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全冊單元測試(含答案)_第1頁
冀人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全冊單元測試(含答案)_第2頁
冀人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全冊單元測試(含答案)_第3頁
冀人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全冊單元測試(含答案)_第4頁
冀人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全冊單元測試(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冀人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全冊單元測試(含答案)

第一單元晝夜和四季

測試卷

班級:姓名: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地球在太空中的運動方式有、兩種形式。

2.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地球產生的,四季變化與地球的有關。

3.地球太陽的一面是白天,太陽的一面是夜晚。

4.最早人們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提出,天文學家經過的觀察與計

算,認為是宇宙的中心,提出。

5.地球自轉圍繞,公轉圍繞o

6.北半球,一年內的正午,物體的影子最短;一年內的正午,物體

的影子最長。

7.地軸是(“豎直”或“傾斜”)的,總是指向的附近。

8.通過測量影長來判斷季節(jié)變化的工具叫作o

9.是地球的衛(wèi)星,圍繞地球轉動。

10.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之間體積最大的是,體積最小的是O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

11.二十四節(jié)氣實質上反映了地球運行到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的時間。()

12.地球上的四季變化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13.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一年。()

14.英國科學家牛頓發(fā)現(xiàn)了地球引力的存在。()

15.一天中不同時刻的溫度與太陽的照射角度有關。()

16.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不能同時進行。()

17.扔向空中的小石塊最終會落到地面上,是因為地球引力的作用。()

18.夏季的時候,北極地區(qū)會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19.我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從春分開始,到冬至結束。()

20.季節(jié)的變化與地球的公轉有關,時間上是固定的。()

三、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21.下列現(xiàn)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轉形成的是()0

22.我們知道地球是圍繞地軸轉動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0

A.當地球公轉到不同位置時,地軸的傾斜角度也不同

B.地球繞地軸轉動,地軸始終是豎直的

C.由于地軸是傾斜的,所以地球上才有四季變化

23.我國古人在研究四季變化時,發(fā)現(xiàn)一年中正午時分物體影子最短的時間是()0

A.春分日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4.下列名稱中,不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是()。

A.清明B.冬至

C.春節(jié)D.霜降

25.下列日期中,正午時分物體影子最短的一天可能是()。

A.3月21日B.9月23日C.6月1日

26.用來觀察影子長度的儀器是()o

A.圭表B.萬年歷C.水表D,鐘表

27.地球在運動過程中,她軸()o

A.始終向太陽方向傾斜

B.始終指向一個方向

C.逐漸變成垂直狀態(tài)

28.(多選)夏至時,下列關于地球與太陽相對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

A.正午時分,太陽高度全年最高

B.正午時分,太陽高度全年最低

C.照射面積小,溫度高

D.照射面積大,溫度高

2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o

A.地球距離太陽近時,北半球是夏季

B.地球距離太陽近時,北半球是冬季

C.四季變化和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無關

30.關于地球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先自轉再圍繞著太陽公轉

B.地球先圍繞著太陽公轉再自轉

C.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著太陽公轉

D.地球公轉軌道和時間是不變的

四、簡答題(共40分)

32.根據所學的知識連線。(共10分)

四季變化現(xiàn)象

極晝的現(xiàn)象地球的公轉

極夜的現(xiàn)象

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地球的自轉

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

33.根據圖片回答問題。(每空2分,共14分)B@?A

(1)圖中是我國北方某一城市不同季節(jié)正午時分太陽高度c?\\

的變化示意圖,A表示,B表示,C表

示o(分別選填:夏季、春季、秋季或冬季)F_

(2)太陽高度的變化與和有關。

(3)太陽高度不同,地球上物體的影長也,能夠通過測量影長變化記錄節(jié)

