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考點三文言斷句斷句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tǒng)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高考的必考點。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句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文言斷句文言文中,有一些明顯的對話、引文標志,如:“曰”
“言”“云”等。根據(jù)這些標志,很容易找到一些斷句的地方。不過,這里要注意兩點:一是對話中又有對話的情況,二是文中省略說話人和“曰”字的情況。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典型例題
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根據(jù)文意在“曰”的前后斷句。皇上曾經(jīng)隨口和韓信議論將軍們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噬蠁栱n信:“像我的才能能統(tǒng)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tǒng)率十萬?!被噬险f:“你怎么樣?”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么還被我制服了?”韓信說:“陛下不能帶兵,卻善于駕馭將領(lǐng),這就是我被陛下制服的原因。參考譯文
閱讀中,要隨時標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詞,特別是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國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在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
(《韓非子?說林下》)典型例題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
(《韓非子?說林下》)找出句中幾個重要名詞,句子基本就斷開了。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點,眼睛不如刻得小一點。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坏裥×?,就無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無法改小了。做任何事情都是這個道理。參考譯文
1.句首虛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盍、嗟夫等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2.句尾虛詞:也、矣、焉、耳等經(jīng)常用于陳述句末尾;與(歟)、邪(耶)、乎等經(jīng)常用于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jīng)常用于感嘆句末尾。它們的后面一般要斷開。
3.句中虛詞: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這些詞前后一般不斷句。
“曰”后冒(:),“哉”后嘆(!)。
“夫”“蓋”大多在句首,
“于”“而”一般在中間。
“耶”“乎”經(jīng)常表疑問(?),
“矣”“耳”后面加圓圈(。)
“也”“者”常常表停頓,或句(。)或逗(,)酌情看。虛詞斷句口訣【例】(2006年北京卷)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5分)(趙困于秦)齊人、楚人救趙。趙人乏食,粟于齊,齊王弗許。周子曰:“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明日患及齊楚矣且救趙高義也卻秦師顯名也不務(wù)為此而愛粟為國計者過矣?!弊ⅲ汉幢蝕anbi,屏障典型例題利用重要虛詞可方便快捷地為上段文字斷句。趙國對于齊國楚國來說,是屏障,就猶如牙齒有了嘴唇一樣。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了。今天滅了趙國,明天憂患就會波及齊國楚國了。況且解救趙國,是高尚的道義;退卻秦國軍隊,是顯赫的名聲。不努力干這種事情,反而吝嗇自己國家的糧食,為國家考慮的人(指國君),錯誤啊!參考譯文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這些固定句式,對文言斷句很有幫助。判斷句式:…者…也反問句式:不亦…乎、何…為、豈…哉安…哉(也)、孰與……乎被動句式:為……所……、受……于……其它固定句式:況……乎,奈……何,如(若)……何,得無(無乃)……乎,何以……為,與其……,孰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不亦……乎其……邪典型例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
古人寫文章很講究語句的整齊對稱,行文中經(jīng)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數(shù)和結(jié)構(gòu),并常常運用對偶、排比、頂真等修辭方法。利用這個特點我們可以方便快捷地進行文言斷句。1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2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3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對偶對偶、排比頂真典型例題斷句小結(jié)一、對話標志斷句法二、重要名詞斷句法三、重要虛詞斷句法四、特殊句式斷句法五、修辭方式斷句法一、通讀文段,理解文意是關(guān)鍵。二、巧用方法,先易后難。三、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jù)要求細檢驗。文言斷句步驟及方法實戰(zhàn)演練例1: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背義乎譯文:韓信說:“漢王給我的待遇很優(yōu)厚,他的車子給我坐,他的衣裳給我穿,他的食物給我吃。我聽說,坐人家車子的人,要分擔人家的禍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著人家的憂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為人家的事業(yè)效死,我怎么能夠圖謀私利而背信棄義呢!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背義乎?”例2:《曾子殺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汝殺彘(豬)?!逼捱m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痹悠拗?,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還,顧反,為女殺彘(豬)?!逼捱m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弊g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跟隨著她在她后面邊走邊哭。曾子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先回去,等我回來后殺豬給你吃。”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想抓只豬準備殺了它。他的妻子馬上阻止他說:“我只不過是跟兒子開了個玩笑罷了?!痹诱f:“不可以與兒子開玩笑。兒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學習父母的,聽從父母的教導?,F(xiàn)在你欺騙了他,這就是在教育他欺騙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會再相信他的母親了,這不是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煮豬給孩子吃了。斷句小結(jié)一、對話標志斷句法二、重要名詞斷句法三、重要虛詞斷句法四、特殊句式斷句法五、修辭方式斷句法一、通讀文段,理解文意是關(guān)鍵。二、巧用方法,先易后難。三、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jù)要求細檢驗。文言斷句步驟及方法
文言文閱讀考點四翻譯文言翻譯總體原則:嚴復:譯事三難:信、達、雅?!靶拧保褐缸g文的準確無誤。2.“達”:指譯文的通順暢達。3.“雅”:指譯文的優(yōu)美自然。是忠實于原文的內(nèi)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不可以隨意增減內(nèi)容。
是翻譯出的現(xiàn)代文表意要明確、語言要通暢、語氣不走樣。
