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通渭縣玉帛之路關隴道考察中國西部史前玉禮器的來源
所有社會分析的前提是歷史和地方的結合?!氯麍D2016年1月26日至2月2日,第九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在關隴古道上得以完成。本次考察路線呈現(xiàn)一個環(huán)形:從甘肅最東端翻越小關山進入隴東和陜西,又從隴縣翻越大關山,回到甘肅張家川縣和天水。本文根據(jù)筆者在中國甘肅網(wǎng)逐日即時發(fā)表的專家手記修訂而成。謹在此對本次考察給予接待和幫助的甘陜兩省的地方人士表示感謝。一、莊浪入小關隴西地區(qū),轉作“兩第九次玉帛之路考察在西玉東輸?shù)倪\輸線路圖的認識方面,補充以往未知或認識不清晰的關隴道的存在樣式。本次踏查路線的計劃萌生,始于2014年7月第二次玉帛之路考察途中甘肅定西眾甫博物館劉岐江館長攜帶的《中國文物地圖集·甘肅分冊》經過這次匆匆走一回的親歷踏勘,大致上弄明白了一點地緣上的秘密:大隴山北面聯(lián)接六盤山和寧夏,再向北隨黃河流向北至賀蘭山和內蒙古河套地區(qū);向東南經過(小)關山即通往隴東高原和關中平原。它又是渭河流域與涇河流域的天然分水嶺。這顯然相當于各方面文化傳播的一個交叉路口,一定和齊家文化形成時的內外影響途徑密切相關。在周代以后,則是關隴文化互動的必經之地,內地農耕民族與關外游牧民族互動拉鋸的戰(zhàn)略要地。就連莊浪這個名字也不是漢語詞,而是藏語詞的音譯。當代甘肅人有個的說法,是隴地有秦安,秦地有隴縣,形成隴中有秦和秦中有隴的交錯局面。我們據(jù)此設計出從莊浪縣東行到華庭縣,入小關山,經過崇信前往隴東地區(qū),到平涼然后南下陜西,經千陽和隴縣,取道關山牧場(秦人牧馬的重要基地;張藝謀影片《秋菊打官司》的外景地)再度翻越大關山,到甘肅的張家川縣,回程路徑清水縣,最后抵達天水市,結束考察。在考察實施過程中臨時改變計劃行程的是增加自平涼到鎮(zhèn)原縣的一站,為的是探索常山下層文化的實情,這次改變給考察帶來顯著的意外收獲,即對齊家文化玉器的源流關系梳理方面,獲取有關常山下層文化的關鍵資料和信息。從河流水系方面看,本次路線介乎渭河道與涇河道之間,重點考察了涇河的支流水系道路,即隴東地區(qū)的蒲河道、茹河道以及陜西的汧河道古代線路情況。從而給玉石之路黃河道在沿著大隴山東行,途經關山的路上,看到絲路古道上一個頗具戲劇性的站點———張棉驛。張棉是張騫的兒子。父親威名傳揚四海,兒子的名字卻罕為人知。西漢年間張騫出使西域返回漢朝時,因為擔心他在被俘匈奴期間與匈奴妻子所生的兒子被漢朝統(tǒng)治者忌諱,危及身家性命,就只好讓混血兒子張棉留在這個關山古道的驛站,自己率隊入關,進長安城向漢武帝匯報使命??疾靾F車過關山時,遭逢小雪紛飛的天氣,翹首遠望張棉驛,油然抒發(fā)懷古之憂思,拍攝到白雪皚皚的關山飛度景色,大家情緒激昂,即興賦詩一首《雪中度關山》留念:二、古玉與機構的選擇中國人崇玉愛玉,自古而然。在人名地名之中,以“玉”為名者多不勝數(shù),不過大部分是徒有其名而已,并不一定存在名稱背后特指的某種玉石。像廣西的玉林,山西的右玉,內蒙古涼城的西白玉,臺灣的中央山脈主峰叫玉山,等等,都是名稱有玉,而實際上無玉。這種有名無實的情況,讓古今學人對記錄著140座產玉之山名稱的先秦奇書《山海經》望而卻步,幾乎沒有什么人把祖國大地上這么多出產玉石的遠古記載當真格的。這部書的性質也就變得真假難辨,撲朔迷離。2013年3月,筆者在蘭州參加復旦大學舉辦的“河西走廊人居環(huán)境與各民族和諧發(fā)展學術研討會”后,與《絲綢之路》雜志社主編馮玉雷一行驅車考察齊家文化玉器分布,先到靜寧縣博物館欣賞著名的“靜寧七寶”,隨后踏查成紀古城遺址,再從靜寧翻山越嶺到通渭,路過一個叫碧玉鄉(xiāng)的地方,當?shù)匾粭l小河也叫碧玉河。