氣的工具是。

第一單元測試卷

答案與點撥

1.自轉公轉

2.自轉公轉

3.正對背對

4.地心說哥白尼太陽日心說

5.地軸太陽

6.夏至日冬季日

7.傾斜北極星

8.圭表

9.月球

10.太陽月球

11.12.X13.V14.V15.q16.X17.418.X19.X20.X

21.C22.C23.B24.C25.C26.A27.B28,AC29.B30.C

31.(1)地軸晝夜交替自西向東24小時

(2)太陽四季變化自西向東一年

32.四季變化現(xiàn)象-________

極晝的現(xiàn)象-------------地球的公轉

極夜的現(xiàn)象------

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地球的自轉

北京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

33.(1)夏季春季或秋季冬季

⑵地球公轉地軸傾斜(3)

不同圭表

第二單元科技革命的影響測試卷

班級:姓名: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科技革命是能夠使人類生產生活發(fā)生深刻變化的和。

2.農業(yè)時代人們主要使用和等自然能源。

3.工業(yè)時代應用、內燃機等工具,使用、等能源。

4.信息時代人們發(fā)明的智能機器人、磁懸浮列車等工具和科技產品主要依靠

—為主要能源,發(fā)現(xiàn)“電力”的是英國醫(yī)生O

5.科技革命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同時也會帶來和等負面

6.、、等水域污染的現(xiàn)象非常多。

7.水污染和空氣污染有些是自然形成的,還有很多是人類使用各類造成的。

8.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有交通工具、、、等。

9.酸雨是由于人們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使得空氣中的等有害氣體增加形成的。

10.人們使用科技產品造成的水污染和空氣污染最終會影響0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

11.洗衣機會造成水污染主要是因為各種洗滌劑的使用。()

12.水體污染會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破壞生態(tài)平衡。()

13.大氣污染的危害只是會引發(fā)人類呼吸系統(tǒng)疾病。()

14.科技革命的不斷進步發(fā)展,百利而無一害。()

15.科技革命的發(fā)展是在能源發(fā)展的基礎上進行的。()

16.蒸汽機的發(fā)明和使用是人類進入工業(yè)革命的重要基礎。()

17.空氣污染主要是人類使用各類科技產品造成的,在古代沒有空氣污染。()

18.水污染不僅影響水生生物,最終還會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

19.科技革命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同時也會帶來很多環(huán)境問題。()

20.人類生產生活的需要促進科技革命的不斷發(fā)展。()

三、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21.科技革命發(fā)展的順序正確的是()0

A.農業(yè)時代一信息時代一工業(yè)時代B.工業(yè)時代一信息時代一農業(yè)時代

C.農業(yè)時代一工業(yè)時代一信息時代D.信息時代一農業(yè)時代一工業(yè)時代

22.關于科技革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促進生產力和生產效率的提高

B.主要得益于能源的進步,與別的因素無關

C.科技革命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D.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23.水資源受到污染的原因不包括()o

A.工廠廢水B.生活污水

C.雨污分離工程D.化肥農藥的使用

24.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不包括()0

A.人們用燃氣做飯取暖B.使用含有甲醛、苯的裝修材料

C.工廠煙囪排放廢氣D.農藥化肥的使用

25.(多選)防治大氣污染的措施有(

A.天然氣取代煤炭做飯取暖

B.秸稈焚燒掩埋

C.多騎自行車出行

26.(多選)水污染的危害有()o

A.危害人們身體健康B.造成魚類等水生生物死亡

C.破壞生態(tài)平衡D.水質惡化

27.(多選)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有()o

A.雨污分離B.使用無磷洗滌劑

C.垃圾分類回收D.工廠廢水處理后再排放

28.下列發(fā)明和人物的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o

A.愛迪生一電燈B.吉爾伯特一電力

C.瓦特一蒸汽機D.馮?諾依曼一電力

29.(多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o

A.科技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B.科技產品的使用帶來了一定的環(huán)境污染

C.科技革命在能源發(fā)展的基礎上進行

D.科技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30.(多選)下列得益于科技革命發(fā)展的是()o

A.智能家電的普及B.5G通訊的發(fā)展

C.交通方式的變革D.經濟的快速發(fā)展

四、連線題(共10分)

