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有反思的教案(5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dabe01ddc23139125c27817286a928/66dabe01ddc23139125c27817286a9281.gif)
![八年級上冊物理有反思的教案(5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dabe01ddc23139125c27817286a928/66dabe01ddc23139125c27817286a9282.gif)
![八年級上冊物理有反思的教案(5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dabe01ddc23139125c27817286a928/66dabe01ddc23139125c27817286a9283.gif)
![八年級上冊物理有反思的教案(5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dabe01ddc23139125c27817286a928/66dabe01ddc23139125c27817286a9284.gif)
![八年級上冊物理有反思的教案(5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6dabe01ddc23139125c27817286a928/66dabe01ddc23139125c27817286a92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年級上冊物理有反思的教案(5篇)八年級上冊物理有反思的教案(5篇)
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guī)律,課件與課程內容有著直接聯系。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參考借鑒。
八年級上冊物理有反思的教案(篇1)
一、教學內容分析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節(jié)的內容。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將明確兩個力同時作用在物體這一問題的處理方法。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在建立概念、尋求合力與分力關系的過程中被深度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是矢量運算普遍遵循的法則,而矢量運算貫穿高中物理始終,用“圖形”表示物理量之間關系的方法,對學生而言是一個新方法。因此,該節(jié)在教和學兩方面都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其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和實驗方法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并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物理實驗、物理模型、數學工具在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的應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訓練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和諧發(fā)展。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對“力”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通過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矢量的學習,對“矢量”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提供了基本的知識儲備。然而,腦中根深蒂固的標量運算對學生學習力的合成而言,是一種負遷移,對力進行合成時,照搬標量運算的方法來應付,而矢量運算使用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對于學生初次學習而言比較抽象,且涉及幾何和三角等數學知識,感覺有難度。學生在初中所學的二力平衡為標量代數運算,要想直接過渡到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矢量運算,思維階梯跨度較大,在認知水平上是一次質的跨越,很難要求學生一次轉化完成,這些都給本節(jié)課的教學帶來了困難。
三、設計思想
依據本校實際教學條件和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實施中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由于本節(jié)課比較抽象,但實驗比較直觀,易于得到實驗結論,我準備采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組討論與教師講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表:
環(huán)節(jié)
內容
作用
一
情景創(chuàng)設
建立共點力、合力與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體驗等效替代的思想
二
設問:互成角度的兩個分立如何求合力?
提出探究活動的問題
三
學生探究活動
通過傳統實驗和DISlab數字實驗共同完成
通過探究,得出平行四邊形法則
四
實例分析,強化概念
初步應用平行四邊形,加深理解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2.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
3.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含義和使用方法,會用它求兩個分力的合力。
過程與方法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1.通過合力與分力概念的建立過程,體會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過探究求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合力方法的過程,體會邏輯和實驗相結合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科學研究的樂趣和社會價值。
2.體會科學研究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重點:
1.合力與分力的概念及其等效替代關系。
2.平行四邊形定則及其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
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探究過程及其結論。
五、教學用具
1.實驗器材:木板、白紙、圖釘(若干)、橡皮條、細繩套(兩根)、彈簧秤(兩只)、三角板、鉛筆;
2.計算機、實物展示臺等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DIS-lab設備;CAI課件
六、教學流程圖(略)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由曹沖稱象的故事引入
為學生更好地理解等效替代的思想
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合力和分立
學生活動:兩個女同學共同提起水桶和一男同學單獨提起水桶。
學生通過觀察,學會對信息的分析﹑加工
學習
相關
概念
結合以上實例,提出下面問題
問題1:兩位女同學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與男同學一個力的單獨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嗎?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加以分析總結:兩個女生的作用效果與一個男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力是可以等效的。許多這樣的實例就表現在我們身邊,稍微留心便會發(fā)現。
學生學會對信息歸納總結。
在上面列舉的實例的基礎上,教師給分力與合力﹑力的合成下定義并板書。
1.分力和合力: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另外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另外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合力和分力是一種等效替代的關系。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進一步理解“等效替代”思想,為本節(jié)實驗設計的原理打下基礎。
提出問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題、猜想與假設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既然合力與分力可以相互替代,那么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呢數學知識1+12是否可用于已知兩個分力求其合力呢?
