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文言文匯編_第1頁
2017年中考文言文匯編_第2頁
2017年中考文言文匯編_第3頁
2017年中考文言文匯編_第4頁
2017年中考文言文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湖南益陽)(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12~15題(17分)【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秦王怫然怒,謂唐且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且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且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節(jié)選自《唐且不辱使命》)12.對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B.今齊地/方千里

C.與臣而/將四矣

D.此/庸夫之怒也13.下列加點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臣之妻私臣(偏愛)

B.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諷刺)C.臣未嘗聞也(曾經)

D.今日是也。(這樣)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能謗議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1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甲】【乙】兩文中,鄒忌和唐且都不畏強權,堅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愛國的代表。B.【甲】【乙】兩文中,鄒忌婉言進諫,唐且化險為夷,他們的機智善辯告訴我們說話要看對象,講究方式。C.【甲】文運用設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動。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對白,步步緊逼,針鋒相對,扣人心弦。答案:(二)12.(3分)C(與臣/而將四矣)13.(3分)B(“面刺寡人”的“刺”意思為“指責”)14.(8分)(1)能夠在公共場所公開指責(摘)、議論過失,被我聽到的人,得下等獎賞。(準確譯出“謗議”1分,“市朝”1分,“聞”1分,語言通順1分。)(2)平民發(fā)怒,也不過脫掉帽子,光著腳,用頭撞地罷了。(準確譯出“布衣”1分,“免”1分,“搶”1分,語言通順1分。)15.(3分)A

甲文未體現不畏強權。諸葛亮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袆、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資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①北定中原 北: ②庶竭駑鈍 竭:③臣不勝受恩感激 勝:④臨表涕零 零: 2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①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21.結合選段,說說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五)水調歌頭(4分)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有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22.請賞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詞的表達效果。(2分) 23.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2分) ①向北;②用盡(竭盡);③禁得??;④下雨,像雨一樣(落下)。(每點1分,共4分)①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關鍵詞、謹慎、崩、以,倒裝句式,整體句意通順,2分)②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關鍵詞:所以、職分、判斷句式,整體句意通順,2分)忠于職守,嚴于律己,做事謹慎,知恩圖報。(每點1分,共2分)“清影”意為清冷的影子(1分)營造孤獨、寂寞、凄清的氛圍,表現了詞人的孤獨、苦悶(1分)(共2分)表現了詞人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2分)(2017四川省巴中市)(三)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乙】上①問侍臣:“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②孰難?”房玄齡曰:“草昧③之初,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創(chuàng)業(yè)難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艱難,失之于安逸,守成難矣?!鄙显唬骸靶g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創(chuàng)業(yè)之難。征與吾共安天下,??烛溕萆诟毁F,禍亂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難。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方當與諸公慎之?!保ㄟx自《資治通鑒?唐紀》)【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狀態(tài)。④忽:不注意,不重視。15.請用“/”標示出下面文言文語句的停頓(只標示一處)。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舜發(fā)于吠畝之中發(fā)②人則無法家拂土拂③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孰難孰17.選出下列加點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知守成之難B.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與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C.國恒亡今亡亦死D.征與吾共安天下安求其能千里也18.翻譯文中劃線語句。①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②然創(chuàng)業(yè)之難,既已往矣。19.【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與【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處,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敬鸢浮?5.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6.①起,指任用②通“弼”,輔佐③誰17.A18.①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發(fā)。②然而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已成為過去的往事。19.唐太宗和孟子都認為治理國家要有“憂患意識”。國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難”,才能使國家基業(yè)穩(wěn)定。參考譯文:【甲】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筑墻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里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里贖買回來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發(fā);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疽摇刻铺趩柹磉叴蟪迹骸皠?chuàng)業(yè)與守成哪個難?”房玄齡:“建國之前,與各路英雄一起角逐爭斗而后使他們臣服,還是創(chuàng)業(yè)難!”魏征說:“自古以來的帝王,莫不是從艱難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成更難!”太宗說:“玄齡與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體會到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魏征與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擔心富貴而導致驕奢,忘乎所以而產生禍亂,所以懂得守成更難。然而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已成為過去的往事,守成的艱難,正應當與諸位慎重對待?!毙g等人行禮道:“陛下說這一番話,是國家百姓的福氣呀!”(廣西柳州)三、文言文閱讀(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題,每小題2分,第13小題6分)【甲】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眳菑V以為然。(節(jié)選自《史記.陳涉世家》)【乙】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被腹龆曁臁9苤僭唬骸八^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則強,非之則危,背之則亡?!对姟吩疲骸硕鵁o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①,不遂亡者,未之有也。”——(選自劉向《說苑》)【注】①上:君王10.下面各組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道不通,度已失期上使外將兵度B.將先自度其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今或聞無罪非之則危,背之則亡C.或D.亡而或長煙一空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11.下列選項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扶蘇以數諫故A.君人者,以百姓為天。B.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C.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12.下列對【甲】【乙】兩段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甲】文中陳勝假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目的是表達對二人的思念,推翻統(tǒng)治,為她們報仇。B.【乙】文通過齊桓公與管仲的對話,表現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國家的基石,只有鞏固基石,國家才能安寧。C.【甲】文中陳勝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義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說的“民怨其上”。D.【甲】【乙】選文都是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突出了陳勝、管仲卓越的洞察力。第卷(非選擇題,共96分)13.把“文言文閱讀”【甲】【乙】兩文種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4分)。(2)王者何貴?。答案:三、文言文閱讀(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題,每小題2分,第13小題6分)10.D(A.估計/量長短;B.統(tǒng)領/將領;C.有人/有時;D滅亡)11.C(A.介詞,把;B.介詞,憑借;D.順接連詞,不譯;C.因為,連詞)12.A(B.只是借扶蘇、項燕的名義起義,“為天下唱”,并非懷念、報仇)13.(1)現在逃亡是死,發(fā)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而死可以嗎?(“亡”“等死”“死國”各一分,大意1分)(2)君王(應該)把什么當作最寶貴的?(“貴”譯為“以……為貴”1分,大意1分)四、古詩鑒賞(共4分,每小題2分)14.①以詩為贈(回贈)(1分);②爛柯人(王質爛柯)(1分)15.詩人通過寫沉舟側畔仍有千帆競發(fā)和病樹前頭依舊萬木皆春的情景(1分)表達了自己身處逆境仍能保持自信樂觀,豁達灑脫的情感。(1分)(2017上海)閱讀下文,憲成第8一10題(9分)登泰山記(節(jié)選)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隧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蹬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泰山又稱“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蹬幾不可登

