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典詩歌欣賞校本課程教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7a8d4840e5b9fc6fb73f51600c2887/ea7a8d4840e5b9fc6fb73f51600c28871.gif)
![小學古典詩歌欣賞校本課程教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7a8d4840e5b9fc6fb73f51600c2887/ea7a8d4840e5b9fc6fb73f51600c28872.gif)
![小學古典詩歌欣賞校本課程教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7a8d4840e5b9fc6fb73f51600c2887/ea7a8d4840e5b9fc6fb73f51600c28873.gif)
![小學古典詩歌欣賞校本課程教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7a8d4840e5b9fc6fb73f51600c2887/ea7a8d4840e5b9fc6fb73f51600c28874.gif)
![小學古典詩歌欣賞校本課程教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7a8d4840e5b9fc6fb73f51600c2887/ea7a8d4840e5b9fc6fb73f51600c2887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前言詩詞概述………………1第一課詩經(jīng)簡介………………3第二課詩經(jīng)《關雎》賞析……5第三課詩經(jīng)《秦風·蒹葭》賞析……………7第四課詩經(jīng)《君子于役》……9第五課詩經(jīng)《木瓜》…………11第六課楚辭的簡介……………13第七課楚辭《漁父》賞析……15第八課《國殤》賞析…………17第九課《山海經(jīng)》賞析………19第十課《行行重行行》賞析…………………20第十一課晉魏南北朝詩歌簡介………………23第十二課唐詩概述……………24第十三課《贈汪倫》賞析……26第十四課《早發(fā)白帝城》賞析………………28第十五課《獨坐敬亭山》賞析………………30
目錄第十六課《望廬山瀑布》賞析………………32第十七課《靜夜思》賞析……33第十八課《春望》賞析………35第十九課《絕句》賞析………37第二十課《絕句二》賞析……39第二十一課宋詞概述…………41第二十二課《江上漁者》賞析………………43第二十三課《梅花》賞析……44第二十四課元曲概述…………46第二十五課《天凈沙·秋思》賞……………49第8頁共80頁第1頁共80頁前言:詩詞概述中國的傳統(tǒng)詩歌在現(xiàn)代,曾出現(xiàn)過毛澤東詩詞,廣為人們傳誦。作為開國領袖,毛澤東詩詞所洋溢的豪放個性和非凡才氣,令古往今來所有帝王以及各國元首的墨寶文辭黯然失色。除了豪氣干云的《沁園春-雪》之外,毛澤東還有“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這樣的好詩。但是,毛澤東詩詞多為抒發(fā)胸臆和酬唱之作,立意和用詞有著前代文人典章的明顯烙印,而且,它們并未作為一種記載和反映社會生活風貌,體驗思考人生的有意圖的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詩詞就是以文言詞匯為基本詞匯,以平水韻聲韻體系為其基礎語音,以表現(xiàn)高貴的人文精神與高雅的審美情趣為旨歸的具有嚴格而穩(wěn)定的韻律的文體。所謂詩詞,是指主要以近體詩和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詩歌。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jié)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fā)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jié)奏、有韻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于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chǎn)、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chǎn)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薄抖Y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痹缙?,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后來詩、歌、樂、舞各自發(fā)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tǒng)稱詩歌。此外詩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分為白話詩和文言詩詞,在近代新月詩社很好的繼承了現(xiàn)代詩和古體詩的關系,在自由的同時強調(diào)詩歌的音樂美、建筑美。按照文體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不同,又可分為新詩與古典詩詞。起于隋唐,流行于宋的一種文體,最早叫曲子,或曲子詞,是隋唐用燕樂伴奏的一種新詩體。詩歌的一種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fā)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diào)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有令詞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