是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信:真實。忠于原文,字字落實,不歪曲,不隨意增減意思。例1:將軍之遁也,以其為利也。誤譯:將軍逃跑,是認為有利。譯文:將軍逃跑,是把這樣做當做有利的。翻譯要求信例2:義糶,何必越,雖于中國亦可。誤譯:出賣道義,何必到越國?雖然在中國也是可以的。譯文:出賣道義,何必到越國?即使在中原之國也是可以的。翻譯要求達:通達。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述習慣,沒有語病。例1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譯文:既痛念逝去的好友,又想到自己翻譯要求達例2主人下馬客在船。譯文:主人客人下馬來到船上。文言語句的翻譯是以理解為前提的,而理解又是建立在掌握相當數(shù)量的文言詞義和文言句式的基礎(chǔ)之上的。但是,在譯文語言的組織上是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的,概括地說,可以簡稱為“對、換、調(diào)、留、增、刪”六字訣。翻譯方法文言翻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學會兩相結(jié)合,做到字字落實。翻譯方法譯文對應(yīng)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有相同語素的雙音詞。翻譯方法對譯法譯文:率領(lǐng)軍隊渡河,背靠渭水筑下營壘。
引軍而濟,背水為壘。對
對那些詞義已經(jīng)發(fā)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說法已經(jīng)不同的一類詞,在譯文中替換為現(xiàn)代詞語。翻譯方法替換法譯文:(老者)回頭對張良說:“小子!下去,取鞋子。”
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睋Q
對文言語句位置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不同之處,主要是各類“倒裝”現(xiàn)象,譯文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規(guī)范,將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調(diào)整。翻譯方法調(diào)整法譯文:他知道我們將要任用管仲,一定不會把管仲交給我們。彼知吾將用之,必不吾予。調(diào)
保留古今詞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保留特定的專名術(shù)語,如人名、歷史地名、民族名、官號、謚號、廟號、年號、特殊稱謂、特殊的學術(shù)或?qū)I(yè)術(shù)語、現(xiàn)在已經(jīng)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稱,既可保留,也可折合。翻譯方法保留法譯文:永樂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lián)卧瓉淼墓俾殹2痪?,又辭官離去。永樂元年入朝,留為故官。未幾,復謝去。留
文言文省略現(xiàn)象較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謂、賓成分,介詞,數(shù)詞后面的量詞,甚至還有省略一個分句的現(xiàn)象,翻譯時應(yīng)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律增補必要的語言成分。翻譯方法增補法譯文: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君主難有跟(他)同等的品行。萬乘難與比行。增
文言語句中有些虛詞的用法,現(xiàn)代漢語沒有類似用法的詞語,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jié)構(gòu),翻譯時只能刪除削減。如發(fā)語詞“夫”、“維”,起提賓作用的助詞“之”、“是”,以及一些音襯助詞、偏義復詞的一方等。翻譯方法刪削法譯文:連綿不斷的雨紛紛灑落,連續(xù)很多日子都不放晴。若夫,表示將發(fā)議論。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刪翻譯方法六字箴言留、刪、換、調(diào)、補、貫1、趙人養(yǎng)貓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去夫貓也!精練: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盍去諸_____(2)弗食雞則已耳_____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是非若所知也。(2)若之何去夫貓也?3、這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翻譯:趙國有個人(他家)老鼠成災(zāi),(他)到中山國求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貓)。貓善于捕捉老鼠和雞。一個多月,老鼠沒了雞全沒了。他的兒子覺得貓是禍患,告訴他的父親說:“為什么不去掉貓?”他的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懂的。我所擔心的是老鼠,不是沒有雞。有了老鼠,(它)就偷竊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墻壁,破壞我的器具,我將會挨餓受凍。不擔心沒有雞??!沒有雞的話,不吃雞就完了,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呢)。如此怎么能驅(qū)除貓?。 贝鸢福?、(1)何不(2)罷了2、(1)這不是你所知道的。(2)為什么要把貓趕走呢?3、看問題要分清主次,權(quán)衡利弊。啟示:貓對于人,功大于過,對貓不可求全責備。由貓及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也有過,要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只看見壞的而忽視了好的。只有學會取舍才能得到更多。同樣,想要達到目標,就有事情需要犧牲。生活中萬物莫不是如此。有舍才有得。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有得必有失,不能患得患失,因小失大。2、南轅北轍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痹唬骸拔嵊芒鄱?”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痹唬骸拔嵊撷苌?”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注釋:①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②之:動詞,往,到。③用:資用,即路費。④御者:駕車的仆夫。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我欲之楚()2.將奚為北面()3.吾馬良()4.此數(shù)者愈善()二、翻譯1.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2.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三、成語
出自本文,比喻
。這些東西(馬多,馬良,御者善)越好,離楚國就越遠罷了。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南轅北轍”如果行動和目的相反的話,所得結(jié)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馳。譯文:今天,臣[我]看見有人在一條大路[也說解釋為太行山]上,朝著北面駕車前行,對我說,想到楚國去。我說:“你要到楚國去,為什么卻將要向北面駕車?[楚國在南面]”。車的主人說,我的馬很好,跑得快。我說:“馬雖然好,但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彼f:“我的財物多[有錢]”。我說:“財物多,但是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我說:“”他說:“我的車夫好。[回答者不是車夫,是坐在車里的人]”。像這樣的東西[良馬、財物、車夫]越好越多,離楚國就越遠了。3.涓人買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內(nèi)侍)言于君曰:“請求之?!本仓?。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返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①?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③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注釋:①安事死馬:要死馬做什么?③市:買。精練一、解釋加點的詞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義1.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2.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3.而吾以捕蛇獨存()
4.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三、涓人為什么用五百金買下馬的骨頭?(用文中的話回答)