大家十分好奇,就下車一探究竟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過一句名言:人的雙腳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墒敲\安排我三年來要兩次踏入通渭縣的碧玉鄉(xiāng)!2016年元月26日,第九次玉帛之路考察團從蘭州出發(fā)的第一站就是通渭,先看縣博物館展出的齊家文化玉器,再看當?shù)厥詹丶摇半]中玉”的皮影博物館及齊家玉器藏品。他在介紹古玉時特別提到齊家文化玉器中哪些玉器是用什么樣的玉材做成的,哪些玉材如今還能找到實物。就在通渭境內也有產玉的地方。這個重要信息是我們考察計劃中沒有的。于是,午后由他做向導,我們一行11人再次來到距離縣城十余公里的碧玉鄉(xiāng)。先在村中的老鄉(xiāng)家里看玉,一件深綠色的玉石雕琢成的玉鳥,其色澤確實有點像碧玉,但是通透和溫潤的程度卻無法和新疆瑪納斯碧玉相比。從村民家出來,踏著冰封的小河,走進一道河川,河兩邊隨處可見一些被丟棄的玉石原料,其成色都不大好,青色居多,也有黃色的和白色的,沒有看到碧綠色的。沿著河川走進幾里路,居然河床底下的巨大石頭也呈現(xiàn)出玉石的樣子,在光線照射下熠熠生輝(圖1)。莫非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哪一座玉山,終于在千載之后被今人發(fā)現(xiàn)了?據(jù)隴中玉介紹,目前所見碧玉鄉(xiāng)出產的玉石硬度不高,裂紋也較多,影響到其市場開發(fā)價值。我們從村民自己就地取材制作的玉石手串看,情況的確如此。在五光十色的當今玉器市場上,這里出產的玉石因為質地較差,難有一爭高下的機會。不過,可以進一步探究的問題仍是有意義的:當?shù)氐囊员逃駷槊F(xiàn)象,畢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實物原型的。當?shù)剡€有“碧玉關”,“玉關”這樣的本土名稱,這給我們考察的玉帛之路路網(wǎng)增添了新的內容。尤其是碧玉鄉(xiāng)出產玉石的歷史,應該一直溯源到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這就給齊家文化玉器傳統(tǒng)為什么取材非常多樣化的歷史謎團,帶來求解的新線索。國人習慣說“千種瑪瑙萬種玉”,如今通過目驗方式可以辨識的碧玉鄉(xiāng)之玉,就不下四五種之多。拿考古發(fā)掘的齊家玉器實物,小心對照今天看到的當?shù)赜癫?大致能夠還原出這一段文字根本沒有記錄的史前玉文化的隱情。至于碧玉鄉(xiāng)的玉材在歷史上各朝各代是否有過開發(fā)和運輸?shù)那闆r,目前還缺乏調研,有待日后的探究。三、從秦安到充分認識自從2005年受聘為蘭州大學翠英講席教授開始,筆者迄今連續(xù)來甘肅已經十一個年頭。2006年夏曾第一次到秦安大地灣考察,被隴山葫蘆河流域史前先民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所吸引。8000年前最早的小米種植和最早的彩陶生產,兩個指標均在東亞洲地區(qū)遙遙領先。震撼之余,隨后撰寫的《河西走廊--西部神話與華夏源流》1。一書中,依據(jù)大地灣的考古發(fā)現(xiàn),對學術界流行的中原中心主義觀念提出批判。特別是針對考古學方面把大地灣文化稱為“仰韶文化甘肅類型”的做法,表示質疑:仰韶文化是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中原史前文化,大地灣一期文化的開始時間距今約8000年。這也就是說,大地灣先民發(fā)明彩陶和栽種小米之際,中原的仰韶文化還遠遠沒有發(fā)生呢。年代大致相當?shù)男∶追N植也在內蒙古赤峰的興隆洼文化,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河南新鄭的裴李崗文化等有所發(fā)現(xiàn),基本上覆蓋了北半個中國;但是和大地灣一期年代相當?shù)牟侍?截至目前還沒有看到。換言之,大地灣所在的隴山葫蘆河流域至渭河流域,應是中國和歐亞大陸彩陶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疾靾F從蘭州出發(fā)的這第一天,取道通渭縣前往莊浪途中,按計劃可順路到秦安大地灣。