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階級位置與階級認同的爭論_第1頁
女性階級位置與階級認同的爭論_第2頁
女性階級位置與階級認同的爭論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女性階級位置與階級認同的爭論

一、女性之間地位的決定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第二次女權主義”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女性科學家開始參與社會分層研究。這種介入,往往以對男性主流社會分層研究前提假設的批判開始。最有影響力的早期批判當屬瓊·亞克爾(JoanAcker)于1973年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她認為,關于女性的社會位置,傳統(tǒng)研究或明或暗地形成了6個基本假設:(1)家庭是分層系統(tǒng)的單位;(2)家庭的社會位置(socialposition),由家中男性家長的地位(status)所決定;(3)女人生活在家中,因此,她們的地位由她們從屬于的男性的地位所決定;(4)至少從階級結構中的位置這一方面來說,女人的地位等同于她男人的地位,因為家庭是等量衡量的單位;(5)只有當女性不附屬于男性時,她們才自己決定自己的社會地位;(6)在許多方面,女性與男性并不平等,但是對分層系統(tǒng)的結構來說,這并沒有什么意義。正是在這些假設的基礎上,傳統(tǒng)的分層研究成了一種“智識上的性別歧視”(IntellectualSexism):許多社會學家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與性別分工相聯系的“男性養(yǎng)家糊口”假定,并認為男性和女性有著各自的特殊領域,其中女性的領域是家庭和家務勞動,男性的領域則是市場和帶薪工作。由此導致的一個后果是,分層過程和結構中的女性位置和性別因素被忽視了,分層理論成了一個只是關于白人男性的理論。其他女性主義者則將批判的焦點聚集在兩個議題上。第一,將家庭(family)作為分層唯一的重要單位。伊麗莎白·加尼思(ElizabethGarnsey)認為,這一做法既模糊了家庭中的男女不平等,也忽視了越來越的女性參與到勞動市場當中并飽受不平等的事實。事實上,社會學應該更加關注婦女的工薪勞動和家務勞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它們各自與資本主義體制的關系,以及對階級結構和階級意識造成的復雜影響。第二,“丈夫階級起源論”。米歇爾·斯坦沃茨(MichelleStanworth)認為,將女性的階級位置等同于她們丈夫的做法不僅并非總是必然的,而且還遮蔽了階級分析中一些最有意思的議題。它既混淆了女性與她們丈夫不同的階級體驗(classexperience),又忽視了將男性與女性區(qū)分開來的不平等,本身就是階級系統(tǒng)運作的結果。二、對女性自由主義者的批評面對女性主義者猛烈的批判,主流社會分層理論家不得不做出回應。首先站出來的是新韋伯主義的代表人物約翰·戈德索普(JohnGoldthorpe)。1983年,戈德索普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女性和階級分析:捍衛(wèi)傳統(tǒng)觀點”的著名論文,為傳統(tǒng)模型中引發(fā)激烈爭論的兩項主張做出辯護:(1)之所以將家庭而非原子化的個人作為分層的基本單位,是因為家庭作為將收入集中起來的消費單位,所有家庭成員都能受益于任何成員的賺錢能力。也就是說,所有家庭成員擁有同樣的物質利益(亦即階級利益),階級斗爭發(fā)生在家庭之間,而非家庭內部;(2)已婚女性的階級地位取決于她們的丈夫。雖然很多女性參與到勞動市場當中,但是由于家庭中性別分工和社會上男性霸權的繼續(xù)存在,大多數家庭的經濟命運仍然更多地依靠丈夫的職業(yè),妻子的就業(yè)模式仍大多可以用丈夫的階級地位來解釋。事實上,“支配模型”后來也為戈德索普所接受,這有他與埃里克森合著的著作為證(因此,有的學者也將“支配模型”視為一種“新傳統(tǒng)模型”)。