31.連線。

藻類繁殖

霧霾

魚蝦死亡水污染

水源惡臭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空氣污染

溫室效應

酸雨

臭氧空洞

五、簡答題(每題10分,共30分)

32.舉例說明科技革命給人們生活和環(huán)境帶來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

33.簡述空氣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34.簡述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第二單元測試卷

答案與點撥

1.重大發(fā)明技術2.人力畜力3.汽輪機煤炭石油

4.電吉爾伯特5.水污染空氣污染6.河流湖泊海洋

7.科技產品8.制造工廠建筑施工生活垃圾

9.二氧化硫10.人類自身

11.A/12.413.X14.X15.V16.V17.X18.V19.420.V

21.C22.B23.C24.D25.AC26.ABCD27.ABCD28.D29.ABCD30.ABCD

31.藻類繁殖、

霧霞—

魚蝦水污染

---------------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空氣污染

溫室效應:

酸雨一二

臭氧空洞

32.科技革命的發(fā)展帶來了技術和工具的變革,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生產、交通、通信

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科技產品的應用也給環(huán)境帶來了很大的負擔,生活生

產廢水的排放造成了水體污染,影響水質和水生生物的生存;工廠廢氣、取暖燒煤、

汽車尾氣等造成的空氣污染也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影響動植物的生存,破壞生態(tài)平

衡。

33.交通工具、制造工廠、建筑施工、生活垃圾、做飯取暖、家具裝修、農業(yè)生產等原因都

會造成空氣污染。空氣污染會形成酸雨、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空氣污染不僅對

人體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引起慢性支氣管炎、肺癌及誘發(fā)心臟疾病等,還會影響

動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動植物的疾病和死亡,破壞生態(tài)平衡。

34.科技發(fā)展促進工業(yè)迅速發(fā)展,產生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廢水;生活中使用化學原料

合成的洗滌劑造成了水體污染、含磷洗滌劑導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藻類大量繁殖影響

其他水生生物生存;科技發(fā)展研究出的化肥農藥污染水質。水污染影響魚類等水

生生物的生長,導致魚蝦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造成水質惡化,使水資源失去使用價

值,從而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生態(tài)的平衡。

第三單元大自然的啟示與發(fā)明

測試卷

班級:姓名:

1.蝙蝠是通過發(fā)出和接收進行捕食的。

2.蝙蝠捕食時發(fā)出和接收超聲波的部位是、o

3.仿生是通過模仿某一生物的、、等特征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新產

品的科學方法。

4.按照仿生的發(fā)明原理可以分為、、、色彩仿生等。

5.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漂浮能力o能夠漂浮在水面上的材料有、

_______等。

6.最早的船大多是制成的,現(xiàn)在的船大多是制成的。

7.愛迪生不僅發(fā)明了電燈,還根據、等原理發(fā)明出第一臺留聲機。

8.錢學森因為在航天和導彈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被稱為、

___________________O

9.瓦特利用能量轉換原理改良了o

10.飛機是兄弟發(fā)明的。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

11.物體的漂浮能力是可以改變的。()

12.迷彩服屬于色彩仿生,蓑衣屬于結構仿生。()

13.雷達就是根據蝙蝠捕食原理發(fā)明的。()

14.所有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屬于仿生。()

15.仿生制品的靈感很多來自意外發(fā)現(xiàn)。()

16.鋼鐵造的船能夠漂浮在水面上,運送貨物,是因為鋼鐵材料的特性被改變。()

17.船也是應用了仿生原理發(fā)明出來的。()

18.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嚴謹、認真、開拓、進取的科學精神。()

19.屠呦呦的青蒿素提取一經成功,就獲得了諾貝爾獎。()

20.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離不開工程師和發(fā)明家的努力。()