10.這段文字主要寫了

。(4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1—13題(12分〉人有饋一木者,家僮曰:“留以為梁?!庇嘣唬骸澳拘〔豢耙??!辟自唬骸傲粢詾闂?。”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庇嘣?“小子聽之,物各有宜用也,豈惟木哉?,’他日,為余生炭滿爐,烘人。余曰:“太多矣?!吮M濕之,留星星三二點,欲明欲滅。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聽之,情各有所適也,豈惟火哉?”1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4分)(1)留以為梁(

)

⑵乃盡濕之(

)12.對畫線句意思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4分)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棄它大,忽而又嫌棄它小。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棄它大,忽而又嫌棄它小。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13.文中兩件事情分別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話回答)(4分)第一件:

。第二件:

。答案:8.B

9.石級幾乎不能(難以、無法)登上去10.登山過程

所見景色(四)11.(1)作為、做成

(2)全、都12.C(4分)

B(1分)

D(1分)13.事物都自有它合適的用途

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2017貴州黔東南)(一)閱讀下面文言選段,按要求完成8—11題。(17分)魚我所欲也《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8.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的判斷,不正確的一組是(

)(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動詞,通“避”)

B.萬鐘于我何加焉(動詞,增加)

C.此之謂失其本心(助詞,無實義)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連詞,假如)9.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B.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C.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D.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10.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魚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經典之作《孟子》,《孟子》記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張、哲學主張及個人修養(yǎng)?!遏~我所欲也》從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角度,闡述了孟子的主張:人性是惡的。

B.本文開篇運用比喻論證方法,以魚和熊掌為喻,論述了人生的選擇應以“義”為重,必要時要“舍生而取義”,同時批判了那些見利忘義的人。

C.“非獨賢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D.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候,那些“舍生取義”者的表現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11.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①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分)

譯文:

②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4分)

譯文:

答案:8.(3分)B(解析:“加”名詞,益處。)9.(3分)C10.(3分)A(解析:孟子主張人性本本善。)11.(8分)①死亡也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所以禍患也有不躲避的時候。(“惡”“于”“辟”各1分,通順1分;惡:厭惡;于:介詞,表比較,可譯為“比”;辟”通“避”,躲避)“(4分)②從前(為了禮儀),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現在為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鄉(xiāng)”“得”“為”各1分,通順1分;鄉(xiāng):通“向”,從前;“得”通“德”,感激;為:動詞,接受,做)(4分)(2017湖南婁底市)10.(16分)(一)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①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眨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雹谟谑侨氤娡酰唬骸俺颊\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雹弁踉唬骸吧?。”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④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1)下列句子中,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A.今齊地方/千里B.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與徐公/孰美D.蓋/石性堅重(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孰視之(仔細)B.臣之妻私臣(偏愛)C.皆以美于徐公(在)D.不以物喜(因為)(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第①段主要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以及鄒忌的冷靜思考,說明鄒忌頭腦清醒,不為奉承所迷惑。B.選文第③段寫齊王下令按上中下等次獎賞進諫的群臣吏民,從“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反響來看,齊王之“蔽”得到了根本整治。C.選文第④段寫燕、趙、韓、魏皆朝于齊,作者以夸張之語收束全文,意在從正面突出鄒忌的治國之才。D.選文在語言上運用了眾多排比句,增加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種步步進逼的語勢,給人無可辯駁之感。(4)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①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譯文: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譯文:(5)齊王被鄒忌說服,欣然納諫。請簡要分析鄒忌諷諫的高明之處。答:。答案:10.A;C;C;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給予上等獎賞;鄒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設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說服力強,讓人易于接受.;11.放眼望去,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側仍有千帆競發(fā);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萬木依舊爭春.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發(fā)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將替代舊事物);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固然不無惆悵情緒,但又以“千帆過”、“萬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顯示出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達觀開朗,哀而不傷,毫無命運不濟的頹唐落寞之感.;(2017青海西寧)三、古詩文閱讀(共12分)10.讀李白的《行路難(其一)》,回答問題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閑來垂釣碧溪上,復乘舟夢日邊”這句話在寫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答:

