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7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7篇
教學反思是對自己教學行為和效果的深入思考和反思,需要全程參與和投入。需要在反思中不斷自我批評,誠實面對自己存在的問題,不要逃避或者掩蓋。現(xiàn)在隨著小編一起往下看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希望你喜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
1、知識目標
(1)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用認讀、譯讀、思讀、悟讀四種方式教、學,讓學生掌握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
(3)積累重要文言詞語,并把握其詞義。如:郭、夫、委、去、域、兵革、親戚等。
(4)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這篇文言文。
2、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本文,讓學生懂得戰(zhàn)爭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2)強調(diào)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3)學習古人的論證方法。
3、德育目標
(1)強調(diào)“人和”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
(2)讓學生認識孟子超人的智慧和對國家作出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通過思讀、悟讀,讓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點: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三、教學難點:論證結構的把握。
四、教學方法:以讀為核心,討論點撥,師生互動。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示范朗讀帶
六、課時安排:1課時
(2)第二輪:文言知識大比拼。(多媒體展示)
①通假字: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②古今異義詞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親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③一詞多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以天下之所順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兵革非不堅利也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天時不如地利然而不勝者
④加點詞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⑤翻譯句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3)教師點撥(多媒體展示)
第一輪略
第二輪:
①畔:畔通“叛”,背叛
②城:內(nèi)城;郭:外城
去:離開。今義:往、到
親戚:親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池:護城河。今指水塘。
③憑;用。的;代詞;到。精良;有利
順接連詞可不譯;轉折連詞,譯為卻。
④域:名詞用作動詞,限制
固:形容詞用作動詞,使……鞏固
威:形容詞用作動詞,威懾
⑤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
施行“仁政”的君主會得到眾人的幫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受到幫助的人就不多。
包圍起來攻打它,一定有得到天氣時令的原因,可是這樣卻不能夠取勝,這是因為有利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勢呀!
憑著天下歸順這一點,去攻打那連親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
7、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老師對自己的要求。
8、學生留心聽
規(guī)則。
9、學生參照課文注釋,查閱工具書,再加上平時知識的積累,翻譯全文。
10、兩人獨自完成文言知識練習。并相互對照看,進行討論分析。找出錯誤之處,評分。
11、學生根據(jù)教師所點撥的內(nèi)容,作出最后的判定,得出分數(shù),并把錯誤的地方訂正。
第三板塊(思讀)四、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觀點(多媒體展示相關題目)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本篇在論證方面的特點是什么
(3)本文反應了作者什么樣的政治思想
(4)本文主要是談戰(zhàn)爭還是政治為什么
教師最后明確:
(1)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本篇論證的主要特點是采取“總—分—總”的論證結構。先提出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別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從道理上論證中心論點。
(3)“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
(4)借戰(zhàn)爭談政治,孟子想借戰(zhàn)爭的取勝條件來談他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國君施行仁政,才會得到多助,才會天下順之,國家才會治理好。
12、學生邊讀邊思考,共同合作討論、交流。并作出發(fā)言。
13、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
第四板塊(悟讀)五、自主評價,擴展思維
(1)有人認為:戰(zhàn)爭勝負取決于戰(zhàn)爭性質(zhì)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時”“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論只能適用于科學不發(fā)達的古代社會,在高科技發(fā)展的今天,要想打勝仗,就必須有最先進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對于這種說法你有何想法
(2)本文屬論說文,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個中心論點,說明“人和”在戰(zhàn)爭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歷史上或現(xiàn)實中依靠“人和”占盡先機的例子不勝枚舉,請你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教師作結:同學們,你們能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討,且又貼近生活,切合實際,拓展自己的思維,使情感受到熏陶,享受審美情趣。希望繼續(xù)發(fā)揚。
四人一組,學生實行分組討論,相互補充,然后在班上發(fā)表各組意見
第五板塊(作業(yè))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文
(2)在這篇文章中,以你感受最深的語句為話題,發(fā)表簡短的演講。(下節(jié)課進行)
學生課下獨立完成。
板書設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
一、文學常識填空:1、孟子,名。時期學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記錄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篇。南宋朱熹將《孟子》、、、并稱為“四書”。
二、解釋一詞多義:
道:1、會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無道,誅暴秦()
固:1、固國不以山溪之險()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池非不深也()
三、解釋加點詞:
1、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2、夫環(huán)而攻之()3、是天時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堅利也()5、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四、翻譯下面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4、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從上文看,得“人和”的實質(zhì)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3、本文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
4、現(xiàn)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義,請結合你的生活,談談對“道”的理解。
5、請寫出一句與“人和”有關的名言警句:
B、《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中心論點是。闡述了孟子的人才觀。
2、給加點字注音。畎畝()傅說()膠鬲()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入則無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慮。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
所以動心忍性()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傅說舉于版筑之間()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苦其心志()人恒過()
5、翻譯句子:
(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比較下列各組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國恒亡河曲智叟亡以應
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C.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國恒亡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7、本文作者認為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和。(用課文詞語回答)
8、開篇列舉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試具體比較分析。
9、孟子在選文第①段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告訴人們:
請寫出與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強調(diào)了“逆境能成才;現(xiàn)在有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舉例談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篇6】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了解兩篇短文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中心論點),并能從中受到啟發(fā)。
2、學習兩篇短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并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3、掌握兩篇短文的論辯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目的要求1、2
教學難點:目的要求3
三、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四、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一、教學目的要求:
1、掌握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中心論點)。
2、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4、掌握課文的論辯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目的要求1、2
教學難點:目的要求3、4
三、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四、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
1、預習:看注釋,試譯全文;編提綱,試背全文。
2、簡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軻,思想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以后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合稱“孔孟”,并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全書共七篇,計261章,約35000字?!兜玫蓝嘀?,失道寡助》選自《告子》。
3、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接力賽誦讀課文,后教師范讀。
(2)教師巡視,釋疑點撥。
(3)對照書下注釋,學生獨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譯。
4、概括課文的中心論點。
5、同桌學生編寫結構提綱。
6、課文重點論述了“人和”的重要性,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課文例子,舉例論證。
7、提問:
(1)本文論述的`是不是軍事問題?孟子是否主張打仗?
(2)本文論述的作戰(zhàn)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間是什么關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8、整理:
(1)通假字:“畔”同“叛”。
(2)文章結構嚴謹、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
(3)字詞:多音字:夫;一詞多義:利、道、池、兵、之、而;古今異義:親戚、去。
(4)詞性活用:域、固、威
9、小結:這篇課文運用了層層推進的論證方法,論述了“人和”對于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作用,從而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義。
10、作業(yè):
(1)、領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2)、預習《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并簡要比較兩篇短文的差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學反思【篇7】
教學目的
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
2.順暢朗讀、背誦文育課文。
3.積累文言詞匯。
4.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重點難點
1.重點:
(1)順暢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積累文言詞匯。
2.難點、學習古人說理論證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盡量能瑯瑯上口。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試翻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孟子二章〉選自〈孟子·公孫丑〉,題目是編者加的。
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稱。他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學基礎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tǒng)一天下,曾游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退而與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書立說。其言論和行動的記載,保存在〈孟子〉一書中。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要學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的散文專集。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邏輯嚴密;既滔滔雄辯,又從容不迫;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后世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軾等影響很大。
2.解題。
本文是一篇短論,論述了戰(zhàn)爭中民心背向的問題,指出民心所向,是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戰(zhàn)爭勝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xiàn)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要注意正音,讀得順暢)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天時不如地利:天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地利,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不如,比不上。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孟子用“天時”“地利”“人和”來概括有利于作戰(zhàn)的各種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三里之城:周圍三里(那樣的小)城。
七里之郭:郭,外城。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環(huán),圍。而,表轉折,卻。
夫壞而攻之:夫,句首發(fā)語詞。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池非不深也:池,護城河。
兵革非不堅利也: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衣。堅利,堅固鋒利。
米粟非不多也:米粟,指糧食。
委而去之:委,放棄。去,離開。意思是棄城而逃。
5.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界限,這里意思是限制。以,憑,靠。意思
是使人民定居下來(不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固國,鞏固國防。
威天下之以兵革之利:威,震攝。兵革之利,武器的強大。
寡助之至:之,動詞,到。至,極點。
親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天下順之:順,歸順,服從。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故,所以。有不戰(zhàn),不戰(zhàn)則已。
6.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l—3段)論述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在決定戰(zhàn)爭勝負中作用大小不同。
第一層(1段):總論。擺出觀點,提摯全文。
第二層(2段):從進攻一方的失利論證“天時不如地利”。
第三層(3段):從防御一方的失利論證“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部分(4段)深入論證“得道”即“得人和”則“戰(zhàn)必勝”。
7.提問:“人和’與下文所說的“道”是什么關系?