請學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老師的猜想:合力等于各分力之和?
大部分同學都認為老師的猜想不對,就此反問那你覺得應該是什么關系?你有什么方法推翻我的想法?你的猜想是什么?怎么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去驗證你的猜想?
敢于猜想和假設,
增強探索意識。
實驗探究
讓學生思考應如何設計該探究實驗。
先投影實驗器材:方木板﹑白紙﹑彈簧秤(兩個)﹑橡皮筋﹑細繩高中物理教學設計——《力的合成》套(兩個)﹑鉛筆﹑三角板﹑刻度尺﹑圖釘(5個)。[來源:Z__k.Com]明確探究問題:
1.如何求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分力的合力
2.如何求相互垂直的兩個分力的合力
3.如何求互成任意角的兩個共點力的合力
八年級上冊物理有反思的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在上一節(jié)實驗的基礎上,分析v-t圖像時一條傾斜直線的意義——加速度不變,由此定義了勻變速直線運動。而后利用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的是傾斜直線,進一步分析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無論時間間隔t大小,的值都不變,由此導出v=v0+at,最后通過例題以加深理解,并用“說一說”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做變速運動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圖象。
2、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象,概念和特點。
3、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v0+at,并會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象,概念和特點。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v0+at,并進行計算。
三、教學難點
會用圖象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v0+at。
四、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達式a=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實驗研究了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小車運動的υ-t圖象。
設問:小車運動的υ-t圖象是怎樣的圖線?(讓學生畫一下)
學生坐標軸畫反的要更正,并強調調,縱坐標取速度,橫坐標取時間。
υ-t圖象是一條直線,速度和時間的這種關系稱為線性關系。
設問:在小車運動的υ-t圖象上的一個點P(t1,v1)表示什么?
學生畫出小車運動的υ-t圖象,并能表達出小車運動的υ-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學生回答:t1時刻,小車的速度為v1。
學生回答不準確,教師補充、修正。
預習檢查
情境導入
精講點撥:
1、勻速直線運動圖像
向學生展示一個υ-t圖象:
提問:這個υ-t圖象有什么特點?它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有什么特點?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點?
在各小組陳述的基礎上教師請一位同學總結。
2、勻變速直線運動圖像
提問:在上節(jié)的實驗中,小車在重物牽引下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物體的加速度有什么特點?直線的傾斜程度與加速度有什么關系?它表示小車在做什么樣的運動?
從圖可以看出,由于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速度隨著時間逐漸變大,在時間軸上取取兩點t1,t2,則t1,t2間的距離表示時間間隔t=t2—t1,t1時刻的速度為v1,t2時刻的速度為v2,則v2—v1=v,v即為間間隔t內的速度的變化量。
提問:v與t是什么關系?
知識總結: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提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線的斜率表示什么?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線與縱坐標的交點表示什么?
展示以下兩個v-t圖象,請同學們觀察,并比較這兩個v-t圖象。
知識總結: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增加,這個運動叫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這個運動叫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分小組討論
每一小組由一位同學陳述小組討論的結果。
學生回答: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表示物體的速度不隨時間變化,即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v=0,=0,所以加速度為零。
分小組討論
每一小組由一位同學陳述小組討論的結果。
由于v-t圖象是一條直線,無論t選在什么區(qū)間,對應的速度v的變化量v與時間t的變化量t之比都是一樣的,表示速度的變化量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即加速度。所以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的運動,是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學生回答:v-t圖線的斜率在數值上等于速度v的變化量v與時間t的變化量t之比,表示速度的變化量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即加速度。
v-t圖線與縱坐標的交點表示t=0時刻的速度,即初速度v0。
學生回答:甲乙兩個v-t圖象表示的運動都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但甲圖的速度隨時間均勻增加,乙圖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
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發(fā)現勻加速直線運動與勻減速直線運動的不同之處,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
3、勻變速直線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提問:除用圖象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外,是否還可以用公式表達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教師引導,取t=0時為初狀態(tài),速度為初速度V0,取t時刻為末狀態(tài),速度為末速度V,從初態(tài)到末態(tài),時間的變化量為t,則t=t—0,速度的變化量為V,則V=V—V0
提問:能否直接從圖線結合數學知識得到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知識總結: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是V=V0+a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V0+at可以這樣理解:由于加速度a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所以at就是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的變化量;再加上運動開始時物體的速度V0,就得到t時刻物體的速度V。
4、例題
例題1、汽車以40km/h的速度勻速行駛,現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達到多少?加速后經過多長汽車的速度達到80km/h?
