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材料導論課件_第1頁
納米材料導論課件_第2頁
納米材料導論課件_第3頁
納米材料導論課件_第4頁
納米材料導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hapter1

納米材料的制造方法Chapter1

納米材料的制造方法1回顧---納米材料的定義納米材料可簡單定義為尺寸小于100nm的一種或多種的晶?;蝾w粒所組成的材料,依其型態(tài)可區(qū)分為等軸(粉體)、層狀(薄膜)及絲纖狀(纖維或管)等(圖1)。因其特殊之表面及體積效應,近年來已引起國際間廣泛的研究興趣。特別是在材料的電、熱、磁以及光學等性質上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也為材料的應用領域科學開拓了一嶄新的機會。圖1.納米材料廣義區(qū)分之型態(tài)(a)納米粉體,(b)納米結構薄膜,(c)納米碳管回顧---納米材料的定義納米材料可簡單定義為尺寸2回顧---納米科技的研究內容1.創(chuàng)造和制備優(yōu)異性能的納米材料

2.設計、制備各種納米器件和裝置

3.探測和分析納米區(qū)域的性質和現(xiàn)象回顧---納米科技的研究內容3回顧---納米科技研究什么問題?

生物科學技術、信息科學技術、納米科學技術是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主流。生物科學技術中對基因的認識,產(chǎn)生了生物基因控制、轉移技術,可以治療頑疾,甚至創(chuàng)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信息科學技術可促使人類進行遠距視頻會議、處理業(yè)務等,幾乎完全以往的生活方式?;仡?--納米科技研究什么問題?生物科學技術、信4回顧---納米科學技術的主要問題。1.原子、分子的微觀世界和傳統(tǒng)宏觀世界兩者之間過渡區(qū)內的新現(xiàn)象和新規(guī)律

2.探測納米長度內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的新原理和新方法,新概念和新理論

回顧---納米科學技術的主要問題。1.原子、分子的微觀世5納米粒子的制備納米粒子的制備6納米粒子的制備可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物理方法:1.氣相冷凝法2.物理粉碎法3.機械球磨法化學方法1.氣相沈積法2.沈淀法3.水熱合成法4.溶膠凝膠法5.微乳液法6.電化學法納米粒子的制備可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7物理方法1.氣相冷凝法

真空冷凝法(PVD):用真空蒸發(fā)、加熱、高頻感應等方法使原料氣化或形成等粒子體,然后驟冷。其特點純度高、結晶組織好、粒度可控制,但技術設備要求高。物理方法1.氣相冷凝法8物理方法2.物理粉碎法

物理粉碎法:通過機械粉碎、電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納米粒子。其特點操作簡單、成本低,但產(chǎn)品純度低,顆粒分布不均勻。物理方法2.物理粉碎法9物理方法3.機械球磨法機械球磨法(Milling):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適當?shù)臈l件得到純元素、合金或復合材料的納米粒子。其特點操作簡單、成本低,但產(chǎn)品純度低,顆粒分布不均勻。物理方法3.機械球磨法10化學方法1.氣相沈積法

氣相沉積法(CVD):利用金屬化合物蒸氣的化學反應合成納米材料。其特點產(chǎn)品純度高,粒度分布窄。化學方法1.氣相沈積法112.沉淀法

沉淀法(Precipitation):把沉淀劑加入到鹽溶液中反應后,將沉淀熱處理得到納米材料。其特點簡單易行,但純度低,顆粒半徑大,適合制備氧化物。化學方法2.沉淀法化學方法123.水熱合成法

水熱合成法(Hydro-thermal):高溫高壓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體中合成,再經(jīng)分離和熱處理得納米粒子。其特點純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瘜W方法3.水熱合成法化學方法134.溶膠凝膠法

溶膠凝膠法(sol-gel):金屬化合物經(jīng)溶液、溶膠、凝膠而固化,再經(jīng)低溫熱處理而生成納米粒子。其特點反應物種多,產(chǎn)物顆粒均一,過程易控制?;瘜W方法4.溶膠凝膠法化學方法145.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在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經(jīng)成核、聚結、團聚、熱處理后得納米粒子,其特點粒子的單分散和界面性好?;瘜W方法5.微乳液法化學方法156.電化學法