四、翻譯1.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我要的是活馬,你買這死馬回來有什么用?后來,不出一年,國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千里馬。【翻譯】從前,有個嗜好玩馬的國君,想用千金重價求取千里馬。過了三年,仍無一點收獲。這時,宮里一個職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奮勇地站出來說:“請您把這個差使交給我吧!”國君點頭同意。不到三個月,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馬,可是當他要買馬時,這匹千里馬卻死了。他思慮了一會兒,仍然花費500金,將死馬的尸骨買了回來。他帶著千里馬的尸骨回宮向國君復命時,國君見是馬的尸骨,非常生氣,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馬,你買這死馬回來有什么用?不是白費了500金嗎!”侍臣笑道:“請國君息怒,金不是白費的。一匹死馬您都愿意昂價買了,何況活馬呢?這消息傳開,人們都會相信您是真心實意喜愛良馬的國君,而且識貨,說話算話。這樣,一定有人自己上門獻馬。”后來,不出一年,國君果真得到了許多別人主動獻來的三匹千里馬。啟示:辦任何事情要講究方法策略。4、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唬骸岸∈洗┚靡蝗恕!眹说乐冢勚谒尉?。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注釋:①溉汲,常一人居外:打水洗滌,經(jīng)常派一個人在外面。②國人道之:全國人都在說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說,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節(jié)約一個勞動力,等于多得到一個人使用。一、解釋加點的詞1.及其家穿井()2.國人道之()3.不若無聞也()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2.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見之矣?。ǎ┤⒎g1.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訴我們的危害。有大臣聽說了,連忙告訴了宋國的國君。我得到了像一個人那么多的勞力,不是說我從井里挖出了一個人啊。譯文:宋國的丁家庭院里沒有井,于是只能出門打水,所以經(jīng)常有一個人在外面。等到他家院子里打好井之后,這家人就告訴外人說:“我打井之后(就如同)得到了一個人(一般)?!甭牭搅诉@話的人互相轉(zhuǎn)告說:“丁家人打井,挖出來了一個人!”有大臣聽說了,連忙告訴了宋國的國君。國王連忙派人去問丁家的人。姓丁的人說:“我的意思是說我得到了像一個人那么多的勞力,不是說我從井里挖出了一個人啊?!眴⑹荆阂⒁鈱嵉卣{(diào)查,不要輕信流言蜚語。(或:眼見為實,不要以訛傳訛;或:講話要講清楚)5、不死之藥有獻不死之藥于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蓖跄瞬粴ⅰ?、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謁者操以入__
(2)
因奪而食之_____
2、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3、閱讀這篇短文,你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1、(1)拿(2)趁機2、我問過守門官,他說“可以吃”,所以我吃了它。這說明我沒有罪,而責任在守門官身上。再說,那個人獻不死的藥,我吃了它,大王要殺我,這是讓人死的藥啊!大王殺了我這個沒罪的人,反而會公開表明有人在欺騙大王(大王也受人欺騙)。
3、應(yīng)當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譯文有人給楚王獻長生不老的藥,負責傳達的官員拿著藥走入宮中。有個宮中衛(wèi)士看見后問道:“這東西可以吃嗎?”答說:“是可以吃的?!毙l(wèi)士于是搶過來吃了下去。楚王為此甚為惱怒,要殺死這個衛(wèi)士。這個衛(wèi)士托人向楚王解釋說:“我問傳達人,他告訴我說是可以吃的,所以我才拿過藥來吃下去,這事我沒有罪,有罪的乃是傳遞人。況且客人所獻的是長生不死藥,我吃了藥大王就殺我,這豈不成了喪死藥,是客人欺騙大王。大王殺死一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證明有人在欺騙大王。不如把我放了吧?!背蹙筒粴⑺恕?、試對此短文進行斷句并翻譯
鼠畫逼真東安一士人善畫作鼠一軸獻之邑令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舉軸則踉蹌逐之以試群貓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
東安一士人善畫,作鼠一軸,獻之邑令。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舉軸,則踉蹌逐之。以試群貓,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譯文:東安有一個讀書人擅長做畫,作了一幅題材為老鼠的畫,獻給縣令??h令開始不知道愛惜它,很隨意地把這幅畫掛在墻壁上。每天早晨走過掛畫的地方,那幅鼠畫總是落在地上,多次掛上去多次落下地??h令對這種情況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時候縣令起來察看,發(fā)現(xiàn)畫落在地上,而有一只貓蹲在畫的旁邊。等到縣令把畫拿起來,貓就跟著跳起來追趕那幅鼠畫。縣令就用這幅畫來試其他的貓,結(jié)果沒有一只不是這樣的。到這時候,才知道這幅鼠畫是畫得很逼真的,值得愛惜。7、試對此短文進行斷句并翻譯《爭燕》昔人有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曰獲則烹其弟爭曰舒雁烹宜翔雁燔fan(烤)宜競斗而訟于社伯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則凌空遠矣。昔人有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曰:“獲則烹。其弟爭曰:“舒雁烹宜,翔雁燔fan(烤)宜?!备偠范A于社伯。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則凌空遠矣。譯文:從前有個看見雁在空中飛翔的人,準備拿弓射下它,說道:“捉到雁就把它煮了吃?!彼牡艿軤幹f:“棲息的雁煮了吃比較適合,飛翔的雁烤了吃比較適合?!毙值軅z為是煮了吃好還是烤了吃好而爭個不停,最后一直爭到了社伯那里。社伯請他們把雁剖開來,一半用來煮,一半用來烤。等到他們爭論結(jié)束去尋找雁,而那雁卻早已經(jīng)飛遠了。啟示:做一切事情都應(yīng)該抓住時機,當機立斷,說干就干。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因猶豫不決,錯失了很多機會,有的人錯過了學習知識充實自己的機會,有的人錯過了可以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機遇,有很多機會可遇而不可求,錯過了也就錯過了,永遠不會再來。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2.吾嘗跂而望矣3.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4.劍閣崢嶸而崔嵬5.余聞而愈悲6.扣弦而歌之7.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8.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9.若欲死而父,即前斗1.連詞,表假設(shè)2.連詞,表修飾3.連詞,表遞進4.連詞,表并列5.連詞,表承接6.連詞,表修飾7.連詞,表假設(shè)8.連詞,表轉(zhuǎn)折9.代詞,你的1.而第二部分基礎(chǔ)練習1.大王來何操?2.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3.何由知吾可也?4.水何澹澹,山島竦峙5.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6.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1.疑問代詞,什么2.疑問代詞,為什么3.疑問代詞,哪里4.副詞,多么5.副詞,多么6.通“呵”,喝問2.何1.日食飲得無衰乎?2.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3.壯士,能復飲乎?4.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6.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7.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助詞,表揣測語氣2.表反問語氣3.表疑問語氣4.表商量語氣5.表反問語氣6.表疑問語氣7.表感嘆語氣3.乎1.吾嘗疑乎是2.傷乎矢也3.以吾一日長乎爾4.幽獨處乎山中5.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6.忽乎吾將行兮1.介詞,對2.介詞,被3.介詞,比4.介詞,在5.詞尾,“然”