討論并歸納:“道”即指仁政?!暗玫馈本褪鞘┬腥收?。施行仁政則
“多助”,“多助”則“天下順之”,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
8.提問:本文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主要觀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提問:文章第3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討論并歸納:運用雙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強語言氣勢的作用,極言防御一方地利條件的優(yōu)越。
10.提問:文章第4段運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討論并歸納:
(l)運用排比句,再次強調(diào)“地利”不足恃。
(2)運用對比手法,把“得道者”與“失道者”的后果進行對比,點明文章主旨。
11.提問: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先擺出觀點,用概括性很強的戰(zhàn)例加以證明,然后從理論上進行論證,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一論斷,闡明了“人和”的.實質(zhì)。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戰(zhàn)必勝矣”作結,突出地說明“人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最主要的條件。
四、小結
1.古今異義。
郭
古義:外城七里之郭
今義:姓氏
池
古義:護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義:池塘
去
古義:離開委而去之
今義:到……去
親戚
古義:內(nèi)親外戚親戚畔之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委
古義:放棄委而去之
今義:委任
域
古義: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義:地域
是
古義:這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今義:判斷動詞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親戚畔之。
3.虛詞。
之
代詞他親戚畔之。
助詞的三里之城。
動詞到寡助之至
而
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例
表修飾著、地夫環(huán)而攻之。
表轉折卻、但是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閱讀下面文言文字,回答問題。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l.在上文的橫線上填入課文原文。
2.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_____。
3.對“域’“固”“威”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疆域固定震懾B.區(qū)域固守威嚇
C.限制鞏固震懾D.限制鞏固威逼
4.“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正確的翻譯是()
A.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
B.所以君子不喜歡戰(zhàn)斗,可打仗就能夠勝利。
C.所以君子見機行事,打不勝就不打,打得勝才打。
D.因為君子不主張戰(zhàn)爭,所以他打仗就一定勝利。
5.作者認為“戰(zhàn)必勝矣”的原因是()
A.使人民定居下來,不要遷往別處。
B.依靠武力強大、地勢險要。
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
D.實行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課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盡量熟讀成誦。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入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huán)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huán)境的磨煉,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是怎樣論述這個問題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要注意正音,要讀得順暢)
2.請學生翻譯第1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發(fā),起,指被任用。畎畝,田間、田地。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被舉用,被選拔。版筑,筑墻的時候在兩塊
夾板中間放土,用杵(chu)搗土,使它堅實。筑,搗土用的杵。
膠鬲舉于魚鹽之中:魚鹽,販賣魚和鹽。
管夷吾舉于土:士,獄官。舉于上,從獄官手中被釋放并被錄用。
孫叔敖舉于海:海,在海邊(隱居)。
百里奚舉于市:市,市井之間。
3.請學生翻譯第2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大任,重大的責任,擔子。也,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頓一下,后半句將要加以解說。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動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內(nèi)心痛苦。
勞其筋骨:勞,使動用法,使……勞累。勞其筋骨,使他筋骨勞累。
餓其體膚:餓,使動用法,使……饑餓。餓其體膚,使他身體餓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動用法,使……貧困??辗ζ渖?,使他受貧困之苦。
行拂亂其所為:行拂,所行不順。亂,使動用法,使……額倒錯亂。
亂其所為,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
所以動心忍性: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動心忍性,動和忍都是使動用法,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增加。曾,同“增”。
