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生產(chǎn)與社會生活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衡水賽”一等獎_第1頁
食物生產(chǎn)與社會生活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衡水賽”一等獎_第2頁
食物生產(chǎn)與社會生活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衡水賽”一等獎_第3頁
食物生產(chǎn)與社會生活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衡水賽”一等獎_第4頁
食物生產(chǎn)與社會生活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衡水賽”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玉米甘薯馬鈴薯番茄可可豆花生南瓜辣椒圖片中的這些農(nóng)作物都是大家餐桌上比較常見的,他們的原產(chǎn)地屬于哪里?請大家閱讀教材,有哪些物種是由舊大陸傳入新大陸的?第2課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目錄

一、美洲物種的外傳二、其他地區(qū)物種在美洲的推廣三、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1601年法國植物學家克魯索著作中的馬鈴薯木刻圖新航路開辟后物種交流示意圖一、美洲物種的外傳(一)糧食作物的傳播:1、歐洲:(1)玉米和馬鈴薯傳入歐洲后,最初種在庭院中供人們觀賞。(2)16世紀中葉起,玉米在南歐地區(qū)廣泛種植,成為主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之一。到17世紀,玉米成為僅次于小麥的糧食作物,傳遍歐洲各國。(3)16世紀末,馬鈴薯作為食用作物開始在歐洲推廣。(4)甘薯引入歐洲后,傳播比較緩慢。玉蜀黍種出西土,種者亦罕。———[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數(shù)十年前,山內秋收以震谷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今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厩錧《漢中府志》又如玉蜀黍一種,于古無征,今遍種矣。—[清]吳其溶《植物名實圖考》2、中國:(1)明朝時期,玉米從多種途徑傳入中國:從西亞、中亞傳入西北,從印度、緬甸傳入西南,從菲律賓傳入東南沿海地區(qū).(2)玉米從邊疆或丘陵山地種植逐漸拓展到平原地區(qū)。清代前期,玉米在全國種植。乾隆、嘉慶年間,玉米得到大規(guī)模推廣;道光年間已遍布全國。(3)馬鈴薯甘薯也在明朝傳入中國,傳播歷程與玉米相似。閱讀材料,此較從明代到清代玉來在我國的種被情況有什么變化?【歷史縱橫】玉米和甘薯傳入中國16世紀中期,玉米傳入中國,最初在中國種植不廣。直到18世紀中期,玉米才在中國逐漸推廣,并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甘薯在明朝后期從東南亞傳入中國,1594年福建發(fā)生饑荒,政府大力推廣甘薯種植。到17世紀,甘薯成為百姓的重要食物。

清前期玉米、甘薯推廣種植圖玉米和甘薯傳入,大大增加糧食產(chǎn)量,促進明清時期中國人口增長和貧瘠地區(qū)的開發(fā)。(二)蔬菜的傳播1、番茄:(1)番茄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后,最初只是作為觀賞植物,18世紀中葉開始作食用栽培。(2)明朝萬歷年間,番茄由歐洲傳教士引入,長期當作觀賞和藥用植物。清光緒年間,番茄開始作為食用蔬菜在農(nóng)場種植。2、辣椒:(1)15世紀末傳入西班牙。16世紀,傳到英國和中歐國家。16世紀后期,傳入中國。(2)中國的西南和中南地區(qū)氣候潮濕,吃辣椒可祛濕抗潮,得到流行。二、其他地區(qū)物種在美洲的推廣(一)歐亞作物傳入美洲:糧食類有小麥、大麥、水稻;水果類有蘋果、葡萄、甜橙、檸檬;蔬菜類有黃瓜、甜瓜、豌豆;經(jīng)濟類有甘蔗等。(二)小麥和水稻對美洲人的社會生活影響最大1、成為美洲的主要糧食作物。2、水稻成為北美第二大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僅次于小麥。(三)畜禽的傳入:1、歐洲移民把牛、驢、騾、馬、豬、羊、雞等畜禽傳入美洲。牛、驢、騾主要用作役畜,豬、羊、雞則主要用于食用。2、這些歐洲畜禽在美洲繁衍生息,極大地改變了美洲的動物群落,推動了畜禽業(yè)、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三、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一)提高了全球糧食產(chǎn)量,是世界人口激增。1、玉米使干旱缺水的非洲有了可靠的食物來源。2、玉米豐富了中國的糧食種類,擴大了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3、馬鈴薯提高了歐洲抗饑荒能力,加速了歐洲人口的增長。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糧食作物傳入中國后逐漸得到推廣。番薯“畝可得數(shù)千斤,勝五谷幾倍”,大大緩解了“民食問題”,人們遂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勞力和土地等去發(fā)展經(jīng)濟作物,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響。