第一課詩經(jīng)簡介簡介:《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jīng)典,尊稱為《詩經(jīng)》,列入“五經(jīng)”之首?,F(xiàn)存的《詩經(jīng)》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作品分類:風、雅、頌《詩經(jīng)》中收錄的詩據(jù)說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可分成風、雅、頌三類。風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tǒng)的宮廷樂歌;“頌”是祭祀樂歌,用于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贊頌神明。早在春秋時期,《詩經(jīng)》就已廣泛流傳。是中國幾千年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鬃釉凇墩撜Z》里也有“不學《詩》,無以言”的說法,并常用《詩》來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與《書》、《禮》、《易》、《春秋》并稱“五經(jīng)”??鬃右院蟮娜寮覍W派人物,都把《詩》當作教本,傳授不絕。雖經(jīng)秦始皇焚書,但《詩》由于學者的口頭傳誦,得以流傳下來。實踐活動:課下搜集更多有關于《詩經(jīng)》的資料。
第二課詩經(jīng)《關雎》賞析【原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咀⑨尅浚哼@是詩人對河邊采摘荇菜的美麗姑娘的戀歌。關關:水鳥叫聲。雎(音居)鳩:水鳥,一名王雎,狀類鳧鹥,生有定偶,常并游。洲:河中沙洲。窈窕:美心為窈,美狀為窕。淑:善,好。逑:配偶。參差:長短不齊。荇菜:多年生水草,夏天開黃色花,嫩葉可食。流:順水之流而取之也。寤(音務):睡醒。寐(音妹):睡眠。思:語助。服:思念。悠:憂思貌。輾:半轉(zhuǎn)。反側(cè):反身,側(cè)身。琴:五弦或七弦樂器。瑟:二十五弦樂器。友:交好。芼(音帽):有選擇之意。鐘:金屬打擊樂器。鼓:皮革打擊樂器?!咀g文】:呱呱和嗚的雎鳩,落在河中的沙洲。苗條貞淑的女郎,正好是哥兒配偶。長長短短金蓮花,左漂右蕩沖流它。苗條貞淑的女郎,睡里夢里追求她。追求她呵得不到,睡里夢里好苦惱。夜漫漫呵夜漫漫,翻來覆去睡不著。長長短短金蓮花,左挑右揀采摘它。苗條貞淑的女郎,彈琴鼓瑟敬愛她。長長短短金蓮花,左拉右扯摸捋它。苗條貞淑的女郎,擊鐘打鼓娛樂她?!举p析】:《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jīng)》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妒酚洝ね馄菔兰摇吩?jīng)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薄讹L》是一種用地方聲調(diào)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保ā墩撜Z·八佾》)此后,人們評《關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記·孔子世家》)。練習:背誦關雎
第三課詩經(jīng)《秦風蒹葭》賞析【原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注釋】蒹葭:蘆葦。蒼蒼:茂盛的樣子。伊人:那個人。溯涸:逆流而上。叢:追尋。溯游:順流而下。凄凄:茂盛的樣子。晞:干。湄:岸邊。躋(ji):登高。坻:水中的小沙洲。采采:茂盛的樣子。已:止,干。涘(si):水邊。右;彎曲,迂回。沚:水中的小沙洲?!咀g文】蘆葦茂密水邊長,深秋白露結(jié)成霜。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崎嶇又漫長。順流而下去追尋,仿佛就在水中央。蘆葦茂盛水邊長,太陽初升露未干。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邊。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險峻難攀登。順流而下去追尋,仿佛就在沙洲間。蘆葦茂密水邊長,太陽初升露珠滴。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邊立。逆流而上去追尋,道路彎曲難走通。順流而下去追尋,仿佛就在沙洲邊?!咀x解】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對于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于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于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寫一寫:根據(jù)本詩的讀解和自己的感受寫一篇讀后感。
第四課詩經(jīng)《君子于役》賞析【原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賞析】這首詩見于《詩經(jīng)·王風》,是春秋時代的作品。它通過一個婦女對久役在外丈夫的刻骨思念,反映了戰(zhàn)爭和徭役給百姓造成的痛苦。全詩分兩章,意思和寫法基本相同。第一章開頭三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便寫出女子看不到丈夫回來的思念。其中“君子”是當時女子對丈夫的一種敬稱;“于役”指丈夫行役在外;“不知其期”的“期”字,指役期,亦可指歸期。兩者實際上是一樣的,因為服役期滿便可回家,“曷至哉”的“曷”同何;“至”有兩種理解,一是到了什么地方,一是回到家來。二者相比,以后說為好。聯(lián)系起來看三句意為:我的丈夫外出服役去,不知什么時候才能期滿,何時才能回到家來?寥寥數(shù)語,表達出主人公對丈夫的不能自主的懷念之情。中間三句:“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鞭D(zhuǎn)向描寫山村田野傍晚的自然景色;其中“塒”(音時)是指用泥土砌成的雞窩。三句意為:天氣快黑了,雞兒都進了窩,牛羊也都從山上下來。