三、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21.下列是瓦特的重要貢獻的是()o

A.第一臺實用雷達B.改良了蒸汽機C.電話

22.下列關于蝙蝠捕食的過程說法不正確的是()o

A.耳朵接收超聲波B.喉嚨發(fā)出超聲波C.嘴巴發(fā)出超聲波

23.下列科學家與發(fā)明創(chuàng)造對應不正確的是()o

A.愛迪生——雷達B.瓦特——改良蒸汽機

C.袁隆平——雜交水稻D.萊特兄弟——飛機

24.下列不屬于應用仿生原理發(fā)明的是()0

A.雷達B.機械手

C.機器人D,尼龍粘扣

25.從鳥身上獲得啟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0

A.滑翔機B.潛水艇C.雷達

26.下列物品中漂浮能力較強的是()0

A.玻璃瓶B.陶罐

C.木桶D.泡沫板

27.編蝠捕食應用到的是()。

A.超聲波B.電磁波C.紅外線

28.下列關于仿生學說法正確的是()。

A.仿生學與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無關

B.仿生學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C.仿生學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進步

D.仿生學的發(fā)展與人類社會關系不大

29.下列仿生事例中應用到形態(tài)仿生原理的是()o

A.海豚船B,機械手

C.迷彩服D.蒼耳

30.下列方法不能增加船的承載力的是()0

A.增加船身中空狀態(tài)B.加厚金屬板C.船身加裝氣囊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40分)

31.將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發(fā)明者連接起來。

中國第一顆導彈袁隆平

飛機愛迪生

雜交水稻錢學森

電燈萊特兄弟

留聲機

32.什么是仿生?舉例說明人們如何利用仿生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

33.工程師與發(fā)明家進行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對人類社會有什么影響?

34.蝙蝠和雷達分別是怎樣進行工作的?有什么共同之處?

第三單元測試卷

答案與點撥

1.超聲波

2.喉嚨耳朵

3.結構功能行為

4.形態(tài)仿生結構仿生功能仿生

5.不同木頭塑料

6.木頭鋼鐵

7.聲音引發(fā)震動振動發(fā)聲

8.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

9.蒸汽機

10.萊特

11.12.V13.X14.X15.V16.X17.A/18.419.X20.V

21.B22.C23.A24.A25.A26.D27.A28.B29.A30.B

31.中國第一顆導彈、袁隆平

飛機愛迪生

雜交水稻弓3錢學森

電燈萊特兄弟

32.像粘扣這樣,通過模仿某一生物的結構、功能、行為等特征,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新產品的

科學方法就是仿生??茖W家根據蒼耳的倒刺結構發(fā)明出了尼龍粘扣;根據植物的

顏色發(fā)明出了迷彩服;根據人腦的功能發(fā)明出了智能機器人;根據人手的結構發(fā)

明出了機械手。

33.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改變了人們的交通方式、信息傳遞方式、生產方式,為人們的交流、出行、

生活、生產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經濟發(fā)展,推動了社會進步。

34.蝙蝠一邊飛一邊從嘴里發(fā)出超聲波,超聲波遇到昆蟲時,會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

耳朵里,蝙蝠據此就能確定昆蟲的方位,然后進行捕食了。雷達通過天線發(fā)出無

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時,會反射回來被雷達接收到,駕駛員就能通過顯示屏

看到前方的障礙物了。超聲波探測物體的原理與蝙蝠捕食過程的原理相同,都是

通過發(fā)出波,波遇到障礙物后返回,獲得物體信息的。

第四單元宇宙測試卷

班級:姓名:

—.埴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地球屬于,其中唯一會發(fā)光的恒星是o

3.太陽系中有八顆,其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地球排在

第位。

4.在地球上,我們可以看到的恒星不只有太陽,還有其他的恒星在夜晚的天空中閃閃

發(fā)光,人們將它們用假想的線連接起來,稱為,我們最熟悉的北斗七星就

是的一部分。

5.夜晚我們看到天空一條白色的帶子就是,無數像太陽系一樣的星系共同

組成了O

6.人們探索宇宙最早是用觀察,大約兩千多年前,中國人開始使用

來觀察太陽、月球和星星,直到人們用觀察星空,標志著人類進入了現(xiàn)