例題2、某汽車在某路面緊急剎車時,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如果必須在2s內停下來,汽車的行駛速度最高不能超過多少?如果汽車以最高允許速度行駛,必須在1.5s內停下來,汽車剎車勻減速運動加速度至少多大?
分析:我們研究的是汽車從開始剎車到停止運動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汽車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由于是減速運動,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如果設汽車運動的方向為正,則汽車的加速度方向為負,我們把它記為a=一6m/s2。這個過程的t時刻末速度V是0,初速度就是我們所求的最高允許速度,記為V0,它是這題所求的“最高速度”。過程的持續(xù)時間為t=2s
學生回答:因為加速度
a=,所以V=at
V—V0=at
V—V0=at
V=V0+at
學生回答:因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所以v與t是線性關系,或者說v是t的一次函數,應符合y=kx+b的形式。其中是圖線的斜率,在數值上等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b是縱軸上的截距,在數值上等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初速度V0,所以V=V0+at
同學們思考3-5分鐘,
讓一位同學說說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學糾正,補充。
讓同學計算。
展示某同學的解題,讓其他同學點評。
解:初速度V0=40km/h=11m/s,加速度a=0.6m/s2,時間t=10s。
10s后的速度為V=V0+at
=11m/s+0.6m/s2×10s
=17m/s=62km/h
由V=V0+at得
同學們思考3-5分鐘,
讓一位同學說說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學糾正,補充。
讓同學計算。
展示某同學的解題,讓其他同學點評。
解:根據V=V0+at,有
V0=V—at
=0—(—6m/s2)×2s
=43km/h
汽車的速度不能超過43km/h
根據V=V0+at,有
汽車剎車勻減速運動加速度至少9m/s2
注意同一方向上的矢量運算,要先規(guī)定正方向,然后確定各物理量的正負(凡與規(guī)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同為正,凡與規(guī)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反為負。)然后代入V-t的關系式運算。
五、課堂小結
六、利用V-t圖象得出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七、并進一步利用V-t圖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式。
布置作業(yè)
(1)請學生課后探討課本第39頁,“說一說”
(2)請學生課后探討課本第39頁“問題與練習”中的1~4題。
八年級上冊物理有反思的教案(篇3)
一、教學內容分析
1.內容與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涉及本節(jié)的內容標準是“理解功率,關心生產和生活中常見機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義”。要求學生理解功率的概念,會進行功率的計算;會分析汽車發(fā)動機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和速度的關系;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測量人在某種運動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很廣,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富有實際意義。發(fā)展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節(jié)課的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習物理研究方法,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讓學生體會用比值方法來建立一個新物理概念。機車起動過程的分析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綜合運用動力學知識和功率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設計測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實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2.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驗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功率的實際意義,理解功率概念。
(2)從功率概念的定義,體會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3)理解功率與力和速度的關系。會利用功率的兩個公式來解釋現象和進行計算。
(4)了解平均功率、瞬時功率、額定功率、實際功率區(qū)別和聯系。
(5)具有敢于發(fā)表自己觀點,堅持原則,善于合作的良好習慣。
3.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是理解功率的概念;難點是理解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瞬時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計算。
二、案例設計
(一)新課引入
問題:人們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機械來做功,這與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請舉例說明。(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身邊生活尋找做功事例,并思考機械與人或畜力做功的差異。)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人們十分關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機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一些生產事例、工作場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圖片。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通過多媒體手段更生動地展示這些畫面和情景,使學生對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為形象和具體的認識,從而為建立正確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事例:①挖土機與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務,人花的時間要長得多。②建筑工地上要把磚塊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搬到樓頂上,起重機和搬運工相比,起重機要比工人快得多。③從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機比人工要快得多④家住在高樓(如8層),乘電樓比走路要快得多。⑤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列舉生產、生活中發(fā)生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功率與生活、生產息息相關,無處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說明: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有關事例,形成初步共識:人們選用機械來做功時,不僅要考慮做功多少,還要考慮機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機做功比人快;大卡車比拖拉機做功快;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車比搬運工人做功快;抽水機比轆轤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