“地”6.詞尾,“然”
“地”1.貧者語于富者曰2.乃設(shè)九賓禮于庭3.燕王欲結(jié)于君4.荊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5.君幸于趙王6.事急矣,請求救于孫將軍7.業(yè)精于勤、荒于嬉8.苛政猛于虎也9.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10.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1.介詞,對2.在3.與4.在……方面5.被6.向7.因為8.比9.在,至10.從4.于1.今欲發(fā)之,乃肯從我乎?2.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4.度我至軍中,公乃入。5.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6.爾其無忘乃父之志!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1.第二人稱代詞,你2.副詞,只,才3.副詞,竟然4.副詞,才5.副詞,就是6.第二人稱代詞,你的7.副詞,竟然5.乃1.則或咎其欲出者2.不敢以其富貴驕士3.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4.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5.亦各言其志也6.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7.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1.指示代詞,那,那個2.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3.第三人稱代詞,他4.代詞,其中5.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6.指示代詞,那個,這個7.第三人稱代詞,他的6.其1.安陵君其許寡人。2.則齊國其庶幾乎?3.且行千里,其誰不知?4.其若是,孰能御之?5.國無主,其能久乎?6.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7.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8.霰雪紛其無垠兮1.副詞,表祈使2.副詞,表揣測3.副詞,表反問4.副詞,表假設(shè)5.副詞,表反問6.連詞,表選擇7.副詞,表祈使8.助詞,補充音節(jié),無義1.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
且已久疲。2.猶且從師而問焉。3.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4.存者且偷生5.年且九十6.且行千里,其誰不知?7.且戰(zhàn)且退8.且吾不以一眚(shěng過失)掩大德9.河水清且漣漪10.范君知其必且西奔1.連詞,并且2.尚且3.又4.暫且5.將要6.況且7.邊…邊…8.況且9.又10.副詞,將要7.且1.若毒之乎?2.不若與人樂樂3.予我千金,吾生若4.求劍若此,不亦惑乎!5.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6.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7.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8.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1.代詞,你2.動詞,比得上3.代詞,你們4.動詞,像5.動詞,好象6.連詞,假如7.連詞,或者8.連詞,假如8.若1.得無教我獵蟲所耶?2.臣所過屠者朱亥3.樂土樂土,爰得我所!4.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5.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7.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1.名詞,地方,處所2.所字結(jié)構(gòu)(拜訪)的人3.名詞,處所4.所字結(jié)構(gòu),(聽到)的事5.所以連用,表原因6.所以連用,用來……的7.所以連用,表原因
9.所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2.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3.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4.故為之說5.為國以禮6.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7.誰為大王為此計者?8.為壇而盟9.項燕為楚將10.孰為汝多知乎?1.動詞,充當2.動詞,是3.動詞,演奏4.動詞,寫5.動詞,治理6.動詞,成為7.介詞,替;動詞,想8.動詞,修筑9.動詞,是10.動詞,認為10.為1.身死國滅,為天下笑2.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3.臣請為王言樂4.不足為外人道也5.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6.人為財死,鳥為食亡7.為仲卿母所遣8.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9.匈奴未滅,臣何以家為?1.介詞,被2.介詞,給3.介詞,給4.介詞,向,對5.介詞,因,因為6.介詞,為了7.介詞,被8.語氣詞,呢9.語氣詞,呢1.焉有仁人在位……2.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3.割雞焉用牛刀4.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5.始而慚焉,久而安焉6.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7.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8.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1.代詞,哪里2.代詞,代這篇文章3.疑問代詞,哪里4.句末語氣詞,不譯5.兼詞,于之,對此6.詞尾,相當于“然”7.句中,表停頓8.詞尾,相當于“然”11.焉1.曹公,豺虎也2.余聞之也久3.故以羊易之也4.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5.苛政猛于虎也!6.是說也,人常疑之7.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8.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9.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10.勿令姊有窮途之慮也1.語氣詞,表判斷2.表停頓3.表陳述4.表疑問5.表感嘆6.表停頓7.表判斷8.表感嘆9.表反問10.表祈使12.也1.成以其小,劣之2.屠懼,投以骨3.將以釁鐘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5.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6.皆好辭而以賦見稱7.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8.貴以近知遠9.日以盡矣10.無以,則王乎?1.介詞,因為2.介詞,用、拿3.介詞,用、拿4.介詞,依據(jù)、按照5.介詞,在6.介詞,憑借7.連詞
,因為,由于8.介詞,根據(jù)9.通“已”,已經(jīng)10.通“已”,停止13.以1.路幽昧以險遠2.各各竦立以聽3.淫侈之俗日日以長4.遂拔以擊荊軻5.殺之以應(yīng)陳涉6.屬予作文以記之7.日削月割,以趨于亡8.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9.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10.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1.連詞,表并列2.連詞,表修飾3.連詞,表修飾4.連詞,表承接5.連詞,表目的6.連詞,表目的7.連詞,表結(jié)果,以致8.連詞,表原因9.動詞,任用10.動詞,認為14.因1.名詞,理由、原因、機會1.于今會無因2.蒙故業(yè),因遺策。3.相如因持璧卻立。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5.因擊沛公于坐。6.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7.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2.動詞,沿襲、施加3.副詞,于是、就4.憑借5.趁機6.通過、經(jīng)由7.由于1.欲速則不達。2.入則孝,出則悌。3.為之,則難者亦易矣。4.此則寡人之過也。5.公子則往,群臣之子敢不負羈以從。6.《論語》六則7.愿依彭咸之遺則。