——摘編自何炳棣、陳樹平等的研究成果(二)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1、馬鈴薯在歐洲的種植,改變了歐洲人的食物結構。2、小麥在北美的推廣,豐富了當?shù)厝说娘嬍撤N類。3、玉米、馬鈴薯、甘薯除了供人類食用外,還改善了家禽、家畜的營養(yǎng),促進了畜牧業(yè)的發(fā)展,為人類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響著人類的日常生活。“1492年后,當歐洲船只將成千上萬的物種運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園時,全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開始了碰撞與融合??肆_斯比將其稱為“哥倫布大交換”,正是它讓意大利有了西紅柿,美利堅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國有了辣椒。……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相信,哥倫布的遠航確實引起了生態(tài)大爆炸……這是塑造現(xiàn)代世界的眾多事件之一。

——查爾斯·曼恩著《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chuàng)的世界史》

“如果農(nóng)業(yè)和資本主義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跨越”的話,那么或許我們應該在兩者之間再增加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全球貿易,大約出現(xiàn)于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時代。動植物資源和礦產(chǎn)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不均衡是全球貿易的重要推動力,它導致食糖、煙草、香料和資金在各個地區(qū)之間流動。沒有全球貿易,就沒有資本主義;沒有資本主義,就沒有工業(yè)革命——至少工業(yè)革命會改頭換面?!?/p>

——安德魯·瑪爾.著《BBC世界史》(三)推進了當?shù)亟?jīng)濟和貿易的發(fā)展。1、北美地區(qū)的水稻絕大部分用于出口,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fā)展。2、在中國,玉米、馬鈴薯、甘薯增加了糧食供應總量,糧食盈余投入市場銷售,促進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四)對當?shù)丨h(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1、食草的馬牛羊來到美洲,繁殖數(shù)量遠遠超出了土地的承載能力。大量種植農(nóng)作物,導致原始森林被濫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2、明清時期引進推廣玉米、甘薯等,使以前不能耕種的荒山、丘陵、灘涂、沙地得以利用,擴大了耕地面積。但過度的墾荒造田,也導致水土流失。

糧食生產(chǎn)革命和人口爆炸互為因果,清代以來,人口壓力不斷增加,原本人煙稀少的廣大山區(qū),因為“老林初開,包谷不糞而獲”和番薯“備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種遍野,“生齒日繁”?!芭锩褡馍綁ǚN,阡陌相連,將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隨水落,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納?!薄幾院伪?、陳樹平等的研究成果課堂小結新航路開辟的食物物種交流美洲物種的外傳其他地區(qū)物種在美洲的推廣食物物種交流帶來的影響糧食作物的傳播玉米和馬鈴薯傳入歐洲玉米和甘薯傳入中國蔬菜的傳播番茄、辣椒先后傳入歐洲中國歐亞作物傳入美洲:小麥、水稻、蘋果畜禽的傳入:牛、驢、騾、豬、羊、雞提高了全球糧食產(chǎn)量,是世界人口激增。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推進了當?shù)亟?jīng)濟和貿易的發(fā)展。對當?shù)丨h(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探究與拓展15世紀上半葉,英國入侵愛爾蘭,搗毀莊稼,致使大多數(shù)農(nóng)作物歉收乃至顆粒無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