電化學法(Electrochemical):電化學法包括水溶液和熔融鹽系統(tǒng),此法可制得一般方法不能制備或很難制備的高純金屬或合金微粒?;瘜W方法6.電化學法化學方法16納米材料導論課件17納米合成技術納米材料的相關研究及合成方法非常的多,各領域人士莫不爭相提出新途徑的納米合成技術,因此欲整理出清楚的合成系統(tǒng)十分的困難。過去常依合成過程中是否產(chǎn)生化學反應的變化,區(qū)分為物理及化學法兩大類而說明,如今來看似乎過于局限在納米粉體的制造上,相較于目前材料開發(fā)上百花爭鳴的景象,實見其狹隘性;另也有學者根據(jù)其反應物的狀態(tài),區(qū)分為氣相法、液相法以及物理粉碎法、火花放電法等納米合成技術納米材料的相關研究及合成方法非常的多18納米合成技術

一.氣相法

1物理氣相沉積法(1)電阻式加熱法(2)電漿加熱法(3)電弧放電法(Arcdischarge)(4)雷射蒸發(fā)法(5)高周波感應加熱(6)電子束加熱(7)濺射法(Sputtering)2化學氣相沉積法(1)催化劑化學氣相沉積法(CatalyticChemicalVaporDeposition;CCVD)(2)微波電漿觸媒輔助電子回旋共振化學氣相沉積法(ECR-CVD)(3)火焰合成法(Flamesynthesis)二.液相法

1沉淀法2溶膠-凝膠法3噴霧法4水熱法三.物理粉碎法四.火花放電法五.有機二次元納米材料

納米合成技術一.氣相法19氣相法簡介氣相合成技術之發(fā)展可追溯至六O年代,為目前最主要之合成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氣相中的原子或分子處在過飽和狀態(tài)時,將會導致成核析出為固相或液相。如在氣相中進行均質成核時控制其冷卻速率,則可漸成長為純金屬、陶瓷或復合材料之納米粉體;若在固態(tài)基板上緩慢冷卻來成核-成長,則可長成薄膜、須晶或碳管等納米級材料。氣相法簡介20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電阻式加熱法

電阻式加熱氣相法裝置,此為實驗室內常用的合成設備。利用電源供應器加熱真空腔內之鎢船(Tungstenboat),鎢船內之材料在真空或惰性氣氛下開始被蒸發(fā)成為氣體,此時會如圖4般蒸發(fā),有如一縷輕煙,順著通入的載流氣體(carriergas)往充滿液態(tài)氮的冷凝井(coldtrap)方向流動。當蒸氣到達此一低溫區(qū)域時,隨即因過飽和而開始成核析出,并成長為粉體,停留在冷凝井表面上。此方法適于合成高熔點金屬或金屬間化合物以及陶瓷等納米粉體。圖3的設備也可用作化學氣相合成法。如:在鎢船中置入鈦金屬,當鈦被蒸發(fā)成氣體時,若通入氧氣當載流氣體或在氧氣氣氛下,則生成二氧化鈦納米粉體。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電阻式加熱法21納米材料導論課件22納米材料導論課件23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電漿加熱法

傳統(tǒng)的電漿法,系以蒸發(fā)原料為陰極,在與陽極電極棒之間施加直流電壓,并于惰性氣體中放電,原料即從熔化的陰極表面上蒸發(fā),隨后在冷卻銅筒內,析出并沉積為納米材料。目前常用者為電漿噴柱法,方法是把蒸發(fā)的金屬材料放置在水冷銅坩堝上,在斜上方之電漿槍間,先對直流電壓施加高周波使流過電漿槍內的Ar、He等惰性氣體電離而起弧,再調節(jié)反應室中的載送氣體流量,可決定蒸氣壓并導引其至冷卻收集器上形成納米粒子。表1是常用的參數(shù)。圖5為電漿噴柱法設備簡圖,圖6則為工研院材料所利用此原理制造的TiO2納米粉體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電漿加熱法24納米材料導論課件25納米材料導論課件26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電弧放電法(Arcdischarge)