(2)簡要分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币痪?。答:

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回答問題。(9分)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2分)(1)行拂亂其所為拂:

(2)入則無法家拂士拂: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2分)(1)管夷吾舉于士于:

(2)曾益其所不能其:

13.用現代漢語翻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一句。(2分)譯文:

14.文章中列舉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答:

1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選用文中句子回答)答案:10.(1)運用典故或借典故抒情言志。(1分)(2)詩人用“長風破浪”“濟滄?!眮肀扔髯约旱恼嗡枷胍欢軐崿F的堅定信念,表現了詩人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形象地展現了詩人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身處逆境仍保持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2分)(共3分)11.(1)拂:違背。(2)拂:通“弼”,輔佐。(每小題1分,共2分)12.(1)于:介詞,從。(2)其:代詞,他。(每小題1分,共2分)13.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飽受饑餓(之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14.連用六個名人的事例是為了舉實例說明這些人雖出身貧賤,但他們再經受了艱苦磨練之后,終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也從正面論證經受磨煉的好處。(運用舉例論證,意在說明人要成大器,擔負重任,必須經受磨練)。這就為下文進一步論理奠定了堅實基礎。(共2分)1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分)閱讀【甲】【乙】兩則選文,完成9-13題。(12分)【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膠鬲舉于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于士,