自己也想有一次再度思考大地灣文化的機緣。因為在通渭考察時得知當?shù)赜行掳l(fā)現(xiàn)的碧玉鄉(xiāng)玉料產地,就臨時改變行程,增加了下鄉(xiāng)走訪采集玉料標本的任務。還在當?shù)嘏笥褞ьI下去踏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家坪遺址(圖2)。結果這一天直到晚上夜色朦朧時才驅車經過秦安縣。夜間遙望大地灣,十年前第一次參觀后的問題再度浮現(xiàn)出來,并伴隨著如下假設:1921年,北洋政府聘任的瑞典地礦顧問安特生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發(fā)現(xiàn)史前文化,命名為仰韶文化。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成為中國考古學誕生的標志事件。1924年,安特生來到甘肅后,先后在臨洮至廣河一帶發(fā)現(xiàn)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等。所有這些西北史前考古文化的命名都一直延續(xù)至今。但是它們在年代上均晚于仰韶文化。這就給新興的中國考古學帶來一種與生俱來的成見,好像只有仰韶文化是源頭,西北的其他史前文化都是在仰韶文化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假如當年的安特生也來到秦安的大地灣考察,情況會怎樣呢?假如安特生在去仰韶村之前先來大地灣,情況又會怎樣呢?可推測的結果是,至少那種認為史前文化只能自東向西傳播的錯覺模式不會出現(xiàn)。大地灣文化因為其年代的久遠被排在北方史前文化的早期位置,隨后出現(xiàn)彩陶文化的自西向東傳播運動,催生出仰韶文化。在這種源流關系中,當然不會出現(xiàn)中原中心主義偏見所支配的命名現(xiàn)象--將大地灣文化稱為“仰韶文化的甘肅類型”。這完全是弄錯了文化父子關系的一種誤讀吧。8000年過去了,逝者如斯,葫蘆河水依舊南流,入渭河,再東流入黃河。是渭河和隴山將甘肅隴原大地和陜西關中地區(qū)的文化串聯(lián)為一體。中國歷史上的炎帝姜姓族群和夏人(氐羌族群)、周人和秦人,都是先后沿著渭河的自西向東方向,從甘肅入主關中和中原的。從葫蘆河到渭河一線,不知還埋藏著多少我們所未知的文化奧秘。四、“所處之地”:法網(wǎng)的“地棲居”元月28日,考察團自華亭縣驅車抵達崇信縣,登龍泉寺,暢飲甘甜山泉水,瞻仰正在修造中的公劉廟,追慕周人的先祖事跡,特別是探訪到位于山上的一處齊家文化遺址。崇信博物館的陶榮館長帶領我們先觀看一處齊家文化陶窯遺址,隨后還有幾處居住遺址。只見山坡黃土層斷面中有兩層白灰面清晰可見,下面一層較薄,大約3毫米左右,上面隔著60厘米的土層,有上一層的白灰面,較厚,約8毫米。如果這兩個白灰地面都是齊家文化先民的房屋地面,那么相隔60厘米的黃土,意味著多少歲月的沉淀呢?從臨夏積石山縣的新莊坪遺址,到寧夏隆德渝河北岸的頁河子遺址,從青海民和黃河邊上的喇家遺址,到甘肅永靖黃河岸邊的王家坡遺址,作為齊家文化遺址標志性特征的白灰面,考察團成員已經司空見慣。但是這里十分罕見的雙層白灰面,還是能夠引人深思的。齊家文化不同時期的先民屢屢到芮河畔的龍泉寺山上居住,主要原因之一當然是為了飲用泉水的方便。用白色石灰修造房屋的地面和墻壁,始于仰韶文化后期,在隴東的常山下層文化得到發(fā)揚光大,并為隨后興起的齊家文化繼承下來。多年來,我們考察過的齊家文化遺址不下幾十處,唯有崇信龍泉寺的這一處遺址最富有“詩意地棲居”意味。大家戲稱這里4000年前居住的是飲用天然礦泉水齊家先民(圖3)。站在龍泉寺山上,俯瞰山下冰封的芮河,遠眺芮河延伸流向的下游,即匯入涇河的方向。自然想起自己多年前的隴東之行。就白灰面這一建筑技術的源流演變情況看,是慶陽地區(qū)的仰韶文化開其先河。位于西峰區(qū)后官寨鄉(xiāng)南佐村的南佐遺址,面積40萬平方米。