作為社會分層另一個主要流派新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埃里克·奧林·賴特(ErikOlinWright)則試圖通過更加明確地界定已婚職業(yè)婦女的階級位置來回應女性主義者的批評。他認為,雖然戈德索普那種將女性的階級位置等同于她們丈夫的職業(yè)階級的做法有明顯缺陷,但簡單地以女性自己的工作為基礎來界定她們的階級位置也不能令人滿意,因為在很多“跨階級”(cross-class)的家庭中,情況比較復雜。珍尼恩·巴克斯特(JaneenBaxter)在這一議題上的主張,則有點緩和的味道,不過在核心觀點上仍然非常堅定。她承認,在說明主觀階級認同方面,階級位置本身并不是一個充分的解釋變量,無論對男性還是對女性來說,教育都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指標,因此,要想了解男性和女性的階級認同,就必須更細致地了解個體的個人特征。但是,在她所研究的4個國家(美國、瑞典、挪威和澳大利亞)中,在決定階級認同方面,丈夫的階級位置仍然是一個主要的因素,而且丈夫階級位置的影響并不根據妻子階級位置、工作時間、教育程度和收入而發(fā)生變化———沒有證據顯示女性就業(yè)的增長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模式的主張。更多的學者則繼續(xù)在經驗的層面上對傳統(tǒng)觀點的辯護提出質疑。她們對戈德索普將家庭視為擁有無差別物質利益的同質性單位提出了質疑。她們指出,家庭不僅并非總能將收入集中起來,更激進的反對者甚至主張,不僅全職家庭主婦的階級位置不等同于她的丈夫,而且,家庭中的支配性社會關系也應該被視為是一種階級關系。這種主張認為,家庭內的生產應該被看作是一種不同的生產模式(亦即家庭內生產模式),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這種生產模式通過支配和從屬的性別關系得以建構,在這種模式中,家庭勞動力(家庭主婦)相對于非勞動力(男性家長),處于一種被支配和被剝削的階級位置。這樣,一個無產階級男性的妻子,就不處于工人階級的位置,而應該被稱為“無產階級家庭勞動階級”。當然,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更多的研究者試圖采取一種折中的立場。安妮特·索倫森(AnnemetteSorensen)在一篇著名的綜述中就認為,當研究者需要勾畫階級結構,或者勞動市場中的性別不平等時,“個人”是一個合適的分析單位;當研究者關注家庭生活的物質狀況、它的生活方式、它的利益,以及它所提供的生活機會時,則應該將“家庭”視為階級分析的基本單位。至此應該做一個簡短的小結。雖然圍繞“性別-階級”而展開的爭論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經成為西方社會分層研究中最為熱烈的議題之一,但實事求是地說,一致性的結論還遠未得出,甚至永遠也不可能得出。早期的大多數爭論,關注的是分層研究的基本單位(家庭還是個人),以及各種因素在決定婦女階級位置和階級認同上的影響;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考察和澄清階級和性別之間相互聯系的各種具體形式,研究立場和方法變得越來越多元。我們現在可以做的,是給這一爭論拍一張暫時性的快照,并在吸收其合理成分的基礎上,面對中國現實社會的真問題,為挑戰(zhàn)、修正、彌補,甚至重建西方性別社會分層理論的諸假設做出自己的貢獻。三、女性階級或階級的雙重性別結構然而,無論是以戈德索普為代表的新韋伯主義,還是以賴特為代表的新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平息來自女性主義的批評。瓊·亞克爾認為,不管傳統(tǒng)分層研究怎么辯解,它們都仍然將“性別”和“階級”視為兩個不同的現象,將性別分層和階級分層視為有關不平等的兩個性質截然不同的系統(tǒng)。而事實上,性別分層總是包含著經濟和權力的不平等,這些不平等正是在同時構成了階級結構的關系系統(tǒng)中得以生產和維系的。也就是說,女性在階級結構中所處的情境也正是她們在性別結構中所處的情境,階級或分層不是性別中立的。作為一種替代性的主張,許多人開始呼吁將個人(in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