孫叔敖舉于海,

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疽摇控懹^EQ\o\ac(○,1)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EQ\o\ac(○,2)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再者,不敢縱逸。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EQ\o\ac(○,3)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必懹^六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為敝,不知時政得失,亦不見過,以是滅亡。朕既在九重EQ\o\ac(○,4),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EQ\o\ac(○,5)?!咀⑨尅縀Q\o\ac(○,1)貞觀:唐太宗李世民年號。EQ\o\ac(○,2)存:撫恤。EQ\o\ac(○,3)耽:沉溺。EQ\o\ac(○,4)九重:深宮之內。EQ\o\ac(○,5)存意:用心操勞國事。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1)必先苦其心志()(2)行弗亂其所為()(3)猶割股以啖腹()(4)若耽嗜滋味()【參考答案】(1)使…痛苦(2)違背(意愿)(3)大腿(4)喜歡,特別愛好10、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A、管夷吾舉于世/皆以美于徐公B、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時有物外之趣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D、故卿等為朕之耳目/輟耕之壟上【參考答案】B11、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第EQ\o\ac(○,3)段中劃橫線的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個人常常是犯了錯誤,以后才能(注意)改正。12、【甲】文采用層層推理的方法,開頭先A,接著提出了擔任治國重任的人才必須經過磨煉的觀點,然后從正反兩面進行推論,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論點?!疽摇课奶谡J為“為君之道”首先要C。(3分)【參考答案】A:列舉事例;B:生于憂患,死于安樂;C:先撫恤百姓(心存百姓)13、【甲】【乙】兩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國的觀點,這些觀點有何異同?請結合選文內容具體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同:都強調了治國需賢臣輔佐這一內因。甲文強調朝廷要有嚴格執(zhí)法、直言敢諫的賢士;乙文強調賢臣猶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勞國事。異:甲文還強調外因也能導致亡國的觀點,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國家就會滅亡。而乙文沒有涉及外因。(2017內蒙古赤峰市)(四)閱讀【甲】【乙】兩篇選文,完成22-25題。(16分)【甲】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眳菑V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節(jié)選自《史記?陳涉世家》)【乙】項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②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庇谑琼椓耗私碳ā<笙?,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注釋】①下相:古縣名。在今江蘇宿遷境內。②項梁:項羽的叔父。22.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6分)(1)會天大雨()(2)或以為死()(3)乃丹書帛曰()(4)固以怪之矣()(5)劍一人敵,不足學(6)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2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譯文:(2)梁以此奇籍。譯文:?24.【甲】文中表現陳涉的遠大抱負的語句是;【乙】文中體現項羽有稱霸天下的野心的語句是。(共4分)25.下列對【甲】【乙】兩文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從【乙】文中看出:項羽是一個做什么事都不專心,半途而廢,胸無大志的人。B.【甲】文中的陳涉和【乙】文中的項羽,都沒能統(tǒng)一天下。司馬遷把他們分別收入《史記》的“世家”和“本紀'是因為他看重功業(yè),而不以成敗論英雄。C.【甲】【乙】兩文都通過語言描寫,對人物的性格進行了鮮明的刻畫。D.【甲】文表現了陳涉非凡的抱負和反抗命運的決心,同時顯示了他洞察時局和精于謀劃的能力。答案:(四)閱讀【甲】【乙】兩篇選文,完成22-25題。(16分)22. (每小題1分,共6分)(1)適逢,恰巧遇到(或:正趕上) (2)有的人(3)寫 ⑷以通“已”,已經(5)值得 (6)都23. (每小題2分,共4分)(1)現在逃跑也是死,發(fā)動起義也是;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或:如今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為國家而死,(你覺得)怎么樣?)(2)項梁因為這件事認為項羽很奇特。(或:項梁因此認為項羽是個特別人。)24. (每空2分,共4分)【甲】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乙】彼可取而代也25. (2分)A(2017江蘇常州)(一)閱讀兩個文言選段,完成7-10題。(共13分)甲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雌?。”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選自《曹劌論戰(zhàn)》)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為南土諸侯之首。周之季世①,巴國有亂。將軍蔓子性行剛烈,曉暢軍事,夙夜籌謀。遂請師于楚,許以三城。楚王終救巴,蔓子亦身披堅執(zhí)銳。巴國既寧,楚使請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禍難,誠許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寧死,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國,以頭授楚使。楚王嘆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為!”乃以上卿之禮葬其頭。巴國葬其身,亦以上卿禮。(摘自《華陽國志》,有刪改)【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犧牲玉帛:(2)齊師敗績:(3)夙夜籌謀:(4)楚使請城:(5)乃自刎以死國: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5分)l(1)彼竭我盈,故克之(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為!9.乙文中楚王為何要“以上卿之禮”來厚葬巴蔓子將軍?(2分)10.對兩個選段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A.甲文著力運用精彩的對話描寫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揭示主題和表現人物性格。B.乙文主要是通過描述楚王的言行從側面來刻畫巴蔓子這一感人形象的。c.甲、乙兩文都略寫戰(zhàn)爭過程,甲文是為了突出曹劌的謀略與機智,而乙文則是為了突出楚國軍隊的勇猛與強大。D.曹劌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國”、陳勝的“舉大計”與諸葛亮的“興復漢室”都表達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悲憤之情。答案:7.(1)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軍隊潰敗。(3)日夜。(4)請求兌現承諾的城池。(5)為國而死。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字詞含義的理解和把握。前兩小題是課內部分,相對簡單。后三題是課外內容。“夙夜”可聯系《出師表》中的“夙夜憂嘆”,而“死國”可聯系《陳涉世家》中的“死國可乎”。8.(1)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zhàn)勝了他們。(2)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樣的臣子,還要城池干嗎!解析:翻譯時,要注意翻譯的規(guī)則與技巧:(1)連猜帶蒙,力爭讀懂;(2)逐字解釋,用詞慎重;(3)查漏補缺,句意要通;(4)注意句式,內外兼工。9.巴蔓子為了國家的安危能夠挺身而出,為了國家的完整能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全,使楚王敬佩。解析:本題主要是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將巴蔓子的特點概括出來即可。10.A解析:B項不是“通過描述楚王的言行”來刻畫,而是對巴蔓子進行的正面描寫。C項中乙文是為了刻畫巴蔓子的人物形象。D項中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國”和諸葛亮的“興復漢室”不能表達“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悲憤之情?!緟⒖甲g文】【乙】周武王打敗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職,在江州建都,成為南方諸侯的首領。周朝末年,巴國發(fā)生叛亂。將軍蔓子性情剛毅勇猛,精通軍事,日夜想辦法平亂。于是向楚國請求軍隊支援,允諾給楚國三座城池。楚王最終救援了巴國,蔓子也親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參戰(zhàn)。巴國叛亂平定后,楚國的使者來要求兌現許諾的三座城池。蔓子說:“借助楚國的軍力,消除我國的災難,確實許諾給楚王城池,但巴國的土地不能分割。寧愿死,把我的頭顱提給楚王謝罪,城池也不能給他。”于是自殺殉國,將頭顱給了楚國的使者。楚王感嘆說:“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這樣的臣子,還要城池干嗎!”于是用最尊貴的上卿喪禮的規(guī)格埋葬了他的頭顱。巴國埋葬他的身軀,也用了上卿喪禮的規(guī)格。(二)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7-11題。(20分)【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薄疽摇浚▌洌┞手T將自江南緣山截嶺,軍于夷道猇亭①。