上世紀80至90年代初由甘肅省考古研究所進行發(fā)掘,但發(fā)掘報告尚未發(fā)表。據(jù)趙雪野在1995年《中國考古學年鑒》披露的資料,南佐遺址有一座殿堂式建筑基址,長方形,長33米,寬約19米,南面為敞開式,地面鋪6層白灰面,墻高2.8米、寬1.6米。這是可以和秦安大地灣發(fā)現(xiàn)的史前殿堂式建筑相媲美的重要發(fā)現(xiàn)。其年代為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00年。出土文物主要有石斧、石刀、石鏟、陶刀、陶紡輪等,沒有發(fā)現(xiàn)玉器。隨后在這一地區(qū)興起的常山下層文化,遺址在鎮(zhèn)原縣城南的城關鎮(zhèn)常山村,位于茹河河畔南岸二級臺地上,面積30萬平方米。距今約4900年。出土文物有石鏃、石彈丸和骨刀等。還發(fā)現(xiàn)窯洞式居室,面積為9平方米。室內地面為白灰面。本地的史前文化繼常山下層文化之后,便是齊家文化。如位于蒲河上游黃土梁峁的老虎嘴遺址,在鎮(zhèn)原縣廟渠鄉(xiāng)老虎嘴村,面積6000平方米。曾經出土一條殘長23米的陶水管道,直徑14厘米??梢姰敃r的齊家文化先民利用陶管道引水設施。28日下午,考察團從崇信抵達平涼,照例先參觀平涼博物館。特別留意的是靜寧七寶中最大的一件青白玉璧(圖4),玉質中透露濃重的深色斑紋,因直徑約30多厘米,堪稱齊家玉璧之王。由靜寧借展到平涼后,一直是這里的鎮(zhèn)館之寶。晚飯時,考察團向平涼博物館的兩位館長請教,他們提到常山下層文化的文物中有可能出現(xiàn)玉器。我們在莊浪博物館就已經看到,齊家文化的陶器類型與常山下層文化非常接近(圖5)。齊家文化玉器的起源也可以由此獲得線索,如同白灰面和紅陶尊器型那樣,都是齊家文化直接繼承常山下層文化的物證。于是決定改變行程,增加走訪鎮(zhèn)原縣,專門探查常山下層文化遺址,以便加深對齊家文化源流的認識。五、關于月氏人和小月氏2012年10月我從新疆的塔里木大學到慶陽隴東學院講學時,時任該校科研處副處長的張多勇老師負責接待,他帶我走訪當?shù)氐凝R家文化玉器收藏者,還有幸采集到若干標本元月28日上午參觀崇信縣博物館,陶榮館長在開始介紹中就提到,本縣地域雖小,人口也少,但是考古文物卻是一流的。特別是有關上古時期鹵縣的所在地和月氏道的所在地問題,崇信的出土文物提供了特殊的證明。尤其是崇信出土的漢代月氏錢范(圖6),表明月氏人來到靠近中原的邊塞地區(qū)定居的情況,讓我想到張多勇在幾年前寫的考證文章《從居延E·P·T59·582漢簡看漢代涇陽縣、烏氏縣、月氏道城址》。月氏人分為大月氏和小月氏,是河西走廊地區(qū)先于匈奴而存在的游牧文化族群,后來被強悍的匈奴人擊敗,逃離河西走廊,遷移至新疆至中亞地區(qū)。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就是聯(lián)合月氏人共同對付匈奴。在先秦史上,月氏這個名稱被寫作“禺氏”,文獻中記載禺氏之邊山出產玉石,堯舜時代的中原政權之建立,有一個物質條件,即“北用禺氏之玉”。現(xiàn)代學者認為《管子》書中提到的“禺氏之邊山”就是新疆的昆侖山,“禺氏之玉”就是和田玉。根據(jù)我們近年的考察和研究,漢代以前的昆侖概念比較模糊,可以泛指西北產玉的多座大山,不一定專指新疆南疆的昆侖山1989年在崇信縣黃寨鄉(xiāng)河灣村廟家山出土一“貨泉”銅制錢范,銅母范其背面筑有“月氏”二字。陶榮館長在《文物》發(fā)表文章,指出這是新莽時期鑄錢用的母范。同年崇信縣銅城鄉(xiāng)馬溝村出土新莽時期陶子范殘片,經清理,發(fā)現(xiàn)是一處殘窯址,有部分陶子范殘片。經整理復原,有“貨泉”和“貨布”兩種。其中一件“貨泉”陶子范較完整,當為另一件銅母范翻模的子范。他考證“月氏”為地名,即漢代的月氏道。道是漢代縣一級的行政建置?!逗鬂h書·官志》說:“凡縣蠻夷曰道”。即凡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而設為縣的,就名之曰道。