主人公睹景生情,因物思人,雞兒和牛羊都能按時進窩回圈,可是行役在外的丈夫至今還不回來。不由得產(chǎn)生了人不如禽獸的念頭。所以接著她便喊出后兩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用現(xiàn)在話說即為:我的丈夫服役去了,怎能叫我不想念他呢?這兩句好象大水沖開閘門似的,感情一下噴發(fā)了出來,她那被壓抑著的愁思,實在按奈不住了。第二章重復地詠嘆了她對丈夫的思念和渴望丈夫早日回來的心情,中間稍有變化。開頭三句“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其中的“不日不月”猶言無日無月,既表示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又說明役期不定,歸期不明;“曷其有佸”的“佸”是聚會的意思。是說什么時候才能與他相聚會在一起呢?中間三句:“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仍然是描寫傍晚景色。其中“桀”(音潔)為木橛子,即供雞棲息的木架;“括”(音擴)是至的意思,“下括”猶言下來。三句聯(lián)系起來是說:天快黑了,雞已上了架,牛羊從山下來。最后兩句:“君子于役,茍無饑渴!”其中“茍”是表示猜度,希望的付詞,當“或許”、“大概”講,意為我的丈夫外出服役,或許他沒受到饑渴的折磨吧!這是思婦在惆悵中的企祝,表現(xiàn)了她對丈夫憂慮和關切的深情。《君子于役》是一首抒情詩,它主要抒發(fā)妻子對久役不回丈夫的懷念和愁思。感情非常純樸真切,藝術表現(xiàn)手法也極為成功。最突出的特色是它對典型環(huán)境的描寫。全詩上下兩章都側(cè)重描繪了農(nóng)村傍晚的黃昏景色,給讀者展現(xiàn)出一幅鮮明的畫面,在蒼茫的暮靄中,一位勞動婦女倚門張望著,她在等待她的丈夫。此時此刻,她是多么想讓丈夫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呀!然而,她看到的卻是下山的牛羊和進窩的雞兒,這怎能不使她憂愁和悵惘呢?這里作者采用白描手法,三筆兩筆就給我們勾勒出這幅明晰的田園晚歸圖,極富生活氣息。人們都知道在農(nóng)村傍晚這個特定時間里,正是六畜進圈、田夫回家、閤家團聚的時刻,也正是離人思念親人最殷切的時光。作者把女主人公——思婦置入畫面之中,通過熱鬧氣氛的渲染,典型環(huán)境的襯托,極為生動地表現(xiàn)出她那孤獨凄苦的情狀。這種以情繪景、以景托表的寫法,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使讀者從這幅圖畫中可以感受到由于徭役而造成的妻離子散的辛酸,堪稱是首情景交融的動人詩篇。積累:背誦《君子于役》。
第五課詩經(jīng)《木瓜》賞析一、原文原文: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翻譯: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二、注釋:1.木瓜: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薔薇科,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后供食用。2.瓊琚(jū居):美玉,下"瓊玖"、"瓊瑤"同。3.匪:非。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三、【賞析】《詩經(jīng)·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wèi)風木瓜》這一篇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發(fā)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兩詞意思相同。現(xiàn)代學者一般從朱熹之說,指出此詩是愛情詩。平心而論,由于詩的文本語義很簡單,就使得對其主題的探尋反而可以有較大的自由度。有鑒于此,筆者傾向于在較寬泛的意義上理解本詩,將其視為一首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知識拓展:結(jié)合本詩的思想感情談一談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
第六課楚辭的簡介《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于詩歌的形式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chǎn)和方言詞匯,所以叫“楚辭”?!冻o》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離騷》,后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輯錄成集?!冻o》對后世文學影響深遠,不僅開啟了后來的賦體,而且影響歷代散文創(chuàng)作,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頭。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創(chuàng)作了《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響下,楚國又產(chǎn)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辭作者?,F(xiàn)存的《楚辭》總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手段、濃郁的抒情風格,無不帶有鮮明楚文化色彩。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屈原(約前339~約前278),名平。初任楚懷王左徒、三閭大夫。因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lián)齊抗秦,受懷王稚子子蘭及靳尚等人譖毀而革職。頃襄王時,屈原被放逐,他無力挽救楚之危亡,又無法實現(xiàn)政治理想,遂投汨羅江而死?!峨x騷》是屈原的代表作。這篇宏偉的政治抒情詩表現(xiàn)了作者的進步理想,為實現(xiàn)理想而進行的不懈斗爭,和斗爭中所遇到的挫折及自己的苦悶。屈原常常征引歷史以抒發(fā)情懷,從中尋找經(jīng)驗教訓,“上述唐、虞、三后之制,下序桀、紂、羿、澆之敗,冀君覺悟,反于正道而還己也?!敝R拓展:搜集一些關于屈原的資料。