吳將皆欲迎擊之。陸遜曰:“備舉軍東下,銳氣始盛;且乘高守險,難可卒攻。攻之縱②下,猶難盡克,若有不利,損我大勢,非小故也。今但且獎勵將士,廣施方略,以觀其變。若此閑則是平原廣野,當恐有焱音標沛交馳之憂。今緣山行軍,勢不得展,自當罷③于木石之間,徐制④其弊耳?!敝T將不解,以為遜畏之,各懷憤恨。……閏月,遜將進攻漢軍,諸將并曰:“攻備當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經七八月,其諸要害已固守,擊之必無利矣。”遜曰:“備是猾虜⑤,更嘗⑥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計不復生,犄⑨角此寇,正在今日?!蹦斯ヒ粻I,不利。遜曰:“吾已曉破之之術?!蹦穗发飧鞒忠话衙曰鸸グ沃?。(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注釋】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縱:即使、縱然③罷:同“?!?,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虜:狡猾的家伙。⑥嘗:經歷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牽制或夾擊敵人。⑩敕:命令。7.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一處)(2分)吳將皆欲迎擊之。8.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⑴公將鼓之。()⑵彼竭我盈()⑶猶難盡克()⑷諸將并曰()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⑴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⑵夫戰(zhàn),勇氣也。⑶其諸要害已固守。10.請簡要分析【甲】文為什么略寫齊魯兩軍戰(zhàn)斗的經過。(4分)11.曹劌與陸遜都戰(zhàn)勝了強大的敵人,請結合選文內容,簡要分析他們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處。(4分)答案:5.運用環(huán)境描寫(點明時間),寫出了夕陽西下,黃昏將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窮途的氛圍,烘托了詩人心中的無限離愁。6.對新生命的贊美;呵護生命的無私奉獻精神;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7.吳將/皆欲迎擊之。8.⑴擊鼓、擊鼓進軍⑵充滿、旺盛、士氣正旺盛⑶戰(zhàn)勝、攻克⑷一起、都。9.⑴(曹劌)下車看了看齊軍戰(zhàn)車的車輪留下的痕跡,又登上車前橫木眺望齊軍退敗的情況。⑵打仗,是靠勇氣的。⑶他們的各個險要的地方都已經鞏固(或加強)了防守。10.示例:⑴使文章詳略得當,能夠集中表現主要內容——對戰(zhàn)爭的分析評論;⑵后文學曹劌的集中論戰(zhàn),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劌的軍事才干,表現他“遠謀”。11.避其鋒芒(消磨的方銳氣);及時出擊(2017廣西貴港)古詩文閱讀(9-14小題,共18分)6.(一)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二)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1)下列對《望江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DA.“過盡千帆皆不是”是全詩感情上的大轉折,船盡江空,希望落空。B.“斷白蘋洲”運用夸張手法,抒發(fā)了獨處深閨女子盼不到心上人的痛苦之情。C.這首詞情景交融,景有層次,情有起伏,綿綿情感讓人心碎。D.這首詞風格濃艷精巧,借倚樓望帆這一細節(jié),細膩地描繪女子盼心上人歸來的情景。(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A.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表》)B.環(huán)面攻之而不勝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滿目蕭然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3)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①屬予作文以記之屬②錦鱗游泳鱗③斜暉脈脈水悠悠脈脈④親戚畔之親戚[來源:學*科*網](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說說你對“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理解。(6)選文(三)中孟子認為君主怎樣做才能夠“戰(zhàn)必勝”?理由是什么?【考點】DA:課內文言文閱讀.【分析】參考譯文:(一)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著樓柱凝望著滔滔江面.千帆過盡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二)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ㄟ@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三)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三里的內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條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精良,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對作戰(zhàn)有利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戰(zhàn),作戰(zhàn)就一定勝利.【解答】(1)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的理解,要解答這道題首先要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表現的思想感情,對照詩歌加以判別.D項中這首詩的風格是“清新自然”而不是“濃艷”,故選:D(2)本題主要考查點是一詞多義.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A句意: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于:在;在危急之時奉命奉命出使.于:在B句意: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之:代詞;(陳勝)停止耕作到田畔高地上(休息).之:去、往C句意: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其:他的;能拿土石怎么樣?其”作副詞,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D句意: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然:…的樣子;這樣以后,才明白因憂患而憂患而得以生存發(fā)展,而貪圖安逸享樂會使人萎靡死亡.然:這樣故選:A(3)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①句意: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屬,通“囑”,囑托、囑咐.②句意:美麗的魚游來游去.鱗,代指魚.③句意:太陽的余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著.脈脈:含情凝視、情意綿綿的樣子.這里形容陽光微弱;④句意:兄弟骨肉都會背叛他.親戚:父母兄弟(4)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①重點詞有:以:因為句意: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重點詞有:以:憑借句意: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5)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根據具體內容分析.本題中“交代滕子京被貶的身份”“交代滕子京不同于一般遷客騷人的行為”為后文作者作為滕子京的好朋友和他志同道合,都擁有和古仁人一樣的情懷.(6)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容.不難看出“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君子具備了什么呢?“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參考思考.答案:(1)D(2)A(3)①通“囑”,囑托、囑咐②代指魚③含情凝視、情意綿綿的樣子.這里形容陽光微弱④父母兄弟(4)①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②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5)指出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后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6)“得道”即“施行仁政”.理由:得道者多助.《徐霞客游記(節(jié)選)》參考譯文:登山山有一里多路,就見飛流汩汩地往下傾瀉。俯身鳥瞰下面,也有高聳的巖壁,清泉水從巖壁的半腰處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興致。然而業(yè)已登上三姑峰,來不及返回光顧,于是從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達換骨巖,換骨巖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換骨巖前面有座庵。從換骨巖后面架設的兩層懸梯,又登上另外一懸?guī)r。懸?guī)r不很深邃,環(huán)繞著山巔有如疊嶂。當地人用木板沿巖壁修筑房屋,有的彎曲,有的筆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順著宛轉的巖壁修筑。(2017河北)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6—7題。(6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從詩的題目看,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揚州的酒宴上酬答劉禹錫的作品。B這首詩的首聯,敘寫作者被貶到荒涼之地二十三年來的人生經歷。C這首詩的頷聯,運用兩個典故分別表達作者對亡友的懷念和回鄉(xiāng)后恍如隔世的感慨。D這首詩的頸聯,對仗工整,蘊含哲理,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答案:A7.這首詩尾聯中的“長精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3分)