“月氏道”的存在,表明漢代統(tǒng)治者給游移在華夏邊緣的月氏人以固定的屬地,并授權給他們在當?shù)罔T造自己的錢幣。崇信出土的漢代銅錢母范上雖然僅有二個字,但是也足以說明當時有一批月氏人居住在靠近中原的隴東地區(qū)。那時的月氏人是否和堯舜時代的月氏人一樣,充當玉帛之路上的交流使者呢?暫不得而知??梢钥隙ǖ氖?繼月氏人之后,又有許多西域民族相繼充當西玉東輸?shù)闹饕巧?包括烏孫、氐羌、吐蕃、回鶻、粟特、黨項等。理解了西玉東輸?shù)臍v史將近三四千年的不斷延續(xù),再看如今在河西走廊一帶到關隴古道一線,出現(xiàn)眾多民族遺留下的歷史足跡,也就不足為奇。張多勇、陶榮這樣的本土學者,為研究地方的歷史文化,常年奔走在田間地頭,他們熟悉本地的一山一峁,屬于學界中最能夠“接地氣”的一族吧。六、隴東天王墓葬元月29日,考察團出發(fā)以來的第四日。早上觀摩平涼崆峒區(qū)博物館,隨后離開平涼,由崆峒區(qū)博物館齊館長和梁所長驅車領路,取道雙鳳山和廟底下村兩個史前文化遺址,驅車北上,翻越三座黃土大塬,中午1:20抵達茹水河畔的鎮(zhèn)原縣城。鎮(zhèn)原縣委宣傳部的王部長和專程從慶陽隴東學院趕來的張多勇教授已經在鎮(zhèn)原新賓館大堂等候多時。下午3時考察鎮(zhèn)原縣博物館。這是2010年新落成的建筑,館藏文物有5000多件,其中珍貴文物771件。博物館一共六個單元的展廳,主題分別為舊石器時代文化、新石器時代的常山下層文化,秦漢雄風、佛教石窟寺文化、歷代瓷器展和紅色文化展。最讓考察團成員興奮不已的,是常山下層文化展廳。這里有一座1991年在三岔鎮(zhèn)大塬村大塬遺址發(fā)掘的墓葬(M4)復原景觀,只見一位男性巨人仰身曲腿平躺在墓穴中,年齡在45至50歲,身高達到2米10。身體左側分三排堆放隨葬品,計有陶器72件,其中泥質紅陶籃紋高領甕20件,加沙紅陶單耳杯52件。巨人左手邊上有碧綠色玉環(huán)一件(圖7,圖8)。據(jù)當館長王博文介紹,當年清理墓葬時,巨人右手處還有一件玉斧。我在青海柳灣博物館看到過一座馬家窯文化墓葬復原景觀,隨葬陶器數(shù)量達到驚人的90多件。眼前的這座隴東巨人墓葬隨葬70多件陶器,顯然也是距今4000多年的史前社會階級分化的表現(xiàn)。從部落集團走向方國政權的文化演進歷程中,凡是有明顯社會分化跡象的地方,都意味著呈現(xiàn)出從原始社會通向文明門檻的征兆。在華夏文明國家,帝王佩玉和君子佩玉已經完全制度化。儒家倫理強調的“古之君子必佩玉”,過去我們不知道究竟有多“古”。如今知道常山下層文化的年代距今4900年左右(一說距今4300年),其年代大約比孔圣人建立儒家學派的春秋時代還要“古老”大約一倍。如果說儒家和道家都屬于有文字記錄的華夏文化的小傳統(tǒng),那么4000多年前的隴東巨人佩玉景象,就突出呈現(xiàn)了玉文化大傳統(tǒng)的深遠和輝煌。當日晚間在鎮(zhèn)原新賓館二樓舉行的座談會上,王館長應邀介紹了鎮(zhèn)原縣境內發(fā)現(xiàn)常山下層文化遺址和文物的情況,多達300多處,其中發(fā)現(xiàn)有玉器的約二、三十處。尤其是三岔鎮(zhèn)大塬村大塬遺址一帶,據(jù)當?shù)乩相l(xiāng)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大量玉器和陶器出土,陶器多到可以用卡車裝載。審視該遺址的地理位置,恰好位于陜甘寧三省交接地帶。這又透露出一些重要的信息,伴隨著常山下層文化的一系列未解之謎,值得深入研究。尤其是從中國玉文化史的全局視野看,隴東史前玉器發(fā)現(xiàn)的意義非同小可。我把即興想到的八個謎題列舉如下:第一,常山下層文化的人種族屬是怎樣的?為什么會有兩米以上的高大身材?要知道西北史前文化墓葬的骨骼,平均身高在一米七左右。第二,齊家文化人口的平均壽命不足30歲,大塬遺址M4這位約50歲的男性佩玉巨人,莫非是當時社會中德高望重的老壽星?第三,常山下層文化的來源是怎樣的?或者說是如何從仰韶文化中脫胎而來的?第五,常山下層文化的玉器生產來源如何?是北方紅山文化,還是中原龍山文化?第六,常山下層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產地在哪里?