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隔性方法介紹課件_第1頁
阻隔性方法介紹課件_第2頁
阻隔性方法介紹課件_第3頁
阻隔性方法介紹課件_第4頁
阻隔性方法介紹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Labthink氧氣透過率各種標準原理及比較一、壓差法二、等壓法(庫侖電量法)-1.壓差法氣體透過量的測試方法壓差法原理單位為:cm3/(m2.24h.0.1MPa)-名稱型號價格(元)圖形壓差法氣體滲透儀(三腔均值)VAC-VBS158000.00壓差法氣體滲透儀(一腔獨立)VAC-V1221200.00壓差法氣體滲透儀(三腔獨立)VAC-V2355000.00-等壓法原理又稱:庫侖法或電量分析法單位為:cm3/(m2.24h)2、等壓法氣體透過量的測試方法-名稱型號價格(元)圖形氧氣透過率測試儀(兩腔均值)OX2/231122000.00氧氣透過率測試系統(tǒng)(三腔均值)OX2/230238000.00-氣體透過量二種原理區(qū)別項目壓差法等壓法測試氣體的種類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等氧氣測試對膜薄膜,片材薄膜、包裝、容器傳感器類型壓力傳感器消耗型氧傳感校準方式壓力校驗儀,標準膜標準氣體,標準膜執(zhí)行的標準(國家標準)GB/T1038-2000GB/T19789-2005執(zhí)行的標準(國際標準)ASTMD1434ISO2556ISO15105-1ASTMD3985ISO15105-2-Labthink水蒸氣透過率各種標準原理及比較一、稱重法(杯式法)二、電解分析法三、濕度傳感器法四、紅外線法-透濕性測試從測試原理上可以分為稱重法和傳感器法兩大類。透濕性測試-1、在國際范圍內,GB1037稱重法(杯式法)是通用的檢測方法,是其他方法的仲裁方法。像DIN53122-1、JISZ0208、ASTME96、ASTMD1653、ISO2528、GB1037等標準都是杯式法。-原理:稱重法按照水蒸氣滲透方向的不同,分為增重法和減重法兩種,在測試原理上增重法與減重法是完全一樣的,增重法的透濕杯中放有干燥劑,減重法的透濕杯中盛有蒸餾水,通過檢測單位時間內透濕杯的重量變化可以計算出試樣水蒸氣的透濕量。-增重法測試原理圖

減重法測試原理圖

4:滲透檢測方法

透濕性測試——稱重法-名稱型號價格(元)圖形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三測試腔)W3/030125000.00水蒸氣透過率測試系統(tǒng)(六測試腔)W3/060178000.00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十二測試腔)W3/0120238000.00對應蘭光產品:-2、電解法測試方法又稱電量法,是在杯式法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測試方法效率較高,精度高,是商業(yè)用途非常廣的一種方法,像ISO15106-3、DIN53122-2均采用此方法。原來的國家標準測試水蒸汽滲透率均采用GB1037(杯式法)來測試,我們在2008年10月起草的GB/T21529-2008《塑料薄膜和薄片水蒸氣透過率的測定電解傳感器法》正式實施。-其測試原理是:利用試樣把測試腔隔開,一側為干燥的氮氣流,另一側具有一定的濕度,水蒸氣會從高濃度側向低濃度側滲透,透過試樣的水蒸氣被干燥的氮氣載入到電解傳感器,其電解輸出信號與水蒸氣的濃度成正比,通過對信號的處理從而得到試樣的水蒸氣透過量。-圖10.電解分析法測試原理圖

4:滲透檢測方法

透濕性測試——電解傳感器法2007年我司完成國家標準的起草2008年正式成為國家標準

-蘭光對應產品名稱型號價格(元)用途電解法水蒸氣透過率測試儀

TSY-W3155800.00水蒸氣透過率測試系統(tǒng)W3/330258000.00-圖11.紅外檢定法測試原理圖

4:滲透檢測方法

透濕性測試——傳感器法-4:滲透檢測方法

稱重法電解分析法紅外檢定法檢測地位基礎方法常規(guī)方法商業(yè)方法測試精度高高高測試標準GB/T1037-1988、ASTME96、ISO2528:1995ISO15106-3、DIN53122-2、GB/T21529

ASTMF1249-06、ASTMF372-01、ISO15106-2測試成本低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