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1.表轉(zhuǎn)折,卻、反而2.表并列,就…就…3.表承接,那么、就4.表判斷,是、就是5.表假設(shè),如果6.名詞,文字的條數(shù)7.名詞,準則、法則8.表承接,就…就…15.則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2.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3.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4.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5.客何為者?6.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7.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1.表判斷2.名詞性結(jié)構(gòu),代詞3.名詞性結(jié)構(gòu),代詞4.表停頓,語氣詞5.表疑問,語氣詞6.引出原因,語氣詞7.名詞性結(jié)構(gòu),代詞16.者1.作《師說》以貽之。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4.是誰之過與?5.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6.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7.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代詞,他2.指示代詞,這樣3.指示代詞,這4.結(jié)構(gòu)助詞,的5.取消句子獨立性6.取消句子獨立性7.結(jié)構(gòu)助詞,的17.之1.卒之東郭墦間。2.頃之,煙炎張?zhí)臁?.吾欲之南海,何如?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5.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6.宋何罪之有?7.蚓無爪牙之利8.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1.動詞,到2.補充音節(jié),無義3.動詞,到4.代詞,它5.定語后置的標志6.賓語前置的標志7.定語后置的標志8.動詞,到;補充音節(jié),無義1.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2.勾踐載稻與脂于舟以行。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4.此無他,與民同樂也。5.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6.與嬴而不助五國也。7.朝過夕改,君子與之。8.蹇叔之子與師。9.然則廢釁鐘與?10.沛公曰:“孰與君少長?”1.介詞,跟、和、同2.連詞,和3.連詞,和4.介詞,和5.動詞,給6.動詞,結(jié)交、親附7.動詞,贊許8.動詞,參加9.通“歟”10.和……相比18.與(一)贈黎安二生序曾鞏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shù)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shù)千言,辱以顧余。讀其文,誠宏壯雋偉,善反復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將行,請余言以為贈。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將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于里人。”余聞之,自顧而笑。夫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第三部分能力提升之迂闊,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止于笑乎?然則若余之于生,將何言哉?謂余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生其無急于解里人之惑,則于是焉,必能擇而取之。遂書以贈二生,并示蘇君,以為何如也?
1.對下列加點的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辱以顧余顧:顧念。
B.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得:契合。
C.孰有甚于予乎甚:超過。
D.患為笑于里之人患:擔心?!窘馕觥款櫍航o……看,拜訪?!敬鸢浮緼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B.
C.
D.
3.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從蜀郡給曾鞏寫信極力贊揚蜀郡士子黎生和安生,后經(jīng)曾鞏了解,這兩人確實有才華,由此可知蘇軾是一個善于識別人才的人。
B.黎生和安生的文章氣勢宏壯,意味深長,善于反復辨析,把事理說得很深透,堪稱蜀地優(yōu)秀學子,但黎生只補了個司法參軍,安生沒有錄用,作者對此深為惋惜?!窘馕觥緽項兩者都為表目的的連詞。A項前者“一定”,表祈使的副詞;后者“難道”,表反詰語氣的副詞。C項前者為轉(zhuǎn)折關(guān)系連詞;后者為遞進關(guān)系連詞。D項前者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后者用在句中舒緩語氣,可不譯?!敬鸢浮緽
C.為解除同鄉(xiāng)鄰里的疑惑誤解,黎生向曾鞏求文,曾鞏對此覺得可笑,但他不是笑黎生,而是為自己也不被世人理解而好笑。
D.作者認為自己是世間最迂闊的人,作者在明貶暗褒中包含著對當時淺薄文風的不滿。【解析】“安生沒有錄用,作者對此深為惋惜”屬無中生有?!敬鸢浮緽
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2)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止于笑乎?
5.文中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于里人。”作者曰:“生其無急于解里人之惑,則于是焉,必能擇而取之?!闭垞?jù)此推知作者寫此序的目的。【答案】(1)他從蜀地寫信寄到京城給我,贊揚蜀地的學士黎生、安生。(2)如果你們拿了我的話回去,將要得到更多的責怪,豈能只停留在譏笑上呢?【答案】本文主旨在于勉勵黎、安二生要堅持學習古文,反對俗文。(二)答吳充秀才書歐陽修前辱示書及文三篇,發(fā)而讀之,浩乎若千萬言之多,及少定而視焉,才數(shù)百言爾。非夫辭豐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勢,何以至此!然猶自患倀倀莫有開之使前者,此好學之謙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時,仕不足榮于世,其毀譽不足輕重,氣力不足動人。世之欲假譽以為重,借力而后進者,奚取于修焉?先輩學精文雄,其施于時,又非待修譽而為重,力而后進者也。然而惠然見臨①,若有所責,得非急于謀道,不擇其人而問焉者歟?夫?qū)W者未始不為道,而至者鮮焉;非道之于人遠也,學者有所溺焉爾。蓋文之為言,難工而可喜,易悅而自足。世之學者往往溺之,一有工②焉,則曰:“吾學足矣。”甚者至棄百事不關(guān)于心,曰:“吾文士也,職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鮮也。昔孔子老而歸魯,六經(jīng)之作,數(shù)年之頃爾,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雖不可及,然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書,荀卿蓋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③,方勉焉以模言語,此道未足而強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見前世之文傳,以為學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謂終日不出于軒序,不能縱橫高下皆如意者也,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雖行乎天地,入于淵泉,無不之也。先輩之文浩乎霈然,可謂善矣。而又志于為道,猶自以為未廣,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難也。修學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悅,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勵修之少進焉。幸甚!幸甚!修白。(略有刪減)
[注]①惠然見臨:指謙恭求教。②工:精進;成就。③子云、仲淹:即指揚雄、王通。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莫有開之使前者開:開導。
B.修材不足用于時材:才能。
C.若有所責責:責怪。
D.而至者鮮焉鮮:少?!窘馕觥控煟阂螅熐?。C
2.下列各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B.