為什么其玉器顏色較為單一地呈現(xiàn)綠色蛇紋石特征?這和齊家文化玉器原料的多樣性形成鮮明對照。第七,從陜甘寧三省交界處的特殊位置看,陜西神木縣石峁遺址龍山文化時代的大量玉器生產與常山下層文化玉器的關系如何?哪一個是源,哪一個是流?第八,河南靈寶西坡仰韶文化墓葬新出土的10件暗綠色蛇紋石玉鉞,距今5000左右,是目前已知中原史前玉禮器生產最早的案例。它和隴東常山下層文化玉器在用玉材料上較為相似,是否有源流影響的關系?七、靈臺縣博物館藏本齊家文化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西北大地上興盛過大約五六百年,它是怎樣衰落和消亡的?它的后繼者是怎樣的?由于沒有任何文獻記載,這兩個問題至今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只有通過出土文物本身提示的信息,做出某種推測。繼齊家文化之后在同一地域內崛起的史前文化有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寺洼文化與先周文化有一定的淵源承繼關系。從玉文化提示的信息看,寺洼文化并未繼承齊家文化的玉禮器生產傳統(tǒng),其陶器生產也顯得粗糙和原始。一般認為是非農耕社會的戎族先民的文化。如果說,距今3000年前后的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都沒有直接繼承齊家文化的玉文化傳統(tǒng),那么這個傳統(tǒng)究竟到哪里去了呢?莫非是戛然而止一般中斷了嗎?元月30日下午5點,考察團經涇川縣來到靈臺縣,第一目標就是位于荊山上的靈臺縣博物館。館藏文物以百草坡西周墓地出土的精品文物為主,在玉器陳列方面:緊接著2件齊家文化玉器(一暗綠色玉環(huán),一件孔雀石玉琮),是3件先周文化玉器,其中一件琮式玉環(huán)(圖9),出土于西屯鄉(xiāng)北莊;玉質優(yōu)良,屬于略顯淡黃色的青玉。一件有孔青玉鉞(圖10),出土于西屯鄉(xiāng)橋村遺址,也是玉質精良的青黃玉從經驗上判斷,其玉材大約是馬銜山產的優(yōu)質透閃石玉料。一件權杖頭殘件,出土于上良三村,玉質稍差。還有5件西周玉器(包括1件綠松石串),其中的玉環(huán)和玉璧,所用玉料與先周玉器一樣精良。由此看來,先周文化和周文化的玉器傳統(tǒng)顯然繼承著齊家文化,一是素器不加紋飾的古樸特征,二是優(yōu)良的透閃石玉料。這至少從一個方面提示著齊家文化的后繼者,很可能與周人文化有一定關聯(lián)。而西周玉器所用玉料,在周穆王以前,很可能多有來自隴山以西的馬銜山玉料。到周穆王之后,就有越來越多的新疆和田玉進入中原吧。靈臺這個位于甘肅省最邊緣的小縣,在玉文化源流探討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實物線索。希望日后當?shù)啬苡懈嗟目脊虐l(fā)掘成果。八、千陽縣城的“二傳手”元月31日晨,自靈臺縣出發(fā),沿著達溪河西行,慕名而來,瞻仰密須國舊址,觀密須之鼓的遺跡。密須是一個古國的名稱,為商代的一個姞姓之國,后被周文王所滅,以封姬姓。后又為周共王所滅。今日的靈臺縣百里鄉(xiāng)政府,投資1600萬,修建起一座密須國紀念園區(qū)。一個曾經繁盛的地方古國,居然被西周統(tǒng)治者兩次滅國,不免會引起歷史愛好者的很大興趣。翻閱《靈臺民間文學故事集》之《文王伐密》,得知周文王姬昌滅掉密須國之后,揮師東進,在達溪河畔的荊山上,修筑一座高高的土臺,舉行盛大的獻俘、祭祖、謝天的儀式,由此完成了周人滅商朝之前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步驟。這個土臺就叫靈臺,也是靈臺縣得名的由來。至于密須國的第二次亡國之原因,聽起來更是匪夷所思?!秶Z·周語上》:“恭王游于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康公不獻,王滅密。”