文言文二、閱讀下面文字,回答8—11題。(14分)復兒子書來信均悉,茲再匯汝日本洋五百元。兒自去國至今,為時不過四月,何攜去千金業(yè)皆散盡?是甚可怪!汝此去,為求學也。求學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應。千金之資,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滿即己告罄?汝茍在理應用者,雖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應若是耳。汝如此浪費,必非飲食之豪,起居之闊,必另有所銷耗。且汝亦嘗讀《孟子》乎?大有為者,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困心衡慮之后,而始能作。吾兒恃有汝父庇蔭,固不需此,然亦當稍知稼稿之艱難,盡其求學之本分。非然者,即學成歸國,亦必無一事能為。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須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陰可貴,求學不易,此中甘苦,應自知之,毋負老人訓也。(選文有改動)

本文節(jié)選自張之洞回復兒子的書信。命題人為了讓考生讀通原文,給出了近20條注釋,諸如:⑴悉:知道。(2)茲:現在。(3)汝:你。(4)業(yè):已經。(5)資:錢財,費用。(6)即:就,便。(7)告罄:財物用盡。(8)茍:假如。(9)特:不過。(10)恃:依仗,依賴。(11)庇蔭:比喻尊長的保護、照顧。(12)固:本來。(13)稼穡(se):泛指農業(yè)勞動。(14)致:給予。(15)函:信件。(16)毋:不要,不可。(17)負:辜負。(18)訓:教誨,教導。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每小題1分,共4分)(1)兒自去國至今

去________(2)求學宜先刻苦

宜________(3)特汝不應若是耳

是_______(4)困心衡慮之后,而始能作

作______9.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2分)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答案:用錢事小∕而因之怠棄學業(yè)∕損耗精力∕虛度光陰∕則固甚大也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1)雖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今而后恐無望于汝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財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2)我從今以后恐怕對你沒有什么指望了!11.作者給兒子寫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勸誡兒子要生活節(jié)儉,刻苦求學。(二)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10-13題。(18分)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齊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毀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人民給,官無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狈庵f家。召阿大夫,語之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昔日趙攻鄄,子不救;衛(wèi)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幣③事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于是群臣聳懼,莫敢飾詐④,務盡其情,齊國大治,強于天下?!保ㄟx自《資治通鑒》)【注釋】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東平度東南②毀:誹謗與后文“譽”意思相對③厚幣:豐厚禮品。④飾詐:作假騙人。10.解釋下列詞語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⑴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⑵時時而間進(

)⑶自子之居即墨也(

)⑷封之萬家。(

)11.用“/”為【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標出停頓。。(標兩處)(2分)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1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1)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譯文:

(2)是子厚幣事吾左右以求譽也!譯文:

13.回答下面問題(6分)(1)根據【甲】文的內容填空。(2分)鄒忌的勸諫很有藝術性。他由

想到治國理政之事,由

想到齊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見大,極具說服力。(2)從【甲】【乙】兩段選文來看,“齊國大治”與齊威王的哪些措施用關?先概括作答(4分)答:

答案:(一)(5分)8.(2分)積水連山,城頭殘月。9.(3分)C(二)(18分)10.(4分)(1)偏愛(2)間或,偶然(3)主管,主政(4)封賞,賞賜每小題1分11.(2分)吾使人視阿/田野不辟/人民貧餒每劃對一處給1分。12.(6分)(1)能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譯出大意給1分;關鍵詞“謗譏”“聞”,各1分。(2)這是你用豐厚的禮品買通我的左右來贊賞你啊!譯出大意給1分;關鍵詞“是”“譽”各1分。13.(6分)(1)(2分)生活瑣事