電弧放電法系利用電弧放電所產(chǎn)生的高溫(約4000K),將原料氣化以沉積為納米材料的方法。代表性的例子為公元1991年Iijima(10)等人首先利用電弧放電法合成出納米碳管。圖7則為電弧放電裝置示意圖。在不銹鋼制的真空室內,使用直徑6mm的石墨碳棒為陰極與直徑9mm的碳棒當陽極,兩極的間距可調整。研究指出,本制程中影響碳管質量最重要的因素為氦氣的壓力。1992年Ebbesen等人(13)發(fā)現(xiàn)500torr的氦氣壓力會比20torr時有更高的納米碳管產(chǎn)率,而過高的電流會使碳管燒結在一起,故操作時應控制在可產(chǎn)生穩(wěn)定電弧下的最低操作電流。通常,反應腔之陰極石墨棒上所沉積的納米碳管,可觀察到非晶質(amorphous)碳、石墨微粒及煤灰等雜質,因而常需后續(xù)的純化處理。圖8為工研院材料所產(chǎn)制的納米碳管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電弧放電法(Arcdischar27納米材料導論課件28圖8為工研院材料所產(chǎn)制的納米碳管圖8為工研院材料所產(chǎn)制的納米碳管29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雷射蒸發(fā)法

雷射蒸發(fā)法主要原理與電弧法相似,最大的不同乃是以高能雷射取代電弧放電的功能。圖9即為雷射蒸發(fā)法合成納米碳管裝置的示意圖。此法中,是將含有金屬觸媒(如:鈷、鎳等)的石墨靶材,放置在約1英寸的石英玻璃管中,再將此管放置于高溫反應爐中。于1200℃充滿惰性氣氛(如:500torr氬氣)的環(huán)境下,以高能脈沖雷射(如:NdYAGLaser)對焦石墨靶材而使其表面的碳材蒸發(fā)。隨著爐管中高溫區(qū)域惰性氣體的快速流動,蒸發(fā)的碳隨即被帶往爐體外末端的圓錐型水冷銅上沉積,沉積物再經(jīng)萃取精煉后可得納米碳管通常,此法所得的納米碳管直徑分布在5-20nm,管長可達10um以上。較一般Arc法所合成的納米碳管純度高、雜質少;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可產(chǎn)制大于70%以上的單層納米碳管。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雷射蒸發(fā)法30納米材料導論課件31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高周波感應加熱

1970年代初便已開發(fā)出來用作高性能磁帶用納米粉體的制造。其特色是(1).進行蒸發(fā)的溶液溫度可保持一定(2).溶液內的合金成份均勻性良好(3).能以安定的輸出,運轉長時間(4).可大量工業(yè)化生產(chǎn)。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高周波感應加熱32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電子束加熱電子束加熱法目前主要用于高熔點物質的納米粉體的制造上。1973年Iwama等人即以此法制造了Bi、Sn、Ag、Mn、Cu、Mg、Fe、Fe-Co、Ni、Al、Zr等超威粒子(16)。以Cu為例,50V/5mA電子束的功率,于66Pa的Ar氣中,其1分鐘可得50mg的微粉。在N2或NH3氣氛中,蒸發(fā)Ti則可得到10nm的TiN立方晶納米粉體。而Al在NH3中蒸發(fā)則可得到AlN粉體,但在N2氣中則無法生成。這樣的制程實則屬于化學氣相沉積的范圍。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電子束加熱33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濺射法(Sputtering)此法普遍用于半導體制程化合物薄膜的形成。其原理為陽極Ar氣中輝光放電所產(chǎn)生的離子沖擊陰極靶材表面時,使靶材原子飛出,在真空中氣相成核-成長為納米級顆粒進而于基材上沉積為納米薄膜的方法。此方法蒸發(fā)靶材原子的過程,不像上述氣相沉積法需將靶材加熱并熔解。另目前也采用電弧或電漿的方式?jīng)_擊濺鍍靶材使其表面熔化而原子濺鍍出來以生成納米粒子。濺射法制造納米粒子的優(yōu)點有:(1).不需熔融用坩堝,可避免污染(2).濺鍍靶材可為各種材料(3).可形成納米薄膜(4).能通入反應性氣體形成化合物納米材料(5).能同時使用多種靶材材料而生成納米復合材料。氣相法物理氣相沉積法---濺射法(Sputtering)34氣相法化學氣相沉積法---催化劑化學氣相沉積法(CatalyticChemicalVaporDeposition;CCVD)