這顯然是因為美女而亡國的父權制社會歷史觀的又一例證。離開密須國所在的百里鄉(xiāng),考察團用車載導航做指引,想直接前往隴縣,放棄原計劃中的千陽縣城,因為剛剛得知千陽縣博物館不開放。誰知人算不如天算,導航儀把我們領入隴山南麓的千山萬壑之中,左突右沖,下山后來到一個鎮(zhèn)子,叫張家塬鎮(zhèn),向趕集的老鄉(xiāng)打聽,才知道大道前方5公里處,就是我們不想去的千陽縣城。恰逢中午時分,大家便在千陽縣城歇腳并午餐,咥一頓羊肉泡饃。在等待用餐的間隙,兩人打聽到一家古玩店,尋覓史前玉器未果,只見柜臺角落里有一個漢代玉石蟬,幾只銅帶鉤和琉璃耳珰(圖11)。這幾件古代遺物成為此行采集到的參考性物證,用來見證玉帛之路千河(古名汧河)古道上曾經的文化輝煌。深藍色的琉璃,原產地為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埃及人發(fā)明琉璃的目的是替代稀有的玉石種類青金石(主產地在今阿富汗)。琉璃通過玉石之路傳播到巴比倫、波斯和印度等地,隨后在距今3000年前后通過新疆和河西走廊傳入中國。西周貴族奢侈品中開始出現(xiàn)琉璃,在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最為流行。當時的上層社會把琉璃當成外來的新玉種,或是人造玉石。千陽古玩店里淘來的戰(zhàn)國琉璃耳珰,在沿著千河進入關中地區(qū)的秦人墓葬中時有發(fā)現(xiàn)。秦人原來在甘肅天水禮縣一帶為周王室養(yǎng)馬,與戎狄雜居,被中原人視為虎狼。后來通過汧渭之會,秦人勢力挺進中原,變法圖強,最后成為霸主,統(tǒng)一中國。秦人如何像接力賽那樣從西戎人那里接受琉璃生產技術,并進一步向中原文化傳播的?張家川縣馬家源戰(zhàn)國時期西戎首領墓葬新出土的金銀器和琉璃杯(圖12)等珍稀文物,可以為解讀這類問題帶來重要的靈感。換言之,秦人在黃金之路和琉璃之路上同樣扮演著“二傳手”的角色(圖13)。當代新興的玉文化研究表明,秦人的玉器種類和工藝風格均與關東六國不同,學界因此命名為“秦式玉器”。秦式玉器無疑在選材和加工方式上都以西周玉器為基礎,逐漸體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秦國特色。像亞字形玉飾、宮燈形鏤空玉佩、龍紋馬鞍形玉佩、龍紋璋形玉器、工字形管銜環(huán)等,都是秦人玉器與眾不同之樣式。秦式玉器出土較集中的地點是陜西鳳翔縣的秦都雍城遺址、鳳翔縣南指揮村的秦景公大墓、陜西寶雞市益門二號春秋秦墓、秦都咸陽城遺址、西安市北郊戰(zhàn)國晚期秦祭祀坑等??上П敬慰疾煊媱澲胁]有列入鳳翔。當日下午考察團抵達隴縣,雖已鞍馬勞頓,卻顧不上休息,在隴縣圖書館朱恒濤館長的引領下,下鄉(xiāng)尋覓位于川口河畔的川口河齊家文化遺址。前往川口河村途中,經過一個村莊--邊家莊,不禁心里一驚,這不是1986年11月發(fā)掘出春秋時期秦人墓葬5號墓的那個邊家莊嗎?據(jù)考古報告,該墓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青銅器組合為5鼎4簋,屬于春秋早期秦國大夫級貴族墓。出土的玉石器計有:玉泡2,玉圭11,石圭4,石管2,石璧1,石條形飾5,石貝290件。串飾兩組,一串在頸部,由玉玦2件、玉牌7件、玉魚1件、瑪瑙珠80粒和若干綠松石組成。另一串置于胸前,由70?,旇е榻M成??磥砬厝嗽缙谟糜竦娜〔氖侄鄻踊?。在美玉原料不足的情況下,也用石料做替代,正像古埃及人發(fā)明琉璃替代青金石一樣。從用玉廣泛性看,透閃石玉、綠松石、瑪瑙,也是源于齊家文化和西周人的用玉傳統(tǒng)。至于西周以來紅瑪瑙的用料來源問題,囑咐考察團成員易華去做專題論文,迄今還沒有明確答案。就秦人與西戎的密切關系看,很可能要訴諸于草原游牧文化。就玉文化的發(fā)展而言,秦人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xiàn)在玉器器形的推陳出新和加工紋飾的特殊風格方面。