第八課楚辭《漁父》賞析【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彼烊ィ粡团c言?!癖尘昂喗榍?約公元前339~約前278),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紀,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屈原的作品,根據(jù)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評析屈原是一個很有理想的政治家,他對于社會、對于人生,都有自己一種很美好的看法,而且為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理想,一直在奮斗。他的被流放,實際上是他奮斗遇到了挫折、遇到了失敗。他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故國處在一個危機當中、個人的事業(yè)處在挫折當中這樣一個困厄的境地,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了《漁父》。所以《漁父》表現(xiàn)的是屈原自己內(nèi)心的一種矛盾,和在矛盾面前,自己最終的一個抉擇。我們知道屈原,他在這篇作品里,表現(xiàn)的是一種矛盾的心態(tài),但是他最后用自己的行動作了一個結(jié)論——這就自沉于汨羅。屈原對于自己理想的這種珍愛、對于自己這種操守的堅持、對于自己整個人生價值取向的執(zhí)著——這樣一種精神,我想我們今天仍然應該抱著一種十二分的崇敬。
第九課《山海經(jīng)》賞析一、原文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二、[評析]精衛(wèi)、刑天是神話傳說中的兩個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詩人借對這兩個形象的詠嘆來表達他對于時事的憤激之情。有人說,陶淵明“渾身靜穆”,對時事毫不關心;有人說,陶淵明尊崇上帝,不敢歌頌與帝斗爭之神,這是個誤會。陶淵明不僅歌頌精衛(wèi)、刑天不屈不撓的復仇思想,而且還稱贊伯夷、叔齊,頌揚過荊軻。他們有的反對使用“暴力”,有的宣揚懲治“暴君”。所以,魯迅先生說陶淵明的這類詩篇是“金剛怒目”式的。想一想:分析古詩想一想,詩中還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第十課《行行重行行》賞析一、【原文】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二、【注釋】重行行:行了又行,走個不停。生別離:活生生地分離。天一涯:天一方。意思是兩人各在天之一方,相距遙遠,無法相見。阻且長:艱險而且遙遠。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胡馬南來后仍依戀于北風,越鳥北飛后仍筑巢于南向的樹枝。意思是鳥獸尚眷戀故土,何況人呢?胡馬,泛指北方的馬,古時稱北方少數(shù)民族為胡。越鳥,指南方的鳥,越指南方百越。這兩句是思婦對游子說的,意思是人應該有戀鄉(xiāng)之情。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相離愈來愈遠,衣帶也愈來愈松了。意思是人由于相思而消瘦了。已通“以”。緩:寬松。浮云蔽白日:這是比喻,大致是以浮云喻邪,以白日喻正。想象游子在外被人所惑。蔽:遮掩不顧反:不想著回家。顧,念。反通“返”。三、【大意】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從此你我之間相距千萬里,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可知道是什么時候?北馬南來仍然依戀著北風,南鳥北飛筑巢還在南枝頭。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fā)寬大人越發(fā)消瘦。飄蕩游云遮住了太陽,他鄉(xiāng)的游子不想回還。只因為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還有許多心里話都不說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饑寒。四、【欣賞】本文寫一個婦女懷念離家遠行的丈夫。她詠嘆別離的痛苦、相隔的遙遠和見面的艱難,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復返相對照,但還是自我寬解,只希望遠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詩長于抒情,韻味深長,語言樸素自然又精煉生動,風格接近民歌。本篇可分作兩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后十句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追敘初別,著重描寫路遠相見之難。開頭兩句“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是全詩的綱,總領下文。第二部分,著重刻畫思婦相思之苦。胡馬、越鳥二句是說鳥獸還懂得依戀故鄉(xiāng),何況人呢?以鳥獸和人作比,是從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隨著時間的飛馳,游子越走越遠,思婦的相思之情也愈來愈深切?!耙聨找丫彙毙蜗蟮亟沂玖怂紜D的這種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衣帶日已緩”、“思君令人老”)和“游子不顧反”形成對比?!案≡票伟兹眨巫硬活櫡础?,是從壞的方面懷疑游子薄幸,不過不愿直說,而是委婉地通過比喻表達心里的想法。最后兩句是強作寬慰,實際上這種心情是很難“棄捐”勿“道”的,心緒不佳,“餐飯”也是很難“加”的。相思之苦本來是一種抽象的心理狀態(tài),可是作者通過胡馬、越鳥、浮云、白日等恰切的比喻,帶緩、人老等細致的描寫,把悲苦的心情刻畫得生動具體,淋漓盡致。知識積累:背誦《行行重行行》。