C.
D.【解析】D項兩者都意為“在”,介詞。A項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轉(zhuǎn)折。B項前者“的”,結(jié)構(gòu)助詞;后者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項前者“以,因”,介詞;后者“地”,表修飾。D
3.對這篇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主要闡述了道與文的關(guān)系,二者之間,道應(yīng)為先,主張文章應(yīng)該追求道。
B.歐陽修認為,學寫文章應(yīng)先學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C.歐陽修贊揚吳充的文章“辭豐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勢”,可見他并不反對文采。
D.歐陽修主張要在實踐中“充道”,反對作家脫離實際,在書齋里空談作文?!窘馕觥课闹姓f“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錯誤。B
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世之欲假譽以為重,借力而后進者,奚取于修焉?(2)圣人之文雖不可及,然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3)此足下所謂終日不出于軒序,不能縱橫高下皆如意者也,道未足也。【答案】(1)世上要想憑借(別人的)贊譽來提高自己的地位,憑借(別人的)力量然后來求得提升的,能從我這里取得什么呢?(2)圣人的文章,雖然是(一般人)不能趕得上的,然而大概說來,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難達到好的水平。(3)這就是足下所說的整天不從書房走出來,下筆時還是不能隨心所欲、揮灑自如,這是因為道理不夠充分啊。
5.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楊雄、王通為例,意在證明什么樣的觀點?請簡要述之?!敬鸢浮客ㄟ^正反對比,意在證明“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的觀點,提倡要寫好文章,應(yīng)重視實踐,重視道的追求。(三)游龍井記秦觀龍井舊名龍泓,距錢塘十里。吳赤烏中,方士葛洪嘗煉丹于此,事見《圖記》。其地當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風篁嶺之上,實深山亂石之中泉也。每歲旱,禱雨于他祠不獲,則禱于此,其禱輒應(yīng),故相傳以為有龍居之。然泉者,山之精氣所發(fā)也,西湖深靚空闊,納光景而涵煙霏;菱芡荷花之所附麗,龜魚鳥蟲之所依憑,漫衍而不迫,紆徐以成文,陰晴之中,各有奇態(tài),而不可以言盡也。故岸湖之山多為所誘,而不克以為泉。浙江介于吳越之間,一晝夜?jié)^自海而上者再,疾擊而遠馳,兕虎駭而風雨怒,遇者摧,當者壞,乘高而望之,使人毛發(fā)盡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為所脅,而不暇以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內(nèi)無靡曼①之誘,以散越其精;外無豪捍之脅,以虧疏其氣。故嶺之左右,大率多泉;龍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發(fā)之遠。其養(yǎng)也不茍,則其施也無窮。龍井之德,蓋有至于是者,則其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元豐二年,辯才法師元靜,自天竺謝講事,退休于此山之壽圣院。院去龍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錢塘,與游客之將至壽圣者,皆取道返回目錄井旁。法師乃即其處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環(huán)而咒②之,庶幾有慰夫所謂龍者。俄有大魚泉中躍出,觀者異焉。然后知井之有龍不謬,而其名由此益大聞于時。是歲,余自淮南如越省親,過錢塘,訪法師于山中,法師策杖送余于風篁嶺之上,指龍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遷;壯如錢塘,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資陰陽之和,以養(yǎng)其源,推其緒余,以澤于萬物。雖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為我記之?”余曰:“唯唯?!?/p>
[注]
①靡曼:美麗。②咒:禱告。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紆徐以成文徐:緩緩。
B.而不克以為泉克:能夠。
C.乘高而望之乘:憑借。
D.自天竺謝講事謝:辭去?!窘馕觥砍耍旱巧?。C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B.
C.
D.【解析】A項兩者都是表憑借的介詞,可譯為“用”。B項前者表并列;后者表承接。C項前者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后者結(jié)構(gòu)助詞,可譯為“的”。D項前者表處所;后者表比較,可譯為“比”。A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描寫了秀麗多姿的西湖景色,洶涌澎湃的錢塘大潮,作者認為正是這兩處景點太出色,使人們無法再注意它們附近還有沒有泉水了。
B.作者介紹了不在錢塘江和西湖旁的龍井所在之地,那里曲折幽靜,附近山上有很多泉水,其中龍井泉因水源豐富、永不干涸而最為著名。
C.作者說龍井是神靈之口,不容置疑,再加上曾有人見到過有龍顯靈,所以人們深信傳說真實可信,龍井之名也因此載譽天下。
D.文章記游龍井,兼有議論和描寫。作者并不著力描繪其美景,而刻意宣揚其品德。描寫部分用長短錯落的對句,富有詩意和美感?!窘馕觥俊按舐動跁r”是當時很有名,“載譽天下”中的“天下”在文中沒有根據(jù)。C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則禱于此,其禱輒應(yīng),故相傳以為有龍居之。(2)院去龍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錢塘,與游客之將至壽圣者,皆取道井旁。【答案】(1)(人們)于是在這里祈禱,這祈禱就總會應(yīng)驗,所以(世上)相傳認為有龍居住在這里。(2)壽圣院離龍井泉一里路,凡是山里的人要去錢塘辦事或者有游客要去壽圣院的,都從龍井經(jīng)過。
5.作者借辯才法師之口贊揚了龍井的哪些美德?作者贊美龍井美德的意圖是什么?【答案】作者借辯才法師之口贊美了龍井的以下美德:像西湖一樣立場堅定;像錢塘江一樣威武不屈;積蓄水源,滋潤萬物。作者贊美龍井意在諷刺社會上那些缺少氣節(jié)、自私自利的人。(四)李姬傳侯方域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杰,尤與陽羨陳貞慧①善也。姬為其養(yǎng)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少風調(diào)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②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鉞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③,屏居金陵,為清議④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yīng)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鉞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王將軍貧,非結(jié)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鉞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通。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⑤。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歌矣!”侯生去后,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返回目錄
[注]①陳貞慧:字定生,明末宜興人,與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同稱復社“四公子”。②玉茗堂:湯顯祖的書齋名,此用來代湯顯祖的四個傳奇劇。③論城旦:指阮大鉞被廢為平民。④清議:公正的評論。⑤中郎:指左中郎將蔡邕。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善:交情好。
B.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yīng)箕實首其事首:首先揭發(fā)。
C.公子盍叩之叩:警告。
D.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昵:討好。【解析】叩:詢問。C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B.