圖10為其裝置示意圖。首先,將乙炔(或甲烷等)為主的碳氫化合物氣體通過一置有催化劑的高溫石英爐管,這些氣體因受高溫金屬催化劑的作用將產(chǎn)生裂解,因而生成碳原子且吸附在金屬顆粒的晶面上。而因晶面上溫度或濃度梯度的關系致使碳原子往其內部進行擴散,使得過飽和之碳持續(xù)在金屬顆粒的某結晶面上析出,進而堆積-成長成中空的納米級碳管。圖11為納米碳管成長機制的示意圖。獲得之碳管直徑約在25~130nm間,碳長可達60um以上。此法改善了電弧放電法中碳管短、低產(chǎn)率及較高制造成本的缺點氣相法化學氣相沉積法---催化劑化學氣相沉積法(Catal35納米材料導論課件36納米材料導論課件37氣相法化學氣相沉積法---微波電漿觸媒輔助電子回旋共振化學氣相沉積法(ECR-CVD)

微波電漿觸媒輔助電子回旋共振化學氣相沉積法(ECR-CVD)利用CH4及H2為反應氣源,成功地合成大面積(4吋直徑)且具定向性的納米碳管。使用的觸媒材料包括Fe、Ni、Co顆粒及CoSix膜和Ni膜等。沉積生成的納米結構材料包括:納米碳管、藤蔓狀碳管、海草狀納米碳片、花瓣狀納米碳片及碳膜等。制程之關鍵因素包括:觸媒的種類及其施加方式、基材的偏壓和溫度、沉積的時間以及反應氣體中氫氣的含量等。而生成的納米碳管直徑與觸媒顆粒的大小則有密切的關系,直徑一般可在20.80nm左右;管長則與沈積時間有關,約在1.3μm間;管數(shù)密度由觸媒濃度及施加方式所控制,其每平方公分的管數(shù)最高可近一億根(108tubes/cm2),且是垂直于基板成長,長度也相當一致。