第十一課唐詩概述唐詩是唐代文學的主要成就,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最輝煌的時期。唐代遺留下來的詩歌將近五萬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遺留下的詩篇數(shù)目多出兩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詩人人數(shù)也大大超過了戰(zhàn)國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詩人的總和。唐代詩歌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初唐詩壇的佼佼者是陳子昂。唐朝建立之初,占據(jù)詩壇的依然是南朝那種輕浮綺靡的宮體詩,直至唐高宗年間,生活遭遇、思想感情與宮廷詩人不同的陳子昂,力排梁陳“逶頹靡”的詩風,以復古為號召,主張作詩要有“風骨”,他創(chuàng)作的《登幽州臺歌》對唐詩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盛唐時期是一個詩星璀璨的時代,唐詩的發(fā)展達到了繁榮的頂峰,詩壇上名家輩出,流派眾多,詩體大備。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描寫了悠閑寧靜的山水田園生活,雖然有時流露出佛老消極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緒,但在藝術上卻很有成就。他們的詩使晉宋以來形成的田園、山水詩更加豐富,在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人的詩既描繪了雄奇壯麗的邊塞風光,也反映了邊塞軍人無畏的氣概、樂觀的精神、思鄉(xiāng)的情懷和將士苦樂的差異等,為唐詩增添了新鮮壯麗的色彩。盛唐時期成就最高的當屬李白、杜甫。李白蔑視權貴,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他的詩氣勢磅礴,熱情奔放,想像豐富,手法夸張,意境深遠,具有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有“詩仙”之稱,是繼屈原之后又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妒竦离y》《望廬山瀑布》等都是千古絕唱。教師還可向?qū)W生朗誦李白的《贈孟浩然》,體會李白詩的風格。杜甫是我國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有“詩圣”之稱。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后由盛轉(zhuǎn)衰的時代,一生貧困失意,顛沛流離,因而他的詩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政治昏庸、生活腐朽,反映了下層人民在戰(zhàn)亂前后的悲慘境遇,表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對國事的關懷。他的詩風深沉濃郁,跌宕有致;語言上的功力非常深厚,“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種“毫發(fā)無遺憾”的嚴肅創(chuàng)作精神,使他成為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偉大代表,突出的作品有《三吏》《三別》等。安史之亂后,唐朝元氣大傷,原來潛伏著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化,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種昂揚樂觀的情調(diào),在中唐時期成為主流。中唐詩人白居易等繼承杜甫的傳統(tǒng),進一步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掀起新樂府運動,倡導詩歌沿著“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現(xiàn)實主義方向發(fā)展,在藝術上追求淺顯平易的詩風。白居易的諷喻詩《新樂府》50首等就是這類詩的代表。進入晚唐時期,封建統(tǒng)治岌岌可危,階級矛盾空前尖銳。國勢的衰微,詩歌的風貌又為之一變。杜牧和李商隱是活躍于晚唐前期的兩位成就較高的詩人。杜牧主張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以意為主”,反對單純追求“文采辭句”,現(xiàn)實性較強。李商隱一生仕途坎坷,但一直關心政治,詠史詩在其詩中占的比重較大。這兩位詩人的詠史詩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現(xiàn)實,但也都流露出個人失意的頹喪情緒。在藝術上,杜牧追求“高絕”,不滿“奇麗”;李商隱則形成深情婉曲、典麗精工的獨特風格,為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第十二課《贈汪倫》賞析一、古詩內(nèi)容《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倫迭我情。二、賞析: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據(jù)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qū))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仔廊欢R娡魝惸藳艽ê朗?,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shù)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顯然,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歷來為人傳誦。