C.
D.【解析】D項兩者都為表對象的介詞,“替、給”。A項前者“是”;后者“成為”。B項前者“因”;后者表目的的連詞,“來”。C項前者“于是,就”;后者“沿襲”。D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香出生低賤,從小就聰明伶俐,性格開朗豪邁與眾不同。十三歲時,她開始學唱湯顯祖的傳奇劇本,唱腔很準;特別擅長彈琵琶,可又從不輕易彈奏。
B.李香能明辨是非。她從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中看出了阮大鉞的目的,并勸侯生不要因為阮大鉞而辜負了自己的朋友,最后使得說客王將軍無功而去。
C.李香有情有義。侯生科舉不中,她在桃葉渡擺酒,彈唱琵琶曲,肯定侯生的“才名文藻”不遜于蔡邕。想到一別相見無期,她一方面希望侯生不要忘了她所彈唱的琵琶曲,另一方面也表明為了知己不再唱歌的決心。
D.李香言而有信。侯生去后,田仰拿著三百兩銀子請她見一面,被李香堅決地拒絕了。田仰說李香的壞話中傷她,李香感嘆田仰和阮大鉞是一路貨,表示自己決不會背棄諾言?!窘馕觥课闹袥]有說她從中看出了阮大鉞的目的?!敬鸢浮緽
4.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2)姬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5.侯生赴考名落孫山。李香在桃葉渡設(shè)宴餞行,還特地為他唱了一曲《琵琶記》。請根據(jù)文意猜測《琵琶記》的大概內(nèi)容,并說說李香為侯生唱《琵琶記》的用意。【答案】(1)況且公子你出身世家,頗負名望,怎能去結(jié)交阮大鉞呢?公子讀遍萬卷詩書,見識難道還不及我一個女人嗎?(2)李香嘆道:“田仰難道和阮大鉞有什么不同嗎?我以往所贊賞侯公子的是什么?現(xiàn)在(如果)僅認為那點銀子有利可圖就前往相見,這是我對侯生負心呀!”最后沒有前去?!敬鸢浮俊杜糜洝反蟾艃?nèi)容為諷刺蔡邕討好董卓而失去氣節(jié)的事情。李香為侯生唱《琵琶記》意在鼓勵侯生正視人生挫折,不要依附權(quán)貴,始終保持自己的氣節(jié)。(五)復庵記顧炎武舊中涓①范君養(yǎng)民,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②。數(shù)年,始克結(jié)廬于西峰之左,名曰復庵。華下之賢士大夫多與之游,環(huán)山之人皆信而禮之。而范君因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及經(jīng)史,多所涉獵,為東宮③伴讀。方李自成之挾東宮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棄其家走之關(guān)中,將盡厥職焉。乃東宮不知所之,而范君為黃冠矣。太華之山,懸崖之巔,有松可蔭,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稅于官,不隸于宮觀之籍。華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創(chuàng)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東向以迎日出。余嘗一宿其庵,開戶而望大河之東,雷首之山,蒼然突兀,伯夷、叔齊之所采薇而餓者,若揖讓乎其間,固范君之所慕而為之者也。自是而東,則汾之一曲,綿上之山,出沒于云煙之表,如將見之。介子推之從晉公子,既反國而隱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東,太行、碣石④之間,宮闕山陵⑤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極望之不可見矣。相與泫然,作此記,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無忘范君之志也。
[注]
①中涓:宮中太監(jiān)。②黃冠:代指道士。③東宮:太子所居之宮,也指太子。④碣石:位于河北昌黎。⑤宮闕山陵:指明朝故都的皇宮和皇陵。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始克結(jié)廬于西峰之左克:能夠。
B.將盡厥職焉厥:他的。
C.既反國而隱焉反:通“返”,回到。
D.相與泫然泫:霧氣潮濕。【解析】泫:流淚。D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B.
C.