代天文學的時代。

7.用來探測金星的探測器是,圍繞地球運轉的太空望遠鏡

是0

8.人造地球衛(wèi)星應用廣泛,它是依靠圍繞地球進行運動的。

9.打電話、看電視依靠的是衛(wèi)星,導航、定位用的是衛(wèi)星。

10.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在太空給地面的孩子們講課。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

11.恒星是指宇宙中所有能夠發(fā)光的天體。()

12.早期人們認為太陽圍繞地球轉,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13.“日心說”是指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14.彗星是指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運動周期為76年。()

15.北極星是北斗七星中的一員,常用來辨認方向。()

16.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銀河系的中心是太陽系,銀河系中只有太陽這一顆恒星。()

17.銀河系和其他河外星系一起組成了宇宙。()

18.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

19.伽利略是第一個用望遠鏡觀測恒星和行星的天文學家。()

20.世界上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是中國研發(fā)的,名叫FSAT。()

三、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21.下列天體屬于恒星的是()。

A.地球B.金星C.木星D.太陽

22.下列望遠鏡是由牛頓發(fā)明的是()0

A.反射望遠鏡B.折射望遠鏡C.雙筒望遠鏡D.哈勃望遠鏡

23.下列對于銀河系的描述不準確的是()0

A.一條帶子B.一塊大鐵餅C.織布的梭子D.一頂帽子

24.宇宙中銀河系之外的星系被稱為()0

A.河外星系B.地外星系C.仙女座星系D.獵犬座星系

25.(多選)晴朗的夜晚,我們能看到的會發(fā)光的天體可能是()o

A.行星B.彗星C.恒星D.衛(wèi)星

26.圍繞行星旋轉的天體叫作()。

A.行星B.彗星C.恒星D.衛(wèi)星

27.首次進行太空授課的中國航天員是()o

A.楊利偉B.加加林C.王亞平

28.我國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是在(

A.2004年“嫦娥一號”

B.2013年“神舟十號”

C.2018年“嫦娥四號”

29.兩次進行太空授課的女航天員是(),首次飛上太空的航天員是()

A.楊利偉B.加加林C.王亞平

30.能夠預測天氣的人造衛(wèi)星是(

A.紅外天文衛(wèi)星B.“東方紅四號”通信衛(wèi)星

C.“北斗”導航衛(wèi)星D.“風云四號”氣象衛(wèi)星

四、簡答題(共40分)

31.看圖回答問題。(10分)

(1)左圖中的星座是:右圖中的星座叫做

_o(2分)

⑵北斗七星在中,是尋找的依據,在圖

中用A-G標出北斗七星的位置。(6分)

⑶在圖中找出北極星的位置,標注出來。(2分)

32.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是怎樣排列的?看圖回答問題。(10分)

太陽系

(1)圖中①②③,分別是,o(6分)

⑵標出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的位置。(2分)

(3)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是,體積最小的是o(2分)

33.人們觀測太空的工具呈現(xiàn)出怎樣的變化趨勢?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10分)

34.銀河系是什么樣的?與太陽、地球有什么關系?(10分)

第四單元測試卷

答案與點撥

1“日心說”

2太陽系太陽

3行星水星三

4星座大熊座

5銀河銀河系

6肉眼渾天儀望遠鏡

7麥哲倫太空探測器哈勃太空望遠鏡

8地球引力

9通信導航

0神舟十號王亞平

11.X12.13.X14.X15.X16.X17.18.y119.A/20.4

21.D22.A23.D24.A25,ABCD26.D27.C28.C29,CA30,D

31.(1)大熊座獵戶座

(2)大熊座北極星圖略

⑵如圖所示

33.科學家們觀測太空的工具是從肉眼一渾天儀一反射望遠鏡一折射望遠鏡一太空

望遠鏡一射電望遠鏡不斷變化的。

天文學家利用透鏡的放大效果、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制成天文望遠鏡來觀測星空,

又利用現(xiàn)代電子信息技術和航天技術,制造出射電望遠鏡、太空望遠鏡,能夠探測到

更遠、更大范圍的太空??茖W技術的發(fā)展促使人類觀測太空的工具從肉眼發(fā)展到射

電望遠鏡,技術不斷進步、功能更加強大。

34.銀河系從不同角度看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狀。從地球上看,銀河系是一條閃閃發(fā)光的