然而,也因為它像生活一樣自然,人們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詩的三四句,后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其實,結(jié)合上述背景來看,頭兩句也是寫得極其成功的?!袄畎壮酥蹖⒂小?,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jié),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tài)。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diào),很珍視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苯Y(jié)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F(xiàn)在的寫法,好象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一杯”。李白酒酣情濃,意態(tài)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知識積累:背誦并默寫《贈汪倫》。
第十三課《早發(fā)白帝城》詩歌內(nèi)容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二、背景簡介李白因為永王李嶙事件被流放夜郎,到四川白帝城時傳來被赦免的消息,詩人萬分喜悅之時在返還的船途中寫了此詩,抒發(fā)了重獲自由的愉悅之情。三、詩句賞析“朝辭白帝彩云間”氣勢不凡,深得李白奔放之風。高高的白帝城矗立白云霞光中的形象展現(xiàn)眼前。一個“辭”字擬人了白帝城,傳神,難怪大散文家余秋雨小時候讀到這句詩時把白帝想象成一個穿著白袍的長者了,“辭”字隱含詩人對山水一貫引為知己的態(tài)度(可參看我的以前賞析李白的作品類),也表現(xiàn)了詩人欣喜情態(tài)?!扒Ю锝暌蝗者€”,詩人慣用夸張的藝術手法,言船行極快,反映了詩人舒暢自由的心情?!皟砂对陈曁洳槐M”,兩岸猿聲不停,平時感覺悲涼這時卻沒有,反而感到有些清脆了,實際上還是融情與景,詩人的愉悅心情沖淡了猿聲的悲涼?!拜p舟已過萬重山”,和“千里江陵一日還”的寫法一樣,但更加顯得詩人心情之輕松,一幅“輕舟”順流直下,輕飄飄的越過“萬重山”的動態(tài)畫面猶在眼簾,讓人無限輕松。全詩無一處寫情,又處處含情,王國維云:“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此詩就是這樣,我和物渾然一體,無法分辨了。
第十四課《獨坐敬亭山》【內(nèi)容】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咀⑨尅?.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縣北。2.孤云:陶淵明《詠貧士詩》"孤云獨無依"。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釋義】鳥兒們飛得沒有了蹤跡,天上飄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遠處飄去。只有我看著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無語地注視著我,我們倆誰也不會覺得厭煩。誰能理解我此時寂寞的心情,只有這高高的敬亭山了?!颈尘啊窟@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載(753)秋游宣州時,距他被迫于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tài)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chǎn)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賞析】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氨M”“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lián)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詩的后二句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跋唷薄皟伞倍滞x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感情。結(jié)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jīng)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叭松靡恢鹤阋印?,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xiàn)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办o”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于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第十五課《望廬山瀑布》【內(nèi)容】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举p析】這是一首色彩浪漫、氣勢豪放的寫景詩,詩人描繪了一景象壯觀的“廬山飛瀑圖”,掩卷遐想,人們不禁恍然領悟;此“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瀑布,豈非詩仙狂放不羈,豪邁恢宏之氣慨于藝術領域中之寫照乎?
