿甲醚行業(yè)市場現狀調研與前景規(guī)模預測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自動高壓蒸汽滅菌器市場發(fā)展狀況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育發(fā)水市場發(fā)展狀況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安全員-C證考試題庫
- 2025-2030年中國糯玉米汁飲料市場發(fā)展預測及前景調研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粉針類頭孢制劑行業(yè)需求分析與十三五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移動電源車產業(yè)運行動態(tài)及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2023年高中音樂課件陽關三疊(琴歌)
- 胸腔閉式引流護理-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 公司資產情況說明范文百度
- 醫(yī)療器械中有害殘留物檢驗技術
- 2015-2022年大慶醫(yī)學高等??茖W校高職單招語文/數學/英語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產品過程特殊特性初始清單(示例)
- 兩篇古典英文版成語故事塞翁失馬
- 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工程課件(中)13第五編 宋代文學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學
- GB/T 14643.4-2009工業(yè)循環(huán)冷卻水中菌藻的測定方法第4部分:土壤真菌的測定平皿計數法
- DL-T 5190.1-2022 電力建設施工技術規(guī)范 第1部分:土建結構工程(附條文說明)
- GA/T 914-2010聽力障礙的法醫(yī)學評定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