秦宮一號大墓出土的玉鞋底,古往今來,較為罕見,其原初制作的神話想象初衷里有沒有一種“腳踏青云梯”的寓意,即讓死去的秦景公能夠實現(xiàn)順利的飛升天國之旅呢?莫非是秦人別出心裁地對車馬坑一類商周王公貴族隨葬禮制奢華傳統(tǒng)的一種錦上添花吧?玉石鞋底出土的位置很有講究,就在槨室蓋板的中央位置的朱砂面中。有學者推測這件鞋底可能下葬時是有鞋面的,或為絲織品,下葬入土后被腐蝕融化掉了,所以只剩一雙鞋底。不過目前還沒有其他旁證可以說明這一推測。只能聊備一說,事實不一定如此。詳情和圖片均可參看劉云輝著《陜西出土東周玉器》如果說秦人在死后升天想象方式上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前代資源,借助玉制的鞋底,如同西北地區(qū)史前期陶器造型中特有的大足之人的形象,或者特制陶靴子形象有關這次的考察路線設計是從甘肅靈臺到陜西千陽,再從千陽到隴縣,返回甘肅張家川、天水,沒有安排到陜西鳳翔縣。這就錯過觀摩當?shù)厍毓竽惯z址的機緣。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發(fā)掘的最大古墓,最驚悚的發(fā)現(xiàn)是墓穴里居然有186具殉人骨架,成為全中國自西周以來發(fā)現(xiàn)殉人最多的墓葬,把秦國最高統(tǒng)治者的專橫殘暴顯露無遺!同時還發(fā)現(xiàn)墓葬槨室中有柏木“黃腸題湊”槨具,這也是自有中國考古學以來,已知的周秦時代最高等級葬具;槨室兩壁外側的木碑是中國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實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國發(fā)現(xiàn)最早刻有銘文的石磬。最珍貴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達180多個,字體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據(jù)其上文字推斷墓主人為秦景公。從文學人類學的研究范式而言,這件刻字石磬真是不可多得的二重證據(jù)兼四重證據(jù)。玉戈自從在陜西神木石峁遺址龍山文化中出現(xiàn)以來,流行于商周兩代,到春秋時期就逐漸減少。秦景公大墓中出土的大型仿銅戈之玉戈,長13.6厘米、高11.8厘米、內長3.5厘米、厚0.5-1.2厘米。這是目前僅見的唯一一件優(yōu)質白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筑工程拆除新施工合同范本
- 薪酬體系與員工流動率
- 泰安市河道景觀雕塑設計規(guī)范
- 2024年設計稿保密協(xié)議3篇
- 城市供水工程電子合同
- 2024年道路施工起重機械租賃及安全管理協(xié)議3篇
- 釀酒行業(yè)對賬自動化方案
- 2025民間抵押借款合同范本2
- 2025民間借款合同潛規(guī)則
- 生產信息化管理實施手冊
- 2024-2025學年部編版(2024)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提綱
- 鐵路技術管理規(guī)程-20220507141239
- 2024年公安機關招警面試題及參考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2024年(202401-202407)《2667績效與薪酬實務》期末考試真題
- 植物學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學
- 房地產抵押貸款公證合同模板
- 礦山開采與生產管理
- 糖尿病的預防及治療幻燈片
- 綜合能力測試(一)附有答案
- 大學體育與健康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齊魯師范學院
- 化學實驗操作評分細則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