帶子;從宇宙中看,銀河系是一個不斷旋轉的大鐵餅;從側面看,銀河系像一只織布

的梭子。地球是太陽系的一員,太陽系是銀河系中的一員,銀河系與幾十億、上百

億向銀河系那樣的星系一起組成了宇宙。

第五單元風格各異的建筑

測試卷

班級:姓名: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石拱橋是,它的設計模仿了雞蛋的

__結構。

2.不同建筑物的、不同。

3.建筑物的結構中,承重能力強,更加穩(wěn)固。

4.仿生建筑設計可以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和進行設計

制作。

5.建造一所舒適、環(huán)保的住宅應該考慮、、、采光系統(tǒng)等。

6.物聯(lián)網的應用提升了家居的、、,并實現(xiàn)環(huán)保節(jié)能的居

住環(huán)境。

7.供水系統(tǒng)主要由控制水的開關,將水輸送到各個用水器。

8.影響建筑物發(fā)展變化的主要因素是的發(fā)展。

9.光污染、裝修污染等都是科學技術帶來的o

10.21世紀的3D打印、等新技術的發(fā)展,使得高層建筑和大跨度建筑越來越多。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

11.中國國家體育館的設計模仿的是鳥巢的外形和結構。()

12.建筑仿生設計應用廣泛。()

13.建筑物的結構由于人們生活習慣和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有著很大的差異。()

14.混合采光能夠使建筑物的采光效果達到更好。()

15.人類最早建造的房屋是洞穴。()

17.建筑機器人的發(fā)明能夠節(jié)省人力,減少就業(yè)崗位,弊大于利。(

18.科技進步對建筑發(fā)展只有促進作用,沒有負面影響。()

19.建筑物的特點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傳承有關。()

20.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離不開工程師和發(fā)明家的努力。()

三、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21.下列建筑沒有應用拱形結構的是()0

A.臺灣101大廈B.悉尼歌劇院C.趙州橋D.泰姬陵

22.建筑常用的仿生原理不包括(

A.外形仿生B.結構仿生C.功能仿生D.色彩仿生

23.下列不能提高承載力的結構是(?

A.平板結構B,拱形結構C.蜂窩結構D.空心結構

24.建筑的系統(tǒng)中能夠保證建筑的安全性、采光性的分別是()o

A.供水系統(tǒng)和結構系統(tǒng)B.結構系統(tǒng)和采光系統(tǒng)

C.采光系統(tǒng)和結構系統(tǒng)D.供水系統(tǒng)和采光系統(tǒng)

下列結構屬于建筑的采光系統(tǒng)的是(

25.)0

A.地基B.窗戶位置C.墻體結構D.房頂結構

26.(多選)智能居家有利于提高家居的()。

A.智能性B.安全性C.便利性D.穩(wěn)固性

引起房屋發(fā)展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27.)0

A.人們的要求B.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C.時間的演進D.氣候的變化

28.下列不屬于采光裝置的是()o

A.窗戶B.nC.折光玻璃D.反光板

29.(多選)下列屬于21世紀建筑新技術的是()0

A.3D打印B.鋼筋混凝土技術

C.太陽能技術D.建筑機器人

30.智能家居的優(yōu)點不包括()。

A.實現(xiàn)環(huán)保居住B.方便人們的生活

C.節(jié)約生活成本D.提升安全性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40分)

31.哪些建筑的結構應用了仿生原理?有什么作用?