自己的受蒙蔽每空1分,意思答對即可。(2)(4分)虛心納諫,廣開言路;求真務實,獎罰分明。意思答對即可。(2017浙江嘉興)(2017甘肅天水)11.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列各題。子墨子曰:“請獻十金?!惫敱P曰:“吾義固不殺人?!弊幽悠穑侔?,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知而不爭,不可謂。爭而不得,不可謂。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惫敱P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弊幽釉唬骸昂灰娢矣谕酰俊薄谑且姽敱P。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弊幽右嘣唬骸拔嶂又辔?,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背踉唬骸吧圃?,吾請無攻宋矣?!保?)根據課文,將選文中空缺的內容補全。①智②仁③忠④強(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①吾義固不殺人②胡不見我于王③子墨子之守之守圉有余④吾知所以距子矣(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②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4)下列加點詞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DA.以將以攻宋臣以王吏之攻宋B.為父子何命焉為以牒為械C.于胡不見我于王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D.去去過懷鄉(xiāng)委而去之(5)公輸盤與楚王放棄攻宋的原因是什么?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考點】DA:課內文言文閱讀.【分析】譯文:墨子先生說:“請讓我奉送(給您)十金.”公輸盤說:“我堅守道義堅決不殺人.”墨子先生起身,拜了兩拜,說:“請(讓我)解說這件事.我在北方聽說你在制造云梯,將要用它來攻打宋國.宋國有什么罪呢?楚國在土地方面有富余卻在人口方面不夠,犧牲不足的人口而爭奪多余的土地,不能說是明智的;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義的;知道這道理而不對楚王進行勸阻,不能說是忠君的;勸阻卻沒有成功,這不能稱作堅持;你崇尚仁義不肯幫我殺死欺負我的一個人,卻要為楚國攻打宋國而殺死很多人,不能叫做明白事理.”公輸盤被說服了.墨子先生說:“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不停止計劃呢?”公輸盤說:“不行,我已經向楚王說了這件事了.”墨子先生說:“為什么不向楚王引見我呢?”于是,楚王召見公輸盤.墨子解下衣帶當作城,用竹片當器械.公輸盤一次又一次地設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擋住了他.公輸盤的攻城器械都用盡了,墨子的守城辦法還綽綽有余.公輸盤技窮了,但他說:“我知道怎么對付你了,可是我不說.”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對付我,可是我也不說.”楚王問這是怎么回事.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只不過是想要殺死我.殺了我,宋國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可是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拿著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國城上等待楚國來進攻了.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保衛(wèi)宋國的人.”楚王說:“好啦!我不攻打宋國了.”【解答】(1)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課文的能力.要結合所給出的語句,聯系自己掌握的內容,完成填空即可.注意這幾個字順序不能顛倒.(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①句意為:我堅守道義堅決不殺人;會:固:本來.②句意為:為什么不向楚王引見我呢;見:引見.③句意為:墨子的守城辦法還綽綽有余;圉:通“御”,防御.④句意為:我知道用來對付你的方法,我不說;所以:…的方法.(3)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第一句話,注意疑問語氣;“已”,停止.句意為:墨子先生說:“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不停止計劃呢?”第二句話,注意“九”,指多數;“距”,阻擋,說出.句意為:公輸盤一次又一次地設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擋住了他.①墨子先生說:“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不停止計劃呢?”②公輸盤一次又一次地設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擋住了他.(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進行比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為:將用來攻打宋國;“以”,用.后句句意為:我認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國;“以”認為.選項加點詞意義不同.B.前句句意為:有什么見教呢?“為”,與“焉”連用,表示疑問語氣.后句句意為:用竹片當器械;“為”,當,作為.選項加點詞意義不同.C.前句句意為:為什么不向楚王引見我呢;“于”,向.后句句意為:走了十天十夜到達了郢這個地方;“于”,到.選項加點詞意義和相同.D.前句句意為:離開了國家才有懷念家鄉(xiāng)之情;“去”,離開.后句句意為:守城者卻棄城而逃;“去”,離開.選項加點詞意義相同.故選:D(5)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內容的概括和感悟啟示.第一問:解答時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根據具體內容分析.從“宋何罪之有”等語句中可知,墨子說明了楚王攻宋是不義之舉;從“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中可知,墨子挫敗了公輸班的攻城方針,使楚王明白攻宋獲勝無望.第二問:結合文章的主旨,從“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zhàn),要敢于斗爭”“要從實力上做好充分準備”等兩個方面來回答即可.綜上所述,答案為:(1)①智;②仁;③忠;④強.(2)①固:本來;②見:引見;③圉:通“御”,防御;④所以:…的方法.我知道用來對付你的方法,我不說.(3)①墨子先生說:“既然這樣,那么為什么不停止計劃呢?”②公輸盤一次又一次地設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擋住了他.(4)D(5)原因:因為墨子說明了楚王攻宋是不義之舉,更因為墨子挫敗了公輸班的攻城方針,使楚王明白攻宋獲勝無望;在這樣的情況下,楚王不得不放棄一場注定失敗的不義戰(zhàn)..啟示:這場斗爭表明,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zhàn),要敢于斗爭.一方面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使他們在輿論上威風掃地;另一方面,要從實力上做好充分準備,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2017山東臨沂)(一)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11題。(4分)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①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②,夕貶潮陽③路八千。欲為圣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④,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⑤邊?!