通過一個實際問題,具體數據,讓學生感性地認識做功的快慢。如在某高樓建筑中需要搬運一批磚頭到一高層上,在搬運磚頭過程中,起重機和搬運工人的生產記錄情況如下表所示:
師:不同的機器或物體做功有快有慢,如何來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請同學們思考并提出解決方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物體做功快慢?討論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預測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①選擇相同時間,比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②選擇做相同的功,比較做功的時間長短,時間長的,做功就慢。
③類比“速度”的定義方法,用做功和完成這些功所花的時間的比值來定義“功率”。
說明: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可能有問題或不完整,教師應鼓勵學生在交流中補充完善自己的認識。
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類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義方法,體會比值法定義功率概念。
(二)新課教學
1.功率
(1)定義式:物理學上用物體所做的功W與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t的比值,作為在該時間內物體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即P=W/t
(2)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單位:教師請一位同學正確地說出公式中各個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單位。
P:功率,單位:瓦(W),常用單位還有千瓦(kW)
W:力所做的功,單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時間,單位:秒(s)
單位換算:1kW=1000Wぃ盬=1J/s
(4)功率是標量,功率表示做功過程中能量轉化的快慢。
(5)討論與交流:
小實驗:把一枚硬幣放在書的封面上,打開書的.封面形成一個斜面,并使硬幣開始下滑。請同學仔細分析一下,在下滑的過程中硬幣共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負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傾角增大,情況會有什么變化?傾角增大時,功率是否也增大?
提示:①比較不同傾角時的功率,應注意硬幣開始下滑處的高度應相同。討論功率時須指明哪個力的功率。②實驗的分析討論,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個力的
平均功率。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義式,在理論上進行的推演,使思維更加嚴密。
(6)認識一些常見機械做功功率
①汽車發(fā)動機:5×104W~15×104W②摩托車約2×103W③噴氣客機約2×108W④火箭的發(fā)動機約1×1013W⑤人的平均功率約1×102W,優(yōu)秀運動員短時間內的功率可達1000W⑥人心臟跳動的功率1。5W左右⑦萬噸巨輪106W以上⑧藍鯨游動的功率可達350kW等等。
2.功率與力、速度的關系
思考與討論:一部汽車載重時和空車時,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駛,試討論這兩種情況下汽車的輸出功率是否相同?為什么?
預測學生會回答:
①載重汽車與地摩擦力較大,牽引力也大,由于行駛速度一樣,故相同時間內,載重車的牽引力做功較多,所以載重汽車的輸出功率較大。
②載重汽車行駛得比空車慢,因此功率較小。
③載重汽車比空車費力,因此載重車的輸出功率較空車時要大些。
說明:上述分析討論的目的是啟發(fā)學生思考功率與力和速度有何關系。學生分析可能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產效率提升維護保養(yǎng)的全方位優(yōu)化
- 2025年中國對沖基金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現代企業(yè)危機管理中的信息溝通和快速響應的領導能力訓練
- 現今數字化趨勢下的媒體產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
- 2025年調書臂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2024-2029全球及中國壓鑄機行業(yè)市場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 用技術創(chuàng)新帶動辦公室環(huán)境和辦公模式改變的策略分析
- 2025年五通管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保密終端設備項目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年產工藝品150萬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書
- 北京市房山區(qū)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英語試題(含答案)
- 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與案例分析(第3版)課件 呂淑然 第5、6章 事故案例評析、相關法律法規(guī)
- 2025年南陽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2016-2024)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加油站復工復產方案
- 2025-2030年中國增韌劑(MBS高膠粉)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高考物理復習新題速遞之萬有引力與宇宙航行(2024年9月)
- 2025年首都機場集團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省貴金屬新材料控股集團限公司面向高校畢業(yè)生專項招聘144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蘇州市區(qū)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數學期末試題一(有答案)
- 暑期預習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識點
- (高清版)DB43∕T 1147-2015 太陽能果蔬烘干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