32.將建筑的主要系統(tǒng)與其功能、主要部件連接起來。

結構系統(tǒng)滿足用戶對水量、水質、水壓和水溫的要求墻、梁

供暖系統(tǒng)使室內有良好的光照暖氣片、回水管

供水系統(tǒng)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窗戶、折光玻璃

采光系統(tǒng)保證所建造的建筑安全適用進水管、用水器

33.生活中的智能家居有哪些?應用了什么原理?有什么作用?

34.將下列代表性建筑按照時間順序從早到晚進行排列,說說變化原因和趨勢是怎樣的?

水泥房洞穴磚瓦房鋼架房木房

第五單元測試卷

答案與點撥

1.趙州橋拱形

2.形狀結構

3.拱形三角形

4.外形結構功能

5.結構系統(tǒng)供暖系統(tǒng)供水系統(tǒng)

6.安全性便利性智能性

7.閥門進水管

8.科學技術

9.負面影響

10.建筑機器人

11.12.V13.V14.415.X16.X17.X18.X19.A/20.V

21.A22.D23.A24.B25.B26.ABC27.B28.B29.ACD30.C

31.中國國家體育場的外形和結構模仿了鳥巢,增加了穩(wěn)固性和美觀性;立柱、樓板模

仿了小麥秸稈的空心結構,減少了重量的同時還能增加承重能力;悉尼歌劇院和拱橋

的結構模仿了蛋殼的殼體結構,大大增加了承載力。

32.結構系統(tǒng)滿足用戶對水量、水質、水壓和水溫的要求墻、梁

供暖系統(tǒng)使室內有良好的光照-....暖氣片、回水管

供水系統(tǒng)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一一窗戶、折光玻璃

采光系統(tǒng)保證所建造的建筑安全適用/進水管、用水器

33.生活中的智能冰箱、燈光、自動窗簾盒、空調自動控溫等都是常見的智能家居。智能

家居依靠的是物聯(lián)網技術實時采集物體數據,并將物體的信息通過互聯(lián)網實時準

確傳遞出去,通過其自身的智能處理功能,實現(xiàn)對物體的智能控制。智能家居提升

了家居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智能性,并實現(xiàn)環(huán)保節(jié)能的居住環(huán)境

34.洞穴一木房一磚瓦房一水泥房一鋼架房。人類的建筑物的外形、結構由簡單到復

雜,功能由單一到綜合,建筑材料由從自然獲取到人為創(chuàng)造,建筑技術由依靠人工到

機械化、自動化。

第六單元仿生建筑模型測試卷

班級:姓名: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明確任務和問題之后,我們可以帶著問題去了。

2.我們在調研之前先制訂一個,并記錄下來。

3.是制作仿生建筑模型的主要過程。

4,像一樣的殼體結構不但能承受巨大的,而且彎曲的墻面可以將

聲音反射到需要的方向去,用來制作和音樂廳最合適了。

5.音樂廳的漂浮結構可以參考大自然中、等生物的結構。

6.三視圖是從物品的、、三個角度分別繪制設計圖。

7.根據改進后的制作方案,使用了、等繪圖工具,繪制出仿生

建筑模型的圖紙。

8.在布置展示會時,我們可以用、、和說明書等方式展

示自己小組的建筑模型。

9.針對不同類型的仿生建筑模型設計不同的。

10.設計制作要經過任務、調研、、制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

二、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

11.制作仿生建筑模型時,要綜合對材料的功能性、環(huán)保性、經濟性進行考慮。()

12.我們在選擇材料時,必須選擇沒有污染的材料才符合環(huán)保性的要求。()

13.在布置展覽時,可以按照作品類型劃分區(qū)域。()

14.用生活中易得的廢舊物品制作仿生建筑模型也是踐行環(huán)保的舉措。()

15.打孔、安裝、切割時要用到鋼鋸、手電鉆等,需要注意使用安全。()

16.用“組合法”能夠產生不同的創(chuàng)意和想法。()

17.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將搜集到的資料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