咀⑨尅竣僮筮w:貶官。唐憲宗元和14年(819)正月,憲宗命人從鳳翔法門寺迎佛骨入宮供奉,詩人視為刑部侍郎,上書極言其弊,觸怒憲宗,被貶潮州刺史。此詩是在被貶途中所作。藍關:現在陜西藍田東南。湘:韓愈之侄韓老成的兒子。②九重天:皇帝的宮闕,這里代指皇帝。③潮陽:潮州下轄的一個縣。④云橫秦嶺家何在:回顧長安,云橫而不見家。⑤瘴江:泛指嶺南河流,舊時說嶺南多瘴氣,人碰上就要生病,潮州在嶺南,所以作者這樣說。11.這首詩在敘事上借助時間與空間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詩人的一腔悲憤。請結合詩句具體賞析。(4分)(答案):11.這首詩在時間上,先回顧當初,“朝奏”,“夕貶”;再寫當下,立馬藍關;最后設想局,死于他鄉(xiāng),侄孫“好收吾骨”??芍^時時生悲,滿腔悲憤。在空間上,作者立馬藍關,回望長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陽,前路艱危。真實處處見悲,一路悲憤。(2017內蒙古呼和浩特)文言文閱讀7.[一]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眰蛘咝Χ鴳唬骸叭魹閭蚋胃毁F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溃蛞詾橥?。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眳菑V以為然。[二]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于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吾乃濟陰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游呂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不酬者也。“立而觀之,遂沒?!咀⑨尅抠Z人:商人。浮苴:水中浮草。巨室:世家大族。?。悍褐?。呂梁:地名。盍救諸:為什么不去就他呢?(1)解釋下列句中,再加點詞的意思。①度河而亡其州②今亡亦死③予而百金④是許金不酬者也(2)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是B例句: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A.賈人浮呂梁而下B.足膚皸裂而不知C.傭者笑而應曰D.未至,道渴而死(3)請參照示例,分別用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不要改變它在句中的意思),另寫一個詞或一句話。[實例: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救死扶傷(或救護)]①輟耕之隴上②舟薄于石又覆。(4)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若,漁者也,一日能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②或以為死,或以為亡。(5)讀了選段二你有何感想?請寫下來。【考點】DA:課內文言文閱讀.【分析】參考譯文:【一】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雇傭耕地.一天,陳勝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意而長嘆了好久,說:“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啊.”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雇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唉,見識短淺的人怎么會懂得有遠大抱負的人的志向!”陳勝、吳廣于是商量說:“即使現在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發(fā)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么?”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tǒng)治、逼迫已經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立為皇帝,應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他沒什么罪,秦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zhàn)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號召天下百姓反秦,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他講得對.【二】從前,濟陰有個商人,渡河時從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個漁夫用船去救他,還沒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濟水一帶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給你一百兩銀子.”漁夫承載著他并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卻只給了他十兩銀子.漁夫說:“當初你答應給我一百兩銀子,可現在只給十兩,恐怕不可以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個打漁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你突然間得到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失望地走了.后來有一天,這商人乘船順呂梁湖而下,船觸到石頭沉沒,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過他的那個漁夫也在那里.有人問漁夫:“你為什么不去救他呢?”漁夫說:“這是因為他答應給我的錢卻沒有兌現.”漁夫站著觀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掙扎,商人就沉入水底淹死了.【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①句意為:渡河時從船上落下了水;亡:翻、傾覆.②句意為:即使現在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亡:逃走.③句意為:我給你一百兩銀子;予:給,給予.④句意為:這是因為他答應給我的錢卻沒有兌現;是:這.(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而”的含義.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準確掌握“而”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然后辨析,選出正確的答案即可.例句句意:當初你答應給我一百兩銀子,可現在只給十兩;“而”表示轉折,卻.A.句意:這商人乘船順呂梁湖而下;而:表示承接,無意義.B.句意:腳上皮膚開裂卻不知道;而:表示轉折,卻.C.句意:傭者笑著說;而:表示修飾.D.句意:可還沒有到達,就在路上因口渴而死;而:表示承接,無意義.(3)本題考查理解詞語的意思.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結合語句的內容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并寫出與之意思相同的詞或句子即可.①輟:停止;與之意思相同的詞語為:輟學、筆耕不輟、讀書不輟.②?。罕平⑵冉?;與之意思相同的詞語為:日薄西山、薄暮暝暝.(4)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①要注意“漁”,動詞,打漁;這是疑問句.句意為:你一個打漁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你突然間得到十兩銀子還不滿足嗎?②要注意“或”,有人;“亡”,逃跑.句意為: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5)本題考查感悟啟示.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用簡潔的語言回答即可.閱讀全文可知,商人做事不講信用,出爾反爾,最終失去了生命;據此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