李白(701-762)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大多數(shù)人認為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一說生于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游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fā)現(xiàn)《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至于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diào)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于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實踐活動:搜集有關廬山的資料。
第十六課《靜夜思》【原文】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注釋】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2.疑:懷疑,以為。3.舉頭:抬頭?!踞屃x】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低頭鄉(xiāng)思連翩呵連翩?!举p析】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耙墒堑厣纤敝械摹耙伞弊?,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詩的后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饲熬涞摹耙伞弊?,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xiāng)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但構(gòu)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nèi)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說一說:你知道哪些與本詩表達思想感情一致的古詩詞。
第十七課《春望》一、內(nèi)容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二、賞析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下長安。七月,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聽到消息后去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俘獲,帶到長安?!洞和穼懹诖文耆隆K械乇磉_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遍_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營造了氣氛。同時此聯(lián)對仗工整,圓熟自然,詩意跌宕?!皣啤睂Α俺谴骸?,兩意相反,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先后相悖?!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詩的這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zhuǎn)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思念親人?!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詩人妻子兒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牽夢繞,家書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萬金”寫出了家書的珍貴,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這是人人心中會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產(chǎn)生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狈榛鸨榈兀倚挪煌?,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禁于百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而他蒼老得這么快,又因憂國、傷時、思家所致。縱觀全詩,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深沉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說一說:欣賞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受。
第十八課《絕句》一、內(nèi)容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二、賞析清代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斑t日”即春日,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tǒng)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xiàn)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花草及其散發(fā)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讀者通過聯(lián)想,可以有惠風和暢、百花競放、風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zhuǎn)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tài)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tài)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第四句是勾勒靜態(tài)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tǒng)一,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fā),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jié)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diào)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神的篇章。
