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輪復習晨背晚默:走近細胞_第1頁
高中生物一輪復習晨背晚默:走近細胞_第2頁
高中生物一輪復習晨背晚默:走近細胞_第3頁
高中生物一輪復習晨背晚默:走近細胞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走近細胞第1節(jié)從生物圈到細胞1.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只有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P2)2.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P2)3.系統(tǒng)是指彼此間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組分有規(guī)律地結合而形成的整體。一個蛋白質分子可以看成一個系統(tǒng)。(P4“相關信息”旁欄)4.以一只龜為例,組成它的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生物圈,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細胞。從生物圈到細胞,生命系統(tǒng)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P5)第2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1.植物沒有系統(tǒng)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細胞層次,又可化做個體層次。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P5)2.認識顯微鏡的構造上圖中①~⑨分別對應的結構名稱:①目鏡②粗準焦螺旋③細準焦螺旋④鏡筒⑤轉換器⑥物鏡⑦載物臺⑧遮光器⑨反光鏡(P7實驗)3.顯微鏡的使用首先,在低倍鏡下觀察清楚并找到目標,把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其次: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觀察,并輕輕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為止。若視野較暗,可調節(jié)光圈和反光鏡。(P8實驗)4.特別提醒(1)必須先用低倍鏡觀察后,再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觀察。(2)低倍鏡觀察時,粗、細準焦螺旋都可調節(jié),高倍鏡觀察時,只能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3)由低倍鏡換高倍鏡,視野變暗,視野內細胞數(shù)目變少,每個細胞的體積變大。(4)目鏡的長度與其放大倍數(shù)呈反比;物鏡的長度與其放大倍數(shù)呈正比。(5)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放大倍數(shù)指的是物體的長度或寬度的放大倍數(shù)。(6)物像移動與裝片移動的關系:由于顯微鏡下成像是倒立的像,若細胞在顯微鏡下的像偏右上方,實際在裝片中細胞的位置則偏左下方。所以,物像移動的方向與載玻片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P8實驗)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qū)別是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如植物、動物、真菌等。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如細菌、藍藻、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等。(P8)6.藍藻細胞內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細菌中的絕大多數(shù)種類是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異養(yǎng)生物。(P9)7.19世紀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共同建立了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P10)第1默1.病毒是沒有________的生物,也只有依賴________才能生活。(P2)2.系統(tǒng):是指彼此間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組分有規(guī)律地結合而形成的整體。一個蛋白質分子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看成一個系統(tǒng)。(P4“相關信息”旁欄)3.以一只龜為例,組成它的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從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________,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________。從生物圈到細胞,生命系統(tǒng)層層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P5)4.植物沒有________層次,單細胞生物既可化做________層次,又可化做________層次。血液屬于組織層次,皮膚屬于器官層次。(P5)5.顯微鏡的使用首先,在________倍鏡下觀察清楚并找到目標,把要放大的________移到視野中央。其次: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觀察,并輕輕轉動________直到看清物像為止。若視野較暗,可調節(jié)________和________。(P8實驗)6.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qū)分根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構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如植物、動物、真菌等。由________構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如細菌、藍藻、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等。(P8)7.藍藻細胞內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細菌中的絕大多數(shù)種類是營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異養(yǎng)生物。(P9)8.請補充完整下圖細菌和藍藻模式圖。(P9)9.19世紀德國科學家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建立了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________。(P10)答案1.細胞結構活細胞2.可以3.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細胞4.系統(tǒng)細胞個體5.低物像細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