4.請學生翻譯第3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人恒過:恒,常。過,犯錯誤,犯過失。
然后能改:然后,這樣以后。
困于心:內(nèi)心優(yōu)困。
衡于慮:思緒堵塞。衡同“橫”,梗塞,指不順。
而后作:而后,這樣以后。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征于色:征驗于顏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顏色上。
發(fā)于聲:意思是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
而后喻:喻,被人了解。
入則無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國內(nèi)。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土,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同“弼”,輔佐。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國外。敵國,敵對的國家。外患,外來侵略的憂患。
5.請學生翻譯第4段,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然后知生于憂患:生于憂患,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
而死于安樂也:死于安樂,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6,請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l、2段):說明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先在生活、思想和行為等方面都經(jīng)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煉。
第一層(1段):舉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跡加以概括。其共同點是,在經(jīng)歷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
第二層(2段):從上述事實歸納出作者的觀點。
第二部分(3段):從正反兩面論證經(jīng)受磨煉的益處。
第三部分(4段):歸納全文中心論點。
7.提問:本文的論證方式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將中心論點放在簡末進行歸納。全文先論證“生于憂患”,方法是先舉同類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出作者的觀點,然后從理論上加以說明。再論證“死于安樂”,高度概括歷史上大量安樂亡國的事實加以說明。論證“生于憂患”是全文的重點。
8.提問:本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本文列舉了六個歷史人物的事跡,用排比句式,每一個歷史人物的事跡只用一句話概括,這樣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四、總結
1.詞性活用:
苦、勞、餓、空乏、亂、動、忍都是形容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翻譯時,
要譯成“使……”
2一詞多義:
用
國防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國家國恒亡。
拂
不順行拂亂其所為。
同“弼”,輔弼入則無法家拂士
3.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橫”,梗塞,指不順衡于慮
拂同“弼”,輔弼入則無法家佛士
4.虛詞。
于
從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給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在而死于安樂也
以
憑以天下之所順
用來所以動心忍性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三、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文言文中有一些形容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一般可譯為“使(讓,把)”+賓語+動詞(形容詞)請照下面例子翻譯下列加點的詞。
例:必先苦其心志。
譯: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收養(yǎng)協(xié)議書范本:寵物領養(yǎng)與責任承擔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業(yè)電商平臺運營服務合同模板
- 2025版新企業(yè)股東合作協(xié)議書:產(chǎn)業(yè)鏈升級改造3篇
- 二零二五版環(huán)保技術轉移與轉化合作協(xié)議4篇
- 2025航空貨運保險及全球理賠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綜合體物業(yè)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智能設備采購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更新項目舊廠房改造租賃合同3篇
- 2025年物流倉儲中心委托經(jīng)營與服務協(xié)議3篇
- 2025版萬科地產(chǎn)商鋪買賣合同規(guī)范范本3篇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第1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說課稿
-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406種中醫(yī)優(yōu)勢病種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目錄
- 2024年全國甲卷高考化學試卷(真題+答案)
- 汽車修理廠管理方案
-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小學生口算天天練
- 三年級數(shù)學添括號去括號加減簡便計算練習400道及答案
-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便計算300題及答案
- 澳洲牛肉行業(yè)分析
- 老客戶的開發(fā)與技巧課件
- 計算機江蘇對口單招文化綜合理論試卷
- 成人學士學位英語單詞(史上全面)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