第十九課宋詞概述宋詩是在唐詩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但又自具特色。文學史上提到宋詩﹐有時作為宋代詩歌的簡稱﹐有時則指某種與唐詩相對的詩歌風格。其成就雖不如唐﹐但對后世的影響仍然很大。宋代詩歌依時間先後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發(fā)展時期。一、宋詩的六個時期1、沿襲期:從北宋開國到宋真宗趙恒朝七八十年的時間里﹐宋詩基本上沿襲唐風。主要流派有以王禹偁為代表的白居易體(簡稱白體)﹐魏野﹑林逋為代表的晚唐體和楊億﹑劉筠﹑錢惟演為代表的西昆體。從個人成就講﹐以王禹偁為最大。他是宋代提倡向李白﹑杜甫白居易學習的第一個詩人﹐寫下不少關心民間疾苦的詩篇。就流派言﹐以雕章麗句﹑多用典故的西昆體影響為最大。2、復古期:宋仁宗趙禎時﹐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等青年文學家﹐在反對駢文﹐提倡古文的同時﹐連帶反對楊億﹑劉筠片面追求雕飾﹑不重內(nèi)容的近體唱和詩風﹐上承宋初王禹偁關心現(xiàn)實的精神﹐主張大量創(chuàng)作以反映國計民生為傳統(tǒng)的古體詩﹐以配合當時的政治改革運動。這一時期﹐梅堯臣同情民間疾苦的名篇《田家語》﹑《汝墳貧女》﹐蘇舜欽反映宋廷積貧積弱社會問題的《城南感懷呈永叔》﹑《慶州敗》﹐歐陽修揭露官府腐敗的《食糟民》﹐蔡襄(1012~1067)﹑石介(1005~1045)等人直接干預政局的《四賢一不屑》和《慶歷圣德頌》等古體之作陸續(xù)問世﹐名重一時﹐朝野詩風為之一變。宋詩議論化﹑散文化的獨特面目﹐也在此時初步形成。3、革新期:11世紀后半期﹐王安石﹑蘇軾相繼主盟詩壇﹐宋詩創(chuàng)作形成第一個高峰期。王﹑蘇兩人政治見解和詩歌主張多所不同﹐但銳意創(chuàng)新﹐力圖建立個人風格的不倦追求則一。代表作如王安石的《明妃曲》﹑《烏江亭》詩﹐就傳統(tǒng)題材翻出新意﹐充分發(fā)揮了宋詩長於議論的特點﹐讀後耐人回味﹐被公認超出唐人的同類作品。蘇軾則在“以詩為詞”的同時﹐將歐陽修﹑梅堯臣等人開了頭的“以文為詩”推進到“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的地步。蘇詩的超邁豪縱﹐觸處生春﹐富於創(chuàng)新精神﹐其名作《百步洪》詩中一氣呵成的七個聯(lián)喻:“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是最好的自然寫照。王﹑蘇兩人刻意求新而創(chuàng)作的一些小詩﹐如王詩《泊船瓜洲》﹐蘇詩《題西林壁》﹐或以新鮮的意象示人以奇想﹐或以豐富的哲理發(fā)人以深思﹐歷久而傳誦不衰﹐也為宋詩增添了不少光彩。這一時期的重要詩人還有黃庭堅﹑陳師道等﹐并出蘇軾門下﹐但詩風與蘇氏不同。4、凝定期:黃庭堅作詩﹐有所謂“點鐵成金”﹑“脫胎換骨”的方法﹐目的是“以故為新”﹐尚不失宋詩革新期的首創(chuàng)精神。後來起而效法者﹐以此為定式﹐形成在南北宋之際影響十分巨大的江西詩派﹐宋詩重新走上了模仿前人﹐只在文字技巧﹑聲韻格律方面顛來倒去的形式主義道路。直到南渡之際﹐陳與義(1090~1138)等人由早期江西詩人對杜詩聲律的偏愛轉(zhuǎn)向?qū)W習杜甫懮國懮民的精神和蒼涼沉郁的風格﹐在詩歌中反映出民族災難降臨之初知識分子的愛國感情﹐宋詩停滯不前的現(xiàn)象才有所改變。5、中興期:南宋前期﹐抗敵﹑北伐成為詩人表現(xiàn)的重大主題﹐愛國詩的大量涌現(xiàn)﹐使宋詩在這方面成為超越前代并給後世以莫大影響的典范﹐是這一時期的主要貢獻。以陸游為代表的中興詩人﹐紛紛從江西詩派的束縛下解脫出來﹐建立起自己的風格。陸游的“從軍樂”楊萬里(1127~1206)的“誠齋體”﹑范成大(1126~1193)的田園詩﹐均能獨自網(wǎng)開一面﹐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除愛國﹑抗戰(zhàn)之外﹐農(nóng)村下層民眾的生活﹐也是他們的共同題材。詩歌語言也開始趨於通俗﹑自然和口語化。楊萬里的“活脫”﹐陸游的平易﹐范成大的明白如話﹐包括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家詩歌的平直質(zhì)樸﹐均使這一時期的詩歌表現(xiàn)出與前幾個時期以及唐詩的不同面貌。6、飄零期:南宋後期﹐再也沒有出現(xiàn)比較重要的詩人。先后活躍在詩壇上的“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為詩宗賈島﹑姚合﹐重新走宋初的沿襲晚唐詩風的老路﹐雖也寫出一些清新可讀的作品﹐但總的來說﹐宋詩也如當時的政局﹐已是風雨飄搖﹐每況愈下。直至宋末文天祥等愛國志士以血淚凝成的正氣歌留名汗青﹐宋詩才最後迸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亮光。
第二十課《江上漁者》【原文】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咀髡哔Y料】: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吳縣(今屬江蘇)人,漢族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于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nèi)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譯文】江上來來往往無數(shù)人,只知喜愛鱸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房地產(chǎn)個人借款擔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海洋漁業(yè)資源保護合作開發(fā)合同
- 2025年度風力發(fā)電場建設安全操作合同
- 貴州2025年貴州省司法廳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衢州2025年浙江衢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招聘人員9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醫(yī)療文書管理制度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語文試題(PDF版含答案)
- 河南2024年河南信陽師范大學招聘專職輔導員3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中空導電粒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2025年貢丸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GB∕T 7983-2013 輸送帶 橫向柔性(成槽性) 試驗方法
- Q∕GDW 10364-2020 單相智能電能表技術規(guī)范
- 電廠鋼結(jié)構(gòu)施工方案(53頁)
- 房地產(chǎn)現(xiàn)金流量表
- 水體國產(chǎn)載體固化微生物
- 2022年露天煤礦安全資格證考試題庫-上(單選、多選題庫)
- MIL-STD-1916 抽樣技術 (C=0 零不良)
- 膠合板公司人員招聘與配置(模板)
- 團建方案版攻防箭對戰(zhàn)
- 樁身強度自動驗算表格Excel
- 燃氣輪機LM2500介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