D.【解析】B項兩者都為用在主謂之間的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的結(jié)構(gòu)助詞。A項前者表并列;后者表遞進。C項前者表目的的連詞;后者“用,拿”。D項前者表處所;后者“同,與”,表對象。B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范養(yǎng)民,從小讀書,喜好《楚辭》及諸子經(jīng)書,涉獵廣泛,學問淵博。在朝為官做太子少傅,后來棄官離家來到華山當?shù)朗?,仍受到當?shù)厝藗兊淖鹁础?/p>
B.像古代的伯夷、叔齊那樣住在山野,采集著野菜,并且互相謙讓著吃,這樣的生活,本來就是范養(yǎng)民的心愿。
C.即使天氣晴明,霧氣散盡,站在華山頂上東望,也仍望不見“宮闕山陵”的半點影子,但范養(yǎng)民一定曾多次長久地東望過。
D.全文的中心是描述庵的規(guī)模和環(huán)境,主旨是歌頌和贊美庵主范養(yǎng)民的人品和操守。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范君因非方士者流也。(2)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3)后之君子登斯山者,無忘范君之志也?!窘馕觥緼項中的范養(yǎng)民是位太監(jiān),并沒有做官,也沒有棄官。B項中的伯夷叔齊住在山上采野菜,只是為了表明不食周粟,不與周朝合作,互相謙讓是在謙讓君位。而范養(yǎng)民的心愿即是不與清朝合作。D項全文的中心主旨是表達了作者的復國之志。而范養(yǎng)民及復庵只是表達文章中心的材料?!敬鸢浮緾
5.簡要概述本文的內(nèi)容和寫作意圖?!敬鸢浮浚?)但是范先生憑借的并不是方士道人那類人的道術(shù)。(2)(這些)都是范先生希望達到但并沒有實現(xiàn)的心愿啊。(3)后來登山的諸位君子啊,不要忘卻范先生的心愿?。 敬鸢浮勘疚挠洈⒘藦外值膭?chuàng)建經(jīng)過,著重贊揚范養(yǎng)民的愛國心情,號召“后之君子”繼續(xù)斗爭,完成范君反清復明的未遂之業(yè)。(六)誠信夫君能盡禮,臣得竭忠,必在于內(nèi)外無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道大矣。昔齊桓公問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無害霸乎?”管仲曰:“此極非其善者,然亦無害于霸也?!被腹唬骸叭绾味Π院酰俊惫苤僭唬骸安荒苤?,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睍x中行穆伯攻鼓①,經(jīng)年而弗能下,饋間倫曰:“鼓之嗇夫②,間倫知之。請無疲士大夫,而鼓可得?!蹦虏粦?yīng),左右曰:“不折一戟,不傷一卒,而鼓可得,君奚為不取?”穆伯曰:“間倫之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間倫下之,吾可以不賞之乎?若賞之,是賞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晉國之士舍仁而為佞。雖得鼓,將何用之?”夫穆伯,列國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猶能慎于信任、遠避佞人也如此,況乎為四海之大君,應(yīng)千齡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將有所間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雜,必懷之以德,待之以信,厲之以義,節(jié)之以禮,然后善善而惡惡,審罰而明賞。則小人絕其私佞,君子自強不息,無為之治,何遠之有?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能去,罰不及于有罪,賞不加于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錫祚胤③,將何望哉!(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誠信》)
[注]
①鼓:城邑名。②嗇夫:秦漢時的鄉(xiāng)官,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員。③永錫祚胤:錫,賜福;祚,賜福、保佑;胤,子孫后代。
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請無疲士大夫疲:疲憊。
B.將有所間乎間:離間。
C.厲之以義厲:通“勵”,勉勵。
D.審罰而明賞審:清楚地?!窘馕觥科#菏箘佑梅?,“讓……疲憊”“使……辛苦”。A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B.
C.
D.【解析】B項兩者都為定語后置的標志。A項前者“向”;后者“被”;C項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轉(zhuǎn)折;D項前者“用”,介詞;后者“來”,表目的。B
3.下列不屬于穆伯不同意讓間倫去攻打鼓城的原因的一項是()
A.鼓之嗇夫,間倫知之。
B.間倫之為人也,佞而不仁。
C.若賞之,是賞佞人也。
D.佞人得志,是使晉國之士舍仁而為佞。【解析】穆伯不讓間倫通過游說的方式拿下鼓城,是擔心間倫拿下鼓城后的賞賜問題,如果給予賞賜,那賞賜了奸佞小人,會助長奸佞之風,如果不給予賞賜,又會使國家失信。BCD三項都與之有關(guān)。A項是說間倫對鼓城的掌管者非常了解,是間倫能夠說動從而拿下鼓城的條件,與穆伯擔心的誠信問題沒有直接關(guān)系,故選A。A
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晉中行穆伯攻鼓,經(jīng)年而弗能下。(2)雖得鼓,將何用之?(3)則小人絕其私佞,君子自強不息,無為之治,何遠之有?【答案】(1)晉時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沒有攻下來。(2)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3)那么,小人放棄了他們的奸詐,君子自強不息,那種不必費力的治理局面,還會等多久呢?
5.請簡要概括本節(jié)選文段的主旨?!敬鸢浮恐螄哉\信為本,當政者要防范小人破壞誠信。(七)諫說之難韓非作《說難》,而死于說難,蓋諫說之難,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說,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聽而計行者,又為難而可喜者也。秦穆公執(zhí)晉侯,晉陰飴甥①往會盟,其為晉游說無可疑者。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曰必報仇,君子曰必報德?!鼻夭唬骸皣^君何?”曰:“小人謂之不免,君子以為必歸。以德為怨,秦不其然?!鼻厮鞖w晉侯。秦伐趙,趙求救于齊,齊欲長安君為質(zhì)。太后不肯,曰:“復言者老婦必唾其面?!弊髱熡|龍愿見,后盛氣而胥之入,知其必用此事來也。左師徐坐,問后體所苦,繼乞以少子補黑衣②之缺。后曰:“丈夫亦愛憐少子乎?”曰:“甚于婦人?!比缓蠹捌渑嗪?,乃極論趙王三世之子孫無功而為侯者,禍及其身。后既寤,則言:“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全球及中國隱形滲透性密封劑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山東省日照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會議 展覽合同
- 2025機動車買賣合同模板
- 運輸類合同范本
- 南寧房屋租賃服務(wù)合同模板
- 2025建筑施工物資租賃合同示范文本無擔保方
- 雞蛋供貨采購合同
- 借款用于投資合同
- 技能培訓中的表達技巧訓練
- 2024年資格考試-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2382管理信息系統(tǒng)答案及評分參考
- (蘇版)初三化學上冊:第2單元課題1空氣
- 2023年12月廣東珠海市軌道交通局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人筆試近6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術(shù)查房護理課件
- 燃氣罩式爐應(yīng)急預(yù)案
- 專題23平拋運動臨界問題相遇問題類平拋運和斜拋運動
- 超聲科醫(yī)德醫(yī)風制度內(nèi)容
- 高三開學收心班會課件
- 蒸汽換算計算表
- 四年級計算題大全(列豎式計算,可打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