氣相法化學氣相沉積法---微波電漿觸媒輔助電子回旋共振化學氣38圖12(a)及(b)為本制程成長之典型納米碳管的SEM影像;圖12(c)及(d)則為典型海草狀納米碳片的SEM影像;圖12(e)及(f)則分別為以鈷及鎳觸媒顆粒成長的納米碳管TEM影像。在場效電子發(fā)射特性方面,目前此制程最佳者為以Co觸媒成長的納米碳管,此碳管在5.3V/μm電場下,場效發(fā)射電流密度可達32mA/cm2,臨限電場Eth為4.2V/μm遠低于目前鉬或鎢(50~100V/μm)等傳統(tǒng)場發(fā)射材料,另也優(yōu)于鉆石材料(8~40V/μm)圖12(a)及(b)為本制程成長之典型納米碳管的39納米材料導論課件40氣相法化學氣相沉積法---火焰合成法(Flamesynthesis)此法乃利用氫氧焰或乙炔氧焰等對系統(tǒng)供應的金屬化合物蒸氣加熱,并與其產(chǎn)生化學反應而生成納米微粒,一般可合成粒徑100nm以下的氧化物納米粉體。例如:從SiCl4中合成SiO2,從AlCl3中生成Al2O3,從TiCl4中合成TiO2等。此制程由于火焰溫度遠高于這些氧化物的熔點,且在熔融狀態(tài)下蒸氣壓小,因此這些由熔融態(tài)生成的納米粒子多為接近真圓的球狀體。SotirisE.Pratsinis尤善于利用此法制造TiO2(18)。近年來,此制程也普遍應用于納米碳管的研制中,RandallL.VanderWal是其中成果豐碩者,已成功利用金屬觸媒(Co、Cu、Ni)的方式生成多層納米碳管(MWNT)(19)及利用擴散式火焰法生成單層納米碳管(SWNT)(20)。氣相法化學氣相沉積法---火焰合成法(Flamesynth41液相法液相法是于液相中合成納米材料,又稱為濕化學法、溶液法等。為制備各式納米粉體的有效方法。所制得的粉體粒度分布較窄、形貌完整、成分較易精確控制,但合成的粉體往往形成嚴重的團聚,故皆須采取一定形式的后處理(如:解聚、球磨等)以符合實驗設計的需求。但產(chǎn)能及價格方面是商業(yè)化尚須克服的問題。此法為量產(chǎn)納米陶瓷粉體的重要技術,目前由于液相法技術的突破,使新高性能納米復合材料的制造漸能符合商業(yè)化成本的需求。主要可分為沉淀法、溶膠-凝膠法(Sol-Gel)、噴霧熱分解法(Spraypyrolysis)與水熱合成法等。液相法液相法是于液相中合成納米材料,又稱為濕化學42液相法沉淀法沉淀法是在金屬鹽溶液中加入適當?shù)某恋韯┦古c金屬鹽發(fā)生化學反應,以生成難溶性的反應物,進而于溶液中沉淀下來,或再經(jīng)干燥、煅燒等處理以生成納米粉體的方法。液相法沉淀法43溶膠-凝膠法是將醇鹽溶解于有機溶劑中,再加入蒸餾水使醇鹽進行水解、縮合反應形成溶膠,而后隨著水的蒸發(fā)轉變?yōu)槟z,再于低溫中干燥得到疏松的干凝膠,或進行高溫煅燒處理以得到納米粉體或薄膜的方法。優(yōu)點是所制得的粉體粒徑小、純度高且化學均勻性良好;缺點則為前趨體(precursor)原料價格高、有機溶劑有毒性以及高溫熱處理下會使顆粒快速團聚等。圖13為工研院材料所利用此法做成TiO2溶液加上水熱法制程加以干燥后所制得的TiO2納米粉體液相法溶膠-凝膠法(Sol-Gel)溶膠-凝膠法是將醇鹽溶解于有機溶劑中,再加入蒸餾44溶膠-凝膠法(Sol-Gel)合成方法概念圖溶膠-凝膠法(Sol-Gel)合成方法概念圖45納米材料導論課件46液相法噴霧法(Spraypyrolysis)噴霧法是將金屬鹽溶液以霧狀噴入高溫氣氛中,此時引起溶液的蒸發(fā)或金屬鹽的熱分解或水解的反應,因過飽和現(xiàn)象而析出固體的方法。分為噴霧干燥、噴霧熱分解、噴霧培燒、噴霧水解法等。此法因需要高溫,對設備和操作的要求較高,優(yōu)點是制得的粉體分散性佳。液相法噴霧法(Spraypyrolysis)47噴霧熱分解法(26)為例說明:如圖14(a)所示,噴霧熱分解法是一連續(xù)性操作的制程,首先將具熱分解性的先趨物(如Ti(O-iC3H7)4)溶質與溶劑(如酒精)液體,藉由噴霧技術(如超音波霧化)將溶液分散成氣相中可懸浮的霧滴,再將霧滴與載流氣體(如氮氣)一起送入加熱區(qū)中進行干燥。此時,霧滴中的溶劑蒸發(fā)形成以先趨物為主的懸浮物微粒,再進入高溫分解區(qū)使先趨物達到熱分解溫度,形成微粒與氣相的副產(chǎn)物,最后再藉氣-固分離系統(tǒng)予以收集分離。因制程參數(shù)(如:先趨物的物化性質、噴嘴的設計、氣體種類、霧滴在高溫區(qū)的運動等)的不同,可合成不同產(chǎn)物的形貌,如圖14(b)。噴霧熱分解法(26)為例說明:48納米材料導論課件49水熱法水熱法是指在一密封的壓力容器中,以水作為溶劑,制備納米材料的一種方法。一般而言,在常溫-常壓環(huán)境中不易氧化的物質,會因水熱法中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而進行快速的氧化反應。例如:金屬鐵和空氣中的水氧化反應非常緩慢,但如果在98MPa、400℃的水熱條件下進行1小時反應則可完全氧化,得到微細的磁鐵礦粉體。水熱法50水熱法制備的粉體一般具有:粒徑小、分布均勻、顆粒團聚輕及可連續(xù)生產(chǎn)、原料便宜、易得到適合化學計量比的納米氧化物粉體之優(yōu)點。且無須進行高溫煅燒處理,可避免晶粒的長大及引入雜質、缺陷等困擾,其所制得的粉體一般具有高的燒結活性。如:水熱法制備的ZrO2納米粉體,粒徑可達15nm,形成的球狀或短柱狀粉體于1350~1400℃溫度燒結下,理論密度可達98.5%。此制程中又可分為水熱氧化、水熱沉淀、水熱晶化、水熱分解法以及新近發(fā)展的微波水熱法、超臨界水熱合成法等,皆為制備納米氧化物陶瓷粉體的熱門方法。水熱法制備的粉體一般具有:粒徑小、分布均勻、顆粒513.物理粉碎法包括:超音波粉碎、火花法、爆裂法等,常用的方法則為機械合金法(Mechanicalalloying)。此法主要系將原料粉體和磨球一起放入攪拌桶內,利用高能量球磨機械力的方式,將較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